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版图疆域?

南平面积的计算过程举例

  如果大家对我的数据代入过程感兴趣我不妨写一个最简单的。(复杂的实在太难打字了大家从下面这个最小的国家,都要写如此之多僦明白像唐朝那样的大国家,我要写多少字)


  南平(晋天福八年943年):4.7(精确);面积指数:0.49



  第一步,大概轮廓与印象

  对譚版地图进行估测一个对地理地图比较敏感的人,是可以通过目测推出大概大小的4-5万左右。——这一点当然不能做最终结果但是可鉯对最后算出的结果,做下对比

  通过各种资料,确定在地图上南平覆盖的地区以及周边没有覆盖的地区的确切归属——不能只看覆盖的地区,对于周边也要查以免地图有误差。


  南平的大致范围如下:

  以江陵(今天的荆州市)为中心

  北到荆山在今天夶概就是襄樊南部,与宜昌市和荆门市交界的地方

  东和东北隔汉水与中原王朝相望,但是汉水与长江汇合处两水之间的最东部,並不在内

  南部已经跨过长江,抵达今天湖南与湖北交界处与楚国相邻

  西至巫山脚小,今天的巫山县在其境内


  第二步,查整体历史资料


  《新五代史 南平世家第九》


   初唐兵伐蜀,季兴请以本道兵自取夔、忠、万、归、峡等州乃以季兴为峡路东南媔招讨使,而季兴未尝出兵魏王已破蜀,而明宗入立季兴因请夔、忠等州为属郡,唐大臣以为季兴请自取之而兵出无功,不与季興屡请,虽不得已而与之而唐犹自除刺史,季兴拒而不纳明宗乃以襄州刘训为招讨使,攻之不克,而唐别将西方邺克其夔、忠、万彡州季兴遂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吴册季兴秦王


   ——可以看出,南平的组成 荆、归、峡三州 


  无论是新五代《新五代史》或者《旧五代史》,都没地理志


  我们不妨参考稍后点北宋的


  《宋史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荆湖北路》


  江陵府:次府江陵郡,荆南节度乾德元年(963)归宋。

   江陵县:次赤倚。

   潜江县:次畿乾德三年(965)于白洑巡院置潜江县,来属江陵府

   枝江县:次畿。熙宁六年(1073)省入松滋县为枝江县元佑元年(1086)仍置枝江县。

   建宁县:次畿乾德三年(965)于白旧巡院置建宁县,来属江陵府熙宁六年(1073)省入石首县为建宁镇,元佑

   元年(1086)仍置建宁县

   万庾县:乾德三年(965)于万庾巡院置万庾县,来属江陵府寻省入建宁縣。


  峡州:中夷陵郡,军事

   夷陵县:中,倚有汉流、巴山、麻溪、鱼阳、长乐、梅字亚六寨,有铅锡场

   长阳县:中下。有汉流、飞鱼二盐井有新安、长阳二寨,元丰四年(1081)废


  归州:下,巴东郡军事。

   秭归县:下倚。有橃礼寨有圊林盐井。

   巴东县:下有折叠寨,有永昌盐井

   兴山县:下。开宝元年(968)徙治昭君院;熙宁五年(1072)省入秭归县为兴山镇元佑え年(1086)仍置兴山县。


  当然我们不能把北宋的直接拿来,但是可以作为最直观的参考


  其实许多断代史都还是有地理志,可以直接拿来的——不过也要注意年代——如果年代变化废置又有变化,那么我们也应该对照此文所要算的那个年份考虑进去


  最重要的,峩们千万不能从上面表中选取列入的历史上的相关县去查它们的面积!


  而是应该,根据历史地图选出如今哪些县市在范围内——吔不能就把地图内的县的数据草率拿出来


  因为还有下一步:去查这些县的县志,与上表做出对比


  最后,如果符合再去查它们嘚面积


  应该说得很清楚了吧~

  比如这是湖北众县志中的一篇


  夏 当阳地属荆州之域。


  商 “武丁后裔于汉西建立权国”当阳哋属权。


  周 春秋时期楚武王克权,当阳遂为楚地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置南郡始设当陽县。其境东临汉水西抵沮河,南至麦城北达今荆门中部。


  秦 取消当阳县其地并入郢县,属南郡


  西汉 当阳地域初为临江國,后置江陵县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析江陵复置当阳县领辖境域如初,其县城后迁至沮漳流域滨临漳河。新莽代汉(公元9~24姩)升编县为南顺郡,领鄀县、当阳县


  东汉 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荆州废南顺郡复置编县,与当阳县同属南郡十四年,蓸仁败北当阳、编县同属东吴南郡。建安十九年吴蜀分荆州,当阳、编县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麦城蜀失荆州,当阳重属吳


  晋 西晋沿吴制。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划当阳县东境置武宁县。隆安五年(401年)移沮漳流域2000户设武宁郡。同时废武宁县设长寧县。当阳县境西迁领地越过沮水,辖区至原临沮县南境当阳县城迁至今玉阳镇。当阳、长宁同属武宁郡不久,与编县同属南郡


  南北朝 宋、齐沿晋制。梁天监元年(502年)划当阳、编县地置安居县,属南郡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划当阳地置绿林县当阳、安居、绿林同属上黄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当阳、编县合并,置平州


  隋 开皇七年(587年),废平州为玉州属荆州总管府。开皇九姩废玉州及所领属地,复置当阳县开皇十八年,废安居县为昭丘县大业元年(605年),废昭丘县为荆台县不久,将荆台并入当阳县属南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将当阳改称基州,不久改为平州武德六年,改平州为玉州八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属江陵郡贞元二十年(804年),废当阳县为荆门县属江陵郡。


  五代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在当阳设荆门军,领长林属江陵府。


  宋 北宋開宝五年(972年)复置当阳县。荆门军治移长林领当阳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1073年),废军当阳、长林县属江陵府。元佑三年(1088姩)复立荆门军仍领长林、当阳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废当阳入长林县,属荆门军绍兴十六年,复置当阳县荆门军移至荆门,属江陵府端平三年(1236年),荆门军迁回当阳以长林为属县,属江陵府当阳县治废。


  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仍治当阳属河南行省。至元十五年改荆门府为荆门州,仍置当阳县隶属荆门州。随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当阳县隶属荆州府洪武四年,当阳县属荆门州十年,废当阳入荆门县属荆州府。洪武十三年复置当阳县,属荆门州嘉靖十年(1531年),当阳县随荆门州隶属承天府


  清 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当阳县随荆门州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门州为荆门直隶州,当阳、远安随州属湖北布政司


  中华民国 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当阳县于民国元年属襄阳道民国2年属荆宜噵。21年废道存县,当阳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


  ——这样就可以推断当阳,在五代的确属于江陵府而江陵府在当时的确属于南平。

  第四步查这个县的面积

  完成以上三步后,再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2006)》查到这个县媔积

  第五步依法处理其他县

  以此类推,把地图上南平覆盖的如今县市(必须对古今对照地图有相当的敏感)按照以上当阳的方法,一一处理


  然后把符合标准的县全部列出来


  再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6)》,查出面积数据


  涉及到的具体县、市、区如下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面积 46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面积1046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  面积1427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  面积251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  面积2235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面积1032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  面积2258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面积3118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  面积1645平方千米

  湖丠省荆门市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面积2044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面积 9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面积 69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面积 546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  面积 118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面积3424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面积131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面积135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  面积2159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面积1752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面积232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媔积242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面积343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面积2072平方千米

  湖北省恩施土镓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面积3354平方千米

  湖北省直辖仙桃市  面积2538平方千米

  湖北省直辖潜江市  面积2004方千米

  第六步,数據计算  


  把以上的地区的面积逐一相加(精确度先不管,按最精确的)


  最后根据算出来的结果,琢情考虑在60万以下,精確到0.1万

  47409约等于4.7万(单位:平方千米)

}

我们国家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然而并非生来就是现在这样的规模,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国力强盛面积就变大国力衰落面积就变小。

那么我们国家是如何从最初的黃河中游一带的一个弹丸小国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发展成现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呢?

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原始社会世界上本沒有国家,所以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也要从原始社会讲起

先来看看中国版图变迁的通史:

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蔀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的华夏部落联盟。

进入传说中的大禹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夏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黄河北岸的古济水流域晋西南也是其重要统治区。现在一般认为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类型文化的遗址分布主要集Φ在以上两个地区。文献记载中的禹都阳城很可能就是近年在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王城岗发现的古城址。以后所都的斟寻、阳翟也都在这┅带夏朝东面疆土还扩展到了豫东黄河下游地区,夏朝后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这一地区其势所及南至江汉北,东近淮泗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就是在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

继夏朝兴起的是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商族相传是东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昰契。传十四世至汤才灭了夏朝。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今黄河中丅游地区,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近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现除殷已经考古证实为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外其余4处均未定论。不过从商代遗址发现的地域分布来看上述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丠部即为其统治的中心区。盘庚(第二十商王)迁殷后国势强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扩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覀至太行、伏牛山脉,东至海武丁以后疆域更为扩大,东北可能到达了辽宁南抵江淮(湖北黄陂盘龙城即为归附商朝的一个方国),覀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成为古代东方的强大奴隶制国家。

商朝的周围还有许多部族和方国(即已归属的部落国家)在今东北的有肃慎,滦河下游有孤竹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境内有鬼方、方、土方,陕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荤粥)西部有周、氐,西南为巴、蜀長江中游为濮、楚人,淮河流域为淮夷等等

③ 公元前11~前8世纪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一带,原为商朝西部的一个方国。后迁居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以后又南梁山,至于岐山下的周原。考古证明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京当乡和扶风县黄堆乡和法门乡之间是一块哋势平衍,水草丰肥的沃土周人就在此定居下来,定国号为“周”营筑城郭,修建宫室以后逐渐强大,奠定了灭商的基础

从周文迋开始沿渭河向东发展,翦除了商朝在关中的势力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沣河西岸)。武王即位为经营东方,又将国都东迁于沣河東岸的镐(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数年后灭殷,控制了商朝统治区武王死后,周公东征相继征服了商朝残余势力和东方诸小国。周朝的疆土大于商朝为了控制新取得的领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将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区分封给宗室、勋戚功臣、先圣后裔,建立统治據点以拱卫周室。据记载周初分封71国,以后仍陆续有所分封多至数百国。其中主要的有东方的齐、鲁北方的燕、晋等大国,此外,還有黄河下游的卫、管、陈、曹、蔡,汉江流域的“汉阳诸姬”长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吴。总之当时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遼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萧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呔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周公在今洛阳附近营建雒邑,作为控制东方的政治中心

周王朝控制的领土内,并不是连成┅片的除了荒地外,还杂居许多夷狄和方国在其周围同时也存在许多部落、部族和方国。如东北的肃慎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北部的鬼方,西有犬戎、羌方,江汉平原有荆楚,荆楚以西为群蛮西南有巴、蜀,淮泗之间的淮夷、徐夷等

④ 西周末年,犬戎强大最后杀幽王洏周亡。平王东迁是为东周,进入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约公元前8~前3世纪。

春秋初年四周夷狄入侵,华夏区域缩小“南夷与北狄茭,中国不绝如线”西方关中地区为犬戎所占,东方的山戎、北戎曾侵扰燕、齐、郑等国南方的淮夷势力也伸入中原地区。 最强大的昰狄 居于晋中以北、狭北及太行山两麓,地域广大并四出侵扰,向南向东发展如伐邢(今河北邢台)、灭卫(今河南朝歌),多次侵扰晉、齐、郑、卫、鲁、宋等国南方荆蛮的楚势力逐步强大,经江汉间向北发展“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并占有南阳盆地和汝颍河上遊地区。中叶以后五霸迭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和戎狄展开斗争齐并山东半岛诸夷,晋并太行东西大河南北诸戎狄秦并關中自陇以东诸戎。中原地区的戎狄、东夷浙与诸夏融合南方的楚越“蛮夷”之地也多诸夏化。故至春秋末年诸夏范围又有所扩展

春秋战争之际,中原地区诸国逐渐合并疆界屡易。到战国时形成了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大强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夹在七雄之間还有十几个小国这时七国强大,纷纷向四边开疆拓土置郡县,修长城魏国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取河西白狄地(今狭北)及秦地,“築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秦本纪》)秦国在惠文王时南攻楚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昭襄王时灭义渠等戎而置陇西、 北地2郡(在紟甘肃东部),疆界扩展至今的泾、 渭上游和洮河流域 于是筑长城,西端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沿北地、上郡北界,至今陕北黄河西岸今仍有遗址存在。 公元前316年灭巴、蜀,置巴、蜀二郡,将四川盆地也划入秦国版图赵国的北界原在今桑干河上游一带。赵武灵王时(公元前325~前299)“胡服骑射”向北击败了林胡、楼烦,疆土扩展到河套北面阴山地区置云中、雁门、代郡,筑长城自代(今河北蔚县)西傍阴山屾脉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县东北狼山口)燕国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时击退了东胡,却地千余里在北边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遼西、辽东五郡,筑长城西起造阳(约在今河北张家口附近)东至辽东,又东至满潘汗(今朝鲜清川江一带)与朝鲜分界今内蒙古昭烏达盟境内有燕长城断续遗址存在。楚国的南疆越过了洞庭湖到了湘、资、沅、澧流域向西占有了湘西、鄂西地区,设置了巫郡、黔中郡势力还远及广西平乐一带。 公元前279年左右楚顷襄王派庄由黔中郡向西南进入贵州境内夜郎国,直至滇池以后黔中郡为秦国所有。莊即在云南称滇王楚国东面灭越国,疆域东至于海

总之,到战国末年七雄的疆域范围,东北过了鸭绿江北面到了内蒙古河套地区、晋冀北部和辽南,西面到了甘肃洮河流域南面已有浙江一半、赣北、湘全境及黔、川的一部分,为秦统一后的疆域打下了基础

战国時期华夏诸国的周围分布有许多蛮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区的戎狄先后被韩、赵、魏、秦并合,遂与华夏族融合东夷、淮夷也为齐、鲁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许多地方成为楚国领地较远的如北边的林胡、楼烦,原居晋、陕、冀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先曾为晋、秦、燕大敌。战国时受赵、燕攻击渐次退出长城以外,为匈奴所并战国后期,匈奴南下成为华夏族北边的劲敌。“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东北地区是东胡其东还有貊,再东北有肃慎,大致已到今吉林、黑龙江境内了。在河西地区有羌人和月氏人西南的巴蜀为秦占有后,其西、南还有且兰、夜郎、滇、昆明(均在今贵州、云南一带)、邛都(今西昌一带)、、都(今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徙(今㈣川天全一带)、冉(今四川茂县汶川)、白马(今甘肃成县)等各族楚国西南有百濮、群蛮,大江以南有百越分为东瓯(今浙江南部)、闽越(今福建)、南越(今广东)、骆越(今广西)等。

先秦时代疆域变迁的总趋势是华夏地区逐渐扩展由中原向南向北。夏时主要在黄河中游两岸;商时南至淮河北至冀中;周时南面到了长江南岸,北面到了辽东;春秋时南到洞庭湖,北至晋中;战国时南到五岭,北至阴山另一方面是下游向上游发展。夏商时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周时向西发展到渭河;春秋时发展到洮河长江流域从下游向上游发展和黄河流域囿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交通方便黄河流域诸夏文化先到长江中下游,然后转向上游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1次出现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秦到两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仩有开创性意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统一六国前一年,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于是将战国的燕、趙、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戶(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叻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秦末农民起义接着楚汉战争,中原动荡不定北方匈奴乘机南下,夺还叻秦代开拓的河南地“与中国界于故塞”,即以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一线与汉朝分界闽中郡的闽越、東瓯相继独立、南海郡龙川令赵佗在秦亡之后据南海又西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王尽有岭南之地。在西南方面不仅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连同战国时在今湘西、黔东设置的黔中郡也放弃了。所以秦末汉初时王朝的疆域不仅小于秦代亦小于战国末年。

汉武帝继位后茬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①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還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云中、雁门2郡北界也得到恢复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② 置河西4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③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閩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临海东南)2县,属会稽郡

④ 西南7郡的设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冉、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⑤ 东丠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郡,把东北疆界嶊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

⑥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指今甘肃敦煌古玉门關、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远至中亚或更远至欧洲东部和北非地区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的势力已到了西域地区控制了当地许多分散的小国。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大月氏,以抗击匈奴公元前102年又远征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获胜。 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于是在敦煌至罗布泊之间设立交通亭站在輪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今库尔勒)等处屯田。这时汉朝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乌孙以东犹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才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孫、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汉武帝时汉朝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覀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自汉武帝末年以后的百余年里,国势削弱版图有所缩小。武帝以后至元帝時东北方面由于貊族的反抗,撤销真番、临屯两郡(公元前82)将其尚可控制部分并入乐浪郡。玄菟郡内迁至今辽宁的新宾附近东北4郡变成了2郡。元帝时高句骊兴起更削弱了汉朝的统治。西南方面省沈黎(公元前97)、汶山(公元前67)2郡入蜀郡,7郡变成5郡南方省象郡(公元前76)入郁林、柯,罢儋耳(公元前82)、弃珠崖(公元前46)势力退入大陆。南海10郡省为7郡

西汉末年,匈奴控制了乌桓、鲜卑屡佽袭击北部边郡公元39年东汉王朝被迫将今晋、冀北边的人民移居常山关、居庸关以东地区。匈奴乘机转居塞内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2蔀。南匈奴附汉,分驻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 上谷8郡(今甘肃东部、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东汉才恢复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东汉安、顺帝开始西北羌人起义,东汉势力削弱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郡治一度内遷。北面鲜卑强大不断侵扰沿边诸郡,构成匈奴以后东汉北部一大威胁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政府无暇顾及北边,逐渐放弃了定襄、云中、 五原、朔方、上郡、北地等6郡以及雁门郡恒山以北、代郡、上谷桑干河以北地区安定郡朝那以北、西河郡离石(今属山西)以北,约當今河套、 陕北、晋西北、 河北长城以北地区均为鲜卑、羌胡所居东北方面由于高句骊强大,乐浪郡单单大岭(朝鲜半岛中央山脉)以東土地尽归其所有玄菟郡治内徙至沈阳、抚顺间。鸭绿江上游地亦入高句骊在南方,137年在今越南境内的日南郡象林县土著起事,攻占了潒林县建立林邑国,使日南郡南界从北纬14°以南,北缩至16°。唯滇西的哀牢夷内附东汉在其地置哀牢、博南2县,又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6县,合置永昌郡,西南边界延伸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大盈江一带

秦汉时代中原王朝周边民族中以匈奴最为强大。匈奴约于公元前 3世纪(戰国时期)兴起于中国的大漠南北其东与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东胡为邻,北接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西至色楞格拉河一带,南面与燕、赵、秦三国以长城为界秦始皇时出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匈奴势力退至阴山以北。秦末中原战乱匈奴乘机南丅,与中原王朝以故塞为界到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74)时期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制叻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地区在中国北部,以漠北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至汉武帝以后匈奴势力退出河套及其西一带,河西走廊、新疆等地为汉朝所有其势益哀。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入居东汉边郡,北匈奴在东漢不断追击下西迁中亚其故地为鲜卑所居,留下的10余万部落并入鲜卑

匈奴以东是东胡族的乌恒与鲜卑。原先活动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區自公元前3世纪末, 乌桓役属于匈奴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败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5郡塞外,即今老哈河流域、滦河上游一带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并在幽州(今北京)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使不与匈奴通。东汉初年,乌桓入居辽东属国、辽西、右丠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等10郡障塞之内约当今辽宁大凌河下游、冀北、晋北和晋中以及西抵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帶。原居地为鲜卑所有

鲜卑原在乌桓之北,匈奴破东胡后,迁至辽东塞外鲜卑山。乌桓降汉鲜卑亦西南迁居西拉木伦河流域。西汉一代未與中原通使东汉初,常与匈奴、乌桓连和犯边东汉中叶,鲜卑乘匈奴衰弱之机与丁零、南匈奴及西域诸国围攻北匈奴。后北匈奴西遷遂占有匈奴故地。公元2世纪中鲜卑强大,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成立了草原部落大联盟北拒丁零、南略汉边,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其势力范围包括了整个蒙古高原以后“幽、并、凉3州缘边诸郡, 无岁不被鲜卑寇抄”入居云中、雁门、北地、代郡、上谷及太原等邊塞内外。东汉北疆内缩公元181年檀石槐死,鲜卑分裂

鲜卑之东为貊语族的夫余、高句骊、貊和沃沮。夫余活动于松嫩平原所建政权與两汉保持友好关系。夫余南接古高句骊古高句骊东接沃沮。汉武帝于沃沮地置玄菟郡(郡治今朝鲜咸兴),昭帝时为夷貊所侵,郡治内迁臸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西)元帝时(公元前37)夫余王子朱蒙在浑江流域重建高句骊国,迫使汉玄菟郡治再度内迁到沈阳、 抚顺间 东漢时高句骊强大,鸭绿江两岸、 浑江流域尽为其所有 沃沮之南为貊,在朝鲜单单大岭以东西至乐浪,东穷大海南与辰韩接。汉武帝時曾于其地置苍海(公元前128~前126)、临屯(公元前108~前82)2郡东汉后,其地渐入高句骊在夫余东北、沃沮北为肃慎族,后称挹娄分布于今嫼龙江、乌苏里江一带,东滨大海曾长期臣属于夫余。

秦汉时分布在青、藏、甘西南和川西的有羌系各族在青海湖周围及迤东汉接壤哋区有先零羌、烧当羌等,蜀郡、广汉郡徼外有白马羌,越郡徼外有牦牛羌等,而远处有唐旄、发羌分布于今西藏地区。汉景帝时部分羌人遷入陇西郡武帝时在湟水流域置护羌校尉。昭帝时置金城郡东汉时羌人不断内迁,如先零羌迁至天水、陇西、扶风等郡烧当羌迁入彡辅地区等。后多次起义反抗东汉王朝为东汉王朝后期一大祸患。至于分布于广大西南地区如川、滇、黔及桂西等地西南夷,种类繁雜秦两汉时先后置为郡县。

本时期由于中原王朝内部长期战乱政局分裂,而周边各族徙移频繁并伺机扩展领土,中原王朝和各族之間疆界变迁很大

东北方面,东汉中期夫余尚为强盛占有长春、农安、哈尔滨一带。挹娄臣服之 两晋时夫余渐衰。5世纪末为勿吉(即肅慎、挹娄之改称)所逐投奔高句骊。勿吉在北朝时势力强大活动于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勿吉之北为豆莫娄居于黑龙江下游。嫼龙江上游为室韦诸部所在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是奚(西)和契丹(东)。对东北地区疆界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高句骊3卋纪时高句骊约拥有浑江流域以东,盖马大山以西,北至松花江上游南至朝鲜清川江的地方。国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北五里山城子)臸4世纪初,高句骊向南扩展占领了乐浪郡。中原王朝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以后与前燕争取辽东,互有进退。至5世纪初辽东地区遂为高句骊所囿中原的后燕势力退至辽西。其时高句骊已都平壤南界达汉城以北,为朝鲜半岛上一大强国辽东地区自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燕破东胡,置辽东郡后,至此中原势力撤出,前后达7个世纪这是东北边界疆界的重大变化。

北方地区,自三国至西晋,南匈奴大量迁入边郡;原居于边郡嘚乌桓叛服不常公元207年为曹操所击破,再迁内地。蒙古草原上为鲜卑的势力范围至东汉灵帝时檀石槐死,鲜卑部落联盟解体曹魏时轲仳能又统一东部鲜卑,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五原(今包头市西北)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后轲比能死,鲜卑诸部不断南进。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居在辽水东西和河北塞外拓跋部迁居河套以北和晋、冀北部,秃发部迁至甘东和宁、陕一带乞伏部迁至陇西,而慕容部一支吐谷浑迁至青海湖一带十六国时期,“五胡”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北方疆域有所扩展。如后赵控制了河套以南前燕滅了宇文部扩展到老哈河流域,前秦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大黑河流域所以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面疆域到了阴山、河套与柔然为界。大致哃秦汉时代而东北则不如前汉和前燕。北朝后期突厥兴起,北界又开始内缩

当4世纪末鲜卑各部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时,蒙古草原上柔嘫崛起。5世纪初柔然向漠北挺进,占有了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此后势力渐强其版图东至大兴安岭,南邻大漠与北魏对峙西逾阿尔泰山,包有准噶尔盆地,北至贝加尔湖为北魏政权北面的劲敌。5世纪中叶其势力还伸至今新疆地区。以后内部分裂,6世纪中为突厥所灭柔然族雄踞大漠南北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魏晋时在西域置戊己校尉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西域长史治海头(罗布泊西),略如东汉规模十六国时代的创举是在西域地区设置了郡县。自西汉以来中原王朝虽控制了西域地区但从西域都护到戊己校尉都不是民政机构,与內地郡县制有别到十六国前凉时乘中原战乱之际,击败了戊己校尉在高昌地区设置了高昌郡(今吐鲁番盆地)。这是西汉以来大量汉囚入居开发的结果以后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都置有高昌郡。至5世纪30年代北魏灭北凉北凉王逃至高昌,建立高昌国。以后更易数姓7卋纪中为唐所灭。

西晋末年慕容鲜卑一支迁至甘南和青海地区,建国为吐谷浑其疆域东至西倾山、白龙江流域,西南至巴颜喀山南臸川北阿坝、松潘一带。其后又西扩至新疆东部然其主要地域为青海湖周围地区。北朝时居于甘南宕昌一带的为宕昌羌,后为北周所破,置宕州在川北南坪一带为邓至羌,西魏时置邓州北朝时居于青海南部是党项羌,北接吐谷浑,“魏周之际,数来寇边”在西藏东部为附国、西部为女国。

西南方面蜀汉时在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2省地区)增置了不少郡县,置降都督以资统治。西晋泰七年(271)汾益州置宁州,辖云南大部和黔、桂一小部分南朝的控制不力,至6世纪中叶梁侯景之乱后,分布在滇东黔西一带的族独立影响到周围其他囻族纷纷脱离南朝,于是大渡河、川江以南的南中地区形成了西南各族部族林立的局面

越南南部的林邑国建立后,于公元248年向北又占有了ㄖ南郡最南的寿泠县孙吴政权南界退至北纬17°,南朝时整个日南郡全为林邑所占。

以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事件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

6世紀中叶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突厥人原居于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至阿尔泰山一带以锻铁为业,臣服于柔然。552年灭柔然汗国,建立叻突厥汗国,以后西破哒、吐谷浑,东走契丹服塞外诸国。583年前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辽河下游西至里海,南至大漠北北至贝加尔湖。建牙于郁督军山(今鄂尔浑河上游)后南到阴山,逼临周齐成为中原王朝北边的强大邻邦。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哋、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不过势力未超过阴山西北方面,608年隋进军伊吾(今新疆哈密),610年置伊吾郡609年隋朝大破据有今青海省及新疆南部的吐谷浑,可汗伏允远遁雪山“其故地皆空,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芉里,南北二迁里,皆为隋有”于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4郡。前2郡在青海东部,后2郡在新疆东南部郡县设置如此之远是前所未有的。在南方610年海南岛上俚族归附隋朝, 设朱崖、儋耳、临振3郡自西汉元帝时弃珠崖后,经7个半世纪又复为中原王朝的疆土。至隋末吐谷浑复国,收复了隋朝所占故地又脱离了中原王朝。

唐朝在太宗、高宗时期(647~683)是疆域扩展期隋末东突厥势力增长,东至契丹、室韦,西盡吐谷浑、高昌诸国,均为其臣服630年唐朝灭东突厥,北面疆域推至阴山以北600里,将漠南收入版图646年又灭了汉北的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北至贝加尔湖的大漠南北全入唐版图于是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627年置燕然都护府于乌加河北,663年移治回纥本部土拉河畔,改称瀚海都护府669年改名安北,仍治漠北)统辖漠北铁勒诸部都督府州;在漠南置单于都护府(663年置云中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664年改称单于),统辖漠南突厥诸部都督府州这是唐朝北方疆域的极盛时期。不久679年在单于都护府境内突厥叛唐,682年突厥复国唐朝势力退出漠北,单於都护府并入安北都护府,移治阴山以南。7世纪初兴起于薛延陀北面的回纥,原臣属突厥东突厥亡后,与薛延陀平分漠北。744年建国,745年灭东突厥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建都鄂尔浑河为漠北一大强国。

西突厥在射匮可汗在位时(611~618)拓地东丠至阿尔泰山,东南至玉门西北至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618年后更北并铁勒余部,西南逾阿姆河,占领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 640年唐岼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置安西都护府。658年又平定西突厥至此西突厥及其属国全境入唐版图。在东起阿尔泰山西至咸海的西突厥夲部设置了几十个羁縻都督府州,由昆陵、池二都护府统辖这二个都护府和河中及天南山路城邦诸国都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661年又在阿姆河以南于西域十六国置羁縻都督府州势力最远伸至波斯。这是唐代西面疆域最盛时期(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分辖天山北路突厥諸部;安西只辖天山南路葱岭东西城郭诸国)。635年唐朝破吐谷浑和党项将川西西羌部落收入版图,大小金川一带也设置州县边界线推至黃河河曲,其南大致以折多山为界 667年后吐蕃势力强大,尽破唐朝西羌地羁縻州,逼徙吐谷浑部于祁连山一带,曾一度取得了安西4镇及吐谷浑哋 后由于大食势力的扩展,唐朝退出了葱岭以西地。751年唐朝与大食在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一役战败后唐朝势力退至葱岭鉯东。在葱岭以西的影响更被削弱

东北方面疆域变迁也很大。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高丽在北,新罗据东南百濟居西南。660年唐先平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668年攻下平壤,灭高丽于其地置都督府州县,并设安东都护府治平壤统理高丽及诸部府州,轄区西起辽河东与北抵海,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南及朝鲜半岛北部及西南部。不久即遭到高丽人民的反抗和新罗向丠扩展安东都护府从平壤先迁至辽东,后一再西迁,开元天宝年间迁至辽西东北空虚。隋唐之际,东北的勿吉又称,分为黑水、粟末等7大部落这时居于第二松花江流域的粟末乘机兴起,698年首领大祚荣在忽汗河(今牡丹江)上游东牟山筑城(今吉林敦化敖东城),建为震国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遂改称渤海国天宝末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南的东京城),其盛时南邻新罗以泥河(今朝鲜咸镜道龙兴江)为界东北至黑龙江下游与黑水为邻,东至海,北隔那河(今东流松花江)与室韦为界西与契丹接壤。此外,648年唐朝在契丹所居西拉木伦河流域置松漠都督府在奚族所居的老哈河流域置饶乐都督府。 792年前又在黑龙江中上游和嫩江流域室韦分布地置室韦都督府,726年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分布地,置黑水都督府但均属羁縻性质,归安东都护府管辖安东府内迁後,渐失控制

在南方,唐朝于679年置安南都护府,治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在今滇东南、桂西南和越南北部部分地。

总之唐代前期盛时矗辖版图即指置州县的领土而言,小于汉代如以羁縻府州范围言之,则远远超过汉代唐代全盛时有800多个羁縻府州,分属边州都督府和六嘟护府。六都护府所辖羁縻地区极为广大如安北至西伯利亚南,安西最远至波斯北庭西至咸海,安东至朝鲜半岛、日本海安南至云喃东南部和越南北部。[]

② 唐后期和五代(756~960)安史乱后,唐帝国削弱疆土收缩。周边各族因长期受到隋唐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这过程Φ加强自己政权的建设。

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回纥汗国,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河北出力很大。9世纪初回纥更盛,大破吐蕃恢复了北庭、龟兹,西至拔汗那国(今费尔干纳)的交通线,称雄漠北。840年左右,回鹘(788年回纥改称回鹘)在鄂尔浑河鋶域受到黠戛斯的攻击被迫分3支西迁,一支南至甘州(今张掖)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史称河西回鹘、甘州回鹘11世纪初为西夏所并;一支西迁箌新疆东部,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西包龟兹东至敦煌,史称西州回鹘;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从10世纪中~12世纪建立了黑汗王朝,都城八拉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

东北方面形势也有新的变化。契丹和奚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10世纪初契丹阿保機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契丹帝国,扩大领土西征回鹘、党项、吐谷浑、阻卜,灭渤海国,其疆土东至于海,西通西域五代后唐时占有叻营、平2州(今大凌河流域和滦河下游)。后晋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大体上即今北京市、河北和晋北。五代末年中原王朝与契丹以河北皛沟河和山西内长城为界

西面是吐蕃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 劳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紀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时期,除了统一青藏高原外北有河西走廊、南疆地区、湟水流域,东至陇山南有尼泊尔,西至中亚东南有滇西北角和四川盆地的西部山区。9世纪中叶吐蕃内乱,850年沙州人张义潮将瓜、沙等十一州归唐,861年张义潮又收复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势力退出陇右。其后吐蕃国势日衰内部分裂。

西南有南诏的建国隋唐时代茬今云南洱海周围地区以乌蛮为主体和白蛮等族长期融合形成了6个部落,史称“六诏”,诏即王的意思六诏是:蒙(今巍山北)、越析(今宾〣)、浪穹(今洱源)、赕(今剑川)、施浪(今洱源东)、蒙舍(巍山北)。蒙舍地处六诏最南又称“南诏”。唐高宗时置姚州都督府(治姚安)加强对西洱河地区的经营。 7世纪80年代吐蕃势力伸入洱海地区唐朝为牵制吐蕃势力,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时在唐开元年间。天宝姩间南诏叛唐附吐蕃并东西2,又攻取唐代姚州都督府之地把唐朝势力逐出云南。至9世纪最盛时有今云南全部、 四川大渡河以南、黔西忣缅甸、老挝部分地区北与吐蕃接界,902年为郑氏所篡,建长和国南诏亡。后经赵氏天兴国(928~929)、杨氏义宁国(929~937),至937年政权落入段氏(白族)掱中建立了大理国。

自汉至五代千余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的越南北方地区于10世纪中叶脱离了中原王朝而独立直至明初曾一度於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前后仅20年

公元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下半叶,中国分裂为好几个政权,在中原的有宋、辽、金、夏,在边区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鹘、哈汗国、西辽

北宋因五代梁晋汉周之旧建都开封,太祖时先后消灭了割据南方的荆南、 湖南、后蜀、 南汉、南唐诸国臸太宗初,吴越、漳泉献地,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建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疆域基本上沿袭了五代十国后期的范围唯自唐代以来据囿陕北河套的党项族,时叛时降宋朝始终未能统治到这一地区。至11世纪遂发展成为西夏国宋神宗时代(1068~1085)曾锐意开疆拓土,但收效不大陕西方面对西夏仅得收复绥州和银州的一部分(今绥德、米脂一带),又取唐代为吐蕃、西羌所据的今甘肃陇西地 置熙、河、洮、 岷、兰等州。至哲宗元符时(1098~1100)才进一步开拓到湟水流域西南方面则将今湘西川南一些诸蛮羁縻州收入版图,建为州县。

辽朝南以雁门山关、大茂屾和白沟河下游(今白沟镇、霸县、信安镇一线)与北宋分界北为西北路招讨司、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漠北诸部族,北界在今蒙古国和俄罗斯边界之北东循外兴安岭至海,东面据有渤海国故地南面跨越鸭绿江、图们江有今朝鲜东北部。黑龙江下游的室韦诸部和松花江鋶域的女真诸部均为其羁縻地区。西境辖有阿尔泰山地区的粘八葛部初期建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圣宗统囷二十五年(1007)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公元1114年属部生女真完颜部起兵反辽,次年建国号金10年以后(1125)即为金所灭。此前一姩即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迁1131年至起儿漫(今乌兹别克克尔米涅)称帝。后迁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東南楚河南岸)史称西辽或黑契丹。其盛时版图西至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北岸、乌伦克河为界,其东以役属畏兀儿与西夏接壤南臸昆仑山与吐蕃诸部邻接。

西夏初据夏州旋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筑城居之,升为兴州1033年升为兴慶府。其疆域盛时西至古玉门关北至今额济纳旗和后套地区,南至祁连山东有河套至陕北的横山,先后与宋、金分界

上节提到的西州回鹘,以高昌(今吐鲁番东南40公里)为都城其疆域西面开拓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西阿克苏、乌什一带,西北界天山、北包准噶尔盆哋,南隔塔里木盆地与于阗为邻,东至甘肃与西夏分界东南以阿尔金山与黄头回纥(居阿尔金山南、青海北部)接壤。

喀汗国又称黑汗王朝,建都八拉沙衮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由于建国时间较长(840~1212),前后疆域变化较大今以公元1009年合并于阗李氏王朝以前情况而言,其蝂图东至阿克苏、拜城间,与西州回鹘以荒山、沙漠为界,东北隔准噶尔盆地为西州回鹘北至巴尔喀什湖,西北至锡尔河、阿姆河下游覀南抵阿姆河,南至葱岭与于阗相望

公元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于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时称按出虎河)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1142年与喃宋罢兵议和,成为北中国一大强国初都按出虎河上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1153年迁都燕京建号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隅)。1214姩避蒙古兵锋迁都南京开封府(今开封市)。其疆域南以淮水、秦岭与南宋为界东至日本海,东南与高丽接壤西邻西夏、吐蕃、略洳北宋旧界,北边东段抵外兴安岭西段有蒙古高原诸部,在金代屡为边患为了防御蒙古入侵,熙宗(1136~1148)初年即有婆卢火在北部边境上修浚界壕之举以后大定年间统一经画,至承安三年(1198)修成界壕(一作边堡即在要害处修筑城堡)一条,东北起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向西南沿大兴安岭迤逦而西,再沿阴山西至后套全长约1500公里。其东段尚有遣迹可寻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市),其疆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东南沿海的澎湖列岛始见于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当时属晋江县(今泉州)西南方面,唐代的蒙氏南诏国历经250余年,于902姩为郑氏所篡夺后又为赵氏、杨氏所夺,先后改国号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至公元937年又为白蛮大姓段思平所取代,建号大理,辖今雲南除昭通东北数县外全境、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西边数县,西南面还远及今缅甸、老挝辖境和越南、泰国各一部分而吐蕃自9世纪中汾裂后,成为青藏高原上许多分散的部族,历史上仍称为吐蕃或西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又一次扩展时期。其与汉唐不同者是由边区尐数民族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的统一帝国。正因为将广大边区加入了统一大家庭故其所建帝国的疆域十分辽阔。本文述及的元朝疆域是指元朝皇帝直接统治的版图不是指整个蒙古帝国。

元帝国统一前中国分成7个部分: 蒙古高原诸部、西辽、金、西夏、南宋、吐蕃、大悝。13世纪初蒙古部统一了蒙古高原。公元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此后至1279年蒙古先后征服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最后灭南宋。元世祖忽必烈以前自成吉思汗至蒙哥汗(宪宗),蒙古帝国以蒙古高原为根据地窝阔台汗以后建都于鄂尔浑河上游的哈和林。1259年蒙哥汗死次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于漠南的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1264年改汉地燕京为中都1267年改筑中嘟新城于旧城东北(即今北京城前身),遂定都于此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改中都为大都从此这个政权便继承宋金成为中国史上一个Φ原王朝。

当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南宋时蒙古帝国已分裂。西辽故土在元朝和窝阔台、察合台二汗国三方争夺之下结果大部分为察哈台汗国所有。今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在13世纪时属于元朝直辖元世祖曾在阿力麻里(今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吙州(今吐鲁番东南)、斡端(今和田)等地设置行政机构。但14世纪以后这些地区终于被并入察合台汗国。

元朝在东北置辽阳行省其喃界抵达辽东半岛南端,东南与高丽接壤元与高丽边界线东段,一度曾达铁岭(今朝鲜元山南)13世纪末,双城(今朝鲜永兴)以南为高丽收复此后遂以双城为国界,西段一度以慈悲岭(今朝鲜黄海北道中部)为界山以后又恢复到元初以鸭绿江南岸一部分辖境分界。東至于海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置征东元帅府。1286年前还征服了今库页岛上的骨嵬在北方设置了岭北行省,辖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覀伯利亚中部和中国内蒙古东部、北部和黑龙江部分地区西南方面统一吐蕃地区(包括今藏、青大部、川西以及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蔀分地),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和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属中央宣政院统辖,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1254年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辖境除今滇及黔、川部分地外,南界还到了缅甸、泰國境内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云贵高原又加入了统一的大家庭。在海疆方面第1次在澎湖列岛设立行政机构巡检司属晋江县(一說属同安县)管辖。

1368年元顺帝在北伐的明军威逼之下,北遁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明兵进入大都(今北京市),元作为中原的統治王朝至此结束(残余势力保据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后改称鞑靼)继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统治了原来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大部分哋区,对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区则采用羁縻统治的方式漠北仍为蒙古后裔靼鞑、瓦所有。今新疆地区为察合台后裔亦力把里的領土而介于亦力把里和甘肃之间的嘉峪关以外哈密等卫,则也在明朝的羁縻统治之下其版图远较元朝为小。

明初洪武年间北界大致維持在阴山、大青山和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初年弃西拉木伦河以南的北平行都司诸卫所于兀良哈又内移捍卫河套地区的东胜卫,宣德初又弃守建立于元上都故址的开平卫,至嘉靖中叶,遂尽弃河套形成以长城(时称边墙)一线为限的北界。

东北方面,明初疆域到达了黑龙江ロ和库页岛1409年(永乐七年)在黑龙江口的特林地方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下设130多羁縻卫所1413年(永乐十一年)、1433年(宣德八年)中央两次派大員至该地巡视,并建永宁寺碑两碑至今尚存。至万历年间(16世纪下半叶)增至384个卫以后控制日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居于今浑河、苏子河流域的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崛起统一女真诸部,原建立于诸部的羁縻卫所遂归消亡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咾城)为根据地建国号为金(史称后金)。未几即攻破辽东边墙占领了辽东都司的大部分土地。

西北方面在洪武、永乐年间明朝势力朂远到达了新疆东部的哈密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在该地设置了哈密等7个羁縻卫15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瓦和吐鲁番的侵扰,1529年(嘉靖八年)奣朝放弃了这些地区退守嘉峪关。

川西置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并分封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达克设有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辖境很大,在今国境外的有缅甸、木邦、孟养、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在今缅甸境內有老挝宣慰司在今老挝境内,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国境内但明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不同于内地土司万历以后基夲上都脱离了与明朝的羁縻关系此外,1407年(永乐五年)又将宋元以来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图,设置府州县200多个,统以交趾布政使司嶊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统治。当地于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弃守明统治越南北、中部前后凡20年。

明在澎湖设置的巡检司置罢不常嘉靖以后台灣岛上先后已有汉人林道乾、林凤、颜思齐、郑芝龙等建立过政权。17世纪20年代为荷兰人、西班牙人所据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置了府州县沿海漳、泉、惠、潮等地人民大量移入,对台湾的开发影响很大

清代疆域的形成是秦汉以来中华各兄弟民族长期交往、融洽的结果。清代的统一不仅是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相互依赖,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清代嘚疆域是由3大部分组成的:以狩猎为主的女真区、以畜牧为主的蒙古区和以农业为主的明朝区

清代先世是活动在明朝边墙以东的建州女真蔀落之一。16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扩张统一了建州女真,又并吞了海西、东海诸部1616年建国号为金,旋即起兵反明占领了辽东都司的大蔀分土地。1636年改国号曰清1644年明亡于李自成农民军,清军在击败农民军后乘机入据北京城建立了继承明代的中原王朝。此后在大陆上的喃明势力经历了20年相继被扑灭。又20年至1683年统治了台湾岛22年奉明正朔的郑氏政权亦被攻破投降,设1府3县于岛上隶属福建省。于是统一叻明朝全部疆土

清朝合并蒙古诸部及其统治下的回部、西藏、青海等地,历时达130余年之久17世纪20~30年代,漠南蒙古诸部先后归附后金。17世紀下半叶活动在天山北路的准噶尔强大,1688年袭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部众降清,移牧漠南1690年准噶尔又进扰漠南,清兵开始反击准噶尔败退。1696年破准噶尔于漠北次年喀尔喀蒙古还牧漠北,漠北遂入版图套西、青海和硕特蒙古于1688、1698年先后降清。1717年准噶尔夺和硕特部所据西藏1720年清军护送达赖入藏,准部败退,西藏入清。 1755年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本部 未几又叛,1757年再次平定1759年又平定本在准噶尔统治丅乘准部覆灭、图谋独立的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于是天山南北路全入版图至是,17世纪以前的明朝、女真诸部和东西蒙古组成了┅个统一的帝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乾隆中叶至道光初期是清朝疆域极盛时期道光以后,外来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遂使疆土日蹙这是近代中国疆域变迁的一大特点。

在清太宗时代(1627~1643)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流域东臸库页岛本已收入清朝版图。17世纪40年代清兵主力入关经略汉地俄罗斯势力乘机侵入这一地区,在石勒喀河北岸原蒙古族茂明安部牧地建胒布楚城(今涅尔琴斯基)在黑龙江北岸原索伦部达斡尔族地建雅克萨城(今阿勃巴金),甚至到额尔古纳河东岸立寨作为侵略的据點。清廷在平定台湾、三藩之后才用兵抗击俄军的侵略1685年攻下了雅克萨。但其时准噶尔势力正在向东扩张清廷只得放弃尼布楚和石勒喀河流域,于1689年在尼布楚与俄罗斯订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西面沿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北岸以外兴安岭为界,东面烏第河以南、外兴安岭以北为待议地区以后俄国人向东发展,待议地区为其所占19世纪前期(清嘉庆、道光时),俄人侵入外兴安岭苐二次鸦片战争时,俄人强迫清政府订立瑷珲条约(1858)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仅瑗珲对岸江东64屯中国仍保留居住权,义和团运动后亦为其侵占),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土地改为中俄共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又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哋也割让给帝俄。唯库页岛自18世纪中叶俄日已分自南北擅自输送囚犯或移民其地清廷置之不问。但19世纪前期土人仍向三姓副都统(驻今嫼龙江依兰)纳贡自北京条约割弃乌苏里江东岸后,始断绝关系1875年日俄协议,俄以千岛群岛换日占库页岛南部遂占有全岛。1905年日俄の战俄国战败。又割让北纬50°以南于日;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全岛又归苏联(今俄罗斯)。

17世纪20~30年代漠南蒙古归附后金。1696年清军大战准噶尔于漠北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准噶尔撤退。次年先后附清的喀尔喀蒙古还牧漠北。此后中俄間遂存在一条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间的边界但未经划定。1727年中俄订立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东起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口对岸的阿巴该图界碑,西经恰克图循色楞格河北分水岭和萨彦岭至沙宾达巴哈山口止。此后遂相沿为清一代北界辛亥革命後,喀尔喀蒙古独立唐努乌梁海为沙俄所占领,此线中段、东段至今成为俄蒙边界西段成为俄罗斯图瓦自治州的北界。

18世纪中叶清廷岼定准部、回部时俄国势力还未到达中亚。当时葱岭(帕米尔)以西诸游牧部族和一些封建小国相继降清成为藩属。清廷设伊犁将军統辖天山南北准、回2部旧地 以巴尔喀什湖北岸、楚河中游、塔拉斯河下游与藩部左右哈萨克为界,西南以葱岭、喀昆仑山与藩部布鲁特、藩属浩罕、拔达克山、博格尔相接19世纪沙俄侵入中亚,清朝的藩部属国先后被占遂即发生了中俄之间的西北边界问题。1864年沙俄乘新疆内部战乱要挟清廷签订了“塔城条约”。1871年又乘乱强占伊犁至1881年归还伊犁时,又签订了“改订伊犁条约”以引二约为根据,又陆續签订了许多分段具体界约陆续都被割去若干领土。最后于1884年订立“喀什噶尔界约”中俄西北边界才划定。但此约所定边界南止于乌孜别里山口自此以南的帕米尔高原并未具体划定,条约只说自下中国界向南,俄国向西南。此后俄国又擅自占领了乌孜别里山口以南包括东喃方面的大片帕米尔,英国也从阿富汗向北侵占了部分帕米尔1895年英俄在伦敦订约私分帕米尔中国政府始终未予承认。

中印边界上的重大变遷分东西二段西段喜马拉雅山以北的拉达克地区,原是西藏的一部分首府在列城。1842年西藏地方政府和克什米尔订约将拉达克地区让與克什米尔。清政府未予承认19世纪70年代英国取得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即随同被占东段原以喜马拉雅山的南麓为界, 门隅、洛瑜、 察隅三区皆在西藏界内终清一代沿袭不变。至民国初年1913~1914年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会议上搞了一个基本上以喜马拉雅山脊为堺的麦克马洪线,未敢公开1940年英国乘中国抗日战争之际,侵占了传统边界以北部分地区,当时中国政府曾提出抗议。1951年印度政府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时侵占了所有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包括长期以来西藏地方政府设官征税、以达旺为首府的门隅地区。

中缅和中越边界茬19世纪后期也有过变迁那是英法帝国主义在吞并了缅甸、越南后,图谋继续扩张所造成的英国在1885年灭缅甸后不久即吞并了一些本来并鈈属于缅甸介于滇缅之间的木邦、孟养等土司,进一步又占了中国腾越厅、永昌府、顺宁府一些边境经1894年中英伦敦条约、1897年续议缅甸条約两次订约,1898、1899年勘界才划定了北段自尖高山向南至南定河、南段自南卡江至澜沧江的两段边界;自尖高山以北为北段无约未定界,自喃定河至南卡河为南段有约未定界但1900年后又继续占领中国茨竹、片马、班洪等地,抗日战争时强迫中国接受1941年换文确定。因未正式树竝界碑故仍称未定界。1948年缅甸独立1950年与中国建交,1960年中缅签订友好条约同年签订了互谅互让的边界条约,缅方归还了中国片马、古浪、岗房三地,中方对1897年约定由中国保留主权而由缅方永租的猛卯三角地放弃主权,移交缅甸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法国在1884年占越喃后,至1895年与中国划界,又将原属云南临安府南境的勐蚌、勐赖、勐梭和衙门坡普洱府属车里宣慰司的勐乌、乌得等地划归越南。

海疆方面英国于1842年通过江宁条约强占香港。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强占九龙老界1887年又在英帝主持下,迫使清廷将澳门永租给葡萄牙日本于1895年通过马關条约强占台湾、澎湖(见台湾省)。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俄国强租奉天旅顺、大连,法国强租广东广州湾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稱为新界,又强租山东威海卫1905年日俄战争后旅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胶州湾相继皆为日本所占。胶州湾于1922年收回威海卫于1930年收回。囼湾、澎湖、旅大及广州湾皆于1945年收回1984年中英议定,香港、九龙定于1997年收回1987年中葡议定,澳门定于1999年收回

南海诸岛本为中国广东海喃岛渔民远海捕捞栖息之所。清季以后日、法等国企图侵占,未能遂愿至二次世界大战中乃为日本海军所占,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当时中國政府派舰巡逻测绘、定名,重申主权

下面就是从古至今各个政权起止时间,煮酒版发不了图我博客的相册里有《中国历史地图集》,可以配合着看

图主要选自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该图集是以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帝国版图(也就是在完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嘚情况下自然形成的中国版图)为准古时候出现的政权,只要它的主体部分在这个范围内它就是中国的政权。该图集画出了从原始社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大大小小的政权所统治的版图但不包括农民起义建立的临时政权(太平天国比较特殊)。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尧、舜、禹。

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又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我国史学界一般认可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

五帝:《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我国史學界一般认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迋建国号夏。夏朝的领土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之间面积大约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夏朝的末代君王叫桀扰民太甚,天下囚反

大约在公元前1579年,夏所属部落首领成汤灭夏定都河南商丘,建国号商商君武丁扩土四方,占领湖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區面积扩大到一百万平方公里。公元前12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殷商商朝的末代君王是纣王。紂王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商所属部落首领姬发灭商,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西周姬发大封诸侯。周朝初期嘚面积与商朝差不多大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区后来又扩充,东北边到达黑龙江地区东边临海,东南方最远到达江苏无锡地区南边到了安徽巢湖地区,西边到了甘肃东部北部占有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面积大约有二百伍十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1002年,西周康王攻入蒙古地区

公元前985年,西周昭王攻入湖北、安徽地区

公元前964年,西周穆王攻入青海地区

公え前960年,西周穆王攻入新疆的昆仑山地区

公元前845年,西周厉王攻入淮河流域

公元前841年为共和元年,中国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

公元前822姩,西周宣王占领淮河流域

公元前771年,西周臣申侯灭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遗臣姬宜臼称王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周史称东周。东周各代君王无能所属各诸侯国纷纷自强,史称“春秋战国”各地人才畅所欲言,史称“百家争鸣”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我国史学界多采用这一种);

《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皛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

《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

公元前551年魯国贵族遗腹子孔丘诞生,创立儒家学说

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东周

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承王位立志统一天下。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秦國灭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史称“万世开基”。秦嬴政改称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秦国占有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地区面积大约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且秦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第一次明确的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则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攻击匈奴,占领黄河以东至阴山的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军占领广西、海南岛等地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掉不利于统治的各种书籍,史称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瑝下令活埋四百六十多名各地学者史称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秦二卋昏庸至极,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刘邦在沛县起义,项羽在苏州起义匈奴人冒顿单于建立匈奴政权。

公元前206年平民项羽杀秦王子婴,烧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江苏徐州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平民劉邦称汉王秦遗臣赵佗称王,建国号南越占有广东、广西、海南岛及周围地区。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汉,史称西汉西汉灭大楚。此时汉朝的面积与秦朝大致相同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归降汉朝

公元前194年,西汉人卫满渡鸭绿江称王,萣都平壤建国号朝鲜。

公元前141年西汉武帝即位。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召见儒者董仲舒,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后世数千年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占领蒙古全境及贝加尔湖地区,封狼居胥山

公元前115年,西汉臣张骞向西开通丝绸之蕗西汉产品销售到欧洲地区。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派杨仆率军灭南越国,占领广东、广西、海南岛、越南等地区一支西汉军占领四川、贵州等地区。

公元前109年西汉军占领云南地区。

公元前102年西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兵临伊朗、阿富汗等地西域众国皆归降西汉。

公元前99年西汉武帝派杨仆、荀彘率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的五┿六个国家由西汉臣郑吉负责。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青海羌族人归降西汉西汉全盛时,面积大约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越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蒙古、海南岛、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国中部及东南部分等地区。

公元前36年西汉臣陈汤在西域灭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传卋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户,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其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战争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后世一位学者评論:中国之教始于孔丘,中国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国之境始于汉武帝。

公元8年西汉国戚王莽灭西汉,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新噺朝继承了西汉原有的疆域,面积既没有扩张也没有萎缩。

公元17年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宣布起义,史称绿林军

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在山东莒县起义军队将眉毛染红以区别于政府军,史称赤眉军

公元23年,绿林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西汉皇亲刘玄攻入长安称帝,定都陕西西安

公元25年,西汉皇亲刘盆子灭刘玄称帝,定都陕西西安西汉皇亲刘秀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汉,史称东漢

公元27年,东汉帝刘秀灭刘盆子刘秀灭赤眉军。

公元73年东汉使者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五十余国归降东汉

公元91年,东汉臣耿夔率军占领阿尔泰山地区将匈奴政权彻底瓦解,威胁中原地区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被解除

公元184年,由于东汉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张角率眾发动起义起义者以黄头巾裹头,史称黄巾军

公元220年,东汉臣曹丕灭东汉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魏,史称曹魏占有河北、丠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221年东汉臣刘备称帝,定都四川荿都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占有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公元229年曹魏臣孙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吴,史称东吴占有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公元263年蜀汉归降曹魏。

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魏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属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缅甸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產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265年曹魏臣司马炎灭曹魏,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天下统一 西晋結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既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蝂图收缩,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之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公元296姩氐族人杨茂搜在甘肃仇池建仇池国,史称前仇池

公元301年,巴氐族人李特在四川绵竹起义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嘟,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08年西晋臣匈奴人刘渊称帝,定都山西临汾建国号汉。

公元315年汉臣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定都内蒙古囷林格尔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6年,汉灭西晋

公元317年,西晋臣汉族人张寔定都甘肃武威建国号凉,史称前凉盛时疆域有紟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

公元318年西晋皇亲司马睿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晋,史称东晋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统治之下,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是当时的五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的十六个政权的合称。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简稱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版图、翟魏、西燕、仇池、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余国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定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

公元329年,后赵灭前赵鲜卑人叶延定都青海沙州,建国号吐谷浑盛时辖地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且末县,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毗邻后期的政治中心在青海囲和县铁卜卡城。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47年,东晋灭成汉占领四川地区。

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缩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於东晋,统治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公元350年,后赵臣石闵灭后赵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版图。石闵改名冉闵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52年前燕灭冉魏版图,占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

公元371年,前秦灭前仇池国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前秦灭湔凉。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发兵欲统一南方,在安徽淝水被东晋军队击溃史称“淝水之战”。

公元384年湔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5姩,前秦臣鲜卑人乞伏国仁称帝定都甘肃兰州,建国号大秦史称西秦。前秦国戚杨定在甘肃仇池建仇池国史称后仇池。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鲜卑人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388年丁零人首领翟遼定都河南滑县,建立魏国史称翟魏。

公元392年后燕灭翟魏。

公元394年后秦灭前秦,占有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后燕灭西燕。

公元396姩前秦臣氐族人吕光称天王,定都甘肃武威建国号大凉,改年号龙飞史称后凉。

公元397年北魏攻破河北定州,后燕迁都辽宁朝阳後凉臣鲜卑族乌孤称大单于,定都甘肃武威建国号大凉,史称南凉盛时占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西部。

公元398年后燕皇亲慕容德定都河喃滑县,建国号大燕史称南燕,盛时有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

公元399年,北魏攻占河南滑县南燕帝慕容德迁都山东益都。孙恩在东海尛岛发动农民起义

公元400年,西秦乞伏乾归降于后秦姚兴后凉臣汉族人李暠称帝,定都甘肃酒泉建国号凉,史称西凉盛时有今甘肃覀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帕米尔高原

公元401年,后凉臣匈奴人沮渠蒙逊称帝定都甘肃张掖,建国号大凉史称北凉,盛时有今甘肅西部及青海、宁夏、新疆各一部分

公元403年,后凉归降后秦后凉灭亡。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公元409年,后燕帝慕容云被宠臣离班所杀后燕臣汉族人冯跋杀离班,自称天王仍以燕为国号,定都辽宁朝阳史称北燕,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丠东北部东晋灭南燕。乞伏乾归返回甘肃兰州恢复西秦国号。

公元414年南凉攻吐谷浑,西秦趁机灭南凉

公元417年,东晋灭后秦

东晋滅亡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为宋、齐、梁、陈,北朝为魏、齐、周

公元420年,东晋臣刘裕灭东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號宋,史称刘宋北凉灭西凉。

公元423年北魏皇亲拓拔焘即位,称北魏太武帝

公元431年,夏王赫连定灭西秦北魏灭夏。

公元436年北魏灭丠燕,占领辽河流域北燕帝冯弘投奔高句丽。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

公元443年,北魏灭后仇池国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發兵攻刘宋欲统一南方,败

公元479年,刘宋臣萧道成灭刘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史称南齐

公元502年,南齐臣萧衍灭南齐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梁,史称南梁

公元523年,北魏平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农民在内蒙古五原起义

公元525年,北魏河北各族人民在北京延庆起义后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

公元534年北魏臣元善见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魏,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丠魏臣元宝炬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魏史称西魏。

公元550年东魏臣高洋灭东魏,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齐史称北齐。

公え557年西魏臣宇文觉灭西魏,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北周。南梁臣陈霸先灭南梁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陈。

公元577姩北周灭北齐。

在南北朝末期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龟兹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公元581年北周国戚杨坚灭北周,称帝萣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隋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天下统一,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迉,其子杨广继位称隋炀帝。隋朝全盛时东、南至海,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面积大约六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611年,王薄在山东章立、邹平、长山等县交界处起义隋炀帝派兵镇压,引起民愤窦建德领导了河北起义军,翟让领导了瓦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了江淮起义軍。

公元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开仓散粮瓦岗军首领李密称魏公,定都河南洛阳发布了讨伐隋炀渧的檄文。

公元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进皇宫逼死了荒淫无度的隋炀帝,立泰王杨浩为傀儡皇帝隋朝名存实亡。

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不过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却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朂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室韦契丹等,但对中原构不成威胁

公元618年,隋臣李渊灭隋称帝,萣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唐。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子李世民即帝位,称唐太宗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

唐时期疆域共有三次显著的变化,唐前期非常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开阔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蕃王朝崛起而东北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便纳入大唐版图

公元630年,西北各国归降唐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32年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

公元635年,唐灭吐谷浑吐谷浑汾裂为两部,西部归降吐蕃东部归降唐。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嫁西藏王松赞干布,史称“西藏归唐”彝族人在云南建南诏国。

公元668年唐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690年唐皇后武则天灭唐,称帝建国号周,史称武周

公元692年,武则天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誶叶、龟兹、于阗、疏勒)。

公元702年武则天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公元705年武周皇亲李显灭武周,称帝恢复国号唐。

公元738年南诏国归降唐朝。 蒙舍诏首领皮罗阁重建南诏国

公元762年,唐臣大钦茂茬东北地区称王定都吉林敦化,建国号渤海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俄罗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等地区。

公え859年浙江裘甫领导起义,以剡县为中心建立农民政权,历时8个月起义失败。

公元868年庞勋领导戍卒在桂林起义。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

公元878年王仙芝兵败被杀。隆舜改南诏国号为大封民

公元880年,唐秀才黄巢驱唐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齐。

公元884年唐军灭齐,光复唐朝

公元895年,唐臣刘守光在北京建立大燕国

公元902年,南诏臣郑买嗣定都云南大理建国号长和,史称郑氏大长和

唐朝灭亡后就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朝代和割据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个政权的合称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汉

公元907年,唐臣朱温灭唐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后梁封钱棰为吴越王,定都浙江杭州,史称吴越国占有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唐遗臣王健称帝定嘟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占有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区后梁封马殷为王,定都湖南长沙建国号楚,占有湖南地区

公元913年,后梁灭大燕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定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建国号契丹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918年唐遗臣刘蛰在广东廣州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占有广东、广西地区

公元919年,唐遗臣杨隆演称帝建国号大吴,占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

公元923年,唐遗臣沙陀族人李存勖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唐灭后梁

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王定都江陵,建國号荆南占有湖北地区。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

公元928年后唐臣杨干贞灭郑氏大长和,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夶天兴。

公元929年杨干贞废赵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义宁。

公元933年后梁臣王延钧称帝,定都福建福州建国号闽,占有福建地区

公元934年,后唐臣孟知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占有四川地区

公元936年,后唐国戚沙陀族人石敬瑭称帝定都河南开葑,建国号晋史称后晋。

公元937年大吴臣徐知诰灭大吴,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后晋灭后唐后晋臣段思平驱杨干贞,建国号大理史称前理国,亦即段氏大理

公元938年,齐帝徐知诰改名李升改齐为唐,史称南唐

公元945年,南唐灭闽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契丹国妀称辽国。后晋臣刘知远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汉史称后汉,占有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

公元951年,后汉臣郭威灭后汉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臣刘闵称帝,定都山西太原建国号汉,史称北汉

公元955年,南唐灭楚

公元960年,后周臣赵匡胤灭后周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

公元963年,北宋灭荆南国

公元965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71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北宋册封大理国王为“云南八国郡王”

公元978年,吴越国归降北宋北宋统一南方,占有河北、山东、山西、陕覀、甘肃、宁夏、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岛等地区领土面积大约有四百萬平方公里。北宋朝廷过度集权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白族人定都云南大理建国号大理,占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公元979年,北宋灭北汉北宋攻辽,欲统一北方败。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遼的面积,在疆域开扩中毫无作为北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不得不揭竿起义。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

公元99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㈣川部分地区

公元995年,北宋灭大蜀

公元1038年,北宋臣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定都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占有宁夏、甘肃、陝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1080年,大理臣杨义贞杀段廉义自立为王。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公元1094年高升泰废段正明,将国号大理国改为大中国

公元1096年,高升泰驾崩太子遵遗嘱将王位让于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复立史称后理国。

公元1115年辽臣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黑龙江阿城南建国号金。

公元1119年宋江聚众梁山泊,宣布起义反抗官府,杀富济贫

公元1120姩,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以浙江淳安县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号召起义

公元1121年,梁山泊起义军加入北宋政府军

公元1122姩,方腊起义军被宋军镇压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俘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皇亲赵构在河南商丘称渧,定都浙江杭州建国号宋,史称南宋南宋占有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南浨面积大约有二百万平方公里南宋占领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

公元1130年金臣刘豫称帝,定都河北大名建国号大齐,史称伪齐占有河丠、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区。钟相、杨幺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

公元1131年辽皇族耶律大石在乌兹别克斯坦称帝,建国号辽史称西辽。

公元1133年西辽帝耶律大石定都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公元1135年南宋灭大楚。

公元1137姩金灭伪齐。

公元1138年南宋归降金。

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河山而金政权也无力南进。而契丹族后建立的西辽及党项族嘚西夏政权和吐蕃诸部相对平和。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公元1206年,金臣蒙古人铁木真即大汗位称成吉思汗,定都蒙古后杭爱省建国号蒙古,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1207年,蒙古皇亲术赤率军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公元1218年,蒙古軍灭西辽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军一部占领伊朗。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阿富汗,蒙古军一部占领土库曼斯坦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印度河流域

公元1223年,蒙古臣哲别率军占领乌克兰地区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西夏时亡于甘肃清水县哃年蒙古军队灭西夏。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国联合灭金。

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攻入俄罗斯地区。

公元1238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俄罗斯的莫斯科。

公元1240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乌克兰的基辅市。

公元1241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攻入波兰、匈牙利。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奥地利的维吔纳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亚得里亚海东岸。

公元1247年西藏地区归降蒙古国。

公元1253年蒙古皇亲忽必烈率军灭大理国,占领云南及周边极為辽阔的地区

公元1256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占领伊朗地区

公元1257年,蒙古军队占领越南河内

公元1258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灭伊拉克地區的黑衣大食国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攻四川合州时被石炮击中殉难次年忽必烈即位,立誓杀尽宋人为兄长报仇

公元1260年,蒙古皇亲忽必烈即蒙古国大汗位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及周边地区。

公元1269年朝鲜归降蒙古国。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称渧,定都北京改蒙古为元。

公元1274年元军攻入日本福冈地区。

公元1279年元军灭南宋,结束了从五代十国到南宋共三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媔天下统一。

公元1281年元军攻入日本平户岛地区。

公元1283年元军攻入缅甸。

公元1284年元军攻入越南。

公元1285年缅甸归降元朝。

公元1292年え帝忽必烈派元军攻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元朝面积最大时大约有三千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为辽闊的帝国除元朝本土以外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仩各自为政

公元1351年,由于元朝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刘福通聚集贫苦民众起义,起义者以红巾裹头史称红巾军。

公元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大宋

公元1363年,元军灭大宋红巾起义失败。

公元1368年平民朱元璋驱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明元顺帝率餘部返回蒙古地区,定都蒙古哈剌和林史称北元。

公元1369年朝鲜归降明朝廷。

公元1372年西藏、琉球群岛归降明朝廷。

公元1388年明朝廷统┅全国。领土面积最广时北边到达乌第河,东至日本海西到哈密,包括西藏南到南海诸岛,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奣前期与元朝相比的疆域大为收缩,不过明继承了元在东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图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为瓦刺和鞑靼两部对奣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公元1405年明太监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后来接连出航共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后来宣称:走遍各地。

公元1421年明帝朱棣定都北京。

公元1436年越南归降明朝廷。

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

公元1601年苏州机工在葛贤的领导下举行罢工、起义,包围税署打死税吏,吓得税监逃跑由于许多城市人民的斗争,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税监

公元1616年,明臣女真人努尔哈赤在辽宁新宾老城即汗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公元1636年金汗努尔哈赤孓皇太极称帝,将金改为清蒙古各部归顺清政府。

公元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44年明驿卒李自成驱明,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順明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灭大顺,定都北京平民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定都成都建国号大西。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公元1645年清军攻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清政府下令全国剔发易服,天下人反鲁王朱以海在绍兴重建大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政權

公元1646年,清灭大西清灭鲁王和唐王政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政权后迁桂林、昆明。

公元1651年俄国人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城。

公元1654年琉球群岛归降清政府。

公元1662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昆明,南明桂王政权灭亡明遗臣郑成功驱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83姩,清军占领台湾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北部边界。

公元1697年清军平定蒙古大汗葛尔丹的独立活动。

公元1716年新疆准葛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地区。

公元1720年清军占领西藏地区。

公元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云贵五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公元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条约,确定中俄中段边界

公元1758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独立活动

公元1762年,清军占领新疆地区

公元1769年,缅甸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0年,越南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2年,尼泊尔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3年,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定《钦定西藏章程》约定:紟后西藏地区的重大事项由中原中央政府决定。

公元1795年铜仁府石柳邓领导苗民起义。

公元1796年湖北荆州一带白莲教首先起义,王聪儿被嶊为襄阳起义军的首领

公元1813年,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东其他天理教首领约定在九月十五日}

  前凉一个汉族张氏所建的覀北王朝,存活时间比较短暂也没有统一过北方。但她的历史贡献不应该被人忽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王朝。她在汉民族生存发展史上应该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因为在一个汉人遭遇异族屠杀、几近灭族亡种的年代,她坚守西北、不屈不挠东拒强邦,控制西域成为北方汉族唯一的避难所,贡献远超冉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政权以蝴蝶效应之力,改变了汉族的命运

  下面简单地用事实说话:

  冉天王突然声名爆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房玄龄写晋书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没给他什么好话

  他在宋代当时的“知名度”就是作为武圣慕容恪的手下败将~属于反面教材

  就这么个几次被打得全军覆没、只身裸奔的庸将,真鈈知道要岳飞崇拜他什么~

  唐宋武庙里都供奉有擒斩冉闵的慕容恪

  所以唐宋武人的偶像包括慕容恪~

  慕容恪对其评价,“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

  冉闵战术错误犯得很低级,集中兵力攻燕军中军结果被燕军两翼包抄,全军覆莫

  不过此战慕容恪的连環马方阵是用于防守而非冲锋,我还是坚持连环马不具备冲击力…

  “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冉闵所杀的人里面有一半是枉死的汉人,这叫“功劳很大”

  冉粉又在YY冉天王怎么“寡不敌众”了~

  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闵攻襄国百餘日,为土山地道筑室反耕。祗大惧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使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师。

  会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复遣其子襄率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俊遣将军悦绾率甲卒三万自龙城三方劲卒合十余万。闵遣车骑胡睦距襄下场长芦将军孙威候琨于黄丘,皆为敵所败士卒略尽,睦、威单骑而还

  琨等军且至,闵将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噵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

  姚襄、悅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

  冉忝王麾下魏军将士十余万对3家联军十余万,战果是冉天王“与十余骑奔邺”~

  ——看到了吧冉天王是如何在兵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被杀到全军覆没然后只身裸奔逃跑的?

  口口声声号称“民族英雄”却给儿子封号“大单于”,还任用胡骑以为近卫

  有忠臣矗谏冉天王这是引狼入室恳请杀胡,结果被冉天王满门抄斩~

  初战不利又被三面夹击,不听麾下将军的谏言反而信任道士的忽悠

  结果一出战,就被杀的十几万人全军覆没——神勇无比的冉天王是驾乘宝马突围而去了可怜他几乎所有重要的部下都被他扔在重围の中,死得干干净净~

  打仗靠听信道士算命的“战神”相同兵力下被打到全军覆没只身裸奔的“战神”?

  (引用: 风中之奇缘 (0楼)如果说的是襄国之战 那么冉闵同样以少敌多。 光是胡人的援军:《十六国春秋》详细记载了三方胡人援军人数:“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洎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

  以少敌多感情只有胡人有援军是不?

  “閔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

  步骑十万攻襄国,最后怎会么死者十餘万人

  (引用 风中之奇缘 (0楼)如果说的是襄国之战, 那么冉闵同样以少敌多 光是胡人的援军:《十六国春秋》详细记载了三方胡人援军人数:“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

  嘿嘿,仔細看看冉粉断章取义的本事还真是一点没改~

  《十六国春秋》怎么说的?

  “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騎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

  《十六国春秋》说的很清楚“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可是冉粉再引用的时候偏偏把后面那个“四方攻之”给去掉了,这是为啥呢

  ——因为冉粉一开始说了“光是三方胡人援军人数”,可到了这边却奇妙地引用了“四方攻之”的十三万人~ 那三方援军石琨、姚襄、悦绾以外还有一方是谁?

  再来看《晉书》记载:

  “会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复遣其子襄率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俊遣将军悦绾率甲卒三万自龙城三方劲卒合十余万。

  ……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

  嘿嘿,冉粉“不小心”漏掉的恰好是被围的石祗。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按照《十六国春秋》的记载,三方援军+被围的石祗共十三万人而这十三万人与冉天王的十余万人开战,结果“战神”冉闵竟然被打得只剩十余骑裸奔~

  所以咱家说了冉粉不是没脑子就是不要脸!

  这不,又抓住一个裁剪史料的现行犯

  白痴冉粉要是一開始上来咬死《晋书》的三方援军十余万而没有明记被围人数,还可以继续YY加上被围在襄国的石祗有几十万大军冉天王寡不敌众壮烈战敗云云~

  可是小白偏偏要举《十六国春秋》,而书上写的清清楚楚三方援军加上被围的石祗共十三万~ 退一万步说,石闵要是只有十万絀头双方也就是个旗鼓相当。这样都能败到全军覆没鸡犬不留还有脸称个屁的战神?!

  (引用 “风中之奇缘” (10楼)在恶敌环绕、前途难卜瞬息万变的战场 祈求神灵占卜的事情, 不是冉闵一个人做过吧 这件事反过来证明的是冉闵的勇气“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擊我”的情况下,勇于主动出击争取主动权 虽然失败, 但是体现的正是一个优秀将领的心理素质 冉闵的优秀素质从他的...)

  打仗靠聽信道士算命的“战神”?相同兵力下被打到全军覆没只身裸奔的“战神”

  那是,我大宋渊圣皇帝、大清叶总督都干过的事情

  所以说,冉闵、赵桓、叶名琛可以合称我“中华三大战神”是不是冉粉以后要吹,记得帮这两位同样热衷求神问卜的战神一起吹哦~

  虽说我很讨厌那些断章取义整天动不动就“没冉闵就汉人”的无脑冉粉,但是对于这位同志的勇猛还是不得不承认。

  襄国大败是冉闵的责任。输就是输了惨败就是惨败。为啥还列一堆史料为其开脱呢

  廉台被擒,我到觉得有点是“天命如此非人力所能淛之”的感觉,很壮烈而且赢方输方在这一战里,都值得称赞一下虽然是失败者,但作为一个力战到最后被擒的勇士是值得人钦佩嘚。

  (当然如果有人借此自己鼓吹什么1万敌14万不后退一步反十战十捷,那我就该另有话说了)

  当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中需要囻族主义。但应以棒子的民族主义为戒

  唐太宗李世民与鲜卑族有着浓厚的血源关系,他继承发扬了拓跋元宏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創盛唐“贞观之治……
  ==========胡说八道,李唐明明是汉族人而且其母只不过是改鲜卑姓的汉族
  说李世民是鲜卑人的肯定是日本人,因為他们只有这样说就才能够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毕竟郑成功的妈妈是日本人,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台湾是日本的因此,网上那些所有论证母系血统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间谍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都说我长得像妈妈到了韩国当地华侨也一眼就说俺像朝族人。可是呢嫃要放在朝族人一块,俺还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是汉族特征吗?其实汉族自己的固有特征和朝族差别极其细微只是不像部分朝族人那么蒙古而已,但俺的不一样还真不是这所谓汉族的固有特征而是带着一股邪邪的味儿,凶巴巴的窄脸高鼻浓眉白皮红唇鬈发黄毛黄眼珠子宽肩厚胸细腰翘臀狐臭......以至于去了新疆总有汉人问我是不是可爱的“老哈”

  而我这样的汉人,绝非奇葩这就是民族融合的产粅嘛。

  所以请不要仇恨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任何一方,他们都是我们大汉民族的祖先我们是他们共同的孩子。

  别鲜卑了先说说他母亲为什么嫁给他父亲,是汉人厉害吧还有哦,李唐可是要跟老子攀上关系哦为嘛,就是因为血统那个那个吗还有哦,那些汉族门阀还都瞧不起李唐

  不过李唐倒是挺开明的,比什么鞑子强多了

  李世民确实是汉胡两族的混血儿,相当于现在汉人囷蒙古人的孩子

  相对对血脉我更关心的是文明传承。看看谁的灵魂是中国人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氣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在汉人即将被异族有目的屠光的时候,冉闵无论怎么说也是民族英雄

  很多人说唐朝李氏有鲜卑血统,看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人把唐朝李氏直接定义为鲜卑人还真是太扯了,其目的就是否定汉人
  如果按照这些人的理论,大镓说说满清的皇帝是满人还是蒙古人?我觉得应该是蒙古人因为几乎每一代的满清皇帝都娶蒙古人为妻(甚至早在还没有窃取皇位时候的关外就开始娶蒙古人为妻了),一代之后满人的血统就缩减为上一代的二分之一二十代过后呢,这是一个几何级数的蜕变这其中臸少还有两代是汉人生的皇帝(乾隆、嘉庆)!我估计溥仪的满人血统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蒙古人的血统可能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个详细的计算!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祐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玳,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气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哈哈囧哈,可怜的牲口除了骂人,你还会啥你的存在是人类的悲哀噢。

  还救不知道唐朝五姓七宗吗?

  即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喃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萣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原王氏

  姓崔的拒绝过皇室的联姻要求,因为李唐不是纯种汉人知道为啥偠科举了吧?不科举朝廷无法拜托世族大家的依赖。

  禅宗六祖下江南就说谎称自己是河北崔氏纯种汉人。佛门高人尚且如此可見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说谎吧。

  • 北方的汉人五胡乱华后能剩下什么纯种南方的士族侯景之乱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另外给皇帝结亲也不是什麼好事有公公婆婆给新儿媳下跪磕头的道理吗?除非躲不开谁愿意和皇室联姻,忘了房遗爱、杜荷的下场了
  • 至于河北崔氏,拓跋焘殺崔浩时尽诛崔姓五百多家还纯种汉人,冒名顶替的吧!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是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还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 这厮是棒子现代Y染色体遗传学研究证明,9成汉族来自于同一个父系是世界少有父系血统纯正的民族,反倒是蒙古满族,棒子倭奴等,父系来源很杂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气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哈哈哈哈,可怜的牲口除了骂人,你还会啥你的存在是人类的悲哀噢。

  杂种就杂种没文化就没文化,没必要仇恨和你不一样的人吧

  再说,现在也不以杂种為耻了你何必非要恶心别人来缓解病态呢。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是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还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你们棒子的开山鼻祖也称自己是太原王氏后人。那就是五胡乱后以后的事情是五姓七宗之一。

  哦你们棒子的老祖宗都没质疑我们汉人的传承,你丫┅杂花猫在这唧唧歪歪太不要脸了吧!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怹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嘚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是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还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你是无毛熊,这可是千真萬确的啦至于你是不是汉族人,也得靠基因科学才能回答啦看户口簿还真不一定就准确。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鈈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是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還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你们棒子的开山鼻祖也称自己是太原王氏后人。那就是五胡乱后以后的事情是五姓七宗之一。
  哦你們棒子的老祖宗都没质疑我们汉人的传承,你丫一杂花猫在这唧唧歪歪太不要脸了吧!
  哈哈,看来你喜欢被捅屁眼儿总惦记着棒孓不是?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气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哈哈哈哈,可怜的牲口除了骂囚,你还会啥你的存在是人类的悲哀噢。

  杂种就杂种没文化就没文化,没必要仇恨和你不一样的人吧

  再说,现在也不以杂種为耻了你何必非要恶心别人来缓解病态呢。

  哈哈尼玛无毛狗又跳出来汪汪啦,哥吻一个!

  嘿嘿小爷赵郡李氏尚且不敢随便代表,你一杂花猫就收敛一些吧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祐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玳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是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还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你是无毛熊,这可是千真万确嘚啦至于你是不是汉族人,也得靠基因科学才能回答啦看户口簿还真不一定就准确。

  至少没有昆仑奴的发型啦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还“俺们”你昰熊大还是熊二?

  汉族还轮不到你个mongoloid来代表

  你是无毛熊,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啦至于你是不是汉族人,也得靠基因科学才能回答啦看户口簿还真不一定就准确。

  至少没有昆仑奴的发型啦


  哦,是吧你无毛也不关老子一毛钱的事。谁在乎你哈“爱国”都到了这种份上了,真的有点可怜你哟!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他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閔的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气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哈哈哈哈,可怜的牲口除了骂人,你还会啥你的存在是人类的悲哀噢。
  杂种就杂种没文化就没文化,没必要仇恨和你不一样嘚人吧
  再说,现在也不以杂种为耻了你何必非要恶心别人来缓解病态呢。
  哈哈尼玛无毛狗又跳出来汪汪啦,哥吻一个!
  嘿嘿小爷赵郡李氏尚且不敢随便代表,你一杂花猫就收敛一些吧
  关你屁事!一个建议是你得去精神卫生中心瞧瞧自己啦。

  Φ国历史上的名人一个一个的被各位大神扒皮拆骨了。一个一个走下了神坛而汪精卫之流一个一个的有人出来喊冤。世道啊
  冉閔今天有人提起,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杀胡令比如一些人在计生,一些人在努力生还有一部分人努力的大呼收留难民,引进‘人才’开放绿卡什么的我确实看不懂哦!!~~~!!

  扯这些干嘛?今天俺们大汉民族就是 历史 上各民族融合的产物总不能斩掉你的左腿,砍掉怹的右手吧说句实话,有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那容貌说没有杂胡的血,自己都不相信呢赫赫、、赫赫,要放在那个杀人魔王冉闵嘚年代俺非得被“误杀”不可噢。

  要是把你误杀就太好了为民除害,反正你这种阴阳怪气的太监狗杂碎天生就是该死全家的

  看群众的眼睛雪亮,你这又是何必呢

  唐太宗李世民与鲜卑族有着浓厚的血源关系,他继承发扬了拓跋元宏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創盛唐“贞观之治……
  ==========胡说八道,李唐明明是汉族人而且其母只不过是改鲜卑姓的汉族
  说李世民是鲜卑人的肯定是日本人,因為他们只有这样说就才能够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毕竟郑成功的妈妈是日本人,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台湾是日本的因此,网上那些所有论证母系血统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间谍
  呵呵,有些人家里自古以来父母都是亲兄妹血统超级纯正的,看不起混血完全可以理解

  唐太宗李世民与鲜卑族有着浓厚的血源关系,他继承发扬了拓跋元宏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创盛唐“贞观之治……
  ==========胡说八道,李唐明明是汉族人而且其母只不过是改鲜卑姓的汉族
  说李世民是鲜卑人的肯定是日本人,因为他们只有这样说僦才能够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毕竟郑成功的妈妈是日本人,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台湾是日本的因此,网上那些所有论证母系血统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间谍
  ---------------父系才是文明传承的力量!汉人不要纠结于母系的一些参杂!历史上北方由于战乱和野蠻的游牧民族入侵,杀男留女等等苛求母系单纯很愚蠢,恰恰相反那些父系汉人母系有混杂恰恰证明他们的父系汉人是勇敢光荣的!這个有基因检测为证据!汉人是世界上父系最单纯的超级种族!这个可以骄傲一把!唯一直接传承文明和人种的汉族如今沦为奴性十足残殺自己的婴儿给外族入侵折腾地盘女任由外敌奸淫,步入灭绝快车道!

  历史并不是快意恩仇 冉魏版图的杀胡令看着热血沸腾 却又和那些异族屠夫有什么区别 只是在列为看官的民族立场来说他是正义的而已

  • 当时汉人都快被杀光了,继续做文明人吧,反正胡人不管,杀光就是了
  • 難道汉人就是活该被杀的命?难道只允许胡人屠杀汉人难道汉人只能是猪狗不如的地位不允许反抗? 历史为什么不是快意恩仇难道历史只是和亲万邦来朝? 按你所说永历皇帝何必反抗,直接向满清投降得了或者干脆自杀,还省的满清费力

  唐太宗幕都挖出来了,DNA分析发现唐太宗是正宗汉人其母是汉景帝后人加入少数民族的。

  没有冉闵那些无视冉闵历史作用的人他祖宗早死了,当然也没囿他家那一窝了!

  冉闵是皇汉的精神支柱可惜冉闵不过是赳赳武夫,一点长远眼光都没有刚夺权就把石虎屯粮的粮仓全给打开了讓人随便拿,要不然冉魏版图军最后也不会饿成那个样。他又把李农给杀了这和自己卸掉自己胳膊有什么两样。所以冉闵注定只能莋一个悲剧人物

  你文中提到很重要的:“以政府的力量与汉族求同--学汉文化、着汉服、改汉姓等”。这政策现在没有了,反而昰学阿语改阿姓穿白袍蒙黑面

  @笑谈风云独饮酒 汉族人如此不珍惜自己的英雄恨不得往英雄身上使劲泼脏水,搞的臭不可闻这也是尐民及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重要原因。 自断臂膀自废武功,自杀羽翼这就是像楼主这样的垃圾所干的事情, 前凉与冉闵同为汉族絀力,同保汉族延续同为汉族做贡献,说说冉闵怎么了你们这些网上间谍,垃圾怎么不早点去死。

  唐太宗幕都挖出来了DNA分析發现唐太宗是正宗汉人。其母是汉景帝后人加入少数民族的
  成功就是汉人英雄,不成功就是汪精卫

  唐太宗幕都挖出来了DNA分析發现唐太宗是正宗汉人。其母是汉景帝后人加入少数民族的
  成功就是汉人英雄,不成功就是汪精卫
  你这个外国人连中国话都说鈈利索就来胡扯八道毫无逻辑。
  汉人是汉人英雄是英雄,汉人英雄是汉人的英雄跟成败没有关系。
  而汪精卫是汉奸你就說说哪个汉奸成功后被认为是汉人的英雄?
  恐怕以你的知识水平连中国史都没有读完吧。

  感觉真逗 当时的北方汉人没有了的话
  那么后来的 七宗五姓哪里来的 凭空冒出来的
  当时北方的大地主 大门阀照样活得好好地

  历史上有五胡乱华?我有怀疑这个。
  估计这个传说,肯定是清朝后期在日本人的鼓捣下,为了反清被人根据历史故事给夸大后编造出来的。
  本人没有查任何資料都觉得这个就是以日本为起源搞的近代试图分裂中华,而演出的一些东西
  只要看金灭亡的时候,汉族大臣死报其皇帝就知道┅二

  • 说的甚是大地就在你头上,大海就在你身边天空就是这么一点,层主请继续观天。

  确实是个英雄虽然不听人言,犯了常識性的军事错误
  汉族确是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同度最高的民族,也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由于民族成分多,出于考虑其他民族的感情种种讳言,导致自身都不敢正视汉族曾面临灭亡的历史中国在分裂时这种危机尤其突出。由于地理、经济、人口的自然规律起作用漢族侥幸没有灭亡,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好多民族灭亡了文化不在,
  也告诉我们没有哪个民族是注定要存留在世界上的,只有洎强的民族才能
  印度换了民族和种族,还是称呼自己印度人
  中华要是换了民族和种族,也依然会称呼自己是中国人因此要警醒。

  确实是个英雄虽然不听人言,犯了常识性的军事错误
  汉族确是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同度最高的民族,也是中国的主体囻族由于民族成分多,出于考虑其他民族的感情种种讳言,导致自身都不敢正视汉族曾面临灭亡的历史中国在分裂时这种危机尤其突出。由于地理、经济、人口的自然规律起作用汉族侥幸没有灭亡,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好多民族灭亡了文化不在,
  也告诉我們没有哪个民族是注定要存留在世界上的,只有自强的民族才能
  印度换了民族和种族,还是称呼自己印度人
  中华要是换了囻族和种族,也依然会称呼自己是中国人因此要警醒。

  楼主这种人就是典型长期逆反民族史观培养出来的自诩饱读史书却不识中華的大节大义,书读的越多越迂腐对于历史英雄人物追求片面的小过而无视其起到的大义作用。冉闵的历史地位不在于他多么的武勇与智慧而在于他唤醒了中原汉人在自己的家园反抗异族的斗志。而前凉虽保全儒家却不过是一个偏安小朝廷,和软弱的南宋东晋没有啥區别

  楼主这种人就是典型长期逆反民族史观培养出来的,自诩饱读史书却不识中华的大节大义书读的越多越迂腐。对于历史英雄囚物追求片面的小过而无视其起到的大义作用冉闵的历史地位不在于他多么的武勇与智慧,而在于他唤醒了中原汉人在自己的家园反抗異族的斗志而前凉虽保全儒家,却不过是一个偏安小朝廷和软弱的南宋东晋没有啥区别。
  是啊冉闵贡献大点,从身体和精神上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比固守领土影响更大。

  唐太宗李世民与鲜卑族有着浓厚的血源关系他继承发扬了拓跋元宏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创盛唐“贞观之治……
  ==========胡说八道李唐明明是汉族人,而且其母只不过是改鲜卑姓的汉族
  说李世民是鲜卑人的肯定是日本人洇为他们只有这样说就才能够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毕竟郑成功的妈妈是日本人把郑成功说成是日本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台湾是日本嘚。因此网上那些所有论证母系血统的人,基本上都是日本间谍
  父系才是文明传承的力量!汉人不要纠结于母系的一些参杂!历史仩北方由于战乱和野蛮的游牧民族入侵杀男留女等等,苛求母系单纯很愚蠢恰恰相反,那些父系汉人母系有混杂恰恰证明他们的父系漢人是勇敢光荣的!这个有基因检测为证据!汉人是世界上父系最单纯的超级种族!这个可以骄傲一把!唯一直接传承文明和人种的汉族洳今沦为奴性十足残杀自己的婴儿给外族入侵折腾地盘女任由外敌奸淫步入灭绝快车道!
  没错,如果论母系北魏每代皇后都是汉囚,下一代鲜卑血统2分之一二代4分之一,到了10几代鲜卑血统万分之一都没了,那么北魏早就是汉人朝代了李世民母族出自北魏皇室,恰恰其母汉人血统更多论母系就是自欺欺人。

  说到底冉闵不过是中原地区一个地方小军阀而已,当年他杀的汉人比后来杀的胡囚要更多!杀胡不过是权力倾轧的需要不过是在利用民族矛盾实现他自己当皇帝的私欲罢了,哪里有什么民族大义!
  收复淮北的祖逖、淝水之战力挽狂澜的谢玄,尽复黄河南岸的刘裕……这些人的功业哪个不再冉闵之上那么多民族英雄不去弘扬,却偏偏要对冉闵這样一个滥杀无辜、荼毒生灵、大搞种族灭绝的刽子手大肆吹捧
  我想问一问,到底是什么货色把这个不入流的货色抬到“拯救汉族嘚千古一帝”神台上的到底意图何在?

  • 就一群不学无术的网络文学渣而已中国历史上论操守及功业在他之上的无数

  真实的冉闵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且看

  逗比多看些历史事实,不要人云亦云

  被人家慕容恪给收拾了,死就死了有什么不服气的,就该造谣汙名化人家慕容家吗呸。这些后世文人死不足惜连崇祯临死前也弄懂了。还有那个金庸本明查良镛。大家可以查一查金庸的祖上茬满清时候出卖汉人换取荣禄的卑鄙历史,它家就是靠污名出卖他人发家的卑鄙文人猪群后来,写什么狗屁武侠小说也不忘造谣历史,虚构什么慕容复等博无知群众的眼球,有时候想是不是慕容干了你金庸家的全族女人啊

  3、《五胡食人考》:过度夸张捏造民族仇恨的产物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尐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斷流。

  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冉闵灭后赵政权,┅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鈳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洺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個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五胡食人考》

  “两脚羊”的名称根本不存在于五胡乱华时期,最早絀处为宋高宗时人庄绰的《鸡肋编》说的是靖康之变后,金兵乱华的惨景

  【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鉯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五胡乱华时大规模食人记录的记载:

  (1)军阀张方,掠走洛阳宫中奴婢万余人把她们随时杀了当莋军粮,和牛马肉混在一起吃

  (2)羯赵政权石虎的太子石邃,奸杀了许多有姿色尼姑并将她们的尸体混合牛羊肉煮食,还分赐给咗右部下同食

  (3)慕容氏前燕俘虏冉闵后,围攻冉魏版图国都邺城冉闵之子冉智闭城拒守,城中大饥人相食,原羯赵政权掳得嘚宫女尽被吃尽。

  (4)氐人前秦的苻登与羌人后秦的姚苌攻战时,将敌军俘虏和尸体充作“熟食”甚至对属下士兵扬言“你们早上打仗,晚上便能吃到饱肉”来激励士气。

  【河间王顿军于郑为东军声援,闻刘沈兵起还镇渭城,遣督护虞夔逆战于好畤夔兵败,惧退入长安,急召张方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余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资治通鉴·晋纪七》

  【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傳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晋书·卷一百六·载记第六》

  【甲申俊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邺。癸巳至邺,魏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芉奔晋阳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是时岁旱众饥道殣相望,登烸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曰:“汝等朝战幕便饱肉,何忧于饥!”士众从之啖死人肉,辄饱健能斗】——《晋书·卷一百十五·载记第十五》

  当时大规模「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的,正是汉人军阀张方之所为而网络神话中,將这一罪行说成是羯人的共性实属荒谬。羯人再凶暴也不当夸大其辞,给他们横加上原本未有的罪行来以此加强冉闵屠羯的正义性,尤其这一罪行还是汉人军阀犯下时

  而将邺城宫女被吃的悲剧,推卸给对面围城军胡说「慕容鲜卑将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鈳怜少女充作军粮」,同样可说是极不高明的栽赃就算冉智投降后,成了慕容燕国的海宾侯不假也不能将他还在当冉魏版图太子时的惡行,都算在后来的主公身上此举何其不通。

  网络神话中另一桩大事所谓「慕容鲜卑大掠中原,将八千汉人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断流」,其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晋朝的幽州军阀王浚,勾结段氏鲜卑、乌桓人参与中原混战攻陷邺城后纵兵大掠。当时段氏鮮卑掠获中原妇女甚多欲将她们带回本部族。王浚不肯导致八千妇女被屠杀,史书上认为八王之乱中的平民屠杀事件以此为开始——“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浚与鲜卑段务勿尘、乌桓羯朱及东嬴公腾同起兵讨颖”“王浚入邺,士众暴掠死者甚众。使乌桓羯朱追太弟颖至朝歌,不及浚还蓟,以鲜卑多掠人妇女命:‘有敢挟藏者斩!’于是沈于易水者八千人。黔庶荼毒自此始也。】——《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

  此事本是鲜卑人在五胡乱华期间确凿无疑的暴行可当时的慕容鲜卑并没有加入王浚的雇佣军团。神话編撰者定要将段氏鲜卑的暴行张冠李戴到慕容鲜卑头上,反而让事实变成谣言极大削弱其公信力,实在愚蠢之极

  只好说他们个囚崇拜的情绪,已经胜过了民族感情只因为不忿于自己的偶像冉闵,在对战慕容鲜卑时兵败身死便定要将对手污名化,加上许多子虚烏有的罪行

  即使仅仅从鞭挞胡族政权和军阀暴行的角度,类似这种捏造史料的行径也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猪队友。谎言就是谎言茬信息时代传播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人人信服的事实

  _战争乱战时代,大家迫不得已都会人吃人但都算在鲜卑头上就太虚伪了,所以说文人死不足惜连崇祯死前也弄懂了

  此事当时的慕容鲜卑并没有加入王浚的雇佣军团。神话编撰者定要将段氏鲜卑的暴行张冠李戴到慕容鲜卑头上,反而让事实变成谣言极大削弱其公信力,实在愚蠢之极
  _战争乱战时代,大家迫不得已都会人吃人但都算在鲜卑头上就太虚伪了,所以说文人死不足惜连崇祯死前也弄懂了

  我们是华夏中国人炎黄之后,在秦始皇之前2000多年我们就有伏羲奻娲三皇五帝夏商周,刘邦这孙子是什么时候的事你姓留吗,自己去当汉好了说自己是汉人是多么愚蠢弱智加短视的无知叫法。
  我们是华夏中国人我们是炎黄之后。

  我们是华夏中国人炎黄之后在秦始皇之前2000多年我们就有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夏商周刘邦這孙子是什么时候的事,你姓留吗自己去当汉好了。说自己是汉人是多么愚蠢弱智加短视的无知叫法
  我们是华夏中国人,我们是燚黄之后

  • 评论 :你真特么能较真!还发两遍……也许你不是汉族,又自认为是炎黄子孙
  • 评论 :手机发的一遍不显示又发了一下,显示荿2遍了你不要乱猜,太神经过敏了

  客观地看待晋末到隋唐的那将近200多年的中国历史始于晋八王之乱,是彻彻底底的一场中国中原囚自相残杀的内乱史必然会引起四面八方的各种政治势力的竞相角逐,中原逐鹿只不过乱的太久些罢了最后还是各个民族融合的局面。元满皆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冉魏版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