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王朝类军功封侯小说才可以封侯

  大漠的夜,透着凛冽的冷。一轮惨淡的月湮没了所有的星辰,在无垠的沙海中投下苍白的微光。

  夜深千帐灯。将军帐中,须发尽白的老将军喟然而叹:“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矣!”说罢,老将军拔刀自刎。左右亲随、扈从不及阻拦,唯余一片号哭、哀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飞将”便是这位自尽的老将军,西汉王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这一年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就是在这一年,汉王朝倾举国之力,派遣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精骑,远渡大漠,与匈奴人决战。

  这是汉匈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汉军大获全胜。卫青军与单于大军正面交锋,直杀得匈奴单于在卫队的护卫下仓皇逃窜;霍去病则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更演绎了“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瀚海”的千古英雄传奇。

  然而,作为卫青军前将军的李广却与这一切名垂千古的胜利无缘。他在沙海中迷失了方向,错过了与匈奴单于的决战,错过了自己一生的梦想。

  英雄暮年,百战功未成。天意如此,面对汹汹而至的诘问和责难,李广只能感慨命运乖舛,最终拔刀自刎。

  李广乃是将门之后,其先祖李信即是秦朝名将。所以,李广自幼精通刀剑,擅骑射,且成名极早,在汉文帝时,便以一身勇武之气博得皇帝赞许。汉景帝时,他历任边关七郡太守,军中传颂着他射虎、射雕、射匈奴,各种勇武过人的英雄事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令匈奴胆寒,不敢来犯的将领,一生与匈奴无数次交锋,却始终未能建功封侯。直让后世诗家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一生可谓生不逢时。文帝时期,西汉王朝民贫国弱,无力与匈奴一战,面对匈奴咄咄逼人的兵锋,只能以和亲寻求和平;景帝时期更加注重与匈奴修好,边境关市大开,两国之间几无大的战事发生。到了汉武帝时期,年轻的皇帝毕生的梦想就是一雪前耻,扫灭匈奴,让匈奴单于对自己俯首称臣。李广终于等到了一个武将大展宏图的机会。可是,命运之神却再也没有垂青过他。

  汉武帝时代,将星闪耀,很多人仅凭一战之功,便能晋爵封侯。而李广,在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的主要战役中,一共参加了五次。第一次,马邑之谋,整个西汉大军都无功而返;第二次,关市之战,首战匈奴的卫青便取得龙城大捷,李广却被匈奴生擒,凭借自己的勇武逃回汉边;第三次,追随卫青出击漠南,同样无功而返;第四次,领四千骑出右北平,却被匈奴大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第五次,决战漠北,李广于沙海中迷路,贻误战机,最终自尽。

  王维诗《老将行》有云:“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我们不得不说,战场上的李广,的确命运乖舛。这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守护边关,与匈奴战斗的老将。他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史书记载,行军打仗时,要等到所有的士兵都吃饱喝足,他才会饮水吃食。

  我们敬重这样的将领,从感情上很难接受“李广难封”的事实。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李广之所以一生未能封侯,实在是因为在当时以军功授爵的制度下,他没有建立足以封侯的战功。

  今天,有的人会说李广只有匹夫之勇,而缺乏将帅之才;也有人说他虽然爱护部属,却有治军不严之嫌。然而,即便算不上功勋卓著,我们却不能抹杀李广一生对西汉王朝反击匈奴所做出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他为反击匈奴奉献了自己的整个家族。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是少年从军,而且早死军中。幼子李敢在决战漠北时,追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战功赫赫,封关内侯,任郎中令。李敢因李广之死迁怒大将军卫青,将其打伤。李敢不知道自己怨错了人。出征前,是皇帝认为李广命数不好,悄悄授意卫青不让李广直面匈奴单于,卫青这才让李广率军迂回侧翼,以致迷路。然而,李敢的孟浪之举招来杀身之祸。霍去病知悉舅父被人打伤,竟一箭将李敢射杀。二十余年后,李敢的一子一女又牵连进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被诛杀。

  李广的孙子李陵,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悲剧角色。李陵是李当户的遗腹子,秉承了爷爷李广的勇武和豪迈。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领五千步卒深入大漠,寻歼匈奴军队,却遭遇匈奴单于八万铁骑的追击。李陵军拼尽了最后一根箭矢,箭尽路绝之下不得不降。可是,消息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却痛下杀手,将李陵的母弟妻儿,全族屠戮。

  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武将世家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划上了句号。

  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两人都与李陵亲厚,于是,派遣使者希望能游说李陵归汉。然而,李陵以“吾已胡服”固辞。使者仍旧苦心劝说。李陵却道:“归易耳,恐再辱,奈何!丈夫不能再辱!”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两千年前,滞留匈奴十九年的苏武归汉时,李陵为其置酒送行,所作的酒歌,如今听来,仍不免悲伤。

  这个曾经雄姿英发、壮志凌云的青年才俊,这个曾经一心建功立业,延续家族荣耀的磊落将军,在经历了战败、变节,经历了亲人、族人被杀被屠,更见证了西汉王朝对功臣良将的大肆杀戮之后,唯余一颗再也回不到故国的老心。

  回到我们的主题“李广难封”上。

  古往今来,我们都是总在说教“不以成败论英雄”,却实实在在践行着“成王败寇”丛林法则的一群人。李广几乎是唯一的例外。他从来都不是常胜将军,甚至在史书中很难找到他的骄人战功。在皇帝眼中,他就是一个无用且命运乖舛的武夫。然而,在史书中,在后世文人的笔墨中,在普通民众的唇齿间,他都以磊落、豪迈、武力独步天下的“飞将军”的光辉形象存在着。

  这是司马迁的功劳,也是我们的历史作品颇富人性色彩,值得敬重的一笔。因为我们需要不那么功利的人生,需要一些也许失败,也许不那么完美的真英雄。

  (作者简介:莲悦,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汉血》)

  喜欢本文请关注作者免费微信公号:游历史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

}

 飞将军李广为何终生不得封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诗中的“飞将”是指汉朝的将军李广。

李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为汉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然而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又在那样一个帝王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奖励军功的年代,却始终未被封侯,于是后世遂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那么李广为何终生不得封侯呢?对于这个问题,后世的文人、学者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有人认为李广之所以不得封侯乃是因为“杀已降”,即滥杀投降的人。

李广在世的时候,眼看着身边的大小将领都已经封功授爵,而自己身经百战却始终身居下僚,心里十分疑惑。于是他找到“操望气之业”(即相面)的王朔,请教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候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候邪?”王朔问李广生平有何憾事,李广自言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投降的八百名羌人,这是自己最后悔的事。针对此,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

二、有人认为李广不得封侯是因为其“少大度耳”,即李广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史料记载,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的职位,被贬为庶人的李广一天夜里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不予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将军!”后来李广复职,很快就借故杀了霸陵尉,因此有人以此认为李广乃“少大度”之人,所以功名不成。

三、还有认为“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即认为李广是一个常败将军,自然得不到封赏。

后世司马光也持这种说法,认为当时的将军程不识虽然没有功劳,但是也没有失败,而李广却经常使军队陷于覆亡之境地,既然如此,当然不能封侯。但是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依据多是《史记》中的记载。然而,司马迁写《李将军列传》的时候仅仅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几次战事,而不是说李广大小七十余战,一无战功。倘若李广真的是屡战屡败,司马迁何以称他为“名将”,匈奴兵又何以敬畏地称之为“飞将军”?

 四、有人认为李广“治军不严”,所以受到冷遇。

 史载“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已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然而这种说法并经不起推敲,因为这显然忽略了李广本人在小事上可能不拘一格,但是对征战大事还是肃审慎严的,不然他的部下何以个个甘愿为之冲锋陷阵。并且,所谓李广“治军不严”的说法,不过是和程不识将军治军严整相对而言的。司马迁明确指出,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好将军,只不过是治军方式不同而已。

五、最后这种说法认为李广受到不公平待遇是因为汉武帝的偏见和卫青的压制。

    李广数次征战失利,使汉武帝对他产生了偏见。所以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汉武帝就嘱咐统帅卫青,不让李广居前夺首功。卫青也出于私心,让好朋友公孙敖出任前锋,代替了身为前将军的李广,致使李广失道触犯军律,遂自刎而死。

 以上五种说法都不无道理,然而,李广究竟为何终身未被封侯,我们不得而知,同样这也成了李广本人的困惑。李广自杀前曾感慨而言“岂非天哉”!王维亦在诗中叹息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即不吉利)”,然而真的是一句“天意”就能解释地了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

}

1.李广难封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李广自身.
李广虽然是名将,也立下过很多功劳,但他是那种可为将而不可为帅的人,也就是战术出色,战略有问题的人,他的功劳几乎都是小规模的骑兵作战,大规模作战时就很难看到他的出色的战绩,甚至有过在大战役时在草原上迷路的情况.
而且李广个人政治能力也有问题,居然有过接受诸侯王册封的举动,导致他在皇帝面前大大失宠,错过了最好的封侯机会.
2.封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汉代白马之盟以后,汉高祖与大臣盟誓"非刘不王",也就是说除了皇族以外,其他人不轮功劳多大都不能封王爵.
而王爵之下是公爵,这个爵位也被默认不得封给非皇族的人,所以之下的侯爵就是非皇族的人所能封封的最高爵位,是汉代人臣的最高荣誉.(PS:西汉末年,王莽被封为国公爵位,后来果然篡位当了皇帝,所以东汉时期,非皇族封公爵的话,就被视为早饭篡位的前奏,曹操获得魏公爵位后,天下都知道曹操迟早要篡位了,虽然最终曹操也没称皇,但他儿子即位后立刻就篡位当了皇帝.)
封侯在汉朝是很严格的,有过非军功不侯的时期,也就是说一个臣子尤其是军人,只有被封侯才是最高的荣誉,李广没封侯,不论他做过多高的官位,始终没有封侯的风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朝类军功封侯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