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不昌必有余殃出自 谁写的

原标题:人行善却得恶报,是祖上及自身亏了德行,还有余殃未完

在春秋时候,宋国有户人家养了一头黑的母牛,这头黑的母牛生了头小白牛。大家就去问孔子 :“这是什么征兆啊?”孔子说 :“吉兆。”结果没有多久,这户人家的男主人瞎了眼睛。后来,这头黑牛又生了第二头小白牛,又有人去问孔子 :“这是什么征兆?”孔子说 :“吉兆。”过了不久,这户人家的儿子瞎了眼。假如你是这户人家,或者听到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可能会想,“孔子两个判断都是错误的。”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宋国跟楚国打仗,父亲跟儿子都瞎了眼,哪有瞎子上战场打仗的?所以他们家的男人都没有上战场。那场楚宋之战,宋国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很多男人都死了,他们父子幸免于难。战争结束没有多久,父子都恢复光明。所以这个历史典故也告诉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结果,不要马上就下判断。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有户人家的父亲一辈子做生意都是欺骗人,都是“轻出重入”,占人家便宜。这样做了一辈子,挺有钱的。父亲临死以前,就把那个动了手脚的秤传给他儿子 :“我这辈子赚这么多钱,就是靠这个秤。”父亲去世了,儿子觉得父亲这样做是不对的,把秤给毁了。过没多久,他的两个儿子相继死亡。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我做生意这么有良心,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看还是得做手脚。那就麻烦了。结果他有一天做梦,梦到神告诉他 :“你的父亲昧着良心做生意,感来的这两个孙子是要把他的家产完全赔光的。可是你很有良心,把那个秤给毁了,凭良心做人,所以你们家的命运改了。这两个本来要败你们家的人,上天把他们收回去了。所以你继续这样凭着良心做人,以后家庭会好的。”后来他又感来了孩子,最后家道也兴旺起来。

所以人要坚信真理,不容易。古人又留了几句话,对我们也是很重要的提醒,“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还有一段很重要,“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其祖上及自身必有余殃。”祖先造孽,他现在虽然为善,余殃还没有尽。所以一个人行善得恶报,那是祖上及自身有余殃, “殃尽必昌”。“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其祖上及自身必有余昌”,他祖上的福报罩着他,他还在那里很猖狂,“昌尽必殃”。所以善恶之报,都不能只看眼前。所以一个人最可贵的在哪?不管遇到什么境界,善有善报的信念都不会改变。

2018年6月第一次印刷

}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存在,人们也常说我运气好不好、某人很有福气等等。那么人生中的福运究竟从何而来?人的命运又能不能改变呢?

  老人们爱讲“积德损德”,这话非常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无德不得,失德散尽。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讲的是一个香港亿万富豪的生平。说他没去香港之前,十几岁时在乡间做了好几年的乞丐。也许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很有善心、同情心的人。他说:做人千万不要落井下石,当社幷会上、自己周围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时,要抱着善心、同情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就算无能为力也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能笑话,更不能用恶毒的话伤害人家。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恶运。

  就因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从打苦工、开小店铺,一直做到了地产大亨,活了九十多岁,几个子女也很孝顺、很善良。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时很穷,他决心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买义田,分给贫穷无田地的人耕作。还给他们提供饭食、衣服,凡是有婚丧嫁娶的,还拿钱补贴他们。就这样他用一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乡亲。

  有一次在苏州买了一处住宅,一位风水先生夸奖此屋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却立刻把这个宅子捐了出来,改作学堂。因为他想,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孙都能出人头地,比起一家独自享福,岂不更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行善的人家就一定会有好事等着呢。可见人生的福运是怎么来的?福运是修来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和家人开创美好的将来,那就做一个为别人着想、有善心的人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善不昌必有余殃出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