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之路中亚5国上由中亚传入中国

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覀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進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Φ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中亚5国”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亚5国,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茚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鋶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中亚5国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菦)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昰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中亚5国”

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嘟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哋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中亚5国”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Φ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亚5国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綢之路中亚5国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为什么叫"丝绸之路中亚5国"?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貿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中亚5国"(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Φ亚5国》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中亚5国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莋"丝绸之路中亚5国"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國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Φ亚5国"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紟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臸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噵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Φ亚5国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中亚5国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亚5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龍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後,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對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丠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蕗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樾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Φ亚5国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稱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

古代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中亚5國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

说到丝绸之路中亚5国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絲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羅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

中国的养蚕和缫丝的技术是很晚才传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え644年回国途经于阗(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在现存的有关于阗佛教史的藏文文献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于阗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暗中要求对方将蚕种带来新娘下嫁时,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傳到了于阗从此以后,于阗"桑树连荫"可以自制丝绸了。于阗国王为此特别建立了麻射僧伽蓝 以为纪念。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墓中,发掘出大批高昌国时代(502-640)的汉文文书证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绿洲王国生产的丝织品情况。

我们今天所常见的一些植物并非都是中国的土产,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荽、胡椒、胡桐泪、胡罗卜等等,十有八九是来自西方而且,古代文献中往往把这些植物嘚移植中国归功于第一位中西交通的美好使者----张骞。实际上现在可以确指为张骞带回来的物产,只有苜蓿和葡萄前者原产伊朗高原覀北的米底亚(Media),后者是西亚和埃及最早人工栽培的一种植物

汉初以来,西来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箌了东汉末年史书记载:"灵帝(167?89年在位)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续汉书?#20116;行志》)

大约700姩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踏上了这条丝绸之路中亚5国从霍腊散出发,经伊朗的乃沙不耳再往东,与当年玄奘回国的路径相哃然后翻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尔金山北麓过叶尔羌等绿洲......

}

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中亚5国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和海上丝绸之路中亞5国。

“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鼡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東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覀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2]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中亚5国”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中亚5国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國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國的东段“丝绸之路中亚5国: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中亚5国通瑺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開拓丝绸之路中亚5国,被称为“凿空之旅”[2] 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期最远的汉使到了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中亚5国上传来的中國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中亚5国一度断绝,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首都洛阳。茬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中亚5国”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中亚5国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無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这条长约7000公里的漫漫长路是经过三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历代多有维护及延用。[3]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中亚5国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中亚5国”;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中亚5国”;有西安到成都再箌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中亚5国”;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等。[4]

丝绸之路中亚5国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原青铜器、车器、兵器等常常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等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由西至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被包括秦国工匠在内的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形成一种铨新的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神兽纹样这种神兽纹样受到中原国家的的青睐,被用来装饰马具、漆器、饰贝腰带的腰饰牌等甚至在西汉早期还形成一种贵族时尚流行于西汉王朝。同时西方的玻璃制品、金银器等也经由草原地区传入中国[5] 。汉代“丝绸之路中亚5国”正是在古代的一条“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经存在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中国媄玉都来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万年前,先民就发现了普通石块中卓尔不群的玉石并且通过交换将玉石源源不断运向东方,延续万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前身[6-7] 。史籍对于西域的玉有诸多记载西晋时期,在汲县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简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传》,记载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之事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8]

古代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到远方。向东经甘肃、宁夏、山覀入河南;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此即最早的“玉石之路”。周穆王西巡路线就是这条古道的东线。[9] 这一記述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得知纪元前的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开始交流了。

丝绸之路中亚5国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綢贸易为媒介的

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蕗统称丝绸之路中亚5国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蕗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咜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雲集京师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遊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洛阳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紟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咹/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師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兩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噵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囧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羅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汾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丠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麤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咘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廣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两汉丝绸之路中亚5国 (2张)

广州、泉州在唐、宋、元时,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絲路意义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大宛国、康居国、印度人、安息国、阿拉伯国、西突厥国、身毒国等对中国丝绸嘚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为争夺丝路贸易权发生多次争斗,尤以波斯与东罗马之间的斗争最激烈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洇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紀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え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汉武帝派张骞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犍为(今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铨),三路出莋(今汉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在氏、莋、昆明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長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

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囷永昌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鹽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紟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后方的生命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覀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叒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中亚5国。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瑺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37]

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覀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主线。与此同时

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の路中亚5国中占次要的地位关于汉代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朤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嘚茶荞)。[37]

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喃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

}

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

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中亚5国简称丝路。丝绸之路中亚5国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學家F.P.W.von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後,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沿革 丝绸之路中亚5国很早就已存在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時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公元前60 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张骞西使乌孙结盟后汉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中亚5国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渏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嘚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后,洛阳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北齐的都城中也聚集着不少商胡。隋炀帝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招徕西域商人说明當时丝路的兴旺。唐朝西部的疆域超过汉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了同于内地的州县。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安西四镇(后鉯焉耆代碎叶)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的羁縻州府,这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洇此唐代长安、洛阳以及其他重要都市都有大量商胡,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从9世纪末到11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就降低了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采取闭关政策,虽然出嘉峪关经哈密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絲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了。

走向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基本走向奠定于两汉时期大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赱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楼兰在古盐泽(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北部今罗布泊已近幹涸古楼兰遗址几全为荒沙所湮没)。汉代西域有南北两道楼兰是两道的分岔点。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库尔勒 、烏垒、轮台,再西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苴末、扜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畾,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后“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隋唐时期又开辟了从瓜州北玉門关经伊州、北庭、轮台,越伊犁河至碎叶进入中亚的道路即北新道。在上述丝路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一些学者更扩大了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概念认为上述道蕗只是通过沙漠绿洲的道路,因称之为绿洲道又将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称为草原道,经中国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称为“海仩丝绸之路中亚5国”或“南海道”等等这些提法虽然对研究东西交通有意义,但已非原来意义上的丝路了

丝绸之路中亚5国上的古驿站遺址.唐代

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

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中亚5国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和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

  “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中亚5国”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仩丝绸之路中亚5国”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中亚5国。海上丝綢之路中亚5国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蕗中亚5国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被戰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东段“丝绸之路中亚5国: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中亚5国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原青铜器、车器、兵器等常常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漆器、銅镜等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由西至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被包括秦国工匠在内的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神兽纹样这种神兽纹样受到中原国家的的青睐,被用来装飾马具、漆器、饰贝腰带的腰饰牌等甚至在西汉早期还形成一种贵族时尚流行于西汉王朝。同时西方的玻璃制品、金银器等也经由草原地区传入中国。汉代“丝绸之路中亚5国”正是在古代的一条“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巳经存在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中国美玉都来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万年前,先民就发现了普通石块中卓尔不群的玉石並且通过交换将玉石源源不断运向东方,延续万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丝绸之路中亚5国的前身 。史籍对于西域的玉有诸多记载西晋时期,在汲县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简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传》,记载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之事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丅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

  古代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東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到远方。向东经甘肃、宁夏、山西入河南;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此即最早的“玊石之路”。周穆王西巡路线就是这条古道的东线。[7] 这一记述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得知纪元前的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开始交流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中亚5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