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2014如何设置观察人文以化天下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优也”。电影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而其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其中的人文关怀与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即形成“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效果。影评的意义便在于此。

从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的那一刻到现在,电影艺术已经有115年历史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如今电子技术和特技。电影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富有魅力??

《2012》是一部大型商业巨片,而其中揭露有价值的,给我们以启迪的东西更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即使是各种物理性的特征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思想性。

从画面上讲,影视艺术的特性就体现在运动的画面上。画面与声音组合而成的蒙太奇中,它将历史和现实重现,具有表现力,而《2012》在画面剪辑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手法都将超时空的“2012”——世界末日,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再现性”上说《2012》讲述的是一部对未来未知事的幻想的片子,将我们引入了即将到来的2012年。从表现性上说,《2012》用3D技术将世界末日的恐怖给我们形象而又不失其逼真的引了出来。

再看看《2012》的镜头元素,从内容上讲,《2012》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构成,主人公是一个中年男子,讲述的就是这个男子带领着他的前妻一家子从死亡线上逃生的故事,而拍摄的一系列的自然环境都是地球的名山大川,眼巴巴地看着它们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毁灭。从社会环境讲,《2012》就是把我们地球人类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们联系起来,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表现了我们在地球灾害中的渺小与无能为力,同时也看到人类也在为自己而努力挣扎的场面。之所以《2012》能给我们这样的视听享受,就是因为它通过镜头运用,空间造型创造等镜头元素,通过类别,即镜头与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觉大小的区别,而形成的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的交叉特写,把我们的注意不断引向观众、环境或主要人物等方向去感受与感知故事的思想与主题。

从《2012》的造型元素方面讲,《2012》在特定的视点上,通过形、光、色等空间元素来表现人、景、物等造型的视觉形象,使其具有强烈的叙事功能和表意功能。从它的内部空间布局构图上看,《2012》中采用平衡布局与非平衡布局,这样通过平衡布局真切的表现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一系列的问题揭露与感知,通过非平衡布局,让我们的视线会落在某一个特定的或者是导演要烘托的具体的某一环境人物上,形成鲜明的亮点。

从构图与外部空间看,《2012》中,采用封闭性构图和开放性构图,在《2012》中,当他们进入诺亚方舟的时候在地下仓里面卡住了,那一节画面便选的封闭构图,它跟非平衡布局一样具有强烈的特定效果,而当他们的诺亚方舟成功启航后,所有的人看到了那轮初升的太阳,这是对画面风格艺术与它当时所表现的“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相映衬,形成了开放性构图。当然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本片还采用了许多构图说明,比如叙事性说明,为了完成叙事、人物场景,完成

整个故事不得不采用构图说明,因为它是贯注了创建者体验的再创性,修辞美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

再从光的元素上说也不列外的为主题服务,光是产生画面的表现力的因素,《2012》吸收了太多的光的元素。

通过柔光,用光源分散的原理,使其效果柔和自然,表现欢悦,自然明亮的全景把里面的惊险前的似有预兆的环境烘托到了极点,这样以这种暗色更加激起了对世界末日的来临的形容。当然其中也有硬光的体现,使其光源集中,有方向性,可以使其明显的表现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紧张、恐惧、焦虑,让画面更加突出。 《2012》的色彩配置也是它的一大亮点,它不仅仅只是对现实生活简单的浮现,而更是一种清纯的审美元素,使本片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的效果,让《2012》在色彩方面又赢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着,我们从声音上的表现来评价一下《2012》,我们都知道影视艺术的声音一般可以分为人音和音乐,通过叙述故事而形成完整的时空,使得影视艺术在时空的选择创造等方面获得极大的自由,同时也使影视艺术能够将虚构的时空表现为一种逼真的时空。这样就能使观众能够理解故事所发生的空间环境和时间进程,组成完整的情节。这种叙事蒙太奇与音乐的搭配便是《2012》给我们视听的大餐。通过这种音乐,它记录移植逼真的形态感知再现与还原了有声世界的真实感,同时将非原生态的声音表现和外化了创作者对世界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当然,其中的人声是其最积极、活跃、信息量最丰富的声音部分,通过各种个性化的对话、独白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有爱心、有正义感、不畏艰辛的品质以及对外空间的再创造。另外,《2012》的背景音乐惊险恐怖又凄凉,通过乐器与声乐的配合共同形成了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将《2012》中情感的抒发、叙事的帮助、环境的展现和节奏的创造都推向了高潮。

另外,来谈谈《2012》的蒙太奇的手法。有镜头构成场面,场面形成段落,段落构成情节,一部完整的影视情节需要大量的蒙太奇手段,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连接起来,《2012》可以通过对镜头的组合,创造情绪,通过蒙太奇可以使影片用画面之间存在的隐喻,转喻关系和象征性来阐发阐述抽象的思维观念。《2012》的抽象思维就在于对环境的保护,呼吁人类爱护地球。《2012》有自己的形象独特的创造风格,一方面,蒙太奇是一种画面节奏,同时又是一种叙事节奏,直接影响到视听风格的形成缓慢的情绪。

《2012》充分的运用蒙太奇的类型特征。导演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完整性让《2012》片中的故事情节离奇、惊险而完整,之所以这样完整,之所以能够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国家情节剪辑在一块,让我们有一种贴近的感觉,就是蒙太奇的功劳。导演还将表现蒙太奇用在具体的段落,情节场面当中,运用这种特定的表现蒙太奇更能激起人们的心情的流畅,并且,本片更是按一定的美学特点,把情节组合起来合成蒙太奇,比如在本片中对蒙娜丽莎画像的收藏,美国总统的讲话以及对玛雅文化、玛雅预言的描述??都是对世界末日来临时的烘托,《2012》就是通过这种特别技巧给我们欢悦的理由。

《2012》通过画面、构图、光、声音、蒙太奇等一系列特性呈现给我们完美的效果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人文关怀,让我们去努力的从内容情节画面中探讨一个深层次的话题:“人类与地球”。之所以会有这种末日,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人们缺乏环境的保护意识,它将热点话题“世界末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双重热点的双重探索。

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容不得人们马虎,不能掉以轻心了。同时,人生,人性的光辉也是本片的一大主题,透过人性,让我们感知到温暖, 透过人生,让我们感知到,路途的坎坷。《2012》在刺激惊险的同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或许,我们真该去思考和反省了????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人文以化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