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笔记本,电脑处理器i7与i5区别希望好,主要要外观好看 ,散热好,能玩英雄联盟,gate5,价格8000左右

正在阅读:花样太多让人眼花缭乱 哪款是性价比高的笔记本?花样太多让人眼花缭乱 哪款是性价比高的笔记本?
1惠普战66  【PConline 对比评测】随着产品的细分,现在的笔记本款式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作为一名只是想买一台电脑好好用的学生、白领,如何才能简单直接的挑选一款性价比高的笔记本呢?  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推出,让我们的选择更加简单明了,但是哪台八代酷睿产品才是好用的笔记本?哪台才是性价比高的笔记本?这次我就选择了4款产品为大家来一一分析。惠普战66  惠普战66是惠普最新推出的针对中国市场的一款笔记本,&战&系列产品是针对中小企业、SOHO、初创企业和办公白领推出的强调高性能和轻薄的商务电脑。它也是惠普第一批搭载了第八代酷睿的产品,在实际使用当中会有着怎样的表现?使用感受  惠普战66使用了一块分辨率的雾面IPS显示屏,带来细腻显示效果的同时,可以很好的避免屏幕反光的问题。无论办公环境的光照条件如何,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使用体验。  惠普战66的键盘安全防护性特别好,它拥有一块防液体泼溅设计的键盘,在使用手感上也很不错,受力均匀手感清脆不绵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减少手指的疲劳感。  触控板位于空格按键的下方,面积相对于这个尺寸的笔记本是非常合适的,流畅度很高同时还支持手势操作,完全可以不外接鼠标使用,随时能够做到说走就走。性能表现  既然是八代酷睿扒一扒,这台惠普战66当然搭载了全新的8代酷睿。i7-8550U处理器,14纳米的工艺、15W的TDP、单核睿频为4.0GHz、最大倍频为40。与7代i7的低压版本相比,8代酷睿的低压版本加入了完整四核心八线程规格设计,使得性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  通过CPU-Z的跑分,单个处理器得分为1611,多处理器得分为5196。相比于i7-7500U在多核得分有着巨大的进步,适合复杂的多任务,大型计算和设计。  PCMark 10是Futuremark推出的新一代PC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PCMark 10,专为Windows 10平台设计。相比于PCMark 8简化了测试方式,无需再像PCMark 8那样区分传统和加速测试,一键即可开始测试。通过普通模式的测试后,这台惠普战66取得了3620的高分。  CineBench是一款很有说服力的CPU和显卡测试系统,最新的是R15版。R15版本最多能够支持256个逻辑核心,此外新版本还加强了着色器、抗锯齿、阴影、灯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对CPU性能的检测更加准确。经过测试,这台搭载了i7-8550U的惠普战66得分为540cb。  一款商务本搭载SSD是毋庸置疑的,这台惠普战66的SSD读写速度属于很快的了,读取速度为1773MB/s、写入速度为1514MB/s,这样的读写速度已经超过了主流游戏本的读写速度。  作为一款商务本,需要时刻应对我们在工作中任何地方的使用需求。在这里我选择了PCMark 8的工作模拟进行测试,这台惠普战66的续航时间为达到了接近6个小时的水平。如果是正常负载下工作一天还是很轻松的。并且战66还支持快充技术,35分钟能够充到50%的电量。  散热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拷机测试后我们使用红外温度探测仪对惠普战66进行探测,它的高温区集中在键盘中间位置和机身左侧的出风口,温度最高为45.9℃,虽然温度不高但高温区的位置是我们常用的键盘位置。点评优点:●搭载了8代i7+MX150性能强劲●安全性高●使用方便顺手缺点:●散热高温区不好销量表现:  京东好评率:96% 、京东评论数:1100+ ;苏宁:无;天猫:无。  评价:这款惠普战66是京东专供机型,所以苏宁和天猫没有销售。目前这款惠普战66的好评率非常高,看来大家对这款产品还是非常满意的。2联想小新潮7000联想小新潮7000  联想小新作为联想旗下深受用户喜爱的子品牌,在年轻群体中更是有着不错的口碑。作为&潮&流前线的联想小新笔记本自然也不会错过产品升级的机会,抢先推出了搭载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最新轻薄笔记本,那么搭载i7-8550U处理器的联想小新潮7000-13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联想小新潮7000-13使用感受  联想小新潮7000-13的外观设计简约精致,全金属机身材质带来了更强的抗压能力,产品细节方面的处理也很考究。同时,这款笔记本的机身薄至16.9mm,重量仅为1.2kg,非常适合外出携带。精致轻薄的外观设计  联想小新潮7000-13采用了一块13.3英寸分辨率为的全高清IPS屏,三面窄边框设计,高屏占比显示屏的观感不错,给用户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视觉体验。13.3英寸窄边框全高清IPS屏  在接口方面,这款笔记本提供了1个USB3.0接口、1个USB2.0、1个Type-C接口、1个HDMI接口、以及读卡器等常用接口。接口设置比较丰富,可以满足基本的扩展需求。机身接口设计性能表现  在硬件配置方面,联想小新潮7000-13采用了Intel& Core i7-8550U处理器,NVIDIA& GeForce MX150(8W版)独立显卡,8GB内存,以及256GB的固态硬盘。  小新潮7000-13所搭载的Intel& Core& i7-8550U(主频1.80GHz,睿频4.00GHz,缓存8MB),是英特尔最新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四核心八线程,TDP为15W。CPU-Z  在Cinebench R15测试中,该处理器单核获得155cb,多核得分543cb,这样的成绩相当出色,543cb的多核成绩已经可以和标压的i5-7300HQ处理器相媲美。CinebenchR15  在硬盘方面,联想小新潮7000-13配置了256GB的PCle SSD,从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到,该硬盘的持续读取速度为2330.26MB/s,持续写入速度为1399.30MB/s,综合评分为3133分。这块SSD的表现十分出色,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开机速度、程序加载速度等方面的提升。AS SSD Benchmark  显卡方面,这款笔记本采用了新一代的NVIDIA& GeForce MX150(8W版)独立显卡,与上一代940MX显卡相比,MX150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功耗更低,对于轻薄本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GPU-Z  这块独立显卡在3DMark Sky Diver测试中最终得到了8567分,其中显卡得分9004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3DMark Sky Diver  在综合性能方面,联想小新潮7000-13在PCMark 10基准测试中的成绩为2941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到了5158分(应用程序启动分数、视频会议分数、网页浏览分数),生产力5739分(电子表格分数、编写分数),数位内容制作2332分(照片编辑分数、渲染与视觉化分数、视频编辑)。PCMark 10基准测试  这款产品的PCMark 8的续航测试结果为2小时50分,与其他主流轻薄本相比,这个成绩不算突出。同时,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曾提到,这是高负载下循环测试的得到的结果,所以实际使用的续航显然要高过这个测试成绩。PCMark 8续航测试  关于产品的散热能力,我们对联想小新潮7000-13进行满负载双拷测试,测试的初始条件如下所示:  测试工具:AIDA64、FurMark ,室温:28摄氏度,CPU负载:100%,测试时间:&1小时  测试样机在CPU满负载的情况下,持续运行了1小时21分左右。AIDA64满负载测试FurMark拷机测试  从测温仪生成的图像中也可以看到,在室温28度左右的条件下,大部分热量都集中在了散热孔处,最高温度为54.1度左右,键盘附近的最高温度为47.2度,所以在实际使用时会感受到一定温度。C面温度分布  机身D面的温度主要集中在通风孔处,最高温度达到了50度左右。总的来说,这款产品的散热表现还算可以,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时间高负载的使用情况比较少见,因此不会达到测试结果所示的温度。D面温度分布点评优点:●&屏幕微边框设计亮眼,带来了不错的视觉体验。●&机身设计轻薄小巧,适合移动办公缺点:●&散热效果和续航能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键位安排比较独特,用户适应需要一段时间。销量表现:  联想小新潮7000-13目前在京东有3300+的评价,好评率为95%;苏宁易购评价10+,好评率100%;天猫还没有上架。京东商品评价  评价:联想小新潮7000-13作为搭载八代酷睿i7-8550U处理器的轻薄本,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总体评价以好评为主,中差评主要集中在屏幕漏光和续航时间等方面。3惠普ENVY 13惠普ENVY13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制作工艺的提升,现在全金属的机身已经很常见了。ENVY 13也选择了全金属的机身外壳,它A/C面选择了铝合金材料,D面则采用了镁合金,金属材料的机身不仅时尚美观,并且对于电脑的散热能力的提升和保护都是非常不错的。机身经过CNC工艺打磨,斜切棱角外观设计,让机器看起来更加的漂亮。金属机身最常见的装饰,就是金属拉丝工艺,不过ENVY 13采用的是镂空的花纹装饰。   一般轻薄本受限于机身的大小,接口都配备的较少,ENVY 13却放置了4个USB接口,分别为两个USB3.1、两个Type-C 3.1,多个USB接口让我们外接设备更加方便。ENVY 13的厚度仅有15.4mm,重量也只有1.26kg,接近12英寸的机身,使得这台电脑小巧轻便,外出携带也不会为我们的出行增添负担。使用感受  ENVY 13的窄边框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视觉体验效果,也让屏幕尺寸相同的电脑体积更小。ENVY 13左右两旁的边框仅有3.06mm,只是由于摄像头位置放在了屏幕上方,所以没有达到三面窄边框的设计。瑞然没有达到最极致的窄边框,但是超高的屏占比带来的视觉享受已经非常好了。  在轻薄本中,由于机身小,键盘都相对比较紧凑。ENVY 13这款键盘采用了边到边的设计,键帽大小没有缩水,仍然是标准尺寸,并且按键间距宽度适中,这对于码字为生的风鸟来说这样的设计简直太美好了。并且非常明显的可以感受到键帽上添加了涂层,按键的手感舒适,并且长时间使用键帽也不会发油。不过按键的键程虽然有1.3mm,可是按键偏软,对于使用手感有些影响。ENVY 13的这块触控板,按键和触控板整合在一起,其手感以及灵敏度都表现不错。只是微动偏软,摁下去反馈不是很明显,不过成体使用手感尚可。  性能表现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款CPU吧,相对于七代的酷睿处理器,八代酷睿处理器在核心数和线程数上都有所增加&&操作系统是通过线程来执行任务的,一般情况下它们是1:1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四核CPU一般拥有四个线程,而自从Intel引入超线程技术后,也使得使核心数与线程数形成1:2的关系,像这次的八代四核i7处理器就支持八线程(或叫作八个逻辑核心)处理,相比于七代i7处理器来说,这也大大提升了它进行多任务、多线程处理时的性能表现。  PCMark 8是针对Windows系统的整机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其提供了共计5个测试模式,分别为家用(Home)测试、创作(Creative)测试、工作(Work)测试、存储(Storage)测试和应用(Applications)测试,前三项测试中还有电池测试模式可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测试。在PCMark的测试中,电池可以支撑工作的时间为5小时20分钟,不过风鸟在家使用的时候,工作内容以码字为(主屏幕高亮)加上PS,3个小时的时间电量还剩余60%左右。然后风鸟又看了3集《权力的游戏》(一集一小时)电量剩余20%左右,这个续航时间真心的不错啊。  CINEBENCH R15的测试包括两项,分别针对处理器和显卡的性能指标。第一项测试纯粹使用CPU渲染一张高精度的3D场景画面,在单处理器单线程下只运行一次,如果系统有多个处理器核心或支持多线程,则第一次只使用一个线程,第二次运行使用全部处理器核心和线程。第二项测试则针对显卡的OpenGL性能。  3DMark的得分是衡量显卡性能的一种标准,显卡测试的标杆性软件,我们选择了Cloud Gate的测试,其结果总分达到了10190,显卡分数也达到了16750分。轻薄本这样的得分是很不错了,这也就意味着,ENVY 13运行绝大部分的网络游戏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ENVY 13提供了一块360G的SSD,不过AS SSD Benchmark跑分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风鸟把图贴上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ENVY 13搭载了NVIDIA GeForce MX150的独立显卡,所以这款轻薄本的性能也不容小觑哦。ENVY 13散热测试  ENVY 13的散热口分别放在了电脑的D面和屏幕下方,轻薄本的散热能力一直是一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ENVY 13实际的散热效果吧。  我们使用Fur Mark进行烤机测试,CPU温度一直在70℃以下,并且机器的风扇接近于静音,我们来看看机身的温度吧。  当温度稳定下来后我们使用红外热像仪来检测一下机身的温度,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机身温度最高已经达到了48℃,并且在键盘位置,这对于我们平时使用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机身底部温度较高的位置都是在散热口的周围,最高温度达到了44.5℃。  金属机身对于电脑本身散热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不过机身太热对于我们的使用感受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CPU温度最高在70℃左右,看来ENVY 13的双铜管和双风扇的散热效果可圈可点。点评优点:●窄边框●多个USB接口方便使用●续航能力强缺点:●键盘按键偏软●触控板偏窄●没有HDMI接口销量表现:  京东好评率:90% 、京东评论数:200+ ;苏宁好评率:98%,苏宁评论数:300+;天猫:预售中。  评价:EVNY13搭载有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机型,为不同用户考虑,配备了较多的机型。所以单个急性的评论数偏少。不过ENVY的好评率还是蛮高的。差评一般出现快递中,以及Win10在惠普电脑中出现的黑屏现象,相信微软会很块解决掉这些问题的。4惠普畅游人14惠普畅游人Pavilion&14  惠普的畅游人Pavilion系列一直都有着前卫和简约的外型设计,轻薄的机身和优秀的使用体验也让这个系列一直都有着不错的口碑,而惠普最新一款搭载了最新款酷睿八代处理器的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笔记本当然也搭载了八代酷睿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在性能上整体提升了40%,不仅平衡了功耗,还延长了续航时间,相信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笔记本的表现也会让人期待。使用感受  首先,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圆角的设计理念在C面是有所体现的&&圆角的键帽和触摸板看起来就很温润,而直接快速的输入体验让人感觉也是十分爽快的。  触摸板顺滑的使用体验和精准的识别水平也同样值得一提,优秀的触感和精准敏捷的操作体验着实让人感觉不错。  而5.4mm微边框的设计,则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简约设计了,更宽广的视觉体验和更高的屏幕利用率大大提升了视觉上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扶梯式的转轴设计也确保了电脑稳定的开合角度&&打开翻盖时不仅可以抬高机身,增加进风量,保证机器的散热效果,还带来了更好的键盘输入手感,是一个简单但却高效的设计。性能表现  说完外观,当然就该上干货了,一款笔记本的最终表现如何,还是要看它的性能的。层层解开一款笔记本的性能谜题的第一层,当然是TA的实际硬件配置,从CPU-Z的截图当中可以看到,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采用的是八代酷睿处理器,i5-8250U的主频是1.60GHz,而作为一款四核心八线程的处理器,它也有着6MB的三级缓存,着实是一款性能不错的处理器。  此外,这款笔记本还搭载了8GB的DDR4-2400内存,在日常娱乐当中应该是可以完全胜任的。  而搭载的940MX独立显卡也是一大加分项,2GB的显存在日常使用当中还是很够用的。  当然,固态硬盘在这样一款笔记本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款笔记本搭载了闪迪的SSD,很好的保障了系统运行的流畅度。  当然,尬聊数据是不可取的,跑分和测试表现才能体现一款笔记本实际的性能和使用体验,3DMark是一款集成了PC和移动设备基准测试的专业应用程序,而Fire Strike则是它用于评估时下高性能游戏本的测试之一,该测试能够在实时渲染图形的同时,充分保留图形的细节和复杂元素&&这就意味着,它对硬件性能的全面考验也是十分严苛的。  在Fire Strike测试当中,搭载了940MX显卡的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取得了2198分,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呢!复杂的细节表现和流畅的画面让测试CG看起来栩栩如生,精彩的剧情呈现也让人直呼爽快&&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笔记本的强大性能。  Cinebench R15是一款针对CPU的测试软件,最终的测试成绩的单位为cb,在CineBench R15这款软件的测试当中,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搭载的八代酷睿处理器最终拿到了481cb的多核处理成绩,成绩相当不错。  而七代的则在这一测试中拿到了317cb的成绩,可见八代酷睿处理器还是很给力的。  单看得分可能看不出实际的意义,那就顺便看一下七代酷睿处理器和八代酷睿处理器之间的差别吧,可以看到,不论是在核心数还是主频,亦或是三级缓存,八代酷睿较之七代酷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在PCMark的家用性能测试当中,这款笔记本的综合性能则拿到了2550的分数,可以看到,不论是网页浏览,还是图像处理,它的效率都值得夸奖。  固态硬盘我们则使用了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作为一款硬盘检测软件,CrystalDiskMark能够检测硬盘的随机读取/写入速度和连续读取/写入速度,并测试随机的512KB,2KB,4KB读取/写入速度,全面的测试项目让它的数据变得十分可信,在这款软件的测试当中,搭载酷睿八代硬盘的惠普畅游人Pavilion14拿到了如下的成绩。  对于这样一款娱乐轻薄笔记本来说,续航能力是很重要的&&毕竟购买轻薄本的用户大多数都是为了把笔记本带出去使用的。而PCMark 8正是一款针对Windows系统的整机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因为它的测试项目涵盖了网页浏览、文档处理、图片边间、视频聊天以及轻负载游戏等等,所以给出的数据也很靠谱。  而在续航测试进行的过程中,PCMark 8会循环运行测试项目,直至电池耗尽,而这样的测试方式当然也是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真实的续航成绩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Cmark 8会在较高的负载的条件下,循环运行所有测试项目,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是高负载条件下的(当然,在我们日常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的高负载并不常见,而且测试结束以后会还留有百分之20的电量)&&最终,在续航测试当中,惠普畅游人 Pavilion 14拿到了3小时32分钟的成绩。  散热问题当然也值得重视,一款笔记本的散热表现会直接影响一款产品的实际性能表现,高温和散热不佳在使用时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常会使用Furmark拷机软件来对产品进行评估&&在运行过30分钟后,机器的温度会上升到一个极限的高度,而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每台机器在运行时的散热情况,我们也会使用FLUKE,分别观察各个位置的温度升温情况。  烤机测试进行了二十分钟后,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笔记本最终稳定在了一个稳定的温度,从下面的热成像照片中可以看到,这款笔记本正面的热量主要集中在屏幕和散热口处,56.6℃的温控水平可以说是很厉害的,机身的其余地方温度也都在35℃左右,拿在手上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而反过来看D面,也同样没有很高的温度,主要的温度集中在机身的中央,周围的温度也并不高,高效的散热表现很好的把温度的辐射半径约束在了一个比较收束的水平,边缘的温度甚至与室温相差无几,很是不错呢。点评优点:●3D立体成型金属C面●扶梯式铰链设计●机身轻薄●微边框缺点:●反光环境下,机身色彩不够明显销量表现:  这款产品在京东的好评率达到了93%,评论数达到了+,而在天猫和苏宁的官方店中还没有上架。  评价: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同样搭载了八代酷睿处理器i5-8250U,多样的配色也给用户了不同的选择,总体来说当然是好评居多,差评和中评则主要集中在黑屏和系统问题。总结点击查看大图(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为i5版本、其他三款为i7)  通过这次的横评,这四台搭载了八代酷睿处理器笔记本的优缺点、价格和外观,不知道大家对哪款产品比较钟情呢?个人认为如果是白领笔记本的话,比较推荐的是惠普战66这一款产品,而如果是学生笔记本或者家用笔记本的话,个人认为联想小新潮7000则更加合适一些,这两款产品无论是从性能表现还是价格来看都是性价比很高的笔记本。(惠普畅游人Pavilion 14为i5版本、其他三款为i7)  自从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上市以来就饱受好评,虽然依旧采用了14纳米的制作工艺,但是在性能上面还是有不小的提升。与7代i7的低压版本相比,8代酷睿的低压版本加入了完整四核心八线程规格设计,而i5也由双核变成四核了。通过这次的测试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次英特尔的步子迈得很大,希望标压的8代酷睿能够有更好的表现。而在明年的10nm制作工艺的CPU发布之后,CPU又将会有怎样的提升呢?
笔记本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左右的笔记本电脑,大学生用的,平时就看看视频和用于做一些大学的作业,做ppt之类的
按时间排序
神舟战神 K660D-i7 D1 4000RMB 其搭载有第四代英特尔酷睿 i7-4710MQ 处理器,4GB内存,7200转速的1TB大容量机械硬盘,以及2GB显存的GTX860M性能级独立显卡。屏幕方面,则依然是一贯的15.6英寸1080p全高清IPS屏。吊丝神机.
联想yoga3,11.6英寸本,5y10c处理器,4g内存,256g固态硬盘,去年国庆个人下手4500元,可以关注。
您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127096个回答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86715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8728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0393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0220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28959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ffbbab78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ffbbab78b_r.jpg&&&/figure&&p&近期知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090f33b7fd0c69bbc382afca& data-hash=&090f33b7fd0c69bbc382afca& data-hovercard=&p$b$090f33b7fd0c69bbc382afca&&@Bloodless&/a& 询问CPU电压的相关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3cafb6e9a7e6de7665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15& data-rawheight=&1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3cafb6e9a7e6de76651_r.jpg&&&/figure&&p&让我想起关于CPU超频还欠有一篇旧账。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Intel的CPU超频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超频要提高电压?以及回答知友关于电压和CPU寿命的问题。&/p&&h2&&b&CPU超频的原理&/b&&/h2&&p&自从Intel放弃前端总线(FSB)后,CPU的频率计算十分的简单:&/p&&p&&b&CPU主频 = 基频 × 倍频&/b&&/p&&p&基频(&b&Base Clock,BCLK&/b&)是从南桥PCH的PLL发出的基础时钟信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b5b5dd10da407da87fc25b960dee6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b5b5dd10da407da87fc25b960dee6be_r.jpg&&&/figure&&p&它一路传递到CPU中,为内核和很多uncore部分(内存控制器,GPU等等)提供基础时钟信号:&/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f6fce90c96a3d10d865f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f6fce90c96a3d10d865f7_r.jpg&&&/figure&&p&这个基频缺省情况下是100MHz,可以提高到200MHz甚至更高。因为它并不仅仅为CPU内核提供基频信号,还为众多CPU中的小伙伴服务。提高它,内存频率、Cache频率、GPU频率等等都会成倍提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正因为如此,提高它会整体提高CPU的运输速度,但也很容易引发某些部分的不稳定。&/p&&p&有了基频,CPU中的各个器件并不是工作在100MHz上的,在它后面带个倍频(Multiplier),来为自己服务。例如内核、GPU、Cache和内存控制器等等,都有自己的倍频。&/p&&p&举个例子,标称3.5GHz的CPU,它的基频是100MHz,内核的倍频是35,算下来就是&/p&&p&100 × 35 = 3500MHz=3.5GHz&/p&&p&十分简单,是不是?超频中我们单独调节各个部分的倍频,来提高它的速度。例如我们把内核的倍频调成45,那么我们就有了4.5GHz的CPU。调整倍频的好处是可以单独调节,而不是像调整基频一样一股脑向上提高,死机后很难判断那里出了问题。&/p&&p&超频资深玩家往往先试探基频的极限,再单独调整内核的倍频,找到在此之上,倍频的极限。而入门用户,调节倍频往往就够了。&/p&&p&提高频率如此简单,只要我们有了K结尾的CPU,在BIOS中仅仅调整几个数字就好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028792eef661ef8cad22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028792eef661ef8cad224_r.jpg&&&/figure&&p&超频真的如此简单吗?&/p&&p&情况要复杂很多,超频后,系统往往开始表现的不稳定。只要我们知道哪里不稳定,提高它的电压供给,往往就能让它再次稳定下来。为什么提高电压会改善高频的稳定性呢?&/p&&h2&&b&为什么要提高电压?&/b&&/h2&&p&我在那篇较受欢迎的文章中对电压和频率的关系有所提及:&/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1b91efdbf.jpg& data-image-width=&700& data-image-height=&466&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CPU的频率止步于4G?我们触到频率天花板了吗?&/a&&p&含有高达80多亿的场效应晶体管FET的Kabylak等CPU结构十分复杂,每个一个FET的简单示意图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f8750efcf6e5cb165a8ef7a6fdc56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当输入低电平时,CL被充电,我们假设a焦耳的电能被储存在电容中。而当输入变成高电平后,这些电能则被释放,a焦耳的能量被释放了出来。因为CL很小,这个a也十分的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我们以1GHz频率翻转这个FET,则能量消耗就是a × 10^9,这就不能忽略了,再加上CPU中有几十亿个FET,消耗的能量变得相当可观。&/p&&p&我们这里要引入门延迟(Gate Delay)的概念。简单来说,组成CPU的FET充放电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门延迟。只有在充放电完成后采样才能保证信号的完整性。而这个充放电时间和电压负相关,即电压高,则充放电时间就短。就越能保证信号的完整性。&/p&&p&如果超频后,频率升高,原先可以满足门延迟的电压慢慢就不能保证信号完整性了,这时提高电压,就可以降低门延迟,从而重新满足信号完整性。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哪部分不能满足信号完整性,从而提高它的电压供给。&/p&&p&拿CPU内核超频来说,CPU内核电压叫做Vcore。每种CPU都有一个VID(Voltage Identification,电压识别码),这个代码会被主板的电压调节模块(VR)或者CPU内置的VR(silicon-based voltage regulator,FIVR)所识别从而来设置内核运作时的电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b009c91dd52d8f31ad89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b009c91dd52d8f31ad894_r.jpg&&&/figure&&p&缺省的VID对应的电压只能保证标称的内核频率工作正常。根据每个CPU品质的不同,超过一定范围的频率后,往往需要提高Vcore,来满足稳定性的需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eba24ee2d3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eba24ee2d3f_r.jpg&&&figcaption&Vcore往往是auto,在超频时要单独设置&/figcaption&&/figure&&p&这里没有统一的某个频率必须多少电压,必须慢慢一点点试错,举个例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c6c8b9dadfde5849dd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c6c8b9dadfde5849dd8_r.jpg&&&/figure&&p&这是某个Skylake的电压和稳定频率关系。&/p&&p&当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设个爆大的电压也不是不行,但高电压往往意味着高功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e6a44f8e69fb5d8643fe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9& data-rawheight=&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9&&&/figure&&p&一般没有人这么做。&/p&&h2&&b&高电压/低电压对CPU有害吗?&/b&&/h2&&p&CPU的最大敌人不是电压,而是温度。超频的对CPU寿命的影响,也是因为温度,而电压的影响很小。实际上,CPU的电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CPU的EIST中对应的各个降频或者超频状态,VR提供的电压都不相同:&/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dba71da893b096ax120.jpg& data-image-width=&465& data-image-height=&300& class=&internal&&老狼:CPU省电的秘密(一):EIST&/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8d6c4268becbb5dee8c5f96b16e28c4b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60& data-image-height=&284& class=&internal&&老狼:睿频:榨干CPU所有的潜力(CPU电源管理系列番外篇)&/a&&p&CPU的能效管理模块会根据CPU的频率,来要求VR提供不同的电压,从而节省用电。我们如果能提供有效的散热,超频对于CPU寿命影响不大:&/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cccd9aae368e1c1cde0afb3a6301bac5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36& data-image-height=&490& class=&internal&&老狼:手把手来超频一:升级散热系统&/a&&p&现在回到知友的问题上来,低电压并不会损害CPU寿命,反而会增加CPU寿命。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要手动降低CPU电压呢?&/p&&p&我们前面提过VID,VID各种CPU都不同,但同种CPU(stepping,SKU)都一样,这意味着它对应的Vcore是Intel测试过,对于该种CPU&b&都&/b&适用的电压。而熟知本专栏的用户都知道:&/p&&p&“All CPUs are born equal, but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猜猜引申自哪里?)&/p&&p&CPU品质各有不同,VID缺省对于的Vcore,也就是Auto对于你的CPU不一定最优,资深玩家完全可以试着调低Vcore来省电。绿色环保,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p&&h2&&b&结论&/b&&/h2&&p&CPU超频比较麻烦,首先要有个带k的CPU,升级你的散热设备(原先那个自带的风扇小身板完全不行)。然后推荐慢慢提高倍频,不稳定后增加电压,再次提高倍频,再次增加电压,直到你觉得满意、不能增高了、温度超高为止。调整BCLK还是留给资深玩家吧。&/p&&p&&b&其他CPU硬件文章:&/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1b91efdbf.jpg& data-image-width=&700& data-image-height=&466&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CPU的频率止步于4G?我们触到频率天花板了吗?&/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8ec8efb9ebf0c607dcd099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353& class=&internal&&老狼:CPU制造的那些事之一:i7和i5其实是孪生兄弟!?&/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aeab534fba934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000& data-image-height=&625& class=&internal&&老狼:CPU制造的那些事之二:Die的大小和良品率&/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60b5518fbc3a6cc6e2d4c3aa83d2ef42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800& data-image-height=&532&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晶圆都是圆的不是方的?&/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dc750c9faefe7b4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80&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电路&要铺满整个晶圆?&/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1fa182dd8f8ff6b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80& class=&internal&&老狼:CPU能用多久?会不会因为老化而变慢?&/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9f28c6b49142b8ecaeae84b3a003df8a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536& data-image-height=&1024&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CPU越来越多地采用硅脂而不是焊锡散热?&/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4cafcb63d564c2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358& class=&internal&&老狼:为什么Intel CPU的Die越来越小了?&/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9ccacdad3a19b67fx120.jpg& data-image-width=&1083& data-image-height=&567& class=&internal&&老狼:破茧化蝶,从Ring Bus到Mesh网络,CPU片内总线的进化之路&/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9db09ae6440e51ade85b36b4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00& data-image-height=&399& class=&internal&&老狼:450mm的晶圆在哪里?&/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aaa33fcc04a9cdf33d27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50& data-image-height=&310& class=&internal&&老狼:什么是TLB和PCID?为什么要有PCID?为什么Linux现在才开始使用它?&/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311b524af922d6ac7f0cd9b8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25& class=&internal&&老狼:什么是Speculative Execution?为什么要有它?&/a&&p&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同时欢迎大家给本专栏和公众号投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21ecd3d4080deb1c557bf47dc00d24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21ecd3d4080deb1c557bf47dc00d246_r.jpg&&&figcaption&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UEFIBlog公众号&/figcaption&&/figure&&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询问CPU电压的相关问题:让我想起关于CPU超频还欠有一篇旧账。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Intel的CPU超频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超频要提高电压?以及回答知友关于电压和CPU寿命的问题。CPU超频的原理自从Intel放弃前端总线(FSB)后,CPU…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154cb6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154cb6c_r.jpg&&&/figure&&p&CPU到底是如何工作的?&/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15840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2.zhimg.com/v2-c98edefc3e.jpg& data-lens-id=&158400&&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2.zhimg.com/v2-c98edefc3e.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158400&/span&
CPU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1abb2f9e7b25dc08a1ec41f536a7938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1abb2f9e7b25dc08a1ec41f536a7938_r.jpg&&&/figure&&p&本文转自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ugetsystems.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ugetsystems.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0aebcdbfd0cd6bc5f519_b.jpg& data-rawwidth=&215& data-rawheight=&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5&&&/figure&&h2&&b&前言&/b&&/h2&&p&V-Ray,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haosgroup.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aos Group&/a&出品,一个在3D渲染领域广泛应用的引擎。在渲染图像的时候,CPU和GPU共同工作(V-Ray分为V-Ray和V-Ray RT)。&/p&&p&在CPU方面,渲染同时对CPU的频率和核心数量有要求,因此很难通过参数判断究竟哪个CPU在V-Ray中工作得更好。之前的Intel产品系列是这样,现在还加入了AMD。&/p&&p&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测试来告诉大家,哪个CPU更强。&/p&&p&本文会测试Intel和AMD最新的CPU。在Intel阵营,我们测试Skylake-X,一条由6-12核心CPU组成的产品线。在AMD阵营,当然是最新发布的Threadripper,12核与16核。&/p&&p&我们也会测试一些比较弱的CPU,如Intel的Kaby Lake产品线和AMD的Ryzen产品线。&/p&&p&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测试还包括至强的新产品,Xeon W,以及现在仍是王者的双路E5-2690 V4。&/p&&p&本次测试使用软件版本为:&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haosgroup.com/vray/benchmar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Ray Benchmark 1.0.6&/a&&/p&&p&如果懒得看下面的测试数据这里给出最终结论:Threadripper天下无敌,Ryzen性价比高。&/p&&h2&&b&测试平台&/b&&/h2&&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bc4be17ed56c3b8e6ec824b_b.jpg& data-rawwidth=&1239& data-rawheight=&9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bc4be17ed56c3b8e6ec824b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bc96e6a4e2a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bc96e6a4e2a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054eb8c51e607a00b50c0_b.jpg& data-rawwidth=&1157&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054eb8c51e607a00b50c0_r.jpg&&&/figure&&p&注一:V-Ray的CPU模式渲染对多核甚至是多CPU的支持是非常好的,这里拿7700K来衬托他大哥们的强大。&/p&&p&注二:4、6、8核CPU虽然在家用游戏电脑上发挥不错,但是我们不建议拿来做重度渲染。10核以上的CPU做重度渲染更适合。&/p&&p&注三:拿双路E5-2690 V4来反映单路CPU和双路CPU的在重度渲染中的差距。&/p&&p&注四:V-Ray是一个对内存频率很敏感的应用,因此在这次测试中我们尽可能使用官方额定的内存频率。但由于Xeon W平台太新了,官方还没公布额定的内存频率,因此这次测试的结果中Xeon W部分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p&&p&注五:由于这次使用V-Ray的CPU模式来跑分,显卡装什么都无所谓,就不要纠结几个测试平台中显卡的不同了。&/p&&h2&&b&测试素材&/b&&/h2&&p&本次测试会使用Chaos Group公司提供的官方测试软件V-Ray Benchmark 1.0.6(点此下载:&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haosgroup.com/vray/benchmar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 benchmark&/a&),并在CPU模式下运行V-Ray。&/p&&p&这个测试软件被设计用来在不安装V-Ray的前提下,测试CPU和GPU在V-Ray中的表现。&/p&&p&软件的测试机制是比较不同硬件在渲染同一个画面时的用时。由于本文是测试CPU的文章,我们只会取测试结果中CPU的分数。&/p&&h2&&b&测试结果&/b&&/h2&&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210b1dfbfcec4a7f77a54e95165bc05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8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210b1dfbfcec4a7f77a54e95165bc05_r.jpg&&&/figure&&p&由于V-Ray是个典型的多线程应用,很明显核心越多能力越强。双路至强总共有28核,赢了是应该的。但是考虑到它的价格,只能说放在这里做个标杆吧。&/p&&p&在单CPU工作站中,AMD的16核CPU TR 1950X胜出。它下面是12核的 i9 7920X,它战胜了AMD的12核处理器TR 1920X,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贵太多了。Intel的10核CPU i9 7900X打败了AMD的12核CPU TR 1920X,但还是那句话,贵太多了。&/p&&p&有意思的是比较Core X和Xeon W产品线,在相同核心数量时,各CPU表现类似。这就让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Xeon W是Core的马甲。Xeon W唯一比Core强的地方在于它支持ECC内存,因此你可以把这理解为,那些Xeon W比Core贵出来的钱,是你为正在运算的数据买的保险。&/p&&p&值得注意的是,Intel将会推出他们的14,16和18核CPU,它们可能会以超高的价格在绝对性能上打败AMD的 Threadripper。同时AMD和Intel都在计划推出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最高32核的EPYC和最高28核的 Xeon Platinum。好戏还在后面呢。&/p&&h2&&b&结论&/b&&/h2&&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6dd6ffbeea4d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6dd6ffbeea4d_r.jpg&&&/figure&&p&Threadripper在V-Ray中是绝对的标杆,16核的TR 1950X不仅在性能上打败了12核的i9 7920X,在价格上也是如此。Intel以后可能会以14-18核的处理器夺回V-Ray上的宝座,但在性价比上就不要想了。我们会在Intel的14-18核CPU开售后测试它们,但就现在来看,选择Threadripper。&/p&&p&&br&&/p&&h2&&b&更多文章请浏览&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c_& class=&internal&&文章目录&/a&&/b&&/h2&&p&&br&&/p&&h2&&b&相关阅读:&/b&&/h2&&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OctaneRender GPU渲染 如何选择CPU(i7/至强W/Ryzen 7/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对比测试)&/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转载] V-Ray GPU渲染 如何选择CPU(老i7/i9/至强W/Ryzen 7/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对比测试)&/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转载]Cinema 4D(C4D)如何选择CPU(i7/i9/至强W/Ryzen 7/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对比测试)&/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转载]Arnold如何选择CPU(i7/i9/至强W/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对比测试)&/a&&/p&&p&&/p&&p&&/p&&p&&/p&&p&&/p&&p&&/p&&p&&/p&
前言V-Ray, 出品,一个在3D渲染领域广泛应用的引擎。在渲染图像的时候,CPU和GPU共同工作(V-Ray分为V-Ray和V-Ray RT)。在CPU方面,渲染同时对CPU的频率和核心数量有要求,因此很难通过参数判断究竟哪个C…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c4d41e94d777e50e4c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c4d41e94d777e50e4cf_r.jpg&&&/figure&&blockquote&小故事&br&传说,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十分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1立方米麦粒大约有1500万粒,那么照这样计算,得给那位献棋人12000亿立方米,这些麦子比全世界2000年生产的麦子的总和还多。&/blockquote&&p&这个故事也许是杜撰的,但是也让我们见识了指数级增长的可怕力量。现代人作为洞穴人的后裔,总是以线性思维思考这个世界。去年打了三斤粮食,今年辛苦一点,多开垦了一成土地,多打了一成粮食,然后就盘算着明年能不能再上升一成。我们总是以线性思维思考周围的事物,规划未来发展,甚至会反映到我们程序架构中。然而,摩尔定律却指出科技发展是指数级增长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超乎你我想象。我们在程序架构中的小小设定,当时看起来是十分合理的。太大多浪费空间啊,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个设定都可以满足,今后的事情还是留给今后的人去处理吧。&/p&&p&然而,也许几年之后,我们甚至还没有离开原来的公司,就不得不处理不够用的问题。我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打着恼人的补丁,处理各种兼容性问题,还给后来人留下了饭后的笑谈。FAT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故事。&/p&&h2&&b&FAT的原理&/b&&/h2&&p&FAT得名于它的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s)方式,即在存储空间最开始有个大表,记录所有的可用块的使用链,并标记空闲块和坏块。一起来看个例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adbba262fdb589dab8c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adbba262fdb589dab8cd_r.jpg&&&/figure&&p&&br&&/p&&p&目录指出FILE1占用了0002块,系统查看文件分配表,0002链接到链接到链接到FFFF,说明是最后一块。所以文件系统知道,FILE1占用了,0004这3块存储空间。简单而直接,不是吗?但它也有很多问题:&/p&&p&&b&1.
FAT表和后来的备份FAT表固定存储在开始位置&/b&。这意味着这里会被频繁读写,从而极易损坏,如果损坏了整个空间即为不可用,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恢复部分数据。(当年把薄薄的5寸盘插入驱动器,在一阵吱吱声过后,报告0磁道的消息跳了出来,欲哭无泪的情形又浮现眼前)。延伸阅读:谁知道为什么SD卡等等NAND设备还要用FAT,不怕被写坏固定block?( 提示:FTL。先挖个坑,今后有时间再介绍NOR/NAND Flash和其上的文件系统和FTL)&/p&&p&&b&2.
健壮性差&/b&。读写文件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新FAT表,更新过程中发生意外断电等等轻的造成文件丢失,严重整个磁盘内容丢失。补救的办法就是把备份FAT复制到FAT。曾经潇洒地在DOS下迅速敲入一行命令,救mm磁盘于水火,而后在一众美女的注视下挥手离去,不带走一片云(JIAN)彩(QING)。。。。。&/p&&p&&b&3.
FAT表的大小已经被限定&/b&。从而可以支持的空间大小由块可以由多少个Bit来表示和每块的大小来决定。我们的狗血FAT历史也从这里开始。&/p&&h2&&b&FAT历史&/b&&/h2&&p&在&b&1977&/b&年比尔盖茨还是个穷小子。他和Marc McDonald一起捣鼓出BASIC系统,叫做Standalone Disk BASIC-80,可以运行在8080的机器上。他们还为存储BASIC系统和程序,发明了最初的FAT,FAT表中表示下个链的位数(簇号)只有8位,用于支持8英寸的磁盘。&/p&&p&到了&b&1980&/b&年,盖茨的好运来了。IBM希望为它的8086个人台式机(PC)寻找个新的操作系统。盖茨包下了这个任务,成立了微软公司,这个系统就是传说中的DOS。Tim Paterson改善了FAT原型,将磁盘存储正式变成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5aa2a43d14fe7aa21c75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5aa2a43d14fe7aa21c75b_r.jpg&&&/figure&&p&&br&&/p&&p&文件名格式也变成CP/M(什么鬼?这是个暴露年龄的问题,向能不google而回答的同学脱帽致敬)兼容的8.3形式。他的一项最重要改动是将分区表项簇号从8位扩展为12位,能够支持的存储空间达到8MB!对比下当时不到20KB的磁盘,简直是绰绰有余。这就是FAT12。&/p&&p&很快硬盘到来了,几十MB的空间让FAT12变得十分可笑。微软不得不在&b&1987&/b&年推出DOS3.3。他们大胆的将12位扩展为16位:FAT16,并通过增大每个sector的大小,从而可以支持多达2GB的空间!那是多达几百个硬盘的容量,这下总够用了吧!微软顺便加上了长文件名的支持。&/p&&p&计划赶不上变化,存储技术飞速发展,2GB很快不够用了,微软也希望在新版的Windows中提供亮眼的技术,FAT16兼容FAT12的问题让它伤透了心,希望能够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在&b&1996&/b&年Windows 95 OSR2(带有MS-DOS 7.1),FAT32被发布了。簇号一下子从16位扩展为32位!(我也要指数级增长!)后来每簇表示的空间业扩至512kb,从而支撑最大达到2^41=2TB的容量,而当时最大的硬盘也只有1G!可以支持2048个硬盘叠在一起!&/p&&p&讽刺的是,连当时最大胆的举动也只为微软换来了&b&不到10年&/b&的和平。磁盘大小的压力和现代文件系统理念的引入催生了NTFS。微软后期也在限制FAT32的使用,大于32GB的移动介质如U盘等都推荐采用exFAT了(感谢上帝不是简单粗暴的FAT64。exFAT加入了很多对于移动设备的支持,它不在本文范围内),硬盘也推荐NTFS。&/p&&h2&&b&FAT与UEFI&/b&&/h2&&p&UEFI规定UEFI系统分区EFI system partition (ESP)采用FAT32格式,同时支持FAT12/FAT16作为移动介质的文件系统。UEFI的FAT分区和普通的FAT分区有个比较小的区别,即OSType不同。ESP在GPT(不再本文范围内)分区表中有个特殊的GUID:&/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pan&&/span&C12AD2-BA4B-00A0C93EC93B
&/code&&/pre&&/div&&p&如果你用UEFI安装了Windows , 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打开磁盘,你会发现有两个很小的隐藏分区。一个叫&b&ESP&/b&(EFI系统分区),另一个MSR(Microsoft保留分区,通常为128MB)。MSR是windows要求的。ESP对UEFI启动很重要,UEFI的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是以后缀名为.efi的文件存放在ESP分区中的,启动操作系统本质上就是运行ESP分区内的app:bootloader而已。各种操作系统的Bootloader各有不同,甚至可以混合放在一起,做成双启动或多启动,但其存放位置都应该符合UEFI spec的规定,详见&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uefi.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 to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Forum&/a&. 大家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可以在UEFI shell下。如果不熟悉或者不方便,也可以在磁盘管理程序里将UEFI分区的隐藏属性去掉,这样你就可以在文件管理器(explore)里看到它们了,不过切忌修改(当然专家除外)。&/p&&p&需要澄清一下,ESP不是必须和GPT绑定的,也可以是MBR。只不过我们安装UEFI Windows时,总是要求我们使用GPT分区,才会导致这种误解。通过特殊的手段,MBR也可以用ESP启动UEFI OS,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尝试一下。&/p&&h2&&b&后记&/b&&/h2&&p&看了前面的文章,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 UEFI分区采用FAT32,会不会也有size不够用的问题啊?其实,UEFI分区内仅仅存储各种bootloader和BIOS错误恢复程序,操作系统和数据本身是不放在这里的,完全没有问题。&/p&&p&也有同学好奇UEFI为什么采用落后的FAT而不是当时已经存在的基于日志的现代文件系统,原因有好几个,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稍后会公布。&/p&&p&GPT分区的内容参见:&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MBR与GPT - 知乎专栏&/a&&/p&&p&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同时欢迎大家给本专栏和公众号投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5479ebdd2351fcdcfb0771bd06fff3a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figcaption&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UEFIBlog公众号&/figcaption&&/figure&
小故事 传说,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十分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31f84f01ab4da54e6aafd1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31f84f01ab4da54e6aafd1_r.jpg&&&/figure&&p&对很多PC的使用者来说,UEFI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早已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多亏了Microsoft的强横,预装WIN8的电脑指定需要GPT分区这一举措,让人们不禁发出感慨:哦天哪,我的电脑里还有这东西?一些好学的人对GPT进行了解以后,进一步发现了我们的幕后功臣:UEFI。本期文章我们就来说说,硬盘和硬盘分区这点事。&br&&/p&&p&简单地说,硬盘分区是就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将一个硬盘上划分几个独立的逻辑部分,盘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越多分区,也就有更多不同的地方,可以将文件的性质区分得更细,按照更为细分的性质,存储在不同的地方以管理文件;但太多分区就成了麻烦。&/p&&p&硬盘分区就像给一间空荡的房子划分出卧室,厨房,客厅等相互隔离的空间一样。主要是为了方面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硬盘分区,有效保护系统盘空间,确实能够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再者,硬盘分区也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保护。你当然可以不分区,只不过,当你面对越来越多的子目录,或者是越来越慢的Windows,不得不费功夫去管理你的文件,或者重装Windows的时候,恐怕会悔不当初。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至理名言在经济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同样是句警世恒言。&/p&&p&在讲解MBR之前,有必要讲讲机械硬盘的一些相关概念,毕竟MBR作为20世纪最棒的磁盘管理方式,与机械硬盘可是联系紧密的&/p&&p&(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p&&h2&&b&机械硬盘原理&/b&&/h2&&p&机械硬盘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盘片两面称为盘面或扇面,都可以记录信息,由磁头对盘面进行操作(如果你有坏的硬盘,可以动手拆开看。嗯?为什么用坏的?用好的可能费钱……)一般用磁头号区分。结构特性决定了机械硬盘如果受到剧烈冲击(摔在地上或是勤奋的你想拆开学习),磁头与盘面可能产生的哪怕是轻微撞击都有可能报废。&/p&&p&继续讲原理:假设磁头不动,硬盘旋转,那么磁头就会在磁盘表面画出一个圆形轨迹并将之磁化,数据就保存在这些磁化区中,称之为磁道,将每个磁道分段,一个弧段就是一个扇区。一个硬盘可以包含多个扇面,扇面同轴重叠放置,每个盘面磁道数相同,具有相同周长的磁道所形成的圆柱称之为柱面,柱面数与磁道数相等。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e88b94d2f8de8b35a180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e88b94d2f8de8b35a180e_r.jpg&&&/figure&&p&&br&&/p&&p&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对最初的硬盘地址管理方式作一个原理层面的了解:&/p&&p&最初的寻址方式称为CHS,在LBA(Logical Block Address)概念诞生之前,由他负责管理磁盘地址。所谓CHS即柱面(cylinder),磁头(header),扇区(sector),通过这三个变量描述磁盘地址,需要明白的是,这里表示的已不是物理地址而是逻辑地址了。这种方法也称作是LARGE寻址方式。该方法下:&/p&&p&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扇区大小(一般为512byte)。&/p&&p&后来,人们通过为每个扇区分配逻辑地址,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也就有了LBA寻址方式。但是为了保持与CHS模式的兼容,通过逻辑变换算法,可以转换为磁头/柱面/扇区三种参数来表示,和 LARGE寻址模式一样,这里的地址也是逻辑地址了。(固态硬盘的存储原理虽然与机械硬盘不同,采用的是flash存储,但仍然使用LBA进行管理,此处不再详述。)&/p&&p&科普到这里,我们可以试图去理解MBR分区了。现在我们来看看MBR分区的技术原理。&/p&&h2&&b&MBR原理&/b&&/h2&&p&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分区引导记录。最早在1983年在IBM PC DOS 2.0中提出。前面说过,每个扇区/区块都被分配了一个逻辑块地址,即LBA,而引导扇区则是每个分区的第一扇区,而主引导扇区则是整个硬盘的第一扇区(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MBR就保存在主引导扇区中。另外,这个扇区里还包含了硬盘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结束标志字(Magic number)。扇区总计512字节,MBR占446字节(0000H - 01BDH),DPT占据64个字节(01BEH - 01FDH),最后的magic number占2字节(01FEH – 01FFH)。&/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2fd6903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2fd6903f_r.jpg&&&/figure&&p&&br&&/p&&p&现在,我们来看一个MBR记录的实例:&/p&&p&&b&80
00&/b&&/p&&p&
其中, “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号为01,开始的扇区号为01,开始的柱面号为00;“0B”表示该分区的系统类型是FAT32,其他比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254,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为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p&&p&
可以看到,在只分配64字节给DPT的情况下,每个分区项分别占用16个字节,因此只能记录四个分区信息,尽管后来为了支持更多的分区,引入了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概念。但每个分区项仍然用16个字节存储。能表示的最大扇区数为FF FF,FF FFH,因此可管理的最大空间=总扇区数*扇区大小(512byte),也就是&b&2TB&/b&(由于硬盘制造商采用1:1000进行单位换算,因此也有&b&2.2TB&/b&一说,别怪他们,他们不是程序员)。超过2TB以后的空间,不能分配地址,自然也就无法管理了。&/p&&p&MBR的诸多缺点使其应用大大受限。硬盘技术日新月异,硬盘容量突飞猛进(希捷将于今年开卖60TB 固态硬盘),多出来的硬盘空间总不能晾着吧,于是,在刚诞生的UEFI规范下一起研发了新技术&/p&&h2&&b&GPT原理&/b&&/h2&&p&GPT分区:全称为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Partition Table,也叫做GUID分区表,它是UEFI 规范的一部分。由于硬盘容量的急速增长,MBR的2.2T容量难以满足要求,而UEFI BIOS的推广也为GPT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GPT应运而生,&/p&&p&我们来看看GPT的结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f5e4ffd9b7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f5e4ffd9b76_r.jpg&&&/figure&&p&&br&&/p&&p&等等,MBR是不是走错片场了?答案当然是没有。这里的P意为protective,PMBR存在的意义就是,当不支持GPT的分区工具试图对硬盘进行操作时(例如MS-DOS和Linux的fdisk程序),它可以根据这份PMBR以传统方式启动,过程和MBR+BIOS完全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兼容性。而支持GPT的系统在检测PMBR后会直接跳到GPT表头读取分区表。和MBR类似,分区表中存储了某个分区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及其文件系统属性信息,而分区才是实际存在的物理磁盘的一部分。&/p&&p&GPT HDR:GPT表头,如下图,主要定义了分区表中项目数及每项大小,还包含硬盘的容量信息。在64位的Windows Server 2003的机器上,最多可以创建128个分区,即分区表中保留了128个项,其中每个都是128字节。(也是EFI标准中的最低要求:分区表最小要有16,384字节)分区表头还记录了这块硬盘的GUID,分区表头位置(总是LBA1)和大小,也包含了备份分区表头和分区表的位置和大小信息(LBA-1~LBA-34)。同时还储存着它本身和分区表的CRC32校验。固件、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在启动时可以根据这个校验值来判断分区表是否出错,如果出错,可以使用软件从硬盘最后的备份GPT中恢复整个分区表,如果备份GPT也校验错误,硬盘将不可使用。具体内容如下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db0c60bc5a17de0acc22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db0c60bc5a17de0acc224_r.jpg&&&/figure&&p&&br&&/p&&p&Partition Table:分区表,包含分区的类型GUID(如:EFI系统分区的GUID类型是{C12AD2-BA4B-00A0C93EC93B}),名称,起始终止位置,该分区的GUID以及分区属性。其内容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a78f8b7f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1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p&&br&&/p&&p&Microsoft对分区属性做了更详细的区分,目前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6a64bab08c1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78& data-rawheight=&1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8&&&/figure&&p&相较于MBR,GPT具有以下优点:&/p&&p&&b&(1)&/b&得益于LBA提升至64位,以及分区表中每项128位设定,GPT可管理的空间近乎无限大,假设一个扇区大小仍为512字节,可表示扇区数为,算下来,可管理的硬盘容量=18EB(1EB=1024PB=1,048,576TB),2T在它面前完全不在话下。按目前的硬盘技术来看,确实近乎无限,不过,以后的事谁知道呢。&/p&&p&&b&(2)&/b&分区数量几乎没有限制,由于可在表头中设置分区数量的大小,如果愿意,设置个分区也可以(有人愿意管理这么多分区吗),不过,目前windows仅支持最大128个分区。&/p&&p&&b&(3)&/b&自带保险,由于在磁盘的首尾部分各带一个GPT表头,任何一个受到破坏后都可以通过另一份恢复,极大地提高了磁盘的抗性(两个一起坏的请出门买彩票)。&/p&&p&&b&(4)&/b&循环冗余检验值针对关键数据结构而计算,提高了数据崩溃的检测几率。&/p&&p&&b&(5)&/b&尽管目前分区类型不超过百数(十数也没有吧。),GPT仍提供了16字节的GUID来标识分区类型,使其更不容易产生冲突。&/p&&p&&b&(6)&/b&每个分区都可以拥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最长72字节,足够写一首七律了。满足你的各种奇葩起名需求。&/p&&p&完美支持UEFI,毕竟它就是UEFI规范的衍生品。在将来全行业UEFI的情境下,GPT必将更快淘汰MBR。&/p&&h2&&b&其他&/b&&/h2&&p&接下来进入加料时间,更详细的讲述硬盘知识。&br&&/p&&p&前面说到过,磁化的弧段称作一个扇区,一个扇区大小512B,但硬盘在进行文件操作时并非以扇区为单位,而是——簇,“簇”是系统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一个簇可以包含多个扇区,假设目前一个簇包含4个扇区,簇大小为2KB,一个文件大小恰为2KB,则占用了簇的所有可用空间,即便你有一个1B大小的文件需要保存,那么你占用的空间也是一个簇,簇内其他空间不可读写。&/p&&p&而对簇的大小进行管理的就是文件系统:&/p&&p&FAT16/FAT32: 早期的MS-DOS和WIN95操作系统中最常见的硬盘分区格式。一个簇最小为512个字节,其大小可以成倍增长,最大为32K,系统为每个簇分配唯一的索引号——一个16位二进制数来标识。因为16位二进制数最大为65536,所以FAT分区所拥有的簇的数量不可能超过65536个。这正是FAT分区大小不能超过2GB的原因。FAT16的继任者——FAT32与其原理基本相同,相比前任优势仅在于分区可以大于2GB,但不能存储大于4GB的单个文件,看看现在一部BD的电影都要3,4个G,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被淘汰的很快。&/p&&p&更多FAT文件系统知识:&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FAT文件系统与UEFI - 知乎专栏&/a&&/p&&p&NTFS文件系统相比FAT,最大优点在于支持文件加密,通过采用日志式文件系统,详细记录磁盘的所有读写操作,提高了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另一点则是突破了4GB大小限制。也是目前机械硬盘上的分区主流。不过对于目前越来越亲民的的flash存储,过多的操作记录对存储介质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同样的存取操作,NTFS下的读写次数就会比FAT32下来得多,造成了寿命较短的缺陷。因此针对移动存储设备和固态硬盘,推出了exFAT文件系统。&/p&&p&exFAT:分区大小和单文件大小最大可达16EB(16×TB);簇大小非 常灵活,最小512B,最高达32MB;采用了剩余空间分配表,空间利用率更高;同一目录下最大文件数可达65536个。其特性未必强于NTFS,主要是针对flash存储设备进行了优化(SSD,U盘),传统硬盘不能格式化为该格式。&/p&&p&要是到现在你对扇区,簇,文件系统,分区几个名词有点混淆,不妨看看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0_r.jpg&&&/figure&&p&&br&&/p&&p&有人会问,图中的怎么突然出现了4k扇区,而且为什么下面又包含的是8个512b的扇区呢?边上的伪装是啥意思?恭喜你,你已经抓住了近年来的硬盘发展潮流。&/p&&p&扇区的大小虽然约定俗成,但其实是可以更改的,开始于 2009 年晚期,硬盘制造商正在从传统的 512 字节扇区迁移到更大、更高效的 4096 字节扇区,国际硬盘设备与材料协会(International Disk Drive Equipment and &/p&&p&Materials Association,IDEMA)将之称为高级格式化,也就是现在常说的“4K扇区”。&/p&&p&多年来,硬盘行业一直采用512字节扇区。然而,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长,扇区大小日渐成为提高硬盘容量和纠错效率方面的制约。扇区分辨率(扇区大小和总存储大小的百分比)越来越低,尽管在管理小型离散数据时,分辨率越低越好。但现代的计算系统中多的是大型数据块,一般远比传统 512 字节扇区大小要大得多。另外,随着区域密度的增加,小型 512 字节扇区在硬盘表面上占用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小。硬盘扇区中的数据占据的空间越小,错误纠正就会变得越困难,因为同样大小的介质缺陷对总体数据负载损害的百分比更高,所以就需要更大的纠错强度。现在,硬盘开始通过先进的区域密度来提高错误纠正的上限。因此,为了改善错误纠正和实现格式化效率,提高扇区大小是硬盘行业内的普遍诉求。&/p&&p&不过,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缓慢发展,多数仍将扇区假定为512字节,因此就产生了4K对齐问题。即使物理硬盘分区与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分区对齐,保证硬盘读写效率。&/p&&p&有4k对齐当然就有4k对不齐。这个锅,或许应该甩给操作系统。硬盘厂商为了保证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将新标准的&4K扇区&的硬盘模拟成扇区为512B的硬盘,问题出现在此时: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格式化的系统(比如用ghost11.5以下版本),会默认定义为4096字节大小为一个簇,这没毛病,但是,由于其引导区只占用了不多不少63个扇区,真正的文件系统在63号扇区之后,&/p&&p&我们可以算出前63个扇区大小为:63*512B = 32256B。&/p&&p&63个扇区占用簇个数:3B=7.875簇。&/p&&p&从第64个扇区开始,每个簇都会跨越两个物理单元,占据前一个单元的一小部分和后一个单元的一大部分,前面说过,系统文件操作以簇为单位,如果每个簇都要用到两个扇区,势必拖累读写速度。也就产生了“4k对不齐”的概念,“4K对齐”要做的事就是将硬盘的模拟扇区(512B)对齐到的8整数倍个“实际”4K扇区,即8*4096 = 32768B,使其正好跨过63扇区的特性,从第64个扇区对齐。&/p&&p&其实不仅是操作系统,一些广泛使用的软件程序也可能引发4k对不齐现象。因此,对齐技术的存在确有其必要性。尽管4k必然取代512b,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行业仍需要一个时间来进行技术的全面推广。&/p&&p&&b&后记&/b&&/p&&p&一些经常被问到的关于GPT的问题:&/p&&p&1. Q:怎么知道我的硬盘是MBR的还是GPT的?&/p&&p&A: windows自带个非常好用的工具-diskpart,简单几条命令即可,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2c4c968fffbffd3821b17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figure&&p&&br&&/p&&p&2. Q:如何将GPT转换为MBR?&br&&/p&&p&A: 还是diskpart,(&b&警告&/b&:请先备份内容),通过convert mbr指令&/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680d8b22af7cff99397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680d8b22af7cff993976_r.jpg&&&/figure&&p&&br&&/p&&p&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不要这样做,毕竟MBR是个被淘汰的技术。在转换之前要删除所有分区或者直接用clean。如果不想丢失内容,推荐使用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 Standard,它是个免费软件。非常好用。为谨慎起见还是建议提前备份内容。&/p&&p&3. Q:GPT真好,我想立刻使用,可是如何将MBR转换为GPT?&/p&&p&A:这是个好主意,答案还是Diskpart&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fdcc40d53e11de11b260b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fdcc40d53e11de11b260bc_r.jpg&&&/figure&&p&在转换之前要删除所有分区或者直接用clean。如果不想丢失内容,我推荐使用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 Standard,它是个免费软件。非常好用。为谨慎起见还是建议提前备份内容。&br&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同时欢迎大家给本专栏和公众号投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5479ebdd2351fcdcfb0771bd06fff3a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figcaption&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UEFIBlog公众号&/figcaption&&/figure&
对很多PC的使用者来说,UEFI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早已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多亏了Microsoft的强横,预装WIN8的电脑指定需要GPT分区这一举措,让人们不禁发出感慨:哦天哪,我的电脑里还有这东西?一些好学的人对GPT进行了解以后,进一…
&p&我不喜欢太花哨的壁纸,我喜欢的风格是扁平、干净、极简、性冷淡(?)、清新又有淡淡的科技感。&br&以下是一些自己搜集的壁纸,也是我正在用的壁纸,自认为蛮好看的。&/p&&p&首先是&b&适合Windows 10的壁纸&/b&,都是扁平化和像素风,比较契合Win 10扁平化的UI风格。&/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7ddfbf60fcdb795a08e75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7ddfbf60fcdb795a08e75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bbb97b977b5cebc66dc3cefab0ac98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bbb97b977b5cebc66dc3cefab0ac98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45db768d0ec542dec3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45db768d0ec542dec3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69d69abecfa6ae212f8d5d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69d69abecfa6ae212f8d5d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3ff581c4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3ff581c4f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bdabb19e14491ebe1e7b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1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bdabb19e14491ebe1e7b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4f8276aadee1467ef4e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4f8276aadee1467ef4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f5b3db58d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f5b3db58d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38ce3e5cce5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38ce3e5cce5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f0ffbff6a38aeb7e36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f0ffbff6a38aeb7e36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128b31c88e186eea0d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128b31c88e186eea0d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e9c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e9c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b5d9eaa6b80cf62975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b5d9eaa6b80cf62975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9fed91f8eafa26b4fcd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9fed91f8eafa26b4fcd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e3b99d36aebfceff9cc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e3b99d36aebfceff9cc5_r.jpg&&&/figure&&p&这是我换成扁平化壁纸后的效果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121fc1ddc6fbeaebf612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121fc1ddc6fbeaebf612f_r.jpg&&&/figure&&p&感觉轻盈、简洁到没朋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bf5d0dfc3c62981bc2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bf5d0dfc3c62981bc2d_r.jpg&&&/figure&&p&(PS:更深度地美化Win 10,比如全透明化任务栏,可以参考这个问题的高票答案:&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优雅地使用 Windows 10 ?&/a&&/p&&p&全透明化任务栏和菜单栏后的效果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9b2f93efe3c71376cd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9b2f93efe3c71376cd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8dde588f4b420ee38ca3c8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8dde588f4b420ee38ca3c8a_r.jpg&&&/figure&&p&其实&b&Win 10系统自带的壁纸&/b&就很好看,下面有一些是之前版本Win 10才有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d5c8f2e278df4aff948ca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d5c8f2e278df4aff948ca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2b5d058f6e227dece524ec938b4ca6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2b5d058f6e227dece524ec938b4ca6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bf01ca3c4fbb66fe3f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bf01ca3c4fbb66fe3f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bc8d97e1c1a39fc249299_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i5处理器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