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方肌是何者是背部最浅层的肌肌吗?面部是否能显现出来?

本文主要针对中面部的美容治疗讨论技术问题和建议。注射填充剂对补充失去的容量和结构性支撑以及中面部的年轻化非常重要,而在此区域,肉毒毒素所发挥的作用较小。填充剂用于中面部区域的增容和轮廓修复,包括面颊上部和眼睑面颊交界处,以及颧骨下方和前耳区域。此外,填充剂注射还用于对额鼻角、鼻背、鼻唇角、鼻小柱的治疗,可以用于改变鼻部的形状和轮廓;肉毒毒素可用于治疗皱鼻纹和鼻尖。

中面部被认为是治疗的高阶区域,建议治疗师应接受特殊的培训,特别是在鼻子附近注射填充剂时,由于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失明和组织坏死。对中面部的治疗必须谨慎,避免眶下动脉损伤。


本文详述了中面部美容技术,着重于危险区域的处理。 表1列举了各产品所推荐使用的针头;中面部是上面部和下面部最重要的支撑区域。在此区域,填充剂的应用比使用肉毒毒素要重要得多。表2列出了在各部位应用时的容积/剂量。对该区域的治疗,也可使用其他的填充剂产品和肉毒毒素治疗;为获得良好的效果,治疗师的技巧和选用的产品同样重要。因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Allergan的产品有丰富经验,故在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对脸颊外侧的治疗可间接改善泪沟、鼻唇沟、上唇口角连合、木偶线和下颌线,并为眉毛提供支撑。对中面部的注射应十分谨慎,须避免误伤眶下动脉。在鼻及附近的注射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和经验,若误入内眦动脉或鼻背动脉,有发生失明和坏死的风险。

中面部是美容重要标志,可呈现年轻的外貌,特别是突出的颧骨和丰满的脸颊。年轻态度的中面部,从下眼睑到鼻唇沟和面颊部呈平滑凸起,下眼睑和脸颊交界处应短而平滑。

老化的迹象首先表现于眼周区域:出现了冗余的皮肤和眼袋。随着老化加重,脂肪重新分布,皮肤松弛,结缔组织薄弱,这些都影响了眶周到脸颊过渡。眼袋是眶隔松弛和眶内脂肪假性疝出的结果。随着年龄增长,可在上方较薄的眼睑皮肤和下方较厚的鼻和颊部皮肤交界处产生下陷或凹坑,这现象还与覆盖上颌骨的皮下组织的减少有关。起初,这种下陷见于该区域的内侧部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量减少会变得更明显。组织容量减少可见于脸颊部,因为真皮萎缩和脂肪垫减少而出现皱纹。上颊区凸出的轮廓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平甚至凹陷。从眼睑开始明显可见2~3cm的凹陷向下外侧延伸,此凹陷称为鼻颧沟、泪沟、或下眼睑-脸颊交界处。面颊支持丧失可导致鼻唇沟加深,并导致颧部的骨骼状外观。随着衰老,中面部的脂肪产生重新分布,包括颊前部脂肪堆积和面颊下部与外侧上方脂肪缺失。这些变化引起的颧骨下方凹陷,呈现倒三角形的形状:上方为颧骨突出,内侧为鼻唇沟,外侧为咬肌。随着老龄化,脸颊外侧部分的脂肪丧失可能会导致在耳前区容量不足。

对中面部的评估应在静息状态以及活动状态(即,微笑的时候)。需评估皮肤表面轮廓和阴影、真皮和脂肪垫萎缩的状况、动态和静态皱纹线是否有增多、颧部突出是否减少、骨质容量的丢失和结构变化。确定颧骨最高的凸出部位,理想的位置是在外眦外侧10mm、下方15mm处。

眶下动脉起源于眶下孔,穿出眶下孔后对下眼睑、侧鼻和上唇供血,其分支为上牙槽前动脉,供应前牙、上颌窦,并止于面横动脉、内眦动脉、颊动脉、眼动脉和面部动脉分支的吻合。位于中面部脂肪垫包括:深部眶下脂肪垫、眼轮匝肌下内侧和下外侧脂肪垫。 可使用Volumizers以补充此处的脂肪丧失。

眶周和脸颊区域的填充剂注入技术

可以使用Voluma对上颊部容积进行补充。可采用的注射部位有三处:外侧脸颊、前颊部,内侧脸颊(图1,左图)。应根据需要注射Voluma,特别需要注意不同种族骨质解剖形态的差异。每次注射前,必须回抽注射器观察有无回血。注射后需按摩使填充剂均匀分布。

图1.使用Voluma对上颊部进行增容。上部脸颊的注射部位:外侧颊(图中的位置1)、前颊(位置2)和内侧颊(位置3)(左图)。须谨慎的区域:避开外侧脸颊的颧、面部血管和神经,前颊的眶下动脉和静脉,以及内侧颊部的内眦动脉/静脉和眶下动脉/静脉(右)。a:动脉;v:静脉

在侧脸颊,以小剂量浓注将Vuluma注射于骨膜外。如果每侧需要注射0.5ml Voluma,则应分为二次注射。注射时应小心避开颧、面部的血管和神经(图1,右图),可以用手指阻挡以避免填充剂移位到颞区。[如图所示,增补内容之1,显示上颊部注射技术。前颊部和颊内侧部的注射点必须在眶缘以下(左)。对颊侧部和颊前部,须在骨膜外施以小剂量浓注(右)。每次注射须缓慢推注。使用手指以避免填充剂位移到颞区和下眼睑。每次穿刺后必须回抽]。缓慢推注药液,避免针尖划伤骨膜。

在前脸颊,Voluma可以注射于皮下深层,以小量浓注方式给药,或者,小量浓注于骨膜外层。如果缺乏骨质凸起时,应考虑采用后一种方法。如果每个注射点应用容量需要超过0.3ml,应分为小容量浓注。术者应警惕避开眶下动脉和静脉,并应确保注射在眶缘下(弓缘)。应缓慢注射,并用手指保护避免填充剂位移到下眼睑。治疗后,脸颊容量应保持自然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不要过度增容以消除鼻唇皱,因为可以直接处理它们。

对于内侧面颊,可以在骨膜上或深部小量浓注Voluma进行治疗。确保正确标注出眶下孔。无论哪种情况,应该以小量浓注的方式将Voluma注入到瞳孔中线外侧的骨膜上层。避开内眦动脉/静脉和眶下动脉/静脉,并确保注射点在眶缘以下。注射过程必须非常缓慢,并须用中指和食指保护眼部和眶下孔。如果需要将Voluma注入瞳孔中线内侧靠近鼻子处,推荐使用25号钝性微导管而不是穿刺针。须特别注意,此区域风险很大,可能发生严重的血管损伤,因此,我们强调不推荐使用针头穿刺。

 下眼睑-面颊交界区

对此区域内侧和外侧容积补充,可以使用Volbella或Ultra。这两种产品都是以小量骨膜外浓注方式,在下眼睑-面颊交界区的脸颊内侧或外侧注射2~3个位点(图2,左)。对此眼睑面颊交界的注射应该由经验丰富医生进行。此区域的治疗风险很高,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持续性眼睑水肿、栓塞、面部不对称、肿块和复视(见图2,右图,应避开的区域)。或者,使用25~27号钝性微导管,可以避免瘀青肿胀或栓塞。

图2.使用Volbella或Ultra对沿下眼睑-脸颊交界处增容。向三个主要位点注射透明质酸填充剂(每个位点注射二次,最多六个等分药剂)(左图)。须谨慎区域:为避免误入眶内,须在眶缘下1~2mm注射(右图)。a:动脉;v:静脉

在眶缘以下1~2毫米注射,可避免误入眼眶。对于首次注射,请病人闭眼以保护眼睛。穿刺注射前须回抽注射器,须缓慢注射。然后移到第二个注射点,最后是第三个注射点。[见附图,增补内容之2,显示增容注射技术。在下眼睑面颊交界处增容。在首次注射(左),让病人闭上眼睛加以保护,穿刺后注射前须回抽注射器,缓慢推注。在第二点(中心)和第三点(右侧)注射时,要在眶下缘保持同样的深度。每次注射后都要按摩,不要注入过度的填充剂而矫正过度。]再次强调,每次注射前都要回抽注射器,缓慢推注药液。每次注射后将产品按摩均匀,避免矫枉过正。术者应警惕,在第一注射点,须避免误入眶下神经、动脉和静脉;在第三注射点,小心避开内眦动静脉。使用Volbella可以到达最佳效果。然而,在使用Ultra时,建议矫正量减少到50%,以避免发生治疗后迟发性水肿,因为该产品具有更大的亲水性。

对颧下区进行容积补充时,可以使用Volift,Ultra Plus或Voluma。推荐使用二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二种方法时,术者必须谨慎避开面动脉/静脉和腮腺导管,小心面神经颊支。对于采用第一种方法时,可在皮下以小剂量浓注的方式,每侧注射4个位点(图3,上图,左图)。建议对较小的增容治疗,可以使用Volift或Ultra Plus,用于较为严重的容量丧失,推荐使用Voluma矫正。在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法时,通过颧下的一个注射点,在皮下浅层采用扇形技术注射填充剂(如图3所示,上图,右图)。颧下区域注射容易出现淤青,须避免注入深血管和神经(图3,下图),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缓慢推注。(参见附图,增补内容之3,图中显示此对颧下区域的增容注射技术。应用这二种技术时,都需要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缓慢推注。在应用第二种技术时,促进产品的均匀分布非常重要。可以使用经口腔内按摩以使产品分布均匀。在采用第二种方法注入Voluma后,应该按摩皮肤表面)Volift或Ultra Plus的注射须比Voluma更浅,对于后者,过度矫正可能会导致不良凸起。无论采用哪种注射技术,都应采用口腔内按摩,使产品分布均匀。在注射时,也应尽可能地使进产品在注射过程中分布均匀分布。在旋转针头时,应从外侧到内侧。为安全起见,建议在治疗颧下区域时,使用钝性微导管。

图3.使用Volift,Ultra Plus或Voluma对颧下区进行增容。可以使用两种技术:对每侧4个位点(左上图)进行深层皮下小剂量浓注;或通过一个穿刺点,进行浅层皮下扇形注射(右上图)。须谨慎区域:避开面部动脉和静脉;避开腮腺导管;在面神经的颊侧分支附近须小心(下图)。a:动脉;v:静脉

Plus。可在每侧3~5个位点进行皮下浅层小量浓注(图4,左图)。术者应保持谨慎以避免损伤腮腺和面横动脉/静脉。因此,注射针头必须位于皮下(图4,右图)。穿刺后注射前必须回抽注射器,针头位于在皮下浅层并向上倾斜,缓慢推注药液。(参见附图,增补内容之4,其中显示耳前区增容注射技术。在穿刺注射前须回抽,在浅层皮下浓注。缓慢推注,注射Voluma后须用力按摩。)如果填充剂注射容量较大,在此区域很容易分布不均匀。如果的确需要注入大容量填充剂,可分次小量浓注并加以按摩,重复治疗直到获得完全矫正。因为腮腺筋膜的附着,有些缺陷可能很难纠正。建议注射填充剂后,给予充分的按摩。对于骷髅的容貌的患者,建议使用钝套管注入Volift。

图4.在耳前区内进行增容,可以注射Voluma,Volift或Ultra Plus。对脸颊外侧注射3~4个位点(左图)。须谨慎区域:避免误入腮腺和面横动脉/静脉(右图)。a:动脉;v:静脉

鼻子是面部美容的重要标志,即使是轻微的改动都可能会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女性的鼻唇角应为95~100?,男性大约为90~95?。与白人相比,亚洲人鼻子通常较短、宽,不那么突出。然而,在亚洲人中,鼻背较高、鼻翼基底较窄、鼻尖突出,被认为更美观。联合使用填充剂和肉毒毒素,可以通过最微创的方法重塑鼻子和面部区域,同时还可解决容量丧失和结构改变的问题,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皱纹。

衰老可能会改变鼻子的形状。这些变化包括鼻尖下垂、鼻背突出、鼻体宽度和鼻背软骨变窄。随着面部下1/3的相对缩短,再加上相对伸长的鼻子,就出现鼻尖下垂和鼻背变平的外貌。

正面评估应包括对直线度和对称性的评估,观察鼻子和是否有任何偏向,骨性和软骨鼻背的宽度,鼻尖的宽度,是否可见鼻小柱。对鼻侧面的评估,应测量额鼻角、鼻唇角、鼻子的高度,检查鼻背是否规则,是否有鼻尖裂。若患者既往曾接受鼻部手术,则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不要贸然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

鼻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面动脉,其重要的分支是鼻外侧动脉和鼻背动脉。鼻背动脉与滑车上动脉吻合,这是其高风险之处,若发生意外可导致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在隆鼻术后畸形进行填充剂或肉毒毒素治疗时,可以明显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这些畸形的矫治,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注射,或最好请既往给患者手术的外科医生来处理。

填充额鼻角可减少鼻背部的凹陷,使鼻子显得小。此手术特别适合于额鼻角太深的患者。可以用Ultra Plus或Voluma填充的额鼻角,以单一注射点进行骨膜上小剂量注射(图5,左)。注射医生应警惕在皮下存在眶周血管吻合口(图5,右图)。捏住注射点周围的皮肤并保持手指固定不动,以避免填充剂发生横向移位,穿刺针头抵达骨质,注射前回吸无血,向深部以较低的压力缓慢注射,保持针头在中线上。(见图,增补内容5,显示对额鼻角的填充剂注射技术。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并在低压下注入缓慢,保持针头位于深层和中线上)注射后轻轻按摩均匀,令填充剂均匀分布。注射时疼痛并不常见。如果皮肤颜色有改变或发生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

图5.用Ultra Plus或Voluma填充额鼻角度。对一个位点进行骨膜上小剂量浓注(左图)。须高度谨慎的区域:皮下平层有眶周血管吻合(右图)。a:动脉;v:静脉

当鼻尖形状美观但额鼻角和鼻背较低时,可对鼻背注入填充剂以重塑。可使用Voluma或Ultra Plus填充骨性鼻背和软骨鼻背。对骨性鼻背,可以在骨膜外层逆向一次性线形注射填充剂,或以小剂量浓注法完成(图6,左图)。注射医生应保持警惕以避开鼻背动脉和静脉(图6,右)。在亚洲病人(以及鼻尖下垂的白种人),在向鼻背注射前,可考虑对鼻小柱和前鼻脊注射。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前述对额鼻角治疗时相同。(参见附图,增补内容之6,显示了用于鼻背的注射技术。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并在低压下注入缓慢,保持针头位于深层和中线上)

图6.用Ultra Plus或Voluma填充骨性鼻背。对骨膜上进行逆行线推注,或小容量浓注(左图)。须谨慎区域:避免背侧鼻动脉和静脉(右)。a:动脉;v:静脉

对于鼻背软骨,可以用Ultra Plus或Voluma以线性逆行方法向软骨单次注射(图7,左图和中图)。注射容量取决于缺陷的严重程度。注射前必须回抽。注射医生应警惕以避开的鼻背侧和外侧动脉、鼻外侧神经和位于鼻翼沟的鼻外侧动脉(图7,右)。再次强调,向软骨背注射填充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处理额鼻角和骨性鼻背相同。(见图,增补内容之7,显示了向鼻背软骨的注射技术。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并在低压下注入缓慢,保持针头位于深层和中线上)此外,应注意避免因过度充填软骨鼻背引起的鼻尖变形。

图7.用Ultra Plus或Voluma填充软骨鼻背。对软骨上进行逆行线性注射(左)。须谨慎区域:避开鼻背动脉和鼻外动脉、外侧鼻神经,以及鼻翼沟内的鼻外侧动脉(右图)。

可通过向前鼻棘注射Ultra Plus或Voluma增加鼻唇角。只需对一个注射点进行骨膜上浓注(图8)。注射医生要注意,避免将填充剂注入到前部鼻中隔软骨或为上唇动脉/静脉鼻小柱分支。捏住注射点周围的皮肤,保持手指位置固定,避免填充剂横向移位,注射前回抽注射器,低压缓慢推注,并保持针头位于中线。(见图,增补内容之8,显示了用于增加额鼻角的注射技术。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并在低压下注入缓慢,保持针头位于深层和中线上)注意,增容注射应避免使上唇伸长。注射后轻轻按摩。如果有皮肤颜色改变或严重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

图8.用Ultra Plus或Voluma.增加鼻唇角度。在前鼻棘骨膜上浓注。须谨慎区域:避免注射于前鼻中隔的软骨上,避看上唇血管的分支。

如果鼻孔扁平或鼻小柱萎缩,可使用Ultra Plus或者Voluma提升鼻小柱高度。对前中隔软骨的一点,以线性逆行技术注射,或小剂量浓注(图9)。注射医生应注意不要直接将填充剂注入鼻尖,并避开鼻小柱的上唇血管分支。与其他向鼻部注射填充剂一样,注射时捏住皮肤,穿刺后注射前回抽,用低压非常缓慢地注射。(见图,增补内容之9,显示增高鼻小柱的注射技术。在注射过程中捏住皮肤,注射前回抽,并在低压下注入缓慢,保持针头位于深层和中线上)保持针尖位于组织深层并在中线上。避免向侧方移位,避免将鼻小柱变宽。向鼻小柱自身的后方的位置注射,而不是前中隔前面。注射后轻轻按摩。若发生皮肤颜色变化或剧烈疼痛,立即停止注射。

图9.用Ultra Plus或Voluma增加鼻小柱高度。使用逆行线性注射,对鼻中隔软骨前方进行小剂量浓注。须谨慎区域:避免直接注射到鼻尖,避开上唇血管分支。

因为发生坏死和失明风险很大,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尝试向鼻内注射。对亚洲人来说,对于非常扁平的鼻子,采用钝性微导管更为妥善明智。然而,即使采用了这种预防措施,仍可能发生上述并发症。强烈推荐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及采用轻柔操作技巧。

鼻部注射肉毒毒素的技术

皱鼻纹可以出现于面部活动时,如微笑、大笑、皱眉或讲话时;此外,它们也可能出现在接受肉毒毒素治疗眉间纹或鱼尾纹后,但鼻部肌肉未同时给予去神经化的患者。皱鼻纹的产生是因为鼻背部的鼻肌横向纤维收缩所致。降眉肌的收缩使眉毛内侧降低,这也是可以产生水平皱纹的因素之一。治疗皱鼻纹需在鼻子的二侧分别注射肉毒毒素(图10)。在某些病人,还须增加第三个中间注射点。注射针刺入1/3深度,将肉毒毒素注射到鼻肌横行部。(参见附图,增补内容之10,显示了治疗皱鼻纹的注射技术。注射针穿刺入鼻肌横行的上1/3部分)。不要向更外侧注射,因为可能影响提上唇鼻翼肌而导致唇下垂。

图10.用肉毒毒素治疗皱鼻纹。在二侧各一个位点分布进行注射,还可在中间增加一个可选位点。星号表示注射深度应为针头深度的三分之一。

在微笑时,因为降鼻中隔肌收缩使鼻尖被往下拉。在静息时,鼻尖也可能由于老年化而下垂。以肉毒毒素治疗可在升高静息状态时的鼻尖,并可防止它在微笑时下垂。经皮向鼻小柱基底注射肉毒毒素可获得此效果(图11)。穿刺针进入一半的深度,向降鼻中隔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见图,增补内容之11,显示了升高鼻尖的注射技术方法。注射针刺入一半深度,到达降鼻中隔肌)。不要对那些上唇较长的患者进行注射。注射前应用局部麻醉药,益于那些敏感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随年龄增长上颌复合体发生容量丧失,就不能以此方法将鼻尖完全抬高。

图11.使用肉毒毒素升高鼻尖高度,在鼻小柱基地的中间位置进行注射。图中X表示注射深度应为针头长度的一半。

对于中面部美容,注射填充剂比肉毒毒素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填充剂可以补充容量丧失并提供结构性支撑。在中面部的注射需要小心细致,避免填充剂移位到治疗区域以外。特别需注意的是,对中部面颊区域的注射,需小心避开眶下动脉。此外,靠近鼻部的注射要求经过特殊的训练和经验,因为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失明和组织坏死。

提示:由于个体差异,很多情况文章不能面面俱到,“理论”跟“实际”依然有较大差异,建议直接跟医生对话沟通。点击下面“在线咨询”,小编为你免费就近安排当地名医解答!

}

原标题:头部、面部肌肉解剖

所有的面部肌肉均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

【额肌】:位于额部皮下,起于帽状腱膜止于眼眶上缘的一块面肌。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并参与形成如提眉、皱眉等面部表情。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皱眉肌】:一块细小纤薄的面肌,位于眼轮匝肌和额肌深面,从眼眶内区到眉内侧部皮肤。该肌收缩形成皱眉。受面神经支配

【鼻肌】也称鼻横肌,从鼻软骨中线到鼻翼部皮肤。该肌收缩能够缩小鼻孔,形成纵行的皮褶。受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环绕在眼裂周围的环形面肌。分布在眼内眦和外眦之间,并附着于眼睑皮肤。该肌可开启、闭合眼睑,完成瞬目、眨眼等动作。受面神经支配。

【提口角肌】也称为尖牙肌。起于尖牙窝,止于口角皮肤,收缩能上提口角,是颧大肌的拮抗肌。受面神经支配。

【颊肌】附着于口角周围皮下的面肌。起自下颌骨上缘、上颌骨下缘,并延伸到面颊的深面,部分肌束起自下颌骨和颅底翼突之间的翼突下颌韧带。该肌的主要功能是外拉口角,并与其他肌肉协作完成吹口哨、吮吸等动作。尽管主要是作为面部表情肌,它还具有帮助咀嚼、 进食等功能。它由上颌动脉的下行降支颊动脉供血,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口轮匝肌】由一侧口角向另一侧延伸的上下两股肌束环绕口裂构成的椭圆形面肌。在口角,该肌附着于皮肤以及相对应的上颌骨。该肌收缩能够完成开口和闭口,并与其他肌肉协作完成吹口哨、吮吸等动作。受面神经支配。

【颏肌】位于颏外侧部的小块面肌,起自下颌骨外 侧面,止于该部位的皮下,因此该肌收缩能够上提颏部皮肤。受面神经支配。

【降下唇肌】起自下颌骨下缘止于下唇皮肤的面肌。该肌收缩能够下降、外拉下唇。受面神经支配。

【颈阔肌】延伸到颈外侧部的一块面肌。紧挨皮下,位置极为表浅。起自下唇和颏部附近,延伸到锁骨处的皮下。 该肌收缩能够迫使下唇和颏部的皮肤向下,和降口角肌协作,完成厌恶或悲伤的表情。受面神经支配。

【降口角肌】由于形状为三角形,也称唇三角肌。起自下颌骨下缘,上端部分伸入口角皮肤。该肌收缩能够下拉口角,产生恶心或悲伤的表情。受面神经支配

【提上唇肌】起自上颌骨眶下方处,止于上唇皮肤的一块面肌,该肌与鼻翼及上唇提肌走向平行。该肌 收缩能够上提上唇中部。受面神经支配。

【笑肌】能够上提并牵口角向外而产生笑容的面肌,起自腮腺区皮肤,自该部位其纤维横向至□角皮肤。受面神经支配。

【颧大肌】起自颧骨颊部的一块长而薄的面肌,止于□角的皮肤。该肌收缩能够辅助提口角肌、上提口角。受面神经支配。

【颧小肌】起自颧骨颊部的一块面肌,止于上唇的皮肤。该肌的收缩能够上提、外翻上唇,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鼻翼及上唇提肌】起自上颌骨内部的一块面肌,在该部位它分为两股肌束,分别附着到鼻翼和上唇的皮肤。该肌收缩能够上提鼻翼、扩张鼻孔并使上唇上翘。受面神经支配。

【降眉间肌】从眉间到鼻软骨和鼻骨沿鼻背垂直延伸的一块面肌,该肌收缩使眉间出现皮褶。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方的一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可在骨面上滑动。它是头颅多个皮肌的起点。

所有面部肌肉均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

1.【额肌】:位于额部皮下,起于帽状腱膜止于眼眶上缘的一块面肌。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并参与形成如提眉、皱眉等面部表情。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2.【颞筋膜】覆盖颞窝、包绕颞肌并与其紧密结合的一层纤维膜。上方附着于颅骨,下方附着于颧弓。

3.【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方的一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可在骨面上滑动。它是头颅多个皮肌的起点。

4.【耳上肌】位于耳廓上方一块扁平、几乎萎缩的肌肉。起自帽状腱膜的外侧缘,止于耳廓软骨上部。该肌收缩能够使耳廓轻微上提。也存在有耳前肌和耳后肌。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5.【枕肌】由两部分组成的扁平肌,起自帽状腱膜,向后延伸到达枕骨外侧区。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使其覆盖头颅。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6.【颧大肌】起自颧骨颊部的一块长而薄的面肌,止于口角的皮肤。该肌收缩能够辅助提口角肌上提口角。受面神经支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皮肌层下方的一块颈肌。起自颞骨乳突和枕骨,下行分为两股肌束:一束止于胸骨柄,另一束止于锁骨。该肌能够屈颈并使其向外侧旋转。胸锁乳突肌受颈神经和副神经支配。

8.【斜方肌】覆盖项部和背部大部分肌肉的一块极其宽大的三角形肌肉。起自枕骨、上项线、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该三角形肌肉止于肩部的肩胛冈、肩峰、锁骨。该肌可以上提、收紧并上下旋转肩胛骨。斜方肌受副神经和颈神经支配,由颈横动脉供血。

9.【咬肌】止于下颌支外侧面的一块强健有力的肌肉。起自颧弓下缘。有深浅两股肌束。该肌的收缩、舒张分别使下颌骨上升、下降,完成咀嚼的基本动作。咬肌由面动脉和上颌动脉的分支咬肌动脉供血,受三叉神经之下颌神经的分支支配。

10.【笑肌】能够上提并牵口角向外而产生笑容的面肌,起自腮腺区皮肤,自该部位其纤维横向至□角皮肤。受面神经支配。

11.【颊肌】 12.【降下唇肌】13.【口轮匝肌】14.【颧小肌】15.【鼻翼及上唇提肌】16.【眼轮匝肌】

17.【皱眉肌】同上描述作用一样

18.【颞肌】位于颞筋膜下的一块宽大的扇形肌。起自颞窝和颧弓,下行止于下颌骨的冠突。能上提下颌骨,完成咀嚼动作。颞肌由颞动脉供血,受三叉神经之下颌神经的分支支配。

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锯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