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2018年海润光伏被借壳为什么向深交

*ST海润成“仙股”触发退市警报
关注新华网
  昔日10转20给自己埋雷
  一份巨亏逾23亿元的业绩预告,或许成为触发*ST海润终止上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2月1日,*ST海润开盘再度跌停,最新股价0.97元/股,创下公司股价历史新低的同时,也在近12年后,使A股再现“仙股”(股价低于1元)。当日晚间,公司公告称,按规则,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将被终止上市。换言之,如果“仙股”状态再持续19个交易日,*ST海润将创下两市因股价过低而退市的首个纪录。
  *ST海润陷入“退市窘境”,除公司运营上麻烦缠身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外,公司在2015年5月“强推”的高送转无疑颇具“破坏力”。彼时,公司在2014年亏损9.48亿元的情况下,实施了“10转增20”的利润分配方案,将股价缩至原先的三分之一。倘若没有那次操作,如今等待*ST海润的,也许只是可能的暂停上市,而非直接退市。
  跌5分钱触动“退市”警报
  1月31日,*ST海润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23.7亿元至28.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亏损20.4亿元至25.1亿元。对巨亏原因,公司表示,2017年光伏市场行情下滑,主要产品产销量、市场售价及销售毛利率下降。同时,由于境内电站受限电影响、境外光伏电站受绿证市场交易量下降影响,导致公司资产减值金额增加。
  当日开盘,*ST海润股价便大幅下跌,很快就躺在跌停板上,最终收于1.02元/股,距1元仅一步之遥。次日(2月1日),*ST海润再度跌停,正式跌破1元大关。
  尽管在2月1日仅跌掉5分钱,但*ST海润的命运已发生改变。2012年6月,沪深交易所增加退市指标。*ST海润所归属的上交所明确,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两市99.9%的上市公司股票面值为1元)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
  考虑到已经落入“1元”区间,更多投资者可能担心公司被终止上市而更加积极地卖出,导致*ST海润的股价进一步下跌。况且,*ST海润基本面已经恶化,短时间也难有大笔资金出于“价值投资”的逻辑买入建仓。
  那*ST海润是否还有其他办法?从过往案例看,在2012年的上述退市规则生效后,仅有深市的闽灿坤B因股价(兑换后)低于1元而陷入退市风波。最终,该公司以“缩股”化解危机。可彼时,闽灿坤B股价低于面值,更多是由于B股市场的低迷,公司本身经营正常,能够采取多种举措。显然,*ST海润目前并不具备这种实力。
  “强推”高送转埋下隐患
  翻阅公司历史,*ST海润之所以沦落至此,基本就是“自酿苦酒”。一方面,公司运营陷入困境,官司不断,麻烦缠身;另一方面,公司对“资本套路”乐此不疲,2015年就曾强推“高送转”,为此次触发退市埋下伏笔。
  *ST海润1月31日发布公告称,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1.79亿元,且当年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2017年报再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或将暂停上市。同时,公司还披露了所涉及的多项诉讼和债务逾期情况。
  不难看出,如果仅是2017年再次报亏,*ST海润也就是被再一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与公司目前的状态无异。而如果2017年报再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也就是暂停上市,后续还有希望恢复上市。可如今,公司股票跌破面值,等待它的很可能将是直接终止上市。
  事实上,这些都是公司的“自作自受”,*ST海润2015年5月实施了“10转增20”的高送转。然而却并没有业绩支撑——2014年度亏损9.48亿元。当初“高送转”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收获了多个涨停,至于谁在涨停中受益,又为何要“强推”,至今没有答案。
  *ST海润终成“仙股”,也对其他陷于亏损的低价股敲响警钟。(邵好)
责任编辑:
【*ST柳化保壳与时间赛跑 年底前5天收政府1.7亿元补助】2015年、2016两年连续亏损且2016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的*ST柳化2017年一直在为保壳而努力。*ST柳化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主营业务的亏损,同时还面临着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偿债压力大的问题。
【*ST沈机1元卖资产+债务豁免成功“续命”】根据*ST沈机披露的公告,公司与控股股东沈机集团于日签署协议,出售部分资产和负债。日晚间,*ST沈机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分公司、子公司361家供应商签署了债权债务豁免协议,涉及重组债务本金约4.72亿元,预计形成利得约1.34亿元,将计入公司本期营业外收入。*ST海润:海润风波再追踪:离职高管与上市公司频繁交易
&&&&在“被逐”董事长孟广宝首度现身发声后,海润光伏再次走上风口浪尖。&&&&本报9月25日刊出的报道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表述称,海润的亏损与包括冯国梁在内的管理层有关。对此说法,海润光伏董秘予以否认。&&&&在同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海润光伏确认,公司原副总裁冯国梁为“宜兴永能”公司负责人。循此线索,记者通过工商资料等渠道了解到,冯国梁从海润光伏辞职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不仅收购了来自海润光伏的三笔成熟项目,还与海润光伏发生大额业务往来。而在这些交易过程中,冯国梁的企业欠下海润光伏上亿资金。&&&&9月27日,身陷风波之中的冯国梁首次接受采访,否认自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上市公司那么多人,某一个人能侵占吗?孟广宝都不能侵占,任何一个外人能侵占吗?”冯国梁称。&&&&副总裁离职后收购老东家资产&&&&9月26日,海润光伏在公告中称,公司关注到有关媒体(即本报)刊登名为《孟广宝否认“掏空”海润称目前仍被海润欠款》的相关报道,公司就相关报道内容进行了核实,现进行澄清说明。&&&&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对记者称,海润的亏损与包括冯国梁在内的管理层有关。公开资料显示,冯国梁即宜兴永能负责人。9月26日,海润光伏在公告中确认,媒体报道所提到的冯国梁系公司原副总裁,其已于2013年9月辞去该职务。&&&&据海润发布于2013年2月的冯国梁简历显示,冯国梁出生于1979年,当时任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冯国梁为海润光伏原董事长杨怀进的“徒弟”。据媒体报道,在杨怀进加盟海润光伏后,曾任晶澳太阳能管理层的冯国梁等人纷纷辞职,跟随杨怀进加入海润光伏。&&&&在光伏业内,杨怀进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光伏教父”之称。他先后将无锡尚德、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和海润光伏推上资本市场。&&&&记者根据工商资料查询了解到,在冯国梁2013年9月辞去海润光伏副总裁职位的一个月后,日,一家名为江苏永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永能新能源)的企业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冯国梁出资900万元,为公司主要负责人。&&&&从公开信息来看,永能新能源成立后并无业务动作,但成立两年后开始走上并购之路,并购的主要对象即是海润光伏旗下的成熟项目。&&&&9月28日,记者查阅永能新能源工商资料发现,其旗下合计投资了6家公司,其中3家脱胎于海润光伏,分别是泰兴市海润扬子新能源有限公司、奥特斯维光电发电(太仓)有限公司、红河蒙自海鑫光伏投资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日,海润扬子发生股东变更,由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永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次日,奥特斯维股东也发生变更,由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永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而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为海润光伏旗下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上述两家被海润卖给了永能新能源的公司,在转让之时已经拥有前景可期的成熟项目。&&&&据海润2015年12月公告,海润扬子在太仓拥有8.97MW太阳能金太阳示范项目,而奥特斯维光电在太仓拥有4.298MW太阳能金太阳示范项目。&&&&所谓金太阳项目,是我国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行动,以其政府补助而受到行业追捧。&&&&海润称,上述两项目均已并网发电。这意味着它们已经过了培育期,步入了回收阶段。&&&&从规模和数据来看:海润扬子拥有8.97MW发电项目,是4.298MW的奥特斯维光电的两倍。&&&&月,海润扬子实现营收279万元,净利润26万元。而同期奥特斯维光电营收入为0,净利润则为亏损。&&&&由此可见,海润扬子比奥特斯维光电财务数据更好。而根据海润光伏2016年年报披露,海润扬子的转让价格低于奥特威斯光电:奥特斯维的转让价格为4550万元,海润扬子转让价格仅为4200万元。&&&&某机构记者就两家公司转让价格差异的问题向海润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与收购上述两家公司情况类似,冯国梁收购的红河蒙自海鑫光伏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红河蒙自)也出自海润,该公司拥有已并网发电的成熟光伏项目。在冯国梁接盘之前,作为海润的募投项目,海润对该项目曾进行了较大投入。据海润2016年6月公告,该项目投入募集资金38458.70万元。&&&&9月27日,当记者向冯国梁提及自海润收购资产一事时,冯国梁起初未予承认,而当记者明确提及海润扬子这一公司名称时,冯国梁回应称,“我本来做的就是买电站、卖电站的。”&&&&“高价”采购或因其“产能不足”&&&&除了从老东家手中购买资产之外,据本报此前的独家调查,冯国梁旗下永能新能源另有一家名为“宜兴永能”的公司,与海润光伏发生了大额业务往来。&&&&据海润光伏9月25日披露,2016年,海润光伏曾向宜兴永能采购组件,总金额为7532万元;2017年至8月底,再次向宜兴永能采购组件,总金额为10394.8万元。&&&&事实上,作为光伏全产业链企业,海润自身就具备组件生产能力,且组件生产水平国内领先。&&&&在自身具备组件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海润光伏转而向前高管旗下的宜兴永能采购组件,且采购均价高于其自身生产成本。&&&&今年早些时候,海润光伏曾在回复交易所的公告中披露,2016年公司生产组件的单位成本为2.45元/w。&&&&2016年,海润向宜兴永能采购组件的均价为2.61元/W;2017年至8月底,向宜兴永能采购组件的交易均价为2.55元/W。&&&&对于海润为何“不自己生产组件,转而向冯国梁采购”这一疑问,9月27日,冯国梁对记者解释称:“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产能不足和产能足的情况”、“在他需要的时候,虽然他自己做便宜,但他做不出来”。&&&&除采购组件外,海润光伏还不止一次从宜兴永能采购材料。&&&&海润光伏9月25日公告披露:2016年海润光伏向宜兴永能采购材料总金额为725万元;2017年至8月底公司向宜兴永能采购材料总金额为482.98万元。&&&&公告中并未给出采购材料的交易均价。公司称,“因采购材料品种繁多,且各材料的价格差异较大”,故无法给出交易均价。&&&&由于未公布采购价格,外界无法获知,海润向冯国梁旗下公司采购材料的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孰高孰低。&&&&“他们(指海润)没钱,我帮他们买些东西,所有的价格都是公允的。”9月27日,冯国梁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但他始终拒绝透露所采购材料的具体内容。&&&&在9月25日的报道中,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海润的亏损与“宜兴永能”或有关联。&&&&“它(宜兴永能)是冯国梁的个人公司,(冯国梁)是杨怀进(海润光伏原董事长)徒弟。宜兴永能把订单先接过来,然后海润给他供货,利益归他,海润只能赔。”&&&&针对这一质疑,9月27日,冯国梁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自己的公司与海润“都是正常业务往来”。&&&&“上市公司那么多人,某一个人能侵占(公司利益)吗?任何一个外人能侵占吗?”冯国梁反驳关于自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质疑时称。&&&&对于旗下公司与海润的业务往来,冯国梁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已经对此公告,“不要再问我了。”&&&&前副总裁对海润大笔欠款成坏账&&&&梳理公开信息不难发现,作为海润光伏的前高管,冯国梁辞职后依然与海润光伏保持密切的关系。记者注意到,在股权交易和业务往来的同时,冯国梁的企业还拖欠着海润光伏大笔款项。&&&&记者从海润光伏2016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发现,冯国梁从前东家海润手中买资产所应支付的钱还没全部给到位。&&&&据年报披露,2016年1月,江苏永能支付给上市公司和奥特斯维的股权转让款分别为2000万元和2200.00万元,剩余款项约定在“办理工商变更手续一年内”付清。&&&&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年末,海润对江苏永能还有4550万元的应收款项,这笔资金正是尚未收到的股权转让余款。而截至期末,海润对江苏永能计提4555万元的坏账准备。&&&&在海润光伏披露的应收款榜单中,永能新能源的孙公司、红河蒙自海鑫光伏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蒙自奥特斯维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截至2016年年报,应收款期末余额6292万元,(其中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368万元)。&&&&照此估算,冯国梁的公司目前拖欠海润光伏资金达到1.08亿元,其中将近一半的欠款已经形成坏账。&&&&对于冯国梁公司为何拖欠上述资金,海润光伏未进行回复。&&&&在冯国梁辞去副总裁职位前后至今,海润光伏几乎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12年至2017年上半年末,海润借壳上市以来累计亏损约27亿元。从扣非后净利润指标来看,海润光伏近五年来无一年盈利。
关键词: 光伏电池,江苏板块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益盟操盘手”APPst海润为什么实施退市警示_百度知道
st海润为什么实施退市警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唐金诚银回答:一只股票超过两年半持续亏损,将进入退市风险阶段。望采纳
采纳率:86%
业绩连续两年亏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ST海润或将进入退市“快速通道“,这些绩差股会否步其后尘?
“爆雷”巨亏频繁上演之际,1月31日还不怎么“显山露水”的*ST海润,2月1日就成了市场主角——股价跌破1元,触发退市条件,无需再亏两年,只要再有1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海润就将直接迈上退市的“快速通道”。
乐视爆,乐视爆;
乐视爆完,保千里爆;
保千里爆完,海润爆;
海润爆,爆&&呃,要退市了!
2月1日,*ST海润开盘再度跌停,最新股价0.97元/股,创下公司股价历史新低的同时,也在近12年后,为A股再添&仙股&(股价低于1元)。
尽管在2月1日仅仅跌掉了5分钱,但*ST海润就此开启了&非常时刻&,按照2012年即已生效的一条退市规则: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应终止上市。而很不幸,与两市99.9%的个股一样,*ST海润的股票面值是1元。
(科普一下,A股仅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面值不是1元,分别为0.1元、0.2元。)
其实,*ST海润并不是触发该项退市规则的首只股票。2012年7月,闽灿坤B就曾因股价低于面值而连续跌停,处于退市的边缘。但那时,闽灿坤B股价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B股市场低迷,而非个股原因。最终,该公司采取&缩股术&化险为夷。
这种操作显然不是*ST海润能够简单模仿的,现今的*ST海润已主营凋敝、亏损缠身,风雨飘摇之中。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更令投资者担忧,若集体用脚投票或将进一步加速下跌。
1,预亏逾23亿元,跌破&生死线&
1月31日,*ST海润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亏损23.7亿至28.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亏损20.4亿元至25.1亿元。
对巨亏原因,公司表示,2017年光伏市场行情下滑,主要产品产销量、市场售价及销售毛利率下降。同时,由于境内电站受限电影响、境外光伏电站受绿证市场交易量下降影响,导致公司资产减值金额增加。
由于在2016年已经亏损,*ST海润在公告中披露,若2017年净利润确定为负,按照规则,公司股票将在2017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实,公司目前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头上这顶*ST帽子来自于2016年年报的非标审计意见,现在,再多一次警示还是*ST。
但是,大幅亏损的消息一出,*ST海润股价绷不住了,1月31日跌至1.02元/股,距1元仅一步之遥。次日(2月1日),*ST海润再度跌停,正式跌破1元大关。
2,可能换一种&退市姿势&
虽说跨过&1元&大关仅用一天,每股也仅跌掉了5分钱,可*ST海润的命运已发生改变。
2012年6月,沪深交易所增加退市指标。*ST海润所归属的上交所明确,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
考虑到已经落入&1元&区间,更多投资者会担心终止上市而更加积极地卖出,*ST海润的&卖一&或将堆积更多的卖单,导致股价一跌再跌。
目前,对*ST海润来说,能出的招数已经不多。在2012年的退市新规披露后,深市的闽灿坤B就曾因股价(兑换后)低于1元而陷入退市风波,最终,该公司以&缩股&化解危机。
闽灿坤B彼时股价走势
尽管表面情况看似相同,但*ST海润无法与闽灿坤B当时的情况相比。彼时,闽灿坤B股价低于1元,更多是由于B股市场的低迷,公司本身经营正常,能够采取多种举措。而如今,*ST海润已经巨亏,哪怕暂时自救,未来如何扭亏也是关键问题。
3,&高送转&自掘坟墓,还有哪些超低价股
*ST海润近年来麻烦缠身,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1.79亿元,且当年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2017年年报再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或将暂停上市。
同时,*ST海润还涉及多项诉讼。公司1月31日披露了近期未披露的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合计11.03亿元,这还未考虑延迟支付的利息及违约金、诉讼费。
另外,*ST海润还披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的银行贷款等债务有42582.58万元已逾期。其中,流动资金借款共计31484.25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敞口共计11098.33万元。
如果仅是上述问题,*ST海润还不至于这么快摸到退市的边缘。正是公司2015年5月的高送转,直接导致公司股价变为之前的三分之一,变相导致了今日的&穷途末路&。
自作自受的是,*ST海润2015年5月实施高送转时并没有业绩支撑,公司2014年度亏损9.48亿元,而公司彼时&硬推&高送转,在市场上虽短暂收获了几个涨停,如今却酿成苦酒。
海润光伏彼时走势
4,超低价成&黑洞&,还有谁会被吸入?
*ST海润终成&仙股&,实则对一众超低价又亏损的公司敲响警钟。2012年7月,闽灿坤B跌跌不休时,其他超低价股也感同身受,跟着下跌。
如今,*ST海润持续下跌,直接触发终止上市指标,与之类似的公司是否将同样受到波及,甚至也加速进入&1元通道&?
在*ST海润之前,A股市场最近出现的两只仙股分别是平潭发展与广弘控股。
日,平潭发展(当时证券简称为*ST昌源)股价下跌4.90%,收盘报0.97元,沦为仙股;日,广弘控股(当时证券简称为*ST美雅)股价下跌4.81%,收盘报0.99元,同样沦为仙股。在此后的近一年中,两家公司股价始终围绕1元关口上下波动。
日,平潭发展、广弘控股双双发布停牌公告,当时两者股价分别为0.68元与0.87元。自此之后的12年中,A股市场再无仙股出现。
转眼来到2018年,*ST海润在1月30日晚间发布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在-23.7亿元到-28.4亿元之间,亏损幅度较2016年明显放大。受此影响,*ST海润股价连续两日跌停,并于2月1日收盘跌至0.97元。
1.牛股牛市 熊股熊市
与12年前相比,当前A股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仅从市场氛围来说。2005年至2006年,当时A股正处于长达6年的大熊市中,市场交投氛围持续处于冰点,上证指数一天的成交金额常常不到100亿元,998.23点的历史大底就是当时所定格的。
而在当下的2018年,A股正处于显著的结构性牛市之中,价值投资的风潮席卷市场,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集体起舞,上证50指数不久之前创造了十九连涨的历史记录。就在*ST海润沦为仙股的同一天,A股最大市值权重股工商银行股价刷新历史新高,收盘大涨2.67%。
此外,近期业绩地雷的集中引爆也成为带动*ST海润股价走低的重要因素。除了*ST海润之外,1月31日至2月1日的市场中还出现了大量股价连续下挫的个股,莲花健康、湖北宜化、申华控股等公司,均在发布业绩预亏公告之后,股价连续两日大幅下跌,并进入低价股行列。
2.绩差股流动性普遍堪忧
流动性的急剧萎缩同样是仙股的一大标志。2005年至2006年的平潭发展与广弘控股每日成交金额多数不到1000万元,而*ST海润2018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也仅仅只有5584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以当前的市场情绪及监管趋势来看,&牛股牛市、熊股熊市&的结构性分化格局大概率还将得到强化,伴随而来的便是大量低价股的涌现,其中部分个股今年以来流动性日益堪忧。
截至2月1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150只个股股价低于4元,在近期业绩地雷密集引爆的背景下,这一规模还在逐日扩大。其中,有27只个股2018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小于2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27只个股年初至今全部录得下跌,惠天热电、银星能源、*ST新赛等累计跌幅均在20%以上。
今年以来流动性持续低迷的低价股
种种迹象表明,仙股时隔12年后再现江湖,并不代表市场悲观情绪的积聚,相反,这正是价值投资风格持续得到强化的体现。
联讯证券指出,当前A股市场资金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要的一个特征是长期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海外投资者的持续、稳步进场,而估值修复逻辑引导了资金的配置方向,A股低估值板块得到轮番挖掘。简单来讲,A股正在经历更为透彻的国际化,在此过程中,&业绩为王&是不变的准则,无论市场平稳还是震荡调整,价值投资的主线均难以撼动。
来源:中国证券网公众号(ID:) 记者:邵好
每经App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曹中铭:从*ST海润沦为仙股看高送转何以变成“毒药” _ 东方财富网
曹中铭:从*ST海润沦为仙股看高送转何以变成“毒药”
每日经济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曹中铭:从*ST海润沦为仙股看高送转何以变成“毒药”】笔者以为,基于高送转本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沪深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监管,比如可以规定业绩下滑、亏损的上市公司不得推出高送转,上市公司推出利润分配方案要与业绩的增长相匹配等。(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1月31日发布预计2017年度亏损23.7亿元至28.4亿元的业绩预告,其股价亦开始了跌停之旅。  至2月5日,*ST海润股价报收于0.87元,在股价跌破1元面值之后,也成为A股12年来新出现的一只“仙股”。  *ST海润黯然成“仙”,与上市公司基本面每况愈下有关,显然也与2014年度的高送转有关。  2014年*ST海润巨亏9.48亿元,尽管如此,当市场掀起高送转大潮之时,*ST海润也来“赶时髦”,并于2015年实施了10转增20的高送转方案。  其时*ST海润基本面并不佳,业绩又出现巨亏,根本没有“资格”推出高送转。然而,在上市公司强推高送转并刺激股价大幅上涨的背后,其时的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趁机减持。显然,当年推出的高送转方案,很难摆脱实施利益输送的嫌疑。然而,广大中小投资者却成为最终的埋单者,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012年6月,沪深交易所增加退市指标。上交所明确,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  如果当年*ST海润没有推出并实施高送转的方案,那么目前该股就不可能成为“仙股”,其股价应该在2.5元以上,上市公司也无须发布股票可能存在终止上市的重大事项提示性公告。  退一步说,即使*ST海润2017年度巨亏,也不过是暂停上市,不会触及终止上市。但当年“赶时髦”地推出高送转方案的恶果,如今却让该上市公司站在了濒临终止上市的边缘。  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的目的不同,要么是为了实施利益输送,要么是为了蹭市场热点,也或者是为了所谓的市值管理,而推出高送转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了刺激股价大幅上涨。但就像*ST海润一样,高送转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早已显现。  上海新梅同样堪称高送转的受害者。  2013年,上海新梅实施了10送8派1元的利润分配方案,该股除权后股价持续下跌,处于贴权状态。至当年6月份,该股已跌至4元以下,股价处在低位,也为“门口野蛮人”开南账户组创造了买入股票的大机。  从当年7月份至11月份,开南账户组持续买进上海新梅的股票,最终持股达到14.86%,取代兴盛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此后,该上市公司的股权争夺战正式打响,而且这一打就长达三四年。  因为博弈双方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也产生了严重影响,该股的股票简称也从“上海新梅”一度变成了披“星”戴“帽”的“*”,导致该上市公司差点退市。股权争夺战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可想而知。  试想,如果*ST海润与上海新梅没有推出与实施高送转方案,由于*ST海润仅仅只是2016年与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还没有到终止上市的地步,又怎会像目前这样被逼到绝境?上海新梅当年如果没有推出高送转方案,也不会给开南账户组提供充当“门口野蛮人”的机会,上市公司也不会陷入两大股东无休止的控制权争夺战中。  基于此,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虽然被某些投资者视为“盛宴”,但对诸如*ST海润这样“蹭热点”的上市公司而言,却无异于一副“毒药”。  事实上,高送转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还表现在方案实施后股价的持续下跌上。对于绝大多数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而言,股价除权后能够填权的较为少见,大多都是贴权走势。这也意味着,那些高位介入的投资者,不仅很难从高送转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反而可能遭遇套牢或“割肉”之痛。  近两年来,沪深证券交易所加大了对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监管力度,多数上市公司在此方面已有所收敛,但怀着不同目的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仍然大有人在。  笔者以为,基于高送转本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沪深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监管,比如可以规定业绩下滑、亏损的上市公司不得推出高送转,上市公司推出利润分配方案要与业绩的增长相匹配等。  相关报道&&&        
(原标题:曹中铭:从*ST海润沦为仙股看高送转何以变成“毒药”)
(责任编辑:DF31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海润暂停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