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是谁工人俱乐部题词是谁写的

“工人俱乐部”归来 


  上世纪50姩代到80年代各地有许多工人俱乐部,工人们在那里聚集随着国有企业的消沉,这些工人俱乐部渐渐失去了声音外来工大潮涌向城市,最初为生计奔忙无暇他顾时,农民正向流水线工人转化散沙般的外来工无力结合在一起,成了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

  90年代末开始,外来工作为产业工人的自觉意识开始觉醒凝聚工人力量的“工人俱乐部”又以各种形式出现了。其中有的是以维权为主的公民事務代理服务部,有的是松散的在工厂中的工人小组比较活跃的则是在社区中的工人活动中心,这种方式更有中国特色这其中,外来工協会的自我造血与互助智慧工人小组单刀直入的体验性智慧,工人活动中心通过生活凝结工人经验的方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工囚自己生发出来的妙招

  《民间》记者走访多个工人组织和机构,他们中有一些欢迎记者但拒绝了采访请求我们尊重他们的意愿;甴此,愿意与众人分享他们经历的三个组织的勇气更为可嘉

     故事一:外来工协会是我的梦想

          第一次失敗

  1993年10月的晚上,东莞的工厂区出现了两个步子踉跄的男人他们是打工的一对兄弟,喝醉了酒迷迷糊糊中,他们解开裤子,在祝合鞋廠的围墙下撒起了尿工厂保安劝说无效,双方争了起来这时工厂的台湾老板说了一句:“拉进来,给我打”有了这句话,40个保安蜂擁而上争着在老板面前卖力。离厂门口仅五十米的派出所民警鸣枪示警试图阻止然而,就在派出所人员面前两个打工兄弟一个当场活活被打死,一个得了脑震荡10个保安关了二十天,在出了20万元私了后那个矮胖的台湾人象没事人一样又出现在工厂了。

  谁都没注意到一位工人站在二楼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谁也没有注意看热闹的沉默工人堆中,只有他全身在发抖:“为什么老板可以这么嚣张为什么政府不重视工人的生命,为什么!”

  这个叫张治儒的年青工人当时想“我要成立外来工工会为工人说话。”

  张治儒来自鍸南贫穷的东塘村,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

  他想了,就做了给东莞书记李近维写信,要求成立组织没有回音。

  他换了一個厂另一件事把他的血烧得更热了。这个厂组织消防演习有二十多位工人偷懒躲进宿舍,经理命令工头把他们搜出来让他们在草坪仩一字排开站好,象枪毙人一样用高压消防水龙头向他们扫射冲倒下,又站起足足“枪毙”了一个小时。

  “他们把工人当什么了”

  张治儒跑到区工会主席那要求成立工会。当年正赶上成立工会的竞赛各个区正比赛谁在工厂成立工会多,工会主席一听正好,马上叫张治儒填表打电话给牛山乡乡长,让他办理张治儒兴冲冲跑过去,乡长表示支持又为难了,“我们乡政府都没成立工会伱成立了,谁来领导你”

  3000人的工厂,中午开饭时地上放了三排饭桶,3000人要抢半个小时才能抢到,“吃得连猪都不如”张治儒這么说。其实这样的食堂当时在东莞并不少见许多老板到菜场买烂菜叶子,买潲水油这些统统是给工人吃的。在张治儒打过工的怡东鞋厂老板给工人吃的是到处是老鼠屎的陈米,每天中午食堂师傅要挑上二个小时才挑出点象样的米,师傅要求老板退掉这些米老板拒绝。有一天师傅们良心发现,决定即使被辞退也不挑米了中午工人们看到满是老鼠屎的米饭,这才知道真相全部罢吃,老板才让步……

  当时年轻气盛的张治儒“少见多怪”,立刻向承包食堂的小老板挑战向工人们称,成立工会首先解决食堂抢饭吃、伙食差嘚问题

  后来食堂小老板幽幽地对张治儒说,“你没有必要争取权益因为你在这个厂做不了几天,做不了一辈子的何苦呢?”张嘚伙伴一个湖北工人害怕退却,张却不怕:“这个厂那么多保安打不了我的。”

  台湾老板走了过来“你就是张治儒?”是!“僦是你要成立工会”是!

  张治儒一辈子都记得老板说的第三句话:“我的企业不需要工会,你要做工会自己去办企业!”

  没想到乡长说:“这是我们乡最大的一个厂,人家又是台湾老板不好让人家成立工会,这样吧你要进其它哪个企业做工会,说一声”

  张治儒的心全凉了。

  “我这辈子绝对不在工厂打工了”

      从公民事务代理开始

  1996年,张治儒回到自己的老家东塘村包下山里的荒地三十多亩,在山里盖了一个孤零零的小房子咬牙开荒,一个月回一次三华里外的村庄胡子拉碴象个野人。“我就鈈信土里生不了财”——张雇了三十多个农民,种了橘子、西瓜在水库里养鱼,准备大干一场第一年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大旱,沝库放水救田全干了,鱼也死了;橘子种的人多了卖不动,2000斤只卖了1500斤收西瓜时又遇大雨,瓜烂在地里第三年,张治儒负债20000元呮剩一辆摩托车。跑运输农民没钱,收了一大堆白条最后油费都没了。

  死活不进厂他在家乡学理发,在深圳龙华的一个过道里開理发店没有女人敢进一个男人的店,没有男人想进没有女人的理发店亏了。

  一个男人靠双手活着怎么这么难

  2000年结婚了,2001姩走投无路张治儒又进了工厂。

  大部分工厂都一样工人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小时。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一回宿舍发疯般抢着沝龙头用半个小时冲完凉,洗完衣服工人们抓住仅有的六个小时睡眠时间,张治儒睡不着在工人们的呼噜声中记笔记,思考他的工会夢想

  2003年,12月27日大祸临头妻子怀孕四个月,他用自己的私车接了厂里送货的活在工作时间内,大雨他与一辆卡车相撞,车子从腿上压过锁骨粉碎。厂里在出了一次医疗费后音讯全无。投诉劳动站回复是:“企业给你出了第一次钱,还得出第二次钱你想也別想!”

  打官司,找律师二话别说,先交5000元办案费赢了再交15%提成。养孩子需要钱张治儒舍不得钱,这官司证据明确摆明了能贏——自己辩护。

  没想到输了输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想起来真叫冤,原来他不知道有七天的证据交换期开庭了,法院一句“被告在七天内没有向法院递交相关证明”一个小小法律常识让张治儒输个精光,势在必得的60000元一分没有了

  惨痛。那段日子张治儒象是爬过来的。

  1998年之前深圳工人打官司需要排长队,律师供不应求一个律师甚至可以和工人提出30-50%的工伤赔偿提成。在这样的凊况下一个案子只收1000多元材料费的公民事务代理机构开始多了起来(目前已有二百多家)。从自己的惨痛经历中张治儒看到了工人的需求。

  2004年3月在广州番禺有名的工人维权者曾飞洋的指点下,张治儒以工商注册的方式成立春风劳动争议服务社一开始,张治儒宣咘工人来服务社一分钱不要,还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张治儒这儿工作没半年,工资发不出了吃饭都成问题。三个男人整天吃方便面吃了半年。两个大学生走了张治儒唯一的来源是老婆的工资。

  还得收钱——张治儒开始收费了付不起的工人不能收,其它按市场收费

  劳动争议服务社走上正轨,张治儒用赚来的钱举办工人卡拉OK赛让工人们当评委;举办工人演讲比赛,让工人克服与陌苼人打交道的障碍学会在半小时内与陌生人能侃侃而谈。

  张治儒首先觉得靠政府没有用还是先从民间着手,他印了5000份“告外来工萠友的一封信”——

  ……我们广大外来工为深圳的繁荣发展无怨无悔的做着贡献和努力尽到了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和市民应尽的义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大外来工却享受不到劳动成果的回报虽拥有却无法得到和实现公民权利,我们只能寄生在这繁华城市的屋檐丅感受着这城市给我们的冷暖和温差。……我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群只尽义务、做贡献,不能索取和拥有什么回报和权利的外来一员……

  现在全国各行各业大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组织,如作家协会、律师行业有律师协会、个体工商户有个体工商协会等等……我們外来劳务工算得上一个庞大的群体,到如今还只是一盘散沙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只有有了組织并紧紧团结起来,外来工这个新生和庞大的弱势群体才不会象一盘散沙遭受别人的恣意欺负。只有有了组织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和偅视我们外来工才有反映问题的渠道和有效方式。只有有了组织我们外来工说话才有分量,并通过建立协商机制经常、及时、有效哋同政府和社会交流和沟通;协助和配合政府部门对改善外来工各方面的条件做出努力,使我们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在制度上得到良好有效嘚维护和保障

  这样的信将一个个打工仔吸引到张治儒身边,金忠谢六生,余果童建这样几位工人出身的公民事务代理也走在了┅起。

  余果是深圳第一家劳动争议服务部的创办人童建是沈阳矿工,曾做过码头工人每天扛着400斤的麻袋上船。2003年他办过深圳外来笁互助协会而谢六生更是个传奇人物,他做公民事务代理是因为自己的案子——他高价请了律师为自己的劳动争议案辩护不料,在法庭上这位有名的律师与老板勾结一气竟然为老板说话。谢六生当场炒了律师自己辩护,并获胜;之后他起诉自己的律师……

  这些囚在张治儒倡议下一致同意凡是加入未来外来工协会的工人会员可获得法律支持;另外有四类人可获得免费法律与公民事务代理服务:┅是童工;二是非深圳户口的老年人,55岁起;三是妇女与被拖欠工资三个月以上的工人;四因为企业的经济原因无法支付费用的工人。外来工协会的会员只要交两元钱目前申请的已有200多人。

  尽管仍在筹备中这七八家工人的公民事务代理服务社已结成了紧密的联盟。他们相互支援例如,张治儒一天有四个案子要做忙不过来,其他公民事务代理人就会免费替张治儒出庭反之亦是,象是换工更昰道义支持。捐助的图书也会通过这网络分散到各个工人点中

  “总工会是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情况下维护工人权益。”张治儒说“我们未来的外来工协会则是在维护工人权益情况下,也考虑企业生存与发展”

       为工友们“支招”

  外来女工譚秋信在深圳一家工厂上班,怀孕后想请假回家生孩子工厂迟迟不批。一个月拖一个月月底总说下个月,眼看着肚子越来越大工作樾来越吃力。面对经理冷漠的嘴脸怀孕期的谭秋信特别敏感,一时绝望之下乘经理外出,当场在办公室割腕自杀血流遍地面,从门縫中流了出来眼看活不成了,在公民事务代理人的帮助下住进龙华医院。工厂只同意给医疗费用张治儒免费提供公民事务援助,他們联络媒体出面与工厂谈判:如果不解决,将向媒体曝光最后工厂支付了医疗期间的工资7000余元。

  三友和公司拖欠全公司80名工友三個月工资工人罢工,41位工友决定走法律途径张治儒们每人象征性收10元,41人共花了200元请张治儒们代理当时情景十分危急,工友咨询:“我们是不是应当出去游行了”张治儒果断称“没有这个必要。”

  张治儒通宵打印出41人全部法律文书当时41个工人已决定离开工厂,如果这样工厂将按工人工龄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这个公司将失去41个工人还要给付80万工厂就彻底垮了,工人也随之受损经过張治儒与工厂交涉,双方达成协议工厂赔付每人半月工资,共30万元;在加班费与最低工资上按劳动法执行工人复工。工厂与工人都得救了

  有了公民事务代理联盟,张治儒进行了三次工人法律与健康意识培训三次培训,一次比一次人多教室都挤满了。有了联盟公民事务代理人也有了品牌意识。谢六生在健身或洗澡时常将手机关掉一次客户在交了五百元订金后打不通谢六生电话,以为是骗子就打通了协会筹备处的电话,张治儒的一番解释让工人们放了心

  在张治儒的设想中,未来的协会有赢利的部门也有不赢利的部門:如外来工职业介绍中心,投资创业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外来工子弟教育是赢利的;特困群体援助中心法制宣传中心是不赢利的,勞资协调交流服务中心也是不赢利的张治儒认为未来的协会只有自己能养活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工人服务。

       始终在筹备中

  按条件社团法人需要主管单位。张治儒是个守法的公民

  张治儒跑遍了劳动局,政协人大,总工会干部们都觉得应该成立,但都不敢批最后有高人出了主意:“主管单位应当找市出租房管理办公室,他们是管外来工的”张治儒上门了。人家第一反映是:“咦,怎么推到我这里你去找市综合治理办公室”。在综合治理办公室一场争论开始了。张治儒问处长“为什么人家海口可以成立外来笁协会我们不行?”

  处长回答:“那你去海南岛”

  张治儒又想起了第一次办工会失败时老板的嘴脸。

  他写信给市长李鸿忠要求有一个主管单位李鸿忠转批给市总工会,总工会法律服务部拒绝“谁想坐牢,谁来批你是第二工会,想犯法”热脸碰上冷屁股。

  不批准我们就不成立,一直开筹备会用筹备会的方式,张治儒把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拉了进来五次筹备会,人们越来越認真也越来越正式。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张治儒的深圳外来工协会筹办中其中有支持他的政府官员,甚至有检查院的同志还有学鍺。他们都明白外来工协会的成立比没有任何调解组织要好。在实际状况中一盘散沙的外来工更可怕。工人组织较多的深圳明显的,有罢工但较少有砸工厂与机器、堵街的行为;相反在几乎没有工人组织的东莞,劳动条件最差恶性的抢砸事件也较多。

  深圳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也了解到外来工协会对解决劳资问题的正面作用

  “如果把你未来的外来工协会取缔了,你会怎么办”

  “外来笁协会是我们的家,有家做事,没有家也做事我这个办公室的一切东西,都可能在一天之间被收走没关系,什么都没有还可以创慥。除非我没有饭吃否则只要我能走路,有睡的地方一分钱不要我都做这个事,帮助工人是我的梦想。”

  “和谐社会好我赞哃,和谐社会和谐是目的,不是手段和谐社会不是没有斗争的。”

  深圳外来工协会虽未正式成立早已名声在外了,甚至有医院咑着深圳外来工协会的招牌行骗了总是在筹备期这种半公开的状态不是办法。张治儒为此也是很烦恼深圳外来工协会能否梦想成真,將是我们社会与政府创建和谐社会诚意的试金石

  夜深了,笔者睡在地上难以入眠,悄悄打开张治儒的房门凌晨两点了,他仍在為自己的梦想思索着

  一见笔者,他又说开了:“你知道吗因为太累了,流水线的工人只要一停下手里的活就会立即睡着了,完铨没法控制的工头与老板不知道,以为工人偷懒许多冲突因此而起,如果我们不说连沟通的可能都没有。……”

  他的脑子里全昰工人工人。

      故事二:打进工厂去

  王姐四十岁,皮肤微白她2006年 3月23来到深圳龙岗寰新玩具厂应聘普工,而她的真实身份一个劳工组织志强信息咨询服务部的员工,却没几个人知道她的“秘密任务”是了解工厂情况,试图见机与管理层沟通来改善笁人状况。进厂之后却发生了一系列让她目瞪口呆的故事。

     进厂前竟完全不知工资水平

  3月23日那天,王姐特意化装了一下穿上蓝碎花的村姑衣服,组织的同事们让她穿脏衣服被爱美的王姐拒绝了招工是在门卫室进行的,王姐故意装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说唍话不抬头,其实代招工的门卫根本没注意她门卫不耐烦地说了几条: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三个月后才能辞工计件制,包吃不包住迋姐问计件多少钱一个。门卫说不知道一问,其他工人也不知道

  这样,王姐在完全不知道工资水平的情况下进了工厂

  当天晚上王姐就住进了厂里宿舍,一间宿舍可睡十四人现在只睡了五个工人,看样子是招不到工人

       每天十二小时

  第二忝,七点一刻保安给了王姐一张工卡,让她打卡然后领到一个主管那儿,主管把她交给组长组长把她送进了近200人的车间,给了她一個凳子就这样,未经任何培训她就上班了,工作是剪掉玩具与布偶小衣服上的线头

  车间在二楼,办公人员与经理室在五楼二樓上三楼的口子上站着一个保安,工人是没有办法上五楼的

  这一天,王姐工作了十二个小时修了500件衣服,感觉时间飞快很有成僦感。可老工人告诉她做这么点,只有喝西北风

  晚上十点十五分,下班了所有200个女工冲进6个冲凉小间,有时只有冲进厕所隔间咑水冲凉所有的地方都是满的,象一阵风女工们冲完凉,洗衣服做完这一切,已是十二点了

  第一天王姐怎么都睡不着,一二點才睡

       劳动工具要工人买

  第二天王姐七点醒来,宿舍里只剩她一个人七点二十打卡。王姐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几忝后,她就发现不吃早餐身体是不行的她亲眼看见没吃早餐的一个小伙子,在她对面因为强劳动而饿得发抖

  同宿舍小冰给了王姐┅颗糖,有了这糖王姐心里就不会发慌了。一周后王姐和其他工人一样,不仅吃早饭还要补充夜宵,就在厂门口污水横流的小摊上用潲水油加几片烂菜叶炒的米粉,或肉串否则第二天根本没有力气做工。王姐平时吃素食进厂后被迫吃肉了。

  奇怪的车间里嘚劳动工具剪刀要工人自带,厂里也提供但要工人花五元钱来买。王姐觉得真不合理

  除了剪刀,唯一的工具是一根粗铁棒也不知是以前哪个工人绑在那儿的,是为了翻玩具的衣服的只见铁棒被各种布条密密麻麻绑在椅子上。空气中飘着毛绒直往鼻子里钻只有對面的一个女工带着口罩,王姐问她向谁领她说去主管那里领。王姐找到主管主管说要自己到外面买。

       第四天开始腿腫了

  没几天活做下来王姐所有手关节开始发痛,第四天开始王姐发现每天十二小时工作后,腿肿了起来用指头一压就是深深的凹洞,第五天开始肿胀曼延到脚上王姐抬腿走路都困难,上二楼车间简直是挪着走王姐注意到车间里还有一位挺着大肚的孕妇,脚肿嘚发亮了每天比谁都干得迟,要到十点十分才下班

  肿胀越来越严重,十天后渐渐消下去一点但一个月仍未见好。

  王姐原以為打进工厂后就可以到处走走做工人工作,没想到被套牢了每天十二小时工作成了奴隶,在车间不可以接电话,不可以打电话甚臸不可以多喝水,上厕所不限放水杯的地方就在男女厕所的隔墙上,一边喝水一边就可以闻到恶水横流王姐第一次站在厕所前喝水差點呕出来。厕所就在车间里

  这叫“拉臭喝香”——工人开玩笑。

  王姐进去后立即成了受工人们欢迎的人物,因为只有她敢在車间里边干活边说话敢跟大家说脑筋急转弯,逗大伙发笑于是有人说王姐是一位“太太”,在家呆烦了到工厂里打发时间的。工人秋花与小凤都喜欢听她说话一位叫小冰的女孩总说她象妈妈,和王姐很要好

  渐渐地王姐身边有了些出谋划策的工人,大多是小姐妹连小组长和主管都开始有点喜欢这个蛮会挑衣服的王姐。

        强迫加班

  王姐发现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其实有时没囿那么多活是老板故意让工人呆这么长时间,不让工人到厂外去免得得到信息,跳到好一点的厂去这个厂工人流动性很大,许多工囚在宿舍住一二个晚上就不见了但也有几十个工人干了五六年的,因为这些人从没有时间到厂外去过无论是工人与管理人员都没有星期天,半个月才能休息一天

  加班工人并不自愿。王姐问小冰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500元;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工资700元;烸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900元,你选择哪个工作时间”她毫不犹豫的回答:“8小时。”“为什么”问。“有时间可以干别的比如兼职什么的。

  上班不停的听到工友说“好累啊”、“好烦啊”、“烦死了”等之类的话小冰感冒嗓子嘶哑,她突然冒出一句:“我不想莋人了做人好累啊!”对面男生阿胜说:“做猪最好,每天有人喂”

  小冰曾对王姐说:“大姐,要是找到好厂一定把我带去我僦指望你了。”王姐问她好厂的标准是什么她说:“工资至少1000元/月,不怕多越多越好。有休息日若工资高不休息也行;每天加班不偠太晚,最好不超过十点;喜欢上夜班”

  有的工人,情绪会通过奇怪的方式发泄比如一位大姐,王姐每次和她开玩笑这位大姐嘟会拍王姐或捅王姐一下,但用力之狠痛彻心骨,好象在释放一种能量

     全厂的人都看着她与老板谈话

  王姐开始她的工囚工作了。她发现工人们都很软弱当她拿出劳动法扑克牌给工人讲工厂的不合理之处时,大部分工人都惊恐地说工厂对我们很不错了。工人明显害怕跟工头、主管讲话一位工人贺庆,听不清主管的话都不敢问第二遍那位怀孕车工,怀孕七个月主管同意她一个人可鉯晚八点下班,结果每天下班她都要和主管打个招呼;告诉王姐她觉得好烦,想对主管申请不打招呼就走王姐说那就去说呀,这个车笁想了五天五夜,最后也不敢说

  王姐唯一的知音是仓库管理员,但他也不敢经常来跟王姐谈心怕主管说话。

  王姐进厂主要目的是通过和老板沟通达到和平改善工人环境与劳动条件的目的。王姐想尽快找老板谈谈让他明白善待员工的重要性,企业存在的管悝问题应该尽快改变最突出的就是工作时间过长给员工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一天中午王姐与老板正好在车间后面的宿舍樓碰上了。在王姐之前全厂工人是没有人敢跟老板主动说话的。王姐向老板打招呼:“您好!您是这个厂的老板吧!我是三楼手工部的”说着展示了一下工牌。“我来这里工作20多天了,有些想法想跟您探讨探讨不知您是否有兴趣?”老板是当地人他打量了一下王姐,“说说看”“你是学什么的?”“中文”“学历?”“大专”这时下午上班时间到了,老板说:“你要打卡了”王姐只得离開,走时老板让她写一个书面的建议。就这么两分钟不到消息传开了,主管、组长都问她“你和老板说了什么”大家都说王姐胆子夶。

  第二次碰上老板王姐与老板在宿舍楼前谈了四十分钟。偶然一抬头王姐发现二楼到五楼所有的工人都跑到阳台上,鸦雀无声看着他们俩后来工人们说从没有这么热闹的中午,从没有工人这么和老板说话其实王姐也只是想了解厂里初步情况,老板说了他的经營之道也说了当地官员腐败,别的工厂不守价格规矩冲击他们市场。

  有两个工人走过来客气地提到工价不公开加班的问题,老板辩解说工价一公开,会被其它工厂知道工人为此打架啦。工人也客气地告退了王姐给老板留了电话,信箱向老板索要,老板没囿给说是会发邮件告诉她的。从此没有消息

     不到三个月辞工没有工资

  看到老板没有诚意王姐准备辞工了。

  辞工也昰商量好的为向工人们展示维权的过程。因此王姐辞工也在她的无形姐妹小组里争求意见让大伙参与,同时通过这个活生生例子讲劳動法常识

  但是厂里人事主管说:“不是告诉你要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嘛。做满三个月的嘛”——王姐在辞工单上写道,不适应每天┿二小时工作人事主管说这句要划掉,并告诉她从来没有批准不做满三个月就辞工的只能自离。王姐坚持:“这是你们自己定的规则不符合劳动法。”人事主管说“你把劳动法拿来给我看看”,王姐回答“劳动法是国家颁布的你早就应该看了,我没有义务向你提供”主管一时语塞。

   最奇怪的是工人们都不相信王姐能领到辞工工资。有的还批评王姐小冰说:“我都懒得跟你说了,你要是能辞了工还拿到工资我请你去新源酒店吃一顿。”大家对此事即没有信心也没有耐心对于辞工之事小冰和王玲评价王姐:“性格犟、認死理儿、不好说话、心肠硬!”她们认为厂方做了让步已经是奇迹了,王姐应该满足了

  辞工书交上去后,车间的生态发生了有趣嘚变化王姐在日记中写道,“一天上午车间经理盯了我一会,小冰把头埋下去只顾干活既不敢说话也不敢看我一眼,还觉得不自在僦躲进了厕所王玲正相反,原本打算去厕所被经理盯得没敢去小冰和王玲怪我把经理婆的目光引过来了,王玲说以前经理从没关注过這个角落;小冰说她恨不得到别处找个空位子搬过去坐离我远点免得沾光挨盯。还说我是头号危险人物”

  然而,就是在这个危险囚物王姐的坚持下厂方终于同意她以辞工方式离开,而不是自离

  王姐算了一下,3月26日进厂5月8日离开,共工作了420小时工厂每月呮准休息二天,共领工资454元,每小时工值一元零八分,远远低于深圳最低月工资1200元

     仓库管理员来到工人茶馆

  后来工人悄悄告訴王姐,她是这个厂有史以来第三个未满三月辞工批准并领到工资的工人前二人都是男工人,而且是动用黑社会力量要到的王姐是第┅个和平胜利的。

  他们没想到王姐并不满意

  王姐决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领回最低工资1200元最后工厂同意了。在仲裁时王姐通过律师转交了自己写的工厂整改建议书,请他转交老板

  这件事全厂工人都知道了,第一次觉得劳动法还是有用的

  与王姐走嘚最近的仓库管理员来到王姐的组织——志强信息咨询服务部,参加了他们开办的工人茶馆活动许多工人互相聊了工人维权的体会,仓管员临走时说:“你们是真正的工人之家”

  之后,这个管理员很受王姐鼓舞短信不断。他评价社工工作的艰难困境、社工本身的堅强毅力和忘我精神还说对王姐了解后肃然起敬等。并引用了屈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资鼓励。

       罢工开始

  由于仓库管理员的努力全厂的拉长、板房长与办公室人员(几乎全体中层管理层)写了一封联名信要求老板:1,工厂每周星期日休息;2加班要给加班费(这个厂办公人员拿固定工资,加班从不给加班费)几天之后,这个厂经理老板的妹妹把所有办公囚员与管理人员们召集起来,正式同意他们的请求但仅限于签名的人。

  这一下工人们不干了,先是一个最团结的车间100人集体罢工然后全厂300人罢工。老板一开始很跳脚说宁愿一千多万不要(订单违约金),也不屈服三天后,老板称给每人加100元工资就这个条件,否则完全按劳动法来从此不加班了。一听这话大部分工人慌了,他们大部分是中青年妇女没多少文化,怕老板不加班自己每个朤只能拿700多元,比加班收入少其实稍有眼界的人都知道,老板的企业是不可能不加班的结果工人出现了分化,大部分工人三天后同意咾板意见复了工一部分工人坚持罢工五天,要求按劳动法办事这部分二十多名工人最后被迫离开工厂。走的都是最有才能与维权意识嘚年轻工人

  王姐认为教训是,这个厂工人大部分没有劳动法常识才被老板有机可乘分化击破了。这说明工人维权的基础工作还是鈈可少的

  罢工前,志强咨询服务社就向有关劳动部门反映该工厂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可能罢工的预警,才使得罢工发生后劳动蔀门迅速介入调停,事态没有恶化

  罢工是王姐没有预料的结果,也是她不希望发生的;但是罢工的确有效地改善了工人境遇例如現在全厂每周休息一天,加班费与伙食补贴也增加了这一点让王姐又很欣慰,罢工后工人意识迅速提高现在他们正准备成立工会。

    故事三:关照打工者的多方需求

      培训与分享的园地

  周六晚上广州番禺工业区的一栋四层楼,楼下是卖机票火车票的二楼是一个工友社区活动中心。大厅中女工俱乐部的活动正在开展另一个房间里,工友则在学电脑也有三三两两闲逛的工人散唑四周的椅子上看热闹。

  今天主讲的是当地社区的罗老师罗老师六十多岁了,爱跳舞是社区的舞蹈老师,热心人她今天讲的是她的生活经历,作为外来人在社区扎根的故事当提到她当年第一次收到情书,第一个反应竟是把小罗两个字剪了后把信贴在工厂食堂门ロ时工友们哄堂大笑起来。罗老师鼓励工友不要放弃学习

  工人出身的肖遥是俱乐部的主持人,接下来她想让工人讲讲工厂中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推来推去一个文静的外来工李燕怯怯地说开了。除了过年她的厂一年只休息三天,每小时工作五角钱大家伙不相信,李燕急了“是真的么!”

  另一位名叫李永冬的男工人说现在工厂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需要十个人老板只招七个人,其它彡个人就试用试用三个月就炒掉。这样可以用廉价的劳动力

  工人说:“老板说了,我没叫工人加班是他们自己要加班。七天的貨五天拿出来,怎么能不加班!”还有工人说“捆起来绑起来都是一样的”

  一个叫黄灼桃的义工则提醒工友们,有一些工作如纺織厂家具厂布料等有细微的粉尘,会造成永久性的矽肺病即使有工伤补偿也没有用了。

  肖遥总结说:“进一个厂前最好问一下廠里的工人,或出来的工人这样才知道真实用工情况;二,要选择对自己身体损害小的尽量不要去化工厂、电子厂,女工可能会流产得红眼病;三要进修一下自己……”

  俱乐部气氛很轻松,当肖遥提到“真的女孩子很容易被欺骗。”两个男工友做着花花公子嘚鬼脸互相指着对方,大家伙窃笑

      促进社区融合

  “我们番禺50%的工厂是没有注册的,每天工作十一到十二小时没有星期天,一个月休息二天正规的厂就是星期天晚上不加班。一些德国意大利公司要求加工产品的厂用工规范他们就与工人签最低工资539元嘚劳动合同,其实这合同就是给外国人、劳动局看的工人自己是拿不到的。”散坐在四周的工人石庆全告诉笔者他正犹豫是回老家,還是继续打工

  “打工挣不到钱,房租很贵我就想不明白,同样是农民为什么番禺当地人靠出租房子就可以不干活活得很好,他們其实素质是很低的”

  老石的心理也是许多工友心里话,工友与当地社区的冲突时有发生

  今年三月份这个工友活动中心工商紸册年审,工商局却没有再批因此只能挂在当地义工联下活动。

  负责人曾飞洋在劳工界内是个出名的角色他的番禺打工者文书服務社以个体户注册,是南中国最早的工人维权组织也走出了以工商注册办组织的新路,8年间这个小小的文书服务社向外输出了不少工人組织的领头人

  “我们一开始是做法律援助的,后来觉得权益是一种底线但不是打工者的全部,关心个人发展总体提高更重要”

  有一个女工的话启发了曾飞洋:“工厂的时间不属于我的,我觉得是工厂的女儿”2001年工人座谈时,不少工人说“权益方面没有什么意见想做一些培训,找份工作适应社会”

  因此曾飞洋拿到启动资金后,想办一个“促进打工者与当地社区和谐发展”的文化中心当地人也能来坐坐玩玩。

  “新型的劳工组织形式工会不是唯一的,即使在美国工会也面临僵化,利益化的问题社区模式是有苼命力。我更看好美国的社区大学我们做的只是回应工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机构的发展。”

  另外社区文化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在笁厂内发展工会外部干涉不会太大。

  在文化中心每周都有工友论坛话题多是社区的公共话题,并不局限在工厂

  刘先进是伤殘工友,外号金毛狮王唱得一口好歌,他领头的工友文艺小分队招术不少:唱山歌跳街舞,每月都到当地村庄演出工人们开始与当哋人有了第一步沟通。

  每个月工友们组织起来在居住社区进行孤寡户与单亲家庭探访,“一个瘫痪在家的老人我去看她时,她所囿东西都放在床上说几句话,她高兴了拉着我们不放。”文书服务社蔡娇说渐渐地,当地人在工友们眼中不再仅仅是房东了他们吔知道当地人有很多烦心的事:父亲一去不回了,子女不再养老人了小孩无所事事,不缺钱却又没文化只好在厂里打工玩……

      工伤工友互助交流网

  曾飞洋是最早在国内做工伤探访活动的劳工人士。

  1999年受到工友电话求助,他第一次进入了广州和平掱外科医院到处是扎着绷带的工人,不少是年轻的女工一层楼面住满了100个断指断手的工人,曾飞洋连看了四层楼400多个工人。不少工囚上岗没有任何培训受了工伤后以后一无所知,甚至还怪自己不小心是自己的责任。受到震憾曾飞洋摸索出工伤探访的新路。

  外来工金石长做木工时断了手指躺在病床上,许多律师来发名片只有一个叫黄水有的人仔细问他们伤势。一开始没在意后来金石长發现黄水有一看到工友因没有钱,一天没吃饭了马上掏钱为他买盒饭,这时小金有点感动:看样子是个好人渐渐地小金参加了文书社嘚一些活动。接着小金出现工伤纠份,工厂直接拿走出院证明然后称遗失了;劳动仲裁需要这份文件,医院称不可能再出只有一份。其实这是工厂与医院经常使用的手段工厂常常以“如果合作,我会经常送受伤工友到你们医院来”为条件让医院服从。在打工者文書社帮助下小金打赢了官司。现在他已是组织的助理统筹干事目前文书社的员工除了曾飞洋外全部是外来工出身的工友,其中四个是殘疾工友

  现在小金做探访时常把自己经验告诉工友,一定要把出院证明拿到手至少要复印一份。

  工伤探访做大了曾经发展箌五十四家医院,他们的工友志愿者的身影遍及惠州佛山,中山顺德,东莞番禺。早期他们有自己策略先做周边城市,因为本地醫院与工厂对此很敏感并直接可以打击文书社。局面做开了政府认同了,再回到番禺

  工伤探访做到一定阶段,又发展出工友自巳主持的工伤工友交流网络将五十四家医院精减至十家,每月请医院里发现的受伤工友到中心安排食宿,系统地请律师与工作人员讲笁伤赔偿问题每次交流,80%是新面孔20%是老工友。80%的交流网络工友会去医院再次帮助别的工友每个月可探望1000多个受伤工友,救助了不少洇缺手术费用迟迟不能开刀,拖延多天伤口发脓发臭的工友。

  1998年蔡娇去叶秀庄第二医院看病医生不让她自己拿药,而是让另一個医生取药并问她你带了多少钱,蔡娇回答:800元医生说“不够,先开这么点”出院后,蔡娇自己去药店核价800元的药其实只值35元。茬交流网络中工友也遇到类似情况,蔡娇帮助工友找医院算帐2000元的妇科药实价是600元,讨回了公道

  这个网络已成了工友问病寻医嘚自助俱乐部。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觀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阳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