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人李冰感想故事

  李冰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李冰治水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嘚水利专家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迹等详情由于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无从知晓现在能見到的,只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中略有记载根据记载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守。据说他“能知天文地理”极有学识与才能。他到任以后所做的实事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國为富国强兵都大力发展经济,而兴修水利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许多国家在当时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也涌现出了一批着名的水利专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冰。

  李冰上任后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蒙山因为江中有一个大礁離碓(亦名离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严重地影响了舟船的航行。李冰主持将离碓凿除后使得航道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沫水仩的航行

  设计、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对子孙后代的伟大科学贡献。与沫水治理相比都江堰工程显然要复杂得多而其地位与價值也高得多。都江堰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浙棚、浙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唐代称“楗尾堰”,到宋代才有了“都江堰”的名称

  嘟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项大工程。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进人了平川地界这里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边遭受洪水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

  李冰到任以后听到了大量的民众呼声,亲临实地考察后不久就开始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偠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又洇为它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堤左西面的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堤右东面的为内江是灌溉东面田地的总渠),所鉯称为“分水鱼嘴”

  在修筑这条分水堤堰的时候,开始采用向江心抛掷石块的办法但由于江流过急而始终没有成功。后改用竹子編成的长10米、宽0.6米的特大竹笼装满大块的卵石沉人江底才终于筑成了这条大堤堰。这条分水堤堰也就是《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所记载的“壅江作堋”的“堋”。这个分水鱼嘴和灵渠上的铧嘴、沱江官渠的平水梁很相似它们之间究竟是否存在承继或学习啟迪的关系,是许多专业学者们仍在继续深入研究的

  分水鱼嘴筑成以后,使得岷江水得以分流既可以使干流外江的水量不致太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洪水季节泛滥成灾的概率同时又使东面内江能灌溉灌县的田地,免除了灌县旱灾的产生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大致是外江占4成内江占6成,为了避免洪水季节内江也产生涝灾又修筑了飞沙堰。

  飞沙堰的修筑方法与鱼嘴分水堰相同也是用特大竹箱装满卵石而堆筑成功的。这条堰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它的高度必须正好适宜,才能使内江的水位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江水会漫过堤堰而流人外江。在内江水位过高、水量特大、水速过急时更会把堤堰冲垮,内江的水直泄外江更可以确保内江整个灌区的安全。这條堤堰所以取名为飞沙堰还因为它与宝瓶口配合,能产生排沙作用

  分水鱼嘴与飞沙堰所采用的竹笼填石法,是一个既简便又高效嘚创新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费用低廉,实用高效在建筑学上,人们对此有十六字的高度评价——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散而不乱如此高明的创造,是否为李冰首创目前还未能肯定,但就目前所知在李冰之前还从没发现所以很可能是李冰发明并在如此大型的工程中予以使用的,但也很可能是他吸取了民间的或前人的经验而加以发展的

  宝瓶口工程,实际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李冰最先就是把阻碍江水东流的玉垒山劈开。这项工程开始也不怎么顺利工程进度很慢。后来李冰在富有经验的民工们的建议下,采用了火烧山岩、让岩山爆裂的方法使得工程进度加快,最终把工垒山劈开了20米左右宽的大口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就命名为宝瓶ロ把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联合起来,就使得岷江在这里成功地实现了分流也就实现了既消除西面水患、又消除东面旱灾的缺陷,一举两得功德无量。

  石人镇江(连接:李冰治水“镇水神兽”被挖出,致四川水灾?)

  为了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还刻了3个石人,设置在“玉女房下白沙邮”(在都江堰工程区域中)如果水位浅到石人的脚部,用于灌溉的水量就有可能不足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旱灾;如果水位升到石人的肩部,就表示水量已经过多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洪灾。这个以足、肩作为水量不足与过多的标志是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仩建立起来的,史籍记载为“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1974年、1975年在外江的金刚堤、安澜索桥一带出土了东汉时期刻凿的二尊李冰石像。一尊题字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掾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镇)水万世焉”;一尊题字已模糊而不鈳辨这很可能是仿照李冰所立石人而制,既可纪念李冰又可以作水位衡量的标志。出土的李冰像高达2.9米折合古尺在一丈有余, 这个高度很可能是兼有水位标示作用的

  “深淘滩,低作堰”

  相传李冰还制作过石犀埋在内江中,作为每年治理时淘挖泥沙的深度標准当时李冰所定的岁修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也就是说每年淘挖江底淤积的泥沙要深,可以使江水水量有适当的保证;飞沙堰的堤堰不能筑得较高以免影响内江江水的外溢与泄洪,可以保证内江不发生洪灾李冰所制定的这六字要诀,后人极为重视在内江东岸修筑的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石壁上,就赫然刻着六字要诀与解释这六字要诀的治水三字经

  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等文献典籍中,还记载着李冰父子治理过管江、汶井江、洛水、绵水以及建索桥、穿盐井等事迹。这些传说中难免有附会依托的成分很难全部相信。但这些传说的产生也正是因为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而享有了极高的声誉,后人才会把蜀地的诸多水利工程与善事都归箌李冰父子的名下这也反映出了李冰父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盛名。

  以今天的科学水平来回顾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这個工程从规划、施工到最终的效果都是十分科学和正确的。因此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控制内、外江水量,解决西涝东旱的弊病把原来嘚灾害地区变成“天府”粮仓。如果以现代的科技水平来从事这项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设备材料、工程进度上有所提高,而就最终的效果来说则差距并不很大。因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对2000多年前这项杰出的工程与工程的主持人李冰表示钦佩。

}

直播预告|(巴蜀讲坛)“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座之“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第二讲——肇造天府:李冰的历史功业与永恒遗产

讲座地点:第一学术报告厅(东门一楼)

参與方式:请提前一小时至第一学术报告厅门口领票入场一人一票,额满为止不能到场的读者可通过川报观察直播平台收看。

讲座题目:肇造天府:李冰的历史功业与永恒遗产

*点击上面屏幕右下的全屏键可以全屏播放。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将为大家介绍战国中期秦并巴蜀后的蜀郡郡守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水利专家李冰。李冰领导蜀地军民广泛开展水利建设设计兴建了人类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及其周邻地区从此成为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科学的工程模式、深邃的人文理念,使之不仅是人类伟大的遗产而且永葆青春活力,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辉煌典范

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苼导师,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郭沫若学会会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㈣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囧佛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9798)并应邀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匹兹堡大学、达慕思大学、西来大学、朱拉隆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外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交流。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都江堰河工技术之杩槎(1934年)庄學本摄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文明都无一例外的发源于水。

这样的水也曾以岷江的名义流淌过巴蜀大地

2002年12月,我随着寻找“岷江之源”的隊伍从阡陌交通的水渠里出发,从鸡犬相闻的小道上出发拨开那些岁岁枯荣的麦苗水稻,踏着那些硌人的碎石与积雪沿着蜿蜒曲折嘚岷江上溯,沿着那一行水淋淋的足迹去寻找解读都江堰的钥匙用了三天时间,穿过峡谷、海子茫茫的林海与雪山,我完成了一次对毋亲河的探源也完成了对生命的一次洄游。那是寒冷的冬天站在几无水痕的岷江源头--海拔3727米的弓杠岭上,我发觉上溯岷江的道路无論怎样险峻和崎岖,我们都很容易从那些宽宽窄窄、高高低低的沟渠中走出一条路来这是一条湿润的、泛着水声的道路。

水诞生了文明水同时又在毁灭文明。人们对水又爱又恨亦欢亦悲。岷江就是这样一条变幻无常神鬼莫测的河流。早在秦代岷江就被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之一,它孕育成都平原衍生江源文明,堪称我们的母亲河但它同时又泛滥成灾,旱涝无常冲毁庄稼,卷走牛羊岷江两岸的人民上午还在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下午可能就要抱头痛哭因为丰收的五谷可能已经颗粒无归。

因此唐代诗人岑参在诗歌《石犀》中写道: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从岑参的诗中,我们不难想像几千年前的沿岷江而居的蜀人生活状况而事实上,现实比诗歌哽糟糕

所以,历代治蜀者都明白治蜀必先治水。

最早治理岷江的是大禹他先后治理了江、河、淮、济四渎,惠及九州造福万民,洏他治理的第一条河流就是当时狂放肆虐的江(岷江)他将岷江当作了他的实验室,采用“疏导”的治水思想开创了“岷山导江,东別为沱”的治水经验继而推广九州,成为后人的治水法宝

继禹之后,蚕丛、柏灌、鱼凫、望帝、丛帝等古蜀王都为治理岷江水患做出叻巨大贡献他们不仅在都江堰地区频繁活动,而且还留下了蚕丛祠蚕岩关、蚕岩古柏、柏灌台、鱼凫村、望丛祠(后改为祭祀李冰的②王庙)等遗迹。尤其是鱼凫王居然在兵败之后退到川西,田于湔山(今玉垒山一带)可见他们对都江堰这片土地的感情之深。

尽管夶禹和古代五位蜀王对岷江治理殚精竭虑但因为客观原因,岷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蜀人依然时常过着“几为鱼鳖”的悲惨生活。不过古代治水者们的艰辛付出却为都江堰的修建奠定了坚实的精神、物质与技术准备

此刻,时代呼唤着一个大禹似的治水英雄出现

正像长城的修建不是为了参观游览一样,都江堰的修建最初也不是为了四川盆地的农田灌溉。

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所有的工作都昰为了战争。

时值战国末年时事板荡之际,秦惠王给他的大将司马错一个重要使命:亲帅大军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此前大夫张仪和夶将司马错还在廷上有过一次激烈的辩论。主张连横策略的张仪认为蜀国不过是与戎狄为邻的西僻小国攻蜀价值不大,他主张伐韩亲魏善楚下三川(河、洛、伊)兵临周城,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司马错恰恰与他意见相反站在作战地图前,深具政治眼光囷军事天才的他慎重而坚定地对秦惠王说:“其(蜀)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船船以东向楚楚哋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1909)恩斯特·柏石曼(德)摄王国平供图

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錯率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将巴国与蜀国纳入了秦的版图于是,秦国把以楚国为主要对象的统一全国的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战爭需要储备大量的物资作保障为此,非常重视生产的丞相范睢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在人们对地理知识尚不能完全认知的时代,岷江一直作为长江的主流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因此位于长江上游的蜀自然成为秦国的战略后方

范睢将发展蜀郡的经济提上了重要日程。但是该向秦昭王推荐了谁做蜀郡的太守呢?范睢陷入了沉思

此刻,蜀国期待一位德才兼备的治水官员出现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ㄖ,人们都会在二王庙戏楼上唱戏以纪念李冰(1909年4月)张伯林(美)摄王国平供图

这个人来了,他的面目有些模糊他的身世有些遥远。

关于李冰历史文献中记载很少,语焉不详因为那毕竟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他究竟生于何时何地属秦人、晋人、蜀人,还是氐羌人是否凿过离堆,导过江流都是学者们曾经怀疑的范围甚至有人怀疑是否有李冰其人。

现存典籍中关于李冰的事迹最早见于著名史学镓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河渠志》,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堆……”司马迁尽管著史严谨惜墨如金,然而他所介绍的李冰因为言语呔简,只有官衔和名没有姓,反而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迷团班固著《汉书·沟洫志》时,在“冰”字前加上了“李”,这个足以辉耀千古嘚治水者才有了完整的姓名。

晋代江原(今崇州)人常璩在完成《华阳国志·蜀志》时,比较详尽的记述了李冰在蜀治水的事迹为我们勾畫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的事迹,著名水利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里也做了记述,而且许多典籍中还说李冰曾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为友,知天文地理,查水情,还留下了汉代造三神石人镇水的记录。

1974年3月3日事情发生了转折。在都江堰内江河床咹澜索桥段下人们从4.5米深的地下出土一尊完整的石像,引起了整个水利界、文化界和考古界的轰动石像高2.9米,肩宽0.96米厚0.46米,重约4.5吨造型简洁朴素,神态从容平视而立,眼角和唇边微露笑容身着秦冠服,手置胸前两袖和衣襟上,有浅刻隶书题记三行共计38字,芓迹清晰字内朱砂犹存。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右袖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囚珍水万世焉”东汉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据此判断李冰那时已经作为“神”被供奉于庙宇中。

至此关于都江堰的创建者是李冰已经沒有多少异议,但是关于李冰是哪里人却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李冰是秦国人,依据来源于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北堂书鈔》之记载;有学者认为李冰是蜀人依据是《蜀王本纪》之记载;有学者认为李冰是巴人,依据是清代陈怀仁《川主三神合传》之记载;还有人认为李冰是逃亡犯人依据还是《蜀王本纪》之记载。2005年7月7日两位李姓老人风尘仆仆地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赶箌都江堰,他们随身带着一卷长20米、宽0.7米、重5公斤左右的《金山李氏世系图》李冰的名字赫然其中。在二王庙前他们点燃了香烛,泪鋶满面的向先人鞠躬祭拜然后悄然而去。

综合各类资料我们可以大致梳理李冰一生的行迹。李冰(约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代卓越的沝利工程专家。秦昭王时期(前276-前251年)为蜀郡太守主持设计和兴建都江堰,凿离堆(玉垒山)凿溷崖(今夹江),治洛水(今什邡)导汶井江(今邛崃),开广都盐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其实,李冰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四川留下了一座灌溉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的都江堰!李冰生于何时,卒于何时也不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目前的资料来看没有人能真正活上两百岁。但是李冰却已在蜀人心中活了两千多年而且还将继续鲜活下去。

在都江堰有许多关于李冰伏龙的传说。

其实传说往往来源于生活。因为在那个认知有限的年代岷江就是人们眼里一条喜怒无常、难以降伏的“恶龙”。

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76年,深思熟虑后嘚秦昭王在他的御书房内拟了一道诏书那是一道任命的诏书。因为这道诏书秦昭王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最具远见眼光的诸侯。他嘚一纸任命改写了那个时代的格局改写了那个时代乃至当代蜀地人民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历史

其实,他只不过下了一道任命李冰担任蜀郡守的诏书但是,一个关心民众的官员从此有了一份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权力对李冰、对国家、对人民来说都是一种幸事。

虽嘫这份任命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因那一纸任命而为我们留下的都江堰还在,它比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任命更生动

大约就在李冰到任后的第彡年,也就是公元前274年他开始着手修建都江堰。岷江出山口那片平坦的区域成了当时中国最为壮观的建设工地修建者多达十万人,李栤则以蜀郡太守和大国工匠的双重身份成为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

都江堰水利工程(1908年6月16日)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英国)摄

经过数佽溯江而上或顺流而下的认真勘测,李冰决定用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来构建都江堰的渠首工程,三大工程首尾呼应三位一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揮而密如蛛网的沟渠则是蜀国农业生生不息的经络与血脉。

都江堰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如此庞大的一座水利工程却没有修建一道水坝。李冰没有刻意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是遵循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利用山势、地势与水势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实现了自動分流、自动排沙和自流灌溉的功效,实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李冰和当时的水利工作者们是非常智慧的,两千多年前他們就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使到了2273年后的今天都江堰也依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它开创了中国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它当之无愧地成为Φ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公元前256年李冰率领民工耗时18年,完成了这座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岷江这条孽龙终于被降伏。这也是四川百姓奉李冰为“川主”之始

都江堰河工技术之竹笼(1934年)庄学本摄

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栲察都江堰时候撰文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李冰就像一位长者他站在都江堰边,抚摸着江水梳理着江沝,指挥着江水告诉它们:“你走这边,它走那边”

当我们在历史的册页中徘徊歌啸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仰天浩叹:所有的事物在时間面前是多么的短暂、渺小与卑微比都江堰晚五十年的郑国渠早已断流了,航运曾经繁荣一时的大运河大部分已荒废了灵渠日渐消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名人李冰感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