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用QQ参与王者荣耀v8QQ号免费的活动,都参与不了,都会出现这个是怎么回事?

原标题:30000亿市值!腾讯难道只涨不跌?有一种痛叫买了腾讯没拿住,如今他们都后悔莫及

今天已经正式突破了3万亿港元的市值。

1个腾讯=,最大的一件事情是想把腾讯的60%给并购了。”

不过,令王兟至今痛心不已的是他并没有坚持下来。王兟说,“马化腾想把60%股权卖掉,只是没卖给TOM,他是卖给南非的一家公司,我就跟南非那家公司竞争。当时我们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觉得我们自己把TOM做好就行了。我要是硬要拍板,也就用9000万美金做了这个事情。”

前几天基金君看到一篇好文:《买一手腾讯究竟有多难》,来自公众号“港股那点事”。

在腾讯身上赚超过10倍的朋友,没有一个是看图说话的人。

上图是腾讯过去10年的股价走势图

在过去10年里,你几乎任何时候打开这个图,腾讯的股价都是这种三十度向上的趋势。

而大多数人打开这个图的时候,都会本能的认为风险高。

对,你没看错,毫无理由的觉得风险高。

而让这些人感觉到风险高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公司股价一直在创新高。

这种像猿猴一样的本能,导致你每次看到一个创新高的股票,都本能的抵触它,而不是冷静的分析为什么它新高了。

在过去13年里,腾讯每次新高都是买入点。

这就是像在过去100年里,美股指数每次新高,也都是买入点,因为它一直在创新高。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当他看一个股票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拉开这个公司过去半年,1年,或者是10年的走势图。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不能又掉入了人类愚蠢的原始本能力了。

因为你出现了铆钉偏见。

当你看到腾讯现在股价是300港币,而在1年前你看到它时,它才180港币。

这种拿180港币和300港币本能的对比,会导致你认为300港币的价格是“贵”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在50港币错过了腾讯,99%的投资者都非常难在100港币下手买入。

因为你那来自猴子的本能在告诉一个你无法抵触的感觉:这个股票TM的很贵。

贵不贵,根本不是和过去的数字想比较的,它永远是和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比较。

}

原标题:腾讯全球社区经理涉多起性骚扰 已被停职等待调查

据外媒Gamesindustry报道,腾讯全球社区经理Nick Zasowski已被停职,并且针对他的多起性骚扰指控,将进行全面调查。这位Nick Zasowski曾是“国际版王者荣耀”《Arena of Valor》等多款游戏的负责人之一。

这些指控昨天在HP Omen的首席合伙人,John Sylvester的推特帖子中首次曝光,他曝光了Zasowski与两名未透露姓名的女性之间两次对话的截图。在这些谈话中,Zasowski似乎向女性发送了未经许可的,并且令人不适的图片。

而在该帖子的回复中,又有另外两名女性也表示受到过Zasowski的骚扰,包括VR公司Doghead Simulations的首席营销官Amber Osborne。她又发布了有着类似信息的截图,并说:“没错。这儿也是一样。你们并不孤单”。

而Twitch合伙人Julia,又名“Khaljiit”,也表示,“他昨天在Snapchat上做了同样的事情。非常感谢你发布这个,业内人士以这种(粗俗)方式对待女性是很常见的。”

自曝光后,Zasowski关闭了他的各种社交媒体账户。

而在Reddit论坛上,美版《王者荣耀》,《传说对决》的子版块中,《传说对决》的官方员工回复说:“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种情况,并且他个人已被停职,等待全面调查。”来自True Communications(代表腾讯)的高级客户总监Will Powers在推特上对Sylvester也简单回复道“事件正在处理中。无需再警告别人了。”

对此腾讯官方放出了一下声明:

“我们对这种非专业行为提出严正指责,目前正在调查此事。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该员工已被立即停职。”

}

原标题:这可能是你近2年入职「腾讯」的最好机会

来源:运营研究社(ID:U_quan)

坊间有个说法,叫“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想入职腾讯做运营,机会并不那么多。

几个月前,我有个做运营的朋友想跳槽去腾讯,托人找内推渠道投简历,问了几个人,答复都是“可以试试,不过现在编制在收缩,不太容易”。最终,她也确实没能进入腾讯。

不过,这个局面在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在腾讯官网,还是在拉勾等第三方招聘平台,腾讯都放出了大量的运营岗位。这说明,腾讯最近有个大动作,急需招兵买马。

这个大动作是什么呢?请看下图:

这个大动作就是「微视」。

仔细看图,微视除了设的岗位非常多以外,每个岗位招的人数也非常多。鹅厂上一次如此大规模招运营,可能还要追溯到 2016 年王者荣耀的爆发早期。所以,说现在是最近 2 年入职腾讯的最好机会,恐怕并不为过。

01 腾讯为什么复活微视?

在不少网友眼里,腾讯对短视频行业缺乏战略眼光,所以错过了风口;现在看见抖音发展得好才开始眼红,于是祭出“抄袭”大法搞出微视,实属无耻之徒。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微视的界面确实有“抄袭”抖音之嫌:

微视(左)与抖音(右)界面

但是,微视其实是短视频行业的先驱(2013 年即开始上线运营),但是由于入场过早等种种原因,成了先烈,于 2017 年 4 月 10 日正式关闭。

但是,腾讯关闭微视的行为,更接近于回炉重造,而非彻底放弃。在下线的这 10 个月里,微视一直在默默地做着版本更新,频率从每月 1 次到每月 5 次不等,直到最近突然出现在我们的 QQ 空间中。

据媒体报道,腾讯对微视这款产品非常重视,一位内部人士称“微视现在是腾讯战略级别的产品之一,集团也为微视单独拨了一部分预算。”

对于腾讯而言,微视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1)短视频行业的巨大规模

根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至 2.42 亿人,2018 年将达 3.53 亿人。

规模如此巨大,腾讯作为文娱产业巨头,想掺一脚再正常不过。

另外,让腾讯下定决心重点扶植微视的,可能还有越来越失控的快手。虽然腾讯重仓投资了快手,但是快手似乎并不听话,屡屡传出即将独立 IPO、在香港上市的“绯闻”。既然干儿子总想分家,不如把资源投在亲儿子身上。

当年,腾讯在坐拥 QQ 音乐的情况下投资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最终整合成中国音乐娱乐集团。微视崛起后,若按同样的模式与快手进行整合,给人的想象空间也非常大。到时把抖音挤到如今网易云音乐的地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2)抖音威胁到了微信等产品

正如打败统一的不是康师傅而是饿了么一样,威胁微信等腾讯系产品的,可能不是陌陌、探探,而是今日头条与抖音。

2017 年年底,《经济学人》在其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头条的 1.2 亿用户平均每天使用头条 App 74 分钟——超过了包括 Facebook 和微信在内(微信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间为 66 分钟)的大多数国内外大型社交平台。”

据称,抖音用户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还要高于今日头条。

可以想象,用户每天花在抖音上的那一个多小时,多多少少牺牲的是以前刷朋友圈、看公众号、打王者荣耀等事情的时间。企鹅智酷发布的《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用户时间早已成为存量市场,对商家来说,对用户每一秒钟时间的争夺都性命攸关。

而且,数据显示,抖音用户中,66% 为女性,75.5% 在 24 岁以下,95% 在30 岁以下,接近一半来自一二线城市。

女生、年轻、一二线。这是一群什么人?这是一群中国最能花钱的人!她们是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

你说,腾讯能不眼红吗?

现在主流的社交产品,用户交换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等),短视频的社交性在某种程度上被低估了。

然而,很多迹象都显示,短视频在社交中所占的比重正在爆发。例如,可能你会发现,你的朋友圈里发小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说个很有趣的案例:你猜一下,美国的视频巨头 YouTube,在上线之初是一个做什么的网站?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它是一个相亲网站。

YouTube 的创始团队认为,传统文字聊天、交换照片的相亲方式太过疏离,不如视频传递的信息真实立体,于是搞出了这个视频相亲的网站,并很快迎来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后来,用户不满足于将 YouTube 只用于相亲,才把它变成了今天这样。

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视频和社交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

腾讯正是这样理解短视频的:

腾讯将微视从此前的 OMG 事业群(网络媒体事业群)移至 SNG 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

这次调整的意义不容小视——将微视的定位从“网络媒体”调整为“社交网络”,在腾讯这家公司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如果说,作为网络媒体的微视只是腾讯的一块重要版图,那么作为社交网络的微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腾讯的生命线了。

02 微视能战胜抖音吗?

你一看微视的界面,就知道它对标的一定是抖音。

微视(左)与抖音(右)界面

原因我们前面也说到了:一方面,抖音的用户更“高端”;另一方面,快手是腾讯的“干儿子”,抖音则属于今日头条的阵营。

虽然微视入场较晚,已经被抖音领先了无数个身位,但是作为腾讯帝国的战略级产品,微视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具体说来,微视有如下 4 大优势:

这份传说中的腾讯内部资料想必你已经看过了,其中心思想就一个:快来微视创作内容,我们不差钱,总共补贴你们 30 亿!

媒体报道,一些腾讯内部人士看见这份资料后呵呵一笑,表示实际投入的资金远远不止这点。

对于 30 亿补贴的传闻,腾讯回应称,目前已有超 100 个短视频原创内容创作机构与其取得联系及合作,单个达人账号最高月收入破 12 万元。

不过,最近网上流出了一张“腾讯不给非独家内容结算”的聊天记录截图。这意味着,想拿微视补贴的玩家必须站队,保证微视的独家。

要他们放弃抖音、放弃快手,他们能接受吗?这或许会是微视的一个隐患。

现在的互联网什么最贵?流量。

什么更贵?竞争对手的流量。

抖音现在就面临着这个窘境。最近,微信、QQ 借着配合政府整改的名义,停止了第三方短视频社交分享的播放。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把抖音视频分享到朋友圈还是发送给好友,别人都看不了。

微信暂停第三方视频直接播放

这对抖音来说,可谓致命一击。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56% 的抖音用户是因为“在社交网络看到别人发的内容”而下载的,现在腾讯封死了这条路,对抖音来说可谓是釜底抽薪。

耐人寻味的是,在腾讯“封杀”抖音后的第二天,微信公众号后台便发布重大改版,支持单条视频、音频、图片的推送《对战抖音、扶持微视?微信后台做出重大改版》。

客观上可以这样描述:微信头一天刚刚“封杀”了抖音,第二天就为微视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这种外严内宽的做法,不免引人遐想。

当然,腾讯要对微视进行流量上的支持,能做的事情远不止如此。

除了目前已经打通的 QQ 空间,公众号、天天快报、腾讯新闻、手机QQ、全民 K 歌、天天 P 图、NOW 直播等王牌产品都能为微视导流。

最后,腾讯还有一张王牌——微信。媒体报道,某腾讯高层人士称:

“未来等微视产品更加成熟,不排除会进驻微信一级入口的可能。”

微信一级入口的流量是什么概念,应该不用多说了吧。

① 打通 QQ 音乐曲库

微视与 QQ 音乐形成合作,获得了 QQ 音乐的海量版权。

这在短期内未必能形成优势,但是长期来看可能会掐住抖音的七寸。

不久前,网易云音乐就因为失去周杰伦的歌曲版权遭受重创,有着浓厚音乐基因的抖音对此也不可不防。

90 后、95 后是短视频消费的主力,而腾讯在这个群体中,拥有大量的独家 IP,比如《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狐妖小红娘》等。

如果微视能挖掘出足够多有趣的素材,就能在内容上形成版权壁垒,形成对抖音的护城河。

腾讯依靠企鹅号、腾讯视频、天天快报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 PGC 资源。

去年,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就曾介绍,腾讯将打造全新的企鹅号,计划 2018 年投入 100 亿元人民币,服务图文资讯和短视频的创作者。这些资源都能够直接赋能给微视,填充微视的头部内容。

近一个月,整个短视频行业处于低谷,这给了微视趁势追赶的难得机遇。

在这个月中,快手被整改,至今还是满屏的“新时代”;抖音被约谈,相继做出关评论、删视频、封账号等举动;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今日头条遭到重创。

业内普遍认为,这次监管风暴,意味着短视频行业的一次转折,老产品需要寻求转型,新产品有了新的窗口机会。

同时,内涵段子关停后,2 亿段友被抛向市场,短视频行业凭空多出了一大块增量。

腾讯复活微视,表面上看,是眼红抖音,想要瓜分短视频行业的一块蛋糕;但在更深的层次上,是出于对短视频行业的重新定位(文娱→社交)。

为此,腾讯将微视从此前的 OMG 事业群(网络媒体事业群)移至 SNG 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显露出打通短视频和社交的野心。

虽然入场较晚,但是腾讯有资金、流量和内容赋能 3 大优势,加上短视频行业正处于震荡期,扶持微视后来居上也并非痴人说梦。

当然,目前来看,微视还远远没有挑战抖音的资格。它的内容就像它的界面一样,像是抖音的翻版;抖音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也牢牢拴住了一批头部账号;抛开腾讯的弱项运营不谈,其产品也没有打磨到抖音的水平(微视切换视频时有卡顿,远不及抖音流畅)。

微视挑战抖音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短视频行业的下半场,一定非常精彩、值得期待。

本文由@运营研究社(ID:U_quan) 原创发布,授权互联网 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v8QQ号免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