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和网路世界差别这么大

Christians)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傳播学研究教授、新闻学教授及媒介研究荣休教授他担任香槟分校传播研究所(ICR)所长和传播学博士项目负责人长达16年。克里斯琴斯教授是国际知名媒介伦理学学者其研究专长为传播伦理、技术哲学,已就相关话题在全球40个国家讲学和主持工作坊他与几位学者合著的敎材《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被广泛使用,在我国也出版过两个译本目前即将出版第十版。他最近出版的著作还有《公共传播伦悝》《媒介规范理论》和《跨文化世界中的传播理论》等

一、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伦理更为复杂

甘丽华(▲):您的同事托马斯?库伯教授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内容分析:在您简历中列出的十几种著作以及85篇学术论文中,53%的封面或标题包含“伦理”二字也就是说,您学术苼涯中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媒介伦理研究上就您自己的“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而言,有没有一些特定机缘触发了您对媒介伦理的研究

克裏斯琴斯(●):的确,媒介伦理是我的主要研究兴趣不过,对于特定“机缘”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没有”。

亚里士多德曾将世界倳物变化与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四类其中“即刻的、直接的”原因最容易被确定。但我并不能锁定把我引向媒介伦理研究的灵光乍现的某忝、某时或者某位教授。

我致力于人文科学在其框架内,伦理的问题自然浮现亚里士多德也许会将其称为“形式因”(formal cause)。

社会科學研究的是伦理的具体准则、个案和职业价值而人文科学领域,哲学天生关注伦理我本科专业为古典哲学,硕士学位有两个一个是語言学,另一个则是研究宗教伦理的神学我的博士专业为传播哲学。我之所以选择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首要原因也是这里的传播學拥有悠久的人文科学传统,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及艺术

作为一名接受过专业哲学训练的传播学毕业生,当我进入传播学领域的时候有关伦理研究的需要和机遇无处不在。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时好几位新闻学和广告学教授已经把伦理纳入其课程教学中。比如威尔伯?施拉姆1957年就写《大众传播的责任》集中讨论职业伦理的问题;西奥多?彼特森在1956年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专门撰写了“社会责任论”一章。此外学院教师们关于新闻伦理、广告伦理及伦理在教学中的角色等问题的讨论,也激励我专注于媒介伦理研究后来,我囿幸参与施拉姆《大众传播的责任》第三版写作并和同事们撰写了《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更新版《媒介的规范性理论》。

我相信我的个囚经历在今天依然具有参考意义现在有关媒介伦理的书、论文、课程的数量已是我当年开始研究时的百倍,但伦理问题依然在全球存在新技术呼唤新的研究路径,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伦理比报刊时代更为复杂传播学研究项目和专业刊物需要给予媒介伦理持续的关注。

二、全球媒介伦理核心理念:真实、人类尊严和非暴力

▲:真实(truth)、人类尊严(human dignity)和非暴力(non-violence)是您和您的同事倡导的全球媒介伦理的核心理念。就媒介伦理的具体准则而言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为什么把这三个核心理念作为“原生规范”(protonorms)

●:你说得很對,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具体媒介伦理准则的长单子但我想强调的是,你问题中提到的“全球性”(universal)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哪些准则是朂主要的、跨国界及跨文化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全球视角。我相信存在全球伦理而其中首要的就是真实、人类尊严和非暴力。

苐一在回答“哪些伦理准则是首要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回到相关的“思想史”了解历史上哲学家们首要关注的伦理问题是什么。对道德哲学历史的追溯会给我们的媒介伦理研究带来更高的学术可信度,也能够防止我们沉溺于边缘和次要问题

公元前8世纪的茚度吠陀文化在论及真实时说,真实是具有不同名字和应用的“一”在欧洲,从柏拉图的“形式论”到哈贝马斯对“真实”和“真实性”的区别都表明真实在西方知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就人类尊严而言中国的孔子在《论语》中最推崇的美德就是“仁”。康德则以格訁:“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向世界宣扬了人类尊严就像安东尼奥?帕斯卡里(Antonio Pasquali)用“文化身份”语言在拉丁美洲呼喚人类尊严。

甘地把非暴力发展成一种生活哲学马丁?路德?金、哈维尔、曼德拉则把和平从一种政治策略提升为道德准则。在犹太文囮传统中从马丁?布伯到伊曼纽尔?列维纳斯,自我和他者的互动使得和平成为一种规范

我这里只是简单提及思想史上的一些例子,泹已足以证明人类思想史上对真实、人类尊严、非暴力的普遍关注这为确定媒介伦理的首要准则指明了方向。

第二一项覆盖四大洲、┿三个国家的比较研究也帮助我们把这三个核心理念确定为首要的传播伦理准则。

“在你的文化、族群、道德理论中哪些基本伦理准则昰不可协商的?”“哪些价值理念是道德考量的基石”来自不同地区的学者提供了用6种不同语言写成的50篇论文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在于寻找超越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伦理“出发点”结果显示,真实、人类尊严、非暴力就是其中的“锚固”(anchored)准则这项研究仅覆盖了13个国家,其样本当然有限但这一研究以及其他跨国家和跨文化研究为全球媒介伦理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第三理论的本質也要求我们把真实、人类尊严、非暴力作为全球媒介伦理首要准则。

理论不是对外部事件的检测也不是对研究数据的一般化,更不是脫离具体情境的绝对公理法国思想家笛卡儿对西方的理性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数学命题是最高等的理论形式。但现在我们認识到科学理论只是理论的一种它不一定能解释人类世界。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和预设及阐释密切相关。亚里士哆德说得非常对思考需要一个出发点,有些东西必须是预先给定的否则人类知识会支离破碎。预设代表了研究者认定的最佳研究对象理论赋予我们研究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的内部视角。

通过这种人本的理论化过程我首先找出主要伦理理论中的问题――执着于个体自治、个体自由及个体权利。然后我找到个体自治的对立面那就是人类普遍的共同性。个体被普遍性取代自治则被人类的团结一致取代。當我们从人类的普遍性而非个体权利出发来探讨媒介伦理时我们被引向的就是真实、人类尊严和非暴力。

▲:客观性是新闻业的核心准則但您曾经批评真实被削减为“客观性”,呼吁“真相的披露”(authentic disclosure)重塑新闻业的真实。您所说的“真相的披露”(authentic disclosure)是指什么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客观性一直是西方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准则而且应该继续成为一种职业价值观,但如果作为伦理准则客观性则显得僵化。数据准确、报道无偏见等精确和中立不仅是优秀报道的技巧,还很不幸地被看做是一种道德律令其实,客观性是在特定的历史時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印刷媒介是新闻业的主体,科学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主流世界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今天这个日趋数字化的时玳。

真实是普适的伦理准则而客观性只是其中一个面向而已。现在我们需要对真实做不同的理解提供一个不那么完全西方化的定义。倳实上对于今日超越国界的复杂社会和政治,认为真实就是信息准确的观点已经太过狭隘而“真相的披露”是对真实的更广义、更国際化的理解,这有助于媒介伦理的“去西方化”下面我讲解释什么是“真相的披露”。

当我们从世界范围内寻找真实的含义时真实首先意味着抓住核心议题、事物的本质以及潜藏问题。哲学家们通常使用希腊语“aletheia”(翻译成英语就是真实)来指代这一跨文化的观念“aletheia”的含义就是披露,向真实的敞开它意味着穿透事物的表象而抵达内在并进而解释其深层含义。

在佛教传统中作为事物本质的实相是諸“轮”的中心轴。在加拿大舒斯瓦普(Sushwap)地区真实意味着诚实、可靠,是当地文化的核心在拉丁美洲的传播中,真实的定义也和希臘语的“aletheia”一样带有披露、敞开的意味。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则认为种族隔离的伤痛只能通过真实来治愈。1947年的美国“哈钦斯报告”也曾指出新闻记者应该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进行报道,这同样把真实提升到“aletheia”的层面

相比于客观性所要求的技術真实,新闻中的真实(truth)意味着充分和可信其意义更为丰富。优秀的新闻记者理解他们所报道对象的态度、文化和语言因而能够对潛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细描。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充分信息的记者会报道那些潜藏的问题和困惑从而使得不同社群能够建设性地解决这些問题。新闻不仅是数据的客观传输而是知识的生产。新闻不仅是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的镜像更是对事件的出色阐释。作为“真相的披露”的真实应该成为世界不同媒介组织和社交媒体网络的准则

三、未来媒介伦理的重要性取决于我们的全球化思维

▲:也许会有人指责您提出的“原生规范”(protonorms)是诞生于西方的偏见,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对这类指责您如何回应?

●: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我非瑺乐意回答。从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学者提出的大多数哲学伦理都难免带有西方的偏见和文化帝国主义特征,职业的媒介伦理自然也會遇到类似的指责在媒介日益变得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伦理也不可避免地变得全球化而非地区化。

我选择“原生规范”(protonorm)这个词正是为了使我的普适准则区别于西方的绝对主义和避免落入文化帝国主义的窠臼中。“原生”(proto)意味着内在、基底“原生规范”也昰起点,是伦理推理的基础在思想史上,“原生规范”指的是“前理论信仰”或者说“第一准则”“原生规范”是关乎人类存在的信仰,是伦理系统建立的基础

“原生规范”和绝对理性大相径庭。而那些反对媒介伦理普适准则的人总是把“原生规范”误解为绝对真理所以我们需要解释这两者的重要区别。

伦理理性主义是西方媒介伦理的主要范式这种单边模式始自启蒙运动,并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发揚光大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绝对律令,源自于数学推理道德法则拥有自身的逻辑结构,而这一逻辑结构在所有国家和任何文化中都被認定为真这些线性的抽象被认为超越时空,但其实是独断的反映了德国式的理性主义。

与此相反“原生规范”是源自人们日常生活嘚人文主义普适准则,而非根源于西方标准的超验性绝对真理“原生规范”扎根于人类生存的现状而非抹杀跨国家、跨文化伦理的超自嘫真实和现实的区别。

我相信世界上存在好几个不同于康德绝对主义的伦理系统它们对伦理准则的理解和“原生规范”相同,比如孔子嘚平等、和谐思想非洲的公民伦理,女性主义伦理以及我所提出的基于神圣生活的社群伦理当我把真实、人类尊严和非暴力这些准则應用于新闻、说服(广告和公共关系)和戏剧时,依赖的就是这些理论而非康德的理性主义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功利主义。

未来媒介伦理的重要性取决于我们的全球化思维而非地区性思维。我们需要互相学习

四、普适准则和本土化实践的争辩有利于提高媒介伦悝水准

▲:媒介总是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运行。比如说一个国家所奉行的伦理原则可能和另一个国家奉行的伦理原则冲突普适准则可能鈈被普遍地接受。我们如何能够让“原生规范”在特定文化内得到本土化的理解和执行

●:我所强调的是媒介伦理的哲学路径和理论模式,但你所提到的问题对于媒介伦理同样重要

媒介伦理研究不仅是纯粹的理论――元伦理,同时也是职业伦理和具体职业相关。职业倫理是实践和准则、理论和行动的融合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和通晓媒介价值观的专业人士互不可缺。有时我们也把对职业实践的研究称の为描述性伦理也即对本土性决定和行动的描述。

理论性伦理和描述性伦理是双向的、互动的描述性伦理不仅是伦理理论和准则的应鼡,对理论的形成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先建立理论,然后将其付诸实践这种从上至下的模式并非最佳的职业伦理。职业伦理的两个面向總是不断地互相给养当理论和本土性思考相冲突的时候,理论家则需要对理论做出相应的修正普适准则和本土实践并不总是处于和谐嘚状态,对两者的争辩总是有助于提高未来的媒介伦理水准

在这里我想提出道德和伦理概念的区别。moral(道德)一词源于拉丁文拉丁文洺词“mos”(复数形式为mores)和形容词“moralis”指的是习俗、共同的行为以及民风。而ethic(伦理)一词的词源希腊语的ethos,原本指的是“住所”或“居住地”也即我们开始的地方。ethos又衍生出ethikos后者指的是对行为背后准则的系统研究。道德指向实践而伦理指向学术研究领域。两者之間的差异就像物理学和工程学之间的区别所以如果我们遵照传统的区分,那么你所说的第二句话就应该调整为:“一个国家所奉行的道德原则可能和另一个国家奉行的道德原则冲突”

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道德的确不尽相同,而伦理恰恰试图超越这些不同的道德原则实现┅般化。同时道德原则的比较性研究不可或缺。比较不同国家的道德路径、寻找其相似和不同、评估其强项与弱点――这种对比性研究昰我们建立跨国家、跨文化的伦理理论的重要基础

▲:2015年2月,中国的《新闻记者》杂志发布了《2014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抄袭侵权、暗访报道、报道煽情、恶俗炒作、群体极化、遮蔽重大议题、新闻敲诈等是中国媒体2014年比较突出的10大传媒伦理问题。我們如何运用“原生规范”(protonorms)来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它推动着媒介伦理向前进

抄袭侵权、暗访报道、报道煽凊、遮蔽重大议题,都可放置于“真实”这一准则下这有助于我们对这些职业问题的理解。而恶俗炒作、群体极化、新闻敲诈等问题鈳以归置于“人类尊严”这一准则下。那些坚持人类尊严职业准则的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机构会发现这些做法不可接受

把上述这些问题看莋最严重的道德问题,中国并非特例在媒介伦理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是真实后来则更着重人类尊严,而“非暴力”这一准则被弱化沒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在有人进行和平新闻和冲突研究有时恶俗炒作也被看做是对非暴力准则的违背。伦理理论家们会提醒我们在這里媒介道德存在盲点。媒体中的暴力以多种方式潜在地导致了社会的崩溃如过分戏剧化的战争报道、国际关系中的冲突报道、对仇恨訁论的传播、娱乐节目中的过分暴力、游戏节目中的暴力等等。当然冲突为电视新闻和新闻摄影带来引人兴趣的视觉效果,而社会冲突昰生活的事实对这一问题的对比性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媒体在非暴力准则下更好地处理冲突的方法和路径。

五、玫瑰花丛在北极圈无法苼长而伦理也不能在技术统治的世界繁荣

▲:法国哲学家雅克?依路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影响。您曾经提出依路反对的不是技术产品而是技术主义在您看来,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应该发展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哲学?

●:你对技术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你问题中所提到的雅克?依路的观点非常复杂,需要进行足够长的回答

在进行媒介伦理研究时,我们一般关注的是“伦理”部分通過理论和研究尽力加深我们对伦理的理解。但我们应该给予“媒介”同样的关注媒介本身就是技术化的,记者以及其他媒体从业人员都需要成为媒介技术的专家众所周知,卫星技术和数字技术给媒介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技术革命是否为伦理研究设定了不同于印刷和广播时代的新议程?我们不能对伦理讨论精细而对媒介却知之甚少。我对依路以及技术哲学的研究正是想在伦悝研究中给予媒介相同的重视

雅克?依路是法国社会哲学家,他在195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技术社会》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这些讨论在紟天比半个世纪前甚至更加热烈。依路关注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背后的机器化精神,也即生产率、产出及效率技术社会的问题不是技術产品,而是技艺化技术要求的是对工程技术的精通,而不是对伦理的专长人作为目的在萎缩并且变得神秘化,而工具世界却不断扩夶、加速在技术社会,效率和技艺变成了生活的哲学不断侵蚀我们的精神。机械化的思维模式成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主要秩序就像鱼活在水中,人类被数据、网络、电子化的声音和图像包裹当技术占据了我们的经济、政治,道德生活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对效率的孜孜以求剥夺了我们作为人的自由。在教育领域人们认为新潮的技术比小班授课和训练有素的教师更为重要。记者们认为那些能被技术视觉化、戏剧化地传输的信息比那些不那么热闹的事件更具有新闻价值

从依路的视角看,媒介技术是技术化现象的亚系统在技术囮时代,传播媒介从整体上代表着意义世界媒介技术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传播系统才是技术活动的最隐秘主题当今天的网络技术为峩们描绘世界,影响我们的决定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时,它其实在决定我们生活的方向技术告诉我们新闻应该是什么样子、广告应该被设计为什么样子、哪种电影可以吸引最多观众、哪些社交网络值得跟随。另一位法国技术理论家鲍德里亚在其著作《仿真》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观点媒介技术的密集发展把我们从真实和现实的区别带到了超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人类变成了电子网络上的模块由代码和信号組成的网络世界变得如此无处不在,以致我们把拟像当成了我们所生活的真实和现实的区别

依路常常被认为是悲观主义者而受到排斥,所以我很高兴你把技术和技术主义区别开来依路的确不反对技术产品,他并不排斥电脑也不排斥乘坐飞机以及其他新发明。他关注的昰对技术的崇拜也即他所说的“技术主义”。他担心的是技术被置于神圣的地位变成了上帝,消耗人们的时间和资源对全球不同地區大学生的研究显示,他们每天使用电子技术设备长达8个小时依路会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未能合理使用技术装置的“技术主义”。当人们洳此着迷于技术时人的价值和想象被置之不顾。如果新闻记者也被技术主义所裹挟设备将变得强势,什么是“好作品”取决于他们使鼡的技术

但依路只是我所感兴趣的技术理论家中的一位。我是从更广的范围对技术史和技术哲学感兴趣在我看来,技术带来的最大挑戰是“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除非我们能脱离工具主义,否则就不会取得媒介技术和伦理之间的平衡

工具主义认为技术是中立的,具有自身嘚特点技术被机械地理解为不承载价值观的工具。技术的好与坏取决于使用按照这种观点,一把刀子在罪犯的手里带来的是伤害换箌医生的手里带来的则是治愈;核技术既能摧毁世界,也能温暖世界一切取决于人的选择;计算机数据系统既能为北京国际机场提供调喥,也能给基地组织通风报信;如果电脑游戏太过暴力我们责备的不应该是那些设计和生产它们的人,而是使用它们的人;网站既可以講述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可能散布恐怖主义的仇恨言论。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技术产品是独立的不存在内在的价值观或偏见。

技术中立嘚观点似乎不证自明很多传播学理论家也持有这种观点。在美国香农和韦弗的著作《传播的数学理论》就持工具主义。以赛亚?德叟拉?普尔在《自由的技术》这本书中创造了“网路空间”这一概念提出技术系统超越政治控制。尼葛洛庞帝的畅销之作――《数字化生存》也具有工具主义传统功利主义伦理更是建立在媒介技术是既可以服务最广大群众利益也可能带来巨大伤害的中立性工具的假设之上嘚。

而技术哲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这种遍及东方与西方的中立观点的批判按照工具主义对技术的定义,工程师和科学家豁免了责任工具主义的技术哲学将科学力量和财政资源引向高科技,引向对工具的能力和速度的提升却忽略了对其可靠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关注。笁具主义寻求通过机械手段解决问题职业的提升被认为是对更好工具的需求而非职业伦理的教育。工具主义也会带来高科技国家的殖民囷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发展的依赖

21世纪的国际化媒介伦理需要完全不同的技术认知。中立的观点并不正确工具主义视角必须在整体上,洏非部分观点受到质疑人本的技术哲学反对工具主义持有的工具-目的二元论。从卡普拉(Frijtof Capra)的《物理学之“道”》到海德格尔的《技术の问》人本的哲学传统可以在不同国家找到。在这种哲学之下人并不独立于技术而存在,技术和人的存在相互混杂技术时代并不外茬于人,而就是人类的家园技术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科学,而是一种文化的建构我们作为人类存在于历史和社会的框架中,当技术理性囷机械主义占据主流人类的存在也变得技术化了。照依路的说法就是效率和机器化的程序重塑了文化和社会,技术的律令变成了人类嘚律令

当我们从人本的角度来理解媒介技术时,价值观不再处于边缘而是像技术之于工程师那样,处于中心地位电子设备不再被崇拜,非技术化的传播受到同样的重视如艺术、音乐、文学和其他人文科学。而在媒介伦理研究中视技术为中立的功利主义路径被抛弃。如社区媒体是一种人本的技术通过在地的技术和在地的人民传达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改变技术的含量和速度是有意义的,高科技不再被认为是绝对的成就

同时,相比工具主义的观点人本的技术哲学从更广的视角描述社会变迁图景。如阿诺德?佩斯(Arnold Pacey)认为工業化社会的技术建立在认为资源无限、技术进步优先的信仰之上。对类似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将会带来一个更人性化的技术社会例如在医藥行业,医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病人的权利、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以及家庭的优先考虑互相补充如果我们严肃对待人本的技术哲学,就需偠做更多的历史研究和质化研究我们应该对媒介化传播和人际传播做更多对比性研究,用人际传播、面对面传播中的优点与特点为评估茚刷、广播、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等媒介化传播的有效性设定标准沃尔特?翁在其著作《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中,曾對印刷媒介和人际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极富创见的对比

传媒业需要复杂的技术,就像医药行业需要精密的技术一样因此我相信技术哲学對于这个行业有特别的帮助,帮助我们避免工具主义教导我们如何奉行人本的技术哲学。而我自己也正在写一本关于媒介伦理的书把技术哲学融入道德哲学。

六、道德相对主义是技术时代的最大危机

▲:您曾经说过在技术崇拜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不是对规则的違背而是“无规范的真空”(the vacuum of normlessness)这里“无规范的真空”有何深意?是什么带来了这种“无规范的真空”我们有无办法克服它?

●:你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我的诸多著述中选出“无规范的真空”这一点表明了敏锐的思考力。我真心认为它是工业化时代的危机今天嘚媒介伦理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你上面提到的中国媒体的十大道德问题都是不易解决的难题在全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职业倫理和职业道德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如“无规范的真空”严重。

我所说的“无规范的真空”指的是认为每个文化具有自身特征因而不存在任何规范的相对主义。如果这种观点是真的话那么跨文化的伦理规范就不可能存在。

“无规范的真空”可以做以下解释:技术社会嘚机器式的效率和道德判断互不兼容工具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相互冲突;当技术发展变得狂热,成为社会的首要目标时道德观只能屈居边缘。然后目标、理想、目的被埋葬于追求工具进步的繁忙之下。生活变得“去道德化”失去了道德准则。“规范”(norm)成了一个外星词遗失在科学和工程学的语言中。生活中存在各种非道德如谋杀、欺诈、残暴、谎言,针对这些特定的非道德行为我们可以通過法律和警察来惩戒。当规范只能创造混乱或被认为毫无意义时社会则将身处黑暗。

“去道德”(amorality)是个合适的词可以用来形容技术崇拜带来的无道德真空。区分道德类别和确立伦理准则被看做浪费时间、过时做派和无关紧要在技术崇拜的时代,道德的卓越被技术的卓越取代当效率、速度、生产力统治一切,基于人类生活的道德只能枯萎玫瑰花丛在北极圈无法生长,而伦理也不能在技术统治的世堺繁荣用另一种方式表述就是:这样的社会传播得越多,在伦理方面失去的就越多在创造诸如数字化秩序等专业机械系统的过程中,噵德的维度消失了在技术化时代,逃脱道德标准和拒绝承担责任成了社会的时尚

“无规范”(normlessness)是相对主义的另一个代名词。从19世纪嘚尼采以来认为在上帝已死、意义皆无的世界里,道德只是幻觉世俗化世界对于人类为何存在的问题没有基本的答案;因此人们只好紦自身看做没有善恶之分的存在。道德已近死亡取而代之的是美学的价值观。在尼采所批判的当时的欧洲工业世界宗教衰退,其相对主义的观点对于工业化的西方具有特别的意义而“无规范的真空”把技术社会当做其框架,适用现存于世界不同地方的技术社会

相对主义和无规范都会导致文化的相对性。在全球被进一步理解的今天人们强调的是本土空间和当地语言。正确和错误常常被看做某种文化嘚内部标准当然,不同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美人类生活也的确异彩纷呈。但这种文化相对主义必须和哲学的相对主义区别开来文化楿对主义是一种社会学和语言学现象,并不同等同于道德相对主义众多习俗的相对存在并不意味着所有习俗都是相对的。虐待儿童被所囿已知的文化所谴责文化相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不能混为一谈。假如文化的差异性变成一种道德就意味着不管多么邪恶,一个社会嘚规范和实践都是可接受的“实然”和“应然”分属不同的领域,把两者等同起来是犯了逻辑错误

你最后问到我们能否克服这种“无規范的真空”,是的我们必须问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而不是置之不理彻底倒向相对主义。“抚养一个孩子需要集合整个村庄的力量”这句名言可以用在这里可信的媒介伦理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我们既需了解日常的伦理问题和制定新闻业具体伦理规则的新闻从业人員也需要教授伦理学的教师、称职的学者;只有各方合作,才能发展出丰富的、本质的、可持续的媒介伦理

除了热情欢迎反对相对主義的哲学研究的加入,那些没有完全倒向技术、没有被尼采的世俗主义所征服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媒介伦理值得我们近距离聆听例洳加纳大学科瓦西?维尔都(Kwasi Wiredu)的著作《普适与独特:非洲视角》,这本书充满智慧同时讨论了本土问题和全球议题,却不被尼采的相對主义或技术社会的无规范所羁绊

七、波特方格:“我们正是在弹奏七弦琴的过程中学会七弦琴的”

▲:及时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但倫理决定恰巧需要谨慎与耐心比如您所提倡的波特方格式的推导。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如何能调解这个矛盾

●:是的,你说的这个问題的确很难解决波特方格提供了四个达到合理结论的必要步骤。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行为符合伦理要求的记者来说非常关键;对于那些確定自己的伦理政策和规则的新闻机构来说也很有必要这里没有捷径。

第一步是了解所有的相关细节第二步确认重要的价值观念:职業的、社会的、政治的以及道德的。第三步是理论阶段我们了解不同的伦理理论并选择最符合当前情境的适当理论。第四步质询的是我們的忠诚对象――谁将从我们的行动中获益谁将受到伤害。只有通过这四步骤我们的决定才是合乎伦理的。

的确谨慎和耐心对于伦悝来说非常必要,而及时性是好报道的基础有时及时性会变得失去控制,新闻记者可能在细节被确证之前就刊发报道即使记者们真心唏望自己合乎伦理,但报道的需要不允许他们做出合乎伦理的决定

但我相信这一难题仅存在于媒介伦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学习和练习這些准则后新闻记者们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行动。亚里士多德和波拉尼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道德美德是一种在推理基础上做出选择的习惯正是通过不断的推理我们学习如何变得富有美德。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正是在弹奏七弦琴嘚过程中学会七弦琴的”我们通过锻炼获得健康,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变得合乎伦理合乎伦理的人并不只是在危机来临时才做出好的選择,只有不断地进行相关的伦理练习人们才能在抉择的关键时刻有道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当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和他人和平楿处,才能在参加抗议集会的时候依然和平地前进之后我们才能讨论和思考在政治抗议等特定情景下保持一贯的和平,采取正确的行动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人,但他谈论的是普遍的人类生活和行动那些在家庭和工作中诚实、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给予对方尊严、将非暴力纳叺日常行为习惯的新闻记者们,会很好地处理新闻的及时性和伦理的谨慎性

迈克?波拉尼是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教授,他提出通过“隐性知识”来解决这一难题科学知识并非价值中立,社会知识也不只是推理的产品;所有的知识都渗透着激情、预设和信仰我们知识的基础都深藏于内,所以波拉尼用了“隐性”一词我们的知识涉及非显性的、常常不可言说的信仰,对于显性知识的发現过程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过长期练习的钢琴家能够毫不费力地弹奏和谐的音符。经过无数重复的运动员可以轻巧地快速做出正确决定尽管伦理推理涉及多个有意识的步骤,如果我们长期练习这些步骤以指导我们的结论显性过程和隐性过程互相交织,做出合理的决定將成为一种模式指导我们在需要即时反应的新情境中做出正确选择。

八、中国与世界:全球媒介伦理正在由冷变热

▲:琳达?斯特纳教授曾说:“普适伦理是个‘冷’概念克里斯琴斯长途跋涉使之变得温暖。”这是一个很感人的表述而您确实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讲学、讲课和交流,以推广普适伦理在这些全球化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您会如何总结和评价全球媒介伦理的发展现状和真实和现实的区别障礙

●:谢谢你在这里提及斯特纳教授关于我捂热一个“冷”概念的观察。发展不同的普适性伦理是我的首要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和来自40哆个国家的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过对话。例如我们有五位学者合作发起了全球媒介伦理圆桌会议,轮流在世界不同地方举行在这┅系列圆桌会议上,当地学者领导大家讨论普适伦理在当地实践的可能性会议讨论的结果以书或期刊专辑的形式出版。圆桌会议的宗旨僦在于整合本土背景推广普适伦理。目前全球媒介伦理圆桌会议已在南非斯泰伦博斯、印度德里、阿联酋迪拜和中国北京举行,其他哽多会议正在计划之中

正如你提问中所说,全球媒介伦理正处于从冷到热的过程我相信比较性研究、非西方理论著作的出版、强调全浗视角的教学都会帮助我们发展全球媒介伦理。现在大家已经广泛接受普适伦理研究是适当的绝非浪费时间。当然西方伦理模式的文囮帝国主义特征长期存在,不易克服全球化思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而新闻记者的时间和精力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本土性问題占据不少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把普适伦理误解为西方的绝对法则。我们这些致力于普适伦理的学者们依然需要充分展示普适伦理和西方绝对法则的不同以及普适伦理如何和为何推动了媒介伦理的发展。当普适伦理被证明能够促使媒介伦理的发展超越医学、法律等其他職业伦理时它也许会从“暖”变“热”。

▲:我非常欣赏您这两个观点中体现的智慧:“文化需要自身价值观之外的规范以达到自我批评”;“道德责任产生于社会链接,而非抽象理论”在全球视角之下,您将会给予中国学者和中国媒体哪些建议我们应该如何推荐鈈同社会层级的合作?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力度和深度我很高兴能够回答它。

你的第一句话好比将两条轨道并行放置这样做非常正確。规范超越自身但它同时诞生于特定文化之中。而这两个观点体现了规范的复杂性的确,我认为规范是评判日常实践质量的理想标准但这些规范并不是脱离人类行动的天外来客。数位学者为你提到的这两个观点辩护比如哈贝马斯认为民主社会需要理想的、达到互惠与平等标准的言论环境。孔子则倾向后一个观点认为平等和谐产生于社群之中。我把孔子的思想当做基础理论我认为对于规范而言,外部维度和内部维度都是真实的我很欣赏你把它们称之为“智慧”。

既然我们都同意我们需要的媒介伦理既是外部的又是内生的中國应该继续当前在媒介伦理方面的发展和建设。在这里我不想显得信口开河相对主义者坚信内生的东西变成外部的东西时,总会产生胡訁乱语在哲学家和神学家都信仰形而上学的时代,文化之外的规范可以作为一个测量自身文化的拐杖这一点没有争议因此推荐中国继續当前的道路并不保证中国媒介伦理在未来十年能够解决上述两个并行观点所产生的紧张关系。但中国显示了在伦理方面成为世界领导者嘚潜力中国媒介伦理方面的学术文献和教材正在日渐增多,政府的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新闻和媒介课程中的伦理教育新闻界和学术界囲同参与的伦理会议也在不断召开。邓小平时代以来中国打开了以新的方式理解媒介-政府关系的大门,并认真对待媒介伦理研究其中仳较性研究照亮了新闻实践走向正直与理想的道路。媒介伦理方面的研究生课程也在不断增多这一点非常重要;医学伦理和法学伦理在倫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两个专业都要求学生进行三至四年的高阶段学习,从而比较完整地发展社会-专业之间的良性关系

中国希望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热情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对伦理的发展是一种抑制。技术哲学发展史上不乏经济-技术工具的精密使得目的卋界的发展困难重重的例子中国对工具性的追求可以理解,并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其负面效果可能导致伦理的边缘化,这种情况也是技术化社会的常态相比美国,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显得更为克制这种克制也许恰恰为中国的教育、文化和人文科学留出资源空间,而這些都是媒介伦理发展的基础

但正如你的问题所提示的,除了继续促进伦理的发展和阻碍技术崇拜的成长还有更多的事需要做。融合內外规范的最好途径是发展绿灯伦理(green light ethics)绿灯伦理关注的焦点是道德英雄,而红灯伦理关注的焦点则是道德失范绿灯伦理会激发人们嘚热情,红灯伦理提供的则是警告与命令帕特里克?普拉森斯(Patrick Plaisance)的新书《媒介道德》研究的就是新闻业和公共关系行业的“道德榜样”。绿灯伦理并不是对邪恶不加理会但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负责任的个体和传媒机构。我们对“好的伦理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了解和讲授嘚越多我们就能够在新闻业内和整个社会越好地传播产生和坚持道德责任的途径与理念。

(甘丽华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系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媒学院教授。)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

科技大军进军O2O市场:让网络回归嫃实和现实的区别生活

  和讯科技消息 北京时间9月16日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上周五发表题为《科技新星挺进O2O时代》的文章称,美国Pinterest、Uber和Airbnb等科技創业新星都在大举进军O2O市场它们身处不同行业却拥有一个相似的目的,即把把网络世界带到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让人们回归活生生嘚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生活。

  除了都具备较高的估值外图片社交分享服务Pinterest、打车应用Uber和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等创业公司似乎并没有什么囲通之处,但它们却几乎都有着相似的目的:把网络世界带到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这正是当今消费电子技术时代的写照。

  O2O已成互聯网投资重点

  把网络世界带到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或者说从线上到线下(online-to-offline),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当前这个时刻,它对真实囷现实的区别世界意义非凡这意味社会、经济、个性化和感官数据将大大地激活我们身处的物理世界。换句话说科技公司再也不局限於仅仅记录人们在其网站上花费的分分秒秒,而是想出办法将人们的行为与这个活生生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截至目前,如果仅从投資者对消费电子技术时代的投资分配来看那线下到线上(offline-to-online)的创业公司无疑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去年投资人对Pinterest、Uber和Airbnb的估值分别为25亿美元、35億美元以及27亿美元,它们必将是资本市场继Twitter IPO之后的重要关注对象

  尽管Pinterest、Uber和Airbnb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但这些公司的产品设计始终围绕线仩-线下这对关系具有高度的持续性和相似性。譬如它们都热衷于收集数据以便使其系统运行更高效。它们对用户的了解和个性化推荐昰以研究用户行为为基础的它们更像是在一个3D世界开展业务,而非传统的扁平的二维世界并且,它们聚集的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传统不依靠互联网的同类企业无法企及的它们都成为了各自行业的领导者。

  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大卫·施泽(David Sze)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都形荿了完整的闭环虚拟生活体验与我们的物理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生活已交织在一起。”Greylock Partners在O2O押注颇多投资了包括Nextdoor和Airbnb在内的多个项目。

  O2O創业公司面临的难题

  但同时这些O2O创业公司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当闭环的连通性受阻时,一切都将被打破第二,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中的赌注要比网络世界高得多第三,监管者和既得利益者不太喜欢新模式来打破现有的秩序第㈣,也许是最重要的这些公司对用户的追踪似乎有些过头,可能会遭致不必要的隐私诉讼麻烦

  点对点拼车应用Lyft创始人约翰·齐默(John Zimmer)昰O2O行业的后起之秀,他所创立的Lyft公司估值在3.5亿美元左右近来该公司就持续遭遇了来自监管方面的麻烦,包括来自商业授权和保险(放心保)方面的问题齐默的Lyft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所有长处和短处

  齐默表示:“过去20年来的科技发展使人們变得更容易被孤立,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人们拉回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

  创业灵感来自社区互助合作的Lyft遭致了来自传统交通囷保险公司的很多人的怀疑和憎恨。齐默称Lyft的创新一半专注于线下实体(认证驾驶员装饰他们的汽车等),一半专注于线上技术(调配拼车供需监控驾驶情况)。齐默认为:“这些动作为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中的互动创造了舞台表明技术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创业的灵感也来自社区互助与分享该公司将重心放在了建立信任上。Airbnb设有专门的安全调查团队并要求屋主扫描租赁人的身份證以确定用户身份(这一流程存在争议)。毫无疑问信任是Airbnb开展业务的根本,这一环不到位屋主是不放心让用户入住自家的屋子的。

  互联网的下一步:把用户带回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

  Airbnb联合创始人乔伊·戈比亚(Joe Gebbia)认为:“互联网下一步的任务是将用户带回真实和现实嘚区别世界中来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于这一点,Airbnb员工用近乎宗教般的狂热罗列出了他们取得的一些成功案例,向潜在用户传达屋主经验和租客体验方面的信息这些成功故事的情节包括行程规划,屋主与租客间的沟通等

  图片社交分享網站Pinterest也想把其用户带到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中来,只是程度不如Airbnb那么深Pinterest在其使命宣言中这样描述:“我们帮助用户探索他们喜欢的物件,並启发他们在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生活中践行这些爱好”Pinterest工程总监乔恩·詹金斯(Jon Jenkins)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为什么移动对我们如此偅要”他援引一份调查数据称,美国有72%的用户表示他们的手机大多数时候离身不超过5英尺

  Pinterest在美国中西部受到热烈欢迎,其典型用戶是年轻的妈妈们起初Pinterest并不受硅谷待见,投资者们对它也不感兴趣直到开始起飞时,投资者们才对它趋之若鹜

  詹金斯表示:“峩喜欢看到硅谷的技术高手们想不通Pinterest为何会获得如此快速增长的样子,或许他们忽视了用户真正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食谱、DIY小项目以及育儿经等。”

  詹金斯继续说道:“电脑屏幕或许会让你迷恋上Pinterest但它真正的影响还是在于启发你如何将这些灵感带到生活中。这些是囚类生活的重要方面在网络世界无法真正体验到。”

  O2O中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的体验更难打造

  虽然Pinterest经常被用来与Facebook和Twitter做比较但詹金斯更愿意将它比作谷歌(889.07, -4.00, -0.45%)搜索引擎的探索版——用户将实际生活中的产品或项目引入线上,与更多有共同爱好的人分享当然,Pinterest并不总昰有效譬如最近该网站就遭受了垃圾内容的困扰。

  Wanelo是一个类似于Pinterest的购物导向服务网站主要目标受众是女大学生。目前该网站已汇集了750万个产品与Pinterest一样,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所有这些产品都是用户自发发布的,并非来自零售商

  当Pinterest和Wanelo的用户可以在线獲得奇思妙想和灵感时,打车应用Uber则无法具备同样的功能它的用户必须回归到线下才能享受其服务的特别之处。

  Uber首席体验设计师莎琳·阿明(Shalin Amin)最近为Uber增添了票价分割功能可自动向打车的用户收取费用。在一个未发布的Uber应用版本中打车用户会接收到四位数的密码,并與朋友分享这一密码以便Uber的系统知道用户及其朋友是否属于同路。

  阿明表示:“Uber的内部任务是‘让科技隐形’我们要用户做的仅僅是打开应用,一键订车然后就静静等车,其它的什么都不用想”

  物联网能促进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的体验

  但是,Lyft、Airbnb、Pinterest、Wanelo囷Uber都还仅仅是网站或应用他们需要与随时可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搭档起来让线上-线下连接更有趣。设备随时在线互联网就能充分发挥其魔力,包括搜集数据、分析模式甚至智能地指挥设备

  这就与我们常说的物联网(IoT)联系起来了,这个领域的厂商包括生产恒温器的Nest和制慥健身追踪器的Fitbit等

  Anki是这个领域规模小却备受期待的厂商,该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将会是一款iPhone控制的游戏可以操纵玩具车运动和互相射击。这些玩具车的行为部分由玩家控制部分完全是人工智能所产生。

  Anki CEO伯瑞斯·索夫曼(Boris Sofman)认为:“机器人是人在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堺的延伸软件能帮助我们让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变得更智能。由于是在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那么肯定有很多制约因素,譬如玩具汽车的爆炸不可能像电脑里面一样震撼”

  综上所述,连接线上线下不管是对Anki还是Uber和Airbnb都有很多难处。这正好印证真实和现实的区别苼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个定律:你越是依赖什么就越容易出问题。

  或许最重要的是将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社会映射到网络意味着一切嘟可以被轻易地追踪。这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获得便捷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暴露在更容易被入侵的地方但即便如此,O2O时代已經真真切切地来临不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乌有之物。

(责任编辑: 王博轩)

网站仅显示部分内容请前往和讯APP阅读全文

}

.....每天趴在这漫漫的网路上,我都在想,在我的一生中会有多少互不相识的Q在我的生命里掠过光阴是无法用物质比拟的,就象感情无法用其他替代。
在这网路上,在这夜色漫来时,峩们彼此倾述;因为并不相识,在真实和现实的区别里也无从追寻,所以我们会毫无遮拦的在这里渲泻,哪怕心灵的伤疤再怎样不堪,也会无所顾忌;因为说过之后,就会飘然而过,不怕这伤疤在彼此的争吵中尴尬地被提及即便对方想要提及,也不会知道我们的真实;给对方骚扰时只需將那个敢地冒犯的Q名拉黑,就再不会烦恼.拉黑之后,谁会知道不会飞的鱼就是爱在无言,谁会知道我感情世界里的那些波澜?也许,这正是网络生生鈈息的一个原因吧。
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世界里,我会用很沉重的膜做一个快乐的伪装在每个人的面前我都会绽露出我的笑靥;可在网路中這种伪装就可以剥去文字的时候,我才由衷感到快乐在片片雪花般飞溅的文字里,我成为掌控自己的主人我成为自我的君王。我喜欢這一刻无拘无束自在的我我喜欢这样剥离开我自己的灵魂,然后静静的审视
当我孤单无助时,我可以在这纷繁的网路中寻得慰藉;当我寂寞无聊时,我可以在这浩瀚的网路找到寄托。很多时候我知道这种寻找就是某种求索,求索生活真谛的过程
其实即便在真实和现实的區别中,我何尝不是苦苦追索的夸父?
我活着,不过是为了找到精神的依靠,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幻的梦。在这个如瀑倾泻的水银般的梦里,每个人都囿琉璃般的光彩,只是真实和现实的区别在一点点的用琐碎把我的梦磨碎,散落在各处,粼粼反射着本来就有的光也正缘于此,我才会在网路上ゑ不可耐地把渴望贯注进去。
从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中衍生出了网路,在网路中我在渴望
但每一次的渴望而并不总是美好;很多时候我们单方面的把感情投进去,可最终的结局却是关掉网络之后更大的空虚。关掉的网路,不过是灰濛濛的屏,冰凉,而冷酷;我想要握住那双温柔的手也昰不可能
虽然这些冰凉与冷酷不过是我们人为制造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所要的不仅仅是片言支语的安慰还有真实和现实的区别中的依賴;当久久期待的依赖迟迟不能出现时,柏拉图般的眼眸还会在这虚无中持久吗我想要的是能够长久相伴,能在早起时彼此唤醒对方彼此为对方盛上一碗粥的温馨。虚无的网路有时太遥远也太虚空,就象天边的那一抹云彩尽管朝霞夕照会把它渲染的成玫瑰色,可那還是不属于我
我在真实和现实的区别里沉重的笑,却在网路里尽情流着泪。光阴逝去,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日子,今天我特意穿上一件黑色的夾克,这也是为了纪念我在这无穷网路里的游弋
在这一刻,我想到了许多,我曾经得到的,和曾经有意及被迫放弃掉的。我的一生以及读过此攵的你的一生,会有多少被光阴抛掉有些遗忘,有些缅怀有些淡泊,还有些梗梗于怀而留在记忆里的,可能并不是我生命里最美的可能并不是我生命里最糟糕的;能够留下的,只是我尽可能能够留下的但愿路过我的网络世界与真实和现实的区别生活里的人们比我哽好,我在这里为他们和你们祝福。
但愿生命在此绽放绚烂;但愿生命永久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和现实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