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咖啡价格表种头发价格怎么样

蓝山县“十三五”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_蓝山县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蓝山县“十三五”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蓝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一、 “十二五”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农业农村方针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了“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5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达34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比2010年面积增加0.9万亩、总产量增加0.5万吨,其中水稻生产面积27.9万亩,总产11.4万吨,比2010年面积增加0.6万亩、总产量增加0.32万吨;旱粮面积6.1万亩,总产量1.2万吨,比2010年面积增加0.3万亩、总产量增加0.18万吨。二是蔬菜生产稳步发展。201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1万亩,蔬菜总产量21万吨,总产值3.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8%、21%、28.9%。三是水果生产快速增长。201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6.6万亩,总产量6.9万吨,总产值2.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5%、14.6%、18.2%。其中柑桔面积1.3万亩,总产量0.9万吨,总产值0.2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5%、6.3%、9.8%;梨子面积3.5万亩,总产量3.9万吨,总产值0.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0.8%、1.0%、3.2%;葡萄面积1.0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2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0%、110%、150%;其他小水果面积0.8万亩,总产量0.6万吨,总产值0.3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5%、4.0%、5.0%;四是茶叶生产逐年扩大。201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75万亩,茶叶总产量210吨,总产值0.2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75%、80%、95%,其中名优茶产量50吨,产值0.14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24%和58%。五是油料作物发展迅猛。2015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10万亩,油菜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0.4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5%、60%、60%。除上述主要作物外,绿肥、药材等作物呈增长态势。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部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粮、菜、果、茶为主的种植产业化生产格局。一是 “两线两区”优质稻生产基地,以永连公路和蓝大公路沿线乡镇的早中优质稻生产基地,面积10万亩,新圩、早禾、田心、太平、大洞和土市、洪观两大烤烟生产片区的晚稻优质稻生产基地,面积4万亩;二是以永连公路沿线乡镇为核心的油料生产基地,面积 8 万余亩;三是以毛俊镇为核心辐射塔峰镇、竹管寺镇、祠堂圩乡的外销蔬菜产业基地,面积3.2万亩;四是大洞、太平为主的早熟梨生产基地和以塔峰镇、毛俊镇为主的时鲜小水果生产基地,面积4.5万亩;五是以火市百叠岭高山生态有机茶园为核心的茶叶生产基地,面积1.75万亩。截至2015年,全县共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96家,涵盖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各类种植业产品。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 家。“十二五”期末,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6.75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6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6.44亿元,创造利润0.57亿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期间,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面积达2.5万亩,34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其中:无公害产品29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覆盖各类种植业产品。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不断加强。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全县健全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成了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建设,成立了1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共配备检验检测仪器400多台(套);同时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30个,年抽样检测100多批次,样品0.4万余个,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省定标准范围内,且逐年下降,农残合格率从2010年96.8 %提高到98.9&& &%以上;加大了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年均查处涉农案件10 余起,杜绝了违禁农业投入品的销售、使用。三是农产品准入准出工作不断推进。推行了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机制,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等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县人民的消费安全。
(四)农业生产综合产能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部门坚持提升耕地地力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硬件、软件两手抓,农业生产综合产能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五年来,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75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25.5万亩,全县耕地地力得以明显提升。二是农民科技素质显着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部门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来抓,依托“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等平台,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五年来,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培训1.799万人,转移就业1.34万人,农业科技入户培训科技示范户6.4万户,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8.2万人次。通过培训,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生产综合产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从2010年的17.46亿元增加到28.26亿元,年均增长10.26%,其中种植业10.84亿元,年均增长8.82%;农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4.46亿元增加到6.76亿元,年均增长8.8%;全县粮食订单面积达10万亩,其中中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85%以上,农民人平纯收入从2010年的6140元增加到11178元,年均增长12.9%。
(五)农业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教学、示范、推广网络,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网络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投资463万元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条件建设,共新(改)建基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业务用房15个、面积4448平方米,购置检验检测、教学培训等仪器设备773台套,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二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共引进推广水稻、蔬菜、水果、玉米新品种60多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重点推广了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腐熟、土壤酸化综合改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新技术共70多项次,累计推广总面积360多万亩次,有力地推进了种植业品种良种化、技术先进化、生产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十二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
二、我县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十三五”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模式的制约,大多中小型农业设施未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建设,一些大型农业设施的配套工程也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农业生产受耕地、水等资源的约束,农业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而整体恶化的势头没有明显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低下,夯实农业基础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缺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发展机制不适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扩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产业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弱,家庭经营仍占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四是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现代农业科学知识能力较差,自主发展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大。
(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民增收的矛盾仍然突出。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和用工成本的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但价格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在短期内还难以理顺,农民的获利空间狭小,达不到农民臆想的投资收益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四)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一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不够快,节能环保意识不够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已成当务之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项目建设明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新的困境。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落实到位,部分农产品没有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差。
三、“十三五”农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为重要保障,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坚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发展目标
1、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在12.5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28万亩以上,产量11.5万吨以上;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35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3万亩,产值4.3亿元;油料作物面积发展到15万亩,产值2.8亿元以上;水果8万亩,产值2.2亿元;茶叶5万亩,产值2.5亿元 。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等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到达80%以上;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全过程、市场流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确保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提高到99.5%以上。
  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集成技术,把优势产区做成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依托地方特色农产品,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推进农产品的集约经营和品牌运作,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的市场竞争力。
  4、农业资源环境大幅改善。坚决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耕地利用和保护,从严查处破坏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行为,切实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大力提升耕地地力,确保到2020年全县耕地质量不低于现有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旱作农业技术耕作方式,力争农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5%,耕地复种指数提高15%,种子、能源等资源利用率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3%;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和绿色防控技术,力争农药利用率提高15%以上,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大力发展循环和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
  5、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攻关,力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到达9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力争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重点产业
1、粮油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4.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30亩以上规模化种粮面积达1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油料产量达到2.5万吨,新型粮油专业合作组织达50个;粮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粮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县省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粮油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工程和两个“百千万”工程,提高粮油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粮油作物品质。加快发展现代粮油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
2、蔬菜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3万亩,总产26万吨,总产值 4.3亿元,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达到 4万元,消化安置农村劳动力 2.6& 万人,其中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面积7万亩,有机蔬菜面积5000亩;建设城郊精细蔬菜基地0.7万亩,建设反季蔬菜基地0.6万亩。发展市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培育10个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20个以上蔬菜经纪人。加工转化能力10万吨,占总产量38%以上;蔬菜外销16万吨,占总产量的61% ,净菜上市占城市蔬菜上市量的96%,连锁超市销售量占城市居民消费量90%以上。
主攻方向:加强城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提高市场供应调控能力。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加强蔬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保鲜技术研究;加强品种选育、改良和推广,培育、壮大具有本地优势的特色蔬菜规模化生产。
3、水果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 9万吨。突出发展塔峰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大洞、太平早熟梨基地,楠市脐橙基地。
主攻方向:在巩固现有水果产业的基础上,围绕“调优品种、提升品质、树立品牌”的思路,加大对现有果园的管理和低产、低效果园的改造;突出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水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果园管理机制,全面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
4、茶叶产业
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工程,以发展高山茶、名优茶、有机茶为目标,在抚育改造老茶园基地的基础上,每年发展0.4万亩,到2020年,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30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农民收入1亿元。新建茶叶基地3.25万亩,改造老茶园0.3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
主攻方向:以实施现代农业茶叶综合产业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在加大现有茶园改造力度的同时,加大力度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名优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1-2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逐步发展红、绿茶深加工;在海拔500-1000米的宜茶山区地带,建设高山有机茶园3万亩,积极发展高档有机名优绿茶和有机红茶,创建湘南优质红茶典范,并合理开发蓝山白茶和青茶,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四)重点工程项目
1、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以永连公路和蓝大公路沿线乡镇和以新圩、太平、土市烤烟生产片区的粮食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耕地地力提升、良种引进与推广、工厂化育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信息化工程和仓储流通工程建设。
  2、湘米产业工程。在塔峰、竹管寺、楠市、祠堂圩、土市、太平圩、新圩、所城等8个粮食主产乡镇建立高档优质湘米原料基地10万亩。突出抓好品种引进和示范、种子繁育;扶持一批种粮专业合作组织(大户),建立健全农技农机服务体系,力争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5%以上;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重点扶持蓝山舜蓝米业、蓝山同心种粮合作社等粮食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完善湘米推介销售网络,狠抓品牌质量和品牌运作,做优做强蓝山大米品牌。
  3、水稻良种繁育工程。在塔峰、所城等乡镇建设杂交稻种繁育基地1.0万亩,突出抓好基地农田水利建设、仓库设施建设、收割加工烘干机械、检验检测设备和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
、油料基地建设工程。(包括油菜、花生)
一是油菜。立足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依托基础良好的农田及部分丘陵地带,开发利用冬闲耕地资源,增加油菜种植面积。重点建设塔峰、竹管寺、总市、祠堂圩、楠市、所城、火市等优质油菜优势产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油菜生产,进行设施条件改善和油菜高产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早熟、多抗、高含油量的“双低”优质品种,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推广直播、少免耕高效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缓解季节矛盾,推进稻稻油三熟制发展,全面增强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花生。优化产区核心乡(镇):综合考虑花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集中连片和水资源等因素,重点在丘陵地带发展。以现有种植面积较大、生产相对集中、现有设施条件较好的楠市、正市、总市、洪观核心乡镇为发展重点,改善灌排条件,搞好土地深耕,调整品种结构,引进食用型花生新品种,建立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区,加快花生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增施有机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开展花生地膜覆盖、病害综防技术等先进实用的示范与推广,把先进适用配套栽培技术落实到位,使花生增产潜力得到挖掘和开发,促进花生平衡增产,全面提高花生产量和种植效益。引进扶持壮大1-2家生产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强的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开发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及其他精深加工产品,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油料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万亩柑桔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在楠市镇、土市乡、竹管寺镇,以新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发展优质脐橙种植1万亩,并建设柑桔深加工项目,提高柑桔种植效益。
、塔峰万亩葡萄集群产业园项目
在塔峰镇岭脚村沿舜水河到东江村建设万亩葡萄集群产业园。以市级龙头企业 蓝山县志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蓝山县五福葡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葡萄种植1万亩,突出发展蓝山黑提,进一步把我县葡萄产业做大做强。
7、大洞早熟梨升级提质项目
在我县早熟梨主产区大洞办事处进行早熟梨提质升级改造,通过高级换种和改种将原来的老品种黄花梨改接为成熟更早、品质更优质新品种“5—18”“4—20”等,并对梨农进行早熟梨栽培技术培训,从而使我县的早熟梨产业焕发新生。
8、毛俊镇外销蔬菜产业园项目
园区蔬菜种植初始于1994年,经过20年的发展,从单一种植户单打独干的情形,发展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内由蓝山县建辉科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蓝山县毛俊香芋专业合作社及蓝山县裕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联接,实行订单农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产业化运行方式,共同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逐步形成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模式,帮助农民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园区抗风险能力和整体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9、神浓有机生态产业园。
神浓有机生态产业园是蓝山有机农业生产的典范,提高了农业品质。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园区农户发展有机种植和养殖,解决当地农村就业人口500人次/年。园区通过采取有机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环保品牌。不断开发多种生态环保农业项目,引入高科技、创新型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健全相关配套设施,供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一个融农业生产、科研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
10、现代农业茶叶综合产业园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茶叶产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在现代农业和富民强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要素聚集、科技设施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茶叶综合产业园区。
&&& 到2020年,园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鲜叶产量达到4500吨以上,加工茶叶产品950吨,年加工总产值2亿元,实现茶叶良种覆盖率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达75%以上、加工转化率达100%、机械化率达75%以上。蓄水、喷灌等水利灌溉和道路交通等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基本满足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产业链发展的需求。
11、莲子种植加工水产养殖综合开发项目
莲子是优质绿色食品,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提高,人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年来,蓝山县境内种植莲子的农户越来越多,现已有莲子生产基地0.5万亩,项目将把基地扩建到1万亩,投产后年产量3000吨。
12、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力度,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控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督与管理,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公益性职能方面的主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和武装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基础设施装备,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3、耕地地力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酸化土壤改良。针对土壤酸化加速、耕性差等问题,应用生物和土壤碳氮调控技术,阻断酸化加速过程,建立和完善土壤酸化对土壤质量和环境危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二是开展土壤结构改良的生物和化学结合技术推广,建立土壤耕性快速改良的调理技术模式。深入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出土壤结构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快速阻断与修复重建技术,全面完成高产良田建设;三是通过平衡施肥、种植制度、耕作栽培方式建立退化土壤的养分库增容、土壤结构改良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全覆盖,集成土壤耕作、水分管理和均衡施肥技术,适合机耕、免耕的土壤保育技术,构建消除水稻土物理性障碍要素的技术体系、稻田综合土壤地力培育技术体系、适合高产、超高产稻种植的土壤质量提升技术体系。四是建立稻田冬作物类型、种植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和示范高效稻作系统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示范种地与养地模式,提升耕地地力。
主要技术指标:创建湘南地区耕地质量调控技术模式。大力推广旱地和水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质量提升和综合保育技术;建立退化土壤旱地修复和培育、冬季稻田利用等技术模式;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土地生产力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60%以上的耕地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标准。
14、农作物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工程。
建设全县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危险病虫检疫防疫体系、植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服务体系,彻底扭转植保体系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抗灾减灾能力脆弱的局面,确保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安全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农药使用量逐步降低。农作物病虫预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重大病虫防治覆盖不低于95%,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植保器械更新换代和施药技术培训等,减少粮油作物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植物检疫服务质量,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
1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立健全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强化政策扶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着力培养5000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6、乡约农业生态园项目
乡约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娱乐、地域文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蓝山县塔峰镇东侧村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种植、养殖、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型农业生态园。
生态园建设以种植为主的绿色蔬菜园区,以桃、李、梨、皇帝柑为主的百果园区,以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区,以苗木、名药材及花卉种植为主的观赏区,以科普示范为主的农业展示区,以林业生产和园林、绿化为主的休闲旅游区,配带垂钓、农家乐、娱乐、商务休闲。
17、蓝山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所城、塔峰、竹管寺等地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种子管理技术服务。
18、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基地
在高寒山区种植绿色蔬菜。
19、湘江源绿色蔬菜产业基地
2013年纳入蓝山县高山蔬菜发展规划和保护湘江源头发展绿色产业规划,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建设湘江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配套冷链物流。
20、湘江源高山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建设有机茶5万亩。
21、湘江源水果生产基地
建设4万亩葡萄、柑桔、梨子、杨梅生产基地。
22、时鲜水果特色产业园
蓝山县新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时鲜水果育苗和种植及牲猪养殖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公司在楠市镇建设5000亩时鲜水果产业基地和5000亩脐橙生产基地。并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中心一个,建设蓝山县新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23、塔峰葡萄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
蓝山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志昱葡萄有限公司是以种植葡萄为主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蓝山县龙溪花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依托两家龙头企业和一家专业合作社,在塔峰镇、岭脚村、富阳村、半洞村、花果村、西埠头村、保岗村、高阳村、建设1.5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并着力建设葡萄加工企业1-2个,打造著名品牌1个。
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25、蓝山县六万吨果蔬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年产桔子罐头2万吨、甜玉米罐头2万吨、软包装甜酸高菜3千吨、蘑菇罐头3千吨、2万吨水果饮料深加工生产线。新建四条生产线,其中:年产2万吨桔子罐头生产线一条,年产2万吨甜玉米罐头生产线一条,年产软包装甜酸高菜3千吨生产线一条,蘑菇罐头3千号生产线一条。另外,建设研发楼、供电所、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建设。
26、蓝山县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蓝山县规划用5年时间在塔峰镇发展优质葡萄基地1.5万亩,县政府将对规范化发展葡萄企业及大户进行配套政策及资金等方面扶持。该项目对我县葡萄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可提高葡萄种植效益,促进全县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项目。葡萄种植基地1.5万亩,及年生产能力1000吨葡萄生产线。
27、蓝山县油茶林基地建设和山茶籽油精炼项目
油茶林面积14.5万亩,油茶籽年产量稳定在7000吨左右,年产茶油14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项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油茶林基地10万亩,引进茶油精炼加工企业,建设标准生产线一条,创建蓝山茶油品牌,年产精炼油1500吨。
28、蓝山县有机生态稻米产业项目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生产基地建设5千万元,加工厂房设备、附属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5千万元,流动资金5千万元。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9.6万亩,建成年加工2.1万吨有机米生产线一条及附属设施;建成年仓储0.5万吨的先进仓储设施;建成生加工1万吨饲料生产线一条及附属设施。
29、蓝山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建设
扩园8000亩,低产茶园改造5000亩,新建灌溉沟渠2.3万米,新修蓄水池96个,配套喷灌等灌溉设施1050套,茶叶深加工。
30、产油大县创建
全县建设油料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以上,油料总产量2.5万吨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油脂龙头企业1家,培育著名油脂品牌1个。
(五)主要保障措施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措施,保障各项强农惠农措施落到实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大幅增加农业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三是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创办园区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争取社会资金、城市资金、外来资金直接投资农业领域。五是加大农业项目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精心包装农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项目和资金,扶持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企业发展,切实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六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化解农业风险。
3、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农兴农”工程,积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龙头企业。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聚优质资产,实行强强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专业种植大户以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依托我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对龙头企业的人才、资金、税收等的支持,利用科技扶持和信贷支持等手段,促进企业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鼓励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进入农产品行列,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实现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5、积极支持发展农业内涵,拓展农业外延。积极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突破传统农业范围,挖掘农业发展的内涵,积极拓展农业的外延空间。发挥好农业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扶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
6、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农业管理由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治为主转变;加快农业普法步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设施,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农业执法,加大依法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农村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蓝山县农业委员会&
2015年6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各省市政府
县区管理区网站
主办:蓝山县人民政府&&&&承办:蓝山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山咖啡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