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朝代为什么兴衰存亡更替的兴衰更替跟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有什么关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摘要】:人是创造自己历史的主体。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劳动主体始终是社会更替、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劳动主体的劳动不可能无中生有,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将是无米之炊。不管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二者的结合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差异与权力结构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劳动主体与其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关系是异化的。这种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高度的社会化劳动创造、高度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对劳动主体的高度剥削而达到了顶峰。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必然解体的历史逻辑。2、以劳动主体为基本力量的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更替的决定力量,当然也是社会权力结构更替、政权兴衰存亡的决定力量。尽管历史上也有不少明智的统治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政治理念,但要在私有制的社会形态中付诸实施,则是根本不可能的。3、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由理论转变为现实,从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将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重视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是非常重要的。①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李银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白立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胡丰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仰海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畅梅,李春花;[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鲍宗豪,李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年06期
朱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08期
李西彦,赵本义,任宗哲;[J];理论导刊;198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会霖;;[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冯卓然;;[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胜云;;[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杨松;;[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忠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袁振龙;;[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军;;[A];风正帆悬——党的作风问题研讨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刘淼;[N];鞍山日报 ;2006年
孙晓玲?首席记者 伏怡;[N];鞍山日报 ;2007年
湖北省宜昌市工商局局长 徐伦才;[N];中国工商报;2007年
记者 杨新昌 实习生 张永鹏 韩爱华;[N];昌吉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章霞;[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学习某个人物的某种精神,学习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武装自己的头脑,借鉴先人的经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加以对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 学习历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学习先人创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推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在创造着历史。

  •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一些历史基础知识需要记忆,但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用历史知识武装头脑,不是基础知识的累积,是历史知识的运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

  • 当我们学习了历史,我们不仅能够高谈阔论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够让头脑健康敏锐地思维,让头脑迸发出有益于人类前进的火花,做出有益于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否则,学习历史就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 学习历史,有益于我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学习历史,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历史。

《历史(第1册必修)》是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汉国。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

  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受益无穷。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整理、提炼和保存,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其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那里找到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能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如对民族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会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阅读和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因此,历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了解历史就难以很好的把握现在,科学地展望未来;不了解历史的人,其人格也难以准确定位;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历史不能重来,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国内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思考。有些历史已经让我们的前辈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重复这种历史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各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读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从国家历史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本国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整体的凝聚力。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如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历史好比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读中国史,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也会随之跳动。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一片忠心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读“汉史”,看到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最后自己却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读“唐史”,看到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争权夺利,和兄弟及父亲反目,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中国宫廷内部皇族成员之间的残酷斗争。

  外国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和足迹。居里夫人为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精神,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等,都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读世界史,尤其要读欧洲史,因为欧洲的历史悠久。读英国作家利顿·斯特莱切的《女王不出嫁》,看到给英国带来强盛的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才华与成就。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看到一个普通的女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悲惨命运。读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的故事,看到他是如此的好学,并给俄罗斯带来繁荣和强盛。

  读历史,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品读历史人物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所有的对和错,那些历史教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会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有利于我们在未来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4、读史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历史,它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现,如何从过往相似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答案是,学习研究历史。

  也因此,历史学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当一个民族成为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的民族时,那将是整个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自进入人类社会以来,人类就知道向历史学习了。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讲中国历史研究法,在讲到史学的起源时,对史学的最初形式作了想象的描述:“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长老,每当游猎之隙暇,或值佳辰令节,辄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围炉藉草,纵谈己身或其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等等。听者则娓娓忘倦。”也就是说,最初的历史形式是传说故事。人们通过这些传说故事,就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大事。一般动物也有记忆和模仿的本能,但它没有知识,它不能将第一代所积累的经验传至二代、三代,这是因为动物没有“史”。人类则不然,先代的生活经验,能以记诵或记录的形式,留传后世,历数百年数千年而不失坠。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化,“史”的作用可谓大矣。完全可以说,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历史记载的出现,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的确,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西周时期的周公就提出“殷鉴”思想,司马迁作史,意在“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学家大都怀着匡世救俗的责任感,来研究和写作历史著作。对于历史的价值,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讲的十分精彩,他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史之有用,大概谁都否认不了。至于为什么有用,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很少上升到科学理性的高度,回答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史学理论,指出:“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从而指出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西方生机主义哲学提出,历史为进化而存在,为生机开展而存在,历史具有生命性,认为历史、现实、未来都是一线下来、有机联系的。这一点与唯物史观的认识有相通之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历史”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过去的事情虽然形式上过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响有很多遗留下来,对现实、对未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所以,如何认识历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纯粹的认识论或知识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如何处理现实和开辟未来的问题。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未来有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探索过去,对了解现在、预测未来是有帮助的。《易传》中说“彰往而知来”,道理就在这里。

认识历史,必须通过历史学才能实现。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关乎人的素质修养的学问。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了解社会现实、制定各项政策、提高个体人文修养,离开了历史学,都是没有根基的。80年前,李大钊说过:“研究历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个时代正在生长成熟、正在寻求聪明而且感奋的对于人生的大观的征兆。这种智力的老成,并于奋勇冒险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进。”他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一是尊疑,一是重据,而史学即以此二者作为宝贵的信条。史学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这种科学的态度,造成我们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李大钊这些话,虽很朴实,却意味深长,值得重温。

由此可见,一个国民,不能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一个领导干部,更不能忽视历史学的修养。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且对于它,人们也能够给出多种答案,如历史知识能够增长人的智慧,学习历史能够提高治国安邦的本领,学习历史有益于个人的修养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学习历史还会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肯定性的答案能够给出很多。然而,在西方,受后现代思 潮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史学。后现代史学具有否认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倾向,对历史学的功用和价值也提出了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为什么学习历史这样一向勿容置疑的问题也感到困惑了。

其实,后现代史学对历史客观性的否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一百多年来,西方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潮一直都说,历史有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历史学不是科学;还有的史学家甚至用挑衅似的语言说:“历史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在中国,近代以来,也有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出现,这当然与西方的思潮有联系,但是在整个史学界,它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学习历史的意义,已经受到千百万人民群众个人经验的证实,受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实践的证实。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历史,号召全体党员学习历史,指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尤其要重视学习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深感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并把它提到关系革命事业能否成功的高度。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邓小平把历史经验比作“宝贵财富”,他的政治智慧与深邃的历史意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处处闪耀着历史总结的光芒。他在论述撰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指出历史认识对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具有重大意义。在与戈 尔 巴 乔 夫的会谈中,他谈到近百年来的中国史,谈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感到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邓 小 平为什么要讲这个历史?他说“讲清这个问题可能对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对弄清‘开辟未来’的某些概念有好处,所以值得讲一讲”。这是说,国家之间的交往重点是向前看,朝友好的方向发展,但必须尊重历史。只有对历史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未来的友好关系才有可靠的基础。江 泽 民同志、胡 锦 涛同志也多次讲到历史学习的重大意义。

第一: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学习历史能审时度势。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第三:学习历史会感动人心。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的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谈资都是很有用的。

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认同,但历史是考试必考的,这个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够了,你必须学习、学好。

1、历史等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第一:启发智能。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审时度势。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第三:感动人心。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认同,但历史是考试必考的,这个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够了,你必须学习、学好。

1、历史等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采纳数:65 获赞数:248

2015.获得‘黑龙江大学’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专业学术型硕士复试通知书. 2016.过湖北省市级公务员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知识就是力量。于国,欲亡其国者必先亡其史,抹去一个民族的记忆,使其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状态,他的文化、他的领土、他的合法存在一切都要来源于外界的认可。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再有前景,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因为祖先辉煌灿烂的文明都不一定能保住,更何况自身赖以生存的祖宗之地。

于家,对祖先的认可,家族的传承、血统的延续这些都促使后人不能数典忘祖。试想一个人连祖宗都不要了,还指望他能怎样?

于个人,以史为镜,修身,洞察世事,博古通今,能预测和看透将要发生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本领。知识渊博,你可以辨别文物真伪,及时发现历史的秘密。这难道不是一种财富吗。

4. 学习历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以史为鉴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 要的,尤其是浮躁的今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代的兴衰更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