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小冰河时期究竟是什么样

小冰河时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小冰河时期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
,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清朝中后期人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小冰河时期气候简介
当时全球多处地区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异常寒冷。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13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是清朝初期及中后期的两段时期(1650年—1700年,1850年—1880年)。
中国气象学家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现在、及年期间,最冷时候是在17世纪,特别是在约年间,(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时间约于1550年—1770年这220年间,即是中国明二十九年到清三十五年。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间中国北方及中部最冷的两个时期。
小冰河时期产生影响
小冰河时期中国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中国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往往更易引发社会危机, 导致重大的爆发, 甚至成为社会动荡乃至朝代更替的导火索。这也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盛世往往悄随“流火”而去的重要因素。例如17世纪的小冰期寒冷阶段内大旱引发的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19世纪小冰期的寒冷阶段内西南大旱引发的运动对社会经济构成了重大打击。
小冰河时期美国
恶劣的天气在美国产生了一些相当奇特的场景。1780年的冬天,被冻结,导致人们可以从步行到,冰的厚度甚至可以承受最重的大炮的重量。
小冰河时期英国
在1683年至1684年、1715年至1716年、以及年冬天,被冻结,期间人们在冰上举行冰冻博览会(Frost fair)。
小冰河时期专家预计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
“在第26周期,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完全互为镜像——在相对的太阳半球同时达到峰值。”扎尔科夫说,“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极具破坏性的,近乎相互彻底抵消。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当代油画显示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
.IPCC.2007[引用日期]
刘昭民,1992年
Kam-biu L Caiming S Kin-sheun Louie(2001). &A 1,000-Year History of Typhoon Landfalls in Guangdong, Southern China, Reconstructed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Record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1 (3)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 《考古学报》, 1972年第1期
葛全胜, 方修琦, 郑景云.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启示 . 地球科学进展, ):23-29
.www.bu.edu[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明清时期的小冰河究竟是什么样?中国死了多少人?
明清时期的小冰河究竟是什么样?中国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明清小冰期,明清小冰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关于明清小冰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个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清小冰期还是一场神秘的天灾,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这件事:  自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五年(公元1550年至公元1770年),全球气温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一直延续到清朝、年间,这长达300多年的寒冷期,在世界上历史上被称为“小冰期”,中国的历史学者常常称之为“明清小冰期”。  在“明清小冰期”时期,中国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在历史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我们都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份0℃等温线的最南界,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一般是不会结冰的,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洞庭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结冰的,但是,在明清小冰期,长江曾经出现过结冰长达一个月的现象,而洞庭湖结冰最厚的地方达一尺,浙江一带的河流冰层之厚,如履平地,这些极端的天气都发生在公元1450年至1750年之间。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农历十一月至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孟春,山东“大雪数尺,人畜多冻死”,明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山东省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极端天气,农历的十月份就普降大雪,冰雪厚度达一尺许,树木都被折断了,野外有大量的鸟兽因食物匮乏而饿死。  我们都知道,位于岭南地区的广州出现降雪天气的现象十分罕见,然而,在明清小冰期的近四百年时间内,广州的降雪频率增高,有记录可查的约为11次之多,如《南海县志》记载道: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农历十二月,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附近大雪,“林木皆冰”,两天以后,冰雪才融化。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农历十二月,广州府多个地方出现了,从十二月初六日至初八日,大雪下了三天,导致从化县“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当地的老人都说,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现象。  气温下降,会出现连锁反应,旱灾、蝗灾、瘟疫频繁,而这些自然灾害在明末清初之时似乎达到了高峰,公元1627年至1641年,黄河流域几乎年年都有旱灾,如元年(公元1628年),河北地区出现了大旱,史书中有“”的说法,崇祯三年至十七年(公元1630年至1644年)的15年里,河南省出现了9次旱灾,黄河为之断流,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干涸了。  崇祯年间的旱灾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并且有向长江流域蔓延的趋势,河网密布,鱼米之乡的浙江省在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1639年至1642年)也出现了连年的旱灾。  连年的旱灾,导致庄家欠收,以至于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德平县志》中有“大旱,人食草木,有骨肉相食者”的记载。  旱灾之后,还出现了瘟疫,如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山西大同“瘟疫大作,”,这一年,山西省的太谷县、忻州、保德州等地也发生了瘟疫,万历年间的瘟疫,在河南、河北等地皆有,到了崇祯年间,华北地区的瘟疫又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并且与万历年间相比较,其发生的范围扩大了,陕西、山东等地也发生了瘟疫,这些瘟疫,大多数其实是鼠疫。  为什么连年的干旱,容易出现鼠疫呢?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旱灾期间,人们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鼠疫的袭击;第二,每当干旱之年,由于降雨量减少,鼠洞中的温度也会上升,细菌容易在老鼠身上滋生,干旱会出现粮食作物匮乏的现象,老鼠为了寻找食物,就会向很远的地方迁徙,当它们的活动范围扩展之后,也就增加了鼠疫流行的机会,比如有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家鼠,家鼠再传染给人类;第三,灾荒之年,老鼠有在鼠洞中存储粮食的习惯,人类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会主动寻找鼠洞,从鼠洞中取出粮食,这就增加了人类与老鼠接触的机会,此外,在极端情况下,人类还会把鼠肉当食物来充饥,这样一来,更增加了感染鼠疫的机会。  旱灾、蝗灾、瘟疫的流行,不仅会使人口减少,而会出现流民,流民通过逃荒、迁徙的方式来寻求生存,而“流民”聚集之地,往往会出现“乱民”,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会铤而走险,由此引发农民起义。  明末清初的、率领的农民起义,皆是由灾荒而引起的。  寒冷的天气,会影响华北和江南地区的种植业,同样也会影响东北地区的畜牧业,东北地区的农业对热量的要求比较高,进入到明朝中期以后,东北北部地区的耕地与宋元时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这是因为小冰期的到来,导致热量不足的结果,那么,这样一来,东北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会选择往南迁徙,女真族有不断向南迁徙的趋势即与当时寒冷的气候有关。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向南迁徙,建立政权,就会不可避免的与明朝朝廷发生冲突,这是明清战争发生的气候背景。  旱灾、蝗灾、瘟疫的流行,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明朝与后清(清)之间发生的战争,使得明末清初的人口锐减,明朝人口在万历年间达到了2亿,万历以后,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了清朝年间,中国的人口可能不到1亿,损失了至少4000万人口,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明末清初,中国损失了约40%的人口,直到年间,人口才突破1亿,到了乾隆年间,人口增长到2亿,乾隆、年间,是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期,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了。  也就是说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乾隆初年的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并未明显增长,而到了乾隆初年至道光年间,不到100年的时间,人口一下子从2亿增长到4亿。  如果没有明清小冰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也许在崇祯年间,中国的人口就达到了3亿至4亿,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使得人口增长到4亿的时间,推迟了100至200年的时间。  明清小冰期在并未结束,还持续到了道光年间,至年间,全球气温才逐渐上升,当然,19世纪中后期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到底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还是明清小冰期结束而自然升温的结果呢?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但不管怎么样,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全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明清小冰期在1900年才真正结束。  明清小冰期对明朝的社会经济有影响,对清朝的社会经济同样有影响,清朝在康乾盛世的时候,还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就出现了与明朝相同的情况。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还在当太上皇的时候,湖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史称“”,清廷调动10万军队,耗费国库两亿两白银的财政收入,直至1804年,才镇压了这场起义,此时已是嘉庆九年了。  而仅仅过了不到50年左右的时间,在咸丰三十年(公元1850年),清朝又爆发了运动,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影响范围达十八省,直到1872年,清廷才镇压了李文彩率领的太平军余部,太平天国战争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时间内,仅次于明清易代之际所发生的战争,有的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损失了将近1亿人口。  整个清朝,在川楚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之外,还有众多小规模的农民战争,这些农民起义基本上都与灾荒直接有关。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耕地面积的扩大,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当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速度,一遇旱灾、水灾,就容易发生饥荒,饥荒往往对农民起义的发生起着直接的刺激作用。  道光三十年,中国的人口增长到了4.3亿,太平天国战争,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直到20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才重新恢复到4.3亿至4.5亿之间,也就是说在道光三十年至清朝末年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一直在4亿这个数字,并未明显增长。  如果没有明清小冰期,也许康熙年间,中国的人口即增长到4亿了,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则会增长到至6亿至8亿,时至今日,也许早就突破20亿了,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使得中国人口从2亿增长到4亿推迟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从4亿到5亿则推迟了近100年的时间,这300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了近2亿,(此处估计,只是粗略的估计),少增长了多少,可想而知。  当然,明清小冰期的到了,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人口增长,也影响了欧洲的人口增长,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欧洲有一个“中世纪温暖期”,公元1340年,欧洲的人口约达到了7000万,随后出现了黑死病、小冰期,影响了人口的增长,直到公元1750年,欧洲的人口才达到1.6亿,而从1850年至1900年的短短50年时间内,欧洲人口就从2亿多增长到4亿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呢?这在学术界仍然是个谜,有多种说法,比较著名的解释主要有两个,第一个解释与印第安人有关,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经常烧荒,从事烧垦农业,森林被燃烧之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温室效应,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殖民,并把天花、麻疹等病毒带到了美洲,在公元1500年至1800年之间,有大量的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同时,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麻疹等病毒而死亡,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之后,整个美洲大陆烧垦农业的规模也大大减小了,大量的耕地重新被森林覆盖,森林吸走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更多的氧气,于是原来由烧垦农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就不复存在了,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气候上的连锁反应,致使全球气温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与银河系的天体运动变化有关,天体轨道的位置变化,可能导致引力、宇宙线的变化,而这些极其微弱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正因为如此,所以,明清小冰期也被称为“明清宇宙期”。  当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清小冰期的到来,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
  邓世昌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人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抗击倭
  微笑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美妙表情,它像夜空中的星辰,而赫本的微笑则是最亮的那一
  纪晓岚作为清朝第一大才子,在写诗、作对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历史上的纪晓岚能够官
  Riche comme
Cr&sus(像克罗伊斯一样富有)在法语中经常用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1584年),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恐怖
  克洛伊索斯是古代吕底亚的国王,他的父亲是阿律阿铁斯,阿律阿铁斯的父亲是萨杜阿
  陈赓于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年
  崔圆自幼孤贫,但却志向宏伟,爱读兵书。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访求遗才。崔圆参加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封侯拜印,是封建时代功成名就的标志,男子汉大丈夫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一样的教训。清朝末年国力衰微,武器落后,却又有着广袤的土
  我们看过很多反映古代历史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都有&飞鸽传书&的镜头:某个将军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
  说起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庞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魏国著名的大将,曾经率
  如果说,斯基泰人拥有世界历史上和游牧民族中的第一支真正意义的重装骑兵。那么定
  如果您看过以清中后期为题材所演绎的历史剧,相信这样一个镜头您肯定特别熟悉:在
  词目:图穷匕见  拼音:t& qi&ng bǐ xi&n  释义:图:地图;
  叙拉古是西西里岛上非常繁华的港口,经济很发达,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经济贸易
  锡姆伯拉战役是波斯国王居鲁士和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的最后一次大战,吕底亚被彻底
  战争结束了。英国差不多损失了1000人,500万英镑。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日,南非祖鲁军对英国殖民军的一次伏击。  1879年1月,
  公元前225年,波伊人与波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印苏布莱人结盟,同时说服了附近的若
  两年后脱脱迷失汗虽然再次攻陷莫斯科,蹂躏俄罗斯国土,但这不过是金帐汗国势力的
  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进攻始于1223年,蒙古西征军的一支由速不台率领攻入南俄罗
  一代强人  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与1359年继承莫斯科大公,这一年他只有10
  此战也叫顿河之战,日,弗拉基米尔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
  鲱鱼战役(Battle of Herrings),又称鲱鱼之战是1429年2
  波斯入侵的威胁被解除以后,希腊内部的矛盾开始表面化、激烈化。萨拉米斯海战确立
  马塞勒斯从陆上及海上袭击叙拉古。阿基米德用他发明的起重机之类的器械将靠近墙根
  以下是叙拉古战役简介。叙拉古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重要港口,历来军事力量薄弱,经
  谈及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多数人认为是许世友和杨得志指挥的。其实,他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对手是武器装备优势更为明显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那么
  黎山老母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传说黎山
  女子的生理期来临之际,每个女子都有一些不舒服的反应,可能是肚子疼,可能只是轻
  何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英勇就义的人,是面对死亡能够大义凛
  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原在中芭工作、邻居张京海老师夫妇的介绍,有幸认识刘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特地从美利坚进口一辆洋车,作为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一个女子,为了保护家中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她放弃了自己
  钱钟书说:  不识字的被识字的骗,识字的被印刷品骗。  (也许这句话也不是钱
  慈禧19岁就成了寡妇,但是爱美之心却并未减少,于是她就搜罗普天之下的东西来维
  有不少死的都相当窝囊,如吕布、张飞及孙策等。但有一位大牛级别的人物,居然被诸
  宋庆龄并非孙中山的原配,在宋之前,孙先生已经有过三房夫人了,除了发妻卢慕贞,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
  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
  说是只为男兵着想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航母上配备了女兵,会给男兵们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
  中国历代的治国安邦之术,就是重视和强调文武并用,双管齐下。早在《左传》中,人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
  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记时,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细小到秒的万分之一,大
  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是什么?对于小编来说,最难学的语言是&其它国家的语言&,比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家 诗学黄庭坚 以拙朴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炼 质
  陈师道(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
  新唐书  原文:  崔涣博综经术,长论议。十岁居父丧,毁辟加人,陆元方异之。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是举世闻名的,而曹雪芹还有一部珍贵著作却较少人知,那
  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门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了不得的。当年作为&苏门四学士&抑或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史记&孔子世家》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据此,很多人就认为孔子
  旧唐书  原文: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
  读了这么多诗词,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的,但温文尔雅的古人若是开骂,会是什么情景
  新唐书  原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
  新唐书  原文: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你现在的位置: >
> 明清时期的小冰河究竟是什么样?中国死了多少人?
明清时期的小冰河究竟是什么样?中国死了多少人?
导读: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明清小冰期,明清小冰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关于明清小冰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个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清小冰……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明清小冰期,明清小冰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关于明清小冰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个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清小冰期还是一场神秘的天灾,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这件事:
    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至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50年至公元1770年),全球气温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一直延续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这长达300多年的寒冷期,在世界上历史上被称为&小冰期&,中国的历史学者常常称之为&明清小冰期&。
    在&明清小冰期&时期,中国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在历史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我们都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份0℃等温线的最南界,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一般是不会结冰的,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洞庭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结冰的,但是,在明清小冰期,长江曾经出现过结冰长达一个月的现象,而洞庭湖结冰最厚的地方达一尺,浙江一带的河流冰层之厚,如履平地,这些极端的天气都发生在公元1450年至1750年之间。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农历十一月至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孟春,山东&大雪数尺,人畜多冻死&,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山东省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极端天气,农历的十月份就普降大雪,冰雪厚度达一尺许,树木都被折断了,野外有大量的鸟兽因食物匮乏而饿死。
    我们都知道,位于岭南地区的广州出现降雪天气的现象十分罕见,然而,在明清小冰期的近四百年时间内,广州的降雪频率增高,有记录可查的约为11次之多,如《南海县志》记载道: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农历十二月,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附近大雪,&林木皆冰&,两天以后,冰雪才融化。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农历十二月,广州府多个地方出现了鹅毛大雪,从十二月初六日至初八日,大雪下了三天,导致从化县&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当地的老人都说,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现象。
    气温下降,会出现连锁反应,旱灾、蝗灾、瘟疫频繁,而这些自然灾害在明末清初之时似乎达到了高峰,公元1627年至1641年,黄河流域几乎年年都有旱灾,如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河北地区出现了大旱,史书中有&赤地千里&的说法,崇祯三年至十七年(公元1630年至1644年)的15年里,河南省出现了9次旱灾,黄河为之断流,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干涸了。
    崇祯年间的旱灾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并且有向长江流域蔓延的趋势,河网密布,鱼米之乡的浙江省在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1639年至1642年)也出现了连年的旱灾。
    连年的旱灾,导致庄家欠收,以至于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德平县志》中有&大旱,人食草木,有骨肉相食者&的记载。
    旱灾之后,还出现了瘟疫,如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空&,这一年,山西省的太谷县、忻州、保德州等地也发生了瘟疫,万历年间的瘟疫,在河南、河北等地皆有,到了崇祯年间,华北地区的瘟疫又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并且与万历年间相比较,其发生的范围扩大了,陕西、山东等地也发生了瘟疫,这些瘟疫,大多数其实是鼠疫。
    为什么连年的干旱,容易出现鼠疫呢?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旱灾期间,人们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鼠疫的袭击;第二,每当干旱之年,由于降雨量减少,鼠洞中的温度也会上升,细菌容易在老鼠身上滋生,干旱会出现粮食作物匮乏的现象,老鼠为了寻找食物,就会向很远的地方迁徙,当它们的活动范围扩展之后,也就增加了鼠疫流行的机会,比如有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家鼠,家鼠再传染给人类;第三,灾荒之年,老鼠有在鼠洞中存储粮食的习惯,人类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会主动寻找鼠洞,从鼠洞中取出粮食,这就增加了人类与老鼠接触的机会,此外,在极端情况下,人类还会把鼠肉当食物来充饥,这样一来,更增加了感染鼠疫的机会。
    旱灾、蝗灾、瘟疫的流行,不仅会使人口减少,而会出现流民,流民通过逃荒、迁徙的方式来寻求生存,而&流民&聚集之地,往往会出现&乱民&,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会铤而走险,由此引发农民起义。
    明末清初的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皆是由灾荒而引起的。
    寒冷的天气,会影响华北和江南地区的种植业,同样也会影响东北地区的畜牧业,东北地区的农业对热量的要求比较高,进入到明朝中期以后,东北北部地区的耕地与宋元时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这是因为小冰期的到来,导致热量不足的结果,那么,这样一来,东北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会选择往南迁徙,明代女真族有不断向南迁徙的趋势即与当时寒冷的气候有关。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向南迁徙,建立政权,就会不可避免的与明朝朝廷发生冲突,这是明清战争发生的气候背景。
    旱灾、蝗灾、瘟疫的流行,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明朝与后清(清)之间发生的战争,使得明末清初的人口锐减,明朝人口在万历年间达到了2亿,万历以后,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中国的人口可能不到1亿,损失了至少4000万人口,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明末清初,中国损失了约40%的人口,直到康熙年间,人口才突破1亿,到了乾隆年间,人口增长到2亿,乾隆、嘉庆年间,是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期,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了。
    也就是说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乾隆初年的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并未明显增长,而到了乾隆初年至道光年间,不到100年的时间,人口一下子从2亿增长到4亿。
    如果没有明清小冰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也许在崇祯年间,中国的人口就达到了3亿至4亿,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使得人口增长到4亿的时间,推迟了100至200年的时间。
    明清小冰期在康乾盛世并未结束,还持续到了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全球气温才逐渐上升,当然,19世纪中后期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到底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还是明清小冰期结束而自然升温的结果呢?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但不管怎么样,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全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明清小冰期在1900年才真正结束。
    明清小冰期对明朝的社会经济有影响,对清朝的社会经济同样有影响,清朝在康乾盛世的时候,还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就出现了与明朝相同的情况。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还在当太上皇的时候,湖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史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清廷调动10万军队,耗费国库两亿两白银的财政收入,直至1804年,才镇压了这场起义,此时已是嘉庆九年了。
    而仅仅过了不到50年左右的时间,在咸丰三十年(公元1850年),清朝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影响范围达十八省,直到1872年,清廷才镇压了李文彩率领的太平军余部,太平天国战争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时间内,仅次于明清易代之际所发生的战争,有的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损失了将近1亿人口。
    整个清朝,在川楚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之外,还有众多小规模的农民战争,这些农民起义基本上都与灾荒直接有关。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耕地面积的扩大,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当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速度,一遇旱灾、水灾,就容易发生饥荒,饥荒往往对农民起义的发生起着直接的刺激作用。
    道光三十年,中国的人口增长到了4.3亿,太平天国战争,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直到20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才重新恢复到4.3亿至4.5亿之间,也就是说在道光三十年至清朝末年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一直在4亿这个数字,并未明显增长。
    如果没有明清小冰期,也许康熙年间,中国的人口即增长到4亿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则会增长到至6亿至8亿,时至今日,也许早就突破20亿了,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使得中国人口从2亿增长到4亿推迟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从4亿到5亿则推迟了近100年的时间,这300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了近2亿,(此处估计,只是粗略的估计),少增长了多少,可想而知。
    当然,明清小冰期的到了,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人口增长,也影响了欧洲的人口增长,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欧洲有一个&中世纪温暖期&,公元1340年,欧洲的人口约达到了7000万,随后出现了黑死病、小冰期,影响了人口的增长,直到公元1750年,欧洲的人口才达到1.6亿,而从1850年至1900年的短短50年时间内,欧洲人口就从2亿多增长到4亿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呢?这在学术界仍然是个谜,有多种说法,比较著名的解释主要有两个,第一个解释与印第安人有关,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经常烧荒,从事烧垦农业,森林被燃烧之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温室效应,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殖民,并把天花、麻疹等病毒带到了美洲,在公元1500年至1800年之间,有大量的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同时,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麻疹等病毒而死亡,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之后,整个美洲大陆烧垦农业的规模也大大减小了,大量的耕地重新被森林覆盖,森林吸走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更多的氧气,于是原来由烧垦农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就不复存在了,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气候上的连锁反应,致使全球气温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清小冰期的到来与银河系的天体运动变化有关,天体轨道的位置变化,可能导致引力、宇宙线的变化,而这些极其微弱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正因为如此,所以,明清小冰期也被称为&明清宇宙期&。
    当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清小冰期的到来,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文章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一个小冰河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