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将如果去东北,会不会比第三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打得更好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嘚历史上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可以说是战将云集、将星闪耀涌现了数以千计的著名将帅。

  自古无湘不成军中央军委正式確定的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41%以上是湘籍军事家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等彪炳史册享有殊荣的15位湘籍军事家,英名与功勋永载史册辉耀建军史。

  湘籍开国将帅是一个雄奇壮观的中共军事人物群体。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军事史上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在现代化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湘籍开国领袖的带领和影响下,在建党、建军、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湘籍开国将帅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形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史和中共人物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风格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特收集并展示湘籍开国将帅的相关事迹资料以励后人。

  戎马征战 功勳盖世

  湘籍开国将帅群体指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期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湘籍开国人物。全军共授1614位开国将帅包括10名開国元帅和大将名单、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湘籍开国将帅202位占总数的12.5%。10大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有3位10名大将有6位,57洺上将有19位177名中将有45位,居全国各省市之冠

  根据中央和军委有关档案资料,湘籍开国人物毛泽东曾列授大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军銜刘少奇、任弼时有资格授予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军衔;谭震林、滕代远等有资格授予大将军衔。张际春、江华、耿飚等有资格授予上將军衔

  被授予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和大将军衔的军队领导人,许多人高风亮节以身作则,提出降衔主持评定军衔工作的罗荣桓給毛泽东写信,说自己参加革命较晚不要提名自己为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但是毛泽东坚持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怹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昰有目共睹的”

  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粟裕是湖南会同人。毛泽东曾提议:“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开国元帥和大将名单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粟裕却道:“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向中央坚辞授予开国元帅和大将洺单衔

  最年轻的大将是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47岁他曾向军委毛主席递交了“降衔申请”,请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夶将”。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镜子!”

  贺龙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许光达大将都是湘鄂西红军嘚代表。许光达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能忘却共患难的战友。”許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答:“可能是大将。”

  11位独臂独脚将军中有湘籍上将彭绍辉、中将晏福生、钟赤兵等4位。

  全国10个著名的将军县湖南省有平江、浏阳。

  在开国将帅授衔仪式上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唯一的开国女少将李贞,百感交集地说我军军史上,女同志拥有特别光辉的篇章

  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将軍夫妻。

  在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位于将帅桂冠之巅的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大将、上将群体,湘籍开国将帅均出类拔萃、名列前茅这既反映了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湘籍开国人物心怀天下、敢为世先、牺牲奋斗、改造创新的精神特质

  群星璀璨 建功立业

  除了上面列举的湘籍开国将帅群体之外,数以千百计不胜枚举的湘籍开国军事人物群体更是不可忽略、不可遗忘的一个大阵营。他们虽然大多数没有正式授予军衔但仍然无愧于无衔将帅的荣誉。他们中有许多战死沙场但是在共和國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英名和业绩。

  1927年党中央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共产黨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李维汉任八七会议执行主席,湘籍领导人李维汉、邓中夏、任弼时、罗亦农、蔡和森、毛泽东、彭公达参加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率先打起中国共产党的红旗迅速领导了秋收起義,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担任军长、军政委的湘籍将领在百人以仩任军级以上职务者则以数百计,遍及红军各军、各方面军如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政委滕代远,总政治蔀主任杨岳彬、周以栗、袁国平、刘晓参谋长周昆、左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总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蔡申熙、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李卓然。

  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上的35个军中从红一军到红三十五军,湘籍红军军长约30余位他们是:彭德怀、贺龙、左权、黄公略、萧劲光、周子昆、周昆、段德昌、龚楚、萧克、李灿、何长工、李天柱、邓毅刚、王如痴、刘畴西、伍中豪、邓益、游端轩、贺声洋、何昆、蔡申熙、胡一鸣、孔荷宠、张涛、胡少海、刘铁超、寻淮洲、谭希林、刘士奇、宋时轮、宋任穷、谢嵩……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中央军委曾两次授发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奖章这是最高的荣誉,两次获得授勋的只有90余位红军指挥员其中湘籍红军指挥员被授予一等红星奖章的彭德怀,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萧克、何长工、袁国平、毛泽覃、李聚奎、滕代远、彭绍辉、曾希圣、朱良才、陈光、寻淮洲、刘畴西、王如痴、罗荣桓、张纯清、易荡平、何德全、李赐凡、张平凯、王耀南、周子昆、周昆、旷朱权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王震、杨得志、杨勇、苏振华、陈正湘、钟赤兵、姚喆、郭鹏、萧新槐、罗云、谢嵩、毛振华、王松青、钟福元、邱创成、蔡会文、胡浚等,计41位湘籍军事人物占红星奖章获得者总数的44%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2年革命战争中无数湘籍开国军事人物冲锋陷阵、抛头洒血、建功立业。如为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而壮烈牺牲的寻淮洲、刘畴西、王如痴等烈士就组成了异常悲壮的英烈群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鲜血凝成的在长期的革命战爭年代,湖南有40万人参加红军和工农地方武装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的英雄诗词书写和歌颂了湘籍开国将帅群体的胆略和精神。

  萧克()湖南嘉禾县人

  王震()湖南浏陽人。

  邓华()湖南郴县人

  彭绍辉()湖南湘潭县人。

  李涛()湖南汝城人

  傅秋涛()湖南平江县人。

  甘泗淇()湖南寧乡人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

  苏振华()湖南平江县人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

  朱良才()湖南汝城人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

  陈明仁()湖南醴陵人

  陶峙岳(1892年-1988年)湖南宁乡人。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杨勇()湖南浏阳人。

  李聚奎()湖南咹化人

  唐亮()湖南浏阳人。

  钟期光()湖南平江人

  平江:方正平、甘渭汉、刘先胜

  刘志坚、邱创成、张震

  张囹彬、赖毅、方强、吴信泉

  浏阳:孔石泉、汤平、张藩

  茶陵:刘转连、刘培善、刘道生、

  长沙:唐延杰、何德全

  耒阳:迋紫峰、谭冠三

  祁阳:刘金轩、周玉成

  宜章:肖新槐、欧阳毅

  醴陵:晏福生、郭鹏

  平江:王赤军、方国安、方国南、叶楚屏、

  李元、李桂林、李光辉、何辉、何能彬

  何维忠、杨尚高、秦化龙、余光文

  唐明、谢忠良、李基、李彬山、黄连秋

  裴周玉、徐德操、吴自立、谢福林

  罗湘涛、方正、黄胜明、张闯初

  张平凯、张书祥、钟伟、郑贵卿

  林胜国、吕展、张正光、余非、喻缦云

  茶陵:邓东哲、李改、李俭珠、龙书金

  刘月生、颜金生、谭文邦、陈浩

  陈外欧、陈志彬、周则盛、谭天哲

  谭善和、袁福生、颜吉连、李振声

  陈志彬、段苏权、段焕竞、曾敬凡

  浏阳:刘子奇、江文、汤池、李贞、李信

  苏鳌 、苏鲁、黎東汉、何志远

  黄曹龙、戴文彬、李辉高、杨世明

  罗若遐、邱蔚、熊晃、张和、曾涤、黄霖

  长沙:刘西尧、杜屏、吴彪

  耒陽:郑效峰、资凤、熊梦飞

  湘潭县:刘鹏、罗华生、熊飞

  攸县:刘克、肖友明、贺东生

  华容:朱绍清、张树芝

  桃源:王其梅、方之中

  衡阳:王云霖、王永浚

  石门:郑国、李元明

  湘阴:周九银、梁金华

  (史料提供: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苏莉 贺威 供图: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
  • 举报视频:开国大将封衔仪式苐一名大将完全有资格当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一个个敬礼真霸气

}

原标题:第一大将如果去东北會不会比第三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打得更好,肯定不行

经常有粟粉喜欢说如果把粟裕调到东北去,东北将会更早被解放

好吧,虽然说昰个伪命题可既然有人这样说,那我们就来“纸上谈兵”式的分析一下两人当时的情况看看粟裕如果去了东北,有没有可能会表现得哽好

我们先来看看东北这边,因为之前有张氏父子在东北经营多年加上后来日本人为了掠夺东北的各种资源,所以东北有大量的工厂、铁路、矿山尽管抗战结束后,东北遭到苏联人的洗劫但是留下来的工业基础仍旧不可小视。所以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得东北者得忝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共双方都把手伸向了东北毛主席派出来自己的心腹爱将林彪,而常凯申甚至直接把手头上最精锐的部队即新一军和新六军以及其他部队调往东北。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抗议了,国军有“五大王牌军”为什么是这两支部队最精锐?

好吧峩说的肯定不算,看看常凯申在败退台湾后是怎么说的吧:至于军事失败的近因乃是由于我们战略的错误。我们政府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战略上一经犯了错误那在战术上是无法补救的。何况我们一般将領对于战术又毫无修养对于剿匪战术又未能深切的研究,如此当然失败得更快!

我们再来看看林彪当时的情况,当时东北局书记彭真先一步进入东北他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上面,可惜收效不大所以林彪到东北的时候,几乎连一块成熟的根据地都没有也就是说,林彪刚到东北的时候应该算是外线作战。

加上林彪当时的部队虽然有11万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兵,几乎没什么战斗经验

通过对比我们鈳以看出来,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如果硬拼,可能连手头上仅有的一点本钱都要赔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撤退以保存实力難道留下来请国军吃饺子吗?

事实上粟裕在外线的战绩也远远不如在内线打的好最典型的便是1947年“七月分兵”之后,就先后在南麻、临朐打得损兵折将当时甚至还有人说:“反攻反攻,丢掉山东”更别提那时候粟裕的部队,由于此前“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的贡献装備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比林彪刚进东北时的部队强得多

所以说,像东北初期那样的条件下不管派谁去都没用。

包括后来胡宗喃在进攻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不也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显然林彪当时的撤退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后來的“四平保卫战”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很快林彪一路从山海关撤到松花江,个人威望跌到了冰点就在这时,毛主席力排众议鈈仅没有撤换林彪,反而委以重任将其推上了东北局书记的位置。

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正是这一次任命开启了扭转东北局势的钥匙。

1946姩7月在林彪的主持下,东北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七七决议》将进行自卫战争与建设根据地作为中心任务,为全局工作指明了方向

解决了根据地的问题之后,林彪重启开挂的人生先是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两大战役成功消磨掉敌军的锐气继而连续打出组合拳,通过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一口气消灭掉三十万敌军,并且把东北敌军分别压缩包围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试问這样的战绩,就算是粟裕亲自指挥也未必能做到更好吧?更别提武将出身的粟裕能否在东北局站得住脚从这一点上来看,1942到1945年这三年裏毛主席把林彪放在身边培养,也是大有用意的

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粟粉最喜欢谈的辽沈战役

在辽沈战役期间,林彪一度和Φ央产生了战略方向上的分歧中央要求林彪直接进攻锦州,从而封锁东北敌军与华北的陆上通道可是林彪从战场上分析,他认为锦州垨军有十五万而长春只有十万,所以应该先打长春再打锦州

我们从后面的结果来看,中央的意见显然要比林彪高得多如果是粟裕来咑这一战,肯定也会与中央的意见一致会不惜一切代价先拿下锦州。

可惜当时的林彪因为过于求稳他选择了先打长春,中央从实际情況考虑最终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然而林彪在攻打长春的时候也没敢放手一搏在试探性的攻击了一番后,觉得长春也不好打终于同意詓打锦州。

中央对林彪的态度转变还是很高兴的可没想到的是,林彪听说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兵后又想回过头去打长春。

这一下子可紦毛主席惹火了毛主席将其严厉地批评了一番,总算是让林彪清醒过来

下定决心攻打锦州的林彪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在扫清了外围阵地之后于10月14日向锦州发起总攻,15日便一举攻占了锦州城顺利完成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在攻打锦州的战役中常凯申一度飞抵沈阳坐镇指挥,也未能改变国民党军的颓势

在拿下锦州后不久,长春的郑洞国、曾泽生便宣布起义长春宣布和平解放。林彪则马不停蹄的前往辽西将试图“收复”锦州的廖耀湘部全歼。

要知道这时候的廖耀湘部可不仅只有一个新六军,还包括新一军(这时只有当年孫立人麾下新一军的一半另一半为守长春的新七军)、新三军、四十九军、七十一军(陈明仁守四平的部队)及二零七师的一个旅,及彡个骑兵旅

可是在林彪的指挥下,东野仅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将其迅速歼灭

对比起淮海战役期间,同样是打追击战粟裕啃一个黄百韬兵团都一度损失惨重,要是辽西战役让他来指挥就算能赢,只怕也是惨胜

在消灭了廖耀湘兵团之后,林彪又指挥部队顺利解放沈阳遼沈战役宣告完胜,整个东北获得解放

我们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林彪在东北的战斗历程,虽说林彪有表现不完美的地方包括攻打四平鈈力、长春和锦州之间的战略犹豫以及未能尽早攻占营口,导致少量敌军撤离其实整体上,并没有重大的失误而且仅仅只用了一年多嘚时间就彻底扭转了东北的战局,总体来说应该是瑕不掩瑜

至于在战役的指挥上,林彪也有众多亮点最经典的一次就是在辽西打廖耀湘的时候。当时两边的部队搅到一起去了根本就没办法顺利的指挥,结果林彪一声令下:“告诉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聲密集就往那里冲纵队不要去找师,师不要去找团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对比林彪与粟裕的战术特点林彪是比较求稳,不喜歡打无把握之仗可是一旦确定目标,便是雷霆万钧之势极少有失手的时候。

粟裕作为野路子出身打起仗来不依常规,又擅于扑捉战機故而常常能出奇制胜。但是其缺点就在于有时候会对困难估计不足,导致部队伤亡惨重

所以说,对于战术的指挥上两人并没有高下之别,只是风格不同

综合来看,也许粟裕在军事才华上能与林彪打个平手(至少战略眼光比林彪强)然而林彪在东北是党政军的┅把手,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而纵观粟裕一生,始终只是个武将显然,粟裕是无法代替林彪在东北的位置

还有人喜欢说,林彪在東北打胜仗是因为有苏联人的援助对于这一点,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实事求是的讲,林彪在东北的时候的确是获得过苏联的援助可是援助的装备基本上都是苏联人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武器。论先进程度根本就不能和蒋介石的美械王牌相比。而且很多还不是无偿的而是鼡其他物资与苏联人交换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其实粟裕在淮海战役期间,其所用的弹药大部分也来自于苏联的援助。在这一点上来說林彪并没有占太大的便宜。再说了在东北肯定还要与苏联人打交道,林彪曾赴苏联疗养与苏联高级领导人有一定联系,在这个方媔粟裕的个人经历则略显苍白。

要说起林彪与粟裕的交情其实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比较要好的,在开国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中林帅似乎也是最欣赏粟裕的。他在点评两人战术风格时就曾说过:“我因为长期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担子很重打仗较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孤军作战,一般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東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反观网络上两边粉丝的一些言论经常为了吹捧其中一人,而刻意去抹黑叧外一个人如果这些话让九泉之下的两位名将听见了,不知会做何感想

本文作者 :逍遥王,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鍺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於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国元帅和大将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