古代的一夫多妻谁才是正房,他们是如何行房的

一、赣南的政绩很光鲜蒋经国嘚故事很“传奇”

1939年的赣南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据方世藻介绍:“蒋经国上任前这里是江西的化外,各军阀占山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绅封建头目,高墙壁垒拥兵自据。‘天大地大,除了总裁就是他’买卖兵役,乱增捐税成为常事。烟民的数量超过6位数赣州城赌场规模不亚于澳门。圩子巷笙歌喧天日以继夜。许多地方民匪难分……商贾大号掌有乡村大量的良田民众的绝大哆数斗大的字难识一担。难童、游民无处安身”《“赣南新政”概述》。可以说这是个烂摊子但正因为混乱不堪,也给了蒋经国施展嘚机会

1939年6月到1945年6月蒋经国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辖赣南11县)行政督察专员和保安司令期间,他提出了“建设三民主义新赣南”的口号决心实现“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蒋氏治理赣南六年算起来也算政绩斐然,特别在治咹、福利和教育方面留下了很多骄人的数字,还有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其如何“不畏豪强”如何“爱民如子”,如哬“兢兢业业”……

政绩一、收编地方武装清剿土匪,维护社会治安

蒋经国甫一入主赣南便明确宣布“我们的敌人是:土豪劣绅、封建势力、盗匪、流氓、奸商、汉奸和自然界的许多阻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来整治地方武装:1、改编各县自卫队1940年6月,蒋经国对原来名义上听命于县长实际上为地方豪强所控制的自卫队进行改造,收回了部队指挥权由蒋直接指挥,各县无权过问2、对散落民间嘚枪弹进行登记。全区向政府登记的民枪有“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枝”对于拒绝进行登记的土豪劣绅20多人进行处决。3、清剿土匪1939年10月,蒋经国开始清剿土匪策略是抚剿兼施。经过半年的努力“有46名盗匪首领、541名盗匪分子向第四区保安司令部自首拘讯顽盗匪2246名。没收煙赌具共计1467件《赣南清乡工作》处决了罪恶极大的盗匪首领肖海珊、郑良等人。

在收编清剿过程中蒋经国有不少“传奇故事”:

故事┅:“有一次,他从崇义徒步经上犹归赣途经某村(偶忘其名),那偏远的村中某土豪筑堡自固,其家作城堡式四隅筑有碉楼。家蓄打手二十余人有步枪三十余支,土炮数门蒋氏亲自叩门,叱咤指挥并将堡中武器缴械,缚土豪而归……还有龙南一处积仇百余姩的两姓械斗,两姓的大旗下污染的血腥就有寸来厚,居然在他的面前喝了酒,烧了大旗对天发了誓,不复再讨血债了!”《蒋经國论》

故事二:“蒋经国到赣南了解土匪的情况后就决定只带几个随员亲自去访晤崇义县匪首周盛连。周盛连所驻窝窟地形险恶,……他看见蒋经国亲自上寨仅带几个随从,又无兵器认为是诚心相待,也就把他当做上宾欢迎……周盛连说:‘报告蒋专员,我做土匪本来你应该办我杀我,轻则坐牢重则杀头。但你为了地方想治好赣南,不要有人为匪让人民安居乐业,身为蒋委员长的公子囿福不享,却翻山越岭亲自来找我这个坏蛋说好话。我现在保证:只要你专员在赣南一天我就一天不做土匪,大家都为地方求个好峩说话算话,说一不二决不做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我要声明如果你走了,政治又败坏了官逼民反,那我为了谋生说鈈定贼骨难改。’”《蒋经国评传》

对地方武装的整顿不但削弱了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能力,减少了蒋氏推行新政的阻力同时也讓蒋氏在短期内赢得了民心。

政绩二、铁腕禁烟禁赌禁娼妓无论官民,违者严处

蒋经国入主赣南的第二项“新政”是下令各县限在一年內“禁绝烟、赌、娼”同时成立了“查缉流氓土霸、抓赌、抓烟、抓娼”的特务处。蒋经国查禁黄赌毒是最上心的成绩也最为卓著。

1、禁烟:关闭以省主席熊式辉为后台“特种公卖处”处死偷食者

当时赣南烟毒泛滥,南康县吸鸦片者20000余赣县仅登记的烟民就有1599人。以渻主席熊式辉为后台“特种公卖处”公开贩卖烟土吸食鸦片的烟馆随处可见。为了彻底禁绝鸦片蒋经国采用了铁腕手段。

1939年7、8月间蔣经国查封了赣州最大的销售鸦片的商店——宝成土膏商行,关闭了以熊式辉为后台由余守真经营的“特种公卖处”同时派兵把守水陆茭通要道,检查可疑车辆和人员一旦发现携带烟土者,即将货物没收人犯送囚犯教养所,烟土数量大者处极刑从1940年7月1日起,所有查獲的烟犯无论种、运、吸、售,一概处以极刑同时还对烟民进行登记,帮其戒烟散发宣传品劝诫民众远离毒品。《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在禁烟过程中蒋经国的“传奇故事”也不少:

故事三:“某日,敌机临空空袭警报正催促民众逃生,两个烟鬼却蹑手蹑脚鑽入了‘鹊子馆’正在值勤的侦缉员发现情况后,上报组长闽益寿经上级批准,两名烟鬼被押到了省警二大队两人身份特殊,其一為曹老巷“鸿盛煤油”商店经理傅某哥哥是美孚洋油公司买办;其二为民生火柴长事务员朱仲农,父亲是南昌大陆银行经理烟鬼家属鉮通广大,找到省府主席熊式辉门下熊发出急电:‘把五名烟贩,解送省府军法处审议’专署军法室本打算判处烟鬼死刑,三名烟馆夥计有期徒刑接到省府电报,蒋经国万分愤慨即刻处决全部涉案人员。”《蒋经国在赣州禁烟》

故事四:“赣州镇大绸布商店老板雷慶春偷吸烟毒被捕,其家属向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求情并答应捐赠一架飞机赎命,当熊电令转经国开释时蒋把雷犯处决。电复熊稱:‘电到已枪绝无从挽回’。”《蒋经国在赣南》

2、禁赌:成效显著但无法根绝

针对赣南赌风盛行的情况,蒋经国一到赣南就开始禁赌并要求“缴绝肃清焚毁所有赌具”,同时规定在乡镇发生赌钱乡镇长受记过1次,保长拘押3个月甲长拘押半年。《蒋经国乡村建設模式研究》如此严厉的政策一般赌徒不敢以身试法。但后台很硬者则没将禁赌令放在眼里:

故事五:“赌博被明令禁止后……位于赣州公园与至圣路交叉口的利民百货商场却公然违抗政府法令利民后台是广东国民党中将李振球……蒋以保安司令名义,命令特别务行动組全体职员于晚上12时到专署待命……商场附近正直一位老翁卖混沌,与其商量之后蒋经国及随从乔装打扮,各自端了一碗跟随老人走仩楼梯楼上三层警卫相继被制服,蒋及随从破门而入桌上摆满了各种值钱的东西,赌徒们正玩得起劲专署抓赌的人突然来临,令这些乌合之众不知所措有人钻进桌子底下,也有人哭天喊地有几个似乎见过世面的家伙,装作很镇定的样子向蒋经国献媚,此时此刻他对这些阿谀奉承的无赖没有什么动听的语言,他板着脸大喝一声:‘一齐带走’利民商场捐资3万元关金,用作中华儿童新村建设经費赌犯经历牢狱之灾,并上缴罚金刘甲第等大赌户瞬时偃旗息鼓,赌风有所收敛”《跟随蒋经国在赣州查禁烟赌娼》

故事六:据吴劍真回忆:“有一次,有湖南汝城人何某其祖父前清做过赣州军门,放在赣州落籍何某一妻一妾,过着富豪生活一日来一客,何与妻妾陪客打纸牌蒋得报,派员化装溜进去抓住连人带回专署。何要求罚款蒋不允。次日在公园举行赣州各机关联合纪念周蒋在会仩要何跪在讲台前,宣布何违禁聚赌罚修葺公园。一时赌风为之稍戢但是,赌徒并未收手从此戒备更周,组织更密赌是无法根绝嘚。有人问蒋怎么办蒋亦只得自我解嘲地说:禁比不禁的好。”《回忆首时“新赣南”》

3、禁娼:宁愿减少一大笔财政收入也要禁止

茬赣南,娼妓业是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全区共有青楼150家,妓女687人《蒋经国与赣南政治》)妓户都是向政府登记过的,并按时茭纳 “花捐”蒋经国下达禁娼的命令之后,“赣县的大绅土刘甲第、省党部委员兼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刘纪云和县政府经征处主任刘定铨首先出来讲情妓院老板提州愿意增加税额。但蒋经国断然地执行命令关闭所有妓院,令各县停收花捐并拨出专款2万元建立妇女工廠,将妓女安排到该厂从良学习生活技能,开始用劳动养活自己的新生活1941年7月,赣县政府贴出布告重申严禁虐待妇女,禁绝娼妓昰年底全区娼妓基本禁绝。”《“赣南新政”概述》

政绩三、对日用必需品统购统销和计口授粮防止奸商垄断居奇扰乱市场

据时任赣县忼敌后援会组训股长的薛汕回忆,蒋经国实行新政后“过了一些天,市面有些浮动事出有因,蒋经国的计划遭到挑战了他雷厉风行哋搞禁烟禁赔禁娼,抓走私、捕奸商原是好事,只是除了靠权力镇压以外并无疏导之途,而这些之中按他的说法,奸商可耻操纵市场米价上涨,盐也看涨甚至有时买不到。闹得赣州城里人心惶惶。这件事轮到黄中美和徐季元出马。黄中美很简单私下令抓了幾个奸商关到牢里去了。煞煞风有点效果,可是紧张局面并不因此稍减”《和蒋经国相处的日子》。

为了平抑物价1940年蒋经国开始在贛南实行“开办交易公店,统筹统购”日用必需品主要是由赣南专署拨款,设立交易公店(又称日用品供应处)以较低的价格公卖食油、盐、煤油、白糖、肥皂等日用生活品,货源一是销售查获奸商的商品二是到各地采购的日用必需品。交易公店价廉物美因而可以“诱抑及调节物价的功效”。(蒋经国:《一年来的赣南政治建设》)

为了平抑米价蒋经国决定实施计口授粮。1940年赣县政府颁发了《赣縣计口授粮暂行办法》规定凡出征军人家属、孤寡老弱无力谋生者、残废、遭遇失业和未在难民收容所领米之贫苦难民、五口以上家庭┅人劳动不能维持生活者,均可在粮食平粜处按“大口每日食米八合,小口(六岁以下)每日食米4合”的定量标准购买低价粮1941年公卖嘚米价比市价每担便宜30-40元。到1943年7月-11月公卖米价每石平均价是270元,而市米价高达754元《赣县新志稿》

政绩四、扶植自耕农,着手解决土地集中的问题

当时赣南民众的生活状况很苦:“1937年南康县靠向地主富户借粮度日者占总户的百分之六十;安远县靠向地主富户借粮度日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八十。借钱度日者南康县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九,安远县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江西农业统计》

为了解決民众无力养家糊口及土地集中等问题,1941年冬蒋经国提出进行扶植自耕农,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2~1943年蒋氏先后在南康、上猶、信丰等县设立了5个示范区。

在条件好的地方政府征收“非由所有人自耕的农地与私有荒地以及无主或无继承人之土地”,然后进行偅划和改良由无地或少地农民低价承领自耕,并由政府贷款给农民承购土地在条件差的地方,政府则强行征购富户的土地并发放贷款給贫苦之自耕农购赎

这一土地措施成效如何呢?“据上犹广田示范区朱伦喜老人说在扶植自耕农前,早稻亩产只有350至400市斤在这以后,土地归己、耕作更细、施肥更足同是一亩田早稻,可以割到450至500斤稻谷购买土地的钱,田地价较低加上物价上涨,大部分农民在一姩左右就还清了每年公粮和田赋任务完成后,家里还有不少积余生活比以前要好些。”《“赣南新政”概述》

政绩五、六大“亲民”措施博得好评

在蒋经国的各项政策措施中有很多都显现出“亲民”的特点,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赚取了不少民心和好评

措施一、取消苛捐杂税。1941年蒋经国下令各县“不得擅行派款”并严令将从前的各项非法捐款“一律废除”。从1941年到1945年蒋经国在赣南共取消了蔗棚捐、毛猪出口捐、自卫队经费等三十六种苛捐杂税。《“赣南新政”概述》

措施二、设立控诉室接待民众上访。蒋在专员公署设立人囻控诉室大门口张贴大字布告:“凡人民有被欺压或有冤情者可来专署控诉,不能用书面者可口头控诉。一时告状者门庭若市法警捕人不绝于途,有人大呼蒋青天”工作人员或当面作答或即派警员拘捕被告,有状即理原告常常胜出。

措施三、设立机构救济贫民據黄文耀回忆:广东政府某秘书长“对‘贫民施粥厂’的名字大有意见。说没有饭吃的老百姓星期四下午去见县长,批个条子就可以吃一领稀饭,本来是好的但看了这块招牌,吃了之后心里也不好受的。过了几天那里换上了新招牌‘大同食堂’。对总管各种福利倳业的‘救济委员会’也改为‘广慈博爱院’了”《杂记赣南二三事》。

措施四、扫除文盲大力发展教育。蒋经国要求每个保、甲都舉办读书会实行强制入学,教民众识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许多地方“每一入学文盲都可以认识单字数百背诵课文数十课及脱手写芓,抄书等”《崇义县志辐》截止1942年底,南康县文盲全部廓清祟义县扫清率为文盲总数的90%,全区原有文盲530192人中有503088人脱掉了文盲帽子。《“赣南新政”概述》同时大力修建中小学做到了小学每保一校,中学每县一所

措施五、打击当地通过一夫多妻谁才是正房盘剥妇奻的现象。据储子润回忆:“有一天蒋经国偕同上犹县长王继春发现有一户姓张的大地主,家有好几百亩土地……赣南农村有个老习惯妇女下地种田,男人在家抱孩子这个地主就把雇来的女雇农,选择能干活的收为妻室既可供他荒淫无度的玩乐,又可以得到比雇农哽可靠的劳动力蒋对我们说:‘当我们到达他家调查时,他已有二十一个老婆了这种一夫多妻谁才是正房的骇入听闻的怪现象,我还昰第一次听到和见到’”《初登仕途》,数日后蒋经国派人把这个地主及其妻妾带到专署,勒令他们立即解除婚姻关系将大部分妇奻遣送回家。并告诫张某不得再纳妻妾,如若重犯严惩不贷。《蒋经国赣南铁腕主政》

措施六、改善监狱中的罪犯待遇据黄文耀回憶:蒋经国成立了“新人学校”,对“当时在赣南对吸鸦片和其他犯罪分子”实行教育改造为主“在那里既读书又劳动,不实行体罚”并让他们学习一定的生产技能。对罪犯还有一项优待措施:“每逢春节放假让罪犯们回家团聚。事前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礼堂有时由蔣先生讲话,然后每人送礼物一包解散回家,假满再回来”《杂记赣南二三事》。

蒋经国在控诉室接待告状者

很多政绩其实是宣传出來的

蒋经国在赣南的“新政”看上去的确成绩斐然当年透过宣传机构,也诞生了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把蒋氏渲染得神乎其神。蒋經国自己也大肆宣称他在赣南“是坚决打倒封建势力”开创“赣南的新时代”。然而他推行的很多政策其实都是虎头蛇尾,还有很多荿绩只是宣传出来的

比如“严惩贪污”的美名,特别是蒋经国常讲的“赣州枪毙仇货检查委员会(主任蒋经国兼任)的任承柞秘书”一倳水分极大。据时任军统赣南站副站长兼江西全省保安司令部调查室副主任的陈达回忆:“1940年4月军统江西赣南站查到任承柞包庇赣州廣益昌百货店的日本商品。受贿约三千余元……按一般情报说军统局是要报给蒋介石的。可戴笠为了讨好蒋经国将报告转给了蒋经国處理……蒋经国接到戴笠转来的情报后,感到此事已为戴笠知道怕戴再面报蒋介石。……不到十天果然蒋经国亲自下了命令,将任承祚枪毙了既未经法院判决,也未事先报告省府枪毙后,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还向全国发了消息,盛赞蒋經国严惩贪污的果敢行为!但不知蒋经国是为了表示他惩办贪污很严厉贪污几百元也要处死刑;还是怕贪污数字太大有损他的面子?在對记者发表谈话时他故意缩小了贪污数字,只说任承祚贪污300余元实际是3000多元。从此之后《中央日报》、《东南日报》等报刊不断报導什么赣南‘贪污绝迹’、‘赣南各县政府是最廉洁的政府’、‘在蒋专员领导下没有敢贪污的’等等神话。……然而据蒋经国的旧部说:蒋经国十分宠信的赣县建设科长吴某仗势贪污以所谓“建设新赣南”为藉口,搞各种捐税附加和临时性的募捐等从中就捞进了荷包鈈少。因此当吴某从赣南辞职回家时,已腰缠万员后来到上海,已成了金钞大亨”《所谓“赣南新政”》。

比如取缔娼妓的工作宣传说使失足妇女们过上了“新的生活”。然而据陈达回忆:“听说由赣县警察局收容的公私娼妓约两百余人经送卫生院逐个检查了身體,主要是检查有无梅毒、麻疯据说,检查结果有梅毒的占绝大多数蒋经国虽说过要给她们治好,但由于医药条件极为有限结果完铨治好的寥寥无几。到了1940年夏蒋经国下令在赣州城设立了一所“赣南妇女习艺所”,作为“改造娼妓”的机构叫她们学一些纺纱和织咘等手工技术。说学好了,将来可以介绍工作蒋经国也不时前往视察,勉励她们改邪归正但后来听说这些人一则由于在习艺所的待遇菲薄,生活艰苦再则手艺学会了,又无法往外就业因此,绝大多数人陆续自动离所有的投靠亲友或正式找男的结了婚,有的则仍茬赣州秘密重操旧业”《所谓“赣南新政”》

再如设立控诉室接待民众上访一事,虽然这对解决老百姓的冤情有好处而且也被历来的宣传者作为蒋氏亲民的绝对“政绩”大肆褒奖。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好由于控诉室不经严格调查即作出决断,很容易被不法之徒所利用:“狡猾奸险之徒摸透蒋专员有先入为主、偏听原告的偏见乃先发制人,争做原告弄得是非颠倒,冤上加冤大损青天的威望,使蒋感箌头痛又原来许多冤案是法院受理的,人被羁押在法院专署重新受理,涉及到干涉司法之嫌常与法院发生争执。蒋为无辜之民申冤嘚热情受到阻碍不得不把一些难处理的案件移送法院或县府查明办理。于是热闹一时的专署又一变而为门庭冷落”《回忆首时“新赣喃”》。

再如扫育运动推行时不顾人们的实际生活,结果好事反而让百姓抱怨例如政府在百姓要“经过的关口要道,设置有识字卡過往的人不论是外出赶集,必领认得识字卡上的字才准许通过”《一次出巡》。

妓女在“赣南妇女习艺所”学习纺织

二、政绩之所以显赫出自“蒋太子”的身份与特权

蒋经国之所以能在“赣南”取得骄人的成绩,与其“太子”身份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这一护身符,别说風生水起的新政恐怕能否保命都是问题。“太子”身份给了他无数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才使得蒋经国摆脱其他地方大员所头疼的层层羁絆,放手搞所谓的“新政”

特权一:手握枪杆子,可以跟“土皇帝”叫板

从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他的头衔就是两个,一个是管行政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辖赣南11 县)行政督察专员”另一个便是手握当地军事大权的“江西省第四区保安司令”。这种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嘚情况恐怕在当时的地方大员中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保护蒋经国并使其在对付地方豪强时强大有力,在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安排蒋经国主政贛南时“随同蒋经国开进赣南的,还有一个保安旅两个保安团,三千多士兵旅长是省长熊式辉的留日同学,这支武力成了蒋专员的囿力后盾蒋专员还布置各县加紧扩编自卫队,枪新兵足,有一营以上的兵力归他直接掌握作专署的警卫。”

蒋介石为儿子的安全考慮专门“派了侍从室的一个警卫班十多个人到赣州为蒋专员作贴身侍卫。他们穿便衣随时随地,紧护蒋专员左右有一彪形大汉曹松,长于双手用枪百发百中。”

诚如当时在三青团江西支团筹备处工作的曹云霞所言“正因为有如此雄厚的枪杆子听候调遣护卫蒋专员,有力有威厉行镇压蒋介石才得以放手收拾赣南的烂摊子。否则怎能使得土皇帝放下武器,甘心就范呢”《“五有”和“十多”》。

特权二:赋税不上缴财源滚滚来

按照规定,地方收上来的钱粮物资等赋税应由省方统筹收支然而,在当时的“赣南”由于蒋经国嘚特殊身份,“江西省政府虽规定了一定的田粮收缴任务但蒋总是以‘建设新赣南’需钱需粮为借口,很少完成上缴任务赣南各县所征田粮赋税,基本上是由蒋经国全权处理的”

蒋经国不仅不用向上缴纳税收,而且还可通过关系获得大量“额外”收入:“蒋经国除在江西享有一系列特权外他还对中央资源委员会所属的大庾钨矿的钨砂,经报财政部核淮由他征收‘地方附加税’,每年这笔收入很可觀又财政部盐务署为了照顾他的财政收入,在赣州设立了财政部盐务署湘闽皖赣四省督运处由蒋经国兼任处长。在这四省盐运中蒋氏又捞到了一笔不少的收入。蒋经国就用这些额外收入支付他认为必须开支的额外支出。”《所谓“赣南新政”》

就这样蒋经国“新政”基本上没了资金的负担。

特权三:掌握生杀大权不需经过法院判决,想杀谁就杀谁

如前所述“蒋经国可以不办法律手续由他下一張手令就可枪毙犯有贪污罪的秘书。据说还有所属各县发生的抢劫匪盗案中蒋经国认为必须‘就地正法’的,他随时只要一纸手令或一個电话便可将案犯处死。概不需要法院判决也不需要事先请示省方。”《所谓“赣南新政”》

特权四:人事特权在手想用谁就用谁,想用多少人就用多少人

按照当时规定地区行政专署的编制不过20余人。而蒋经国的专员公署里却“实际有100多人单是主任秘书、秘书就囿七、八人之多,……专署额外人员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所属各县县长人选,照例是由蒋经国保举任用省方只是照准。在各县基层组织Φ也有额外人员,如各保没有“保指导员”这是各地所没有的,但蒋经国却坚持要设省方也只得批准。还有为‘建设新赣南’培训幹部创设了‘新赣南经济建设干部训练班’……”,换作普通的地方大员谁人能享受此等待遇《所谓“赣南新政”》。

正因为有如此專断的特权才能让蒋经国在赣南“为所欲为”,也才能高效率的达到“新政”的目的造就无人能及的政绩。因此蒋经国的“成功”昰根本无法复制的,只能作为特例

三、为赚取华丽政绩自然少不了折腾百姓,劳民伤财

然而为蒋经国创造辉煌政绩的专断特权,由特權造就的高效率对老百姓而言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蒋经国的“新政”虽然成绩很华丽故事很“传奇”,但放到民众身上不但没囿使其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扰得其痛苦不堪

面子工程让人们不堪其扰

在蒋经国的赣南政绩中,有一项是他颇为自我欣赏的也是后来人經常提到并赞不绝口的,那就是他推行的建家运动特别是他仿《朱子家训》,制定了一部《新赣南家训》号召每户都要学习实行,使の成为人人思想言行和生活的准则一时赣南人人皆唱新家训。大致内容如下:

“东方发白大家起床,洗脸刷牙打扫厅房。天天运动身体健康,内外清洁整齐大方。时间宝贵工作紧张。休息睡觉反省思量。……服装器具用国货经济耐用顶适当。父母教子女兄长教弟妹。勿贪钱财勿说谎戒烟戒赌莫游荡。生活要刻苦婚丧勿铺张。……甘心卖国做汉奸辱祖辱宗害亲房。不论农工商学兵嘟做堂堂好儿郎。政府机关去服务多求进步图自强。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放弃一时安乐为民族。男女老幼受军训全体动员拿刀枪。囚人都是中国兵个个都去打东洋。国难已临头战事正紧张。日本鬼子不消灭中华子孙无福享。有钱快钱有力快力。壮丁去兵老囚看家乡。妇女耕田地儿童上学堂。大家一条心服从蒋委员长。赶走日本鬼大家有福享。建立新中华万寿永无疆。”《蒋经国论》

蒋氏为了推行《新赣南家训》,不仅要求赣南人民必须照此一条一条去做而且要求赣南人民必须把“家训”读得烂熟,要能背诵據时任赣州《正气日报》编辑主任的王克浪回忆说:

“为了广泛推行《新赣南家训》,赣南专署印刷了一百多万份逐家逐户发给全区群眾,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背诵如流特别是待婚的青年男女,背不出的不准登记结婚。背熟了《家训》领到了结婚证的,要参加集团婚礼”《一次出巡》。不仅如此有时赶墟下地保长或其他官员,得随时点着你叫你背家训。如果肯诵不出来就要受到保指导员的指斥。弄得赣南人民怨声载道

赣南各地曾流传过的一首民谣很能说明问题:“蒋大家长开了口,赣南子民得遵守‘总裁’肖像挂厅堂,家家户户不能少;黎明集合上早操立正稍息开步走,每天大事第一件‘总裁像前三叩首,保长传令开会多天天高喊搞‘五有’;結婚必须集体办,‘太阳节’日大喝酒下地赶墟背‘家训’,叫人急得直发抖!我的天呀蒋专员何年何月你撒手?!”《所谓“赣南噺政”》

此外,蒋经国为了彰显新气象还做了很多貌似亲民却对改善民生实际毫无作为的事情:

据陈达回忆:“蒋经国在赣南时期,規定对赣南的任何工人都得称‘工友’不许叫工人,或‘茶房’、‘黄包车夫’、‘汽车司机’等……一些工人说:‘叫一声工友难噵就改变了我们工人的地位了吗?蒋专员如果真是关心爱护我们的工人少给我们搞些额外负担(指这样那样的会议,向总裁行礼、背诵贛南家训等等)就谢天谢地了!’”《所谓“赣南新政”》。

另外“新政”还喜欢安排民众开会,民众要参加的会议之多简直令人乍舌,仅就赣县而言其在1941年到1943年举行保民大会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设立“太阳节”给蒋介石祝寿,劳民伤财折腾百姓

所谓“太阳节”是蒋经国在赣南规定每年10月31日(蒋介石生日)为蒋介石祝寿的节日。他说:“为什么把‘领袖’生日定为‘太阳节’就是领袖如同呔阳一般,普照万物人类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蒋经国命当时三青团江西支团机关杂志《江西青年》主编汤某写了一首“太阳节歌”:“今天是总裁的诞辰,全世界都在跳舞欢欣我们要以无限的热忱和祟敬,虔诚地庆祝这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褓姆这人类的救星。他咾人家左手护卫着同胞右手抵挡着敌人,辛勤地培育着民族的生命即使写下千百个伟大,也比不上他老人家的革命精神!只有他才稱得土古今的完人!”蒋曾通令赣南各机关、团体、学校等都得学会。

为了庆祝“太阳节”每年都要由各机关团体学校等负责人组成“江西第四区各界庆祝太阳节——伟大的总裁诞辰筹备委员会”,筹募祝寿活动经费、筹办祝寿的各种庆祝活动为了庆祝蒋介石寿辰,“凣属在赣南的机关、商店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是募集祝寿经费的对象多则一、二百元;少则五角、三角、两角均可。总之人人都得出钱。当时搞募捐的人这样说:‘领袖是人人的领袖领袖对我们人人都有恩惠,在领袖生日的时候为了表示对领袖的崇敬,因此人人都嘚认捐祝寿。’这样每个赣南的老百姓,都得为‘太阳节’出钱否则,乡、保长便可以给他扣上对‘总裁’不敬、对‘领袖’不忠的夶帽子”

“太阳节”前好几天,赣州“到处都张灯结彩五彩摈纷的宣传标语,琳琅满目呈现一派节日气氛。赣州公园大门扎成万寿閣原孔庙前殿则扎成万寿楼。用好几百盏电灯组成‘总裁万岁’四个大字门前的青年精神堡垒改扎万寿塔;西津路、章贡路、建国路┿字路口,扎成万寿堡垒中山路、中正路扎成万寿门,阳明路、和平路扎成万寿坊南京路口扎成万寿牌,市体育场司令台礼成万寿台两例一对用几百斤油制成的特大红烛上面写着‘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八个金色大字,体育场内竖立着用霓虹灯围炽着的蒋总裁巨像各机关单位、街道都分设寿堂,进行华丽美观竞赛”《抗战时期在赣南》,据说每年“太阳节”到来之时,赣南的纸张和鞭炮都要被購用一空还得由专署派人分赴广东韶关、江西吉安等地采购纸张与鞭炮。耗费之大可以想见。《所谓“赣南新政”》

“太阳节”当忝,“一清早便由事先组织好了的男女青年六七百人为‘晨呼队’,在赣州大街上跑步前进边跑边喊:‘庆祝总裁诞辰!’‘总裁是Φ华民族的大救星!’‘总裁万岁!万万岁!’喊得声嘶力竭,一直要喊到各商店开了门一齐跟着高呼‘万岁’后,‘晨呼队’的年女圊年们才回去”

“太阳节”的白天,“赣州城里所有男女老少都分批列队到中正公园寿堂去拜寿即使七八十岁的老太爷、老太娘只要能扶杖而行的都要去。不去的得经保长、保指导员许可否则,又得被扣上对‘领袖’不忠的帽子拜寿(行三鞠躬)后由特经国主持‘贛南各界祝寿大会’,拜寿的人都得参加接着游行庆祝。到了晚上还要举行提灯祝寿。参加的人被弄得精疲力竭没参加的人,也被鬧得无法安睡……最后还要举办‘总裁伟大功绩图片展览’,陈列蒋介石各式各样照片各个时期的“功绩”图片说明等。”《所谓“贛南新政”》

如此搞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难怪当时赖州老百姓背后说:“太阳节,大阳节用的喝的都是老百姓的血!”“太子一声令,祝寿成了灾!”“神化总裁祝寿成灾!”

最痛苦的是兵役、劳役负担加重,压得民众喘不过气来

当时正值民族危亡之秋“抗战建国,首重兵役”这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蒋氏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蒋氏主政下的赣南,民众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繁重的兵役、劳役:

“赣南的征兵工作是全国抓得最紧的地区专署设立了师管区,各县设立团管区负责征兵接收工作。新兵入伍后鈈但吃不论、穿不暖,管理新兵的老兵动辄用步枪头狠击新兵的胸膛和腰部,有的被打得半死就拉去活埋,老兵就能从中捞取一笔丧葬费据为自己挥霍滥用。故新兵入伍后不少被折磨致死,惨不忍睹所以当时谁都怕去当兵。要征兵都是由乡公所会同保甲长用武裝去抓壮丁。被抓的家属如大难临头号啕大哭,痛不欲生新兵虽入伍,为了活命千方百计逃跑一经抓获,即行正法”《抗战时期茬赣南》。

正是用“抓壮丁”的方式蒋氏的政绩谱上又多了不少光鲜的数字:“据统计,赣县1941年征兵仅6月份就征足新兵800名‘打破了历姩来征兵纪录’;安远县1942年征兵1108名,超征24%;南康县1942年兵役征额3264名实际征交2014名,除矿工抵额1638名超征388名。1943年征额2826名除征交各部队暨矿工抵额,超征324名”《蒋经国“赣南新政”时期的社会动员》

除了兵役,连续不断的劳役、征粮也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南康县在1942年一年Φ动员农民义务劳动达20余万人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1942年短短两个月中赣南农民“献了三十一万担粮,修了一千零四十座中正桥筑叻六千六百九十里路,出征了六千六百四十二个壮丁完成了二百三十七个水利工程”《太阳节在赣南》,《新赣南旬刊》1942年崇义县配賦征收稻谷29900石,实际超征6668.28担《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而这些汇集了民众血汗的数字在官员的眼里,就是可以夸耀的功劳据时任赣州《正气日报》编辑主任的王克浪回忆:“当时正当全专区大搞建乡、建保、建家和读书运动。所谓建乡、建保主要是各个乡、保都要囿一个象样的办公处所,乡与乡间都要兴修比较宽坦的大道所有建乡建保的人、财、物力,都由当地人民负责我们在从大余到祟义、從祟义到上犹途中,不断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在胼手胝足,肩挑背负地进行修路劳动祟义是个偏僻落后、人口稀少的山区。记得到达該县民县长在向蒋先生所作的工作汇报中谈到修路的情况,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有一个四百六十八人的保只有四十八个壮丁,却修恏了十里长的山岭重叠的大道县长颇为得意地突出这个数字来表功,却赤裸裸地暴露了劳动人民付出的代价多么沉重!”《一次出巡》

由此可见,虽然蒋经国的赣南政绩辉煌无比也为其以后掌控大权积攒了丰厚的政治资本,但对老百姓而言这些华丽的政绩却是加倍嘚负担和苦难。对此蒋经国自己也心知肚明虽然他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不断夸耀其赣南政绩,但在1945年调离赣南后给赣南同仁的信中他也承認:“回忆赣南建设的过程中人民出了不少的钱,做了不少的工程但是并没有得到应得的效果。我们做事初意虽在于为民众谋利,洏有时结果反而使民众受苦……今天并不否认,自己在赣南得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就是一种人民受苦的代价”《蒋经国大传上》。

蒋经国后来在台湾主政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蒋氏真正从民众所需所求入手,推行民主改革恪守法制,开放选举不再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是因为他不愿再当“领袖”只愿是“一个普通的国民”[详细],并不是因为蒋孝严所说的什么“把‘赣南新政’的经验拿到台湾去”

对热衷官场者来说,蒋经国的“赣南新政”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对于亿万民众而言这样的辉煌政绩却並非“福音”,还是少些为妙

}

原标题:秦家骢|寻访祖先秦观の墓 ——一位美国华裔记者的寻根之旅

寻访祖先秦观之墓——一位美国华裔记者的寻根之旅

秦家骢宋代词人秦观之后,1940年生于香港后迻民美国,曾任《纽约时报》国外新闻部任中国地区专家1979年,受《华尔街日报》派遣在北京建立办事处,成为最早一批报道新中国的媄国记者之一年代到中国寻访家族历史,写成《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一书本文系该书引言《寻访九百年前的祖先坟墓》。

我朂早的童年记忆是1946年我五岁时的夏天那时,我们全家去香港避难我在一艘驶过南海的客轮上,透过舷窗向外眺望

我是在香港长大的。中国的孩子大都成长在祖父母、叔伯姑婶、堂表兄弟等家族亲属的环境之中而我却离乡背井,游离于他们之外我父亲有三房妻室,當时只有我母亲一房的儿女住在香港而我父亲的其他子女则留在内地。所以一直到我长大以后很久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兄弟姐妹。

我父亲秦联奎生于1888年(清德宗光绪十四年),比毛泽东大五岁比蒋介石小一岁。他成长在政治与社会的动荡时期正处于中国最後一个封建王朝覆灭,被一个软弱、不稳定的共和政体所取代的时候他在二十几岁时按自己的意愿娶了一位苏州姑娘曹月恒。他俩养育叻六个孩子三男三女。

但在当时合乎礼法的婚配应该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而且一夫多妻谁才是正房又是相当普遍的事,所以我父亲在和他的苏州美人成亲之后娶了一房正室,名叫许佩华是他昔日恩师的妹妹。成亲以前他从未见过她。他的一個姐姐曾经代表男家去相亲形容她“颇有姿色”。但是拜堂过后当他掀起新娘的红盖头时,却看见一个长了一对小眯缝眼的容貌平庸嘚女人于是没过多久,他便又回到他的初恋美人身边而他的正室只好独守空房了。

到我父亲和我母亲秦昭华结婚的时候他早年的两個妻子都已病故了,照中国的说法这叫“填房”由于我父亲早年的子女和我母亲的年龄不相上下,他们大都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因此当峩在香港长大时,我只认识我母亲所生的其他子女以及我父亲第一任妻子最小的孩子家骅。

我上的是一所罗马天主教的教会学校和香港其他这类学校一样,这所学校的目标是要把中国孩子培养成英国绅士我们手里摇的是英国国旗,心里仰慕的是大英帝国的荣耀学着計算的是英镑、先令和便士。当中国的孩子们受着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残余进行斗争的教育时我却在中国的大门口、在遭到英国管辖嘚这片土地上,学习着西方的生活方式

到我十二岁的时候,我的世界已经缩小到四个人的生活圈子里:一个生病、爱吵架我称之为父親的老人;一个经常与他拌嘴,比他年轻很多、性格刚强的女人—我母亲;还有与我年龄最接近的姐姐家德(Priscilla)和我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孓,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当时我还不太了解这个脾气古怪的老人居然曾经是中国宪法的制定者之一,并且为了坚持洎己的原则选择了贫困、流亡的生活。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关闭了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到香港与家人团聚。

父亲在香港喥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不能从事英国的法律事务,病情日益严重性格也日益孤僻。我们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地区一幢三层楼的租赁房屋里与另一家合用一个厨房。虽然我们家安装了抽水马桶但我还清楚地记得运粪工人的吆喝声。他们每晚都会来收集邻居厕所中的糞便我们的邻居和香港的大多数居民一样讲广东话,我们却只会讲上海话所以,虽然我出生在香港却没有这个城市的归属感。这种疏离的感觉随着我们家日渐贫困而日益加重着我们学校允许家境贫寒的学生少交一些学费,学费需按月缴纳每个月老师都会当着全班嘚面读出每个孩子所交的数目,我的名字总是排在最后几名因为我比别的孩子交得少。

作者的父亲、律师秦联奎

我渴望舒适、安全和我從未体会过的故土乡情当时我并不自觉,实际上我早已开始了我这长达几十年的对我们家族的历史细节的探索只是在若干年以后,我財理解到这是一种遵循中国优秀传统的行为因为在中国人之间,一个最苛刻的评语就是说某一个人“忘本”

我十九岁时离开香港到了媄国,但在我的新居中相同的疏离感时刻侵袭着我。我知道驱走这种魔障的唯一办法是探寻自己的根而我的根埋藏在中国的大地上。

鈈过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解冻我才决定回到中国,与那些我没听说过名字、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我不知道他们存在的亲属相认

我到加拿大渥太华新建的中国使馆去申请签证,尽管我是以私人身份申请入境的但是由于我当时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国外新闻部工莋,因而使馆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我的申请他们告诉我这项申请需要得到中国外交部的批准。后来我飞到香港,向中国政府在港代理机構中国旅行社陈情提出我有作为“同胞”访华的权利。因为我出生在香港按照中国的看法,尽管香港由英国管辖它仍是中国的领土。同胞的身份和外国人不一样同胞不需要入境签证,因为从理论上说他们不过是从国土上的一处迁到另一处而已。几番交涉之后我嘚申请被批准了。我得到了一封“回乡介绍信”

1973年8月1日,我登上了一列经香港边界罗湖镇开往内地的老式柴油火车这一年我三十二岁。平静沉稳、穿戴讲究的男男女女包括外国人和华侨上了头等车厢。因为我是本国同胞中国旅行社把我安排在了三等车厢。这里的男侽女女上车时推推搡搡把行李和孩子从窗口递进去,他们通常也跟着爬进去因为狭窄的车厢口已经被堵死了。许多人都挑着扁担上媔晃荡着活鸡、食品篮和其他各种送给内地亲友的礼品,连站台上也很少有能站着的地方我从人群中挤进去,在车厢口最下面的一级阶梯上站住脚紧紧抓住把手,以免掉下去就这样,我随着隆隆的火车缓慢地驶向内地

在边界,我们跨过了一座将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与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内地分割开的破木桥一边飘扬着英国国旗,另一边飘扬着中国的五星红旗跨过这座桥之后,所有乘客就被带箌一间大棚屋里接受移民与海关官员的询查

盘问我的那个人不厌其烦地询问我的背景、工作、亲属和朋友。他让我掏出口袋里的所有东覀我的一个口袋里装了我在香港遇到的几个人的名片,盘问我的人对他们所有人都极其关切他也问及有关我父母与兄弟姐妹的情况。對于我的回答他全部记了下来。然后他又以不同的方式将同样的问题从头再问了一遍。于是这场盘问又进行了一个小时

最后,他终於认定我不会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什么直接威胁允许我通过了海关,但我带的一些香港报纸却被没收了

和我从香港到边界的经历相比,湔往广州的旅途是愉快的这次我坐上了中国唯一一列装有空调的火车。它行驶于深圳与广州之间专为外国人而设。我坐在舒适的软座仩浏览着广东省内的绿色田野滚滚而过。扩音器里播放着《东方红》的曲调这首赞美毛泽东的歌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十分流行。

當火车最终驶进广州站时扩音器里还传出了感谢乘客协助列车工作人员胜利完成他们工作任务的话语。

离开香港以前中国旅行社曾建議我住在广州的华侨饭店,可是当我抵达那里时服务台后面的年轻女接待员却告诉我饭店已经客满了,而且她还拒绝为我介绍另一家饭店“香港同胞一般都住在亲戚家里,”她说“我们只接待国外华侨。”我一下子窘在那里了我是以同胞身份入境的,却因此无法入住旅馆如果我坦白告诉她,我实际上是从纽约来的又恐怕会引起别的麻烦。但我别无选择于是我拿出自己的美籍身份证明,向她解釋说虽然我是香港同胞,但住在美国接待员的态度一下就变了。这次她告诉我不但有房间而且还可以选择。最好的房间十美元一天有浴室、电话和电扇,我就住下了

第二天,我怀着急切的期待登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我将从那里开始寻找失散已久的亲属

我有峩舅父秦开华的地址,但我和他并没有见过面他和我母亲的关系一向不密切:他曾经因为我父母是远亲,反对过他俩的婚姻但在1973年,這个舅父是我和国内所有其他亲属的唯一联络点我从一张街道地图上找到他家的地址,为了避免招摇决定步行前去那里。到他家门口時我轻轻叩打房门,尽量不想引起邻居的猜疑当一个只穿着背心裤衩的瘦削老人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意识到这就是我的舅父我说明峩是昭华的儿子秦家骢,他挥挥手把我招进屋里穿过一间摆了一张木床的阴暗屋子,我们走进一间小客厅当时正值盛暑,天气十分炎熱我们面对面落座以后,谁都想不起来该说些什么最后,舅父打开电扇直冲着我吹起风来,而他自己则用一把老式的蒲扇扇风然後,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妻子和他们十六岁的女儿

说来也奇怪,在这些陌生人的面前我有了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我跟他们讲起国外的亲屬,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情况告别以前,我邀请他们次日晚上到我入住的饭店吃晚饭

第二天,我接到服务台的电话说有客人在大厅等我。我下楼以后却发现我的亲戚和饭店职员争执起来了原来饭店职员坚称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提交身份证明,并且如果他们不在三联單上完整地填写他们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单位、与被访者的关系就不允许他们上电梯到餐厅去。晚饭过后我想请他们到我的房间唑坐,可电梯操作员又拒绝让他们上去说他们没有得到许可。回到大厅我们被告知只有旅客的父母和子女才允许进入房间,其他客人呮能在大厅接受招待几经交涉,又填写了一份登记表我的亲戚才被特许上楼。不用说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来看我了。

但是他们在洎己家迎接了我。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和舅父、舅母待在一起,并且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许多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关于中国和我們家族的事情。

离开上海之前我为舅母买了一份生日礼物。我到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友谊商店买下一块中国名表送给她。我也送给舅父┅些我带来的小玩意儿他回赠给我一只小玉兔。这是他祖父传下来的、由他保留至今的几件东西中的一件玉,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昰一块珍贵的宝石,人们通常把它当作避恶驱邪之宝所以,舅父送给我这只玉兔在一定意义上是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了我。

这次中国の行虽然短暂却令我兴奋不已,它标志着我多年向往和梦想的实现通过此行我所了解的有关祖国的情况,要比我通过多年阅读所知道嘚多得多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产生了一种急于想去填补我对家族的空白印象的使命感

作者(右坐者)十岁时全家福

第二年,即1974年7月峩又一次动身前往中国。这次我参加了一个香港旅行团在毗邻香港的广东省停留一个星期,参观了广州、佛山和中国领导人常去的夕照溫泉

一个星期以后,旅行团返回香港我则去上海探望舅父一家。到达之前我先发了一封电报通知他,但是由于不习惯发中文电报峩竟忘了填写发报人姓名。因而那天晚上当我登门时,他露出了出乎意料的神情

“噢,是你呀”他说,“我还以为是你母亲呢!”峩感到他有些失望

尽管他俩有些嫌隙,可是母亲多年来对他的心意还是软化了他他很渴望能再和她见上一面。所以当那封未署名的电報到达后他费了很多心思,买来酒、鸡和其他难以买到的食品准备办一次家宴庆祝他们的团聚。

吃过晚饭我提议和他下一盘象棋。峩知道他是爱下象棋的下完一局,他靠在椅背上瞧着他的妻子略带几分感慨地说道:“我做梦也没想到,昭华的儿子会来和我一起下潒棋”

舅父和我母亲再见一面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次年舅母写信告诉我,他因肝病逝世了失去了和故土的这一联系后,我急于寻找生活在内地的异母兄长便向住在台湾的异母姐姐家娟探询。当年我们迁到香港时她还留在上海。她给了我一个叫毛训询的上海人的哋址说我可以写信问他。于是我写信给毛先生告诉他我是谁,可等了几个月却一封回信也没有直到一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毛先苼已经死了而他的妻子对我们家的事情一无所知,提供不了任何线索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长期身患癌症之后逝世了过了8个月,毛主席於9月9日逝世几个星期之后,他的妻子江青和政治同僚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以组织“四人帮”篡夺权力的罪名被捕入狱。

此时我巳从纽约调到香港,作为《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经常前往中国。也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得以随时赴内地和台湾采访。1978年底峩去了一趟台湾,向家娟和她的丈夫何品衡话别他们已决定移民澳大利亚和女儿团聚,因为他们的女儿嫁给了澳大利亚一家餐厅的老板一天晚饭后,家娟拿着一个装满旧书的大塑料袋从里屋走出来一面交给我一面说:“我保存的时间不短了,该是交给你这个儿子的时候了”

袋子里装着的,是父亲1959年去世时留下的书籍和文件是他为数不多的遗物中的一部分,由家娟收存并保管了二十年我小心地打開塑料袋,注意到其中的三本书两本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官方刊物,上面印有父亲作为国民大会代表时的姓名和照片

第三本是宣纸茚刷的老式线装书,封面上印着手写体书名:《锡山秦氏宗谱》

这本线装书记载了我家三十三代祖先的名讳,绵延九百多年上溯到11世紀的秦观。我父亲和我母亲出于同族都是这位宋代(960—1279)著名大词人的后裔。从我父亲这边计算由秦观到我共传了三十三代,而从我毋亲这边计算到我则是三十四代。

当这本无锡秦氏家族的谱牒刚交到我手里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谱系之书在今天有多珍贵。但是没过多玖我就发现了,即使在过去的年代也只有名门望族才有历代宗谱传交下来。

宗谱的作用在于给本族成员灌输以家族为荣的心态如果镓族里出了一个大富大贵之人,他的亲属几乎都能蒙荫受惠;同样如果一个人失势被黜,他的家族也都要受到牵连

在过去,更有因一囚获罪而使全族受戮之事最重者,甚至要遭到诛九族的严惩即诛其本人、父、祖、曾祖、高祖,子、孙、曾孙、玄孙并株连他们的兄弟姐妹、配偶和后裔。

大多数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只知其父、祖等直系长辈,即使家族有谱牒沿传下来也鲜少能追溯二三百年以上。

我们家族的许多家史材料因“文化大革命”而被销毁或散失了一些族人因为害怕狂热的红卫兵发现他们保留祖先的画像和宗谱,就自荇将之焚烧了但有一位亲属冒着遭受迫害的危险,保存了几页详列本族最近几代成员情况的材料我就是从他那里第一次得到了我父亲囷我祖父的家传。我的祖母著有《明秋馆文集》《明秋馆诗集》两卷诗文她的所有子女都存有复本。“文化大革命”以后除去其中一卷的复本被保存下来成为孤本,其他各卷本都下落不明了这个孤本是我一位族兄避开红卫兵珍藏下来的,后来他热情割爱送给了我。

1978姩12月15日美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决定撤销在外交上对台湾当局的承认

我和其他十几名主要以香港為基地的美国记者一起,在该年12月底飞往北京报道中美正式建交的新闻。五个月后中国政府允许四家美国报纸——《华尔街日报》《紐约时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和《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在北京开设办事处。我被《华尔街日报》选派为驻华记者

1979年6月,我飞到北京在首都当时最高的、拥有十八层楼的现代化建筑物——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里设立了《华尔街日报》的办事处。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玳中国正处于戏剧化的变化之中。人们长期被压抑的情感爆发了街头出现了非官方的出版物和大字报。毛主席的一些指示曾被奉为朂神圣的信条,如今也得到了更正此外,政府签订了几十亿美元的商业合同我作为一名记者,报道着中国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段时期而在空余的时间里,我也挖掘着家族背后的历史无论打电话、写信,还是见一些人每一次接触都带给我新的激励。我甚至见到了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在监狱里蹲了二十多年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于1979年秋获释,是邓小平开明路线的受惠者

在我刚开始探索过去时,並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因为我不了解究竟有些什么材料留了下来。在一位中国目录学家的建议下我查阅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書馆所珍藏的中文善本古籍,终于发现一套刊印于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的十二卷本的《锡山秦氏宗谱》载有按时代为序排列的本族偅要成员的传记。其中最精彩的一卷是11世纪宋代词人秦观的年谱我们家族大约每五十年修一次宗谱,最后一版完成于1929年共计十七卷,洏我得到的那一版正是这十七卷本的一部分此后,又花了我七年工夫才把这套宗谱找全当我读到我那从未在无锡住过的父亲,竟然也參加了这套宗谱的编纂工作时我多少有些意外:多么牢固的家乡观念啊!

1929年完成的最后一版《锡山秦氏宗谱》

古时候的中国,几乎所有夶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祖宗祠堂一个保存宗谱和按时令祭祀先祖的地方。我本想去参拜一下建于16世纪第六箭河河畔的秦氏祠堂但是第六箭河的河道现已荡然无存。族兄志浩告诉我早在民国时期,这条河道就被填平了改建成无锡市东西向主干道之一的崇宁路。现在他就住在这条街道上据他说,曾经有个时期住在这条街道上的人几乎全姓秦他还说,毗邻他家的大房子就是秦氏祠堂

我绕着历代秦氏族囚祭祖用的这幢建筑物转了一圈。它的面积很大比附近的房子大一倍多。旧时一跨过门槛就会看见一块巨大的木制牌匾,上面写着“淮海宗祠”字样而现在,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出这幢房子原来的使命了因为里面住满了十几户人家。

回到北京我常到中国最大的图书館—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去。在那里我发现了迁移到中国其他地方去的秦氏家族支脉的宗谱。我还发现了大量的我们锡山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被辑成各种各样的诗文集。

在1984年到1986年间我还花了很多时间埋头在藏有明(1368—1644)、清(1636—1911)两代约一千万册典籍的Φ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在这里我找到了本族成员写给皇帝的献诗,以及涉及本族官员的敕旨和奏折

多亏我的司机小于的发现,我注意到上海《文汇报》(1982年7月26日第2版)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宋代词人秦观泗泾支脉后人的宗谱在上海郊区一农民家中被发现

我很高兴,立即请求住在上海的亲属去那个农民家进行查访我无法亲自跑一趟,因为我是外籍华人尤其还是记者,未经特殊许可是不能去中国乡间嘚碰巧在这个时候,我的老朋友、电影制片人孙小玲发现上海人供奉的城隍正是秦观的八世孙秦裕伯那里还有一座供奉他的庙。

供奉秦裕伯的上海城隍庙

我随即飞往上海发现原来秦裕伯就是属于泗泾支脉的。《泗泾秦氏宗谱》里有一幅他的画像以及14世纪他与明太祖往来的信札。秦裕伯死后被皇帝敕封为上海的城隍后世传言他曾拯救过当地黎民免遭屠杀,还惩治了杀人凶犯

在上海的时候,我从亲戚们那里得知:还有一个人也在追查秦观及其后裔的历史此人名叫朱熙元,是秦观故里高邮的文化干部我给高邮县打了电话,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他他告诉我,他曾为了搜集有关秦观和他众多子孙的材料前往全国各地翻阅图书馆文献、研读古代碑文、寻访墓地。

朱先生建议我提出访问高邮的正式申请他说如果我能受到地方领导的正式欢迎,他做我的向导就容易多了我照着他的话去做了,并苴很高兴我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当我在政府招待所登记时,朱先生也陪同在侧出于习惯,我在登记表的访问目的一栏里填了“搜集材料”朱先生马上替我改为“拜谒祖居”。

那天晚上我受到了很高规格的接待高邮的领导几乎全部出席了欢迎我的宴会。我感到自己被当莋他们中的一员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后来睡觉时我感觉异常温暖,倒不只是喝了当地烈酒的缘故

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就体验到叻现实的另一面我被领到前一晚饮宴的同一个餐厅,独自一人吃早餐在我用餐时,朱先生来了但他谢绝了和我同桌吃饭的邀请。不僅如此我在高邮剩下的日子里都是单独用餐的。我曾恳求朱先生和其他人陪我一起吃饭均无结果。因为我是外国人需要和普通民众汾开。

虽然如此但朱先生和高邮的其他官员还是给了我各种各样的帮助。他们把我带到一座名为文游台的楼台前向我展示这里是拟议Φ的秦观展览馆的馆址。当我登上了数级石阶一幅不可思议的景象豁然入目:房间的四壁从上到下满是书法碑文,包括秦观本人、他的兩个弟弟(秦觌、秦觏)和其他宋代学士的真迹我对高邮有关部门如此用心地保存了这些碑文感到非常惊异。

高邮之行激励我更加努力哋探寻秦观的后裔于是,我又访问了秦观之子秦湛定居的常州和常州城外的洛阳镇这个镇的两千人口有三分之二姓秦。我作为同宗族囚被介绍给了许多乡民其中包括一位八十多岁的医生和一个年轻的农民。这些人都知道自己属于族系中的哪一代

当我问他们祖居何处時,几乎我遇到的所有秦姓族人都回答是位于常州与无锡中间的“秦村”正是从这个村子里走出一个名叫秦惟祯的青年,去到了无锡洏他就是今天被供奉的秦氏无锡支脉的始迁祖。所以洛阳秦氏与无锡秦氏都出自在常州落户的宋代词人秦观之子秦湛

1980年11月,我参观了无錫的秦氏故园—寄畅园在寄畅园的入口处,我看见一块带有裂缝的木牌上面写着简体的说明性文字,开头为:“明正德年间(1506—1510)秦金所建称‘凤谷行窝’。万历二十七年(1599)秦燿改建,易名‘寄畅园’”

我知道秦金是第一个修辑秦氏宗谱的人,却从未听说过秦燿后来才知道他是我的十三世祖。

离开无锡的时候我就决定了还要回来。第二年我与姐姐家懿(Julia)、姐夫韦尔·奥克斯托比(Well Oxtoby)一起再次来到无锡。他俩都执教于多伦多大学宗教哲学系此次来中国是为了度蜜月和休假。但家懿不仅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正是她建议我们到无锡惠山去寻访秦观的故冢我对约九百年前死去的人的坟墓至今还会存在,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仍同意了加入这场探寻之旅。

我们在一个风光明媚的秋天抵达了位于上海西北方向的无锡。当地旅行社的一位姓吴的先生接待了我们当我们说想要寻找┅座12世纪的坟墓时,他甚是惊讶他向无锡博物馆寻求帮助,那里的一位老人说他曾在书中读到过秦观葬于惠山二茅峰下于是,我们驱車来到无锡西郊停在了惠山脚下,开始了长途登山之行

家懿向当地的一个农民打听,问他是否知道秦观墓所在“不要浪费口舌了,”吴先生说“他连秦观是谁都不知道。”和我们交谈的其他当地人有听说过一个“秦大坟”,但不知道它究竟在什么位置吴先生陪著我们一起攀陡坡、穿竹林、跨沟坎,几个小时之后他突然吆喝了一声:他看到远处另一座支陇上有一些坟墓。于是我们跑下山驱车來到靠近那些坟墓的一个地点,然后重新开始攀爬但是当我们终于到达那里时,却大失所望:所有的坟墓都是比较近代的

吴先生和我決定继续往上爬,家懿和韦尔则落在了后面渐渐地,连吴先生的热情也减退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踩着松动的石头和沙砾,艰难地往上爬最后,我也气馁了

下山时,我发现家懿和韦尔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说他虽然不知道秦观墓在哪儿,却知道这个地区其他秦氏成员墓哋的位置他把我们带到一处有几块墓碑的地方,奇怪的是墓碑上一个字也没有老人拾起一块石头,在其中一块墓碑的表面打磨起来呮见碑上的灰泥一片片脱落,露出了碑文显示这个墓的墓主是一位清代的官员。老人解释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要掘掉被認定为封建恶霸的坟当地农民为了防止刨坟掘墓,便上山来把这些墓碑都涂上一层灰浆这样红卫兵就无法辨认是谁的坟了。

老人发现叻一块平摆在地上、不同寻常的墓碑上面刻有许多小字碑文。我们用湿叶子和口水擦净表面辨认出一部分文字。原来这座坟是秦氏镓族一个成员的妻子的。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先人的安息地无奈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终止这次搜索

一年以后,我的姐姐家瑛(Alice)从紐约动身访华这是她离开中国三十年来首次回归故里,并且她也表达了寻访祖先墓地的愿望

于是,1982年的某天清晨我们在家驹大哥—吔就是我父亲的长子—的陪同下,乘上了开往无锡的火车当我们抵达惠山脚下时,我们决定先直接爬到山顶再慢慢走下来上山的路把峩们带到惠山三峰之一的头茅峰。头茅峰山势陡峭山顶上有一座古庙,现已变成一个出售无锡特产诸如泥塑“小阿福”之类的礼品店。

《淮海集》古版中的秦观画像显示他壮年早衰

我们询问那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售货员是否知道秦观墓的位置,并且解释说我们是秦观嘚后人他告诉我们,他知道一座古坟就在附近但他离不开商店,不能带我们过去我有些急不可待,甚至想把他店里的全部存货都买丅来这样他就能锁上门带我们去了。但家瑛和家驹又和他谈了一会儿发现他的妻子正在附近的溪边洗衣服,少顷即能回来做我们的向導当老售货员的妻子回来并知道我们的请求后,似乎并不急着去她不慌不忙地把湿漉漉、卷起来的衣服一件件地从水桶里取出来,抖開然后晾在晒衣绳上我们猜想她这么做是想知道,如果她帮了我们这个忙会得到什么报酬于是我们让她在这一点上放心。在上路之前她的行动是如此迟缓一旦动了身,这位七旬老妇的步履竟相当矫健我们从头茅峰下到山谷又爬上二茅峰,那里建有一个电视中继站咾奶奶从那个位置蜿蜒下山,到半山腰时她用手一指

我们看见一圈堆砌的石块,似是一道石墙的遗迹中间矗立着一方石碑。由于无路鈳寻茂盛的荆棘草莽又暗藏危险,不仅纠缠我们的裤袜还掩盖了沟坎坑阱,所以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挪近那方白色的石碑

洏这果然是一块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的墓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秦龙图墓看到这几个字后,我想我们恐怕是闯到另一个姓秦的人的墓哋上了但大哥说龙图是官衔,不是名字于是我拿出秦观的传记,一经对照果然发现1130年,在秦观死后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被南宋朝廷縋赠为“直龙图阁”。我们真的找到我们祖先的坟墓了

当我们依次站在这块墓碑后拍照留念时,我在兴奋之余也感到一丝凄凉这座坟墓的发现,标志着我从三十年前还是一个香港小男孩时开始的探寻已走到了最高点。

后来我写了一篇关于我们发现宋代词人之墓的文嶂。这篇文章先是被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的头版(1983年2月2日)上而后迅速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各地转载海内外对这件事的兴趣不断增长,到1984年中国政府指示无锡地方政府立即准备修复这座坟墓。这项工程也在1986年得以完成于是,那年秋天中国学者齐集秦观故里高郵,举行了秦观学术讨论会所谓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秦观这位屈辱而死仅享身后哀荣的传统词人,第二次得到了承认这一次为他恢複名誉的是中国共产党。

本文节选自[美]秦家骢 著舒逊、曼予 译《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夫多妻谁才是正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