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萧峰一统大宋阻止辽帝侵宋,是为了大宋还是大辽?

  楼主说萧峰,多处拿

比较,两么我也说说自己对萧峰与郭靖这两个人物的看法:

  楼主发现段誉时时刻刻想着大哥,相比较之下,萧峰对兄弟略微凉薄,真是这样吗?这应该是对二者性格上的错觉误判。

  段誉时时刻刻想着的是王语嫣,想金兰兄弟不能用“时时刻刻”,那是对基友的用词,萧峰段誉不是基友。

  段誉年青率真,谈到金兰兄弟之时的喜悦之情自然而然地、他会直接地表露出来——我有这样的大哥我骄傲!连包不同这样爱抬扛的人、连无论高低手有架打不放过的风波恶,无不被萧峰的人品武功、人格魅力折服,能令包不同不抬杠,令风波恶不打架,也就萧峰了吧;萧峰而立之年性格沉稳,不会轻易吐露心声、这符合人物定位,虽然没有过多的在人前吐露心情,但是不表示他不想念兄弟。

  【萧峰道:“我这个二弟虚竹子,乃主人,三弟是大理国段王子。臣也曾向陛下说起过。”耶律洪基点了点头,说道:“果然了得!”】想想看,身在辽国,身居高位,能对大辽皇帝谈起南朝那边的江湖兄弟,难能可贵吧!这也就是萧峰心里也把耶律洪基当兄弟看待,而不是君臣之分,这才会提及虚竹段誉,虽然一笔带过,体现的却是萧峰这个人心中的拳拳金兰之情、够义气!

  南院大王帮兄弟到西夏相亲,面子之大堪比驾到(西夏国王对内称皇帝,对辽国却是称臣邦)从中原河南少林寺一路往西到西夏兴州,与北上回南京大王府(现在的),是个大大的V字路线,完全没有交叉点,不是楼主说的顺路去西夏。但帮兄弟相亲,义不容辞,原本不值一提,只是被楼主歪曲误解,此处应该澄清一下。

  至于萧峰大哥帮到兄弟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只要有大哥在场掠阵,兄弟们无性命之虞,可以放心大胆地跟对手玩,这点阮星竹早就看出来了,阿紫交给乔帮主,那就没人动得了宝贝女儿……剑下救段誉,城墙下救虚竹义弟的部属……虚竹段誉头脑一热擒拿了辽帝、接下来就不知道怎么办?行!大哥果断接过烫手山竽,三军阵前逼迫辽帝折箭立誓、保辽宋两国数十年和平、解救万千生灵于水火……

  是英雄,一定得有壮举,是大英雄,一定得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萧峰此举不是大英雄,是什么?

  但英雄往往是烈士的代名词。

  很多人不理解萧峰为什么死?这样做不是自寻死路么?他可以让两位义弟挟持着辽帝为人质带领群雄安然退去,他日前还谈笑风声要到二弟暂居时日……

  但是今日,当来到雁门关乱石谷前,在那棵树下,这里是他和阿朱定情的地方,梨花树犹如阿朱亭亭玉立,汉子的泪花中:阿朱的音容真切如昔地浮现在眼前、笑靥如花……现实却是阴阳两隔,怎不教他黯然神伤?若可以不用担负护送朋友入关之责,此刻的萧峰,他不想入关了,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去另一个世界陪伴阿朱,阿朱的重要性胜过了他自己的生命……

  萧峰重情重义、不愿因己一身,累及两位义弟(段誉已是大理皇帝)、虚竹是西夏附马,同时也不愿义兄成为手中人质更长时间更加难堪,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菩萨心肠、怜悯天下苍生,他对朋友兄弟的义,对阿朱的情义,对民族百姓的大义,完美地契合,自然而然、也必然地成就了大英雄的壮举。

  大英雄的壮举是晴天霹雳,也只一刹那的定格。但那个豪迈的大汉,那个与无袋弟子喝酒猜拳的乔帮主,那个不居住王府、搭军账与士兵混成一片的南院大王、在普普通通的酒楼,在匆匆的驿路,似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如此的接地气,从来不会高高在上……仿佛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见到他,都与他这样的大人物结交?

  (说,忍不住带喷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也死了,他拖妻带儿,死在城破之日。

  在我看来,与萧峰最大的区别,是郭靖努力往上爬,是高高在上的形象。

  萧峰平日里往普通人群钻,但他这个人,再怎么低调,身上自带(人格魅力)怎么也隐藏不住。

  与萧峰有相似处,他的身世是汉人,却成长在蒙古,是喝着蒙古奶水长大的,他与拖雷是开裆裤兄弟,是安答(也就是金兰兄弟),按理说,拖雷是结拜兄弟,还救过郭靖的命,无论如何,郭靖是不能对拖雷动刀子,但郭靖不顾金兰之义,不顾对他的恩情,恩将仇报,他有个很好的信念支撑他的行动:在民族大义面前,兄弟之义得让位,我要大义灭亲!

  乖乖我的天!这样的兄弟、会背后一刀,可怕不?你要杀蒙古主帅退兵可以,成全你心中的大义,但也要顾及朋友之义,大汗之义,你得陪拖雷兄弟同年同月同**,以死谢罪,要不然谁服?假设他真杀了拖雷,换我是,哪怕临终了自己不能亲征,也下一道严旨对南宋所有城池,只要攻破就屠城!就因为这傻冒刺杀我拖雷爱子怎么地么?汉人有句话叫“养不熟的狗”就是形容类似情况,这样的狗连爱狗人士都不会喜欢。

  萧峰恰恰相反:首先我绝不负朋友,不负兄弟之义,我对得起身边之人,才有资格大谈民族大义之类对不对?所以杀白世镜时说的那番大义、小义的狗屁理论,萧峰听了是火冒,对丐帮现状他深感痛心、失望。

  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朋友,这样的人值得深交,与萧峰交朋友,相处会很轻松,哪怕你是身份低微的没袋弟子,是普通士卒,他无异样眼光看待。

  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要求身边人跟随着自己作出牺牲。当看到世外高人黄药师、老顽童等白发苍苍的老人迎着箭雨冲向敌阵……我感觉我不是在看武侠小说,黄药师、老顽童、黄蓉等等……许多人的形容,已为郭靖一人的剧情安排而变形变样……

  大家知道道德帝是很可怕的,你不是心甘情愿,但你反驳不了他,在那个圈子中,还不得不跟随他,否则你就会丧失在圈子混的资格。丐帮帮众成了郭家军亲卫军,皇家的守城士卒累得睡着了他就要砍头,严然他能决定一城人的生死。唯独有志气,他就不跟混,不跟他混不是一样能成为大侠吗?报国方式很多,杨过带领群雄杀蒙古兵,割耳朵,收人头,一样是杀敌报国,这才是江湖人的侠义本份。

  举着“精忠报国”、“民族大义”的大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影响身边之人不得不加入他的旗下。我记得很清楚,黄蓉当初就劝郭靖不要死守襄阳城,黄蓉意思是要对家人负责,守不住时,要隐居桃花岛,然而郭靖真当自己是岳飞,要死战到底。“精忠报国”本是民族英雄没错,问题是他不是朝庭命官,他排挤朝庭命官自居“襄阳王”大事小事。在任何时期,不管任何理由,这类人都可称为割据一方的诸候、或乱世枭雄。有人说是奸雄,刘备是枭雄。对,郭靖就是刘备似的枭雄,他家大女儿郭芙使大小姐脾气砍下了的一条手臂,郭靖大怒演给众人看,说对不起杨家要砍下郭芙的一条手还给杨家。我去,装什么装?表演完不就没下文了吗?子不教父之过,怪谁呢?跟刘备摔子是一样的,好歹刘备是真摔。

  在讲义气方面,在对待朋友兄弟方面,在对待亲人情义方面……与萧峰没得比。


}

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那就是梦姑通过比武招亲跟虚竹相认之后,终于跟自己的梦郎做了一对现实中的夫妻。而后,梦姑却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她把自己身边最机灵、最好看的侍女晓蕾送给了段誉作为妃子。段誉碍于二嫂的美意,不好推辞就欣然接受了,毕竟段誉回到大理国后就要当皇帝,后宫之中多几个妃子相伴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然而,虚竹对于这件事其实是不乐意的,当然并非是他贪图晓蕾的美色,毕竟虚竹已经有了一个大美人梦姑已经足够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看穿了梦姑的一个大阴谋,所以并不太同意梦姑把晓蕾嫁给段誉这件事。在这件事情上,很多读者一直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自杀身亡的萧峰。梦姑其实是在萧峰死了以后,才急急忙忙把晓蕾送给段誉当妃子,这就令人感到很困惑,为何梦姑没在萧峰还活着的时候把晓蕾送给段誉呢?

其实,梦姑最初的设想是把晓蕾送给萧峰当妃子,因为萧峰当时已经是辽国的南苑大王,位高权重,手握兵权,是仅次于耶律洪基的辽国第二有实权的人物。而且,萧峰在江湖上的威望极高,可以说是义薄云天、天下闻名,拥有众多的粉丝和支持者。而段誉虽是可以当上大理国皇帝,可是小小的大理国跟强大的辽国又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而且萧峰还是虚竹、段誉的结拜大哥,无论从个人威望、背景实力和发展潜力上来说,萧峰无疑是混得最好,而且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只要萧峰肯帮助辽帝耶律洪基南下侵宋,想必一定是能够一呼百应,在加上西夏和大理两个小国的帮助,瓜分大宋完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梦姑对此深信不疑,他早就对萧峰的大名如雷贯耳,所以她在挑选驸马的时候,故意让晓蕾跟萧峰深入交流和接触,希望互生好感,然后成功把晓蕾嫁给萧峰。这样一来,梦姑所代表的西夏皇族和萧峰背后的辽国贵族可就是亲上加亲,将来西夏国被人欺负,梦姑自然可以通过晓蕾的关系,请求萧峰率辽国大军帮忙退敌。梦姑此举可以说是为西夏国找了一个非常厉害的靠山,可以确保西夏过免遭大国欺负。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萧峰最后竟然选择以死谢罪,这完全打乱了梦姑最初的计划。于是,梦姑只好采取第二套方案,赶紧把晓蕾送给段誉当妃子,这样一来,西夏国虽然无法跟辽国这个大靠山结为亲家,那么跟大理国加强结盟也是一件不错的选择。为了快速达成目的,梦姑就在萧峰死后不久,赶紧把自己侍女晓蕾送给段誉当妃子,她知道段誉跟晓蕾之前没有很深的交流,但是看在二嫂的面子上一定会同意,日后只要晓蕾用些她亲自传授的宫斗手段,就能很快得到段誉宠爱,巩固大理国后宫的地位,成为段誉身边最有实权的妃子。而虚竹虽然知道梦姑的心思,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做个顺水人情,把自己的四个侍女一并打包送给了段誉。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高潮部分无疑是少室山群雄大战这一段了,期间全书各大谜团纷纷水落石出,三十年前雁门关惨祸的始作俑者慕容博亦正式出场,萧峰得知慕容博乃杀母的真正仇人,当然不会放过他,萧氏父子一路追击,将慕容博围堵在藏经阁,不料此时吐蕃国师鸠摩智和慕容复也已赶到,萧氏父子报仇之机眼见便要落空,萧峰甚至认为己方二人恐怕也要命丧当场。然而此时却出现了转机。(以下粗体字为小说原文)

慕容博道:“令郎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业,则进而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那时顺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歼之,如踏蝼蚁,昔日被丐帮斥逐的那一口恶气,岂非一旦为吐。”

萧远山道:“你想我儿为你尽力,使你能混水摸鱼,以遂兴复燕国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错,其时我慕容氏建一支义旗,兵发山东,为大辽呼应,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一时并起,咱五国瓜分了大宋,亦非难事。我燕国不敢取大辽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国,尽当取之于南朝。此事于大辽大大有利,萧兄何乐而不为?”他说到这时,突然间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灿然的匕首,一挥手,将匕首插在身旁几下,说道:“兄只须依得在下的倡议,便请立即在下性命,为夫人报仇,在下决不抗拒。”嗤的一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肌肤。

听到这段话,萧远山开始犹豫,问萧峰的意见,再看看萧峰表现——萧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击向木几,只听得劈拍一声响,木几碎成数块,匕首随而跌落,凛然说道:“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接下来是萧峰和慕容博二人的对话——慕容博仰天大笑,朗声说道:“我素闻萧峰萧大侠才略盖世,识见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见,竟虽个不明大义、徒逞意气的一勇之夫。嘿嘿,可笑啊可笑!”

萧峰知他是以言语相激,冷冷的道:“萧峰是英雄豪杰也罢,是凡夫俗子也罢,总不能中你圈套,成为手中的杀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是大辽国这臣,欲只记得父母私仇,不思尽忠报国,如何对得起大辽?”

重点来了!接下来就是重点!萧峰接着对答的这番话可谓是铿锵有力,为国为民的英雄本色尽显——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连一直偷听他们讲话的扫地僧此时也忍不住出声赞叹——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正是这段话将萧峰心怀天下苍生,悲天悯人的英雄形象推到顶点,连扫地僧也成了他的“粉丝”,后来萧峰更是出手胁迫身为自己结义大哥的辽帝从雁门关退兵,并逼其发誓终生不再侵宋,之后又付出生命代价,如此顶天立地的男儿,无怪被众多读者推许为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萧峰一统大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