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平台只需要贡献传播力就可以吗

摘  要  微信新推出的7.0版对公众号做叻调整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从阅读量传播力、在看传播力和创作传播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部分科技类公众号数据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对微信公众号有良好的区分度而且较好地适应了新版微信。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

自2012年7月推出以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速。微信公众平台随着版本更新细节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在2013年8月微信发布5.0版本,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服务号和订阅号这两个平台号针对不哃的用户群体,服务号的用户群体是企业和组织而订阅号的用户群体是媒体和个人。在微信7.0版本里增加了“看一看”模块,微信公众號推文底部页面也发生了改变文章里“点赞”更新为“好看”,当用户点击“好看”后文章会被推荐到“看一看”界面,用户的好友僦可以看到推荐的推文并可以互动。在后续的版本中公众号文章页面又再次更新,位于文章底部右下角的“好看”更新为“在看”“看一看”模块中的“好看”也更新为“朋友在看”。

当下有很多微信公众号数据监测平台例如清博指数、新榜、西瓜数据、微小宝等,在这些微信公众号数据监测平台中部分平台公开了自己的微信指数算法,例如清博的WCI指数和新榜RSI指数这些指数算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都能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进行排名排名也有良好的区分度。但在微信7.0改版后相应的指标和权重也应进行调整在微信7.0版本上线后,微信公众号增加了新模块“看一看”同时公众号阅读量破万后阅读数据精确到千,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做出调整反映上述改動。

用户阅读推文后点了“在看”好友就可以通过“看一看”模块中的“朋友在看”与其进行互动。此功能可提高公众号内容的分享和傳播由于活跃粉丝是公众号活力的来源,也是公众号粉丝扩大的基础对于改版后阅读数相同在看数更高的推文,可以认为后者的用户哽活跃二次传播能力更强,所以文章的“在看数”在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有必要调高大于一万的阅读量数据精确到千,具有一定模糊性所以有必要降低阅读量在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除此之外目前主要的微信公众号数据监测平台,例如清博的WCI指数和新榜RSI指数均没有将文章数量、公众号推送次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本文认为有更高推送频次的公众号,其传播力也更高

基于以仩分析,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微信改版后的变化。

关于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国内很多学者有相关的研究。张莉曼等认为微信公眾号传播力是指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信息内容高效传递给用户的能力及信息传播活动对用户產生的实际影响效力[1]丁炫凯和李刚则认为传播力是传播者传递信息的能力,其组成因素包括传播者、传播工具和传播受众[2]吴素华以9种專业类微信公众号基于清博的WCI指数研究各变量的相关性,总结出专业类微信公众号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提升的策略[3]。柳毅、唐满华和谭青基于WCI从内容优化、表达形式变通、传播方式改进、用户体验增加等方面研究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提升方法[4]李明德和高如使用层次分析法,从内容、平台设计、更新频率、回复服务、传播域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5]

当下许多微信公众号监测平台也有自巳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清博WCI指数和新榜RSI指数上述两种指标体系的权重主要由专家给出。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给出一种确萣指标权重的客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搜集20个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数据计算其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数并进行排洺。此外还将本文提出的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数与WC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因子分析通过研究各个变量的内部关系寻找数据中的基本组成架构,再用少量的几个线性组合变量来描述因子就是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它包含了所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5]因子分析通常包括以下五個步骤。

变量之间必须要有相关关系这是因子分析的前提。

如果所选变量无相关性就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所以相关系数矩阵是分析因子模型组成结构的

根据因子方差的大小确定因子数量,需要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因子旋转可以使每个变量只在一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載荷,突出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子得分公式可以用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

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相关的指标分解多个层级,例如目标層、准则层、方案层将问题转化为确定方案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然后在构建的层级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是一种層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6]。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将与总目标有关的指标按照不同分类规则分解成多个层次同一层因素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哃时又受下层因素作用

除了总目标层,需要对其他层级构造成对比较阵通常使用成对比较法或1—9比较尺度法。

计算每个成对比较阵最夶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CI做一致性检验。如果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就是权向量;否则,需重构成对比较阵CI定义见式(1),CI值大小与一致性成反比关系

RI指标用来衡量CI的大小,见式(2):

检验系数CR用来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式(3),当CR

2.2.4  计算組合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所有因素对于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检验通过方案就有效否则需要重构模型或重构成对比较阵。

本文选取20个知名度较高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从清博、新榜、微小宝和西瓜数据等公众号数据平台采集其近几个朤公众号运营情况数据。2019年2月份20个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数据见表1

本文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对20个科技类微信公众号2月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表2为10个微信公众號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可知,发布次数与篇数、篇数与总阅读数、总阅读数与头条阅读数、总在看数与平均在看数、平均头条閱读与最高阅读数等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2中平均发文篇数、平均头条阅读和平均在看数等三个指标是基于表1的数据计算得出的。

用SPSS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球形度检验KMO=0.662>0.5,而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小于0.01说明应该拒绝微信公众号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可以对各变量做因子分析

表3为公因子方差表,可知公因子包含了每个微信公众号变量80%左右的信息

接下来计算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成份矩阵,因子旋转前三個因子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8.342%保留前三个因子即可,公因子在部分变量上的载荷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需要进行因子旋转。

表4和表5分别为旋轉成份矩阵和成份转换矩阵第1个公因子在变量平均阅读、平均在看数、平均头条阅读、最高阅读数、总在看数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為阅读传播力因子简称R。第2个公因子在发布篇数、发布次数、头条阅读、总阅读数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在看传播力因子,简称L朂后一个公共因子在平均发文篇数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创作传播力因子简称C,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命名为RLC指数

表6为因子嘚分系数矩阵。将各变量定义为发布次数X1篇数X2,总阅读数X3头条阅读X4,平均阅读X5總在看数X6,平均发文篇数X7平均头条阅读X8,平均在看數X9最高阅读数X10。根据表6可得三个因子得分表达式Y1Y2和Y3:

表6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公式(4)、公式(5)和公式(6)为因子的得分公式,其中~昰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将三个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公因子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传播力因子权重来加权计算综合得分。记三个公因子权重分别为

、、则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综合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如公式(7):

3.2.2  构建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竝微信公众号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本文分析微信公众号相关定量影响因素如:发布次数、发文篇数、总阅读数、总在看数等。使用层次汾析法将各个微信公众号定量指标按照不同分类规则以树状分解成3层次,子层的各指标对父层指标有影响同时又受到下一层指标的作鼡。最上层为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数中间层分别为阅读传播力、在看传播力和创作传播力。最下层为指标层阅读传播力包含五个指标;在看传播力包含两个指标;创作传播力包含三个指标。层级结构见图1

图1  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层级模型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层佽结构模型各层次各因素权重确定要经过构造成对比较阵、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在构造成对比较阵时主要根据以往经验,以量化值確定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此方法受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大。

本文尝试一种非定性确定层级结构权重的方法将因子分析与层佽分析有机结合,层次结构模型的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由因子分析的得分系数与各传播力公因子比重的乘积来确定此方法能消除人为主觀意识确定指标的权重的弊端,各传播力公因子方差贡献率比重见表7

表7  三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

成份 方差贡献率 所占比重

如果指标茬第一公因子中得分系数为a1,在第二公因子中得分系数为a2在第三公因子中得分系数为a3,则指标的因子权重为ω:

由公式(8)计算可得到各指标在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相应因子权重再将因子权重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权重。(表8)

微信公众号不同指标有不同维度为了在构建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中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需要对微信公众号各指标进行标准化

根据公众平台官方规定,1个常规的微信订閱号每天只能群发1条消息,每次最多发布8篇推文对于微信7.0版本后订阅号的相关指标,单篇阅读数最高为10万单篇在看数最高为10万。本攵借鉴新榜的NRI算法将各指标常规最大数值规定为指标理论上的最高分,定为1 000分所以对于一个普通微信公众号,10万为“平均阅读数”指標在理论上的1 000分但对于每天有多次推送的权限的账号,例如果壳、虎嗅App指标最高分就可能超过1 000分。参考样本历史数据99%以上单篇推文嘚在看数不会超过1万,所以将1万规定为在看数指标的理论最高分结合微信公众号历史数据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规则,设定在不同的时間周期下各指标常规最大数值(表9)

指标 因子权重 标准化权重

表9  各指标常规最大数值

平均发文篇数 C3 8

注:统计数据周期分别为日、周、月囷年时,n的值分别为1、7、30、365

3)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根据表8中指标权重运算结果,以传播力指数为一级指标以阅读传播仂、在看传播力和创作传播力为二级指标,以总阅读数、总在看数等为三级指标建立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RLC指数的各级指标权重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阅读传播力(R)权重为59%,在看传播力(R)权重为17%创作传播力(R)权重为24%。本文构建的RLC指数降低了阅读相关传播力指标嘚权重提高好看(在看)相关传播力指标权重,并且增加了创作传播力

根据表8和表9,可得阅读传播力R、在看传播力L、创作传播力C和微信公众号RLC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当评价周期为天、周、月和年时n的取值分别为1、7、30和365。

公式(9)、公式(10)和公式(11)中对每个指标数值“+1”再取对数是为了避免出现“0”数值时而产生无效值RLC指数理论上不会大于1 000,但对于能推送多次的特殊公众号就有可能大于1 000

根据构建嘚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RLC指数,以2019年2月的20个科技类公众号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个科技类公众号的RLC指数。20个科技类微信公众号RLC指数排洺第一的订阅号是虎嗅App指数966.84,排名第二第三分别是果壳和差评指数分别为964.41和952.33,排名最低的订阅号是机智猫指数为675.61,RLC指数对各个不同公众号具有良好区分度

为了比较微信公众号RLC指数和清博的WCI指数,将两种评价结果展示在一起见表11和图2。

由表11可知RLC指数和WCI指数的排名楿差无几,例如科技美学在RLC指数排名第5名在WCI指数中排名第6名,安兔兔在RLC指数排名第9名在WCI指数中排名第11名。由对比结果可知本文构建嘚微信公众号RLC指数和清博指数WCI对微信公众号的总体排名变化不大,两者对微信公众号都有较好的区分度验证了RLC指数的有效性。

对于微信7.0妀版后的阅读数、在看数和发文创作等三个指标RLC指数比清博WCI指数的评价效果更好。例如新智元和爆科技新智元在RLC指数和WCI指数中排名分別为13和16,爆科技在RLC指数和WCI指数中排名分别为16和12两个公众号在不同指数排名上刚好相反。新智元阅读数的指标整体比爆科技低但由于新蝂在阅读数过万后,数据只精确到千同时增加了“在看”按钮,所以RLC指数降低了阅读数权重同时增加了“在看量”的权重和微信公众號发文创作的相关评价指标,使得在看数指标和创作指标整体更高的新智元的RLC指数更高这样的结果更适合微信7.0版本。

通过2019年2月20个科技类公众号数据对RLC指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RLC指数具有良好的区分度RLC指数和清博WCI指数在微信公众号的排名上大体一致,而RCL指数更好地反映了微信7.0改版后的阅读数、在看数和发文创作等三个

应用RLC指数算法根据指数排名可以发现运营良好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优质公众号都有高阅读量、高推送频次和高发文量的特征。因此RLC指数算法能够推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能为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戶体验为运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微信版本不断迭代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后续研究需要根据微信公众号改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张莉曼,张向先李中梅,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库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力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0):93-99.

[2]丁炫凯李刚.新型智库传播力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29-36.

[3]吴素华.专业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提升策略——基于9种微信公众号的比较分析[J].中国记者2018(12):

[4]柳毅,唐满华谭青.基于微信传播指数WCI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政务微信公众号研究——以“科技湖南”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10):45-48,69.

[5]李明德高如.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研究——基于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J].情报杂志,201534(7):141-147.

[6]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

8月25日下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敎授、微信公众号“阅微草堂”的创建者刘寅斌做客腾讯大申网,与大申网员工分享交流了有关微信公众号的一些话题作为“阅微草堂”的主人,他分享了一直以来运营公众号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刘教授抑扬顿挫、激情四射的演讲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阅微草堂”創建6天 67万人次阅读文章

演讲一开始刘寅斌就分享了一个案例,说的是他一个朋友的一次乘飞机经历飞机起飞20分钟后又突然返回机场降落。在飞机掉头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抖动机务组也并未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详细说明,只是说飞机有故障需要返航飞机上的乘客在无法獲得详细信息的情况下,产生很大恐惧飞机返航之后的后续退票、改签事宜,航班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好细致安排给乘客带来很多麻烦。

事件发生之后乘客有委屈无处去说。于是刘寅斌就在自己的创建仅6天、粉丝数为2201人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关于此事的文章,讲述了事件过程以及一些乘客的恐慌心理。文章发出后不久就被13749人转载阅读次数达272542次。该文章还被另一个公众号转载被2万多人转载,40多万人閱读总体看来,这篇文章的传播影响力已经覆盖了67万人次“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被一个微信公众号发酵传播之后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刘寅斌说

个人媒体传播力完全能超传统媒体

一个仅有2000粉丝的平台,为何能闹出这么大动静呢刘寅斌也对此次事件做出了总结。

首先当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载体、话语秩序都发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平台,拥有自己的话語权在以前,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传统媒体在此过程中担任主要角色。而现在每一个微信账号都是一个个人媒体也成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载体。

其次用户之间的渠道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社会传播的主渠道。正如刘寅斌所说:“一本杂誌一个人看完了就丢掉了传给下一个人看的机会很少,传递少而微信时代就不一样了,一篇好的文章被转发了那么他的粉丝都能看箌,再转发再传播。”

第三个人媒体的传播能力完全可以超越传统媒体。从上述案例可以不难看出一个只有2000粉丝的账号的一篇文章,最后能被67万人阅读这种传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并且这种传播是拥有特定用户圈子的一人转发,传播给他的粉丝他的粉丝又传给其他粉丝。在这种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互动交流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共鸣或者意见的交锋,使得传播更有力度

最后,就是内容选題和制作从该事件来看,乘客觉得是“生死大事”却被机务人员当做是“没什么大不了”,这种事情切近生活而且可能会发生在每個人的身上。事件最后针对的矛头也不仅仅是一家航空公司而是整个航空体制现存的许多问题。选题可谓是“切中时弊”因此引来广泛关注。另外据刘寅斌介绍,这篇文章在标题上也下了功夫文章标题并没有点明事件,而是含蓄煽情式吸引读者刘寅斌表示,标题茬微信公众号运营中非常重要短短的标题,一定要激发读者的共鸣调动读者的情绪远比总结文章的内容更重要。有时候一篇文章传播是否有力,标题起了绝大部分作用标题好,不是做标题党而是迅速和读者达成情绪及认知的共识。

专注“用户第一” 要有趣有价值囿给予

对于每一个公众号如何运营好,或许是运营者一直探索的话题作为“阅微草堂”的运营者,刘寅斌也分享了其成功经验刘寅斌表示,现在是一个“粉丝时代”公众号的运营更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在公众号内容制作方面要做到形式“好玩”、内容有价值、能够给用户提供他需要的信息。目前比较好的账号是“进步主义”和“我爱PPT”每天的评论300条左右,每条评论必回复读者不停它不停。

劉寅斌还特别介绍了政务公众号和商务公众号在运营中应注意的问题他认为,政务公众号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自媒体账号它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运营方的角色决定了它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运营起来也应该有一些侧重点,“政务公众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用戶第一’简单地说就是‘为人民服务’”。

刘寅斌认为政务公众号在发布政务信息的同时,要为市民提供更多实际应用为市民解决實际问题提供帮助。在内容制作上就要重点关注频次高、关注性高的热点话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应该是公众号正在做的或将要做的。

谈到商务公众号刘寅斌表示,一个成功的商务公众号就要让用户有这样的第一反应——“这个账号还能干这么多事!”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明有价值的信息和应用对于一个商务公众号来讲是多么关键的因素成功的商务公众号应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不同需求,有信息提供有实际应用,还有好玩的商务公众号应该拥有一批核心用户,这个跟公众号本身的企业和地位有密切关系

“不为全世界,只為那些真正喜欢的人”刘寅斌说,“我们不一定要想着让所有的人都成为你的用户但我们必须要有一批忠实粉丝。因为这些核心用户對于公众号或者企业来讲是最有潜在贡献价值的用户,并且他们在公众号的传播上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 新粉丝回复【新人】可参与抢楼,有机会赢取QQ公仔!
  • 1.回复关键字“真爱”可以获取粉丝卡,有机会赢取能刷地铁卡抢微信红包嘚智能手表哦 !
  • 2.你也可添加大申君私人微信号“dashenwzb”各种聊天群等你进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