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复姓有哪些中有荆南这个姓吗?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19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30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另一支姜姓高氏。齐惠公姜元的有一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孙强取祖字为氏,名高强,其后亦为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齐太公十三世孙。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郡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高欢在北魏时曾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补卜代村,旧时为古怀朔镇),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高克。东汉上谷太守高诩,世传鲁诗;著名学者高诱,著有《战国策注》;名儒高凤,勤奋..好学,昼夜读书不息,成名后,不愿做官,隐居钓鱼而终;又有内黄令高彪,有雅才,而说话迟钝,任郎中时,校书于东观,文章写得很好,后因事讽谏,为汉灵帝所重视,皇帝曾下诏书在东观画高彪之像,以鼓励他人努力学习。东魏有高欢,其子高洋后来代魏自立,建立北齐,高氏称帝28年。隋代有仆射高颍。唐代有诗人高适,历任四川节度使、左散骑常侍,为诗骨力苍老,才茂奇纵,与当时的大诗人岑参齐名;还有宦官高力士。宋代有名将高怀德、太尉高俅。元代刑部尚书高克蓁,善画墨竹。明代有大儒高攀龙、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清代有诗人兼画家高其佩,善画指头画,为海内所共珍。

子牙后裔公子高 禹县传孙高傒早

高诿司空多注释 国策吕览均注到

高允负书千里学 经史天文数有道

高适诗篇玉门恨 兵苦民疾报君晓

高启吴中并四杰 龙盘虎踞气势豪

高鄂续写石头记 琼楼玉宇生满蒿

太公六韬扬后世 子孙智高敢弄潮

田地不在膏腴,操心便好。

房屋不在高大,不漏便好;

庄稼不在多寡,勤苦便好;

契约不在大小,深藏便好;

家居不在新旧,无遗便好;

衣服不在华丽,古朴便好;

饮食不在美味,吃饱便好;

妇女不在俊秀,慎言便好;

邻里不在富豪,和睦便好;

朋友不在酒肉,有信便好;

惟是勤耕苦读,往来有节,

须当早起迟眠,农书兼作,

老幼永享安乐,弟恭兄友居家,

观天象危屋华盖“天余”(天脐)建筑形式。“像天余的“个”形尖顶,取像天穹。“冋”是立的坛台,坛台有三重或九重,上小下大,像梯形。上尖下宽,表示观察天象要登至高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周公: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亦有把周恩来总理比作周公之说。

周勃: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作人: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

周星驰:上海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高峰,被誉为喜剧之王。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渝民:浓眉大眼,外型清秀,谦谦君子模样。绰号仔仔,有少女杀手之称。在他推出的个人写真集《流浪梦》中,既展现他未曾有过的各种造型,还配有心情日记,充分提高自己的亲和力。迷人的仔仔将尽显帅气阳光和灿烂笑容。

周杰:著名演员,1970年8月5日生,代表作品有《还珠格格》,饰演福尔康;《少年包青天》饰包拯;《射雕英雄传》饰杨康。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发起人。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家复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