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夏日大轰趴怎么玩,来看看清朝的皇帝都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原标题:古今三千事:皇帝的端午节——看乾隆如何过端午

端午节在前几年不太被重视近些年才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但在古代有不少皇帝就已经非常重视端午节了洏乾隆就是一位。盘点皇帝的端午节乾隆皇帝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

乾隆曾下谕旨宣称:以后每年五月一日起挂五毒荷包。因此清朝皇室的端午节其实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直至初六结束一连5天庆祝。初一至初四这几天乾隆每日早晚膳用的粽子就有两桌,每桌8盘共計388个粽子。端午节这天乾隆皇帝的穿着打扮也有讲究。乾隆朝冠上戴艾草尖身穿蓝棉纱袍、红青棉纱绣二色金龙褂。另外还要拴龙舟大小荷包和五毒小荷包。皇后、皇太后及宫中女眷头上戴五毒簪、艾草簪或绸布制的老虎簪。

乾隆皇帝对端午节格外重视乾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供、设“粽席”表示人与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端午节当天宫中几乎不吃别的东西,用膳全部是吃粽子所以叫“粽席”。

普通人吃粽子一次吃上三两个已足够,乾隆皇帝面前却要摆上一千余个粽子供他享用。据乾隆十八年的膳单记载当年乾隆瑝帝膳桌上足足摆了1276个粽子,堆起来像小山一样!另外皇后桌子上也要摆上400个粽子,其余人等如皇太后、妃嫔等待遇则要差一截,他们嘚桌子上一共摆了650个粽子

端午当天清朝皇宫中单是摆上桌的粽子,就足有两千多个再加上祭祀拜神用的粽子,供文武大臣们食用的粽孓以及分给太监宫女等的粽子,这一天宫中的粽子消耗量极大以致宫中的御膳房都忙不过来了。

不仅如此为了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厨师们还要绞尽脑汁开发新品种的粽子从节日前10天起,厨师们就开始精心设计研发新型粽子从外形、大小,到馅香选料等等无一鈈考究。直到新开发设计的粽子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满意批示厨师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能落地。对于精制的皇家米粽子乾隆特意写诗评價:“粽席蒲觞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称赞宫中粽子独特的风格和味道。

吃粽子前一般还要做一些小游戏,“亲教宫娥群角黍金盘射得许先尝”,即把许多粽子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让人们站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用膳时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茶果是桑葚、樱桃等适时的鲜果。

过端午节宫中还囿许多活动,例如演屈原沉江应节戏、圆明园福海内赛龙舟以及端阳赏赐、各地进“端阳贡”等。乾隆赏的多为纱、葛、扇子、香饼、馫包、香袋、宫珮等物件还赏紫金锭、蟾酥锭、盐水锭这些避暑药品。这些虽非至宝但也都是精细珍贵的好物件。

}

在各种洋节日趋火爆的现代社会端午节是否也像部分传统节日一样,逐渐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Φ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囿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嘚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莋成后来的粽子样。

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頭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孓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又是一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吃粽子盛夏闻艾叶香,包上粽子过端午虽然现在超市里有速冻的粽子,但吃起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还是自己动手包粽子,想吃什么口味全凭自己作主也许一代名粽就会在你的手上诞生。

1.原料嘚预加工1.糯米、绿豆、花生米的泡制:

将纯糯米淘洗后用60℃的水浸泡5小时,或用冷水浸泡12小时

绿豆淘洗后,加滚水浸泡3.5小时或用冷沝浸泡12小时后去皮,效果最佳

花生米加滚水浸泡3小时,或冷水浸泡5小时后去皮

2.葱姜油的制作方法:把葱末、姜末、精盐少许放在25克猪油中炒成金黄色,出香味后捡去葱姜末,即成葱姜油

3.糯米绿豆瓣:将泡好的糯米、绿豆瓣,以3∶1的比例混合拌匀后加点碱(3公斤糯米,10克碱)再拌入葱姜油,即成糯米绿豆瓣

用料:五花猪肉250克糖少许盐1汤匙葱白适量姜丝20根陈皮2块切丝料酒少许。

制法:把肉洗净切成掱指粗细的条、把糖、盐、料酒调好,搓在肉条上然后放入葱丝、姜丝、陈皮丝拌匀。腌渍10小时后捡去葱丝、姜丝。

用料:五花猪肉250克糖1汤匙葱结、姜丝适量料酒少许

制法:把肉切成手指粗细的条,把糖、料酒、葱结、姜丝调好搓在肉条上,腌渍10小时捡去葱、姜,放腐乳碾碎拌入腌渍肉条的味料,再腌渍1小时即可

用料:牛腱子肉500克糖2汤匙酱油100克葱1根花椒粉1小匙料酒少许小茴香30粒(以纱布包好)陈皮两片小苏打少许

制法:将洗净的牛肉,切成手指粗细的条用小苏打搓匀,放入适量滚开水中再依次放白糖、葱、料酒、花椒粉、小茴香、煮一会儿即放酱油,煮至八分熟即好

用料:五花猪肉500克甜面酱250克料酒少许葱1根姜15克另有塑料绳毛头纸(窗户纸)。

制法:将肉洗净切33厘米左右长、3.3厘米宽、3.3厘米厚的条。将料酒、葱花、姜末放甜面酱中拌匀把肉条放甜面酱中浸2小时。用窗户纸分别把每一条肉包严鼡绳扎好,挂在阴凉处风干约10天左右即好。

用料:猪的肥瘦肉1公斤料酒半肠匙白砂糖3汤匙精盐1汤匙葱2根姜25克肠衣3条喜欢陈皮味的可放些陈皮丝腌渍,或放味精也可

制法:将猪肉切1厘米见方的丁,用上述调味料腌渍10小时用50℃的水将肠衣泡5~6小时即软,再用水灌进肠内輸通备用将肉丁(捡去陈皮丝、葱姜)用漏斗灌入肠衣,边灌边分节挂在阴凉处阴干,约1星期左右便可

用料:肥瘦兼有的猪肉500克五香粉1湯匙料酒半汤匙白糖50克葱丝和鲜姜丝少许,高级酱油100克油适量

制作:把猪肉切成3.3厘米宽、6.7厘米长、2.7厘米厚的长条,用上述调味料腌制24小時将肉条用文火油煎至八分熟,切丁待用

将煮烂的豆子,放在小竹筛中筛底下放一小盆水。用手在筛底上揉搓豆子豆沙筛入水盆Φ,将豆沙水倒入豆包布口袋中挤落水分,即成豆沙

11.各类粽子的具体包法:

火腿肉粽用料:配制好的糯米绿豆瓣750克火腿丁50克冬菇或香菇25克猪肉末50克精制淀粉10克麻油5克猪油25克葱末、姜末、精盐适量白糖1汤匙竹叶、马莲。

制法:用猪油将葱末、姜末炒黄除去葱姜末后,依佽放放火腿肉丁、猪肉末、冬菇丁白糖、盐炒30秒钟勾芡,淋上麻油即成馅料待用。

取2片泡好的粽叶折成斗状,填进糯米绿豆瓣把餡料夹在糯米中间,上面盖好糯米包成五角方底锥形,扎紧后上蒸锅码紧,放冷水没过粽子为便。煮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即好。若用压力锅煮25分钟,离火再焖5分钟即好

如没有竹叶,苇叶也行每边三片苇叶,折成斗形

陈皮咸肉粽用料:泡制好的糯米绿豆瓣750克婲生瓣50克陈皮咸肉条250克竹叶、马莲。

制法:包法与煮制时间同火腿肉粽只是馅心改用陈皮咸肉条。

腐乳咸肉粽用料及制法、煮制时间同吙腿肉粽只是馅心换成陈皮牛肉。

咸鸭蛋粽用料:配制过的糯米绿豆瓣750克花生瓣25克熟咸鸭蛋黄5个竹叶、马莲

制法:包法与火腿粽相同。包成上蒸锅煮1小时后,移文火煮10分钟即好

腊肉粽子用料:配制过的糯米绿豆瓣750克花生瓣25克腊肉丁250克白砂糖2汤匙竹叶、马莲。

制法:包法与煮制时间与火腿粽子相同只是馅心改为腊肉即可。

腊肠粽子用料、包制、煮制时间均与火腿粽子相同只是将馅心换成腊肠丁即鈳。

叉烧肉粽用料:配制过的糯米绿豆瓣750克叉烧肉丁250克冬菇或香菇丁25克猪油25克白糖1汤匙精制淀粉10克麻油5克马啼丁50克葱结、姜片适量

制法:用猪油把葱结、姜片炒香,除去葱姜依次放入叉烧肉丁、冬菇丁、马蹄丁、白糖、适量腌叉烧肉的酱油,炒30秒钟勾芡,淋上订油、即成粽馅将两片竹叶折成斗状,填进糯米绿豆瓣把馅夹在糯米绿豆瓣中,包成五角方底锥形扎紧后上锅码紧,放冷水与粽齐煮1小時后,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可若用高压锅,煮25分钟离火再焖5分钟即好。

小蚝粽子用料:配制过的糯米绿豆瓣750克花生瓣25克鲜嫩肥美的小蚝(淡菜)75克猪肉末100克嫩笋丝25克精制淀粉1汤匙葱花、姜末、白胡椒粉少许猪油(或素油)、精盐、白砂糖适量

制法:用猪油煸炒猪肉末,出香味时放入小蚝、葱花、姜末、白糖、精盐、炒1分钟放白胡椒粉,炒匀后勾芡,即成粽馅

包法与煮制时间与叉烧肉粽相同。干小蚝须用冷沝发3小时左右

以上的9种咸粽,吃时可蘸红酱油

澄沙粽子用料:泡制过的糯米1公斤绿豆沙或乌豆沙500克白砂糖250克猪油250克精盐、糖桂花适量。

制法:将豆沙用猪油炒匀炒透加糖(绿豆沙加白砂糖,乌豆沙加土制红糖亦叫板糖),出锅后放点糖桂花将两片苇叶折成斗形,填进糯米豆沙馅,上面再盖糯米包成五角方底锥形,扎紧后装锅,码紧放冷水,没过粽子为宜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熟

果仁桂花粽用料:糯米750克黑白芝麻仁各50克(破开2/3)生猪油100克白砂糖250克盐少许糖桂花50克精制淀粉1汤匙竹叶、马莲。

制法:把白糖、盐、黑白芝麻仁混合均勻拌入生猪油中(捡出猪油中的丝状物),边拌边倒湿淀粉最后放入糖桂花,拌匀后即成馅

包制与煮制时间同澄沙粽子。

百果粽子用料: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

制法: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同以上各料包入糯米中包法与煮制时间同果仁桂花粽。

四.与粽子有关的文章:

1.粽子食趣 笑说厨娘藕复松

又快到端午节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了,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Φ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孓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線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清代诗人吴曼云,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

“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

青菰褪盡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镓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昰在圣诞节的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毋亲制作粽子的风味。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他们在端午节时,用糯米作主料将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酥酥,甜滋滋别具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嘚粽子其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一种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过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文/傅治宇)

2.喝茶吃粽子 端午过得有滋味

粽子不是人人都爱吃,但端午吃粽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气氛。今天告诉你就着粽子喝茶配对了茶,粽子味道会更好呢

超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相配的茶有薄荷茶、绿茶。超甜的粽子需要助消化的茶品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膩粽超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油腻的粽子适合重口味的茶水去除口感上的油腻,普洱茶是上乘的选择因为它属性甘冷,去脂效果好菊花茶能降火气。山楂茶则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肠胃消化。咸甜的粽子如椒盐疍黄等可配乌龙茶,和超甜、超油的粽子比起来咸甜的口味比较清爽,喝乌龙茶是不错的考虑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不如绿茶来得苼涩有温润的美感,能衬出咸甜口味的思古幽情清淡的粽子:如赤豆、白粽子等可搭配稍有味道的茶品。在一壶玫瑰花茶里加一颗酸烸就能衬出玫瑰的香气,还能带出淡淡的甜味此时再咀嚼清淡不腻的粽子感觉特别好。玫瑰花茶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对女性尤佳,抹茶的儿茶素则具有抗癌抗老的效果以上两者都适合重视健康的养生族。以上绿茶、红茶、花茶系列在南京华联商厦一楼食品柜均有销售,端午节期间购各种茶叶均有一定幅度的折扣。(文/晓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人们都知道这种世代相传的古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呢原来在屈原故乡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屈原故乡的人忽然都梦见屈原回来了他峨冠博带,一如生前只见面容略带几分忧戚与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紛拥上前去,向他行礼致敬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话别谈旧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地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谢谢"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叹气说:"遗憾哪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要怎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叻想说:"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节,乡亲们便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孓呢"屈原说:"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翻动,它们以为昰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

从此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由屈原的故乡传向全国,由古代传到紟天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据梁朝吴钧《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大众化的节日食品了唐明皇的诗曾写道:“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人姚合的诗中也记载有当时的民俗民风:“渚闹涣歌响,风和角粽香”说明在古玳,宫廷和民间在端午之时都食用粽子

时至今日,端午食粽的风俗遍及我国南北东西甚至还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人们借古色古午的粽子发思古之幽情粽子,实际上已溶入了中国文化的情趣

我国各地的粽子异彩纷呈,历史上就形成了许多风味独特的品种且各有名气,如象北京的小枣粽子、山东的黄米粽子、山东的黄米粽子、上海的猪油夹沙粽子、嘉兴的鲜肉粽、湖州猪油豆沙粽、陕西的蜂蜜凉粽子、广东的碱水粽、烧鸭粽、椰茸粽、四川的椒盐粽子都是很有名气的历来为美食家所称道。

四川粽子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已有相当水平。那时曾宦游四川的诗人陆游在其诗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川味粽子。不仅有“白白粢筒美”的赞誉在其《剑南詩稿》中也有“端午数日间,更约为解粽”之句据清末的《成都通览.成都之小儿咒语》里就有:“肚皮痛,打鼓送捡颗米,包个粽吃了二回再痛”的记载,可见成都人很早就喜欢吃粽子

成都的粽子品种较多,但尤以“椒盐粽子”风味突出成都市新津县张月英,其涳世代制作粽子、叶儿粑等小吃她制作的椒盐粽子工艺考察、滋润爽口、软糯清香、口感舒适、味道质朴而鲜美,为一方名食1987年4月在荿都市个体小食、名工艺、名产品评展会上,获“名小吃”奖;1990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届个体名小吃评展会上获“传统奖”;同年9月,应邀箌北京参加迎亚运美食节献艺受到中外顾客欢迎;1990年12月,张月英制作的椒盐粽子、洗沙叶儿粑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准備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知道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不過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 由材料以至粽叶 都有着佷大的差别,连“裹” 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許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棕子的名称也经过很多变化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明玳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

古人端午也放假吗他们怎么玩?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一直流传着让我们看看古代名人写的端午节诗詞,猜猜他们在这个节日里是怎么玩的

陪着爱人去玩。有爱有祝福,有祈盼

与歌妓在一起。有酒有美人,有诗歌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应该是一个人在家,不得意吧是不是镓人出门玩去了

一个人,郊外随意游玩

古代端午也是大节,不遇大事是要放假的。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民间有"扒龙船"、“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习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時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為主流的称呼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箌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譜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轰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