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门徒背景故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新诗】声音的门徒(诗四首)
声音的门徒
这么多内心声响,流淌到我们的唇边、手上、扭动里
那么多前世隐微的心流,今天来到笔端、锁孔、乐器间
夜色里谁曾对我们清净诵唱,来世返给谁蜜和乳的滋养
去年播撒的蒲公英,很快长出十倍的羽翼-----
你见过咣当一下把身心点亮的句子?
她曾作为一个金色的音片,连缀时代的补丁?
一世又一世,好像没有尽头,我们听,一切音声
声音出入我们的心耳,我们和一切音声相和应
来来去去。声音寂灭,我们听,忘了听到什么
我们听。空荡音,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写下、奏出、画成、墨就,世音既出,你与虚空合一
任其轰鸣、翻滚,任其流逝
-----你是虚空,又是音声,一切陀罗尼
既不是虚空,又不是音声,你是入道之门
亲爱的,见过、听闻过,佩过,触碰过的
是你的副本,在此合一
废纸上写的诗
去年掉下的籽实
虚空间隔良久的消息
道路轮廓清晰的相续
欲知花开何处,我还恭问师尊
(注:一花一草,也是听候自然的因缘。所以有万事万物为师之说。)
借我的眼睛,看望你的金身
是时候,亲近这些金色的灵魂
扎根此地已久,摇曳过阳光风雨
雷电如雹动静等观,安住的灵魂
我借我的眼睛,看望你的金身
捡拾你无意留存的落叶
和熙的金光枝条,伸展得多么遒劲
覆盖方圆的水土,祐护一方生灵
我借我的眼睛,告诉你你的金身
我借我的拜访,告诉你时节已熟
我借你的金光,凝神携手望乡
每个时空点,念诵联心的口诀
你借你的金黄,告诉我白果已熟
点石成金的神话,并没有多远
就像你,曾经幼小发绿,曾经郁青
遭遇无形有形虫鸟的窝筑和侵蚀
人间的种种善根,除了不思善不思恶
仍有素朴的一句,“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你浑然合入季节的冷暖,我点染你的光芒
是时候了,借我的眼睛,告诉你你的金身
借你的金身,告诉我的眼睛,自然的白果已经熟成
(写于2016年11月参访大觉寺古银杏)
清晨不仅是光的戏舞
它可能是一片叶子,有粗糙的质地
一朵花的开阖,带着昨天的残瓣
一个哈欠,会突然转身
喏,一个清晨的园子
种满露水易逝的心事
回声机难以捕捉的泥土的窸窣
迷迭香被水刷洗时发散清气
一半阴影,一半光亮
古老的年轻,粉墨登场
喏,给你,不枯竭的歌曲,像红霞在头顶
弹奏一切敏锐的神经
浮云定格的刹那,吻合你善于流浪的眼神
每一个清晨,如此深情,如此芬芳——
即便在严冬,她用风、用霜雪、用沙粒
扣紧你的帽子,你的领子,你的袖口
团团裹覆一颗颗果实般清净的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欺压中的祷告---诗篇56篇讲解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首先看一下这篇诗的写作背景,记载在撒母耳记上21:10-15节里。大卫离开了挪伯祭司亚比米勒之后,为了逃避扫罗,他逃到了非利士人的地去。以色列周边有那么多国家,大卫为何偏偏选择了逃往非利士人之地呢?非利士可是以色列的世仇,大卫曾经杀死过他们的勇士歌利亚,大卫此去不是自投罗网吗?我想,这正说明了大卫此时的处境万分危急,被扫罗追的危在旦夕,大卫知道扫罗最怕的就是非利士人,大卫是借助非利士人对扫罗的威吓来保护自己。但是,非利士人也憎恨大卫啊。果然,大卫逃到非利士之后,立刻被那里的人认出来了,他们说:&这不是以色列人的王大卫吗?妇女们曾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的不正是这个大卫吗&?大卫听到这话之后,也是非常的惧怕,他灵机一动,装疯卖傻,在城门上乱写乱画,然后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唾沫流到胡子上。这一招果然奏效,非利士王亚吉看到后就说:&你们带个疯子过来干啥,我这里还缺少疯子吗&?大卫就在这个时间写了这篇诗。
一.仇敌的欺压:1-7
1.终日受欺压:1
终日受欺压是指连续不断的受苦,没有喘息的机会。很多基督徒也都会受苦,但是我们受的苦与大卫不一样,我们是大多数的时间都可以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只是偶尔会受苦。那偶尔受苦已经让我们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了。但是,我们想想,如果有许多仇敌终日欺压我们,这个欺压还没过去,那个欺压又来了,你躲到哪里,欺压就跟你到哪里。不给你喘息的机会,这种苦怎么受啊,估计把人精神都能搞崩溃。但是,大卫长期在这种欺压下,仍然保持着很好的状态,秘诀就是大卫会交托仰望。大卫的诗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诗的前半部分先述说他遭受到的极大的苦难,后半部分就是信心的赞美,虽然难处仍然还在,但是,大卫的内心已经喜乐了,在信心里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得蒙神的拯救、仇敌也得到审判。
&吞灭&一词是指苦难的巨大。我们通常遇到的苦难只是扰乱你一下,刺痛你一下,但是,大卫常遇到的苦难是足以吞灭他的苦难。电视新闻里常看到大洪水来到的时候,民房、汽车、人员在大洪水面前被吞灭的镜头,还有每年的钱塘大潮有时候也会把人吞灭。树啊、房子啊、人啊、车啊在十几米高的大浪面前何等渺小,不堪一击,大卫所遭遇的苦难就如同是能吞灭人的大浪一般。
2.甚多人同心:2
我们知道大卫是一位合神心意的人,全国都难找到这么好的人。照理说,好人,大家都应该喜欢他才对,上帝也应该祝福他,不让别人欺负他才对,但是,事实上大卫却是遭受了最多人的反对,这节圣经让我们在旧约的时候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十字架的道理,神的智慧,这和今天流行的成功神学毒害人的教训恰恰相反。圣经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丰盛的生命都是从苦难中造就出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定都会有人喜欢他,也有人不喜欢他,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让人人都喜欢他。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自私自利伤害了别人,别人不喜欢我们,这个我们需要悔改。也有时候我们没做错任何事,只是因为我们做正直的人,不与人同流合污,就会遭到别人反对。或者因为我们做的比较优秀,遭到别人的嫉妒因而受到毁谤和攻击。还有的时候,我们正常工作,也受到同行的憎恨与排挤等等。但是,总的来说,不喜欢我们的人一般不会太多。可是大卫呢,甚多人都同心合意的攻击他,这篇诗的曲调是用远方的无声鸽,一看这个名词,大家都能联想到孤独、哀怨、凄婉。是的,大卫此时特别孤独,大卫可能也在反思,为什么大家都反对我呢?我做错什么了?我打败歌利亚,错了吗?我冒死拯救基伊拉人,错了吗?我好心帮扫罗驱鬼,错了吗?我到底是哪儿做错了,竟然这么多人都与我为敌。如果是做错了,受到反对,大卫无话可说。可是,大卫向来都是以善报恶、以德报怨,却遭到那么多人同心的反对,很明显,这是十字架的工作,是神要造就大卫君王的生命。
如果没有大卫的存在,那些攻击他的人还不会那么同心呢,他们本来或许甚至还是彼此为敌的,但是,大卫一出现,因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卫成了他们共同的敌人,使他们放下分歧,同心合意结成伙来攻击大卫。在主耶稣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情况。主耶稣也是没有任何的错,但是却遭到甚多人的同心攻击。如果不是主耶稣的出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原本那可是针锋相对的,他们的神学观点迥异,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没有鬼魂,法利赛人却说,这些都有。但是,现在为了攻击主耶稣,他们也能暂时放下分歧,合起伙来。&【太16:1】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请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还有,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原本也是水火难容,法利赛自认为是按着律法的&虔诚人&,而希律是以东人。那么,严守律法的法利赛人哪能容许让以东人做以色列的王啊,只是以色列被罗马人打败了,罗马人任命希律做王,犹太人没有办法而已。但是,为了能害到耶稣,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也能合起伙来了。&【可3:6】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还有,希律和彼拉多原本二人有仇,但是,因着共同杀害耶稣,他们也放弃仇恨,二人竟然成了朋友。&【路23:12】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反对耶稣的事情上,很多原来不能相合的人,互有矛盾的人,现在也都同心合意来攻击耶稣。【徒4:27】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大卫身上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有可能会遭到许多人同心攻击。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神都没有让我们经历主耶稣和大卫这样的做得最好却遭受最多攻击的痛苦,我们一般也就是遭到稀稀拉拉的三两个人反对而已,这个不孤独,也不难忍受。
3.设计谋害我:5-6
【诗56:5】他们终日颠倒我的话。他们一切的心思,都是要害我。
他们一切的心思都是在想着怎么害大卫,他们聚集、埋伏、窥探这都是设计谋害。
他们谋害大卫采取了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颠倒大卫的话&。通过颠倒大卫的话,让别人都以为大卫是坏人,这样,他们再公开攻击大卫的时候,就不会受到舆论谴责了,说不定还能赢得大家的支持。颠倒别人的话,不是因为他们的记性不好,没记清楚大卫说了些什么,而是他们精心的设计,目的就是故意要让别人都反对大卫。这种手段是恶人常常采用的手段,代价不大,效果却很显著,即使被别人发现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顶多被别人误以为他们是因为没记清楚才这么说的。
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这么多人都反对他。如果说法利赛人、祭司长他们反对耶稣是因为嫉妒,是因为主耶稣赶走牛羊鸽子,使他们利益受了损失。那么,那些老百姓为什么也反对耶稣呢?连那些吃过主耶稣变的饼和鱼的人,经历过主耶稣行的神迹带来的好处的人为什么也反对他?就是因为受别人挑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颠倒主耶稣的话,让老百姓以为主耶稣就是坏人,是异端分子,就应该钉死他。颠倒别人的话所产生的危害非常巨大,但是却常常被大家忽略了。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我们常以为无中生有的捏造恶事毁谤人最可恨,其实,颠倒别人的话比无中生有的捏造更可恨。因为无中生有的捏造,其他人或许还容易发现些。但是颠倒别人的话,是极其极其的难以发现。因为颠倒别人的话,其内容似乎那个人还真的是说过,而且当时很多人也都听到了,都能站出来作证明。但是,大家却没有发现,恶人已经把那个人说过的话的内容悄悄的更改了,他只是利用了那个人原话里的一些重要元素,然后提取出来重新加以排列、整理、组合,并尽量让自己表述的方式也接近原来的味道,让别人觉察不出来,可是,结论却已经被他们完全颠倒了。我再说,他们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记错了,如果是记错了到处乱说,那罪还小一点。他们实际上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只是他们故意设计要颠倒别人的话,以达到他们反对攻击别人的目的。
有一次,我在一个家庭教会主领擘饼,按照惯例首先是讲一点擘饼的信息。在其中的一个小点中,我原话是说:&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擘饼用的饼就是以色列人在逾越节所吃的无酵饼,因此,我们今天擘饼也应该使用无酵饼。只是现在有些海外的教会,为了图方便,擘饼用的饼采用发酵过的面包了,这是不合适的& 。我当时说得清清楚楚,并且还一再强调了应该用无酵饼。一个房间里八九十位基督徒都听清楚了,而且随后擘饼施行过程中,我们用的也就是无酵饼。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跑出去颠倒我的话。后来才知道,此人是另一间教会派来的卧底,潜伏了一段时间,结果没找到任何把柄,估计是不想再潜伏了,于是跑回差他来的教会就四处散播:&那个某某庄的教会走斜了,走到异端里去了,连擘饼都改用面包了&。他的胆子也真是大,不知道惧怕,当时他自己还吃了那个饼,他还这么说。这不是因为记性不好忘记了,而是在故意颠倒别人的话,以达到攻击别人的目的。想想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幸亏他颠倒别人话语的水平还不够高,相信他的人也仅就是那些即使不听他这句话也会反对某某庄教会的那些人,他的话只是给他们的反对找到一条可以自我壮胆打气的罪状而已。大卫遇到的那些颠倒他话语的可都是很厉害的聪明人,而且不是偶尔颠倒,他们是终日颠倒大卫的话。
主耶稣受到很多老百姓的反对,也是因为有人故意颠倒主耶稣的话。主耶稣受审判的时候,有些人告他的罪状之一就是&主耶稣声称他要拆毁圣殿&。这可是很严重的罪啊,在犹太这么一个神权至上的社会,谁要拆毁圣殿那还了得,这无异于在六十年代有人声称要炸毁田安扪。但是,那些控告耶稣的人言之凿凿,他们又不是道听途说来的二手资料,而是直接听主耶稣说的,这总错不了了吧。主耶稣真的说过他要拆毁圣殿吗?没有!他们是颠倒了主耶稣的话,主耶稣当初是说:&【约2:19】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我们一对比原话就知道了,他们颠倒了主耶稣的话,他们是把当初主耶稣原话里面的重要元素取出来重新整理了,弄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但是由于已经过了三年了,即使当时听过的人也大都记不清楚了。再加上当时众人也没听懂,连门徒也没听懂,这样就会更记不清楚。认为对呀!好像耶稣当时是说要怎么拆毁圣殿来着。
他们还颠倒过主耶稣其他的话,比如&【路23:2】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他们说主耶稣禁止别人向该撒纳税,而且也不是道听途说,是他们亲眼所见。这条罪名若是成立,也够受的。不判主耶稣一个颠覆国家政权罪,也得判他破坏金融制度罪。但是主耶稣真的曾经禁止别人给该撒纳税了吗?没有!倒是有一次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合伙来试探耶稣,问耶稣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当时的目的就是要控告耶稣的,但是,主耶稣的回答让他们没有诡计得逞。主耶稣说【太22:19-21】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从主耶稣回答的原话里,我们知道主耶稣并没有禁止人向该撒纳税,他们是故意颠倒主耶稣的话,混淆视听。
主耶稣遇到过别人颠倒他的话,大卫终日遇到别人颠倒他的话,保罗也遇到别人颠倒他的话,徒21:20-记载了别人颠倒保罗的话。
二.神必记念:
1.记念你的苦:大卫几次流离神都记录下来了。神知道我们任何一次受苦,虽然神许可了,但是,每一次神都记念了,将来会成为我们的奖赏。主动行善神会记念,被动承受十字架的苦,神也都会记念。
2.记念你的眼泪:
在上帝那里有一个装眼泪的皮袋,将我们每个人所流的眼泪都积攒在那里,将来拿出来看看谁的眼泪积攒的多,谁就会多得安慰,多得奖赏。有人觉得这不公平,因为每个人情感表达都不同。可能一个奴隶被狼咬一口,都不流一滴眼泪,可能一个公主被蚊子咬一口,就眼泪哗哗了。其实,圣经说把眼泪装在皮袋里,这只是个比方,并不是说要单纯的比眼泪多少,而是说看谁为义受的苦多,眼泪就表示受苦的意思。神记念的眼泪大致有五种:
1)为义受苦的眼泪:
大卫在这里就是为义受苦的眼泪,他如果不遵守神的话,他的苦不会有这么多,他完全可以有机会通过动手报仇使自己不这么苦,但是,大卫没有这么做。他宁可选择在神面前流泪,也不自己伸手报复。
2)为民哀伤的眼泪:
【耶9:1】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原文作民女。七节同)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
3)与人同心的眼泪:
【约11:35】 耶稣哭了。
【罗12: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虽然死的是马大和马利亚的弟弟,但是,主耶稣却像哭自己的弟弟一样,连周围的犹太人都说,主耶稣爱拉撒路的何等的恳切啊。
4)为罪懊悔的眼泪:
【赛15:3】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5)被神的爱感动的眼泪:
有时候我们在默想或是祷告的时候,被神的爱感动,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觉得神真是太爱我了,激励我们更爱主。
三.信心的赞美:9-13
1.刚强壮胆:
【诗56:4下】我倚靠神,必不惧怕。血气之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诗56:11】我倚靠神,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2.凭信赞美:
【诗56:4上】我倚靠神。我要赞美他的话。
【诗56:10】我倚靠神。我要赞美他的话。我倚靠耶和华。我要赞美他的话。
【诗56:12】神阿,我向你所许的愿在我身上。我要将感谢祭献给你。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nn160#qq.com(#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诗篇》第49篇浅析
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富有,一旦死去,“他们的财货”就会“留给别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带走任何一样东西。
&上帝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诗篇》第49篇浅析
诗篇49:1(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万民哪,你们都当听这话。世上一切的居民, &49:2 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都当留心听。 &49:3 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必要想通达的道理。 &49:4 我要侧耳听比喻,用琴解谜语。 &
49:5 在患难的日子,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我何必惧怕? &49:6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 &49:7 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 &49:8 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 49:9 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
49:10 他必见智慧人死,又见愚顽人和畜(ch&)类人一同灭亡,将他们的财货留给别人。 &49:11 他们心里思想,他们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万代;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 &49:12 但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
49:13 他们行的这道,本为自己的愚昧。但他们以后的人还佩服他们的话语。(细拉)。 &49:14 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 &49:15 只是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他必收纳我。(细拉) &
49:16 见人发财、家室增荣的时候,你不要惧怕。 &49:17 因为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 &49:18 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49:19 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祖宗那里,永不见光。 &49:20 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chu)类一样。
《诗篇》第49篇的标题指出,本诗也是&可拉后裔的诗&。诗歌以财富的局限为主线,以&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12节)这样的警句提醒读者,应当正确理解财富与人生的关系,从而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财富的价值,并以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的不公。
诗人想要告诉读者,财富的价值是有限的,功能是短暂的,&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6-9节),&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14节)。
描述富人的悲惨结局之后,诗人以&只是上帝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15节)这样充满信心的句子提醒读者,应当敬畏上帝,淡看财富。由于诗歌以智者的口吻传递智慧,所以多数解经家认为本诗属于智慧诗。
徐松石就曾指出:&本诗在《诗篇》当中,性质非常特别。因为它包含箴言的性质,多过圣殿颂赞诗的性质。任何人看下去,都觉得它是智慧人的一篇良训而已。&(《诗篇赏析》〔卷上〕)
一般来说,《圣经》中的智慧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训诲式或教导式的,一如《箴言》的文体;另一类则是神学性的探讨或生活性的反省,一如《约伯记》对苦难问题的思考。
尽管本诗开头几节有明显的训诲性质,但整体来看,当属信仰和生活上的反思。
由于诗中毫无时代印记,所以我们无从确定它的写作背景。因此,解经家对本诗的写作年代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的作品,应该早于主前8世纪;有人认为属于晚期的作品,应该写于主前4世纪。
确定本诗的写作背景的确十分困难,但由于本诗内容适应于每个时代,所以写作背景对本诗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正如包忠杰所言:&本篇不需要记载写作的年代,因其中所讨论关于钱财的虚空是历代不变的真理。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诗篇注解》)
本诗共有20节,可分为三段:1至4节为第一段,诗人描述智慧的价值,藉此提醒读者努力追求智慧; 5至12节为第二段,诗人描述财富的局限,藉此提醒读者不要贪婪财富;13至20节为第三段,诗人描述生命的归宿,藉此提醒读者专心信靠上帝。
一、智慧的价值(1-4)
下笔之前,诗人已经明确诗歌的内容及作诗的目的。所以,才一下笔,他就用一连串的句子提醒读者以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聆听来自上帝的智慧之言。诗人对这种智慧之言有着如此热情,表明他无比看重智慧的价值,所以他执意将这种智慧传递给更多当时及后世的读者。
1至2节,诗人呼吁读者倾听智慧之言:&万民哪,你们都当听这话。世上一切的居民,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都当留心听。&《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万民哪,你们要听!世人哪,要留心!无论贫贱富贵,都要侧耳聆听。&
这里的&世上&,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希伯来词,意思是&人文景观的总体,人生过程的全部&,与《约翰一书》2章15至17节中提到的&世界&有所不同。诗人以这个词汇称呼呼吁的对象,表明他将要在下文宣讲的智慧之言不只适应于他的同胞、他的民族,也适应于天下的每一个人,&无论贫贱富贵,都要侧耳聆听&,表明上帝的智慧有非常广泛的受众。
柯德纳(Derek Kidner)指出:&这篇诗就像大部分的智慧书一样,是站在平等地位向众人说话,而不只是向与上帝有特殊立约关系的以色列人说话。它从上帝带来一项启示,而既然它呼吁世人都来倾听,可见其内容的重要性。&(《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
3至4节,诗人宣告自己对智慧的态度:&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我要侧耳听比喻,用琴解谜语。&
为了让读者对下文即将宣讲的智慧能有足够的重视,诗人一口气用了四个用来描述智慧的词语&&&智慧的言语&、&通达的道理&、&比喻&和&谜语&。这里的&智慧的言语&和&通达的道理&意思相近,都是指与属灵的智慧有关的生活准则;&比喻&,《吕振中译本》和《新译本》均译为&箴言&,是指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谜语&,《吕振中译本》译为&难题&,是指一些难以理解的话语或者道理。这四个词的含义虽有差异,但共同指向了属灵的智慧。
诗人的这段诗句很好地表达了他对智慧的态度:他已透过&侧耳听比喻&掌握了&智慧的言语&,懂得了&通达的道理&,所以他迫切地希望&用琴解谜语&,即帮助他的读者解开一些信仰上的难题。
就本诗而言,诗人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就是如何看待财富与生命的关系,特别是如何看待那些为富不仁、缺乏敬虔的富人。诗人如此表达,是希望他的读者与他一样重视属灵的智慧。
二、财富的局限(5-12)
发出充满力量的关于寻求智慧的呼吁之后,诗人开始具体地讲论智慧。这一段,他首先指出,应当以智慧的眼光看待财富。诗人提醒我们,财富当然有其价值,但它的价值非常有限。尽管财富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在很多领域都是无能为力的。
第5节,诗人道出自己在患难面前的态度:&在患难的日子,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我何必惧怕?&《吕振中译本》译为:&在患难的日子,我的诡诈敌人的奸恶四面围着我,我何必惧怕呢?&
某段&患难的日子&,诗人遭遇了敌人的围攻。根据下文的描述可知,敌人中多有富有之人,他们仗着自己有钱,给诗人制造了不少麻烦。
面对&诡诈敌人的奸恶&,诗人始终以&何必惧怕&的心态坦然面对,一方面说明他对上帝的保佑有坚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敌人的本相有深刻的认识,他很清楚,没有人可以用财富的力量战胜专心信靠上帝的人。诗人在道出自己对富人的态度之后,便开始具体地分析财富的局限,目的是以自己的态度去感染读者。
6至9节,诗人道出财富在救恩面前的局限:&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上帝,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好些解经家认为,这里的&长远活着&和&不见朽坏&,是指救恩、永生而言。诗人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他们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成。诗人对这样的观点非常不屑,所以举了&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这个例子。
为什么财富&无法赎自己的弟兄&?欧尔顿(Robert L. Alden)指出:&第7节的&赎回&并不以经济意义使用,而以属灵的意义使用。这个真理毋须多重复--富有人用金钱或好行为,都不足以支付灵魂的价值。若要使用基督的血去满足上帝对公义的要求,那么物质的途径肯定不合用。它们不单不足够,更是不能比拟,因为属灵的层次,需要其他的支付方式。再者,正如《旧约圣经》别的地方一样,在邪恶(5节)与财富(6节)之间是有一联系,富有人的财富往往只因剥削、受贿和不正当的经营方式,当然并非必然的。&(《天道研经导读&&诗篇》)
事实就是这样,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不能为自己换来救恩,换来永生,&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围绕在诗人面前&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大多没有明白&赎他生命的价值&,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永远罢休&。诗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说自己&永不惧怕&。
10至12节,诗人道出财富在死亡面前的局限:&他必见智慧人死,又见愚顽人和畜类人一同灭亡,将他们的财货留给别人。他们心里思想,他们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万代;他们以自己的名称自己的地。但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在以色列人眼中,&智慧人&、&愚顽人&和&畜类人&是有很多不同的,但有一点却完全相同,就是他们都会死亡。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富有,一旦死去,&他们的财货&就会&留给别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带走任何一样东西。
在一般人看来,&家室&、&住宅&和&自己的地&是最宝贵的家产,所以多数人会用一生的经历去维护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最终也会因死亡而失去,因为&人居尊贵中不能长久&,最终都会死亡,甚至&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智者所罗门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段诗歌:&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传5:13--16)
耶稣对门徒所讲的&无知财主&的比喻,是可以解释这段诗歌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参路12:13--21)
三、生命的归宿(13-20)
诗人相信,描述财富的局限之后,读者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触动和鼓舞,所以他立即开始针对现实反思信仰,指出罪人&美容必被阴间所灭&的事实之后,宣告了&上帝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的信念,目的是引导读者通过《圣经》寻找生命的归宿。
第13节,诗人感慨世人的无知:&他们行的这道,本为自己的愚昧,但他们以后的人还佩服他们的话语。&&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在诗人看来,这&本为自己的愚昧&,&但他们以后的人还佩服他们的话语&,还羡慕他们的活法。因此,后来的人步了他们的后尘,也蹈了他们的覆辙,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14节,诗人道出世人的结局:&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他们跟羊一样注定死亡;&死亡&将成为他们的牧人。他们的躯体要在阴间腐烂;天一破晓,义人要胜过他们。&
想到那些重蹈前人之覆辙的世人,诗人以可怕的结局提醒他们:
(1)&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死亡&比作引导群羊的&牧人&,告诉读者死亡会以什么样的手法把世人引到宰杀之地;
(2)&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世人会因拥有众多财富而逞强,但上帝最终会让&正直人&去&管辖他们&,让他们不得自由,更让他们自觉羞愧;
(3)&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世人会以自己的美貌、衣着自傲,但这些附属于肉体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死亡吞灭。
第15节,诗人宣告自己的信念:&只是上帝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他必收纳我。& 不敬虔的世人必要灭亡,但虔诚的上帝子民却要&脱离阴间的权柄&。
这个诗句是《旧约圣经》中比较重要的谈论死亡的经文,威尔克(Michael Wilcock)针对这节经文指出:&不管旧约对死后生命有多不完整的了解,我们的诗人相信:那是一笔任何人也出不起的赎金。但要将人从死亡的掌控下赎回(8节),那赎金无论多高,对上帝而言都不会太高;并且,一旦代价被付了,他便(不管是哪个层面)脱离死亡,他便是属于上帝的。&(《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
好些解经家指出,这个诗句涉及到了复活的信息,范甘麦伦(Willem A. VanGemeren)就曾指出:&第15节断言复活和与上帝相交,出现了盼望的信心。上主必为敬虔的人介入,并救赎他们脱离死亡的魔掌。没有任何金钱可以买得这些特权(7节)。&(《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上〕》)
16至20节,诗人引导读者的思维:&见人发财、家室增荣的时候,你不要惧怕,因为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祖宗那里,永不见光。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
发了财的人中,总会有那么些恃强凌弱之人,所以属于弱势群体的穷人就难免对富人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调整读者的思维,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诗人重申了&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这个道理,目的是使那些&惧怕&富人的人都能以一颗平常心。
通读本诗,我们会发现诗人一直在批评富人,但我们一定要记得,《圣经》并不否定财富,也不否定富人。
桑安柱在谈到这篇诗歌时写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以上所论,非谓有钱的人,都要如此灭亡。作者是指那些为富不仁,与&那些倚仗财货自夸财多的人&。这些人的结局,将如无知的财主(路12:13--21)和那位下阴间的财主(路16:19--31)一样。&(《诗篇宝库》)
《诗篇》第49篇是一篇谈论财富与人生的智慧诗,任何认真阅读的读者,都会从中吸取丰富的属灵养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应该如何看待财富,更能看到应该如何看待生命。
赖特(G. A. F. Knight)指出:&这篇诗有一种宣教的目的,它不只是对相信上帝的以色列民而说。在第一节我们所找到的是:万民哪,你们都当听这话!所以我们要世上所有的人听上帝挚爱的说话,特别是那些甚至不知道有福音的人。除非他们像这篇诗中富有的人,他们转背不听他们曾得到对上帝的认识,并且敬拜他们自私欲望,否则他们没有理由下到阴间去。&(《每日研经丛书&&诗篇》)
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材》2015年第6期4--11页圣经研究。更多《教材》2015年6期文章,欢迎点击基督教传媒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氏门徒结局真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