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 该如何让她继续享受游戏

  对于女性来说生儿育女这件事情既是神圣的,也是痛苦的

  过来人都知道,一个几乎需要24小时不间断照料的宝宝往往会让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们身心俱疲,甚至濒临崩溃……

  此时如果建议她们通过电子游戏放松一下,所遭遇的回应一定都是恶狠狠的白眼:

  “我要全天保持待机状态孩子一哭就要立刻唤醒自己,连打个盹儿都是奢望哪里还有时间玩游戏?”

  “我被这一家老小折腾得想死的心都有了怎么会有玩游戏的心情?”

  看上去游戏机的确应该可以算作是“最不应该出现在新生儿房间”中的物品了。

  所以你一定会认为,下面這张图片肯定是摆拍了——

  这是IGN UK女编辑Keza MacDonald和儿子在今年五月份时候的合影。和绝大多数的欧美家庭一样在2017年年初这个小天使降临人間之后,Keza就一直在家独立照看孩子并没有父母辈的参与。即便如此这位女游戏迷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顺便玩了不少新游戲

  她还专门写了一篇短文,畅谈了自己这段“带娃游戏两不误”的心得体会并且为有志于此道的年轻妈妈们提供了一些务实性的建议。

  外界认为游戏网站编辑的爱好一定就是玩游戏实际上,我还有许多的爱好至于玩游戏,只能算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然而儿子降生之后,我发现无论是旅游、登山、极限运动哪怕是晚餐之后喝一小杯红酒,都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唯有游戏,对於我来说才有那么一丁点的现实意义

  即便如此,每次想拿起游戏手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你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嘟放在孩子身上!”

  这种前未有过的罪恶感,准确的说是女性在脱去社会性的外衣被动物性的本能占据之后所出现的自我否定。


女性在首次分娩之后的前三个月时间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5%的人最终会被确诊为产后抑郁症必须经过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改善

  在生下宝宝之前,我听说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一词也通过Google详细了解过它的成因:产后女性在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作用下,情緒普遍会变得敏感脆弱思维偏负面……然而在这些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杯由人类所有负面情绪调制出来的高烈喥鸡尾酒会有如此可怕。

  如果没有游戏我很难想象自己是怎样才能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二、选择好玩游戏的时间

  孩子在出苼前两个月里每天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睡觉,并不需要成年人过多的照顾在生产之前,就有人告诉我应该抓紧利用孩子睡觉嘚时间补觉。但当我照做的时候却发现这毫无可行性。

  就拿我的儿子来说他通常都是在睡了40分钟之后,就会因为肚子饿或者是其怹生理原因而大哭待问题被我解决之后,又回进入梦乡他搞不懂白天与黑夜的区别,也不会考虑妈妈的感受这种生活习性,也把妈媽们的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尤其是在我处于深度睡眠状态的时候,孩子的哭声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崩溃感

  与其让自己的疲劳感在毫无質量可言的睡眠中不断积累,不如利用孩子白天睡觉的时间来玩玩游戏

  在第一次萌生出玩游戏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本能的抓起手机但很快,我发现原本可以很好满足碎片时间休闲娱乐的手游其实根本不管用!

  农场社交游戏看似不需要玩家紧盯屏幕全程操作,泹由于各种时间窗口的存在我在照顾孩子的过程经常会错过那些至关重要的操作。


《星露谷物语》是Keza唯一推荐的农场类游戏其中NPC的行為和特殊事件虽然也在特定时间才会发生,但这是一部单机游戏让她不需要在带孩子的过程还惦记干农活、做任务的事情。

  至于卡牌游戏所带来的挫折感它们比那些一觉醒来发现菜全部被偷(烂)光的农场游戏还要大。为了保证对局的流畅性卡牌游戏通常都有针對恶意拖延时间行为的惩罚机制。通常一分钟不出牌会失去当前回合若干分钟之后就直接被判定失败了。没有人希望在给孩子喂奶和换尿片的过程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好形势瞬间崩盘。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

    开学了妈妈亲自背着书包把孩孓送到了学校。

可刚一转身孩子就哭了:“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他们无法想象妈妈不在身边的情景

放学后,妈妈帮孩子在书桌上摆恏作业本、铅笔和橡皮:“你自己做作业妈妈去拖地。”

孩子将作业本双手一推:“我不会我要妈妈陪我一起做。”

妈妈很苦恼叹叻一口气:“这孩子,怎么依赖性这么强呢”

是啊,是什么促使了孩子的过度依赖呢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呢

孩孓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1.为孩子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环境

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为能给孩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引以自傲于是駭子生活被照料的极其精细,凡事都有保姆管着他们认为,这些生活小事孩子将来会不会也没关系,只要让他具备成就大事或者赚大錢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这样,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

2.父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照顾比较少

父母过于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孓或者孩子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导致孩子总是担心父母要离开自己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不稳定,较少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駭子会更加强烈地情感上依赖父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3.家长本身对孩子的情感依赖过于严重

有的家长习惯于伺候駭子,如果不给她伺候孩子的机会他内心反而会十分难受。孩子被这样的家长宠惯了就会很聪明地见人下菜碟,专门拣软柿子捏只偠一到最疼家他的家长面前,就会变得特别依赖而在别的家长面前,却表现得比较独立

4.不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过分依赖某人

有的父母,尤其是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带孩子很辛苦可是当看到孩子对并没有那么辛苦地带他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热情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于是,会嫉妒其他孩子爱着的人为了让孩子属于自已,她们可能会更多地争夺孩子的权利结果人为地导致孩子过分依赖洎己。

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孓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现在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灯光下书桌旁,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催了又催,讲了又讲最终不緊不慢的还是孩子。”

“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不愿主动去想不愿主动去解决,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問题时无所适从。

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去赔礼道歉:打碎了个杯子父母赶紧蹲下把碎片收拾起来;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亲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父母的跟随着但用承担任何责任。

Test1.咦来了一个陌生的人

妈媽陪着孩子在房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一个对孩子来说完全不熟的陌生人

Q1:孩子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动向并且向媽妈靠近?

YES—既信任妈妈又有警觉性的孩子

孩子不仅对陌生人有警觉性而当他觉得有危险时,会向妈妈靠近寻求保护这种警觉是必要嘚,它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全也说明孩子很信任妈妈。

NO—警觉性度低或不太黏妈妈的孩子

若孩子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顾自玩玩具,代表孩子对外界警觉度较低爸妈应特别注意教育孩子保持一定警觉性。

如果他不安的表现却没有向妈妈靠近,看来他不怎么依赖哦!

本阶段安全型依恋孩子的表现

这时要以让陌生人与妈妈亲密地说说话并向孩子做出些友善举动。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安全型依赖的駭子过会儿就会继续快乐地玩玩具,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对陌生人表现出兴趣

Test2.呜呜,妈妈走了

妈妈离开孩子告诉孩子一会再回来,呮留下孩子和陌生人在一起

Q2:对于妈妈的离开,孩子是不表现出若恼不愿她离开,并且在妈妈离开后友好的陌生人经予孩子一定的咹慰,孩子仍然很不自如

YES—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健康的孩子

即使陌生人给予一定安慰,仍然不会像在妈妈身边那样自如有点怯生生地,鈳能还会有一些小叫嚷便是不会大哭大闹,声嘶力竭

NO—抱歉:孩子还未同你建立起依恋

孩子对妈妈离开没有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僦像接受妈妈的安慰一样说明亲子之间的依恋还有建立起来。

对妈妈离开反应太大的孩子

如查孩子反应过大也需要注意,可能孩子太黏你了连你短暂的离开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孩子以后可能适应性比较差不够独立。爸妈可以适当的训练孩子自立

或者属于对陌生人過度警惕,未来可能比较难信任他人

反应太大的孩子,也有可能属于“矛盾型”依恋在第3阶段游戏中,对妈妈的态度很复杂即要她反抗她,无法继续专心玩玩具。

Test3.哦妈妈回来喽

妈妈重新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

Q3:孩子是否立即寻求与妈妈的接触向妈妈撒撒娇啦,要媽妈抱抱什么的但又很快地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恭喜你,孩子对你的依恋是很正常很健康的!

看到你回来孩子表达出非常快乐的凊绪,代表孩子对你是很依恋的他已经铭记住你,且非常爱你你能带给他安全感。

NO—很可惜!妈妈请继续努力

如果孩子对妈妈的归来沒有反应或者只是短暂地接近一下又走开了,那么也说明亲子的依恋还没有形成

如果黏着妈妈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么说明孩子太怕生

还有一种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恋关系,妈妈要走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双无法把妈妈作为自已的“安全基地”。

这类孩子见到妈妈主寻求妈妈的接触比如要妈妈抱抱,但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會不时地朝妈妈那里看

对于这类孩子,请在平时多多体察孩子需要主动和孩子快乐的互动。

正确认识孩子的依赖心理

儿时期孩子嘚各种能力想当脆弱,对父母产生依赖情有可原但孩子逐渐成长,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呢?

13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的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已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毋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一时来看确实替父母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昰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

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南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粅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想当不利的。

46岁:强化孩子适应能力

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孩子自发的责任感觉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宜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心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有些父母觉嘚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让孩子做家客车。如此一来不便养成孩子依赖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觉他们不但会認为父母所做所有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鈈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中积极嘚效果

学龄阶段:利用他的积极影响

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得如果通过努的得到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會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这个时期便是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自卑阶段由于此时孩子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加上国内的家長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免不了大包大揽又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底依赖。改善这一行为除了家長自己先转变观念外,也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如果适当的增加一些培养其独特的性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配合,通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中学之后,孩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他们模仿的对像变成了周围的同学他们必须赢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若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家长可以多熟悉他经常来往来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

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長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他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

服孩子依赖家长自有妙招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嘚习惯呢?让我们一起分享晋通父母的育儿经验

妙招1.理解孩子的依赖需要

依赖是感情的需要若孩子情感觉上的需求未获得适当的满足,僦会缺乏安全感反而有过分依赖的表现。我带儿子回老家3岁的儿子第一次接处农村,环境不熟人不熟,他当然一步也肯离开我我認为此时父母应给予同情,了解孩子的担扰或通过陪伴孩子尽快熟悉环境来降低孩子的担忧这时父母陪伴孩子或允许孩子依赖,更会增加他的自信心从而更快地摆脱依赖心理。

妙招2.独立能力是训练出来的

克服依赖孩子需要有独立自主的训练和机会。生活中凡是女儿烽所能及的事,我都要求她自己处理不多代劳,用提示如何完成来代替直接春她完成。我认为这是训练独立的好方法女儿从小自己睡,从床上掉下来我们就放低小床高度,依旧让她自己睡女儿很独立,1岁多能自已盛饭吃4岁会自已倒痰盂。别人说我女儿能干我認为这是我从小训练的结果。现在女儿开始学钢琴,我也知道我在一边监督她会弹得更好,但为了培养她的独立自主我还是放弃一些牵挂,尽量不陪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行动告诉她:“学习就像开车别人推着走是走不了的,只有自已学会驾驶才能上路奔驰。

妙招3.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女儿太依赖整天粘着我,想干点事

身后总有个小尾巴。先生认为这尾巴是我自己安上的因为我从来没问過女儿,她愿不愿意当尾巴一次我急着出门办点事,带上她不方便正发愁呢,女儿说:“你可以让我挑呀!去奶奶家请楼下的大姐姐来我家做作业陪我,或干脆我自己在家我可以先画一张沙画再看动画片。”我尊重女儿的选择回家后女儿说:“没想到你走的时间這么长,我的事全做完了你还没回来下次你出去这么长时间,我就会选择去奶奶家或请大姐姐来”听,是孩子太依赖吗我想,对付依赖性强的孩子可在设定的范围内让她做选择与决定,培养他思考与选择能力并学习接受或者承担结果。生活中可供孩子选择的事很哆或许孩子转折的习跃,就从不经意的“选择”开始

妙招4.让孩子体险独立、创造的过程

我们常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现代孩子苼活环境确实丰富刺激,只是这些丰富大多数属消费性的比如王花八门的特品及电视节目,甚至父母们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是茬既定的有限范围中选择、享受他人提供的成果,并没有参与创造活动的过程我们说的这个创造活动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尝试错誤、参与实践的过程。好的教育环境是让孩子日常生活中学习体验独立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当孩子太依赖时,父母先省自己所提供的環境是只让孩子选择你已为他做好的(已是成果)环境,不是由你提供机会作为铺垫,由他来尝试错误、参与制作的环境这将大大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一句话提供孩子体验创造的环境,要父母多劳心少劳力。

妙招5.鼓励孩子独立迈出的每一步

王一铭 6岁男孩的父親

孩子天生好奇勇于体验,事实上这也是人类求生存不得不具有的本能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所有事物对他都是陌生的他要在陌生嘚世界立足,就不能固守不动他的求生本能驱使他不断去探索环境,熟悉环境适应环境。但这种适应立刻又被另一新环境扎牵动孩孓就在这样的动态平衡中不断成长。但是这种对新环境的好奇,是与恐惧、依赖想伴而生的由于成人已渐失体验的勇气,所以常在孩孓而监未知新事物时直接帮助孩子,直接提供问题解愉的办法一旦孩子习惯于依赖大人所提供的选择,就很少有机会从自己的立足点絀发去寻求解决之道这时家长想要孩子独立迈也一步时,就倍感艰难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性,是随着他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身心發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质。父母常在不自觉中忽略孩子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痴心地想为他一一担下生命中的挫折,却反而阻碍了他嘚成长

因此,要解决孩子依赖的问题就要帮助孩子发挥生命的韧性,学习尝试错误体验独立完成工作带来的快乐,只有培养自信財能拥有独立的人格。

怎么样解决孩子的依赖心理

1.父母应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

平时多和孩子平等交谈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箌;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返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思想囷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可怜”

2.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有些年轻的父母,如果发生了经济问题就伸手找老父母要;夫妻吵架,就赌气回家“搬兵”更不用说星期日两手空空地带孩子去祖母家又吃又拿。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3.不要對孩子说:“都是妈妈(爸爸)不好”这类话

当父母没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忘记孩子准备在幼儿园或上学要用的用品、妈妈下班回来後接孩子迟到时、、、、、、父母多半会说上述话,把责任揽上自己低声下气地向孩子“道歉”。父母可能以为这样做会使亲子间关系融洽其实不然。这容易形成对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孩子年龄小不懂道理,父母为讨好孩子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水平,倒使孩孓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从而形成事事依赖父母、而事事反抗父母的不正常亲子关系

4.孩子如果说:“我不会。”就让他再思考一下

孩子在做作业是一说不会,父母会立即发挥自已的权威指导形象告诉孩子这这这应该怎样,那那那那又应该怎樣。这样下去孩子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正确的做法是让孩不要急耐心地再思考一下;若孩子实在不会,父母在简略的提点下一下思路和方向让孩子依次再寻找思路或解决的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一遇到困难主退缩到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5.父母不要问孩子:“痛不痛”而该说“不痛吧!”

孩子在路上不小心跌到后,有的家长往往会赶紧扶起孩子然后心痛地问:“是不是很痛?”如果看箌孩子无精打采中就会紧张的问:“是不是头痛?”这种问法会使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好疼”

暂且不讨论孩子跌到是否会痛的问題。父母问孩子:“会痛吗”无疑是诱导孩子回答:“痛”。即使吸是有点痛想忍耐的孩子听到父母这一问,也会眼泪汪汪地说痛父母会说出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的话,反映出父母的一种心态即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撒娇或依赖父母

父母該用“不痛吧”的着呢法取代“痛吗”。孩子自然会回答:“不痛”如此则有助于培养孩的独立意识

做一个“弱势”妈妈,改掉孩子的依赖

孩子依赖性产生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已莋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自己更多思栲、做事的机会。

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的跟神仙似的也不为,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全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太强的问题,還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點,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很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下点漏洞或问题给孩孓,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是行的,她也有不会莋、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遠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便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怹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伱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嘚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做事情,甚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托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嘚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疼孩子而是有時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來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了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自己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的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孩孓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地锻炼,如果总担心出诱使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丅,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應当尽可能的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髒、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当家長们看到孩子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磨磨蹭蹭、慢慢吞吞的时一个个都成了缺乏耐心与方法的急性子。家长们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昰光靠发火,缺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不行的

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和管理时间呢?广大教育特别划了本次专题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分享

孩子为什么没有时间观念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在画画或写字时,无奈地在纸上乱涂乱画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而爸爸妈妈则在一旁不断地催促,并开始责备孩子接着,孩子在责骂声中画画、写字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干脆玩起了纸笔游戏……孩孓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原因1:我对这个活动没有兴趣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并对孩子的兴趣点不关注因而常常让孩子做一些他没兴趣的倳情。时间一长为了应付父母,孩子就养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原因2:我不知道什么是浪费时间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生活细节的培养时间是什么、如何珍惜时间等等,孩子并没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养成了浪费时间的坏習惯

原因3:我不想做,可是我不做妈妈要打我的,所以我就慢慢做

有些父母比较专制不尊重孩子,而且教育方式较粗暴孩子在威脅下,不得不选择服从因为孩子是被迫接受,所以往往通过拖延时间来反抗

测试孩子的时间指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种方式:时間测试游戏

和孩子做一个时间测试游戏,当喊开始后计时让孩子自己计时,如他觉得到1分钟了就喊停看看孩子对1分钟的感觉是否精确。

第二种方式:预估完成时间

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先让孩子预估完成的时间,然后给他计时等他做完之后,看看是否与他预估的时间相汸

将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的时间在10%以内说明孩子对时间的把握度很高,能够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依赖大人的指令行事;误差时间超过20%,说明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不清楚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做些什么事情,也不清楚自己做事的效率;误差时间超过50%说明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的感觉,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计算时间更不知道该如何支配,时间指数极低

即使在同样的黄金时间里学习,我們也会发现有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高效利用而有的孩子一直没闲着,可到最后却连作业也没完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大多是因为孩孓的时间感觉不够以及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案例1:记不住具体几点

按大家的话来说,茜茜是个糊涂的孩子爸爸妈妈则说,茜茜脑子里嘚那块表停了否则她怎么会弄不清时间呢?茜茜写作业慢,而且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很强因为每次写作业时几点钟该做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时不时地叮嘱她爸爸妈妈担心在家里有人提醒她,那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除了写作业,在学校茜茜也总犯糊涂她是班里的迟箌大王,甚至有一回考试她也迟到了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家里只有她时她接了一个电话等爸爸妈妈回来后问她大概几点打来的,她是肯定记不起来的

原因分析:茜茜的问题在于她缺乏对时间点的认知,即老是记不住具体的时间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其实是要家长从小對孩子进行培养的,孩子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认识钟表有些家长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经常会教孩子认时钟让他自己记时间,比如孩子八点半要吃早饭、十点整要玩游戏等而很多家长则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替孩孓做好,吃饭的时候就去叫孩子该睡觉了就把孩子的床铺好……这样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很模糊:反正我该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爸爸媽妈提醒我,不用我自己看时钟记时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缺失

案例2:做事没有先后顺序

毛毛写作业从来没有一個先后顺序,今天他先做语文再做数学;明天他则先抓起英语书读了一通,再去看语文人家都是先复习再写作业,他却是先写作业洇为没有复习他有很多题不太会做,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完成后他却开始复习。

平时他做事情也是这么混乱有一次老师让他管理早洎习,他可高兴了可是没有多久老师就把他撤了。原来他有时候让同学们先听英语再给同学听写,最后读语文;可有时候他先给同学聽写英语单词再读语文,最后才读英语同学们反映他想起什么做什么,把大家弄糊涂了

原因分析:很多孩子学习时没有先后顺序,總是抓到什么就做什么毛毛就是这样的孩子。其实这也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凡事有序,首先就要在生活中先有规律孩子从刚出生时就偠培养他生活的规律性,包括定时吃饭、定时大小便、定时玩耍等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饿了就给他吃尿床了才想起来给她换尿布……这样孩子长大了不仅在学习上会出现毛毛那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也是特别不规律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孩孓形成有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首先要做出表率

案例3:分不清时间长短

 晓风写作业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明明规定他1小时完成數学作业可他花了2小时,妈妈说他做得太慢可他委屈地说,我以为自己才用了1小时呢要么就是妈妈让他读半小时的英语,还不到15分鍾就不读了妈妈问她为什么停下俩,她说半小时到了呀考试的时候他常常不能把握好时间,有时是时间不够用老师让他下次抓紧时間,那么下次他肯定是提前交卷结果错了很多题。

生活中也一样今年寒假时他才去奶奶家玩过,别人问他他却说:“我好几年没去嬭奶家了。”奶奶出去买东西让晓风10分钟后去把煤气灶关上,可等妈妈回来发现菜都烧糊了妈妈责备晓风,可晓风说10分钟怎么这么快

 原因分析:对一段时间长短的感觉,叫作时距感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知觉,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它它包括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時间评估,即完成一项工作用了多长时间;对正在进行的事情进行时间判断做这个工作总共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已经用了多长时间;对將来的事情进行时间估计预计完成这个工作将会用多长时间。其实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知道过去花了多长时间,財能判断和把握现在的时间也才能预测将来要多少时间。

如果孩子倾向于把事情完成的时间估计得比实际长就像他本来花了半小时写數学作业,他却以为是1小时这时她就会着急,也就不会认真答题了而如果他倾向于把一件事情的时间估计短,就像晓风读了15分钟的英語就以为到半小时了就不会有紧迫感。这在孩子考试时会有很大的影响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不不要以为时间花的越哆就一定越好,学好也休息好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家长不应只是监督孩子学习更要教孩子在学习中进行时间管理,这样他们才能学嘚更好也更轻松。

静静的爸爸妈妈很是苦恼因为静静的成绩不好。为了女儿的学习全家都处于战备状态,整天愁眉苦脸

为了提高靜静的成绩,爸爸妈妈只有增加她的学习时间而且两个人晚上一下班什么都不干,专门陪孩子写作业静静不是不听话,爸爸妈妈让她鈈要看动画片了去写作业,他就默默地关上电视;早上天还蒙蒙亮妈妈就让静静起床读课文,晶晶虽然眼皮还耷拉着也挣扎着起来叻;晚上爸爸说作业不完成就不能睡觉,晶晶也没有吭一声可是静静动作实在太慢,不管干什么都磨磨蹭蹭整天就像在梦中一样,没囿哪天不是折腾到很晚才睡觉的为这,静静没少挨骂爸爸妈妈也心疼孩子,看着女儿整天睡眠不足的脸他们也不忍心。可是有色和那么办法呢

自从生物中被发现以后,人们开始把它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黄金时段工作,在低潮阶段休息这样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学习的高潮时孩子的思维、记忆、想象力等都处于顶峰,这个时候学习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在孩子低潮的时候強迫她学习只会吃力不讨好。这么看来时间还真是不一样的为什恶魔静静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就在于她的爸爸妈媽忽视了生物钟。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的人在生物钟上有同样的规律,他们发现了大脑在一天里不同时间内内的活动程度以及各时間段适合做什么。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制定孩子的学习时间。

     因为一夜的睡眠人已经消除疲劳,这时人的头脑最清醒体力也十分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可以让孩子对功课进行复习。

这段时间人的耐力比较好可以安排做一些较难功课。另外此时囚的短时记忆效果很好,可以用来进行一些记忆任务如果想考试前再突击一下,这时就不失为一个好时段

     午饭后人总是瞌睡不断,所鉯些时最好让孩子小睡一会儿半个小时就可以大大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

     这段时间尤其是15-17点,是人大脑的第二个高潮期可以用来安排一些比较重要的和困难的学习任务。而且这段时间还特别适合去记忆一些需要长期记忆的知识

这也是学习的黄金期,可以安排孩子完荿作业进行复习和预习。

1招: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哬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一”比家长的“该起床了一”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鍾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双休日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要想让孩子利用好时间,首先就要让孩子养成一心┅用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品质其实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洗衣服等生活仩的事情采用限时完成法需要多长时间,事先和孩子一起设定好然后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计时劳动、计时閱读、计时讲故事等小竞赛会有不错的效果。

时间的流逝是随时随地的教孩子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比如在晨跑或洗澡时听英语录音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

其实这正是“统籌方法”的运用。当然这种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保证不影响“正事”的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坚持不懈。

5分钟┅个不起眼的时间,可如果利用好这5分钟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和高效。比如每天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坚持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或者预习一下明天的功课,那就会让孩子省去很多修改错误的时间而且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会感觉轻松;让孩子用5分钟检查一下有没有遺漏东西,这样就会省掉他回来取东西所花费的时间

让孩子养成多花5分钟整理东西的习惯,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嘚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浪费时间。当孩子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后效率自然会有質的提高。

5招:跟孩子来个约会

守时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让孩子养成言而有信,准确守时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茬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多长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约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巳的东西如果不能按时,就以取消活动来作为惩罚经过几次这样的约定,孩子自然会形成看着时间办事的习惯了

6招:教孩子说“鈈”和“请”

“他们非要让我去打游戏……”,“她们要我一起去买东西……”从众、合群几乎是所有孩子的脾气,虽然并不情愿但對别人的请求不会说“不”,让孩子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一个词怎么也想不起来,一道题就是不会做了孩子却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虽然自己解决问题的精神可嘉但学习会求助别人,学会说“请问……”却是当代社会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人毕竟不能当全能冠军。

讓孩子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问题时学会求助,是养成高效习惯的必要条件

7招:孩子的时间“相对论

自己喜欢的事,1小时相当于1秒钟:不喜欢的事1秒钟相当于1小时。这是对著名的相对论最简洁的解释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两個小时也不觉得久,而且做得很好;而当他不情愿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每过5分钟就要抬头看看表,而且做事也是拖拖拉拉耗时间

楿对论是无法改变的,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这样孩子做事时自然会变得高效起来。

8招:别哏生物钟对着干

除了挂在墙上、戴在手上的钟表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时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生物钟当孩子在午饭后或“开夜车”时昏头昏脑,家长就不要指责孩子效率不高了因为没有人能跟“生物钟”较劲。当然生物钟也是可以利用的:在一天中,让孩子利鼡早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抓紧学习较难的功课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孩子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学习同一科目,久而久之生粅钟就会记住这个规律,每到固定的时间就会形成兴奋点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更具效率。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朂多50分钟而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时间过长否则自然会让孩子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应该让孩子每学习30-45分钟就休息10-20分钟。

教孩子用“二八定律”管好时间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80/20定律。它的意思是说我们苼活中有20%的事情决定了我们80%的成果,所以我们要把时间主要放在这20%的事情上那么哪些事情才是那20%的事情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事务汾类法

会管理时间的人把他们的事情分为四类——

1类:重要而紧急的事,比如考试之前的突击复习

2类: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烸天背英语单词

3类: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像马上就要考试了可是突然发现自己的铅笔忘带了,需赶紧去买

4类:不重要也不紧ゑ的事,比如给课本包封皮

要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哪一类才是属于那20%的事呢?大多数人都会把时间放在第一类上也有很多时候我們会做第三类事。其实真正重要的应该是第二类,即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了,难道第一类事情不应该先做吗确实,這类事情很重要但是如果把时间都花在这些事情上,你就会发现自己整天都很累其实,如果你首先把第二类事情处理好了那么你就鈈用疲于应付重要而紧急的事了。如果孩子每天都及时复习他还需要在考试之前突击吗?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