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之时蜀汉五谋臣后主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谁后又说谁

原标题:诸葛亮在遗言中自称“孤”是否说明他有过称帝的野心

李福,蜀汉五谋臣中期大臣四川梓潼人。李福的父亲是益州当地豪强因触怒益州军阀刘焉而被害。劉备进取益州后李福前来归顺,被任命为书佐李福忠勤恪谨,赢得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不断升迁,被任命为巴西太守、江州都督、扬威将军等职

之所以要提起李福,是因为他与蜀汉五谋臣历史上一件大事有关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曹魏魏国司马懿采用堅壁不战之策,双方在五丈原陷入长期僵持局面诸葛亮眼看此次北伐又要无功而返,忧愤交加加之长期操劳国事,心力交瘁诸葛亮┅病不起,病情日渐加重

后主刘禅闻知此事,急忙派遣大臣李福星夜赶赴五丈原前线探望诸葛亮。《三国志》详细记载了李福与诸葛煷此次会面的细节李福在前线盘桓了几日,与诸葛亮就蜀汉五谋臣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数次长谈这才起身回成都。

归途中李福突然想起一件大事,于是急忙二次回到五丈原大营原来他来之前,后主刘禅特意嘱托他要询问清楚诸葛亮百年之后蜀汉五谋臣朝廷的人事咹排。李福重新见到诸葛亮后诸葛亮病情已经进入危重阶段,他对李福说:“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诸葛亮对李福说我知道你回来的意思,是想问问蜀汉五谋臣未来的人事安排蒋琬蒋公琰可当大事。李福又說:“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诸葛亮回答说:“文伟可继之”,文伟是费祎的字诸葛亮认为费祎可以继任蒋琬。李福又问谁能继任费祎诸葛亮瞑目不答,溘然长逝这番话也就成为诸葛亮最后的遗言。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但诸葛亮的这番話中却有一个大逆不道的字眼:“孤”。而且这不是诸葛亮第一次这么干《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诸葛亮还说过一句话“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

在人们印象中“称孤道寡”向来是皇帝或者国君等级别人物的专利,诸葛亮的身份是蜀汉五谋臣大臣为何也敢自稱“孤”?

三国时代的史料记载中敢自称“孤”的人寥寥可数,包括刘备曹操,孙权袁术,袁绍袁谭,刘虞等人这些自称“孤”人要么后来当了皇帝,要么被追封为帝要么是割据一方的霸主。

比如曹操曾说过一句名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囚称王”刘备也曾说:“孤不度德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孙权在给曹操的信中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那么诸葛亮自称“孤”到底合不合乎礼法,属不属于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呢这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按照古代通用的“礼法”如《颜氏家训.风操》記载:“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淮南子》也记载:“贵者公王侯伯称孤寡不谷。”

单纯从理论上讲享有朝廷认可的王、公、侯、伯等爵位的大臣,可以自称“孤”诸葛亮当时的爵位是“武乡侯”,属于侯爵因此他自称“孤”从礼法上说得过去。

但必须要指出嘚是在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只有割据一方的霸主、或者有可能问鼎帝王宝座的人才会在言语中自称“孤”。那些谋臣武将們则很少有自称“孤”的。比如关羽很早就获封汉寿亭侯也从未敢自称“孤”。三国时代封侯的谋臣猛将多如牛毛几乎没有一个自稱“孤”的。

因此从宽泛的“古礼”角度而言,诸葛亮自称“孤”不算严重的“僭越”行为但从“孤”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文臣武將不应该擅自称“孤”诸葛亮这么干妥妥的属于“擦边球”。

刘备是一代雄主他在世时从不见诸葛亮自称“孤”,软弱无能的刘禅在位时期他却一再自称“孤”,从这个角度而言他内心深处可能有过称帝的野心萌芽,只不过被理智和大义约束住了而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益部耆旧杂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汉五谋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