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裕仁天皇皇,二战的罪魁祸首,日本战败后他的生活怎么样

[摘要]《昭和天皇实录》最大的问题是引注模糊、不够准确,天皇在战后表示后悔的内容,很多都是转述的,带有政治目的,是为天皇说话的。

日本宫内厅9月9日公开了记录昭和天皇生平的《昭和天皇实录》,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这部原定16年完成的资料集曾两度延期,最终历时24年完成,共61册。书中记载了昭和天皇裕仁()一生的经历,特别是以未曾公开的资料披露了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和行动。媒体报道称,该书显示天皇事先对九一八事变、暗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并不知情,曾反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希望与美国合作,并公开天皇拒不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引发热议。

澎湃新闻就《昭和天皇实录》的焦点问题专访了上海市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博士刘峰先生。

澎湃新闻:《昭和天皇实录》被认为是天皇裕仁唯一的官方资料集,那么它的编纂单位——宫内厅是什么样的机构?

刘峰:宫内厅在近代被称为宫内省,负责掌管日本天皇及皇族的日常生活起居、教育、财产等等,并沟通天皇与日本军部、内阁的联系。因为天皇参与政治,宫内厅扮演着桥梁和渠道的作用,宫内厅的官僚因此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尤其在日本昭和时期被称为“宫中集团”。他们与天皇关系密切,不少军部和内阁官员与他们频繁往来。这是近代日本政治的一个特点。

宫内厅是战前就有的机构,当时叫做宫内省,《明治宪法》规定,日本天皇对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大权。

澎湃新闻:这个官方传记资料的可信度如何?宫内厅既是天皇的“身边人”,掌握的资料是否是可靠的?

刘峰:根据我从日本方面了解到的消息,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昭和天皇实录》最大的问题是引注模糊、不够准确,多为转述而非直接引用天皇说的话。天皇的言论中,什么时候、在哪里、和谁说的,这些信息语焉不详,这就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尤其在关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并没有介绍裕仁天皇具体说话的内容。但宫内厅却在书中擅自做下了结论,对外解释称:“这是从各个场合所做下的综合判断”,令人质疑。

关于天皇的一手史料不多,天皇说的话、做的事,有没有详细完整的记录,是否已经被销毁,我们都不得而知。日本政府也不会轻易公布皇室的资料。有位裕仁天皇的侍从官藤田尚德出版过一本回忆录,过去学界以他的叙述为参考。

我认为这个资料是为天皇说话,有政治目的。天皇在战后表示后悔的内容,很多都是转述的,这有开脱战争责任的嫌疑。

裕仁天皇()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

澎湃新闻:有人认为,《昭和天皇实录》是同情裕仁的,天皇是遭到军国主义挟持的傀儡。也有人指出,裕仁对日本军部以他为名发动战争,很少试图阻止。您如何看待?您认为《昭和天皇实录》的书写是否会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

刘峰: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内部大致可分为两派:法西斯“激进派”和“对英美协调派”。协调派主要是希望在与西方列强相互协调的前提下扩张在华利益。虽然目的和法西斯“激进派”一样是要追求帝国主义利益,但是相对温和。内阁的民政党势力,天皇,包括宫内厅都属这一派。“九一八事变”以后,军部在中国东北得手,也就逐渐占了上风,很多“协调派”的人不仅没有去阻止它,反而倒向它一边。

《实录》是带有政治立场的,其核心问题就是:天皇是否负有战争责任?国内学界的观点非常统一,答案是肯定的。美国、日本学者虽有讨论,但主流观点都认为天皇有战争责任。

从近代日本的政治制度上来看也是如此。《明治宪法》规定下的近代日本政治体制,是高度集权又高度分权的。高度集权指的是天皇对政治的参与以及他的至高权力,统领全国的一切事务,不论是宣战还是投降,他都知道并且是有责任的。高度分权则指的是内阁、军部、枢密院等机构以“辅弼”的形式来分担职权,是一种相互牵制的体制。总的来说,从国家的政治运作体制来看,日本天皇显然也是对战争知情并且负有责任的。

澎湃新闻:这份资料显示,裕仁天皇事先不知道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事件中被炸死),并且当时天皇即位不久,这个事件给时年27岁的天皇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刘峰:我部分认同这一观点。最初天皇确实不知道此事是何人所为。事后才知,是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等人策划了这件事,当时河本等人劝张作霖不要南下和蒋介石交战,更不要与蒋合作,但张不听执意南下,他们便在其返回的途中私下炸死了张,此事刚开始连日本军方中央部都不知情。在调查中,陆军出身的田中义一首相隐瞒此事,先说是陆军干的,后又迫于陆军压力改口否认,天皇认为他说话前后矛盾,有意隐瞒,非常不悦,最终以田中下台、河本大作撤职转预备役而告终。

日本右翼常常拿这件事做文章,其观点认为日本天皇对战争没有责任,主张裕仁天皇在近代史上有且只有三次干预了政治:一次就是这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一次是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兵变、天皇下旨解散叛军,第三次就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但这显然是为天皇开脱的说辞,仅以皇姑屯事件的调查,镇压法西斯兵变、投降结束战争,来证明天皇反对法西斯战争是十分片面的,因为还有太多他参与战争的行为没有被提及。

澎湃新闻:资料还显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裕仁天皇(当时30岁)于次日19日上午9点半才得知消息,而最早的汇报并非来自军方,而是来自看到报纸号外的侍从武官的报告。随后,天皇再三要求首相若槻礼次郎和参谋总长金谷范三不要扩大事态。

刘峰: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原莞尔主导秘密策划的军事行动。在事变前夕,日本陆军中央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准备活动,并派遣参谋本部高官建川美次前去制约。但建川到达的当夜,关东军就提前行动了。所以天皇不知情也是有可能的,但目前无法完全断定。

实际上,裕仁天皇早在1931年9月22日,就曾对驻朝鲜日军混成第39旅团擅自越境中国东北支援关东军扩大战局的行为给与了事后追认,进而又在1932年初攻陷锦州之后嘉奖了关东军。这种默认、追认、进而鼓励的行为都能够更有力地证明天皇内心是希望扩大事态的。最初之所以不愿扩大事态,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担心招致英美干涉而已,但看到关东军扩大事态也并没有遭到干涉,便转而予以放纵、鼓动。

澎湃新闻:1937年7月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后,日本陆军想和纳粹德国加强合作,裕仁则倾向与美国合作,因此曾当面斥责陆相板垣征四郎。不过,日本最后还是加入轴心国阵营,与德国、意大利结盟。也就是说,天皇曾经站在美国这边,日本差一点就成了同盟国?

刘峰: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日本内部有“南进”和“北进”的分歧:攻打苏联还是进攻东南亚?在诺门坎事件试探过苏联以后遭遇重大挫败就放弃了“北进”,而“南进”攻打东南亚不仅能够截断“援蒋通道”,迫使蒋介石尽早投降,而且还可以攫取大量的战略资源,所以被日本帝国主义定为主攻方向。这势必与英美利益冲突,关系就逐渐恶化了。

天皇最初可能偏向“协调派”,倾向于与英美国家协调,但是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张帝国主义利益,而且后来局势发展到日本与英美关系僵化,美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再加上“南进”的战略取舍,以及天皇自己的军国主义野心等等,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他最终对战争采取了默许甚至怂恿的态度。

澎湃新闻:资料中提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1941年7月31日),裕仁曾警告勿轻率发动“鲁莽、自取灭亡的战争”,表示这会让他“深感愧对皇室先祖”。天皇对同美国开战的态度如何?

刘峰:裕仁天皇大体是偏向日本海军的,战争期间他身边的侍从长官也都是海军出身。日本海军相对陆军较为开明,视野比较开阔,从理性上不希望和美国开战。而陆军比较闭塞、激进,他们一再向天皇保证战争优势,不断地催促开战。再加上海军军令部内部有很多激进派和他们勾结,期望立下战功,最终天皇被说服了。但是并非被“挟持”,而是默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图为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

澎湃新闻:书中指出,1978年东京靖国神社供奉14名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后,裕仁就不再前往参拜。已故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笔记中指出,裕仁拒绝参拜是因不满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

刘峰:天皇在1975年以后没有再正式参拜过靖国神社。但是没有直接的资料和证据说明原因,我们也不能妄加揣测。前面我已经谈到,日本宫内厅的《实录》没有直接介绍天皇的说话内容,只是靠引述旁人的猜测或“从各个场合的综合判断”来做出结论。这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不能光凭一个转述的说法来下判断。

澎湃新闻:您曾留学日本并获得博士学位,那么日本学界对于裕仁天皇这样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如何评价?

刘峰:我在日本曾与几位这一领域的历史研究者谈过此问题,他们全都表示天皇对战争绝对负有责任。日本学界主流观点也是这样的。只有日本右翼和某些政要在为战争罪责开脱。

澎湃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这份资料没有收录天皇与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会晤的记录、向身边人士谈及战争爆发原委等的“拜听录”等资料,因为“没有找到”。

刘峰:“没有找到”之类的解释不足为信。这些记录、资料里面很可能包含了日本右翼不愿公开的东西,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大概也只有日本人知道,美国人知道,我们不知道。可以想象一旦公开,天皇亲口所述的内容、在战后天皇免予战犯起诉的真实原因、乃至美日之间可能存在的秘密交易势必会完全暴露在全世界面前。这或许是宫内厅长期以来编纂《实录》时一直在极力避免的事情。

澎湃新闻:宫内厅自1990年度起启动实录的编撰工作,当初预计以16年时间完成,但曾二度延期,最终完成花费了24年多。日本方面解释是因为新资料的发现以及资料太多,您怎么看?为什么日本现在公开这一官修传记?

刘峰:“资料多”恐怕是借口。按照日本的公文、史料管理规定,这些资料战后30年就可以逐级解密公开了,但是历时这么多年才公布,应有多方面原因。此外,战后美国占领日本,除了被销毁的部分以外,应该掌握了大量资料,并带去美国进行研究,1970年代末才返还。当下中日关系紧张,中国对日本批评的声音很多。日本现在公开这一资料,应该有对现实政策的考量。

}

第一,裕仁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二战是他批准的。

裕仁天皇在当政后,一直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是日本宪法赋予他的,裕仁绝不是某些人宣称的那样的是一个纯粹的傀儡首领。

1889年日本国宪法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神圣的继承者,由男性继任,政府根据这个原则服从天皇的领导,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帝国的领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

天皇有陆军和海军的最高领导权;

天皇掌握帝国陆军和海军,确保和平;

天皇有宣战权、媾和权和签署条约的权力;

天皇还拥有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颁布天皇饬令取代法律、任免和罢免国家大臣和其他官员的权力;

政府官员要发誓对天皇忠诚,必须服从和尊重天皇的意愿。日本发动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决策,都是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首肯的。所以,裕仁才真正是日本发动二战的最大战犯。

对这一点裕仁天皇自己也承认,他在1945年9月27日拜见麦克阿瑟将军时说:“我对因为日本推行战争而发生的一切问题和事件,负有全部责任,我对所有的军事指挥官、军人、政治家以日本的名义做的事。负有直接责任……总之,我要负全部责任。”

第二,爱好海洋生物学、并且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和化学的发展。

日本细菌和毒气部队的发展,裕仁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1925年11月14日摄政的裕仁发布敕令:“兹决定给予对从事化学武器研究实验、生产、检查及使用有直接受其危害之虞的陆海军军人、军工以所规定的化学武器津贴。”

津贴发放对象包括陆海军的相关研究所、兵工厂、军医学校、兽医学校、医疗品厂、陆军习志野学校和海军相模工厂等机构当中从事“有毒气体或蒸汽或炸药类”的化学武器研制的军人、军属、职工以及委托者、雇员、佣人。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的建立、扩充和军事行动,都与裕仁密切相关。731部队是奉裕仁的敕令在1936年成立的。(另外一支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00部队,也是由裕仁直接发布敕令成立的。)

1939年诺门坎事件后,731部队的首领石井四郎曾得到日本政府颁发的带有裕仁印玺的高级勋章,裕仁还通令嘉奖整个731部队。

1940年,裕仁又颁布新的敕令,责成石井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移到哈尔滨城南约30公里的平房地区。

石井四郎在1930年代至少获得了裕仁的两次召见,还请裕仁喝过一杯由尿液过滤出来的饮用水。

731部队的秘密经费不需要日本国会批准,每年获得大约万日元,甚至更多的经费,都是裕仁给开了绿灯,裕仁对日本细菌战和化学战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裕仁天皇密切关注着二战的进程,他不仅做出最高决策,而且直接指挥战役或者战斗。

以南京保卫战前的中国战事作为例子。

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合影

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裕仁天皇在8月15日任命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17日,裕仁召见松井,并与他详细商谈上海作战计划。

9月4日,裕仁出席第72届临时帝国议会,发表讲话,致使日本国会追加了20亿日元的军费,这相当于当年日本政府年度总预算的75%。

9月6日,裕仁以担心两个师团在上海陷入悲惨境地为名,增派三个师团和台湾守备队、四个后备步兵大队到上海。

11月5日,按照裕仁御前会议的指示,日本由三个师团加一个旅团组成的第10军,以及第16师团增援上海战场,以打破上海胶着局面。

日军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裕仁非常高兴,发布敕语:上海作战部队将士同海军密切合作,英勇奋战,果断出击,杀伤大批敌军,使皇威宣扬于世界。

12月1日,裕仁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日军攻陷南京后,裕仁又发布敕语:我陆海军各部队继上海作战之后施行勇猛果敢之追击,迅速攻陷首都南京,朕对此深感满足,期将此旨传谕将士。裕仁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军官兵御酒一杯,香烟10根。

南京大屠杀的三大罪魁松井石根、柳川平助和朝香宫鸠彦回到东京后,很快被裕仁召见。裕仁赐御宴,并奖赏松井银花瓶一对,日元1000;柳川获得银杯一对,日元3000。松井和柳川很快都升了官,找到肥缺。裕仁的这些举动,对南京大屠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裕仁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坐在皇家马车上

裕仁天皇在战后没有受到审判,一方面是日本在投降前与美国秘密达成的保留日本天皇制的秘密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政府和军部高官的集体袒护。

东久迩宫稔彦王内阁一上台就对国内外宣传“天皇陛下没有战争责任”。日本皇族高松宫策划将英美舆论中的首要战犯“墨索里尼、希特勒、裕仁”的说法改变为“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

于是东条英机就成为了裕仁的替罪羊。接受东京审判的日本战犯们,心照不宣地把战争责任往东条英机身上推,要么往自己身上揽,总之要使裕仁脱罪。

然而,历史不容忘却,2000年12月12日,国际和平人士在东京设立侵犯女性权利国际战犯法庭,裁决裕仁犯下了“反人道罪名”,必须对日军在二战期间的屠杀罪行负起责任。

}

人民网讯 据BBC报道, 前日本天皇裕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在纽约的一场拍卖中以22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这本回忆录也被称为帝国独白,记载了日本从陷入战争直至1945年8月投降的过程。该笔记是由天皇的一名助手手写,据信是二战结束后在美国要求下写的。笔记被认为是精心写作,以免除上帝般的天皇对战争的个人责任。

这本回忆录最初在裕仁天皇去世后一年――1990年出版。手稿是由英国拍卖行邦瀚斯(Bonhams)在纽约拍卖,此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美元。邦瀚斯称,该回忆录是1946年由天皇口述给其数名助手,“很可能是受了盟军最高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鼓励。”

拍卖的回忆录是其中一名助手、外交官寺崎秀业(Terasaki Hidenari)的手写本,他也曾在天皇处理美军事务时担任口译。邦瀚斯还指出,这两本是天皇口述回忆录的唯一完整记载,是理解日本历史的重要来源。

回忆录中,日本天皇形容自己当时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内阁的决定。据回忆录,他担心反对日本加入战争的话,会引发让这个国家陷入毁灭性的内部冲突。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参与决策的程度,在历史学家中仍有争议。与许多政府高官不同的是,他在二战结束后并没有因战争罪被审判,而是继续统治日本,直至去世。(老任)

(责编:樊海旭、常红)

第五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50人论坛 为了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展示新锐研究成果,形成国际问题研究领域青年学者共同体,第五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50人论坛2日在中央党校举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裕仁天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