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作者的作者是何人?

前一段时间一篇《孙悟空的身世和师父之谜》的博文被新浪博乐推荐到博客首页,没有想到这篇博文的阅读量比我发过的博文总和还要多,网友评论也颇多。在众多的网友评论的,有网友说《西游记》是参照《封神榜》(应该为《封神演义》才确切些)。看到这则评论很是汗颜,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到底是《西游记》“借鉴”《封神演义》还是《封神演义》借鉴《西游记》,说法很不一致,有的网友甚至用“抄袭”这样刻薄的词。

那么,到底是谁“抄袭”谁?我们还是一一分析分析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部著作的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众所周知是明朝的吴承恩以“百度百科”的资料考: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安庆。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

《封神演义》的作者,不详。难是难在这个不详上,众所纷纭。在《封神演义》的作者当有四种方法:其一为许仲琳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其二为陆西星陆西星(,一说),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江苏兴化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 据清·无名氏《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传系元时道长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张政烺在《〈封神演义〉漫谈》一文中,据此认为陆西星是《封神演义》作者,“元时”乃“明时”之误。陆长庚名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陆仲远词稿序》说西星“以诸生雠学使贾祸”,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其三为王世贞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力主诗必盛唐。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 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其四为明代无名士人所撰。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 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鲁迅先生对中国古代小说颇有研究,经过他的仔细研究,“日本藏明记刻本,乃题许仲琳编……”所以很多学者都拥挤了鲁迅先生的一说,大定认为是许仲琳撰写《封神演义》。

其次,我们再看两部著作的成本年代

都是明朝的小说,《西游记》成书我们一般认为是在明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由金陵书商世法堂唐氏刊刻出版,也就是说是1592年成书。此此可看,《西游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都是可以确定的,难的也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和它的作者一样难以确认,众说纷纭。如果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暂认定《封神演义》是许仲琳所著,吴承恩五六十岁开始写《西游记》,中间还有过间断,所以吴承恩老先生写完西游记的时候,许仲琳还是个孩子。如果这样,那《西游记》成收早于《封神演义》。但这只是如果,还有其他的可能性,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果《封神演义》不是许仲琳所著”呢?那么,《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又难以确定了。

再次,我们看看两部书的内容,算是给大家温习一下功课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封神演义》讲的是商周时期的故事,而《西游记》讲得是唐太宗时期的故事,从故事的时间顺序来看,很多人把《封神演义》看作是《西游记》的前传。单独从故事和写作内容上来看,并不能看到两部著作哪部先成书,哪部“借鉴”或“抄袭”哪部了。

次之,从内容上来看,《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很多的词赋相似度非常的高,很多都是整句整句的雷同。现抄录两三则:

《西游记》第五回: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一天瑞彩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彻。鹿鸣空内九臬声,紫芝色秀千层叶。中门现出真人相,古怪容颜原自别。神舞虹霓透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灵鹫山下号燃灯,时赴蟠桃添寿域。

【风乍起,无泽何生浪】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扬尘播土,倒树摧林。海浪如山耸,浑波万迭侵。乾坤昏荡荡,日月暗沉沉。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入竹似龙吟。万窍怒号天噫气,飞砂走石乱伤人。

《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扬尘播土,倒树摧林。海浪如山耸,浑波万叠侵。乾坤昏惨惨,日月暗沉沉。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吼树似龙吟。万窍怒号天噎气,飞沙走石乱伤人。 

《西游记》第四十七回: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凶浪滚,万叠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茫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借鉴的雷同度是惊人的相似乎,像这样的词赋中两部书随处可见,已然到了赤裸裸的“抄袭”的境界啊。

说到这里,从原作者和成书年代等方在我们得不到一点线索,那么,倒底是谁先于谁,谁“抄袭”谁呢?我们从另外的两个角度来分析:

其一,这部书中都出了道教,从道教的体系中来说,《封神演义》的道家理论比《西游记》要成熟,更加的完善,似乎跟现在的道家体系差别不大,所以很多人在研读《西游记》的同时还要读读《封神演义》也是不无道理的。一个体系总是从稚嫩走向成熟,一步一步完善的过程。但这又要回到了谁先于谁的问题的,如果撇开其他,单从道家的理论体系方面来说,《西游记》还处于道家体系建造的初级阶段。然而这两部书成书年代相近,道家体系已经在明朝成熟了,可为何《西游记》还处于“初级阶段”呢?

其二,《西游记》并不是吴承恩老先生原创的,他是汇集了很多的民间传说整理而成,他的民间故事的书本化形式。

最后,我们还是再看看两部著作的主旨,或者说是著书的动机吧

近些来有些学者或者佛道两家的人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写作主旨。吴闲云先生在他的博文《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中谈过,举列了十多种主旨,其中之一是“宗教小说,讲的是佛道并重,或是以佛证道。”还有一种“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西游记》里原是道家子弟譬如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白龙马后来都成了佛,怎么说是谤佛呢。

现录虚云大师的《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中的观点:

因为《西游记》和《封神榜》本来就是佛道相争,互为攻击的产物。近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曾讲述了这两部书的来历:

“当年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跑来听后都作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朝廷为化解矛盾,令长春观改名为长春寺,白云寺更名为白云观。道士们并不服气,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能看出它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小说中描写唐僧取经回到通天河,全部佛经泡水后文字都没有了,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影射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全部是假的。可惜的是世人误信《西游记》,却把真正记载史实的《西域记》埋没了。

针对《西游记》创作的小说《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个观点看它,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比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挨刀刃。看这两部小说。如果不明白它的佛道相骂的关系,便会认假为真。所以看书要明是非,辨邪正。’”

跟宗教有关的言论书籍对于宗教围城里的人来解释说教更加准确些。回族女作家霍达写了一部《穆斯林的葬礼》,很多读者认为小说的主旨是宗教束缚了两个民族青年的结合,然而这种带有“批判”的小说在穆斯林当中广为传阅,为何?穆斯林读者认为小说的主旨是小说的篇名(葬礼)和小说开篇里的一段《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face="宋体">封神演义>折射出的佛道之争》中明确指出:《封神演义》的作者是南京人许仲琳(约),号钟山逸叟,平生事迹不详。也有人认为是王世贞或陆西星。总之,这仍是一个待解之谜。但可以断言的是,《封神演义》晚于西游记。

由此可以推断,《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看到与《西游记》雷同的词句,恰是《封神演义》赤裸裸地抄袭。

加载中,请稍候......

}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2.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殷郊归天,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3.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姜子牙:吕氏,姜姓,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世称姜太公,是书中主角。

姫昌:文王,四大诸侯之一,作为西伯侯治理着西岐。

武王:称姫发, 姫昌次子。西周开国君主。

伯邑考:又名姬考,姫昌长子。被妲己处死(做成肉饼)。

周公旦:称姫旦, 姫昌第四个孩子,几乎不出现故事中。

雷震子:姫昌养子。文王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的徒弟。肉身成圣。

哪吒:李靖第三个儿子。太乙真人之徒。肉身成圣。

杨戬:玉鼎真人徒弟,会八九玄功,擅七十二变,屡次救周营于危机之中。肉身成圣。

黄飞虎:原为商朝大将,官封武成王,后来反商入周,成为周朝的开国武成王。

韦护:道行天尊门下,用一根降魔杵。

纣王:君主,以残暴著称。

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被千年狐狸精杀死并占据身体。

胡喜媚:九头雉鸡精,是千年狐狸精同伴。

闻仲:殷商太师,对殷商忠心耿耿。

商容:商朝首相,纣王残暴后撞死九间殿。

国神比干:商朝亚相,纣王叔父。妲己用计使其被剖心而死。后来被周武王封之为国神。

箕子:商文官,纣王叔父。妲己用计剃发投狱。

微子启: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微子衍: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梅伯:商上大夫,纣王母亲叔父。进谏纣王被炮烙而死。

姜王后:纣王中宫原配皇后。妲己与费仲联合,用奸计使其背上弑君罪名。后纣王剜其一目,炮烙其双手,终因熬刑不过而死。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居于昆仑山玉虚宫。

云中子: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

南极仙翁:阐教仙人。随侍元始天尊。 申公豹迷惑姜子牙时出手解围。

黄龙真人:二仙山麻姑洞

太乙真人:乾元山金光洞

玉鼎真人;玉泉山金霞洞

灵宝大法师:崆峒山元阳洞

道行天尊:金庭山玉屋洞

清虚道德真君:青峰山紫阳洞

文殊广法天尊:五龙山云霄洞

慈航道人:普陀山落伽洞

普贤真人:九宫山白鹤洞

通天教主:截教教主,居金鳌岛碧游宫

多宝道人:通天教主大弟子,曾奉师命于界牌关下设诛仙阵。

金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万仙阵被阐教金仙围攻阵亡。

龟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法宝日月珠,万仙阵时被西方二圣葫芦中的蚊子吸干浑身精血而死。

无当圣母:通天教主弟子,可说此圣母是通天教主坐下仅存的一位道行高深的弟子了,前面几位多宝道人被老子给收了,金灵、龟灵二位圣母也都阵亡。

赵公明:截教弟子,道行高深,法宝厉害,有定海珠、金鞭、黑虎。

三霄:赵公明妹妹。云霄、琼霄、碧霄,道行高深,法宝众多,且及其厉害,最强的是混元金斗和金蛟剪。

十天君:截教弟子,金鳌岛十仙(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摆十绝阵对付西岐。

一气道人余元:金灵圣母弟子,炼有化血神刀,赐予自己弟子七首将军余化,余化靠此刀伤了哪吒、雷震子,一气道人最后被姜子牙用陆压道人的斩仙飞刀杀死。

火灵圣母:邱鸣山散仙,截教多宝道人门下弟子,为报徒弟胡雷被杀之仇与西周军对阵,此人系引发阐截全面对战的关键人物之一。

(另外包括万仙阵中许多散仙,如乌云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等等。另有长耳定光仙,后入佛教)

}

  许多人都看过封神演义这本书,对魔家四将也有一些印象。魔家四将指的是东方持国、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个人加在一起就是。

  封神演义魔家四将剧照

  魔家四将之一的东方持国天王又叫魔礼海,他是风调雨顺里的“调”。他有一件宝物玉琵琶,琵琶上有四根弦,这四根弦分别代表着地、水、火、风。东方持国天王通过拨动手中的琵琶弦,来调节地、水、火、风,他利用琵琶的音乐来感化众生,保护天下。

  封神演义魔家四将之一的南方增长天王又名魔礼青,他是风调雨顺中的“风”。他的宝物是一把宝剑,宝剑上有符印,中分为四个字,分别是地、水、火、风。这把剑威力无边,他守护着佛法的威严。据说他可以增长人的智慧,所以颇受人们的欢迎。

  封神演义魔家四将中的西方广目天王又名魔礼寿,他是风调雨顺里的“顺”。他的宝物名为紫金花狐貂,花狐貂也具有较高的本领,它可幻化为象,据说可吃尽世间人。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魔礼红,他是风调雨顺中的“雨”。他的宝物是一把混元珠伞,伞上嵌有祖母绿、夜等珍贵之物,据说这把伞威力巨大,一般不会轻易撑开。因为一旦撑开,会遮天蔽日,顿时天昏地暗,而且转动一下会引起整个世界的晃动。

  魔家四将各有各的本领,而且每个人都技艺高超、身怀绝技。在封神演义里的他们人物形象都是用文字堆积出来的,这就非常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了。

  魔家四将特点是什么

  老版本的封神榜几乎人人都看过,并且封神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几乎都是童年的记忆。因为老版封神榜里的神话历史人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内心当中。封神榜从头到尾,想必大家的记忆依然是非常清晰的,其中封神榜当中的魔家四将,相信大家仍然记忆犹新。

  封神榜魔家四将剧照

  相信一提起魔家四将,大家一定会想起他们四个手上的法器,一旦施展开来,就会变成各种张开血盆大口的怪物。其中有一段就是杨戬在和他们四个魔将在打斗的时候的情景 ,杨戬被魔礼寿的花狐貂吞进了肚子里。战败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和杨戬以及哪咤等人共同商议出好的决策,最后还是利用智慧打败了魔家四将。

  其实在封神榜当中,杨戬和哪咤对抗魔家四将的过程,时间都是非常长的。因为他们法力高强,所以很难对付。在封神榜当中,如果大家细心留意观察封神榜当中电视剧的剧情,就会发现,其实封神榜中有一个人叫双儿,是魔家四将的干女儿。

  后来由于双儿在一次意外中救了武王姬。后来双儿和武王两个人相识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得非常好。于是魔家四将也由此放下了对武王姜子牙大军的阻挠。可见魔家四将也是重感情的,因此能为了自己女儿未来的幸福而放弃斗争。现在演的封神榜也有好几个版本,其中魔家四将他们以哪种身份出现,就得根据剧情的需要了。

  魔家四将的女儿是谁

  无论是哪一个电视剧翻拍的封神榜,往往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能证明一切。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之中来详细的了解历史,而今天谈论的话题就是魔家四将的女儿。与其说他的女儿不如说是她的干女儿,魔家四将的干女儿名双儿,在封神榜里边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是之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魔家四将的女儿双儿有什么传奇故事。

  魔家四将的女儿剧照

  在谈论到魔家四将的女儿双儿的时候,也不得不提到她和姬发之间的那段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双儿救了姬发以后,不想告知他自己的身份,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战乱时期,如果告知他自己的身份以后,肯定不可能走在一起的,虽然当时两个人都有了好感。

  后期的时候魔家四将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和姬发在一起,经常从中而挑拨他们,他们的目的是打算撮合双儿和杨戬在一起。但是霜儿哪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女人,于是她直接的选择了上吊自杀,因为这样的情况,魔家四将只好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姬发。

  魔家四将非常爱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女儿他们决定亲自去拜访西伯侯,与姬发结为亲人。但是不幸中途遇见妲己,众妖魔鬼怪袭击了魔家四将。可以说当时的打斗是非常精彩,然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魔家四将都被害了。双儿因此而伤心过度,从此再了无音讯了。

  解析魔家四将都有谁

  凡是看过封神的人,对魔家四将必定不会陌生,他们是魔家四兄弟,各自特征都十分明显。而且他们也在其他电视剧中出现,只是叫法不一样,例如,四大天王等。那么魔家四将都有谁呢?

  魔家四将封神榜剧照

  魔家四将的老大是叫魔礼清,是增长天王,他的手中所持的武器是青峰剑。他十分爱他的这把宝剑,因为它是与其他不同的,在剑的身上刻有“地、水、风、火”四个字,这四个字其实是一种符咒,可以召唤风火水,而且这里的风也不是一般的风,它是呈黑色状的大风,风中藏有刀刃,可以对人造成极大的伤害;而火也比较特殊,它的火力比一般的要强,凡是被此火烤过的地方,都是瞬间变得焦黑,而且还可以产生黑烟,起掩护作用。中的他是用此剑保护佛法。

  然后是老二魔礼海,他是位于东方的持国天王,主要武器是碧色玉器琵琶。此琵琶有四根弦,一旦拨动这四根弦就可以将水火地风一起调用起来,而且琴音会让人头痛不已。他在佛法中是守护东胜神州,是主乐神。

  接下来便是老三魔礼红,他是北方的多闻天王,手中武器为一把伞,当然也不是普通的伞,而是混元珠伞,这把伞打开之后,可以转动乾坤,可以遮天蔽日。佛教中的他是守护北方的北俱芦洲之人。

  最后是老幺魔礼寿,他是西方的广目天王,所持武器是银色鞭子,另外有一个宠物,叫紫金花狐貂,它咬到人可以使人中剧毒。在佛教中,他是守护西方的西牛贺洲之人,是教训不信佛教之人。

  魔家四将都有谁呢?这就是魔家四将,各不相同的四兄弟。

  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有什么关系

  看封神演义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特别关注魔家四将,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个兵器,而且每一个兵器,都有自己的魔法。去寺庙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寺庙里面会有四大天王。很多人会把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混合在一起,其实他们并不是一类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魔家四将,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魔礼青和魔礼海,以及魔礼红和魔礼寿。名字听起来都很霸气,关于魔礼青,他是手持宝剑,他的宝剑能够斩断所有的烦恼,而且能够增加智慧。魔礼青是用一根枪,背上有一个音乐琵琶,上面的四条玄代表了地水火风。在拨动琴弦的时候,能够调动这些能力。

  魔力红的兵器是一把混元珠伞,他的这把伞不敢撑开的,因为撑开的时候会出现天昏地暗,他是可以掌管雨的。魔力寿的兵器是赤索,他的兵器能够清净天眼,而且观察世界。四大天王,他是佛教的护法,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峰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每一个手中也有不同的兵器。东方天王代表的是责任,保护的是国家,他会尽自己的职责,让事情做得尽心圆满。

  南方天王以求我们上进,是学问智慧的长者。西方天王是让我们多看多听,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少听一下别人的缺点,这样才会让社会有一个全新的改进。北方天王拿了一把伞,是替我们遮盖世间万物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做到静心,在物质的社会里面,要理智的去对待。介绍过这些之后,大家以后也要把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分清,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

  揭秘魔家四将怎么死的

  魔家四将指的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以及北方多闻天王。那么魔家四将怎么死的呢?据说魔家四将是被用有毒的蜘蛛杀死的。

  魔家四将中东方持国天王寓意慈悲,有保护众生之意。他有一根枪,背上有一面碧绿的玉做成的琵琶,琵琶上面的四条弦是按照地、水、火、风排序,拨动弦便可呼唤地、火、水、风。南方增长天王寓意智慧、善根,据说他身长有两丈多,手持的宝剑可以帮人斩断烦恼,宝剑上的符印也颇有威力。

  另外西方广目天王用他的天眼观察、保护着这个世界。他有一个名叫紫金花狐貂的宝物,将其放在空中,可以呈现出白象的身影,该物肋上还长有翅膀,可谓是一件。北方多闻天王寓意福、德,他手中的伞一旦撑开便会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稍有转动便会乾坤晃动,也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也正是这样有能力,又有宝物护身的魔家四将,但在妲己和众多妖精的袭击下还是丧了命。在众人争斗的时候,大将使出自己的法宝紫金花狐貂,不料被申公豹用蜘蛛毒死了。同时申公豹还变成了花狐貂的样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连咬了魔家四将。魔家四将在被咬后纷纷中了剧毒,最终都死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魔家四将怎么死的了。所以无论是有多大本事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不能没有防备之心,因为在很多时候你不去触犯别人,别人也会来伤害你。正如魔家四将虽有宝物护身,但最终还是被害死,落得个死不瞑目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神演义作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