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哪里看敏感肌肤修复快一些?喻慜霜都说挺好用!

名胜对联集(山川)
名胜对联集(山川)——华山
千秋万古邻青嶂;
地久天长偃白碉。
玉泉院。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五岳之一,在陕西省华阴县城南,因其“远而望之若花状”而得名。山有五峰,各具特色。玉泉院:在华山之北麓谷口,登游华山必由之地,为五代隐士陈抟所建
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
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
玉泉院。 玉女莲花:指华山中峰玉女峰和西峰莲花峰。 
苍龙犁沟:苍龙岭和老君犁沟,分别位于华山腰及北峰云台峰
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
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
严长明题玉泉院。 三峰:华山主峰落雁峰、朝阳峰、莲花峰。 三霄:同九霄,天之极高处。 宝掌:朝阳峰仙掌崖有石髓凝结,黄白相间,歧出如指掌,人称宝掌。 金天:秋天。 莲花:华山东、南、西、北四峰像莲花瓣,中峰像莲花蕊,全景极似盛开的莲花
水宽山远烟霞迥;
天淡云闲今古同。
西峰寺,位于西峰莲花峰
天下太平无一事;
山中高卧有千秋。
张文端题陈抟庙,在玉泉院附近
观残时局如棋,历经五代;
听说宋朝定鼎,高卧千年。
陈希夷洞,在华山北麓玉泉院附近,为陈抟的徒弟贾得升开凿
鸳瓦贴云霄,俯挹明星兼玉女;
虎贲卧庭庑,犹强周柏与秦松。
梁章钜题西岳庙,位于华山下岳镇东端。 鸳瓦:鸳鸯瓦的简称,屋瓦一俯一仰谓之鸳鸯瓦。 明星兼玉女:《太平广记·集仙录》载:“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职方纪豫州,控楚连秦拱冀;
月令司秋序,生春长夏藏冬。
一片野心,都被白云锁住;
九重恩诏,休教丹凤衔来。
避诏崖,位于华山南峰落雁峰上,传陈抟曾在此避朝廷诏书
水落渭河,海日夜从金掌出;
天围华岳,莲花春向石盆开。
周为题玉女祠,位于玉女峰上。传说春秋时隐士萧史,善吹洞箫,引动了秦穆公女儿弄玉爱慕之情,抛弃宫庭生活,跟萧史来此隐居。 渭河:水名,黄河主要支流之一。 金掌:即定掌。 石盆:玉女峰胜迹之一的玉女洗头盆,《太平广记·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盆”
唾落珠玑天上雨;
步摇环珮夜来风。
汉璧秦璆千岁品;
光风嘉月四时春。
岁星仙气原方朔;
璧月新祠是义山。
和平峻望中书令;
典则高文太史公。
玉堂修史文皆典;
香案承书望若仙。
黄水昆仑泻浩荡;
太华巨掌摩苍穹。
名胜对联集(山川)——嵩山
松室夜灯禅影静;
莎庭春雨道心空。
少林寺。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中岳,我国五岳之一。 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曾于周唐两次被毁,宋、元、明、清多次修复。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二十八代佛徒达摩在此首创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留存下来的文物相当丰富,如自北齐以来的历代石刻四百余品,唐至清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罗汉巨幅彩色壁画,清代的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画等等
楼栖沧海日;
窗落敬亭云。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少林寺初祖庵。 二十八祖:传达摩为释迦牟尼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徒
玉岫香云开法界;
珠林花雨静禅心。
乾隆题少林寺达摩亭,相传为少林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犹不移动的地方,亦名立雪亭
悟禅关面壁功深,道集九华红雪丽;
成佛祖心台印妙,风师百世白衣尊。
少林寺达摩亭。 红雪丽:指慧可于雪中断臂事
一苇渡江,远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少林寺达摩亭。 溯;往上推求根源。 六祖:指禅宗的六位祖师,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三乘:佛家所谓所乘人到其果地的三种方法。由于派别各异,三乘说法亦不同。一般谓菩萨乘为大乘,缘觉乘为中乘,声闻乘为小乘
谁开东土西方法;
人在千岩万壑间。
贾臻题少林寺慈云堂
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陈海坪题少林寺面壁石亭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王震题少林寺面壁石亭
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证禅心。
少林寺面壁石亭
泰华维屏,八方峻岭朝中岳;
达摩面壁,转世奇功出少林。
曲柏峰题少林寺
九州胜域推嵩岳;
四海名山数少林。
张仲春题少林寺
首创禅宗:引达摩初祖、历代高僧、十三和尚救唐王,功辅皇基,武昭天下;
别开生面:矗雄伟塔林、诸家圣笔、五百罗汉成玉佛,客添游兴,胜极人间。
蒋光任题少林寺
一苇渡江,启宗门法诸;
九年面壁,传冷坐掸心。
少林寺。一苇渡江:指达摩渡长江至南京谈法事。一苇,一束苇草。九年面壁:传达摩曾于少林寺面壁静修,长达九年
墨者以兼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度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之慈悲。
少林寺。墨者:指战国时墨家学派。衍:蔓延、演变。游侠:谓好交游、讲信义、喜打抱不平之人。 假:借
天宫玉楼,随心自在;
佛国金世,任意逍遥。
少林寺碑壁
出世耶抑入世耶?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巨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百代;
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少林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龚依群题少林寺。 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王是其未帝时之王号
法域启三明,慧通眼藏;
香岩标七净,妙涤心尘。
乾隆题少林寺三祖佛殿。 三明:泛指佛所具之智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七净:指成佛修行所必须达到的境界,即戒净、心净、见净、度疑净、分别道净、行断知见净、涅槃净
慈云印覆三天竺;
宝座香沾六祖衣。
乾隆题少林寺六祖堂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
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少林寺方丈室。 中州:此处系指河南一带地区
登封何必全规口;
竹室无物小似卢。
乾隆题少林寺方丈室
山色溪声涵静照;
喜园乐树绕灵台。
乾隆题少林寺千佛殿,位于少林寺后院,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山色溪声:出自苏轼《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喻自然界无不存在佛的声姿。 灵台:喻心
百里清风回寺院;
一帘明月照禅堂。
少林寺禅堂。 回:旋转
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
少林寺禅堂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少林寺寮房
少室山下禅林静;
五乳峰前钟磬悠。
少林寺寮房
禅宗祖庭,天下名刹占魁首;
达摩道场,四海高僧皈少林。
党甫题少林寺寮房
拜佛同登三宝地;
报恩愿达九层台。
少林寺大雄宝殿
达摩碰壁而面壁、问壁、敲壁、破壁,壁立三千大世界;
佛法成空却住空、行空、悟空、化空,空观万劫恒河沙。
释延王题少林寺大雄宝殿
直得一生事办,则我即善财;
但使法界愿周,而谁非净满。
释海景题大雄宝殿
法界势含四重,重重无尽;
因果缘起六位,位位圆融。
释真廓题少林寺大雄宝殿
飘去一苇,方知面壁九年不易;
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
申卫国题少林寺藏经阁
达摩只履西归,只履遗中州,不知谁人拾得;
佛祖拈花示众,拈花示妙法,唯有迦叶破颜。
释延王题少林寺藏经阁
效劳社稷,永葆中华男儿志;
除暴安良,传续炎黄子孙风。
少林寺锤谱堂
嵩岳古刹,地上人间净土;
少林拳棍,天下武林正宗。
少林寺锤谱堂
面壁悟佛,开一代禅宗初祖;
天地臻艺,续千秋少林武风。
少林寺锤谱堂
安良除暴,几度为国立战功;
钟灵毓秀,历代传续武林风。
少林寺锤谱堂
奋铁棍、发神威,横扫倭寇;
壮山河、贯长虹,名扬千秋。
少林寺锤谱堂
除暴安良救秦王,义照千古;
保国卫民平倭寇,威振边庭。
少林寺锤谱堂
有心见佛佛不见;
无意度生生已度。
少林寺客堂
开卷神游千裁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少林寺客堂
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少林寺客堂
深山藏古寺;
碧溪锁少林。
少林寺僧院
太室千岩古;
少林万壑青。
少林寺僧院
登峰何必全规李;
筑室无妨小似庐。
乾隆题少林寺行宫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
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
少林寺东石坊,位于山门外东侧,建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少林寺西石坊,位于山门外西侧,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边万壑云。
少林寺西石坊
嵩呼万岁;
天保九如。
嵩岳寺。 下联:《诗·小雅·天保》连中用九个如字,祝福寿延年之意
菩提树下成正果;
娑罗荫中归极乐。
宫熙题永泰寺大雄宝殿。位于太室山西麓,原名明练寺,始创于北魏,唐时更名永泰寺(纪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为尼)
惩恶扬善,风调雨顺;
除暴安良,人和政通。
宫熙题永泰寺天王殿
千秋祖庭修正果,光照大罗福地;
万古少室禅林静,普渡十方生灵。
十方禅院寺门。位于少林寺对面,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为十方僧众瞻仰少林寺礼佛演武旅居之地
翠色千重包楚塞;
黄河一线下秦川。
绝顶亭。绝顶,一名峻极峰,为嵩山最高峰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吴慈鹤题嵩阳寺,一名嵩阳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九朝:指东周、东汉、西晋、北魏、隋、梁、唐、后梁、后唐,此九朝均以洛阳为都。 伊洛瀍涧:嵩山附近之水名。 三台:山名,汉武帝巡视中岳时命名
大地山河归宝掌;
中天日月绕金轮。
乾隆题会善寺菩萨殿。位于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原为北魏孝文帝之离宫,后改为寺。唐天文学家一行曾出家于此。现存大雄宝殿、唐塔、琉璃戒坛石柱等。 宝掌:菩萨名。《智度论》:“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 金轮:喻帝王。唐武则天时曾自称金轮圣神皇帝
一曲香泉应洗钵;
千峰花雨不沾衣。
乾隆题会善寺大雄宝殿
道通天地有形外;
石蕴阴阳无影中。
周公测景台,在登封县东南告成镇周公祠前,据清乾隆二十年碑文记载,为东周所建,今已不存,现存测景台为一行所建
星台留古刹,会合阴阳交风雨;
石有寓精心,氤氲南北变暑寒。
三教九流,同归大道;
千岩万壑,合成奇观。
莲花寺,在少室山南麓莲花峰下,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六年(1927)道教信徒集资重修
长衡泰华恒,永凝禔福;
包伊洛瀍涧,并效灵庥。
乾隆题中岳庙二殿,在黄盖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西汉时扩建,约在北魏时改今名,庙址屡有变迁,唐代中叶始定于现址,现存各楼、阁、宫、殿等建筑400余间,为河南最大的寺庙殿宇
石室灵虚参秘箓;
玉膏凝润普元符。
中岳庙天仙宫
二室集神庥,阴阳式序;
三台垂福荫,风雨以和。
乾隆题中岳庙前殿
仙馆挥弦调颖水;
书岩琢句撷嵩云。
乾隆题中岳庙行宫
名胜对联集(山川)——恒山
至诚感神,吾闻其语矣;
盛德在水,民无能名焉。
北岳行宫。恒山:北岳,我国五岳之一,其主峰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行宫:原为清初所建岳庙,后祀北岳。吾闻其语矣、民无能名焉:《论语》中成语。在水:在北方,按“阴阳五行”说法,北方属水位
峻岭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
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
北岳行宫。幽燕:古代北方有幽州、燕州,山西、河北两省的古称。翊:辅佐。黄图:国都。和会:协和而会同,意为“风调雨顺”。毕昴:毕宿、昴宿,均为二十八宿之一,位于西方,古代天文学以毕昴为冀州分野。贞元:《易经》以“元亨利贞”配春夏秋冬四季,贞下起元,阴极阳生,以表示冬去春来,四序运行不息
恒岳万古镇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已隆三百载;
夕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蕴昴毕之精,霞蔚云蒸,光芒万丈连北斗;
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保障千秋镇中原。
悬空便欲乘云去;
临水方知得月先。
蒋治本题浑源悬空寺,位于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晚期,现共有大小殿堂楼阁40余处,有三官殿、三圣殿殿、三教殿等主要建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有如蟠龙贴伏于崖壁之上,构思精巧,设计奇特。寺内还有各种儒、道、释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皆为珍贵文物和佳绝工艺品
举手摩天,闲云如带缠腰际;
拾头望岳,游子无心悟禅机。
董汝河题悬空寺
青芝白水悬空,金洞栖霞,高明善化;
紫壁黄龙叠彩,松岩落凤,大梦圆通。
宋学义题浑源悬空寺
名胜对联集(山川)——衡山
山矗天止;
云起峰流。
祝融峰。南岳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群峰巍峨,气势磅礴,72峰逶迤800里,贯穿7个县市。自古以五岳独秀风光好,历史悠久名气大,佛道并存影响广,中华寿岳众人仰著称于世。
衡山四时景色各极其胜,初春可玩味繁花,盛夏可观看云海,金秋可远眺日出,冬日可欣赏雪景。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祝融峰,为72峰最高峰,海拔1290米,传上古祝融氏葬于此。
直穷七二峰巅,俯天下名山巨川,渺乎小矣;
压倒三千世界,祝中国英雄豪杰,大而化之。
周延俊题祝融峰
放眼愁天压;
低头觉地空。
杯举龙池,愿大众洗心,净对空中皓月;
杖扶天柱,试凭虚放眼,全收界下浮云。
祝融峰。龙池:祝融峰顶有雷池,附近侧刀峰右侧有老龙池,水帘洞下有龙潭。 天柱:72峰之一天柱峰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祝融峰。 文公:韩愈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南天门,在祝融峰下,是通往峰顶必经之路
西极云重,四围雨润尘难染;
川流月满,一望晴空波不扬。
身在最高峰,不怕浮云遮望眼;
我来绝险处,要扶初日上微栏。
羊春秋题祝融峰观月台
俯身看月上;
昂首觉天低,
上天攀月拨星云,看玉宇琼楼,长吉当年何等赋;
封云锁雾迷昏晓,问岳灵真宰,昌黎以后几时开。
观月台。 长吉:唐诗人李贺,字长吉。 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
寅宾出日;
峻极南天。
祝融峰望日台
高无见硕相;
明不借他光。
红透夕阳,好趁余晖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秀气来高宇,看四绝奇观,五峰胜景;
文明称奥区,有二贤吟迹,七祖道场。
胡遐之题南岳牌坊
天下数名山,五岳之中称独秀;
人文传太古,六朝而后见多姿。
七二峰雾失云迷,好留佳客寻衡岳;
九千丈风迥雪舞,喜看飞花落洞庭。
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
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雁阵破长空,展翅腾云,俯仰方知天地阔;
峰头揽胜景,骋怀极目,登临不尽古今情。
雁峰寺山门,位于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上,建于南朝,后废。唐天宝元年重建,宋、元、明、清皆屡加修葺,与西禅寺、花药寺、罗汉寺并称衡阳四大古刹。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仅存前殿与后院。1950年后多次修葺,并增建亭榭,广植花木,已成当地著名游览区
到此一回头,忆幽燕云树,吴楚烟波,证五千里新旧,鸿泥敢去倦也;
会当凌绝顶,指太华岩绕,岱宗神秀,比七二峰郁葱,佳气毕竟何如。
周延俊题雁峰寺
雁序本无心,形影偶留,便令寿域同登,福田广种;
峰峦如有意,菩提常住,管教佛宇清净,道场庄严。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王闿运题雁峰寺
五百年化身归来,十万福地斯为美;
七二峰从头数去,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
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欲坠,我亦回头。
真诚招来飞鸿落;
深情激静玉石开。
楼外山川,知是何年图画;
槛前烟雨,须看此日天堂。
寿者原有相,觉路常开,希众生都悟寒塘雁;
佛法本无边,慈航普渡,愿比丘同登须弥峰。
上一点、下一点,与我何干?到此处看看,都只为游山玩水;
达也好、窘也好,管他怎甚!来这边走走,无非是拜佛烧香。
破门和尚题雁峰寺
上乘希佛、上界希仙、上域希圣,庶民无一上一希,我只得仰天问来鸿去雁;
达道立德、达智立言、达人立功,君子有三达三立,谁又能着地便造极登峰。
破门和尚雁峰寺
一笑悟前缘,故国啼鸟,阅世间久同云变幻;
廿年留梦影,浮生似雁,冲之霄会见海澄清。
瞰城郭雾散云开,四面氛烟皆归尽;
临福地神怡心旷,千年名胜又重新。
纵览豁中怀,晴天雁寺,月夜钟声,好把俗尘涤去;
登临寻胜迹,槛外江山,池边烟雨,都从梵宇收来。
五派宗传,衡山正脉;
四明法乳,湘水同流。
祝圣寺,位于南岳镇东街,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清凉寺、大善寺)之首。相传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三年重建。其罗汉堂两壁嵌有青石雕刻五百罗汉像,技艺精湛,别具一格,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南岳佛教前程无限;
东山法门后继有人。
祝圣寺山门
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
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盖,郁郁乎壮哉!愧小子是匹马征夫,也许碧山采药术;
正沧海横流,问三千年金简玉书,爽爽然在否?更何处访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扫搀枪。
刘重威题祝圣寺。 朱陵:指衡山朱陵洞天,传神农曾采药于此。 紫盖:紫盖峰。 搀枪:慧星
祝融峰下,祝圣禅林枝繁叶茂;
南岳山前,南宗法乳源远流长。
周亮题祝圣寺天王殿
佛法在世间,立足世间求出世;
禅心净尘俗,置身尘俗再超尘。
周亮题祝圣寺说法堂
尽把好风藏寺里;
不教幽景落人间。
方广寺,位于莲花峰下,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唐时重修,易名为方广圣寿寺,宋初改称为广崇禅寺,明崇祯年间重修,名为方广寺。该寺地处幽深,风景绝佳,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美誉。寺后有二贤祠,祀朱熹、张栻。寺前有恋响、啸台、洗衲等著名石刻,为南岳“四绝”之一
丈室春深,花影泉声俱寂;
禅关昼永,松风鹤梦同清。
七二峰本天造奇观,灵气所钟,岂徒李邺侯十年宰相;
九千丈识云开生面,至诚有感,何须韩吏部一代文章。
山色溪声,万壑清明春雨后;
天光云影,千峰苍翠夕阳中。
魏源题方广寺
半山绕群峰,插汉摩霄,勾来名士留题,雅人寄迹;
晓云争万派,荡胸惬目,胜过普陀巨浪,天竺奇观。
半云庵,在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旁靠半山亭,为衡山风景佳胜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半山亭,位于南岳镇与祝融峰之间
六朝古刹;
七祖道场。
福严寺山门,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于陈光大元年创建,南岳最古名刹之一。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怀让禅师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南宗“顿悟”佛法弘传天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重修扩建,改名为福严寺
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
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
欲往西池谒王母;
且来南岳拜夫人。
黄庭观,著名女道观,位于集贤峰下,始建于唐武德元年,五代时名魏阁,后宋徽宗赐名黄庭观至今。
黄中通理成坤德;
庭外升仙忆晋时。
淡荡七二峰,湘涵月影凭低微;
云开九千丈,月印禅心在上圆。
南台寺,位于福严寺南,梁天监年间建,为南岳最古老佛教之所,誉称“天下法源”。唐天宝间石头希辟为道场,著《草庵歌参同契》。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并存有宋人石曼卿所写之《释迦文佛石刻》、希迁墓塔“见相塔”
石径有尘风自扫;
山门无锁月常关。
石头寺,唐代高僧石头希迁曾居此
或实或权皆是教;
一瞻一礼总归真。
僧醒悟题丹霞寺,又名五岳殿,在铁佛寺与湘南寺之间,唐贞元年间建,后屡次修葺,1935年曾重修殿宇。 或实或权:佛教有权实二教之说。《摩诃止观》:“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与归。”《法华经文句》:“若应机设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大乘之中,立一切皆成佛之宗,则为实大乘;余则为权大乘
经过都是有缘客;
归去何须别看山。
黄笃杰题丹霞寺
德敷上下;
道贯古今。
肖康佐题丹霞寺
溯源昆仑,合泰华嵩恒,一堂兄弟天涯近;
面临海宇,看湘闽浙赣,万派子孙膝下多。
居艮位而践离躔,溥雷池风穴之功,柱镇天南,斗横地北;
列三公以配四岳,标月馆露台诸胜,帆随湘转,枞到峰回。
南岳庙,位于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前有寿涧水,后有赤帝庙,庙址呈长方形,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经历六次大火,屡经扩建修缮。大殿是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宫重修,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国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宫殿式庙宇。斗横地北:古云衡山上应北斗星
挺七十二峰之英奇,带江襟湖,突兀阵云开,岂唯见天柱高撑,石廪腾掷;
为三千万人所瞻仰,舜巡禹奠,萧条冠盖异,犹得考太康故址,贞观残碑。
谢国光题南岳庙。 天柱、石廪:衡山二峰名
雄镇峙南维,看七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递九嶷而通五岭,蜿蜒八百里潇湘,屏藩楚屾,有祝融高,水帘奇,藏经秀,方广深,更日出壮舆图,云海荡胸臆,绝顶寒松,当门老桧,蔚然集山川之绘彩。点缀些清涧甘泉,红墙碧瓦,弦歌梵吹,牧笛炊烟,丹青随意匠,最是层岚献翠,宜春,宜夏,宜秋,宜冬,四时景色到眼殊;好乘兴陟天柱翫月馆,毗卢品雾茶,顿令目接心怡,叹造化穷工,埒泰华恒嵩而夸独秀;
遗篇光前烈,斯两大间,灵气所钟,精英所郁,自开凿以历纪元,上下数千年俊彦,瑞应玑衡,亦尧之封,舜之巡,禹之郡,王之畿,想骚雅肆盘桓,樵隐杂交处,羽客谈玄,禅宗衍盛,绮欤萃古今之胜事。缅怀那邺侯遁迹,李杜赓吟,韩僡云开,朱张霁雪,白沙牵梦魂,依稀藻韵流风,可兴,可观,可慕,可怨,一帙史诗如画卷;待炷香读神禹岣嵝碑,船山莲峰志,直教顽廉懦立,慨人文纪踵,冶儒释道墨以毓多才。
南岳庙正殿。镇:一方主山。九嶷:九嶷山。水帘:洞名,位于紫盖峰下。方广:方广寺。天柱:天柱峰。毗卢:洞名,位于芙蓉峰后。遗篇:王夫之《船山遗书》。两大间:天地之间。李杜:李白、杜甫。朱张:朱熹、张栻。岣嵝碑:即禹碑。莲峰志:王夫之著《莲花峰志》
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
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自南来。
南岳庙戏楼
太微为衡,门罗将相;
盛德在火,运启秋冬。
陈逢元题南岳庙戏楼
虞帝率诸侯,北面而朝,俨若恒山对拱,顶礼文明,当年如岱,修仪典章,特崇五月;
夏王乘四载,东巡于此,自从苍水周旋,交通寤寐,使者先天,启钥禹贡,孳乳千言。
陈逢元题南岳庙戏楼
四岳踞黄河,个个称雄,惟兹坐控长江,使挟汉潜,望洋朝海;
一尊瞻赤帝,巍巍在上,但愿灵钟大楚,笃生申甫,为国补天。
陈逢元题南岳庙戏楼。 申甫:周代大臣申伯、仲山甫
暮鼓晨钟,要从头自家猛省;
盲枷瞎棒,看行脚默记担当。
陈逢元题南岳庙戏楼
寒空耸危阙;
高士著幽禅。
陈逢元题南岳庙戏楼
万斛珠玑辉梵宇;
一襟星斗焕经台。
藏经殿,位于赤帝峰下,原名小般若禅林,南朝陈光大二年慧思和尚创建,陈后主妃曾于此避乱学佛。殿因朱元璋所赐《藏经》而得名,有“藏经殿之秀”的称誉。该殿四周古木参天,有连理枝、同根生、摇钱树、云锦杜鹃等奇异树木,附近有龙池、允春亭、水月亭、古华居等胜迹,为景色佳秀之处,为南岳“四绝”之一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我读文公词,劝过此奸雄,思量仔细;
神知韩子意,要扫开晦昧,突兀晴空。
藏经殿。奸雄:有才智且具权诈欺世之人
我佛所宗,真如贝叶;
众经之长,妙法莲花。
乾坤定位;
日月运行。
放浪形骸以外;
寄迹山水之间。
极目在天以外;
游情于古之初。
左龙右虎间来往;
明月清风是故人。
上摘星辰,旁飞日月;
封弥云雨,泽沛山河。
上封寺,在祝融峰下
南镇地无双,播汉凌霄,目极海门观日出;
上封峰第一,登高望远,手撑天柱挟风来。
三摩随入三摩地;
十方常住十方僧。
云湿幽峰滑;
风梳古木香。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
山间明月,林下清风。
七二峰绝顶独占,仿佛神仙云外境;
九万里瀛寰一览,平分欧美海边春。
回雁依稀,路上云层迷绝顶;
卧虹环绕,我来掬水洗尘心。
上封寺。 回雁:衡山之回雁峰。 卧虹:喻湘江
浩浩湘流,望衡九面;
巍巍岳峙,祭秩三公。
潘力生题上封寺
登南楚灵山,礼西天古佛;
续隋朝大业,建现代伽蓝。
周亮题上封寺山门
山邻泰华嵩恒,水绕湘资沅澧;
佛是慈悲喜舍,僧修教净律禅。
周亮题上封寺天王殿
千里朝山,喜看七十二峰、点缀三湘四水;
九霄极目,静听一百八响、溯怀五代六朝。
周亮题上封寺大雄宝殿
松阴匝地;
佛法参天。
松影婆娑,疑有苍龙藏古寺;
天心远大,闲看白鹤舞长空。
羊春秋题高台寺,位于上封寺左,南岳著名古寺之一
石台磨镜砖,锡响山前惊虎豹;
涧水咒莲钵,经谈座上感猿鹅。
邓季洪洪题紫盖寺,又名石涧潭寺,在紫盖峰下,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二十年(1542)重修。附近有南岳观、石室、翠麓岩、水帘洞等著名景观
门开两朝,祖德远攸奥梵宇;
名彰三楚,嗣裔垂永明禅林。
依树为屋砖作镜;
还山得旨月同心。
马祖庵,在磨镜台,传为禅宗七祖怀让当年结庵之处。 砖作镜:佛教典故。有一次,怀让禅师问马祖道一:“你学坐禅,为的是什么?”马祖回答:“要成佛。”于是怀让便拿一块砖头在马祖的庵前磨,过了一会儿,马祖不禁好奇地问:“请问你磨砖作什么?”怀让回答:“磨砖作镜呀!”马祖不禁诧异地说:“砖怎能磨成镜呢?”怀让反驳说:“砖不能磨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呢?”马祖便问:“要怎样才能成佛呢?”怀让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呢?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学坐佛,则佛无一定的状态。法是无所住的,因此求法不可执著于取舍。坚持坐佛,等于扼杀了佛;而执著于坐相,便永难见到道”
性海扬波,吞吐日月;
烟霞际会,掩映山河。
湘南寺,位于衡山丹霞寺上方一华里外,始建于唐,后渐荒废,明代重修。年予以修葺
洞口开自哪年,吞不尽潇湘奇气;
岩腹藏些何物,性莫是古今牢骚。
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自得山中趣;
浑忘物外情。
大愿宏深,寻声救苦观自在;
一心常念,功不唐捐证圆通。
大善寺,始建于南北朝陈宣帝时期,兴废更迭。为南岳尼众唯一丛林。 唐捐:虚弃。《玄应音义》:“唐,徒也,徒,空也。说文,捐、弃也”
敢向烟霞坚啸傲;
不妨诗酒作生涯。
邺侯书院,位于烟霞峰下,为李泌隐居读书处。李泌,字长源,京兆人。历任肃宗、代宗、德宗之宰相,封邺侯,世称李邺侯。书院原名端居室,藏书甚多,宋时改今名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邺侯书院。 名宰相:李泌
当世需人才,正望着岣嵝山,七十二般云气;
自家定功课,莫等他清凉寺,一百八下钟声。
吴獬题研经书院,位于城北,清光绪十九年由士绅公建,山长吴獬提倡新学,1904年改官办城北高等小学堂
名胜对联集(山川)——泰山
人间灵应无双地;
天下威严第一山。
红门。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五岳”之东岳,有“五岳独尊”之誉。红门:乃东路步行登山起点,帝王登山在此换装更銮。宫门上额“红门晓日”
万壑泉声沉宝磬;
千峰云影护禅关。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宅,万方多难此登临。
彭玉麟题望仙楼,在红门北,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祀王母列仙,后又祀碧霞元君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为泰山十八盘尽头,从此东上为日观峰,西上为月观峰
松曰好青,竹曰好绿;
天吾一瓦,地吾一砖。
元至题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依山而筑,相传为六朝古刹
高筑两椽先得月;
不安四壁怕遮山。
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收拾岚光归四照;
招邀明月得三分。
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引泉种竹开三径;
援释归儒近五贤。
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曲径云深宜种竹;
空亭月朗正当楼。
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高不自鸣,看碧岫烟云若隐;
老当益壮,问青松岁月几何。
普照寺六朝松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
冯玉祥题冯玉祥隐居处,在普照寺钟鼓楼西
龙跃九霄,云腾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黑龙潭西溪石亭,位于黑龙潭长寿桥附近,在此可观黑龙潭瀑布奇观
揽月居然凌上界;
搴云更要莅齐州。
梁章钜题岱庙。岱庙,位于泰山南麓,祀泰山神,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之地。初建于汉,经历代修葺,黄瓦朱甍,殿宇雄伟,内有秦汉刻石、汉柏、唐槐、宋代壁画等古迹。搴:拔、取
道冠两仪,功司地藏;
德尊三界,爵与天齐。
岱庙。两仪:天地或阴阳。《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帝出乎震;
人生于寅。
乾隆题岱庙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
缪昌期题岱庙。云行雨施:比喻广施恩泽。施,散布。《周易·乾》:“时乘大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五岳镇东方,秉鉴阴阳昭报应;
百神尊震位,掌司祸福布施张。
岱庙。报应:宗教谓今世祸福穷富皆前世所为,称为报应
为众岳之统宗,万国俱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操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
赵祥星题岱庙坊,位于岱庙正阳门外
五夜梦灯山送月;
四时清籁水吟风。
徐元圭题王母池,在岱宗坊东北,古称群玉庵,唐称瑶池,现存多为明清建筑
名贤为胜地增光,来游莫作凡民想;
古祠与泰山并寿,到此方知学者尊。
赵新儒题五贤祠,位于泰山下,祀孙复、石介等五位当地古代贤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徐宗干集句题孔子崖。仰之句:出自《论语·子罕》。 可以句:出自《论语·雍也》。出乎句:出自《孟子·公孙丑》。宜若句:出自《孟子·尽心》
岱宗最佳处;
对松真绝奇。
乾隆题对松亭,在南天门下对松山
甘露洒遍天,现洁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长庚题千佛殿,在泰山左侧山腰灵隐寺内
日出时,月上初,雨中雪中,得无限好诗好画;
书数卷,棋半局,炉香琴香,到此间成佛成仙。
徐清题泰山关帝庙
风定天门悬日月;
雨收石虎挂虹霓。
中天门,位于泰山东西两路汇合处,也是泰山索道起点
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
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碧霞祠,祠泰山神碧霞元君之处。阳鲁阴齐:《史记·货殖列传》载,泰山之阳(南)曰鲁,阴曰齐
群崖乱立山无序;
一水长镌石有声。
斗母宫,在红门宫北边的石磴侧,古称龙泉观,为女道士修炼处,明代重修时改今名
我有一片婆心,抱个孩儿给汝;
你行百般好事,积些阴德与他。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白廷璐题壶天阁,壶天阁位于斗母宫北边的石磴侧。明称升仙阁,清改今名,因山势像壶而得名。 壶天:道家所称仙境
壶天日月开灵境;
盘路风云入翠峰。
崔映辰题壶天阁
天门倒泻一帘雨;
梵石灵呵千载文。
虞斌岱题高山流水亭,在斗母宫东北山谷内,附近有石刻《金刚经》全文。字径五十厘米,现存1043字,篆隶兼备,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且依石栏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云步桥酌泉亭,在中天门北,为一单孔石桥,因桥附近常有云雾缭绕,人行桥上,仿佛云中行走,故名
曲径通幽处;
连山到海隅。
集句题酌泉亭。海隅:海角,沿海地区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刘光照题酌泉亭
默除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刘振声题酌泉亭
断崖瀑落晴天雨;
一线路入青冥端。
天留宋朝垒:
人说岳家军。
伊秉绶题岳墩,传为岳飞军垒遗址
小朝廷难与图功,看战垒干云,遇毒含冤,知魂魄不忘故土;
旧令尹行将归去,借泰山片壤,题楹志别,愿威灵长卫吾民。
这里是包老祠堂,愿我贤长官,后来者与古人齐美;
门前继秦桧铁像,劝他害民贼,何苦在无佛处称尊。
赵新儒题包公祠,位于泰山下,1931年重修时,当地人将民国初年任泰安县令的冯汝冀铸成铁像,立于祠门外,并请赵新儒撰此联
下方雷雨晴空见;
上界星辰静夜扪。
玉皇顶。玉皇顶:泰山极顶。扪:按,摸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天山阁,位于泰山极顶
把酒时看剑;
焚香夜读书。
王羲之题泰山极顶刻石,在玉皇庙内,石上刻有“极顶”二字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萧髯公题玉皇殿,位于泰山之巅,在此可观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萧髯公题玉皇殿
未离海峤千山黑;
刚到天心万国明。
绝顶亭,在玉皇顶
九州积气峰前合;
万里浮云杖底来。
晴光阁,在泰山顶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雨花道院,在泰山之嵮
睢睨千峰,下临无地;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萧培元题摩崖。睢睨:仰视貌
诸公豹皮已留,黄土泰州真并重;
虾气精常贯日,白衣易水至今寒。
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在泰山南麓石堂遗址东北,为纪念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而举行滦州起义时牺牲的王金声、施从云等烈士而建
百世名犹存,众所瞻仰,祠巍泰岱;
三代道未泯,闻兹义烈,气肃冰霜。
李宗仁题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
名胜对联集(山川)——黄山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吴正一题慈光阁。
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秦代名黟山,传说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故改今名。著名胜景为二湖、三瀑、二十四溪、七十二峰。 慈光阁:在朱砂峰下,古名朱砂庵,明万历帝敕封“护国慈光寺”,清代新安画派创始人、浙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 花飞雨:相传佛祖说法,感动天神,遂雨各色香花。 石点头:相传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后用以形容感召力和说服力强。
珠琳云树千山合;
宝刹楼台八面通。
慈光阁。珠琳:美好的树木。
洗钵乍分蕉上雨;
弹琴时引竹间风。
吴退旃题慈光阁
云外闲吟发天籁;
山中静雨落松涛。
胡子庆题慈光阁
跌宕炉韛,婆娑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万八千岁,滴滴归源。
胡子庆题慈光阁。
跌宕二句:那云海的翻滚自如,就像有风箱在鼓动着,那婆娑起舞的红霞,恰似火烛在燃烧。 炉韛:风箱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吴静川题慈光阁。
因缘十二:佛教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为十二因缘
泉流功德水;
山辟普门僧。
立马空东海;
登高望太平。
空:旷,宽阔。 太平:太平湖,在黄山市内
足临清净地;
身在图画中。
曾游雁宕居安固;
又住狮林享太平。
胡元照题卧云庵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江夔一题卧云庵
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依紫石,云开曲径一茅蓬。
程雪门题紫云庵
心超黄海天都上;
身寄紫崖莲蕊间。
味道人题紫云庵
山深自觉无寒暑;
禅老无心计岁年。
张翌和题紫云庵
临风说法花应堕;
对月谭禅石不顽。
程音田题紫云庵
紫石云烟作屏障;
青天风雨走蛟龙。
赵子良题紫云庵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严云芝题紫云庵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
寻僧登绝巘,要将云海荡胸怀。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奇峰,古称“群仙所都”,山顶有“登峰造极”石刻。层楼:指武汉蛇山上的蓼鹤楼,该楼与龟山上的晴川阁两相辉映。爪迹:过去的踪迹。绝巘:山顶
世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狮子林,在黄山狮子峰的狮子张口处,藏于老柏奇松之中,附近有麒麋、宝塔奇松,又有蒲团、凤凰古柏及天眼泉等名胜。
岂有此理,谁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狮子峰,在黄山北部,因峰形酷似卧地雄狮而得名。狮头在丹霞峰,狮尾在曙光亭,狮子张口处是庙宇。民间有“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的谚语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妙不可言,到此方知。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道据上人题文殊院,即玉屏楼,在黄山玉屏峰上,风光优美,被誉为“黄山绝胜处”,俗语曰:“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初建于明,现为玉屏楼宾馆
眼根已澈浮云表;
心镜先莹宝月中。
高枚题文殊院
莲飞九品归黄海;
狮吼一声下玉屏。
高枚题文殊院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优钵花开,香满三千世界;
菩提树长,荫遮百万人天。
一堂佛相,大慈大悲,观众生苦多乐少;
万岁共和,自由自在,愿从今偃武修文。
物理上人题杨干寺
高吸红霞,最好五更看日出;
薄游黄海,曾来一夕听风涛。
俞樾题观旭楼。 薄:靠近。薄游:来游。黄海:黄山云海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如千军健卒赴疆场。
九龙瀑,位于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为黄山最壮丽的瀑布。古人有诗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因泉分九叠,成九潭,如九龙挂壁,故名。大雨过后。飞泉直下,非常壮观。 骅骝:良马名,泛指良马。 爽籁:天然的声响。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何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江尚奇题观音寺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
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名胜对联集(山川)——庐山
尽日游山不倦;
此怀与水同清。
刘矞祺。 庐山,我国著名风景区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九江市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南北约五十余公里,东西约二十公里,周围绵亘约五百公里。庐山襟江带湖,巍峨挺拔。因古时有匡氏兄弟结庐山中,故名匡庐、匡山。山上风景秀丽,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朱熹、陆游、徐霞客、康有为等都留下了游踪
石洞流甘露;
仙崖乐最真。
如临仙境;
别有人间。
称师亦称祖;
是道亦是儒。
古洞千年灵异;
岳阳三醉神山。
青牛西渡;
紫气东来。
老君殿,在仙人洞左侧,礼太上老君李聃
山川吐纳开灵境;
文轨交通乐太平。
观妙亭,位于仙人洞北,锦绣谷崖上
山间到此,若仙礼佛;
云中相忘,犹子思归。
琳宇剩劫灰,法象庄严留佛座;
瓣香临危洞,新亭结构续仙龛。
老母亭,又名斗姆亭,为一六角攒尖石亭
枯木留云迹;
瓜生月播烟。
木瓜洞,在庐山东南石船峰前,因道士刘混成种木瓜为食而得名
攀上忽瞻红日近;
回看又觉白云低。
程排题九十九盘御道,在庐山西北,即由赛阳至庐山的登山小道,传为朱元璋所修,故名
山侠来游容易入;
横门虽设未常关。
含鄱口,位于五老峰与九奇峰之间
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
仙人桥,在五老峰下,是由怪石堆垒而成的天然石桥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李渔题大汉阳峰,在庐山东南部,是庐山最高峰。峰顶为汉阳台,据说清风明月之夜,可观汉阳灯火,故名。附近有小汉阳峰
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
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
王以慜题大汉阳峰。 禹迹: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汉阳峰察看地形,汉阳峰有一形同靠椅的悬崖,名禹王崖
故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朱元璋题御碑亭。传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遇一和尚,名周颠,口唱“太平歌”,预言朱做皇帝,定太平。朱问他住在哪里,答称庐山竹林寺僧。朱称帝后,派入到庐山寻找,人传已乘白鹿升天。朱遂撰《周颠仙人传》,翻刻成碑,立于庐山锦秀峰上,并构亭以覆之,名御碑亭,又名白鹿升天台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御碑亭。棹:摇船的用具,指船
仙踪渺黄鹤;
人事忆白莲。
吴浸阳题仙人洞,在庐山牯岭西谷悬崖险峰下,深约三丈,可容百余人。传为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处。 白莲:东晋慧远和尚曾同他人一起在庐山结社,名白莲社
仙岩翠壁,蓬莱胜境;
池中玉液,阆苑洞天。
纯阳殿,在仙人洞内,内刻吕洞宾像。 阆苑:阆风之苑,仙人居处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
石上清泉,万古长流。
身在庐匡,不见庐山真面目;
足临胜境,方知胜地豁心胸。
牯岭清风阁。 庐匡:即匡庐,庐山的别称
洁白飞泉,下泻倒悬成雪练;
蜿蜒公路,盘旋而上似银蛇。
观瀑亭,在庐山南麓青玉峡,瀑布水高数十丈,十分壮观
横奔月窟千里雪;
倒泻银河万道雷。
一条界破青山色;
万古带疑白练飞。
白鸟远行树;
玉虹饮古潭。
岛缪题观瀑亭
莲社独寻千载后;
松柏犹香六朝前。
古层冰题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香炉峰麓,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由江洲剌史桓伊资助,高僧慧远创立。东林寺的建立,成为中国寺院走进山林的代表,亦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慧远在东林弘法36年,建立了中国一个结社——莲社,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哲学思想“净土”学说。东林寺被净土宗视为“祖庭”。现有莲池、大雄宝殿、影堂、五百罗汉堂、三笑堂、弥勒殿等建筑,唐经幢、唐代石雕护法力士等文物以及聪明泉、六朝松、慧远塔墓、下方塔院等古迹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郭东贤题东林寺
法接西乾,教敷中土;
莲开千叶,荫被四邻。
东林寺。 西乾:即西天。敷:普遍
庐岳钟灵,虎踞龙盘拥梵刹;
远公开法,宗明义朗曜中天。
东林寺山门。远公:即慧远。曜:照耀
宝刹重新,梵宇共匡庐争胜;
法流再续,莲宗与天地同春。
东林寺山门
东林胜迹传中外;
莲社高贤耀古今。
黄逸夫题东林寺山门
瑞气笼灵区,车水马龙朝圣地;
梵音满山谷,溪声松籁奏瑶章。
东林寺山门。灵区:喻佛寺。瑶章:美好的乐章
为法忘安常住世;
倾心佛事永输诚。
东林寺护法殿。输诚:表达诚心
住童子地而护法;
现宰官身以降魔。
东林寺护法殿。童子:指菩萨。宰官:谓韦陀为降魔护法之主宰
大法重新,仰赖龙天拥护;
威灵远震,保绥众庶安宁。
东林寺护法殿。龙天:天龙八部中龙众与天众
恨我迟来,倚石难闻三笑矣;
怜君早至,饮泉能净六根乎。
陆伟廉题东林寺护法殿
笑破肚皮人不识;
袋装尘世我全知。
东林寺弥勒殿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东林寺弥勒殿。跏趺:佛陀之坐法
东土树莲宗,自成一脉;
西方有佛陀,广接群生。
东林寺弥勒殿
慧性真空,本来无生无灭尽;
尘心妄动,自然有起有沉沦。
东林寺弥勒殿
华表圆因,显如来成始成终之道;
严彰实果,示众生心作心是之门。
印光题东林寺神运宝殿。圆因:圆满圆融之因缘。心作:指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心是:谓法身
神瑞肇兴,如有高贤当胜起;
运光再耀,实缘久暗必重明。
东林寺神运宝殿
慈云重降,万类同欣沾化雨;
丽日普照,千山共茂饮春光。
东林寺神运宝殿
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傅金龙题东林寺善财厅
入座奇峰堪作画;
到门活水好烹茶。
闵孝同题东林寺善财厅
宝纲交罗千刹佛;
金轮坐断十方空。
黄瑞伯题东林寺千佛塔
莲社集高贤,同皈净土;
石壁留胜迹,寄望后人。
东林寺念佛堂
誓随古德高贤,皈依净土;
愿藉宏名圣号,觐见如来。
东林寺念佛堂
念佛净风,始有庐山扬中外;
持名易道,大弘末法度沉沦。
东林寺念佛堂
慧炬照百千劫,三根普照;
远程隔十万亿,一念横超。
张康临题东林寺念佛堂
有意访僧来莲社;
无心送客过虎溪。
东林寺客堂
慕德亲贤,有意访僧来莲社;
忘情遂性,无心送客过虎溪。
东林寺客堂
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
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
东林寺三笑堂
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荫。
印光题东林寺大殿
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佛并阐、万论均宣。
印光题东林寺大殿
集名流结莲社,十八高士发愿同修,早慕胜因归净域;
创梵宇始远公,各百余年传灯无尽,又看神运现精蓝。
东林寺大殿
开净土一宗,相传震旦有情,念佛初从莲社始;
揽匡庐全胜,应许晋家高士,清游更渡虎溪来。
东林寺大殿
大雄神庙,传慧远依林、鉴真卓锡、智恩渡海,千年胜迹犹存,念佛唯宗此寺;
特异莲峰,正香炉日照、玉峡轰雷、花径碎云,万仞开天无际,转轮合在斯山。
东林寺大殿
我法妙难思,此义甚深,此行极易,以本愿故,只须持诵佛名,即必得生报土,宜尔一心归命;
斯门真殊胜,其摄最广、其用至周,实大希有,苟能冥怀他力,定然永脱轮回,若当就路还家。
东林寺大殿。 报土:弥陀之极乐国土
释迦教义慈悲,溯慧远开宗结社,法水长流,自古修持多证验,要知微妙因缘,心地本来通佛地;
祖国山河壮丽,赞匡庐毓秀钟灵,英才辈出,当今建设两文明,始信庄严功德,东方原不隔西方。
东林寺大殿
尘消古镜光愈远;
风定寒潭水自平。
释传印题东林寺
妙观自在穷三际;
正觉圆通纳太虚。
释传印题东林寺
静里观时化;
道入缘虑尽。
释传印题东林寺
赴感忘机,一月普现一切水;
随类示身,一切水月一月摄。
释传印题东林寺
事虚揽理,无不理之事,故寂而常照;
理实应缘,无碍事之理,故照而常寂。
释传印题东林寺
钟鸣板响,莫把光阴遮面目;
粥去饭来,须将生死挂心头。
释传印题东林寺
世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空是有,空非断空,此空何尝不有;
胜义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当不空。
释传印题东林寺
宝刹名扬,莲社聚群耀,远公开净土;
奇踪犹在,虎溪三笑语,掷笔一山峰。
于梦珍题东林寺。
虎溪三笑:传当年慧远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从不过虎溪桥,一次,诗人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前来访谈,很是投机。及送陶、陆出山门时,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桥,此时山中神虎吼叫不止,慧远方才觉察,三人相视大笑,世人称之为“虎溪三笑”
难泯天真,傻对名泉秋水;
莫伤人事,应怜古刹春风。
陆伟廉题东林寺聪明泉
心悬巍阙三千里;
身在匡庐第一峰。
北山草堂,位于庐山北麓
荡胸生层云,炯如一段清水出万壑;
濯足弄沧海,上有六龙迥日之高标。
王以慜题玉帘泉,在牯岭南金轮峰两条山脊的谷底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李凤高题花径。本联记叙白居易游庐山之事,白游庐山时,正值寺中桃花盛开,他就在花径这个地方咏成《大林寺桃花》诗
百花常带笑;
一径足藏春。
陆伟廉题花径
能容湖水心胸阔;
得见庐山面目真。
望鄱亭,在庐山含鄱口,为一方形楼台,是观鄱阳湖日出处
合巨细流迹作飞泷,穿硖破层云,恍如银河天上落;
历千万劫犹存真面,延秋登杰阁,好似碧巘月中看。
陈方镛题双剑峰瀑布。泷:奔湍。硖:石峡。延:邀请。杰阁:高耸的楼阁。碧巘:碧绿的山峰
白云千年骨;
青山万古情。
与主人对坐看云,举片片心期,共盟白石;
待他日重来携杖,愿株株手植,都化苍龙。
魏紫侯题牯岭爱松亭。 心期:彼此期望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五老峰三姑石。联嵌“五老峰”、“三姑石”
花雨欲随岩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于谦题香炉峰石屋,为“庐山秀峰”之一,在庐山南麓
卷石兀然,也说从太华飞来,遥指天外三峰,入想非想;
浮生幻耳,即此是内翰坐处,要知和尚四大,似空不空。
田东溪题香炉峰石屋。 太华:即西岳华山。 内翰:唐宋称翰林为内翰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唐英题虎溪三笑亭,在庐山东林寺前。三教:佛、儒、道教。流一叶一如来:每一派中都有佛的真谛,叶指宗派的“派”,如来泛指佛理
虎啸一声惊客笑;
溪流万壑洗凡情。
虎溪三笑传佳话;
泉石多情转古音。
三人笑处泉流石;
一虎鸣时月映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李渔题简寂观,庐山道观,今已不存。据说释道两家在庐山长期争斗,道观几全被富僧占去,信奉道教的李渔愤书一联挂在简寂观老君殿上,才保全了此一道观
秀夺江山云拥寺;
峰连壶峤碧摩天。
刘洪辟题秀峰寺,位于庐山鹤峰下,为庐山五大丛林之冠。原为南唐中主少时读书处,即帝位后以书台旧基为寺,名开先。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易名为秀峰。寺风、寺周碑刻甚多,著名的有唐观音大士画像碑,颜真卿《大唐中兴碑》、宋米芾、黄庭坚、明王阳明等书法碑刻
潭中龙蓄千家雨;
户外峰高一指禅。
曹龙树题秀峰寺
观玉峡泉飞,到谈深时,分明飘一溪花雨;
爱炉峰烟袅,每心清处,仿佛闻几阵妙香。
曹龙树题秀峰寺
方池墨淡,石涧鹅归,问逸少先生,留得几篇真笔迹;
玉帘泉垂,金轮峰峻,亏达摩尊者,开此一座好禅关。
曹龙树题归宗寺,位于庐山金轮峰下,又名瞻云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原为王羲之宅,成康六年(340)王舍宅为寺,名曰归宗。历代迭经兴废,今已不存。寺周景点甚多。历代名士石刻亦多。 逸少:王羲之字
六朝烟雾金轮寺;
万古冰霜赤眼禅。
归宗寺。赤眼:喻盲龟。《称扬诸佛功德经》:“一切世界设满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龟,于百岁中,乃一举头,欲值于孔、斯亦甚难。求索人身、甚难甚难”
宗风千载,一一如旧;
门焕两朝,色色皆新。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坛,曾无了局;
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都是上乘。
余昂题海会寺弥勒佛像,位于庐山南麓,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代重修,现存殿宇宏敞,雄伟壮观。寺内文物收藏丰富,著名的有元赵孟頫写之《妙法莲华经》、心月和尚手镌五百罗汉图拓本及普超僧血书之《华严经》八十一卷等
开山据庐岳之中峰,本支得地;
演法合龙潭之正派,作祖生天。
舒天香题黄龙寺祖堂,位于庐山玉屏峰西麓,元末明初时建。传当年有黄龙为怪,后被菩萨镇于此山,故寺名黄龙。今寺院不大,但寺周摩岩石刻颇有名气,艺术价值较高
孤月印潭心,钵里有龙听说法;
拈花开笑口,座中多士正参禅。
舒天香题黄龙寺禅堂
七贤五老侍禅门,各有西来意思;
金井玉渊流远润,谁探钵底源头。
曹龙树题栖贤寺,位于庐山三峡涧玉渊潭北,五代南齐永明七年(489)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历代屡经兴废,至四十年代末已近废已墟。后修建房舍数间于此,仍以栖贤名之。 七贤五老:指庐山之山
前赐紫衣,后留玉带,遗泽千秋传不朽;
面朝五老,背傍七贤,壮观万古并称雄。
姜泽恩题栖贤寺山门。 前赐紫衣:指北宋时宋仁宗赐紫衣银钵于该寺住持晓舜禅师事。 后留玉带:指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留玉带给该寺镇山门事
乐天到此多旧感;
靖节归来有新辞。
栖贤寺。乐天:唐大诗人白居易号。靖节:晋大诗人陶渊明尊称
三闾大夫,胡为至于此;
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
易顺鼎题琴志楼,在庐山栖贤寺侧,晚清名士、易顺鼎之父易笏山所筑
纳于大麓;
藏诸名山。
易顺鼎题琴志楼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间无地不逢花。
舒天香题天池寺,位于庐山天池山,传为东晋慧能所创,因山有“天池”,故以名寺,明改称护国寺,清初废圮。寺近有天池塔、天心台、文殊台等遗迹,其摩岩之宋、元、明以来石刻多块。 不逢花:一说不逢年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舒天香题天池寺
欲问定本慧根,还有宋朝杉树在;
未识金光粟影,请看峰上庆云多。
曹龙树题万杉寺,在庐山南麓庆云峰下
半天云锦开青峡;
九地轰雷撼玉关。
观音桥,位于庐山栖贤谷中,又名栖贤桥
名胜对联集(山川)——五台山①
通真体于万化之域;
显德相于重玄之门。
光明普照大千界;
圣谛都归不二门。
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空色圆融,何有去来之路;
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
离言说法,方畅大千奥义;
绝相起宗,理符不二法门。
风化神中梦;
迷路天作合。
南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为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三寺的合称。元元贞二年(1296)创建,清代增修并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占地九千多亩,殿堂楼阁窑洞等建筑物三百多间。该寺雕刻艺术为五台山之冠。所雕明塑十八罗汉,为罗汉雕塑中的佳品。寺中还有84幅彩绘佛传故事,极为生动。已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了道心圆地,
真光上明天。
了道:指通晓了佛家之理。 圆地:谓佛家所谓的圆融无碍的境界。 明天:光明智慧之天
三山挂片月,四圣九凡,旋流会原地;
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祖,朝宗归根门。
道德灵圆居仙境;
心波性祝乐天明。
天明:天命。《周书·晋荡公护传》:“太祖丕受天明,造我周室”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清。
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同上帝;
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
万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
梦热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山云影去无踪。
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普天下是诸佛道场,无一日不作善事;
盖世界皆国王水土,非片时不报神恩。
元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
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
元明:又曰本明,谓以本觉之自性清净心。 安阳:阳通养,西方极乐国之异名
月象光华清风露;
白云飞升乐地天。
禅座原来云外客;
香花落雨到明天。
善真为德,完成礼乐修大道;
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
振动:古时九拜之一,此处泛指佛教礼仪。 朝元:原意指道教徒礼拜神仙,此处谓普济和尚广受僧众敬仰
携杖锡以云游,过化存神,强粱亦能感梧;
设道场而礼忏,现身说法,魍魉且受皈依。
过化存神:语出《孟子·尽心》:“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为身之所经,人无不化,心之所存,神妙莫测
明仁德达地天,高明主化悬空界;
大法船回月宫,慈大灵圆光中成。
月宫:喻上天佛界
智镜常圆,照一万尊菩萨扎驻清凉胜境;
德化普被,散三千颗金丹疗治烦恼众生。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建立最早、规摸最大、佛教文物最丰富的古刹,已眴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占地120亩,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无一雷同。左右两侧厢房、配殿、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等300余间。砖砌无量殿宽七间、深4间,仿木结构,殿内有稀世珍宝《华严经》字塔,字塔由长5.7米,宽1.7米的白绫组成的一幅七层宝塔图象。图象实为一部八十卷、六十多万字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所组成。远看是一幅墨线勾成的工笔画,塔身中的楼阁佛像、飞檐吊钟、花卉图案,十分逼真;近看每一根线条都是蝇头小楷排列起来的,且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字的大小全部相等。经完塔成,多一字无放处,少一字不成画。为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化四年设计、八年书写而成。铜殿,三间见方,高5米,重檐歇山式,殿身比例和谐,铸造工精,青铜鎏金,柱额花纹、隔扇棂花,全以铜铸钗勒而成。殿内布满小佛万尊;殿左右两侧有明代铸造的青铜塔两座,高8米,八面十三级,极为精致。山门前钟楼内有明天启年间()所铸铜钟,高2.65米,下口外径2.65米,据传加半斤即为一万斤。 一万尊菩萨:《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自古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慈光接引,缁素共入莲花嘉会;
愿筏载归,圣凡同登净土法门。
缁素:泛指僧俗之众
遍刹网而纵横应化;
尽劫波之辗转津梁。
铸象锻龙,常居狮座;
谈经论道,大畅牛乘。
牛乘:略佛法之大乘,《法华经》:“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包性德劫,前证龙种;
依智海云,外吼金狮。
层峰摩霄汉,五台雄秀;
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
常住寂光,为七佛师体莫测;
万川一月,作菩萨毋用无方。
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
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
娑婆界内辅法王,道本菩提场。
觉路广开兮,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同离苦网;
迷途知返矣,愿大雄大力大慈诸佛常转法轮。
皇恩荣藏宝,赐匾传美;
帝泽渥禅林,奖字表功。
渥:沾润、优厚。 奖字表功:清光绪时,慈禧太后寿诞期间,达赖喇嘛朝拜五台山。显通寺在为慈禧太后祝寿活动中,有一个十岁小沙弥恰洗站在师父肩上,用特制的毛笔于铺在四张八仙桌子上的白绫上大书草体“寿”字,震惊了达赖喇嘛及其清廷陪同官员,并并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题字“愿力宏大”,后此四字做成巨匾赐于显通寺
声浑振四野;
音清达九天。
心地未容一念杂;
话头常□六时清。
雅量风清兼月白;
高情涧碧与山红。
到此即空还即色;
迩时宜雨亦宜晴。
乾隆。广仁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创建于清,又名十方堂,为蒙藏僧侣朝拜五台山时居住之所。现存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中殿、后大殿、配殿等。中殿(又名三宝殿)享供宗喀巴、药师、释迦像,四周壁龛供佛像千余尊,故又称千佛殿。后殿两侧壁厨藏清版藏文佛经108卷,为研究蒙藏佛教文化之珍贵资料
是君子、非君子,到此便现;
有天良、无天良,临阶可知。
镇海寺,位于台怀镇,始建于清初,现存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等。寺内永乐院有石佛雕十五世章嘉佛塔。周围景色优美
名山选佛地,景绕鹿苑;
大乘开觉路,道本鹫峰。
发菩提心,由定生慧;
走解脱道,以戒为师。
广宗寺,位于台怀镇北营坊村山腰,始建于明,补修于清,规模不大、布局严谨。现存山门、钟鼓楼、铜瓦殿、藏经阁、禅院等
拂涧古松巢鹤野;
当门流水泛桃花。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东隅山麓,创建年代不祥,明清重修,民国初年塔建玉皇阁,故又称玉皇庙。寺区松风水月,景色幽静。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等
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
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
开天收天,早了此末后一着;
说法舍法,普化那无边众生。
金阁寺,位于台怀镇西南金阁岭上,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于唐大历5年(770),因“铸铜为瓦,涂金于上”,故名金阁寺。现寺院占地二万一千多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一百六十多间,均为明、清时期遗物。布局规整、气势雄伟
看破世事难睁眼;
阅尽人情暗点头.
此去以穷千叠障;
到来又隔一重山。
一尘不染清净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九品放祥光,但愿菩萨成极乐;
龙华开大会,当来弥勒有明证。
龙泉寺,位于台怀镇九龙岗山腰,俗名九龙岗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创建于宋,明、清和民国初年均重修,寺院占地一万五千九百平方米,共有各种殿阁一百六十余间,皆为晚清至民国期间的建筑,其天王殿前之汉白玉牌坊,建于年,质地圆润,雕镂极细,配合协调,气氛庄严,是珍贵的石雕艺术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
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
纬:束,综合。总五色:总括所有物质现象
九次第定,万念俱消,天心滚月轮,光映四边空碧落;
龙蜿蜒来,千峰寞合,两湖垂银线,恩周八表淳苍生。
九次第定:《智度论》:“九次第定者,从初禅心起,次第入第二禅,不令余心得入,如是乃至灭受想定。”九次第为:一、初禅次第定,二、二禅次第定,三、三禅次第定,四、四禅次第定,五、空处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九、灭受想次第定。 两湖:指龙泉寺之两眼龙泉水。八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以外的地方,喻极远之地
先前老祖惇信明义;
后代子孙崇德博文。
千古英灵垂赫奕;
四季蒸尝报宏恩。
赫奕:昭明显盛。蒸尝:祭祀,古代冬祭为蒸,秋祭为尝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说尽。
山号清凉,自是文殊说法地;
道演圆顿,当参弥勒降生时。
澡身定全,缅寻龙宫藏宝;
专心秘道,稽合鹫岭渊微。
名山选佛场,景绕鹿苑;
大乘开觉路,道本鹫峰。
殊像寺,位于台怀风林谷口北畔山坡上,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创建于唐代,元代曾予扩建,后毁于火。明弘治六年(1493)修复。隆庆年间()、万历三十六年(1608)、清康熙四年(1665)、三十八年(1699)均进行过大型维修,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寺院占地6.63亩,有各种建筑物66间。文殊殿是全寺主殿。殿内之雕塑,为五台山各寺之首,其文殊像高9.8米,塑于明弘治九年(1496),气势磅礴,见者肃然。殿内东、西、北三面,是一组连贯的浩大悬塑五百罗汉图,高6.5米,围长47米多,形象生动,工艺精湛。
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一片冰心:语出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喻心之莹洁
昙华呈祥,五叶齐芳少室;
宝树献瑞,一枝独秀灵山。
敷演清凉,四时瑞雪常飘,幻出银装世界;
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放,翻成金色乾坤。
塔院寺,位于台怀镇,原为显通寺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建舍利塔,故独立为寺,改用今名,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以舍利塔为中心,舍利塔通高56.4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宝瓶型塔身高50.27米,正方形塔台离1.7米,宽长各31.4米。塔全身雪白,俗称大白塔,被视为五台山之标志。碧山寺亦有此联
汉魏名区,有塔影标空,铎韵钟声传远近;
明清古寺,无尘嚣入耳,青山绿树隔仙凡。
贫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塔悬清汉,巍巍乎顶天立地,遍阅人间沧桑;
院现贫妇,凄凄然乞食无遮,广为世态炎凉。
经楼出红尘,看三千世界云路崎岖,何不慈航登觉岸;
白塔钻紫霄,听八百梵音风铃清澈,谁能苦海识菩提。
出则弘称,六度化七趣,同归正觉;
入以德量,三脱疑四圣,共证泥洹。
圆照寺,位于台怀镇,创建年代不祥,古称普宁寺,明代改称今名。现有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塔院等建筑八十多间,占地面积12600余平方米。寺后为塔院。中建白色喇嘛塔一座,塔基方形,四角各建一小塔,为印度高僧宝利沙者舍利塔遗存,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弥称:弘大不可度量。三脱:又称三解脱、三三昧、三空等,为禅定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仁王经》:“位三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诃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疑:古代官名。《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至,左曰辅,右曰弼。”泥洹:即涅槃
因果本一心,积善多生丈夫子;
慈悲无二意,报时曾见宰官身。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于书无所不读;
凡物皆有可观。
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龙门客:喻读书人。旧传鲤鱼三月跳龙门,如能过则化为龙,故古喻科举应试为跳龙门
耸青流翠,松柏影里藏古刹;
围红缭白,钟鼓声中伴梵音。
普济众生,来十方丛林同登觉岸;
碧山结缘,进五台茅蓬共参妙谛。
不许白云轻出谷;
好随明月护紫关。
碧云腾广济;
山月显清凉。
八德池中,莲化开而见佛;
七珍林畔,香风动以闻经。
大而化之,以慈以悲以喜以舍;
雄而壮之,为高为远为永为明。
峭石千里,鼓勇攀登三晋险;
晴空一碧,放怀赋咏五台秋。
魏寅。望海寺,位于五台山东台顶,东台顶名望海峰,故名。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正殿为文殊殿,有石窟五间,内有石雕文殊及胁侍像。院内有一明万历七年(1579)所铸大钟
万年冰,灵液供丹皂;
千古洞,清心照玉壶。
名胜对联集(山川)——五台山②
五岳同尊,三晋云山谁并峙;
三乘福胜,五台寺院此谈经。
尊胜寺,位于茹村乡澽阳岭,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传创建于唐,时称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1026)重修,改名真容禅院,明万历十九年(1591)复修后易今名,清同治七年(1858)作了部分补修,民国初年大修,九十年代予以整修。整个尊胜寺布局精巧,砖雕细致,建筑瑰丽,规划宏伟,占地三万两千多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二百一十余间,主要建筑有大雄殿、无量殿、藏经阁、万缘阁、三宝楼等。塔院耸立万藏砖塔一座,高45米,十三级,旁有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石幢一座,雕工绝妙
修刹列尊神,寂灭无心佛世界;
参禅来胜境,庄严净土晋山河。
修刹:喻修塔建寺等佛教建筑
清凉宝山修道;
幽净禅堂念佛。
神仙阁上起会;
公侯洞下往来。
起会:指五台山大寺庙每年的集会仪式
岸柳春回甘露注;
池草风动妙香闻。
灵应寺,位于五台山叶斗峰,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正殿为七间石窟洞,寺东有明代重修之唐邓隐峰石塔
东龙盘曲,包罗万象;
西虎蹲踞,迎迓千佛。
七种宝树围金界;
十里云华拥玉台。
法雷寺,位于五台山挂月峰,始创于唐,重修于明,正殿为石窟洞三间,院内存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及清康熙、乾隆碑记等
绿水无愁风皱面;
青山不老雪白头。
兴法雨于西方,天花散彩;
覆慈云在中国,贝叶成文。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佛光寺,位于佛光山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时为鼎盛,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寺宇被毁,大中十一年(875)重建。现存殿、堂、楼阁120余间,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东大殿,为寺内主要建筑,其四周墙壁下部之五百罗汉壁画,是明宣德年间()的杰作。建于北齐之祖师塔,高8米,青砖砌筑,平面是六角形,富有印度风格,为古塔中的罕见。寺内还有魏、齐、唐、宋等石刻经幢,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五台十景奇天下;
三教九流冠古今。
演教寺,位于五台山翠岩峰,创建于唐,今已不存。 三教九流:三教谓释、儒、道。九流谓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
升台顶以俯视,宇宙正静;
登楼阶而仰观,殿阁幽闲。
台顶:指翠岩峰顶,翠岩峰又称中台
锦绣峰云中望月;
碧龙池水底观天。
普济寺,位于五台山锦绣峰
金地有灵惺梦草;
花天无垢纵浮云。
五峰化宇,包罗天地万象;
十景奇胜,群集世界千佛。
松风水月;
香阁慈云。
仙露明珠方郎润;
松风水月比清华。
黛螺顶,位于五台山,规模不大,布局紧凑。现存牌楼、山门、中殿、正殿、配殿等。寺内有清乾隆御制黛螺顶碑记及诗刻,为五台山著名游览区
大螺远望三峰顶;
青峰近视五文殊。
梅影韬光、竹林化现,试问何处求踪;
显迹灵地、梵宇重开,皆赖国振家兴。
竹林寺,位于五台山竹林寺村,传始建于唐,现仅存白玉石碑及高塔一座
普周沙界,皆此一心,问谁是了了明明,能认得本来面目;
凉遍含灵,虽曰无量,实未尝忙忙碌碌,或至于有所施为。
灵镜寺,位于五台山灵镜村,明成化年间()始建,后屡加修葺。现有殿堂等80余间,建筑工整美观。中院有著名的明万历四十年(1612)所立之五台山各寺免粮碑
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
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
朗月清风享不尽;
名山胜地学无穷。
初晓烹茶清幽地;
深更补衲法喜天。
天厨妙香,常供十方诸佛;
人中上味,温饱海会圣众。
精研妙法规自在;
苦读楞严悟圆通。
一心不乱,立志求解脱;
万缘放下,专心学佛道。
看汝来世轮回是否脱;
问君今生出家为何因。
日耀祥光弥梵刹;
烟浮瑞气霭佛门。
日上三竿尘面净;
泉流一道水清心。
百丈金身,花暖开翠壁;
五千文字,山空閟瑶城。
时有客来,烹茶烟暖浮新竹;
闲无俗累,洗钵泉香舞落花。
桃属仙花,信手拈来均赤颊;
瀑为天水,倚肩听去爽禅心。
秘密寺,位于五台山维屏山秘密岩,始建于唐,寺前有金代石幢,还有砖塔两座:一座为木叉祖师(即秘密和尚)塔,唐代始建,明代重修,高约10米,六角四层;一座为玄觉大师塔,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建,六角二层。寺外有龙洞、甘露泉、七佛崖等名胜古迹,风景奇丽
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清景常开松岭月;
瀑泉时击石门风。
身似菩提,悟彻乾坤,无欲则净自成佛;
心如大地,慈怀天下,腹中藏有度人船。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前贤老祖,惇信明义;
后代子孙,崇德报功。
空色圆融,何有来去之路;
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寺院里槐阴高照;
山门外沱水长流。
道冠诸天,普化弥陀;
法周万象,度尽大千。
佛先道儒而专心,斯为教主;
名造天地以立极,不愧世尊。
佛法信宏深,化万劫千魔,都入无余涅槃地;
禅云常缭绕,昧三光七室,直超大象□□天。
子会开天、丑会辟地,足见未有天地先有古佛;
其次造物、又次造生,可知当无物生不无灵光。
务广三明之路;
思崇八正之门。
有福方登圣贤地;
无缘难入解脱门。
大畅宗风,波腾愿海;
广度群迷,云起慈门。
慈悲喜舍,广度樊笼迷津;
信解行证,共入华藏玄门。
弥陀导师,广开香严之肆;
释迦慈父,确指净域之门。
登宝地,悉植菩提之种;
入山门,咸资般若之光。
鹫灵玄门,方广周于百亿;
龙宫法镜,圆照匝于三千。
一味甚深功德海;
众戒具足栴檀林。
法会时三车普驾;
戒期内四众齐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灵山初地,捷足先登。
且这里住,博览古迹植菩提;
从何处来,踏遍名山礼尊颜。
方丈竹庭维摩室;
圆明松盖宝积珠。
上弥勒楼,登欢喜地;
入维摩室,坐月道场。
摩室悟禅,天龙一指;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去即实不去;
生则决定生。
不历三祇修富慧;
但将六字出乾坤。
见犹离见见弥陀;
生本无生生西方。
念不一不归极乐;
爱不重不生娑婆。
心悟真如始立勋;
身登上品方为贵。
乘扁舟至黄金地;
礼慈尊登碧玉天。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花开九品,慈悲接引生极乐;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弥陀。
僧伽乃六和团体;
菩萨以众为己身。
三际十方,纵横无碍;
一心万法,舒卷自由。
异性同居,必须上和下睦;
圆领方袍,定要遵守清规。
朝南走北,身游万里求福慧;
翻来复去,钵吃千家为道心。
世道大凌夷,拜佛诵经,正好安心韬智慧;
界限莫分别,有救无类,愿随多士证菩提。
大辩若雷振;
悲音似海潮。
谈经翻贝叶;
说法诵金莲。
为众生开智海;
依正教转法轮。
法穷甚深理窟;
教启无上圆宗。
法音远达众生喜;
道德圆明四海传。
有佛住处龙天喜;
无僧说法鬼神愁。
花飞罗什翻经席;
香散生公说法台。
罗什:鸠摩罗什,十六国时后秦高僧,佛学家、翻译家
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畅扬无量甚深法门。
教诲洪深,法云弥漫;
智光无际,辩才叵穷。
大阐宗风,心光独透;
悲施法雨,普润三根。
接三根基,说上乘法;
容无量众,开不二门。
卓锡谈经,春秋不老;
慈灯慧镜,日月常明。
千经万念,乃幽闇之日月;
六度四摄,为巨海之津梁。
幽闇:深暗
发挥八圣,固先圣之丕业;
绍隆三宝,安大宝之根基。
八圣:即八正道、八圣道。语出《三藏经教序》
禅河随浪静;
定水逐波清。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照禅心。
心如朗月连天净;
性似寒潭彻底清。
马足车尘,世路不知何处尽;
崖花洞月,禅心应向此中生。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见无相之相;
论不空之空。
雨洒昙花嫩;
风翻贝叶香。
花雨禅心寂;
松风鸟语清。
寂静闻天籁;
心空转法轮。
根深即果茂;
源远而流长。
在欲而无欲;
居尘不染尘。
清风当作伴;
明月久为邻。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澄神生觉性;
亡虑灭迷情。
欲灭贪嗔毒;
须寻智慧刀。
明灯恒作伴;
经书常为朋。
步步踏着实相;
头头顶挂虚空。
慕兰若之寂静;
厌俗舍之喧哗。
念泯则相相离相;
达真乃心心印心。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树松籽食有余。
极清闲地是兰若;
双自在处只竹林。
清静法堂云作伴;
幽雅精舍月为邻。
云开白月毫光满;
雨后青山髻色青。
万丈碧潭从底净;
一轮秋月向空悬。
尘消古镜光逾远;
风定寒潭水自平。
真解脱一生不染;
妙庄严万法皆空。
万籁无声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泉声妙听广长舌;
山色常图清净身。
墨池水滴昙花雨;
清磬声传贝叶风。
一念不生全体观;
六根才动被云遮。
梦中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竹密何妨流水过;
山高岂碍白云飞。
鹫岭无宗留月印;
檀林妙谛识风香。
禅林有庆祥光绕;
僧舍无尘瑞气生。
莫论化城为宝所;
更翻贝叶证菩提。
松风入座千花秀;
明月来庭万象融。
滞相迷真,头头障碍;
背尘合觉,法法圆通。
五蕴皆空,六根俱寂;
一尘不染,万德圆彰。
帝释千珠,光含万象;
天地一滴,味具百川。
兔生死轮回之幻苦;
证涅槃常寂之真乐。
一月千江波,波俱含净月;
万灯一室光,光各显全灯。
初尝橄榄宁知味;
细嚼盐薤始见香。
盐薤:喻粗茶淡饭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香积厨中修妙供;
菡萏座前献酥酡。
菡萏:荷花。 酥酡:泛指供佛之精美食物。《法苑殊林》:“夜摩诸天有以珠器而钦酒者,受用酥酡之食,包触香味,皆悉具足”
万代禅宗由祖证;
千秋佛法见根源。
五叶流传,宗风有绪;
一灯相续,宝炬扬辉。
东土西天,相传绵续;
南能北秀,奉祀馨香。
大意西来,密示不传之旨;
灵机顿悟,直指离言之宗。
八部常护圣教;
四王永镇邪妖。
进这步通身是佛;
伸着臂双手擎天。
大道无私真福德;
悲心极苦降吉祥。
誓愿宏深,十方同化;
慈悲广大,三德俱圆。
担荷如来正业;
守护圆觉伽蓝。
圆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是法身。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遍七处而恒演;
历九会以同宣。
七处九会:指如来等菩萨在七个地方的九次聚会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
万象参天,观之而无色;
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
华藏庄严,等太虚而为量;
遮那妙体,遍法身以为身。
张海口,化痴呆,慈无能肋;
提布袋,笑盈腮,法难宣言。
离四句、离分别思量,说第一法;
绝百非、绝穿凿计校,拈不二乘。
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三十六层宝刹森严,法雨三乘,永超苦海;
四十五里袈裟围绕,昙云一朵,常护名山。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有缘来誓,五台圣境秉至诚。
金身护法,光映群众;
玉杵降魔,道通一身。
直对慈颜,钦崇法化;
横挥宝杵,丕振宗风。
菩萨心、将军貌,三洲威应;
金刚身、童子像,万国感灵。
浩大功勋,护法安僧同守戒;
聪明正直,受持结愿本无私。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利物利人,少病少恼;
救苦教难,大慈大悲。
佛法无边,遍飞曼陀花雨;
众生感化,俱沐普渡慈云。
甘愿流津,廓法界之疆域;
膏雨洒润,添性海之波澜。
过去是如来,具足无边功德;
现在为菩萨,常示卅二化身。
叹生死轮回,纵万劫尘沙难离苦海;
幸慈悲救度,但一心持诵而达西方。
说法灵山会上;
现身净饭国中。
七重宝树围金界;
五色云花拥画粱。
大转法轮,人天普济;
悲运同体,四众皈依。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世出世间,最大法王。
四生九有,同尊慈父;
十方三界,共仰能仁。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杲日丽天,夺众景之耀;
须弥横海,落群峰之高。
大乘、小乘,逗机根以演教;
半字、满字,遂权实而相晓。
半字满字:《涅槃经》:“初说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此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半字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行宗记》:“半字者渐教,满字者涅槃满足教”
中天调御,越十地以居独尊;
慧日法王,超四大而证妙果。
名胜对联集(山川)——峨眉山①
初殿乾坤眼;
深山鹿豕心。
摘胡安世诗题初殿,位于骆驼峰下,传为全山最早建立之寺院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史致康题初殿
天地几闲身,试问名利场中,那有此清凉世界?
光阴如过客,每到山水佳处,更莫负潇洒胸怀。
廖成之题初殿
莲花石可为枕,翠竹峰可为屏,滚滚为道泉,到处层空烟云色;
蒲公庵位于前,华严顶位于后,迢迢数千年,至今犹有汉唐风。
茶鼎夜烹千古雪;
华幡恳动九天风。
黄镇成题报国寺,原名会宗堂,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时重修改今名。寺内文物甚丰,有明永乐十三年彩釉瓷佛,高2.4米;明万历年间铸造紫铜华严塔,高7米,14层,塔身铸佛像4700多尊及《华严经》全文
举头望明月;
放眼看青山。
海瑞题报国寺
天开千里月;
人隐四时春。
董其昌题报国寺
一溪红白桃李树;
四野青黄菜花田。
乘三题报国寺
大弥勒拈花微笑;
须菩提于意云何。
田铮题报国寺。 须菩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 于意云何:《金刚经》小之常用语,“在你看来”之意
说得天花乱坠;
演来妙谛无边。
田铮题报国寺
到处花为雨;
行时林出泉。
康熙题报国寺
秀语夺山绿;
澄怀悟水源。
方旭题报国寺
大发慈悲,春风熙物;
扫除私欲,秋月沉浮。
刘止塘题报国寺
一尘不染;
四大皆空。
刘藻荣题报国寺
欲识蓬莱今便是;
愿为帝子长参禅。
李廷桢题报国寺
卧南浦云,咏西江月;
踏东山屐,开北海樽。
夏金阳题报国寺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吴擎题报国寺。佛性:众生觉悟之因,众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异名较多。《大乘玄论》云:“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槃经》云:“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狮子吼三昧。” 禅心:谓佛家清静脱凡之心
遍翻三藏,不过明心,展卷时,先要此间干净;
历览群峰,由兹起步,登楼者,须求向上功夫。
刘咸炘题报国寺
岁岁平安节;
年年如意春。
慈禧题报国寺
风和花织地;
云净月满天。
葆光法师(朝鲜)题报国寺
仙贻桃子供山寺;
天雨灵花胜馆娃。
赵熙题报国寺。馆娃:宫名。在江苏吴县木椟镇灵岩山,传当年吴王阖闾曾于此建此宫供养越美女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先空现在心。
圆瑛题报国寺
江山增瑞色;
娥眉自多娇。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董必武题报国寺
江山仍画里;
人物已超前。
陈毅题报国寺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
沫水澄波,蛾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郭珠若题报国寺。 沫水:水名,四川境内之大河,亦名大渡河
雪涛眉下望;
云海望中收。
郭沫若题报国寺
隐约云痕蛾眉暗;
沉浮天影沫江流。
郭沫若题报国寺
天府今成真天府;
峨眉秀甲旧峨眉。
阳翰笙题报国寺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范镇诗句联题报国寺
胜游从此起;
逸兴自无穷。
陈君谟题报国寺
我奉雪山为赠品;
君收云海作诗声。
赵熙题报国寺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崖,岚光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
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云蒸霞蔚,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蟒孽,道场斯仰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
刘金照题报国寺。五岳:我国著名的五座大山的统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岚光:山林中云气形成的色彩。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均为峨眉十景之一。晚钟:即圣积晚钟,峨眉十景之一。晓雨:即洪椿晓雨,峨眉十景之一。洪椿,即洪椿坪,古称千佛庵。大坪霁雪:峨眉十景之一。双桥清音:峨眉十景之一。双桥,指峨眉山千心岭下分跨黑龙江、白龙江之两座石拱桥。清音,牛心岭下有清音阁,黑、白龙江合流于阁下,其声激越深沉。九老:洞名,即九老仙府,峨眉十景之一。传黄帝曾问道于此,遇一老者,问:“有侣乎?”老者曰:“有九人。”故后人名洞为九老。祥光:即金顶祥光,峨眉十景之一。金顶是峨眉山之顶峰,是观日出、云海之佳所。纪:纪年单位,十二年为一纪,亦有以一代为一纪。瀛寰:瀛,海洋,寰,寰宇,泛指环球。楚狂歌凤:春秋时楚人陆通,因不满楚昭王弊政,佯狂不仕,其人有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蒲髯追鹿:东汉蒲公,因髯美人称蒲髯,《峨山志》载其曾循异兽迹追至金顶,印度和尚告知曰“乃白鹿足迹也”。真人炼丹:唐代医药家孙思邈曾隐居峨眉山炼丹制药。 涪翁习静: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到峨眉山中峰寺休养。习静,佛家所谓修行的一种方式,以力求摒除杂念,清净心性。楠林:传明代别传和尚于白龙寺附近种植楠树,口诵《法华经》经文一字,植树一株,计种植楠树69777株,世称“功德林”,亦称“古德林”。诛孽蟒:传晋代乾明观道士每年三月初三夜,能见观后山岚现两盏绿灯,中间垂彩桥一座,故每年送一名当家道士至彩桥处升仙。宝堂峰明果大师不信此事,潜伏弓箭手于此,当绿灯、彩桥出现时发箭射之。第二天清晨寻踪至白龙洞,一条巨蟒死于洞中,遂知绿灯乃蟒精,彩桥乃蟒舌。道场:泛指佛教法事。又称水陆会、水陆法会、水陆斋、水陆大会、悲济会等。法事—般以七昼夜为期,长的多达四十九天,内容大致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及追荐亡灵。蒋史:清人蒋超,曾修《峨眉山志》。太白半轮月:唐大诗人李白《峨眉山月歌》有句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石湖:宋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曾作《峨眉山行记》
秋云留远寺;
明月照深林。
含宏大海千川受;
空洞长天一鉴垂。
刘孟伉题报国寺
凤凰展翅期金圆;
钟磬频闻落玉阶。
释遍能题报国寺
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大千世界;
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
释遍能题报国寺
此地我尝来,愿结一段香火因缘,共矢精诚图报国;
品题余未敢,但念六朝楼台烟雨,不如简直说藏经。
林应期题报国寺
宝刹我再来,忆同学少年、静室辟佛,慷慨犹怀报国志;
禅堂僧留坐,观居士老叟、香坛学法,清净恍闻落花声。
刘昌溥题报国寺
胜景不虚传,别有天地寰中外;
名山多妙处,无限风光冠古今。
赵金和题报国寺
看他蟠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
愿尔清心滤尘,好去睹金顶祥光。
独思喻道;
敷尘说经。
半轮秋月;
大悲慈云。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三思过有限;
一笑益无垠。
吴恒泰题报国寺弥勒殿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吴恒泰题报国寺弥勒殿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一花一世界;
千叶千如来。
集《梵网经》文题报国寺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集李白句题报国寺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人名山游。
集李白句题报国寺
寻僧石磴临天开;
研药秋岩倒溪流。
集齐己诗题报国寺
只道诗人无佛性;
自怜清格笑尘心。
集杜荀鹤诗题报国寺
千重碧树锁青苑;
四面朱楼卷画帘。
集唐诗题报国寺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集苏轼诗题报国寺
野笋充盘饶别味;
雏僧呈句盼佳评。
集苏轼诗题报国寺
燕入群花飞上下;
蝶寻芳草戏翩翾。
集黄庭坚诗题报国寺
江摇九顶风雷过;
云抹三峨日夜浮。
集范成大诗题报国寺
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
灿明珠于性海,影彻十方。
破山明题伏虎寺,始建于唐,迭经兴废。现寺主要建筑为清顺治八年重建。解放后数次进行修葺。为四川著名游览胜地
未到上方三界阔;
已看幽壑万云低。
集安磬《伏虎寺》诗题伏虎寺
指下鸡丸成福地;
性中龙藏彻诸天。
罗森题伏虎寺
云迷大壑觇龙气;
路转峰回觅虎踪。
五世性题伏虎寺
忽过山腰探伏虎;
从登蜂顶欲栖鸾。
舒观生题伏虎寺
塔熔大贝叶;
钟吼老龙王。
王日曾题伏虎寺
宿世身金粟;
初因社白莲。
康熙题伏虎寺
一经钟声瞻玉殿;
万松烟色绕琼楼。
岷樵题伏虎寺
云卷千峰集;
风驰万壑开。
陈毅题伏虎寺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赵仆初题伏虎寺
诗称孟六文欧九;
家在湖东屋瀼西。
张船山题伏虎寺。孟六:指唐诗人孟浩然。欧九:指宋文学家欧阳修。瀼:四川水名
春到云中时过鹿;
夜来松际几归人。
顾光旭题伏虎寺
栖鸟夜起猿声远;
落照晴留树影重。
程仲愚题伏虎寺
雨后游踪先伏虎;
云间秀色敛修娥。
邓之惠题伏虎寺
瓶添涧水盛将月;
衲挂松梢惹得云。
赵熙题伏虎寺
半溪流水响;
满院朱兰香。
果玲题伏虎寺
圣迹渺难稽,传有行僧曾伏虎;
名山今焕彩,更无羽士再乘龙。
释遍能题伏虎寺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
冯驩父题伏虎寺
幽谷多俊秀;
草木尽峥嵘。
朱德题伏虎寺
艺为人民方有用;
诗称圣哲岂无因。
吴玉章题伏虎寺
峨眉余瑞雪;
大地满春风。
凌云题伏虎寺
霜家林壑依然绿;
雨霁峨眉分外青。
凌云题伏虎寺
世外俗尘全不染;
平生心迹最相亲。
安居泊题伏虎寺
普贤留圣迹;
伏虎定禅心。
童韵樵题伏虎寺
携来双黛秀;
担去一肩诗。
邢丽江题伏虎寺
塔铃便是广长舌;
香篆还成妙翳云。
胡同甫题伏虎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敏感肌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