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斯大林卖给志愿军的都是淘汰的武器会泪流满面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斯大林会泪流满面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当时金日成被迫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对韩国开战的意图,而毛泽东认为此时打仗时机不好。斯大林随后也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安东沈阳一线。毛泽东则是也同样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毛泽东翻译师哲称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

但在联合国军的干预下,朝鲜军队节节败退。联合国军大有打进中国的趋势。

1950年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进入朝鲜。同日,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同日,斯大林向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中国政府:“你们如欲支援朝鲜,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指挥员统率。”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出兵援朝。10月8日,根据朝鲜政府要求,毛泽东发出组织中国志愿军赴朝参战之命令。

斯大林得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的决定后异常兴奋,以至于10月14日两度致电金日成:经过摇摆和作出若干临时性的决定之后,中国同志终于下定出兵援助朝鲜的最后决心。有利于朝鲜的最终决定终于下定了,我为此感到高兴。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作战。

消息传至莫斯科,斯大林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连声说道:“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

}

 当然,随着现在有部分史料向研究者解密,这场冲突自愿和被迫参与者的逻辑和动机愈加清晰。冲突对朝鲜以及整个远东地区形势影响程度也更加明晰。不过,朝鲜战争对研究者而言,仍存在不少秘密。其教训今天仍具有现实性。

  在此可以归纳以下几点,首先是冲突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背景。

  数十年来,谁最先挑起“冷战”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是无益的。确定谁在战后打响第一枪仍然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这并不重要,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都将爆发。

  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获得重建东欧的权力,并开始实施。起先,斯大林并没有参照苏联在东欧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然而,获得美国和西欧支持的东欧人抵制苏联的影响,这迫使莫斯科采取更加激进的举动。

  在苏联领导人看来,美国正干扰苏联在自己的西部边境建立安全区。此外,美国还不承认苏联在战争中发挥的伟大解放者的角色。白宫的战略家们认为,苏联正在东欧实施共产主义扩张,并准备将共产主义强加给整个欧洲大陆。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意识形态上的敌意以及超级大国的野心等因素促使莫斯科和华盛顿在欧洲相互对抗。

  “冷战”的一个独立战场出现在远东。在那里出现“冷战”的客观必然性与欧洲相同。

  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不希望在中国进行对抗。我们知道,双方在维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统治问题上达成一致。斯大林劝说中共不要挑战现状。然而,中共强烈主张推翻腐朽的国民党政权,进而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建。

  当然,斯大林不能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不能不向其靠近。“冷战”已经全面爆发,双方都在为争取新的盟友而激烈博弈。

  此时,美国已无法接受左派力量在中国获胜的结果,决意不再抛弃逃往台湾的国民党。

  在这些事件后不久,朝鲜战争随之爆发。交战双方——亲苏联的北方和亲美国的南方都不想自己的国家分裂,他们投入战斗以消灭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对手。金日成以数年的时间,争取到斯大林同意其以军事手段统一国家。苏联领导人起先反对武力统一,不希望破坏与美国的协议和制造新的紧张策源地。

  但是,1950年前,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发生变化。“冷战”已经没有界线。二战战胜国之间的协议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埋葬。此时,远东力量的对比明显有利于苏联阵营。中共在中国取得胜利,他们承诺在必要时帮助北朝鲜人。莫斯科做出结论,朝鲜南部会欢迎共产党人。而美国,则会像在中国一样,接受失败。

  对于华盛顿来说,北朝鲜对南朝鲜的进攻是压垮其忍耐极限的最后一根稻草。白宫方面确信,如果在中国之后又失去朝鲜,随之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早晚整个亚洲都将落入左派力量之中。美国投入自己相当的军事实力用以保卫南朝鲜,同时争取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多次扩大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区域,诱骗亚太地区国家与其建立同盟关系。

  当然,如果认为平壤和汉城仅仅是大国游戏中的棋子则是大错。开战前,北南朝鲜都在进行精心准备。他们都不甘心充当棋子,服务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全球野心。他们政策的核心首先是政权和国家思想。可以肯定地说,朝鲜战争在其初期带有较为特殊的内战性质,即按照三八地理分界线的国家分裂和政治力量对抗。当然,双方的不容忍和不妥协导致全球性的对抗。

  遗憾的是,有关南朝鲜和美国方面进行战争准备的具体信息还知之不多,这是因为汉城和华盛顿迄今仍未解密许多有关朝战的秘密档案。虽然毫无疑问,李承晚也进行过战争准备,并试图说服美国人战争不可避免,其好战言论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关于北朝鲜方面的战争准备情况,可以从已解密的苏联档案中获得充分了解。据苏联外交部的“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档案记载,在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南北两部分后,金日成和其他朝鲜领导人采纳武力统一国家的强硬方针,并没有认真研究在南朝鲜广泛发展民主运动条件下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大约经历两年的紧张外交斗争,已经是在斯大林逝世后,1953年7月27日,达成了停火协议,终结了这场没有意义的朝鲜土地上的兄弟厮杀。在三年多的流血冲突中,死亡40多万南朝鲜人,14.2万美国人,1.7万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军人。在朝鲜战场,美国动用了1/3陆军,1/5的海军和绝大多数空军。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总开支为830亿美元。

  北朝鲜和中国的人员伤亡难以计数。根据各种资料,约为200万至400万。苏联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据苏联国防部的官方资料,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在战斗中共损失飞机335架,飞行员120名。官方统计的苏联陆军死亡人数为299人,其中军官138人,士兵161人。应当指出,苏联的统计数字还有待确认。1968年2月初,金日成在平壤与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会谈时,确认了苏联方面的严重损失,他说,在战争期间苏联牺牲的将军和上校就达62

  北朝鲜大约3年的时间处于美国空军不间断的轰炸之下,这给北朝鲜的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战争期间,北朝鲜损失88700家企业,60万民房,建筑面积达2800万平方米,许多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也遭毁。

  战争的教训和长期政治影响是什么呢?历史证明,在整个“冷战”期间,两个阵营都表现出相当的谨慎,避免直接引发“热战”。假若其中任何一方认为,自己可以不冒引发世界灾难的风险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他就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情况出现在朝鲜,当地的共产党和反共力量燃起了比试武力的念头,并各自在莫斯科和华盛顿寻找支援。斯大林最终决定,给北朝鲜共产党“完成革命”的机会,他曾经以为,美国人不会干涉朝鲜内战。

  苏联领导人失算了,这个失误的代价现在很清楚。然而,不能不指出,南朝鲜方面也有战争的想法,并希望在冲突时获得美国的帮助。激烈的三年朝鲜战争给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此战成为“冷战”加剧的因素之一,刺激了两个对立集团的形成,挑起了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朝鲜战争促使超级大国中的一方视西方民主为“特洛伊木马”而残酷镇压,而另一个超级大国则激烈对抗“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发展。迄今,朝鲜半岛仍是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

  朝鲜战争对许多国家都有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苏联。由于朝鲜战争,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最终长久地损害。战争还导致苏中同盟之间的摩擦。北京感到被冒犯,苏联迫使中国在半岛作战,自己却身处屠宰场之外,并向中国收取苏联武器的使用费。双方还因朝鲜战争的其他问题产生怨恨。

  冲突关闭了莫斯科与汉城之间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苏联在整个战后历史中被迫接受美国在南朝鲜以及其他亚太地区驻军。鉴此,莫斯科长期无法与该地区的多数国家建立正常的互利关系。美国没有束缚自己的行动,并在东方对苏联的国家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美国利用这场冲突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霸权,并保持至今。

  朝鲜战争给中国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陷入极其孤立的境地。数十个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其加入联合国。中国陷入美国军事基地的包围,台湾也被华盛顿打造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北京没有选择,只能依靠苏联,同意充当其“小兄弟”,这种不平等的同盟关系埋下了苏中交恶的隐患。

  至于两个朝鲜,北朝鲜现在的状况就是那场战争的逻辑遗产。而南朝鲜为对抗北方和“可能的侵略”长期拖延民主发展,在国内实行强硬的警察和军事官僚制度。

  当然,这远不是这场战争全部的结论和教训。但我相信,这些教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防过去悲剧性的错误在亚太地区重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卖给志愿军的都是淘汰的武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