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技术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对接国家重大任务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_工作动态_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_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当前位置:
索 引 号:110004/ZK-
公开责任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信息名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对接国家重大任务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
发布日期:
内容概述: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字号:&&】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对接国家重大任务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北京市科委电装处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了习总书记作的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深受鼓舞。尤其是总书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部署,并突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倍感振奋,我们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深感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按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统一部署,市科委电装处的重点工作聚焦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在京落地及培育”和“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正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使我们引以为荣,同时倍感任务艰巨。报告中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我们认为,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承接国家实验室落地北京就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按照市领导指示,市科委电装处牵头正在加快准备制定北京市人工智能发展方案,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政策支撑。
下一步,市科委电装处将持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并在对接国家重大任务等重点工作中贯彻,为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市政府组成部门
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
市政府直属机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_网易新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报告摘要】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安徽实践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均与中科大密切相关。其中,“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唯一有效载荷的关键分系统———BGO量能器,由中科大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研制。十八大以来,我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原始创新领域取得诸多世界一流的原创性成果。今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被我省列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在刚刚过去的9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5年来,我省在量子科技、热核聚变、铁基超导、智能语音、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有6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45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奖。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日,中科大教授陈仙辉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完成的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问鼎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研究首次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温度,创造并保持55K铁基超导体临界温度最高纪录。 13年来,这一奖项曾9次空缺,此前已连续空缺3年。
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之一,与相对论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日,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夺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继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成果之后,中科大再次问鼎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奖,实现了我省单位作为唯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重大突破。基层声音中国电科38所所长陈信平:作为军工电子的骨干力量和国防科技创新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创新,不断攻坚克难,攀登科学高峰,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原标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法制网首页>>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字体:
】【】稿件来源: 法制网发布时间: 16:18:10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徐代军
科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进步与强盛的基础,而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国科技界的精英齐聚,共谋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计,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概括了科技创新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和目标,并对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作出了安排和部署。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指南,吹响了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冲锋号。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创新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比如,中国古代创造出了以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助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如今,我们又创造出了以共享单车、高铁、扫码支付、网购等为代表的“新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历史上,我们有过“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尽管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已经尘封于历史之中,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忘记,因为历史犹如灵魂,如果忘记,我们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体,任人摆布。
因此,在新中国诞生以后,我们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经过不懈奋斗,在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成,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的落地转化与实现标志着我国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目前一些领域,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总体而言,我国科技的综合创新能力还需要再加强。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把我国打造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加强社会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和发言权,这是习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归宿,更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前进的灯塔。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面对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如果不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就可能失去发展的先手棋,错失良机。“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要从根本上改变“仰人鼻息”的状态,就必须掌握关键技术。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当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要求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思想、新理念、新突破。只有稳固基础,对科技发展新动向做出科学研判,才能率先出击,抢占科技创新的杆位;只有更好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让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实践,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总之,伴随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将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也将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深刻影响人民生活福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从“向科学进军”、拥抱“科学的春天”等鼓舞科技工作者的口号的提出,到《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鼓励科技创新文件的出台落实,我们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路上果敢勇毅、成绩卓著。
新梦想,再出发,让我们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以“鼎新”带动“革故”,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力,续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新辉煌。(责任编辑:王婧)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让干热岩上绽放美丽中国—新闻—科学网|干热岩|美丽中国|科学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让干热岩上绽放美丽中国—新闻—科学网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让干热岩上绽放美丽中国—新闻—科学网
阅读排行榜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作者:钟科平 来源: 发布时间: 20:30:35
选择字号:小 中
评论:重大突破瞄准世界前沿
当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十九大报告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阐述,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再次标示了方位和坐标。
实践证明,产业转型升级如若缺少技术的突破和支撑,必将难以实现。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兴产业的培育都需要以雄厚的基础研究积累作为源头,以强大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保障。
我国科技创新的态势也已表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跟跑&到&并行&&领跑&,更加要求我们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上,不断夯实科技基础,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主导权。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核心在于基础研究。当下,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前移到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国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在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胚胎干细胞等诸多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基础领域的重大成果不但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孕育、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群崛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动自主创新,不但要低头看路,还要抬头看天。重大突破必须瞄准世界前沿,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潮头搏浪,必须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风雨欲来之际,我们尤其要把握好世界科技前沿,特别是技术革命的最新趋势,在各个领域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前瞻布局,通过一系列变革创新,抓住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形成主导未来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各种战略机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打造创新型国家,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兴军战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