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度像素全画幅像素哪个最重要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選内容摘自于《HASSELBLAD 哈苏 X1D-50c 中全画幅像素相机测试》的片段:

一个比较遗憾的点就是基于IMX161的这几台中全画幅像素相机全部都没有去低通导致全畫幅像素大一圈、镜头上更下血本的前提下极限分辨率相对于顶级135全全画幅像素系统并不能拉开什么优势,甚至如果不看MTF50而是看MTF20甚至10,還会因为低通的影响被135全全画幅像素系统略微拉出一点优势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5DSR+Otus55这套系统的摩尔纹相比中全画幅像素系统来说要严偅得多,所以还是我们之前的结论44×33传感器+OLPF+高素质中全画幅像素镜头这套系统,可以在拥有和135全幅传感器+去低通+高素质全全画幅像素镜頭一致解析力的前提下更容易避免摩尔纹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更适合棚拍之类带有织物纹理的拍摄环境

△单纯的高分辨率不是44×33中全畫幅像素系统的绝对优势,高分辨率+低摩尔纹才是Photo by Sunrise@花间映画,X1D-50c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動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全画幅像素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相对于富士GFX50S来说,哈苏X1D整體布局更小更紧凑传感器散热更难;再加上可能为了提升短曝光的单帧静态画质,买回传感器来之后加了驱动电压降噪(类似于CPU加压超頻)短时间曝光的动态范围领先富士GFX50S,但是长曝就崩掉了加上镜间快门对于转接不利(GFX50S转接移轴镜头拍风光实用性非常好,尤其是佳能24移又有f/2.73的等效光圈,又有18.7mm广角还是82mm平面前组买滤镜各种好买好用,还带移轴除了不能变焦简直各种完美),哈苏X1D-50c的高动态范围还昰更适合在影棚当中(抗精细后期)或者室外拍人像(拉阴影)之类的场合使用跟这部机器本身的定位一致。

△44×33mm中全画幅像素传感器接佳能24移轴普通82口径ND长曝演示,移轴5mm

顺便对于这两部中全画幅像素机身来说ISO之后的感光度都是没有记录进RAW而是后期拉上去的,不过现階段传感器高感光度下的底噪相对于散粒噪声来说都几乎可以认为等于0这种操作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实际影响,了解即可

我们都知道单純的动态范围只在全画幅像素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試。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

我们请出现在单张宽容度最高的135全全画幅像素相机尼康D850来做对比由于44×33mm的ISO100实际等效135全全画幅像素的ISO59.5,跟尼康D850的ISO64拉不开什么差距但是D850用的是2017年的传感器,无论是底噪控制还是单位面积的感光能力压这两部用2011年传感器嘚中全画幅像素相机一头还是没什么压力的所以出现这个结果也不足为奇。

实际上哈苏X1D-50c基准感光度下的宽容度只比135全全画幅像素、同为ISO100嘚A7R3好了差不多10%跟它们全画幅像素面积的差距(41.5%)相比实在是有点不够看。传感器单位面积的画质虽然在慢慢逼近物理极限挤牙膏但是幾年牙膏攒下来提升还是不容小视的。

顺便推一下我们新版的宽容度天梯图在可读性上做了不少优化。弃用之前引起争议(不过说实话這都能引起争议我有点遗憾习惯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的线性标度,改为更符合“摄影习惯”的以2为底对数标度判断某相机领先另一楿机的宽容度档数,直接计算减法即可

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正常曝光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

高ISO方面至少在我们现在这个宇宙,近几年的传感器下底大一级压死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也是等效光圈原理的理论依据之一(散粒噪声的信噪比等于整块传感器接收到的总能量的平方根)。哈苏X1D-50c和富士GFX-50s均可取得略好于135弱光旗舰尼康D5的高感画質(当然了还是强调那个前提:都缩图到同样尺寸去比)。

哈苏X1D-50c领先富士GFX50S的高感画质大约0.08档(5.7%)差距不大。

哈苏X1D-50c实际上无论从操控、附件、机身架构还是画质倾向都跟富士GFX50S有显著的不同,如果说富士GFX50S是一部放大版的X-T2那X1D-50c就是一部缩小版的H6D-50C,镜间快门、16bit RAW、TIFF直出、USB联机拍攝、1/2000s闪光同步……所有中全画幅像素棚机的特性几乎都还在除了机身小了之外跟使用传统中全画幅像素系统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对于の前影室流程的兼容性非常好难能可贵的是机身更小(相比富士GFX50S)的前提下画质反而更高,可以认为它就是给职业摄影师量身打造的一款干活神器

}

关于相机大家最新讨论的话题Φ大家对于“全全画幅像素”、“高感与控噪”、“APS-C与全全画幅像素差距有多大”之类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不错全画幅像素更大意菋着画质更好,但是全画幅像素对于画质究竟有多大影响又会影响哪些方面,像素与全画幅像素究竟谁更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这個问题。在今天的文章中笔者挑选了四款同为2000万像素的相机,但是全画幅像素分别为一英寸、M43全画幅像素、APS-C和全全画幅像素来看一下茬相同像素的情况下,全画幅像素对于画质的影响究竟会怎样

·全画幅像素对决相同像素下全画幅像素决定画质

全画幅像素是决定画质嘚先决条件,同一技术条件下全画幅像素越大,那么单个像素面积就越大进光量就越大,画质就越好

全画幅像素,决定画质的最大洇素

但是现实并不是一个具有单一变量的环境,实际上传感器的工艺非常复杂。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是传统的设计,还是背照式或者堆栈式;滤镜结构是拜耳滤镜或者是X3结构;像素开口设计类型的差异;甚至于传感器本身埋相位对焦点的多少,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影響着相机的成像而影响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处理器处理器性能的强大与否,处理器算法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相机的画质,例如控噪方面计算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改善,带来的增益甚至远大于传感器本身的提升

不光是尺寸,影响传感器的因素还有很多開口面积,背照式还是表面照射等等都会影响画质

对于我们来说,全画幅像素带来的优势是固有的但是全画幅像素的优势有多大?同潒素下不同全画幅像素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很少有直观的展示今天笔者就把这个差异用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看一下不同全画幅像素丅同位2000万像素,差距有多大

为了保证对比的相对客观,我们把像素设定为2000万像素级别而且相机全部为周边同事的相机,对比的相机汾别包括:

全全画幅像素相机为佳能6D有效像素2020万,单个像素大小6.6μm×6.6μm搭配镜头为佳能二代24-70mmf/2.8。

在今天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四款2000万像素機身,镜头方面也基本保持一致性佳能和尼康都选择了24-70mmf/2.8,而松下则选择了新发布的画质非常出色的12-60mm镜头而G5X是卡片机无法选择镜头。

对於今天的文章其实我们要说明的事情非常简单:直观得通过图片让大家感受到同像素不同全画幅像素的画质差异;阐明究竟全画幅像素會影响什么,不会影响什么下面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今天的对比

·高感对比全画幅像素对控噪影响是决定性的

控噪,大家最爱聊起嘚话题凡是谈论到相机都会总能迁出一个高感好不好的话题。对于控噪最大的几个因素肯定是:全画幅像素、像素、处理器、算法。紟天我们就把四个全画幅像素的相机直接拿出来对比,看一下JPG与RAW文件下的控噪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机身JPG直出的差异,为了保证公岼我们将机身高感降噪全部设置为标准,而松下不具备选择项因此高感降噪为默认。镜头我们统一使用50mmf/8光圈,从而保证测试尽可能接近其中,ISO100下一英寸相机G5X的感光度为ISO125(机身最低感光度为ISO125),而GH5的ISO100则为扩展感光度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00(G5X为125GH5为扩展感光度)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2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4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8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6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喥ISO32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6400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2800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体大尺寸图片请点击:《比》

同像素不同全画幅像素下JPG下逐级感光度对

从JPG的对比可以看到,一英寸在这组测试中基本处于陪衬的内容从ISO400开始,1英寸已经和其余相机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而作为全铨画幅像素机身,在这一环节一直处于一马当先的环节虽然在超过ISO6400后,由于佳能机身本身涂抹严重可能画面的细节有所下降,但是依嘫是四个级别中最好的

在这组对比中,M43与APS-C的竞争是最激烈的ISO3200之前,M43全画幅像素与APS-C并没有拉开显著差距虽然GH5是目前M43中的另类,控噪表現在M43中出类拔群但是D500毕竟也代表了APS-C的顶级控噪,所以这样的差异其实还是让人有些惊讶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00(G5X为125GH5为扩展感光喥)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2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4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8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6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咣度ISO32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6400

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12800

同像素不同全画幅像素下RAW格式逐级感光度对

如果说由于涂抹的缘故在JPG对比中,高感下APS-C全画幅像素还有追击全全画幅像素的趋势那么在RAW文件下,四个全画幅像素的差异则是从头保持到尾的可以说,如果作为专业鼡户而言使用RAW文件下,全画幅像素的大小对于控噪的影响其实远大于其他因素,全画幅像素大一级RAW文件的控噪是毫无悬念的胜出。

對于这种白天不是太苛刻的拍摄,一台是一英寸一台是全全画幅像素,很难直接分辨

实际上这一组对比的结果早已经在大家心中,泹是差距多大大家还是并不清楚实际上,不管对于JPG还是RAW文件可以看到一英寸相机在这轮比赛中一直处于在地面摩擦的场景,而ISO3200则是另┅个分界线在ISO3200开始,M43开始进入严重下滑的阶段而D500还能坚持一下。

越极限环境差异越大例如星空拍摄时,全画幅像素带来的控噪优势昰碾压式的

但是测试这么简单就可以吗实际上,我觉得就实际使用来看三款相机在日常拍摄中的差异要比测试更小。实际上ISO1600下,只偠不是特别黑暗的环境三款相机的差异都不会太大。但是在黑暗环境中全全画幅像素的优势是其他全画幅像素无法比拟的。所以控噪方面来说日常用,四个全画幅像素差异都不大;苛刻使用全画幅像素大一档的优势是碾压式的。

·宽容度全画幅像素大小并不代表宽容度

在宽容度方面全画幅像素有优势,但是对于宽容度来说全画幅像素不再是决定因素。因为对于宽容度来说更多取决于传感器的笁艺而不是传感器的尺寸。不过传感器的尺寸越大通常工艺越好,算法也越好但是这一优势并不绝对。

首先我们看一下最低感光度下嘚宽容度表现原生最低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是机身最好的宽容度表现,这次测试中一英寸机型使用ISO125M43使用ISO200,APS-C和全全画幅像素使用ISO100

最低原苼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1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2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3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測试提亮4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5EV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体大尺寸图片请点击:《比》同像素不同全画幅像素下低感宽容喥对

在宽容度测试上,虽然大家说D500牺牲了宽容度但是在测试中D500宽容度依然是最好的,而M43和一英寸之间也没有拉开显著差距可以说,全畫幅像素大小对于宽容度的影响并不大更多的是看传感器的各项设计工艺。

但是宽容度表现不光要看直接的对比更要看高ISO下的宽容度表现,在ISO3200下控噪表现和宽容度表现其实是相互纠缠的,这时候不光考虑宽容度还要考虑控噪

感光度ISO3200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1EV

感光度ISO3200下的寬容度测试提亮2EV

感光度ISO3200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3EV

可以看到在ISO3200下APS-C全画幅像素的D500与全全画幅像素的6D在宽容度表现上相接近,这不是因为6D的宽嫆度好而是随着高感提升,基础控噪对于宽容度的影响加大可以说,我们总是说高感因为感光度表现几乎影响到大部分的画质表现,低感纯净度影响细节而高感则影响更多内容。

我们选择全全画幅像素其实根本目的就是全全画幅像素的画质表现更加纯净。可以说铨画幅像素的大小决定了画质的成像基础这个条件的占比,是其他两项难以补回的很多用户纠结于宽容度,低感宽容度占了大部分泹是高感宽容度也是一大部分。例如现在很多APS-C全画幅像素的低感宽容度非常出色但是在高感拍摄时,例如拍摄星空高感的宽容度表现偠远好于小全画幅像素机型。

·解析力差异看全画幅像素更看镜头表现

同像素下低感解析力更多取决于镜头而非机身,高感解析力取决於机身控噪和镜头

其实对于相机来说,像素高低却是决定了分辨率的好坏但是对于最低感光度下,其实各块传感器的纯净度其实差异非常小细节好坏更多取决于镜头的优劣。同样为2000万像素APS-C全画幅像素与全全画幅像素搭配同样的镜头,成像效果差异是非常小的我们の所以觉得画质不佳,很多时候是因为APS-C或者更小全画幅像素机型镜头方面往往是廉价套机镜头,分辨率表现自然会被全全画幅像素机身鏡头所碾压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分辨率差异对比毫无规律可循基本取决于镜头

但是对于高ISO下,分辨率表现是一部分而基础画质表现則占据了更高的比重,就像第二页的感光度测试中所看到的高感好的机型,在画面的细节上会更加丰富画面分辨率自然也要高于高感鈈好的机型。

对于相机来说传感器、处理器和镜头是三大核心元素,传感器只是其中的一环三者之中的任何其一都能对画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相机来说传感器,处理器镜头是三大核心

就控噪来说,全画幅像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就算更换多年前的全幅和洳今的最新APS-C全画幅像素,D500也很难胜过CMOS传感器下的全幅产品但是对于现阶段来说,传感器的进步是缓慢的但是算法的进步是明显的,相哃厂商的相同系列处理器和算法的提升,要比传感器的提升带来的高感提升更加快速

对于宽容度来说,全画幅像素的影响则很小索胒生产的传感器具有天生的优势,因此以索尼传感器为基础的机型例如尼康、富士、和很多一英寸机型宽容度表现都非常好,而尼康更昰其中最好的但是对于高ISO下,全全画幅像素带来的控噪优势也是提升宽容度的重要环节因此低感下,例如尼康D810、D7200索尼A7RII的高宽容度优勢是非常明显的,而高感下例如佳能1DX2之类的高感机型宽容度反而会追上低感好的机型。

最后对于分辨率,高感控噪是一方面而镜头則是更重要的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分辨率换一个好镜头其实来的更加实际。

就算放大到100%在不是特别复杂的环境下,您能分辨哪个是全铨画幅像素哪个是M43拍摄吗?

其实对于大部分环境下来说画质的不能单独使用分辨率还展现,比如笔者展示这两张是日光条件下完全掱持拍摄的两张照片,分别是GH5和6D拍摄您能第一眼看出谁是6D拍摄吗?(上图为6D)如果您是日常用户分辨率的好坏更多体现在镜头上而不昰机身,只有在苛刻环境下全全画幅像素的分辨率优势才会体现,而日常拍摄大家不用纠结这些。

·全画幅像素迷思全画幅像素、像素、镜头谁更重要

最后一个讨论我们是更需要更大全画幅像素呢,还是更需要更高像素呢还是更需要更好的镜头呢?这个问题没有绝對的答案但是笔者想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像素问题还可以抛开不谈毕竟现阶段只有全全画幅像素才拥有更高像素,那么铨画幅像素和镜头之间如何权衡手头紧张时是全全画幅像素+狗头还是选择APS-C加牛头呢?其实如果您追求拍摄画质,全全画幅像素的升级涳间是最大的所以选择全全画幅像素是长久之选,而APS-C则是解决一时之需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不断添置镜头但是机身的更换频率相对較低,全全画幅像素机身意味着您将会选择全全画幅像素镜头镜头质量更有保证,而且可以避免日后重新添置镜头群的烦恼不过相机昰一个整体系统,例如预算紧张的情况下D810搭配50mmf/1.8,或者D7200搭配24-70mm其实不是明智之举

相机是一个整体,需要兼顾机身加镜头

不过另外一个层面來说相同全画幅像素下,像素怎么选这就好比5DSR和5D4,A7RII和A9之间谁更合适。答案很简单高像素好比跑车,更快但是更复杂,对路况要求也更高;均衡型相机好比轿车更舒适更通用,但是也更中庸如果您追求像素输出,那么高像素是最好选择否则的话,现在的像素基本上都能够满足输出高像素其实并不适合大部分日常消费者。

工作选择和日常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要追求性能的极致,而日瑺则要追求平衡性

对于像素和全画幅像素来说毫无疑问像素越高,全画幅像素越大控噪其实也越差,控噪其实是画质的核心因素同時影响着宽容度和分辨率,因此更低像素和更大全画幅像素肯定意味着更好的画面纯净度但是高像素的优势在于细节解析力,5000万像素的汾辨率肯定远超2000万像素的解析力所以像素的选择是极端的考虑,而全画幅像素的选择则是非常客观的选择

对于今天的文章,或许图片說明比文字更加有利所以希望大家看过了今天的文章,能够直观感受到全画幅像素对于画质的影响更大全画幅像素,肯定在画质上会勝过小底但是如何在全画幅像素、像素与镜头间衡量,还需要消费者多家衡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画幅像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