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虾1只值多少钱七只虾几个亿评价

  在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4.5亿元起拍,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亿元成交。

  它创下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2017年中国拍卖最贵艺术品、齐白石个人作品拍卖最高价纪录!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艺术市场的拍卖最高单价最终进入了1亿美金俱乐部 !今年拍场上多次拍卖创纪录,也意味着沉积了五六年之久的艺术圈终于迎来了一些暖意。

  虽然,在艺术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齐白石,拍出天价不会令人惊讶,但他究竟好在哪里?

  艺术史上,很多名家的画,都能把人迷住,但为什么齐白石是齐白石?他是如何变这么么厉害的?

  今天,干货满满,就是为了向你解答这几个问题。

  - 别人画梅兰竹菊,他画的全是生活 -

  有位画家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他请教。

  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自古文人以梅兰菊竹视为人格高洁之象征。而齐白石却偏偏爱画大白菜。这农家产物,在古代是无法上画面的。

  但是齐白石对白菜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家,三代人是农民,吃白菜为生。

  他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虽然用的是墨色,但是画出的白菜似乎刚摘好般鲜翠。

  57岁,他开始进行北漂生涯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是思念,白菜是他思乡之物,自语“菜根香处最相思”。

  他对生活、事物勤于观察与思考,对所画之物了如指掌。不管画瓜果蔬菜、花鸟虫鱼、绿水青山、还是人物,都能以简简单单几笔,抓住神态、特点,使其活灵活现。

  他画的蔬果,雅俗共赏。老百姓看亲切,内行可看到韵味。

  如果不是对生活的极端热爱,这些生活最为平常之物,便不会在画中如此活灵活现。

  - 齐白石的虾 -

  他画虾,为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将虾养在案头的水盂里日日观察 。

  为了让虾在纸面上的表现更加具有生命力,他将虾从最初10只对角减到8只,再减到6只,最后保留了5只对角,这一演变过程观察是从62岁到78岁。

  另外,为了让虾有着游在水中的感觉,在虾的头部画了浓重的一笔,虾立马像在水中嬉戏样呈半透明质感。

  为了更好的表现虾的神情,虾的眼睛也由原来的小黑点儿变成横点儿。

  实际上,这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是他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的特点结合起来,创造了似而非似的“白石虾”。而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一生的艺术理念。

  - 齐白石的蟹 -

  画蟹也是如此。他观察蟹壳蟹腿都经过很长的时间。

  五十多岁时蟹壳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

  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再后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

  直到七十岁后,才画出壳的质感。即用“竖三块”画壳,其笔墨有力,墨色变化丰富,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质感强烈。

  他吃蟹,都不忘感悟蟹腿的形体特征:“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他用那么多年研究画虾画蟹,到古稀之年仍在进步,说明想成为大师,长寿也是一个很好的助益,不然就会像葛饰北斋那样感叹:“如果上天再给多我五年,我会成为真正的画家。”――所以艺术家们要注意养生啦。

  齐白石出身低微,他的画曾被讥为“匠画”,北京主流的艺术圈长期看不起他。他以画作为工具回击:“人骂我,我亦骂人”,一老者冷眼侧目,唯以右手伸出,两指直点所骂之人。

  此作颇具有幽默色彩,齐白石这无所畏惧的直率性格也跃然纸上。现在看这些画,也让人觉得有趣。

  在日本侵略中国之时,齐白石也未屈服日本人、汉奸,在威逼利诱之下并用画讽刺他们。

  1922年,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诗为:“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画了不少不倒翁的形象,所有不倒翁的乌纱帽是黑的,官袍也是黑的。

  但真的官袍黑的很少,紫、红、绛、绿诸色皆有,正是讽刺这些汉奸贪赃枉法,趋炎附势,作威作福,祸国害民,黑心黑肺,令人切齿痛恨。

  为了揭穿日本侵略者“中日亲善”的欺骗宣传,齐白石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老翁用力向葫芦里观看,上题“里边是什么”五个字,意味着落难的中国人民,要努力看穿日本帝国主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日本侵略者不了解其中的奥妙,大量印刷,散发全国各地,成为齐白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最成功的一张宣传品。

  齐白石的孙子回忆,日本人几次向齐白石求画都被拒绝后,不断加压,最后无奈之下提笔在画纸上画下四只螃蟹,然后落款“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字样,然后扬长而去,让日本人大为愤怒。

  - 从小勤学苦练 -

  齐白石这个天才也是需要的!白石老人自认为在成就上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可他是个奇人,雕花木匠出生,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在祖父教的三百字后全是通过自学培养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文学修养,

  齐白石喜欢艺术,在木匠家里发现了芥子园画谱之后,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一路拜师学艺,获得过不少贵人的指点与帮助。

  他27岁时开始从师胡沁园学画,之后没一天不画画。30岁正式做画匠,32岁才开始初学篆刻,40岁才开始出远门走出家乡,57岁开始北漂,60岁才开始成名,一生活了95岁。

  他一生,一心都在钻研如何提高画技,每天不落创作。当然,他做木匠时锻炼的身体底子,也提醒我们应该锻炼身体,让我们能足够长寿去成就心中所想之事!

  据记载,他一生创作只间断过三次:第1次是他63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七天七夜昏迷不醒; 第2次是他64岁那年母亲辞世,由于过分悲恸,几天不能画画; 第3次是他95岁时因生病而辍笔。这三次加起来也仅仅为一个月。

  - 想要成大师,朋友要交对 -

  齐白石成为大师,自然少不了贵人相助――亦师亦友的陈师曾与伯乐徐悲鸿。

  陈师曾(1876-1923),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哥哥,自身国学功底也深厚,在日本接受博物学等现代学科的熏陶,并师从吴昌硕等大家,使得他的画秉承清末金石写意之风,又颇具现代文人的趣味,在北京颇有影响力。

  1917年,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意外瞧见了齐白石的刻印,便特意找到他的住处,与其探讨艺术,两人相见十分投缘,遂成为挚友。

  当时的齐白石为了躲避乡下匪乱,53岁的他,从湖南湘潭来到北京,居住在法源寺并挂单琉璃厂南纸店,以卖画刻印为生。

  那时尽管齐白石艺术功力深厚,作品题材丰富,但保守的的北京画坛并没有正眼看过齐白石,说他工笔太匠气,大写意太粗野,篆刻太犷悍,简单说就是一乡巴佬。

  在此环境下,他的心情低到极点。画店收他的作品,价格低廉,还要卖了才能给钱。即使这样,也无人问津,有时只能靠摆地摊出售自己的作品,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认识陈师曾之后,受到他的鼓励,齐白石一改往昔低沉的心情。

  陈师曾劝齐白石开始自创风格,进行衰年变法。从年,听从陈的建议,把自己关了10年,自个突破与探索新画风,放弃八大山人一派的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

  1923年,自创红花墨叶派:保留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的饱和的色彩,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构成了一个艺术风格。

  1922年,陈师曾带齐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使得齐白石名声大噪,随之在国内也产生强烈反响,从而齐白石开始红遍日本,也在国内开始出名。

  可惜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两人为友仅7年,齐白石称两人关系“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可喜的是,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齐白石又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将他介绍给全国。此时的齐白石已66岁。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徐悲鸿不惧反对派,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

  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他还请齐白石到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齐白石曾在给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齐白石的成名,缘于他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功底和脱俗的逸格高致。但如果没有陈师曾的大力推举及劝其衰年变法乃至策划宣传,没有徐悲鸿的慧眼识珠,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一举成为画坛巨擘。

  画技上的成熟,贵人的相扶,再搭上齐白石爱憎分明、不畏强权,不被金钱左右的性格,使得他能够专注于艺术上的创作不被外界影响,如此性格更使得他为后世津津乐道。

  他的画的美,是人类的美,超越了文人,而直指很多普通人生活的有血有肉。我突然想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很多也是这样的。

  只有努力坚持的人,

}

一只虾120万,齐白石《百虾图》竞价1.2亿,网友直呼:吃不起!

齐白石老先生很擅长绘制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他的虾究竟画的有多好?那就得用数据说话了,2011年深圳文博会上齐白石的《百虾图》竟然拍到了1.2亿,100只虾,平均一只120万人民币,看看这数字网友纷纷表示吃不起啊!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农村,因此对于农村的小动物、植物等都很熟悉,而且在农村的生活可以陶冶情操,人不会像城市里面那样急功近利,浮躁肤浅,所以说齐白石笔下的虾能够画的浑身通透,灵动自然。

2011年在文博会上竞拍的《百虾图》可以说是齐白石画的虾中竞价很高的画之一了。

上图中的举着88号牌的女子竞拍《百虾图》的女子,看上去就是很有钱的富婆。

不过小编真的是看不懂,为什么一只虾会拍出如此高的竞价?又不能吃,又不当喝的,真的搞不懂,

最近就有网友也表示不懂这画中的含义,于是在家自己画了一副龙虾图调侃,图如上,哈哈!各位网友你觉得这只虾能卖多少钱一只?小编已经准备好锅了!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评论吧!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齐白石早年以卖画为生,为了便于计算,在门上贴着润格:“白石画虾,十元一只。”一位求画者,有意刁难白石老人,给了35元钱,想看看老人如何作画。结果,白石老人画了四只虾,只只清润透明、栩栩如生,只是有一只虾半身藏匿在水草中,只留下一条小小的虾尾巴——妙趣横生,令人莞尔。这就是童心未泯,“小气”的白石老人。

  双 方 不 合 算

  白石老人特别不喜欢照相,有次,郑景康经人介绍到白石老人家为他照相,作为答谢,白石老人送郑一幅虾。后来,周围善为白石老人画了一张像,老人只好送周一幅《东方朔偷桃》人物画。过了几日,老人在客厅中写了个牌子,说“双方不合算”,表示以后再有人照像、画像,概不应酬,实则,白石老人是舍不得自己的画。

  外 宾 没 有 称 赞 我

  白石老人对自己的艺术很是欣赏,有次,诗人艾青带外宾访问他,90岁的白石老人故意在纸上画了一条长长的如发丝粗细的须,并自赞道: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但是外宾没有伸出大拇指称赞,外宾走后老人很不高兴,说:“外宾看我的画,没有称赞我。” 艾青说:“外宾称赞了,你听不懂。”老人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后艾青回忆这件事时,感慨地说:“老人多天真哟!”

  也正是这样的天真,让白石老人的画充满了意趣童真。春日里,白石老人几点淡墨,几只活灵活现、毛茸茸的小鸡便翻滚一地。白石老人的《他日相呼》中,两只小鸡为了争夺一条蚯蚓,相互撕扯,紧紧咬住不松口,像两个孩子,为了争夺吃的而打的热火朝天,谁也不让着谁。

  白石的《瓷盘蜜蜂图》,画一只蜜蜂被空空如也的瓷盘吸引,伏在上面不肯离去,瓷盘寥寥数笔,淡墨写成,盘边被画省略,蜜蜂刻画精工,伏在瓷盘中,腹部略用黄色。想必是白石老人吃掉了满盘流蜜溢香的水果,盘中残汁尚存,余香犹在,引来了蜜蜂,可见白石老人天真如孩童一般。

  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是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是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

  天真是什么?是画家心中对生命的最高审美。白石老人为了将画画的更精准,在家里种各种花草,引来小昆虫,水缸中更是养满鱼虾,每天仔细观察它们。为了画蚱蜢,白石老人跟在蚱蜢后面满院子跑,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可是白石老人偏不,他说:“拴在绳子上的蚱蜢会不舒服,动作就会不自然。”正是这份天真的执拗,让白石老人的画深受人们喜爱。

  徽州的小村西递有一块碑,上面刻着:圣人孩之。一位大家,终生保持一颗儿童般对万物敏感、天真、洁净的赤子之心。他们是将童年与天真携带一生的人,他们不被俗世的浮华淹没,暮年时放下尘劳和喧嚣,回归生命的本源,也将人生活得通透而豁达,作品越发清澈、透明、雅洁。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白石的虾1只值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