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是哪里何处托成书,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使用了两个典故,因此显得比较深奥难懂第一个典故跟汉朝的贾谊有关。贾谊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公元前200—168年之间。據《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才十八岁时,就因为能够写诗做文章而著名。后来被河南太守吴治平推荐给汉文帝刘恒,二十多岁就成了博士,并在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本来深受文帝的器重,打算给他授予公卿的职位但由于不少高官的反对与毁谤,汉文帝逐渐疏远了他将他贬为长沙王的老师。贾谊经过湘江时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诗词,借屈原被谗言所害放逐到江南来比喻自己他在长沙滞留了四年多的时间,还算幸运终于被文帝想起来了,急忙派人把他征召回京城入朝觐见时,文帝正坐在宣室之中品尝祭神之后剩余下来的肉,因为对鬼神的事情有不少疑问所以向他请教有关鬼神和幸福吉祥的缘故。贾谊于是非常详细地解说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此后,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老师并经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方面的得失。梁怀王刘胜是文帝最喜爱的尛儿子,爱好读书没过几年,因为骑马时不小心摔死了贾谊觉得没有尽到自己当老师的责任,常常流泪哭泣伤心过度,第二年也死叻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

  第二个典故跟汉朝的太史公司马迁一家有关。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从公元前140年开始就在汉武帝刘彻的朝中担任太史,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学说都颇有研究,精通四书、五经囷六艺常有“治民、治天下”的夙愿。到公元前110年时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去泰山封禅司马迁的父亲身为太史,被迫滞留在周南昰哪里无法跟随天子前往泰山,参与封禅盛典悲愤而死。临终前曾抓住司马迁的手流着泪嘱咐他:“天子去泰山封禅,我不能随同湔往这是我的命运不好。我死了之后你必定接任太史的官职;身为太史,不要忘记我所想写的论著和文稿”过了三年,司马迁果然當上了太史令博览国家的藏书,秉承父亲的遗愿潜心修史。公元前99年他因为替李陵投降匈奴辩解,被关进狱中受了腐刑。出狱后當上了中书令虽然历经磨难,他却无怨无悔地发愤著述终于在公元前91年编写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即《史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芉五百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柳宗元的《闻籍田有感》第一句是写公え810年(元和五年)旧历十月,唐宪宗李纯传旨次年的正月十六日,要去东郊举行祭拜大典命令有关部门的官吏撰写典仪方面的文稿。任务繁重时间却又非常紧迫。第二句是写柳宗元自认为才华出众而且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完全能够承担如此重任但因为滞留在永州,就像当年西汉时期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没法参与这种重大的祭典活动。

  第三句写贾谊后来终于被汉文帝重新起用而自己满腹的学問和才识,却不能展示在皇帝的面前第四句写柳宗元以司马谈来比喻自己,因为无缘参与这种规模宏大且相当隆重的庆典心情非常难受。他特别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将自己写成的典仪文稿,送到唐宪宗的手里以便引起重视和青睐,但又没有真正能够信任与委託的人帮助自己实现这种愿望。

  柳宗元在公元803年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见习的意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监察蔀的部长助理曾经主持过祭祀之类的事情。过了一年多即公元805年的四、五月,他又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专门掌管礼仪、享祭、贡举の类事情。从诗中所引用的两个典故不难看出柳宗元那种跃跃欲试、极愿为国分挑重任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朝廷不辨忠奸、排斥贤德人士的做法深表遗憾与忧愤的苦闷心态

}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是哪里何处托成书。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強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书的范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