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皮肤白的女孩适合皮肤黑染什么颜色指甲油油

我是个19岁的男生,今年大一了。我喜欢文静,睿智的女生。而我表哥却喜欢染头发的,涂指甲油的,化妆的_百度知道
我是个19岁的男生,今年大一了。我喜欢文静,睿智的女生。而我表哥却喜欢染头发的,涂指甲油的,化妆的
我是个19岁的男生,今年大一了。我喜欢文静,睿智的女生。而我表哥却喜欢染头发的,涂指甲油的,化妆的这样的女生。是不是因为我没我表哥帅,所以喜欢的类型不如他的?...
我是个19岁的男生,今年大一了。我喜欢文静,睿智的女生。而我表哥却喜欢染头发的,涂指甲油的,化妆的这样的女生。是不是因为我没我表哥帅,所以喜欢的类型不如他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2245
获赞数:2575
擅长:暂未定制
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同和外表长相无关倒是和家庭的教育、生活环境有些关系
我就喜欢那种职场精英类的女生。而我表哥喜欢那种涂抹打扮的女生
嗯,你喜欢的比较靠谱
如果你觉得你们在一起适合彼此的话,为什么就要因为的想法就改变呢?如果你们真心相爱的话,这点困难时可以跨越过去的。所以你们真的彼此喜欢的话,要加油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开心果真开心么
开心果真开心么
擅长:暂未定制
这个不能这么说啊,一个人一个爱好吧
我就喜欢那种职场精英类的女生。而我表哥喜欢那种涂抹打扮的女生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就喜欢那种职场精英类的女生。而我表哥喜欢那种涂抹打扮的女生
杨杨傻傻薇薇
杨杨傻傻薇薇
采纳数:23
获赞数:16
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会有思想一样的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而已!
我就喜欢那种职场精英类的女生。而我表哥喜欢那种涂抹打扮的女生
可乐钰奕baby
来自心理分析类芝麻团
可乐钰奕baby
采纳数:37
获赞数:57
参与团队:
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那些都是肤浅的表面!我支持你
我就喜欢那种职场精英类的女生。而我表哥喜欢那种涂抹打扮的女生
说明你比你表哥有思想有内涵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家都爱看1.8K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eixin.qq.com/r/eDl4YIXE_NiHrcED92xq (二维码自动识别)赞同 3K1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暂无章节名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性美学性美学 sex aesthetics  研究性领域内美的普遍规律及一切与性相关的审美活动的科学。以性现象为审美对象的一个美学分支。人,不管是从生物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看,都存在着明显的性特征。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男女存在着突出的性差异。男女的性染色体、性腺、性激素和内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均不同,但性染色体、性腺、性激素和内生殖器的差异除了用生物学和医学的检验方法来确定外,一般无法直观。外生殖器的差异肉眼即可觉察。因此,外生殖器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们性审美的主要观照对象,古代的性器崇拜就具有这种性审美的内容。更为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则是人的第二性征的差异,如男性体格高大,毛发发达,有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性曲线柔美,脂肪丰腴,乳房隆起,声音尖细等。第二性征,在性审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性审美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男女两性,除了各自可以把对方的生理特质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还可以把对方的心理特质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两性心理上的差异,表现在气质、感觉、感情等方面。一般而言,男子刚毅、粗犷、豪放,女性温柔、含蓄、细腻。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男女两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性别角色、性行为也各不相同。男子的社会角色是儿子、丈夫、父亲,女子的社会角色是女儿、妻子、母亲。有些社会职业只宜于男子去做,有些则只能由妇女来承担。男子喜欢冒险、不拘小节;女子注重穿着、打扮,讲究细微末节……两性这种生理、心理与社会学意义上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都具有审美的价值。这种差异是性审美的重要内容。人类的性行为,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具有重大的意义,每个性发育正常的人都或迟或早会有性行为发生,人类的性行为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这就是人类性行为的重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在繁衍后代这种原始动力的推动下,性活动成了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的和文化的属性。它的范围也从目的性性行为,扩展到过程性性行为与边缘性性行为(见性行为)。人类的性行为与动物不同,人类的性关系、性交往、性行为中,始终贯穿着审美活动。没有对美的追求,两性之间就只剩下了与动物相类似的性本能,既无爱情可言,也不会有物色对象、追求佳偶这类社会行为。可见审美活动在人类性爱中的重要地位。人类的性行为是生理需要和包括审美在内的心理需要结合的产物。不仅人类的性关系、性交往、性行为中始终贯穿了审美活动,而且人类性审美活动的发展,性交往、性关系、性行为本身也成了人们审美观照的内容。总之,性审美实际上是对性这种生命现象的一种直接观照。这里所说的性,既包含生理的、生物的,也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内涵。性美学就是研究这种审美活动的科学。沿革 性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被提出来,还是不久以前的事,但作为性美学重要研究内容的性审美活动,却已具有很长的历史。人类早期性审美活动的情况已经很难确切地知道了,从大量出土的具有明显夸张的乳房、臀部和中裂线的女裸像来推断,人类的性审美活动,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自19世纪以来,在欧洲许多地方都有此类女裸塑像发掘的报告,他们的时代从距今三四万年至三千年左右。中国红山文化遗存中也发现过裸体的女孕妇塑像。当时这些塑像可能更多出于宗教的需要而被塑造出来,但无疑它同时也具有作为性审美观照对象的意义。可见,在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性审美活动已经相当活跃。此后,性审美的活动就更趋成熟。中国古代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性审美的记述和描绘,并对性审美活动做过一些零散、片断的论述。这些都是性美学得以产生的历史渊源,是性美学的萌芽。性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对它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还处在草创时期。近几年虽有爱情美学、爱情心理美学、人体美学等有关著作问世,但都只涉及性审美的个别领域,对性美学的系统论著,国内外还甚少见。1992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性爱的魅力——青春期性审美》(青春期性教育丛书之一)一书,对构筑性美学学科构架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社会生活中大量与性审美有关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性美学做理论指导,这是推动性美学发展的动力;思想解放的深入和中国其他性学科的迅猛崛起,是性美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中国性美学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研究对象 人类的性审美活动和其他审美活动一样,它的前提是首先必须要有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和客体发生了相互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才得以展开。因而,作为研究一切与性相关的审美活动的科学,性美学研究的对象,也必然既包括性审美的客体,即对象方面的课题,如性审美的内容(性别美、容貌美、体格美等),美的特征、规律等,也必然包括审美的主体方面的课题,如性美感、性审美意识、性审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要研究性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如性审美的规律、特点等。除此之外,人类的性审美活动,必然要反映到各种类型与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去,因此,这类文艺作品同样受到性美学研究的关注,与性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同样是性美学研究的课题。基本内容 性美学包括性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性美学史的研究和性美学各分支的研究三大部分。性美学基础理论 这是性美学最基本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面:①哲学层面。哲学是美学研究的基础,性美学研究首先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对性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回答,如什么是性领域内的美,它有哪些形态和类型,性审美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等。②心理学层面。审美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性审美中的一些现象,绝大多数也都可归结为心理现象。因此,不进入心理学的层面,要研究性美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性审美心理学是性美学的主体内容,它要研究性审美的心理基础和过程、性审美中美感产生的规律和特点、性审美与性爱的关系等。③其他层面。除了从哲学与心理学的层面对性审美现象进行研究外,还可以从其他相关的学科对性审美进行研究,如性审美标准,性审美的民族差异、时代差异等,这就需从社会学、民族学等角度对性审美进行研究。有关性美育的研究,也应是性美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就组成了另一个层面。此外,与性美学自身学科建设相关的一些问题,如研究对象、任务、方法等的探讨,也是性美学的基本内容。性美学史 这是指对作为一门学科的性美学自身发展历史的研究。性美学被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不久前的事,但性审美的实践却早已有之,性审美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性美学正是建筑在大量的、广泛的性审美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它是对这些性审美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因此性美学史就不能不对人类的审美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性美学产生之前,各种性美学思想也早已有之,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就有此类思想的记载,因此性美学史的研究还应该包括性美学思想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性美学各分支 性审美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性爱对象的形体、容貌、气质、性格、服装、佩饰等到人类的性交往、性关系、性行为本身都可成为性审美观照的对象。反映性爱的文学艺术作品当然更是性审美的重要内容。如此众多的性审美内容,便产生了众多相应的性美学分支,如人体美学、美容学、服饰美学、性文艺学等,这些都是性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性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性美学要研究人们的性审美观念,研究性审美中主体、客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变化等课题,必然要涉及到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等这些哲学的根本问题。同时,性美学的研究也必然要受一定哲学观、方法论的指导与影响。所以,性美学和哲学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性美学研究一定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实基础。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性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在性审美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感觉、想象、感情、思维等。不涉及心理学的概念和范畴,要深入进行性美学的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性美学的研究必然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当然,性审美不只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还与许多其他社会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与伦理学的关系 性美学不光关注男女两性的形体美、容貌美等外在的美,它还要研究人们在性爱中的情感美、道德美等内在的美,这当然就与善恶伦理发生了关系。另外,性审美不仅将男女两性之美作为自己审美观照的对象,还将人们的性行为本身也看做审美观照的对象。性行为既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事,但也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影响到家庭与社会,因此就有了一个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就有了一个善与恶、诚与伪、正义与邪恶等区分的问题,以及性行为规范、准则的问题,对性爱具有心理导向作用的性审美活动,就不可能不与研究道德规范的伦理学发生关系。与民俗学和民族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审美习俗。民族的审美偏好和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对性审美活动常常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为美,在彼为蚩,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性美学只有通过对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时代的性审美风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从这些“个别”中,了解“一般”,从“特殊”中发现性审美的普遍规律。而这些研究必然要以民族学和民俗学的知识为前提,因此,性美学和民族学、民俗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教育学的关系 性美学不是学者书斋中的泛泛空论,它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科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性审美教育便是发挥性美学现实指导意义、发挥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一环。性美育,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从外部(体貌、服饰等)到内部(智能、情感、道德等)两方面来提高自己美的素质,形成正确的性审美意识,从而能正确进行一切与性有关的审美活动,能以高雅、健康的性审美理想和情趣来处理恋爱、婚姻以及和异性的交往等问题。这样,研究性美学就不能不了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能不和教育学发生密切的联系。与文艺学的关系 性爱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之一,处于性爱中心的人,不是单个抽象的人,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一切社会关系也可以在性爱中得到折射。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必然要将笔触深入到性爱这个领域。同时,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也必然会将人体之美,人的风度、气质、情感、道德之美,以及性爱本身,作为自己描绘表现的对象。性爱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反映和表现,既是人类性审美的艺术结晶,又对人们的性审美意识产生深刻影响。这样,性美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诸如艺术作品应该怎样反映性及性爱,以及人们应该怎样来欣赏与性及性爱有关的艺术作品等问题。而这些研究与探讨,没有文艺学的配合,显然是不可能的。意义 性美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过去性学研究偏重于生物学、生理学的研究,而忽视了从文化的角度及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的研究,更没有对性现象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认真的研究。当然,这并非说这种生物学、生理学的研究不重要或已经足够了。这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也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加强,但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对性现象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之一。没有性美学这一分支的性学是残缺不全的性学。性美学要研究性审美的本质、特点、规律,性审美与性爱的关系,性审美在人类性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等问题,这对推动整个性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性美学的研究还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性美学要研究性审美的内容、人要怎样才算美、内在美和外表美的关系等问题,这对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性审美能力、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性审美理想,提高自己身上的美质都有积极的意义。性关系、性行为同样是人们审美观照的对象,性美学也将它们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通过性美学的普及、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性现象,并使自己的性行为符合美的规律,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性文明水平,同时这也必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性美学要研究性审美的艺术结晶,即各种反映人类性爱生活或与性有关的艺术作品,帮助人们提高鉴赏性文艺的能力,自觉抵制黄色淫秽作品的侵蚀。性美学的研究对文艺工作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使他们都能按照美的规律对性现象进行艺术的反映。(蔡利民) 性审美 sex aesthetic judgement  性爱对象之间相互观照,发现与欣赏对方身上所含美质的活动。广义的性审美,指对性爱及一切与性相关事物中的美进行欣赏或进行艺术反映的活动。主体和客体 审美主体,指具有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而又处于一定审美联系中的人。大凡具有感知能力、具有情感活动的人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受个性、气质、知识、教养、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极强的个性特点。审美客体,又叫做审美对象,是客观上能与人构成一定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等。审美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具有日益丰富的内容。一般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是固定不变的,主体以积极能动的姿态出现,而客体则处于相对静止甚或完全处于一种被认识、被评价的地位。性爱中的审美活动,尽管从形式上看,也表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对立,但从内容上看,审美主体与客体却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处于性审美中的双方,互为对方的审美客体,同时又是对对方的美加以认识和评价的审美主体。简言之,即性爱双方在性审美活动中互为主、客体。这就使作为人类特殊审美领域的性爱成了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和审美表现的统一体。特点 性爱双方在性审美中互为主、客体,使性审美带有了明显的特征。它首先表现在审美客体不是消极地展现自己所具有的美,而是积极地展示、能动地创造美,特别是当审美客体意识到自己不具备审美主体所希冀的某些美的素质时,审美客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自己原来所没有的这种美的要素,从而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相恋双方,对自己仪容的修饰,对自己言谈举止的特别注意就是这种积极能动创造性活动的表现。其次,作为审美主体,又必然调动自己的各种心理功能去欣赏、认识、评价对方的美,并往往会把自己的审美对象作为理想的对象来感知,从而达到审美理想与审美对象的直接统一。一些见多识广,已经在内心深处塑造了完美恋人偶像的审美主体,往往要把现实的审美对象和头脑中的审美理想加以比较,使审美理想与审美对象达到间接统一。无论是直接统一还是间接统一,这种统一一经达到,就会成为爱的巨大推动力。第三,由于性爱双方互为性审美的主、客体,审美理想和审美对象之间的统一必须同时在双方的心中呈现,性审美活动才有可能双向地进行下去,性爱才有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只要有一方没有建立起这种统一,性审美关系便只能单向地进行,如果不能适时地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审美关系就可能走向解体,性爱关系也便告终止。总之,性审美过程中互为主、客体的双方,都具有了非常可贵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来 性审美活动与人类一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人类性审美活动的产生是和人类的劳动分不开的。劳动使古代类人猿的前后肢有了分工,学会了直立行走,上肢被解放了出来,并终于打制出了石制工具,完成了向人的转化。这一个巨大的转变,对猿人的性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手脚分工已经直立行走的人类才可能采取面对面的性交姿势。这种性交姿势的改变对于性审美活动的产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专家的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腹背式的性交根本无法使雌性产生肉体的快感,因此性交只是短暂、残暴、仅为达到生殖目的的动物本能,而当人类采取面对面的性交姿势时,肌肉、神经末梢等才能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从而不仅使男性而且使女性也都能产生肉体快感。这样,性除了达到本能的生殖目的外,更成为快乐的来源,尽管快感并不等于美感,但毕竟向美感跨出了一大步。直立行走,使两性的性器充分地展现出来,连女性丰满的乳房和富有弹性的腹部以及男性饱满的胸腹等第二性征也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同时直立也改变了人类的视角,这样就为性审美活动提供了良好视觉观照的可能。面对面的性交姿势,也使性刺激在以触觉为主的同时,越来越朝视觉的方向发展,使人类的性美主要表现在正面,并日益集中到面部,尤其是眼睛等部位,从这儿发展出人类极其丰富的表情,传递着无限的信息,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那种单纯、直接、赤裸的性气味的刺激,而发展出人类自己的精神的性审美。容貌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来,终于成为两性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劳动产物的人手,使人类的性活动增加了爱抚行为,这是动物所没有的。爱抚行为使人类的性刺激从动物的以嗅觉为主转变为以触觉为主。这种爱抚行为连同另一种劳动产物——语言一起,加强了男女之间心理感受和情绪的相互交流。在这个基础上,人类才有可能脱离动物单纯的性欲与性行为,把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升华为崇高纯洁的爱情。劳动还使人的机体最终从猿的形象中脱胎而出,变得丰满、结实、匀称、优雅,使人体可以成为性审美的重要内容。劳动不光改变了人的机体,使它变为审美对象,也改变了人的心智,使人变得聪明、高尚、感情丰富,使人类的性爱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精神因素,并使这种精神因素也成了性审美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总是和人口的繁衍密切相关,生殖器崇拜和性崇拜也由此而产生。这种崇拜对人类性行为的审美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动还使人脱离了个体之间仅作为一种自然关系而存在的自然状态,劳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了社会关系,这样,性关系也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关系,而成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现出两性之间的道德、情操、社会理想等社会意识,使性审美增加了丰富的精神内容。由于男子与妇女的共同劳动,连性本能也人性化了,只有“人化”了的性,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总而言之,是劳动最终导致了性审美的产生与发展。正是生产劳动,一方面使作为审美客体的人,具有了日益完美的形貌和心智,使它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得同时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包括他的大脑在内的审美器官和审美心理,日益完善。历史发展 人类性审美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社会政治、哲学、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当然,寻根究源,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这种发展也是由生产的发展推动的。但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性审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总之,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两性关系日益具有丰富的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使人类的性审美完成了从发轫、形成到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发轫期 在人类社会早期,性审美与人类的性欲、性行为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人们在性行为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悦与力量,并日渐朦胧地意识到性行为与后代繁衍的关系。他们将性交看做一种欢快而神圣的行为,甚至看做上天或神的恩赐。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男女两性的第一性征即性器官当做审美观照的对象,是毫不奇怪的。最早受到人们重视,引起人们审美注意,并作为崇拜对象的,是女性的生殖器。这和人类早期的认识水平与社会状况是相一致的。人类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自身的生理与构造并不清楚,也不知道性交与生儿育女的关系。在人类早期的母系氏族中,实行的是群婚制,性关系十分混乱,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育只明显地体现在妇女身上,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女性崇拜是必然的。女阴是妇女最显著的特征,并与生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样就产生出了女阴崇拜。后来,人们对生育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也日益为人们所了解。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又错误地认为,胎儿完全是由父亲的种子形成的,母亲只为它的发育提供一个场所。这种认识以及男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动摇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母权制终于为父权制所取代,对女性的崇拜也逐步让位于对男性的崇拜,此时,男性生殖器被看做生殖和力量的象征而备受崇拜,在对男性性征的审美过程中,男性美的魅力,毫无疑问也集中到了他的生殖器上。形成期 性审美形成期的特征是性审美的对象已经从主要集中于第一性征,转移到了第二性征。这样女性美的魅力也就从女阴部转移到了隆起而富有弹性的双乳、丰满而浑圆的臀部、柔软的腰肢、娇艳的面容、光泽的肌肤以至整个和谐匀称的形体。男性美的魅力则主要表现在强健的筋骨、饱满的肌肉、宽阔的胸部、厚实的肩背、壮健的四肢以及棱角分明孔武严峻的颜面。人类性审美的这种进步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首先,这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关。由于第一性征即人们的性器官是最直接与人类的性欲、性行为、性快感联系着,因此人类首先将第一性征作为性审美的对象。但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清楚地发现了第二性征与生育的关系,人们将性审美的视野日益拓展到第二性征上去。臀部肥大和双乳丰满是一个女子健康成熟的标志,而这样的女子最能担当生育与哺乳的任务,在原始人看来也才是最有美感的。其次,与性感区(见男性性感区、女性性感区)的发现有关。尽管性感区的概念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医学家提出,但人类在长期的性实践中对嘴唇、乳房、颈项、肩背、大腿等部位受到刺激可以唤起人的春情,造成性欲亢进,使性生活健全满足这种规律早已有所觉察,这正是人类将审美视野拓展到第二性征的又一个原因。性审美对象的这种转移,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大的规模展开了对大自然的搏斗。同时,部落与部落之间战争频繁。对大自然的搏斗和残酷的部落战争,都需要人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强壮的体魄成了人们崇尚、赞扬的对象,也就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在男性躯体审美化的过程中,这种历史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性审美对象的这种转移,当然还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水平的提高有关。在人类性审美活动的早期,性审美与性行为的关系比较直接,但随着人的审美水平的提高,人类发现,性器官缺少视觉美,而人的前半身与上半身亦即主要的第二性征的所在区域具有更鲜明、可爱的特点。这样,慢慢地作为性本能代表的第一性征,反而从人们的性审美的视野中退隐,而第二性征成了两性美的魅力的焦点。对人体,即对第二性征审美化的过程,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大致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成熟期 人除了形体美之外,还存在诸如气质、风度、才智、情操等方面的美。当性审美的主要对象已经不只限于容貌与形体而更扩大至气质、风度等精神因素时,这便意味着性审美已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性审美的特点便是审美重心的扩大和转移。性审美成熟期的开始,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事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创造了文字,同时也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人类的大脑也已趋于完美,人的思维能力与心理也有了极大的发展。这样,人们对精神生活不但产生了更大的需要,而且也有了可能。与人类精神需要的日益增长相对应,人在性审美领域中开始将视线扩展到形体以外更广阔的范围去。进入奴隶社会,随着阶级的分化,社会关系日益纷繁复杂,两性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两性”关系,它也必然要反映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样,人们在性审美的过程中,也就必然日益将更大的兴趣投注于更具社会性的内容上去了。另一方面,社会关系的日益纷繁复杂无形之中给人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就使人们产生出一种情感的需要,一种精神上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需要。互为审美对象的两性,相互之间形体容貌的美固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但现在仅此而已已经不够了,他们还要求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相互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并从中感受到另一种更高境界的美。长期的性审美实践,也使人类的性审美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性审美意识在受性生理、心理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性审美与色情和性欲等自然属性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曲折,而不像原来那样的赤露和直接。性现象也变得带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的、社会的、精神的因素,这也就形成了人类最高的一种感情——爱情产生的基础。性审美的成熟期尽管发端于文明时代之初的奴隶社会,但由于中世纪封建主义对人的思想的严酷禁锢,它的真正成熟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直至近代,才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起成熟。今天,人们正在追求容貌、形体之美与内心之美的和谐统一,内心之美的重要意义,甚至已经超越了容貌与形体之美。从精神等内在素质与容貌形体等外在素质的结合上来对两性做出审美评价,已是人类性审美发展的必然趋势。(蔡利民)性审美快感 pleasure in sex aesthetic judgement  性审美过程中,由审美对象引起的审美主体生理上的快适之感。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审美和其他形式的认识活动一样,也必须以对审美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有可能产生美感。审美过程中,当审美对象以声、色、形、质、味、嗅等对审美主体的感官产生刺激时,审美主体便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快适感受。快感是美感的基础,但快感还不等于美感。快感仅是一种生理感受,是部分器官生理性的快适。生物学意义上的快感作为生理机能的反应,某些动物也会产生。而美感则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活动,是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具有丰富的社会的、文化的内涵。人类感官感觉客观世界的形式和途径是不同的,嗅、味、触觉感受的对象范围较小,必须与被感知的客观对象直接接触才起作用,往往容易引起直接的生理反应,如食欲、性欲等,因此有人称之为低级感官。而视、听感官感受的对象范围广泛,感受客观对象时,和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往往会引起联想、促进理解、引发情感等精神性反应而上升为美感,因此有人称之为高级感官。尽管人的嗅、味、触、视、听在受到审美对象的刺激时都会产生快感,但严格说来,主要是视、听两种器官才发展成为审美的官能。因此,在性审美过程中,特别是青年男女在交往或恋爱中,应尽量减少肌肤肉体的接触,防止产生性冲动。当然低级感官仍然具有辅助审美的作用,因为性审美客体是一种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的复杂的审美对象,通过形体、容貌、声音、语言、姿态、服饰、风度、气质等对审美主体产生大量复杂的刺激信息,审美主体往往需要通过高级感官和低级感官协调配合,多方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特性,才能产生丰富生动的美感。但要嗅、味、触觉等低级感官在审美中发挥作用,必须摒弃实用目的,剔除占有欲望;必须受到道德、情操和纯洁感情的支配,为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服务。(蔡利民)美感 aesthetic feeling  审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身上所引起的愉悦感受和欣赏、评价等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又称审美感受。在性审美领域中,美感是由性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广义的美感又指审美意识,即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广义的美感在性审美领域中,即指性审美意识。美感具有直觉性。当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往往无需经过认真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或理论的论证,就能一下子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美感之所以具有这种直觉性,一方面是因为审美对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审美经历总能在大脑中留下记忆,将审美经验储存起来,长期的审美习惯还可以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当美的信息一传入人的大脑,马上就能唤起审美记忆,加上审美条件反射,美感就产生了。美感的直觉性并非意味着美感中没有丝毫理性的东西,实际上,美感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美感具有情感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好恶爱憎,充满了情感色彩,性审美中更是如此。美感的情感性是由美具有感染作用的特点决定的。美感的情感性也并非脱离思想理智的孤立的情感,而是渗透着理性,经过了理智引导与规范了的情感。特别是在性审美中,只有理性和情感统一起来的美感,才是性审美健康的保证。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面对着同一个审美对象,各人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是不完全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或叫做美感的主观性。审美活动中的这种个性差异,完全是由审美主体包括审美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生活经验、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以及特定的心境、注意等心理因素在内的主观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因此,审美活动也是对审美主体的一种检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都会在审美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性审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美感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特点。审美感受既受审美主体个性差异的影响,又受审美主体所处时代、民族、阶级等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除美感的个性差异外还具有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特性,这便是美感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然要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审美实践中,就表现为美感的时代性。美感的民族特点同样是非常明显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一民族成员受到这些相同条件的影响,必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因素来,而这些因素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阶级差异同样会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美感具有共同性。审美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感受,这便是审美活动中的共同性。产生这种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美对象来看,有些审美对象本身没有或较少阶级、民族或时代的差异,如自然美、形式美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倾向比较淡薄或隐晦的艺术作品等;就审美主体来看,即使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民族,仍然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趣味、习惯与理想。不同时代的人们固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但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仍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既有差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蔡利民) 性感 sensual attraction  性审美过程中,产生于性审美主体和客体(一般互为异性)的相互作用中,能激发性驱动力,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一种感受。审美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当审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时,审美主体便会调动视、听、嗅、触等一切感觉机能去感受客观对象,获得对它的完整形象。这种认识不是机械的反映,审美主体必然调动记忆中原有的各种印象,进行对照、比较、加工处理。当审美客体能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时,便会引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感,调动起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产生审美愉悦。审美活动和一般的认识活动不同,它是一种情感活动,在进行这种心理活动时,还会引起内脏器官和腺体的变化。由于在性感产生的心理过程中,审美客体具有突出的性征特点,审美客体的性征成了审美主体注意的中心,它可以引起审美主体的性联想,乃至审美主体性器和性腺的变化,即能激发审美主体的性驱动力。作为性感的客体,往往是具有种种能激发异性性驱动力,使其产生性联想的特征的人。性度值越高,越易使人产生性感,男性度高的男性和女性度高的女性,便是易于成为性感客体的人。但由于性审美的个体差异,性感客体没有绝对的标准。作为性感的主体,性审美意识与性驱动力的存在,是产生性感的前提,当出现与自己性审美趣味、性审美理想、性审美追求相吻合的异性时,便会产生性感。富于性幻想、多情善感的人,易于成为性感主体。性感是性审美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性审美是一项非常复杂、内涵也十分丰富的审美活动,性感主要集中于性审美对象的性征方面,因此常常只是性审美的起点,而不是性审美的终结。性审美也绝不能只停留在性感的水平上。(蔡利民) 性度 masculinity-femininity  衡量某一个人身上男性特点与女性特点比重的性心理学概念。可分为男性度和女性度两个方面。它抛开了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把人们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表现的特点抽象出来,分为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两大类。男性度就是男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女性度就是女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从性度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粹的男性,也没有绝对纯粹的女性,任何人都是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的综合体。一个男人,男性度高,男性特点就表现得突出明显,人们就感到他充满了“男子气”;如果女性特点多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他“男子气”不足,有点“娘娘腔”。一个女人,女性度高,女性特点就表现得突出明显,人们就会感到她富有“女人味”;如果男性特点多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她“女人味”不够,有点“假小子”的味道。性度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性激素对个体的身高、胖瘦等形体特征与气质、爱好、情感等心理特征具有很大影响。男女身上都存在着不同比例的雄激素和雌激素,这是个体中两种性度并存以及个体间性度产生差异的生物学基础。性度还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观察表明,在男性多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男性度就强,在女性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则女性度强。性度还会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大学男女生的男性度和女性度也分别比中学男女生的高。战争环境中的军人,男性度一般也比和平环境中其他职业的人要高。人们对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的认识,也会因时代、社会、习俗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性度不仅有生物学的根据,而且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一般而言,男性度高的男子和女性度高的女子,更易引起异性的关注而成为性审美的对象。(蔡利民) 晶性审美 crystallin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相对稳定而经典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伴随男女两性典型的身心差异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一切性审美中最可靠的依据,可视为审美评价的经典和主流。男女两性都具人的共性,均欣赏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心智健全,这是晶性审美。性审美范围内的晶性审美,男女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推崇不同的审美理想:对女性,要求容颜端正娇媚,体态窈窕丰腴,肌肤细腻白皙,性格娴静温柔,这些全是男性无法企及的韵致。女性从胸部到臀部,显示出圆润的曲线美。流盼的眼波、清晰的音色、优雅的步姿乃至兴趣爱好均与男性不同。文学名著与造型艺术中描绘塑造的美与爱之神,最集中地体现出对女子的晶性审美趋向。《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子、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正是依晶性审美标准塑造的美女典型。对男性的晶性审美较注重精神气质,魁伟粗犷刚毅,是身心糅合而协调统一的男性美。一般指望男子比女子长得高大强壮,尤其是更有力量与更加无畏,胸怀宽广,勇于开拓。B.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威武强劲之感,是依晶性审美标准塑造的男性典型。晶性审美完全遵循自然界赋予人类两性的不同生命特征,尊重身心健全发育的准则。肯定、强调晶性审美,对于身心健康和性生活和谐有益。但不同人种、民族,由于生物性状不同,会形成晶性审美上的一些差异。黑人不同于黄种人、白种人,多以皮肤黝黑发亮为美;欧洲白人刚到非洲时,引起土著居民莫大惊异,黑人小孩甚至叫嚷见到了“大白猴”。但从总体上看,人们在晶性审美上的标准差异并不大,不同民族推崇的美人,相互均能赞赏,分歧容易弥合。通常人们的化妆打扮,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显现两性反差,使个人更鲜明地符合性别角色身份,这一努力只要不超越晶性审美范畴,便可望有积极成效。若人为地过分夸大这种反差,便进入有争议的液性审美。崇尚自然而不做作,尊重自然而不过分夸大,是晶性审美的准绳。(金德初)液性审美 fluid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不断流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相对于晶性审美,液性审美很不稳定,男女的性润饰、时行打扮一再变化,给人千奇百怪的感受。对于种种时髦的装束、风尚,有人亦步亦趋地欣赏仿效,另一些人则可能讨厌、反感,也有人会觉得无所适从,美与丑变得模糊不清。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情趣都有变异的一面,从头饰到鞋帽,历朝历代都有很大变化。城市与农村里的男女老少,不同职业与个性的男女,崇尚不同的审美趣味。同类人群中觉得挺合适,进入另一群落则觉得不寻常。液性审美丰富了人类文化生活,展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风情特色,反映出两性世界不满足于传统经典的多彩多姿。从积极方面看,液性审美是男女超越自然的现成赋予,为塑造更加美好的形象做多方探索,如股股活水,寻觅着最奇妙可爱的性感、美感。充分尊重两性分化规律而稍稍夸张性征反差,往往能达到预期的美学效果。但是,这一超越与夸张的程度,并不容易把握,中外历史上均出现过许多古怪离奇乃至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的病态的审美风尚。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宫廷中曾盛行细腰,以至饿死了许多宫女。南唐曾举国欣赏三寸金莲(小脚),从此缠足成风,使中国妇女丧失了体育运动与自卫的能力,强化了男权统治。西方的女性也曾长期崇尚多种病态美,流行过束腰与助长慵懒的习俗,甚至将软弱到一进社交场所就昏厥,视为至美,贵妇们多方寻找能导致昏厥的方法和催醒的药剂。晶性审美因为服膺天然而很少异议,审美文化史上的争执歧见多发生在液性审美领域。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性观念的百花齐放,西方男女的审美趣味在近几十年内有光怪陆离的表现,不少白种女子也以肤黑和筋肉发达为美,一度使裸体海水浴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成了获得健美的途径。女模特也以瘦削细高而胸部丰满为美。健美竞赛中女性模仿男子的力感动作,比照肌肉块垒,未必能给人真实自然的女性美的感受。20世纪80年代初起于英国的“朋克”装扮,更是随心所欲地制造个人特异的怪形怪状,以怪为美,以至弄得男女难辨。如果仔细地研究、考查人们的不同审美爱好和演变过程,一般都能找到它形成的原因。“朋克”们是出于对现实与传统文化的刻意反叛,否定以往所有的伦理纲常,在衣饰形象上突现出奇人尤物。绝大多数的液性审美情趣能追溯到两性差异的根基,是从男女之异的基础上经一再演绎而出现的多样化选择,通常是强化、异化男女性差。细腰、小足本是女子相对于男子的娇美性状,变本加厉地追求娇小就成了损及健康的癖好。苏丹的科尔多凡族和达尔福尔族男子用刀在身上划出条条伤口,撒上盐,长成许多伤疤及疣状物,成就“最富男性魅力的容姿”,源自对英勇善战者的膜拜。纠正液性审美中的偏差,须剔除审美观念中的非理性因素。(金德初) 性审美心理 psychology of sex aesthetics  性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态。性审美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这些心理活动,也离不开注意、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同时也与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智能等个体心理特征有关。性审美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性审美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学有一门分支,专门研究人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叫做审美心理学或美感心理学,它将人们欣赏美、创造美、产生美感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性审美心理是审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性审美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探索性审美的心理特点与本质,帮助人们克服不正常的性审美心理,指导人们进行健康正常的性审美实践。性审美活动涉及的基本心理因素 即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审美感知 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及与之而来的知觉的综合活动。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先导。人的视、听、嗅、味、触等感受器和神经通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部分组成了人的感觉器官,接受、传导、加工、分析外界的各种信息。其中视、听为高级感官,在性审美中起着主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否认嗅、味、触在性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抚摸、拥抱、接吻等性接触中所产生的美感,便与嗅、味、触感官直接相关。但应该看到,审美感知并不只产生单纯的生理效应,它同时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人的感官虽也受生理欲望的影响,但由于人类长期的审美实践,积淀、凝结着文化历史的因素,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动物的生存功利性,而演化成了具有社会性的感觉器官。视、听与嗅、味、触等相比,之所以被当做主要的审美器官,也在于它们在更大程度上摆脱了动物性,积淀了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审美感知和一般感知不同,它往往蕴含着主体情感得到表现和陶治的强烈渴望。审美感知中交织着更多情感、想象、理解以及个体的理想、情趣、个性等社会实践经验与生活阅历诸因素。审美想象 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与表象不同,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而想象所形成的形象是新的,是想象者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性审美活动中,想象是审美主体凭借审美感知直观从审美对象身上所获得的形象和审美主体从过去的经验中所获得的其他表象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由于审美主体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想象能力和想象内容也不相同,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就不同。审美想象和一般想象的区别在于,审美想象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并伴随着爱憎好恶等情感活动。想象在性审美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恰当的想象,也会产生心理偏差。审美情感 指审美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情绪的反映。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之间某种关系、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这种态度与人的需要、要求、理想密切相关。对象与主体需要的不同关系,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又驱使主体采取不同的活动。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与对象的感性形式密切联系,审美对象引起的感觉、知觉、表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更推动了审美的情感活动。随着主体立场观点诸主观条件的不同,随着主体与对象的客观利害关系的不同,具体的情感也就会有所不同。性审美中的情感,是性审美的产物,反过来又对性审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审美理解 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是使审美感受获得理性品质的心理因素。在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中有两种理解因素:审美的前提性理解和情感性理解。审美的前提性理解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修养、文化知识、审美标准和世界观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它是美感产生和深化的基础。真正的审美理解是情感性理解。审美情感性的理解是审美感受过程中的理解,它的特点是:不以概念和抽象论证、逻辑推理等形式出现,一切理性的认识都化作情感,在情感中得到显现。审美主体的修养、个性等,都化成了情感,直接表现为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好、恶、爱、憎的倾向和态度。审美的情感性理解是建立在大量审美实践和经验基础上的,在性审美中,情感理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避免产生性审美偏差的重要保证。性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的关系 性审美活动除和以上这些基本心理活动要素密切相关外,还和每个人的审美意识相关。审美意识,指性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情感等。性审美观念,指在社会实践和性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性审美对象、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看法或观点。人的性审美观念既受时代、民族、阶级等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也受社会文化氛围、政治、哲学、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和制约,又受个人的年龄、职业、经历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同的时代、民族、阶级和个人,在性审美的诸多根本问题上,会表现出许多差异和不同。性审美趣味,是人对性审美对象的一种带有情感倾向性的态度与评价,这种评价的特点表现在它的非道德性、非功利性,并渗透着情感的因素。性审美理想,是对性审美最高境界的追求,性审美至上的评价标准。性审美理想并不是观念性的,它往往表现为完美的意象或生动具体的图景,具有经验性、形象性的特征。性审美能力,指感受性审美对象身上的美及其内含价值的特殊能力。它发端于审美知觉,在审美理想的推动下,评价性审美对象,使人获得审美享受。性审美情感,是性审美的结果,审美活动后,主体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产生的一种心理满足。这里所讲的情感,不同于上面所讲的知觉情感,而是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达到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审美情感。性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和成果阶段。准备阶段涉及审美态度、审美注意和审美经验,实现阶段涉及到审美知觉、审美理解、想象、意向、审美感受等,成果阶段与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能力有关。(蔡利民) 爱美心理 mentation of love to beautiful  青年男女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开始出现关心自身的美、关注异性身上的美的心理。是性审美心理的一种具体体现。孩子从懂事起往往就有种种爱美的表现,但爱美心理的真正觉醒,并鲜明地表现在行为之中,是伴随着性的日益成熟而来的。追求自己更美一点,表现出对自己的美的欣赏与喜悦,表面看来好像只是为了自己,其实深埋在这种表象后面的本质却是为了他人,特别是为了给异性欣赏。尽管有人打扮自己有引起别人注意的明显意图,有人则只是一种潜意识,其本质是一样的。对自身美的关注与追求所体现的爱美心理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性审美意识,对异性美的关注与追求所体现的爱美心理,则更为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这种意识。对自身美的关注与追求正是为了吸引异性从而达到对异性美的追求,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体现了爱美心理的性审美特征。因此,随着性成熟而觉醒起来的爱美心理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正常心理。在青少年身上出现这种爱美倾向,老师与家长应该正确理解,积极引导,而不要不做分析地一味批评。对爱美心理要掌握适当的度。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锻炼身体、学习知识、探求真理上,如果不懂得适度,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修饰打扮和对异性的关注上,必然会影响对其他方面必要的追求和兴趣,分散学习、工作的精力,甚至变得胸无大志,卑下庸俗,影响身心健康。对爱美心理还应该注意一定的质。人的美不光是形体容貌的美,人的美是整个人的形象的美,而形体美仅指人的容貌、体型、发肤等生理自然属性的美。人的美既包括形体美,同时也包括内在美、精神美,即道德、学问、素养、性格等精神因素和内心世界的美,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这些内在精神之美的仪态、仪容、举止、言谈、风度等。内心之美、精神之美,才是反映人的本质方面的美。只有形体美与精神美、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因此,在关注自己的形体、容貌之美时,更应该注意塑造自己的精神美、内心美;在欣赏和追求异性时,不要光停留在外貌上,要更多地瞩目于对方的内心。这样,爱美心理才能处于更高的层次,才能追求到真正的美,享受到健康、崇高的美带来的欢悦。(蔡利民) 美的羞怯心理 psychology to be shy to beautiful  对自己和异性身上的美,特别是性征之美,既惊喜、欣赏,又羞涩、不敢大胆展现或欣赏的一种心理。这种美的羞怯心理,是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时代,人们的羞怯心往往是受到环境,诸如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影响,表现得模糊而不自觉。直至进入青春期,这种羞怯心理才随着性的成熟而变得十分敏感和强烈。这种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身性征的羞怯上。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第二性征逐渐显露,对性的美感迅速地发展起来,对自己身上所显示的性征美既感到惊喜、激动、欣赏,却又感到羞怯、腼腆,遮遮掩掩不敢展现。这方面女性往往比男性为甚。同时,这种心理也表现在对自己的修饰上。他们爱美,希望自己变得更美,特别注意对自己的修饰,却又不敢表现出这种追求,对自己的修饰往往表现得有限、拘谨、心虚、警惕。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他们既想让自己变得更美,又怕别人看出这种明显的爱美倾向,于是故意装得随随便便毫不经心的样子。因此,有人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爱美羞怯心理”。这种心理还表现在对异性美的欣赏上,他们对异性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美十分敏感,也非常欣赏,却又不敢公开承认或将这种欣赏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敢在远处偷偷地欣赏。美的羞怯心理实际上是性羞怯的一种表现。人类对性以及一切与性有关的事物,产生一种羞怯心理,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历来许多思想家对羞怯心理都做过充分的肯定。这种羞怯心理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羞怯心理对人类的性行为具有抑制和调节的作用。性对人类的诱惑如无法加以节制,将导致两性关系的极度混乱,最终将损害人的健康,破坏社会的秩序和组织。其次,羞怯心理在抑制人类性关系中肉欲因素直接作用的同时,也给两性关系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从而推动人们的想象,唤醒两性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使性关系成为一种审美关系。由于有羞怯之心而使人类的性活动变得更为慎重,更为负责,更为严肃,这也是人类理性的胜利,是人类在性问题上进一步走向文明的表现。说到底,羞怯是害怕伤害两性关系的精神美,因此有人称它是一种“道德与审美反射”。另外,羞怯本身也是性审美的重要内容。羞怯是一种动情的表现,羞怯时,血液涌向脸部,使青年男女娇艳的脸上泛起红晕,显示出青春诱人的美。特别是女子的羞态,更是美丽动人。美的羞怯心理虽有这么重大的意义,但如畸形发展,也可以发展到不合情理的地步。例如在对自己性征之美的羞怯心理趋使下,有些青年女子对自己日益丰满的乳房感到羞涩,不敢显露出来,于是便以束胸来束缚。这种做法无疑对身心发育与健康是极有害的。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有些青年男女,一走到异性跟前,就会脸红心跳,连话也说不顺口;有些青年甚至不敢跑到异性面前去;程度严重的,会使情感主体的心理世界被它所主宰,以至凝结为心中的隐忧,成为一种“内扰流”,影响到情感对外部行为的支配,弄得自己也十分苦恼。这种心理实质上仍然是一种爱美心理的曲折表现。人总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在自己钟情的异性面前,有一个美好的形象、美的风度,而惟恐自己给人留下不美、不好的印象。这种紧张心理与羞怯心理扭结在一起,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心理体验一多,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越怕失态,就越是失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的羞怯心理,就要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要紧的是恢复自信,破除性的神秘感,这样才能把羞怯心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羞怯心理还可能向性的神秘化发展,导致对性的愚昧无知,甚至将性看做一种可耻的行为,使羞怯感转化成了羞耻感(见性耻感)。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心理原因以外,当然还有社会原因,如封建的伦常观念的影响等。在现代社会中,当然应当批判封建伦常带给性的神秘化与羞耻感,但也不能把羞怯心理丢得精光,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做出一些过于亲昵、只适于在两个人独处时去做的动作,从而破坏了性的美感。(蔡利民) 趋望心理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进入青春期后的少男少女,从自己的性审美理想出发,塑造性审美心理偶像,并将其视为自己崇拜、寻觅与追求对象的模式的一种心理现象。又称性审美期望心理或偶像崇拜心理。性审美心理偶像的形成,往往受电影、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或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影响,并加上性审美主体自己的加工想象,有的干脆以著名影星、歌星、舞星、作家、诗人、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并将这种崇拜对象看做自己性审美的理想模式。性审美趋望心理是青年人在性审美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趋望心理反映了青年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但由于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不同,心理偶像也会高下不同。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东西是没有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动人的,但那是经过了艺术加工、提炼、集中,已是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至于生活中那些受人崇拜的人物,人们所了解的往往也只是一个方面,他们也是被崇拜者无形中所幻化、美化、理想化了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如果老是抱着趋望心理不放,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群中去寻找完美无缺的对象,那难免要失望并耽误自己。怀有强烈趋望心理的青年男女,如果这种趋望心理不正常地发展下去,转而从其他方面去寻找生活中找不到的审美对象,还可能导致心理变态。(蔡利民) 性审美直觉 intuitive thinking for sex aesthetic judgement  性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接触到审美对象后,几乎无需抽象推理,也不受任何理论或法则的支配与干扰,便能做出审美判断的一种审美认识过程和审美思维形式。一见钟情,便是性审美直觉的典型例子:两个原来并不认识的陌生人,一见之下,就能相互吸引,难解难分,觉得审美对象满足了自己强烈的情感需要,美感骤然而生。性审美直觉实质上是一种由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构成的情感直觉。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只有引起了人的情感的欢愉,使人得到情感的满足,才会感到美而产生这种审美直觉。性审美直觉与美的形象性、感染性,与美感的直觉性和情感性相关。同时,性审美直觉也与审美主体一定的审美实践经验有关。由于在性审美主体潜意识中积累了大量的经过验证的生活经验,审美过程中便绕过了合乎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活动,而以直觉的形式做出了审美判断。因此,这种突然感悟并没有什么神秘。审美直觉尽管是一种“直觉”,但它仍包含有理智的因素,能够抓住审美对象内在的本质的美。审美直觉也有失误的情况,这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从客观方面讲,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本质两个方面,有时候表象能够充分直接地显示事物的本质,有时候表象与本质之间却有非常大的距离,或者说表象对事物的本质作了歪曲的反映。作为性审美对象来说也是如此,有时表象与本质是统一的,即表象美,本质也美,或表象丑,本质也丑。有时表象与本质并不统一,表象美,本质却丑,或表象丑,本质却美。一个美的事物对人产生一种吸引力,可以是由于外表的美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内在品质的美引起的。前者叫做“表象吸引”,后者叫做“本质吸引”。审美对象存在着的这种复杂情况就是审美直觉出现失误的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讲,审美直觉有高级、低级之分。高级审美直觉,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是一种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理性认识阶段的直觉。低级审美直觉则带有经验的片面性与感受的表面性等缺陷,因此往往就导致了性审美直觉的失误。一个没有审美经验而对事物的感受又比较肤浅的人,就容易为表象吸引所打动,从而导致性审美判断的失误。把理智与直觉结合起来,只有当直觉渗透着理智的因素时,才不会被表象所迷惑而上当受骗。性审美作为对特定审美对象的一种认识,需要直觉,更需要理智。应该让时间和种种考验来证实自己审美直觉的可靠性。对于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的青少年来说,更不能轻信自己的直觉。(蔡利民) 辐照法则 irradiation rule  性审美过程中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审美错觉。审美主体被审美客体身上某一方面的美所吸引和打动,产生出强烈美感时,审美对象身上这种具有吸引力的美的方面,会像阳光一样辐照到审美客体身上的其他方面,使他原来显得并不十分美的方面,在审美主体看来觉得也是美的。这种心理现象便是审美活动中的辐照法则,也有人把它叫做“光环效应”。性审美活动中的光环效应或辐照法则,实质上是一种错觉。生活中产生错觉的现象十分普遍。除了部分精神病人,由于病理的原因,有时会产生错觉以外,一般人也会在对比中、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或在一定心理状态影响下产生错觉。审美错觉与一般错觉并不完全相同,一般错觉引起的是感知形态的变化,而审美错觉则是由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所产生的意象形态的变化。性审美中的辐照法则,有推动爱情发展,使情人发掘出性爱对象身上更深层的美以及对某些缺陷发生补偿作用的积极意义,但如果发展到过分的程度,或审美者本身没有健康的性审美意识,也可能导致消极作用。在热恋中的男女会把对方丑的方面也认为极美,而加以赞誉颂扬。有些性心理学家甚至对于这种情况给了一个专门名词,叫做“性的过誉”。如果审美错觉没有得到审美意识的认可,随着爱的激情的日趋平息,光环效应消失,后悔就晚了。特别危险的是,被审美对象容貌的美丽光环迷住了双眼,遮蔽了审美对象灵魂的丑恶。青少年由于性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常常会被性审美中的“辐照法则”所支配而产生“性的过誉”现象,使他们不能冷静、客观地审视对方,见其优点而不见其缺点,甚至把缺点也看成优点。(蔡利民)匹格美林现象 pygmalionism  性审美主体将自己在心中塑造起来的完美无缺的性审美对象附会于生活中的某个人身上,在对其毫无了解,也不考虑客观可能性的情况下苦苦眷恋的现象。又称“雕像恋”。是性审美趋望心理的一种极端表现,也是性审美的一种病态心理现象。典出古希腊传说。传说中,古希腊有一个雕刻家叫匹格美林,他按照自己的想象,雕成了一座他认为已经完美无缺的女体雕像,结果匹格美林竟深深地爱上了他的雕像,和它恋爱起来。真正的“匹格美林现象”也许并不多见,但“匹格美林现象”的变异形式在生活中却时有所闻。那些将影星等社会名流作为自己崇拜对象,作为自己心目中性审美理想的青年男女,其实除了在银幕上或其他公众场合见到自己的崇拜对象外,对他们是否已经结婚成家,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能是一无所知。他们也明明知道,对这些人的趋望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却仍然一味地沉溺在这种幻想中。这种“雕像恋”对青少年是十分有害的。(蔡利民) 求新心理 psychology striving for new discovery  在审美对象身上,企盼从美的内容到形式都能不断有新的发现的审美心理。求新是人的普遍心理,在审美活动中也是如此。同一种美如果多次重复接触,便会产生感觉疲劳甚至厌倦的心理。“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就是这种现象的形象写照。而对于内容和形式都新的美,则易引起审美主体的注意、兴奋与惊喜,产生强烈的美感。求新心理在性审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要求互为审美主、客体的性爱双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审美主体,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去挖掘、发现对方身上所蕴含的美;作为审美客体,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使性爱双方之间的性审美关系得到维持与发展。(蔡利民)〔性审美内容〕性别美 the beauty of sex  男性和女性双方因形体差异、气质互补而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的美。男女双方是性审美的主体,同时各自又是对方性审美的客体。也就是说,男性的美要由女性来欣赏和评价,女性的美要由男性来欣赏和评价。离开了任何一方,就谈不上性别美。这是性别美不同于其他美的地方。性别美,除了两性自然的形体、气质差异是大体不变的内容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下,还有某些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要求。人类对性别美的欣赏能力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原始人曾注重第一性征的审美;文明发展后,第二性征成为欣赏的重点;再后来,性别美的欣赏朝着形体美与精神美结合的方面发展,而且呈现出精神因素——气质、性格、风度、学识、才情、道德的美越来越受重视的趋向。有时精神美可以弥补形体美的某些不足。成熟的现代人对异性审美常常是把对方的外在美(容貌、形体)与内在美(人格、能力、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接纳和衡量的。男性美 是女人欣赏的男性形体和阳刚气质特征的统一。一般说,英俊的相貌,浑厚动听的嗓音,魁梧的身材,宽阔的胸脯,发达饱绽的筋肉,大方潇洒的举止,是男性外在美的特征;而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才思,刚毅果断的性格,豁达豪迈的胸襟,是其内在美的特征。在原始人类那里,阴茎曾经是男性美的一大标志,近代有些原始部落还有炫耀阳具的习俗。印第安人尤里比部落,男子出门时总让阴茎露在外面。新几内亚原始部落,有用精心制作的阳具饰物“阴茎鞘”的习俗。一个成年男子都有好几个可调换使用的“阴茎鞘”,形状各异,鞘上常饰有羽毛。在现代芭蕾舞剧中,男主角常穿的紧身裤有让阳具部位鼓出的作用,实际上也是用朦胧的方式显示男性第一性征的美。男子宽阔的胸部、发达的肌肉可视为第二性征,它是男性美的重要标志。胡须是更典型的男性第二性征,有时也成为女性欣赏的对象。中国古代用“美髯公”来称呼胡须美的男子,可见对胡须的重视。现代女性更重视男子是否有刚毅雄健、见义勇为的性格气质,把这看做男子汉的阳刚美。徒有高大身躯而性格儒弱、一副娘娘腔的男人,女人是不欣赏的。女性美 是男人欣赏的女性形体和阴柔气质的统一。女子身材与男子相比,显得娇小柔弱,女子苗条但有丰腴的乳房和臀部,身体重心较男子偏下,女子面容线条柔和皮肤细腻,嗓音清脆甜润,这些构成了女性外在美的特征。女子温柔妩媚的神态,灵敏的感觉,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易于顺从,倾向于依附,楚楚动人,这些是女性内在美的特征。相对于男子而言,女性美的标准比较恒定。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的娇羞神态,古罗马神话中维纳斯的健康柔美体形,至今一直是男性欣赏的对象。当代世界选美中普遍被接受的标准仍是:苗条匀称的身材,三围(胸围、腰围、臀围)合度的线条,柔长美丽的头发,眼波明亮的双眸,挺直合度的鼻子,曲线动人的红唇,白皙柔润的皮肤等。精神气质上则要求聪慧灵敏、温柔谦逊,而又优雅大方等。(谈大正) 体格美 good physique  男女两性自然健康而又相互不同的体魄为异性欣赏的美。两性美的一般标准渗透着人类对劳动和智慧的高度赞赏,凝聚着两性社会角色的历史积淀。长期以来,男性的社会分工是渔猎耕种,参加战斗,保护妇女和小孩;女性的社会分工是采集饲养,操持家务与生儿育女。因此男性体格美的标准是身体魁梧高大,肌肉发达有力,整体匀称;女性体格美的标准是身材苗条,双手灵巧,乳房丰满,臀部发达。两性体格美的标准还受到时代风尚、阶级地位和民族习俗的影响。中国古代殷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处于兴旺时期,妇女以肥硕修长为美,因为这是强劳力的标志;魏晋时代,社会动乱,清谈玄想、放任无为的人生哲学流行,社会以游手好闲、无病呻吟的清瘦为美,统治阶层尤甚;唐代国力强盛,生活安定丰足,便以体形丰满为美。西方人对女性体格欣赏重点放在性感部位,如胸部、臀部,强调三围之差,即腰要细,胸部要发达,臀围还要大于胸围。中国人对女性欣赏的重点放在面部和身段,即面容姣好,胖瘦适宜,高矮合度。劳动者审美以有利于劳动的身体健壮、面色红润为基础,相反,有闲阶级常要求妇女娇小、纤弱。18~19世纪的法国贵族妇女以病态的柔弱为美,时兴在社交场合能随时晕倒,贵族家庭中给晕倒女子的催醒剂成为必备药。有些民族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对体格美有特殊嗜好。索马里人视高臀为特美,有钱人选妻妾,让候选妇女面壁排列,选其中臀部突得最高者;汤加妇女以肥胖为美,姑娘出嫁前要关在屋里养胖;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的某些部落把扁平头看做美人的特征;非洲玛卡洛洛族的女子要在嘴唇上穿孔,插入一个很大的金属环或竹环,名叫“陪尔雷”,陪尔雷能使女子的嘴唇突出鼻尖以外5厘米,当她发笑时,因肌肉收缩而使上嘴唇抬高到双眼之上,当地人以此为美;苏丹科而多凡族和达尔福族,男子美的标志是在身体多部位用刀划割条条伤口,擦上盐,长成众多的疣痂。从现代文明和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来看,男女两性的体格美应该与自然健康相统一,不宜背道而驰。因此,中国古代的妇女缠足已被现代妇女屏弃;缅甸脖脑族妇女自小戴上层层项圈,使自己成年时头颈细长,造成颈部肌肉萎缩,发音变声的做法已为该族现代妇女所不取;曾以妇女孱弱晕眩为美的西方人,现在也举行妇女的健美比赛,以自然健康甚至肌肉发达为美了。(谈大正) 体态美 elegant shape  男性或女性通过个人日常举止姿态显示的具有性魅力的美。是个人身心美的一种综合。如果说,容貌美、体格美是大自然赋予的静态的和外在的美,那么体态美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后天努力对先天美的提高。悦耳得体的言谈,适度娇羞的表情,优雅的举止,包含有个人文化修养的成分。学习和训练,有助于体态美的获得和提高。有的女青年本来体态一般,但进入时装队经过模特儿课程训练,学会了穿高跟鞋走路轻盈矫健的步履,臀部摆动也优雅有致,加上手臂姿势恰当的配合,便获得了有性审美价值的体态美(见图)。体态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容貌美和体格美的某些不足。中国清代剧作家李渔说过:“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六七分,试以六七分姿色而无媚态之妇人,与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态之妇人同立一处,则人只爱三四分而不是六七分,是态度之于颜色,犹不止于一当两倍也。”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也曾说过:一个女子只拥有一种美丽,但可以显示出十万种可爱。反之,一个女子徒有形体之美而坐立无状、进退失据、言语粗俗,其美就所剩无几了。(谈大正)体态美图1 妇女容貌美图2 马克思 容貌美 good-looking appearance  人的颜面五官和头发所构成的能引起异性欣赏的美。人主要靠面貌来相互辨认,并通过面部表情来感知别人的内心活动。面容是人们心灵的镜子和爱情的显示屏。人类面对面性活动的方式也使脸部在性审美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什么样的容貌算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如汤加人以胖圆脸为美,中国魏晋时代以清瘦为美。但就东西方而言,各自大体标准是有的,而且不乏近似之处。中国对妇女容貌美,强调精巧妩媚。因此,柳叶眉、杏核眼(或丹凤眼,即细长眼)、樱桃小口、糯米牙、桃花腮、鹅蛋脸型、乌黑云鬓,常被用来形容美女(图1)。西方人对容貌美的要求常是金发碧眼,鼻子挺直,脖颈细长,脸盘上下较狭,牙齿齐白,嘴唇鲜红而线条清晰。嘴适当地大,在西方不受排斥,常被认为有性感。男子的容貌,中国古代以白面书生为美,因为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只有书生有前途。何晏、潘安是中国古代美男子的典型。何晏曾以面白如粉被魏文帝招为驸马。“傅粉何郎”成了一个形容男性美的成语。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面如珠玉,目如点漆,唇似涂朱,鬓若刀裁,皮肤白皙,线条柔和。现代中国女性审美标准逐渐变化,不少人已不喜欢白面书生,并将其戏称为“奶油小生”。她们要求男子容貌有阳刚之美,一般标准是方圆脸型,前额饱满宽阔,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鼻子挺直,嘴形有力,下巴有象征意志力的天然凹槽。有的女子还欣赏男子的胡须美。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显示男子宽阔胸怀的大胡子(图2),列宁、孙中山那样显示男子智慧与意志的小胡子,都被视为男性容貌美的标志之一,受到某些女子的青睐。(谈大正) 气质美 stunning personality  在性审美中,对审美主体具有吸引力的气质特征。气质是贯穿于一种稳定的情绪性中的人格表现。这种稳定的情绪性包括对情绪刺激的感受性、反应的强度和速度、日常心境的品质以及心境的起伏和强度等特点。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设想,按人体内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4种液体的混合比例,可将人类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И. Ⅱ. 巴甫洛夫学派将气质看做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这些类型正好与希波克拉底的4种类型相对应。气质本无美丑优劣之分,每种类型的气质都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情侣之间的气质特点能够互补时,相互之间就有吸引力,气质的积极面就具有了审美价值。一般说,气质可分为急躁型(即古典心理学的胆汁型)、活泼型(即古典心理学的多血质型)、稳重型(即古典心理学的抑郁型)和胶滞型(即古典心理学的粘液型)。就男女两性总的情况而言,男子身上的急躁型气质占优势。男子对外界反应强烈,感情易于激动,具有爆发的力量。这常表现为雄心勃勃、见义勇为的攻击倾向,也表现为顽强坚毅、能抗暴力和承受精神压力。这一些常被气质柔弱、感情细腻的女性欣赏为男子汉气概,即男性的阳刚气质美。女子与这样的男子交往有一种受保护的安全感。与此相反,女性在总体上活泼型气质占优势。她们反应灵敏但表现含蓄,易于感动但不外露。她们举止灵活而委婉,情感细腻而易变,充满温柔又显得脆弱。根据心理调查,女子在两性关系上思想较男子开放,富于幻想,行动上却表现得暧昧和羞涩,这在气质上表现为柔情如水。这些就成为勇猛粗疏的男子十分迷恋的女性的阴柔气质美。马克思在回答他女儿问题时曾说,男人最重要的美德是刚强,而女人最重要的美德是温柔。男女气质上的差异和互补,造成两性间心理上的吸引力。对两性气质上的差异和气质美不宜做简单的理解,事实上由于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人的气质也是可以部分改变的。纯粹属于某一类型气质的人不多,往往是一种气质占优势,同时又有另一种气质的某些特点。男性雄健粗犷、热情奔放者较多,这种气质对女性具有吸引力,而蕴藉深沉、冷峻凝重者亦大有人在,它同样会对女性产生魅力。成年女性温婉娴静、高雅端庄,常令男士倾心,而少女的纯情活泼、热情似火,有时更能打动少男的心。(谈大正) 性格美 cheerful disposition  男女两性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展示的美。处事原则、对事态度和活动方式是构成性格的三要素。处事原则是人生观的体现,是性格的核心;对事态度反映一个人对待事业、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态度及表现,是性格实体;活动方式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表达方式,是性格的特征。如果说气质受人的生理神经类型的影响较大,那么性格除了有气质的作用外,更大程度上受人生经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性格虽千差万别,但就两性总体而言,由于性气质的差异,由于社会对两性角色期望不同和由此而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两性总体性格特征有不小的差异。一般说来,男性的性格特征表现为理智和刚毅,女性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感情和适应。男性在关心自身的同时,更关心环境乃至世界的变化,视野开阔,胸襟豁达;女性更关心自身和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及人际关系。男性粗疏,女性细致;男性豪爽,女性优柔。正因为两性性格上的差异和互补趋势,男性的性格常使女性产生依恋之情,女性的性格常使男性产生爱慕之心。对性格的评价常蕴含着人生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一般说,具有真与善因素的性格给人以美感,具有假与恶因素的性格常使人憎恶。有的人性格中包含了崇高的道德与美好的情操,就容易形成个人性格魅力,受到异性的青睐。就性爱的审美与接纳来说,双方的性格最好既有相似处又有互补性,这样男女相处容易和谐。完全相同或完全相反有时双方难以适应。当然,有些情侣性格本有抵牾之处,但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能互相尊重,相互适应,愈来愈发现对方性格的美,加深了爱,这也是常有的事。(谈大正) 风度美 graceful posture  由表情、姿态、语言、行为举止等动作特征所显示出来的美。风度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它跟人的经历、职业也有关系,并是人的形体美与精神美的统一。体格美、容貌美是静态美,风度美是动态美。后天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对人的风度影响甚大。一对气质类型相似的孪生子在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其风度可能大相径庭。就两性而言,女性的风度美常体现为文雅而又热情,男性的风度美常体现为沉稳而又潇洒。姿态美是风度美的基础,语言美是风度美的重要组成,因为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言语诚恳谦虚,尊重对方,与异性接触彬彬有礼、有分寸,能适当控制感情,装束打扮得体,都是风度美中不可缺少的要求。风度美在性审美中具有特别的价值,有时被称为“第三性征”。有学者说:“在求爱中,最关键的不是突起的颧骨,厚实的嘴唇,或是暖色调的眼睛。当然这些特征并没有坏处,不过它们终会消失。最关键的也不是宽而结实的肩膀,或者昂贵的服装,闪闪发亮的珠宝,或者是高个头,或者是柔润的手腕。这些特征在男女相会之时也能起重要作用,可是和行为举止——姿势、情绪和仪态之类——比较起来,它们则是可有可无了。求爱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行为举止,换句话说,是你如何表现自己。”美的风度,在性爱中具有特别的魅力。个人的风度美相对于外在美来说,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一个人的容貌、体格保持青春状态的时间是不可能太长的,但风度美则可以保持到中老年。有些女性“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有些男性,四五十岁仍有男性美的魅力,就是由于他们保持了风度美的缘故。(谈大正) 情感美 nice feelings  对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展示的美感。情感是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人类的性爱本身就是基于性吸引基础上的情感表现。情感美是性爱美的核心。动物两性之间也有性依恋的情感因素,但这与人的爱情相比只能算是一种萌芽,动物没有人的那种殉情的现象。就人类而言,如果没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即没有爱情,即便是性行为,他们的性欲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爱情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理性的感情,它充满了美的感受。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说:“爱情……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G. W. F.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说:“爱在这种肯定的满足和平安幸福的状态中具有一种理想的美,特别是精神的美,这种美由于是内在的,只能表现于亲切的情感。”性爱的情感美还可以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艺术,特别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永远离不开爱情的描写和表现。艺术需要有吸引欣赏者的美感魅力,由于人类普遍把爱情活动变成了一个审美化的过程,因此艺术与爱情结下不解之缘是很自然的事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与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性爱中的情感美,包括羞怯、柔情、依恋和激动四种状态。羞怯是对于两性关系的腼腆状态,其中渗入了道德和自尊的情感因素;柔情是一种舒缓、优雅的情感状态;依恋是情侣双方在保持人格独立基础上所产生的难舍难分、彼此依赖的深厚情谊;激情是情侣之间由于强烈的吸引而产生的追求、向往、狂喜和兴奋。情感美是爱情巨大魅力的根源。爱情是人类的创造。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培养和创造。在两性关系接近的不同阶段,需要掌握不同的“度”,表达过分与不足都会有相反的效果,只有适度状态才能产生和保持美。由于文化修养不同,人们对性爱情感美品格的要求也不同。可以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全面,层次越高,他追求的性爱精神品格就越高、越丰富,对基于心灵吸引的浪漫的性爱就越推崇。(谈大正) 智能美 sharp intelligence  从人们智力、知识、技能、能力等智能因素中显示出来的美。人的智能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文明程度,是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谟克利特在《著作残篇》中指出:“身体的美,若不和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在两性关系中智能美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会引起异性的钦慕、倾心。中国古代有“郎才女貌”之说,即男子的智能与女子的美貌在性爱婚配中有同等的价值。当然,“才女”对男子同样有吸引力。但由于历史的偏见,女性的智能美常常不被重视,有时甚至被斥为婚姻不稳定因素。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现代社会中学历过高的女性或事业有成的女强人的婚姻反而难于解决,说明这种偏见还在起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有知识有才能的女子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男士倾慕。智能美在性爱中的地位还可在这样的事实中得到证明,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往往有众多异性追求者,其中不少是受他们智能美的吸引。(谈大正) 道德美 virtuous morality  人们的道德行为所闪现出来的美。道德美是一种精神美,它是善与美的结晶,是高层次性审美活动的观照对象。人类性审美发展的趋势是从体貌美的欣赏到精神美的欣赏,并追求这两者的结合。道德美体现着社会肯定的价值取向。性爱中的道德美常表现为相爱的一方为另一方的奉献与牺牲所产生的深沉的审美效果,它是一种内涵美、崇高美。当相爱一方感受到另一方的忘我奉献和牺牲精神时,便会获得比其他美感更大的心理满足。道德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加速爱情的发展,促进双方的心灵沟通与默契,使两颗心紧紧相吸。道德美使爱情深厚持久,在相爱双方的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升华为永恒的回忆。道德美还表现在一个人为社会公益或正义事业做出贡献而自己忍受牺牲的行为中,这种人格力量引起异性的敬佩和爱慕。有些女子与身有残疾的英雄的结合,正是被这些英雄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美所吸引的结果。(谈大正) 语言美 beautiful style of conversation  人们谈吐时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所展示出来的美。语言形式美,即说话时腔调、音色、神态方面的美,还有辞令的得体、优美等;语言内容美,即语言反映事物时透露出来的说话人的知识、修养、趣味与情操方面的美。男女两性由于声带与共鸣腔的不同,音调有明显区别。女性温柔明快、圆润、委婉的语调和音色,对男性有很大的吸引力;而男性粗犷雄浑的音色,优雅潇洒的谈吐,对女性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相反,男人讲话像女人,一副“娘娘腔”,或者女人像男人一样的粗门大嗓,是叫人讨厌的。至于语言的内容就更为重要。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流露。知识丰富,情操高尚,语言得体,机智幽默,会给人美感。相反,语汇贫乏,噜苏重复,不合逻辑,庸俗无聊,则会使人讨厌。异性之间对话更要讲究艺术。礼貌、尊重,这是根本的要求。而在表达性爱时则更要根据情况,恰当措辞,含蓄文雅。用语无分寸,粗俗冒失,是异性交往的大忌。当然,言不由衷,不考虑对方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引经据典,故作高深,也是不恰当的。两性言谈时也不宜过分拘谨;言词幽默,常能给人以美感。(谈大正) 服装美 attractive clothing  通过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和图案等因素,增加男女两性形体、精神魅力的美。服装除了御风寒、避日晒、劳动中保护肌肤等实用价值外,还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它既能遮羞,又能显示男女两性的魅力,还能展现人们审美能力的高下、生活趣味的雅俗、性格的差异,乃至心情、风度等精神风貌。古代人们就开始用服装来遮羞,先是遮住了第一性征(性器),而后又遮住了第二性征(妇女的乳房、臀部等),再后来又尽量遮住皮肤和体形线条。有的民族,妇女在陌生男子面前还要戴上头巾遮住头发,用面纱遮住脸庞。遮羞是为了美,但遮掩过分,就会走向反面,遮掩掉许多人体的美,这样就与人们普遍要求显示性魅力、欣赏异性美的本性相冲突。于是人类在服装设计与穿着上出现了本能与社会规范的或明或暗的较量,寻找着遮掩和显露两者之间适度的平衡,以期充分展示个人的形体美,衬托精神美。妇女们用上衣遮怀掩胸,里面却戴上乳罩,其中还加上衬垫,使之从外面看去更加显眼。一方面系上裙子遮住臀部,同时又发明了撑裙,从外形上夸张臀部的发达。高跟鞋之所以受到女性的青睐,是因为它使妇女更显苗条,同时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黄适合什么颜色的指甲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