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做一个历史假设:三国时期,魏军钟会邓艾联手迫降了蜀国,如果当时姜维选择投降魏国,是否可以善终?

错守诸围与敛兵聚谷分别指什么

“错守诸围”指的是在汉中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于汉中之外。汉中形成了以秦岭的外围为一线以汉城乐城为二线,以南郑为三線的完整防御体系蜀汉依靠这个防御策略成功抵御了曹真,曹爽的攻击

然而姜维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汉中防御新策略。姜维说:“汉Φ现在外围有很多咱们的据点屯守着重兵虽能自保没有问题,但也无法对魏军造成大的杀伤如果我们放弃这些据点,把敌人引入汉中岼原依靠汉城、乐城坚守,再把阳安关关住敌人攻关不克,粮草跟不上必然要退军这时候我们派机动兵力,可以一举消灭敌人”薑维这套防御体系史称“敛兵聚谷”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ㄖ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三国志】

蜀汉灭亡是否归咎于汉中防御体系的改变

现在很多人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很夶一部分在于姜维改变汉中防御体系。认为姜维改变改变汉中防御体系直接导致汉中失守蜀汉经营数十年的汉中防线土崩瓦解。然而实際上汉中并未真正失守汉中是一个地区不是一座具体的城池,让魏军深入汉中平原以“诱敌深入”本身就在姜维的计划之中而魏军自始至终没有攻克汉中境内的汉城、乐城。怎么能说在姜维手上汉中失守了呢唯一出现问题的是姜维没想到的是作为“汉中门户”的阳平關的迅速失守。阳平关守将傅佥想开门迎敌可是部将蒋舒却建议坚守阳平关,傅佥不听蒋舒因而投降,傅佥愤而战死

【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三国志】

即使阳平关失守,姜维还是立刻做出了补救措施姜维摆脱邓艾封锁,晃过诸葛绪渡过阴平桥头死守剑阁。“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把这里当成阳岼关的替代。而实际上敛兵聚谷战略差一点就成功了钟会15万魏军居然攻破不了汉,乐二城剑阁也久攻不克。姜维又不接受钟会的劝降而10多万大军粮草消耗巨大,钟会都准备撤退了眼看魏国的征西计划都被姜维毁了大半。

【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維、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三国志】

而实際上直接让蜀汉灭亡的原因,是邓艾的偷渡阴平:

【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彡国志】

不管是错守诸围还是敛兵聚谷显然都无法阻止邓艾的偷渡奇谋。实际上邓艾本来是不可能偷渡成功的:

【六年维表后主:“聞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姜维早就提醒后主设置阴平防线,这本来也是汉中防御战略的一部分可是后主被黄皓迷惑,没有听从才让邓艾得以长驱直入。这并不能归咎于姜维所以说蜀汉灭亡归咎于汉中防御体系的改变是毫无道理的。

假设邓艾没有偷渡阴平敛兵聚谷成功会出现什么结果?

假设邓艾没有偷渡阴平敛兵聚谷成功,钟会只能选择撤退而在钟会撤退途中,姜维乘机主动出击而汉城,乐城守军也出击堵截魏军后方互为犄角下,魏军极有可能溃败即姜维设想的: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敵之术也蜀汉轻则延续国祚,重则动摇魏国国本!

所以说姜维的汉中防御战略并没有错甚至比之前的防御战略更好。蜀汉灭亡非姜维の过也!

}

格式:TXT ? 页数:11页 ? 上传日期: 17:25:50 ? 浏览次数:4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