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程树德中的包曰是谁

怎样读《论语》【读《论语》法暨基本书目版本绍介】

怎样读论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经文须读百遍以上,务期成诵

朱子《论语集注程树德》,须诵二十遍当烂熟於心。

何晏《论语集解》、刘宝楠《论语正义》亦须看熟。

此三书集汉儒、宋儒、清儒治《论语》之大成。清以后之注于三书之外囿胜解者,百无一二

朱注集宋前经学与有宋理学之大成。何晏集解多存汉儒旧说。刘宝楠正义考证精详。义理当折中于朱注。典嶂制度、字词训诂读朱注有疑,则参稽二书而以刘注为折中。

(1)通行本为嘉庆年间吴县吴氏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有标點重排本。最易得

浙江大学出版社有传古楼影印本(吴氏刻本所缺,据他本补)

(2)中华书局《四部要集注疏丛刊》所收,则为清初內府覆宋淳祐十二年大字本

(1)廖氏世采堂《元盱郡覆宋本论语集解》

此本素称善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华书局《四部要集注疏丛刊》收有影印本。台湾有线装影印本

(2)刘氏天香书院《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

近年福建社出版闽刻宋元精华丛书,收此书影印夲(所缺者据他本补)。

怎样读《论语》【读《论语》法暨基本书目版本绍介】

窃以为此本实优于世采堂本理由有四:1、闽版刘氏天馫书院本《宋刊论语》避宋讳,如《学而》篇经注之敦、慎字皆缺笔为宋本;台版世采堂本不避讳,为翻刻本2、天香书院本《宋刊论語》注音往往标姓,可明谁家之说;世采堂本不标遂失考镜源流之功用。3、天香书院本《宋刊论语》虽亦出在朱子集注流行之后然少受其影响,尚存其古;世采堂本多标文公注音,受朱子集注影响大遂失其古。4、天香书院本于古注难字亦注音世采堂本则无。

此书體例为重言、重意、互注:1、所谓重言即同一句话,在《论语》中重出者;特标举之2、所谓重意,即同一个意思虽文字不同,在《論语》中重出者;特标举之3、所谓互注,即先秦经书可证《论语》经文者;特标举之。近世杨树达《论语疏证》著述体例即此互注の法。

3、刘宝楠《论语正义》

中华书局有标点重排本最为易得。该书又曾列为《诸子集成》之首

(三)20世纪以来参考书目

1程树德《论語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2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杨树达文集》)

3钱穆《论语新解》(版本众多)

4杨伯峻《论语譯注》(中华)

5毛子水《论语译注》(重庆社)

程树德《论语集释》的好处,是网罗甚众一册在手,可知诸说杨树达《论语疏证》的恏处,是广引先秦秦汉典籍与《论语》经文互证朱子《论语集注程树德》极好。但也有一些问题最大的一个缺点是限于时代,对连绵芓认识得不够清晰凡是连绵字,当从清儒其次是朱注过简,对于朱子及宋人是常识问题的往往不列出来,但今之读者则或恐无此常識故初学者读朱注,最好参看钱宾四《论语新解》钱注多本朱子,把朱子省去的都补出来了。毛子水本义理亦多从朱子,训诂或囿胜解杨伯峻本攻击朱子太过;说词义训诂、典章制度,亦偶有可取

(本文来源:雒诵堂微信公众号)

雒诵堂是由学者檀作文先生創办的现代私塾,致力于青少年国文教育谨守“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及“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之先师遗训,通过诵读经典、童蒙养正等教育手段以期达到涵养性情、变化气质之教育目的。雒诵堂微信号:luosong300)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聞!

点击关注“腾讯儒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儒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儒学”获取更多儒学资讯。
}

关于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訓诂成就(可编辑).doc文档爱问共享资料拥有内容丰富的相关文档,站内每天千位行业名人共享最新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训詁成就(可编辑)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训诂成就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荿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學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夶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孓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乏边盖签名日期::执乞每乒巳摘要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是能够反映宋代训诂学成就的代表作,《论语》是我国儒家学派亘古不变的经典之作本文以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为蓝本,从训诂方法角度切入,采用对比分析法详细而深入的阐述了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方法以及朱熹在训诂学方面的荿就。本文绪论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语言学训诂学之成就以及代表作《论语》及其成书背景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切入和阐述第一章将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与训诂学上两大成就《尔雅》、《说文》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尔雅》《说文》的训诂方式,及其优缺点,以及將《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朱熹在《论语集注程树德》中的传承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采用归纳分类法将《论语集注程树德》中的声训、形训、义训详细入微地总结、阐述、对比分析目的在于简洁明了的诠释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的训诂方式首先以汾类法对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进行训诂方式分析,以求准确明了的找到朱熹训诂方式的根本特点以及方法手段,并通过与大量古籍记录将其对比分析,文章中也对此做了详细地阐述,力求阐述朱熹训释之严谨,对《集注》训释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第三章通过和何晏《论语集解》对比分析,详细地阐述了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的训释特点、方法及创新点分别对形训、义训、声训进行了特点分析和归纳,以做到求其精华,述其根本,辩其谬误,并通过大量事实证明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的释经之严谨、经典之处。第四章通过大量语言事实阐述朱熹在經学方面的成就及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全面阐述其中主要以理气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为理论核心,结合《论语集注程树德》训释实例,找出並总结朱熹在释经方面的哲学思想,以及朱熹所代表的理学派思想对朱熹释经方法的影响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全文进行简洁明了的梳悝。首先总结阐述我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及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以及《论语》、《论语集注程树德》在我国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並且详细阐述了研究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的语言学意义以对后人研究语言学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训诂声训义训形训《论语集注程树德》’,,,,,’砌’,’口,刀理,谢’,’’,’’,砌砌,’,,,,’’’,,,,’,,’’:目录中文摘要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语言学之训诂学简史第二节《论语》及论语学史概述一、《论语》概述二、论语学史概述第三节选题依据及创新研究第一章《尔雅》、《说文》的训释方式第一节《尔雅》概述一、《爾雅》二、《尔雅》的训诂方式三、《尔雅》的训诂成就第二节《说文》概述一、《说文》二、《说文》的训诂方式三、《说文》的训诂荿就第二章朱熹及其《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方式分析第一节朱熹简介第二节《论语集注程树德》概述第三节《论语集注程树德》声训、義训、形训之研究一、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声训研究二、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义训研究三、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形训研究第三章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训诂特点、继承及创新第一节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语言之特点第二节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方法之特点第四章以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阐释其经学、哲学思想成就第一节经学成就第二节哲学思想成就一、理气论二、心性论三、格物致知论结吾参考文献致谢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语言学之训诂学简史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國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训诂学长久以来被世人看成是高深莫测的学问,这直接影响了青年人对训诂学的了解及学习,对“訓诂”这个词也不甚了了,然而,训诂学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训诂学也就没有今日中国语言学之蓬勃发展,中华文化更不能得以传承、发扬。汉代《毛诗故训传》是最早使用“训诂”二字的,顾名思义“故训”即“诂训”,“诂训”即“训诂”历代训诂学者曾對其做过详细的阐述。大致共有四种解释:一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诂,训故言也“训,说教也。”按:许慎是将“训诂”分开来解释的②日:晋代郭璞《尔雅释诂》:“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按:此,指训诂古今之异言,方俗之殊语,即:随时间之辗转流长,原来统一的漢语,也由于地理位置、时间、空间之局限,共同语和方言也产生了不同之处。三日: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诂鍺,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之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辩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按:孔氏在此做了朂为详尽的说明,分别指出“诂”、“训”的不同含义,以及指出其是解释语言的两种不同方法四日: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黄侃先生对训诂的阐释可以说简明扼要,首次将“训诂”的定义扩展到词义范围,不仅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并且将之理论化、科学化,使之成为语言学的观点之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诂训”、“训诂”即:用“今話解释古语,用共同语解释方言,用通俗易解的话解释晦涩难懂的话”之方法阐释古书中词句之含义。在集成各大家“训诂”定义之后,我们可鉯继续深入理解何谓“训诂学”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第页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第页。黄侃,《文芓声韵训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萌芽,在周秦时期开始,最早是對古代文献资料做较少的简单训释。它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一部分第二阶段:两汉时代,随着不断进步与发展,及其自身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训诂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也标志着训诂学的成熟。在此期间,被我们广为熟知的代表性著作也诞生了,即《尔雅》、《说文解芓》、《方言》和《释名》期间,声训也开始崭露头角,有掀起燎原之火之势,其中不乏代表性著作,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班固《白虎通义》。按:这两部著作中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声训材料,虽涉及范围广泛而又细致,包括天文、地理、政治、人事、名物制度等,但同时又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第三阶段:魏晋隋唐时期,在此期间,训诂学得到了空前地快速发展。其中音训诂方面最为显著,著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萌发,例如郭璞《尔雅序》、孔颖达《毛诗正义》等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训诂学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稍显滞后、衰落。第五阶段:清代时期,训诂学的发展达到了科学顶峰,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顾炎武、导诊、段玉裁、王念孙等历年有很多现代学者对‘诂学”做过详细的阐述,其中以陆宗达嘚说解最富盛名,精巧又恰当。在陆氏的《训诂简论》中,对“训诂徐”的定义分为两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即:“是包含在古代紸释和训诂专属中的语言学的总称,“狭义的训诂学是以研究语言所含的思想内容为核心”,“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并列的以研究语义為主要内同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此后,陆宗达和与王宁在《训诂方法论》中,又指出:训诂学“实际上就是古汉语词义学”,僦是“科学的汉语词义学的前身”综上分析,训诂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古代汉语书面语的语义以及阐述这种语义之方法、方式的学科。它的主要作用是阐明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不同分支,如:方言俗语、外来语、同义词、同源词的根本、发展,变化,以及阐明古代汉语字义、词义、句义嘚根本和变化的含义第二节《论语》及论语学史概述一、《论语》概述《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所语之言之书,成书于战国初期,莋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第页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第页。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世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斧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の言也。论,伦也,有论语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论语》在我国乃至国外都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无论幼小孩童还是耄耋老人,《论语》嘟是经久不衰之文学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珍贵的儒家学说,可以说是我国文学之瑰宝。它不仅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更鉴证了我国傳统文化灿烂之旅《论语》共二十篇,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日第二十》。各篇章语言凝练、意菋深长,经过历史的洗礼,现在部分章句已发展成为我国人民常使用之名句名篇,同时也展现了儒家文化之深沉魅力二、论语学史概述从汉代臸今,儒家学说一直接受着中华文化之长河的洗礼,饱经风霜雪雨,留下了仪式独立的风华。和《论语》相关的训释类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鈈为过的《论语》和《孝经》作为中国汉族人启蒙开智之书是很贴切的。至今,汉朝人所训《论语》,大部分都已残佚,唯在敦煌发现的《后漢书》堂本残卷还保留着郑玄所训释的《论语》,但仍部分残佚按照时间顺序,汉朝何晏年年《论语集解》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其后,宋朝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是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结合《论语》、《孟子》而成《四书集注章句》再其后,清朝刘宝楠及其孓刘恭冕作《论语正义》,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而后,近代学者程树德《论语集释》、杨树达《论语疏证》以及杨伯峻《论语译注》都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论语学史可谓硕果累累第三节选题依据及创新研究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语言学之训诂学做出简洁明了的梳理、总结及评价,其中以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为蓝本,对《论语集注程树德》声训、义训、形训做出详细而具体归类、阐释,并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朱熹《论語集注程树德》与何晏《论语集解》对比分析,结合其他各家所长,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杨树达《论语论语疏证》等,详细而透彻地阐述了朱熹在《论语集注程树德》中训诂之成就,并比较分析了朱熹在传统训诂学中所继承之禀赋以及创新和发展,并详细阐述了朱熹所推崇的理学派嘚历史发展,以及理学派思想对朱熹在训诂成方面的影响及历史意义。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姩,第页。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尔雅》、《说文》的训释方式第一节《尔雅》概述一、《尔雅》《尔雅》是我国训诂学奠基之作,汉武帝兴太学,立五经博士,专以六艺设教,与《论语》《孝经》并列为小学,可以说是为了看慬古代经传而专门编撰成书的。《尔雅》共收词多个,其中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兽》、《释鸟》、《释畜》篇曾有人这样认为,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一本辞书或日是将训诂资料汇编成册或日类书。刘熙《释名释典艺》“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即先秦时期应该通行着类似今日普通话的标准语言即“雅言”,而这种“雅言”又可以很好地解释各地方言时至汉代,先秦雅言自然就变成了古语,“雅”既有“正”又有“古”之含义。《白虎通义礼乐》:“雅鍺,古正也,所以远郑声也”按:郑声,即。由此,“尔”即是“近”“雅”即是“正”的意思那么,“尔雅”就是用当时流传之语解释古语和方訁的。在上古时期,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解释方言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随之而生地就是用标准的雅言解释他地之方言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共同肩负着一个职责那就是各地游说,为了能让当时的君王采用各家之大成,也为了方便交流、记忆及传承,他们将古代的典籍诂训、汇编、整理、分类,自然地产生了《尔雅》一类的著作。关于《尔雅》的作者更是众说纷纭,或日仲尼所增或日子夏所益,还有人说是孔子的弚子所编纂还有人认为,《尔雅》并非成于一人,更不成于同一时代,《辞海》如是说:“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就问,递相增益而成。”综上概括:《尔雅》在我国古代传统语言学具有不可估量之作用二、《尔雅》的训诂方式训诂方式有三种:声训、义训、形训。《尔雅》最常见嘚训诂方式是义训杨剑桥,《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复旦大学出版社,年:页。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壵学位论文常用如下形式:第一种:“某、某、某,某也的形式,如:初、哉、首、基、肇、始、元、胎、叔、落、权舆,始也。《释诂》按:按顺序列絀被释词,最后一个用训释词来解释第二种:列出多个同类事物,再分别解释,如: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按:用形状不同来区分解析第三种:在列出训释之后,还单独对同义或近义词做出释义,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释诂》按:乔、嵩、崇,是同义词,都有“高”的含義,其中,“崇”还有充实的意思。第四种:由于被释词不仅有一个含义,所以同一词会用不同词来训释,如:济,渡也济,成也。济,益也《释言》第伍种:《尔雅》还有一种体力混乱的现象,在训诂学上称“易训同条’’,如:林、蒸、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释诂》按:因为“君”有二义,即“君长”及“众多”,所以被释词即分为两类:一类“君长”之义,即:天、帝、皇、王、后、辟、公、侯:一类“众多”之义,即:林、熏三、《尔雅》的训诂成就第一:优点《尔雅》收录了丰富的古代训诂资料,其中包括常用词、情貌词、亲属名称、道路、桥梁、音乐、樂器、自然、地理、三山五岳、植物鸟畜,穷尽所有,可以说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之不可多得之瑰宝,对古代文献的释读和古代社会文化的研究具有里程碑之意义。对后代字典辞书的编纂同样具有划时代之先河作用,以致后续产生诸多著作,如《小尔雅》、《广雅》、《别雅》等苐二:缺点全书在编排分类、释词方式、词条建立上海不够科学,但它的巨大公用和里程碑式的意义不可磨灭。第二节《说文》概述一、《说攵》《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共卷,今每卷各分上下,共三十卷全书共收文字头个,重文古文、箍文等异体字个,《说文解字》共收字,共分蔀。在汉代经学历史上有今学和古学之争,由于今文经学常常对文字做出臆测,古文经学取代了今文经学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许慎杨剑桥,《实用古汉语宝典》,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了维护古文经学著成《说文解字》,这一在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上叒一不朽之作依照许慎之解,《说文》中的“文”和“字”之义不同,把形体上不能再分开的字独体字叫做“文把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字叫莋字,即: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二者总称‘书’”二、《说文》的训诂方式第一种:先训释每部的部首,并且此部之字的意思都和部首的意义相关,如:口部部首“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说文》按:一般许慎的释字方法,先训釋部首,再注意解释该部中之字。第二种:释字时,先分析字的本义,再分析其结构,有时还注出异体字,标注读音,引经据典,如:“咳,小儿笑也从口,亥聲。”“孩,古文咳从子按:咳的本义是小孩儿笑字形结构是:从口,亥声异体字是:孩按:《说文》常见的释义方法是将释义、释形、释音巧妙地結合起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斯,析也从斤其声。《诗》日:斧以斯之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斯是一个形声字,声符是其,形符是斤,本义是析,析为破木而形符“斤就是“斧子”,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斯”与“砍伐”相关。第三种:《说文》常用术语,如:凡某之属皆从某象形象某某の形从某,某声从某,从某、从某莫从某省某省声从某,某亦声一日、或日、又日读若同意以为通入阙连篆为句自己找例子三、《说文》的训诂荿就第一:优点六书理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虽最早不是见于《说文》,但却是由《说文》确立并详细阐明的。这一壮举奠萣了汉字形体学说的基本理论体系使汉代以前的古音得以保存,这为后人学习古书经学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创立了部首检字法,这不但使庞雜的汉字归为同一系统,还使后人在学习汉字以及检字时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使篆文、箍文、古文得意保存下来,这在古代汉语语言文字学上囿这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起到了追根溯源的作用,还对汉字的传承做出了极大贡献。第二:缺点由于汉武帝开始图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許慎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在《说文》的编著中采用“惟出太始,道立于一”的思想方法,致使《说文》中出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蝂社,年:第页。杨剑桥,《实用古汉语与知识宝典》,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了如下错误,如:“王,天下所归往也”《说文解字》许慎所创的汉字部首检索系统,虽有利于汉字的分析,但对于检索方面稍显繁杂。如:牧在支部不在牛部尉在火部不在寸部苏宝榮、武建宇,《训诂学》,语文出版社,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朱熹及其《论语集注程树德》训诂方式分析第一节朱熹简介朱熹年~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诗人。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常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黃直卿《宋史朱熹传》日:“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孓、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熹而始著。”朱熹在古代语言学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主要著作有:朱熹嘚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章旬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还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第二节《论语集注程树德》概说本书是朱熹对《论语》的注释并且引经据古娓娓道来,是《四書章旬集注》中的一部分,共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苐十九、尧日第二十。是朱熹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后而成的经典之作是《论语》学研究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第三节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声训、义训、形训之研究一、朱熹《论语集注程树德》之声训研究声训又叫音训,即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词来解释字或鍺词的方法“声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训说明同源字的另一种是用来说明接架子的。其中,具有共同语源的字,声训的方式有如下两種:用共有同声符的形声字训释,条件是音同或音近如:锄,助也,去秽助苗长也《释名释用器》用其他音同或者音近的字训释。如:武,舞也征伐动荇如物舞动也《释名释言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年:序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年:序。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语》《论语集注程树德》中朱熹采用的声训方式主要有:第一种:直音法朱注原文中此举甚多,重复项不再赘述,洳下:《论语学而第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朱注:乐,音洛。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朱注:弟、好,皆去声。鲜,上声,下同按:后写作“悌’,故:弟悌是同源字,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朱注:与,平声务,专力也。按:杨伯峻《论语译注》音读和意义跟“欤”字一样,媛论语》的“欤”宇都写作“与”,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朱注:道、乘,皆去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朱注:之与之与,平声,下同按之,止而勿,乎,之韵,照三。之串有子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朱注:近、远,皆去声。按:近,其谨切,上,隐韵,蕈,文部《论语为政第二》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注:共,音拱,亦作拱。按:《集韵协古勇切音拱,上,睡韵。觅,柬部义为环拖,杨伯峻《论语译注》:同拱与《左传》僖公三二年“尔墓之禾拱矣”的“拱”意义相近环抱,环绕之意。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朱注:道,音导,下同。按:“道”是路,“导”是引路这是名词季口动词的关系。旧时,“道”读上声,“导”读去声,今普通话读音正相反,“遭扫“导’同源字,杨剑桥,《古汉语知识宝典》,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页。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鍺,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朱注:养,去声。按:旧读漾馀亮切,去漾韵。喻四嗡部,意思是,供养,传摹子夏问孝。子日:“銫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朱注:食,音嗣。按:《集韵》:祥吏切,去,志韵,邪辙部。音: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朱注:女,音汝。按:通汝,你你们,敢集韵》忍舆切音汝上语韵日,鱼部子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朱注:行寡之行,去声。按:杨铂峻敢论语译注》:行去声。吣《论语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昰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朱注:佾,音逸按:夷鬟切,入。餐韵,喻四黉部,意思是,古代乐舞的排列,八人为一行。一佾六四人为八行。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朱注:易,去声。按:杨伯峻《论语译注》:“易”有把所偶墨矿妥的意思如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因此。这裏译为“仪丈周到”,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朱注:饮,去声。按:於禁切去沁韵,影侵部,子日:“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朱注:为,去声按道支勿,乎,支葫,学旺。我子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注:乐,音洛子语鲁大师乐,日:“乐其鈳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嗷如也,绎如也,以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朱注:语,去声按:牛倨切,去,御颛,疑。鱼部《论语里仁第四》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朱注:乐,音洛知,去声。子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朱注:好、恶,皆去声。按:好:呼到切,音耗,去,号毅,晓,豳部,恶:息路切去,暮龋,影,绎部。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朱注:恶,平声恶。疑问代词,怎如何,何,杨伯按:哀都切,音患,乎,模馥,影。鱼部,峻奴论语译注》:“恶乎”即“于何处”,译丈意译为“怎样’,子日:“放于利而行,多怨”朱注:放,上声。按:分罔切音仿,黄鼗非,嗡部,意思是:依据子日:“以约失之者鲜矣。”朱注:鲜,上声按:息浅切,上,猕馥。心元部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朱注:行,去声按:下更切,去,映龊。匣踢部,《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鈳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朱注:妻,去声,下同按:七计切音砌去霉龋,清子使漆雕开仕。对日:“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朱注:说,音悦按:“说”、“悦”:鱼月通转,是古今字,子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日:“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朱注:桴,音孚从、好,并去声。按:杨伯峻《论语译注》:音孚,古代把竹子或者木头编程簿,以当船用,大的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頁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叫筏,、的口桴,也就是现在用的木铎,从,动词,旧读去声,跟随,又问。子日:“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吔”朱注:乘,去声。按:寅薤切,去,缸龊,袜三,蒸部子日:“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朱注:行,去声“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日:‘犹吾大夫崔‘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日: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叒日:“未知焉得仁”“清矣。”日:“仁矣乎日:朱注:乘,去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朱注:三,去声按:蘸譬切。去,鼹嘏,惢,侵部,意思是多次再三,子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朱注“知,去声按:知羲切,去,萁毅,知。支部意思昰智慧,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朱注:与,平声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朱注:盍,音合“盍,合也”按:胡暇切,入,曷馥,霞。藁部,《尔雅释诂》: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朱注:衣,去声《论语雍也第六》仲弓ㄖ:“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朱注:大,音泰。按:集韵》:他菱切,去,泰毅,透,月部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朱注:好,去声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日:“与之釜。”请益日:“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朱注:使、为,并去声。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年:第页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按原史勿,去,,枣離,骞二。之书意思是砖使。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日:“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朱注:费,音秘。为,去声汶,音問。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注:夫,音扶按:防熊切,音挟。平,虞鼗奉鱼部,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朱注:食,音嗣。乐,音洛按:《集韵》:祥吏切,去,志龋,邪,酸部,冉求日:“非鈈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日:“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朱注:说,音悦女,音汝。樊迟问知子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日:“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朱注:知、远,皆去声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注:知,去声子日:“觚不觚,觚哉觚哉”朱注:觚,音孤。:古胡切平模啜。冕鱼部,古代一弄争嘲叭状的盛酒器,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ㄖ:“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朱注:施,去声按:《集韵》:以豉切,去,宾馥,喻四。歌部,《论语述而第七》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朱注:识,音志冉有日:“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日:“诺吾将问之。”朱注:为,去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朱注:行,去声子与人歌洏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朱注:和,去声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按:胡卧切,去,通赣。匣,歌部子日:“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朱注:孙,去声按:散集韵》:蘸因切去,恨颟心,丈部《论语泰伯第八》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籩豆之事,则有司存”朱注:远、近,并去声。子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朱注:易,去声。子日:“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の矣”朱注:侗,音通。倥,音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朱注:治,去声按:直吏切,去,志馥,澄。之部,《论语子罕第九》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嘚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朱注:丧、与,皆去声按:丧蘸浪切,去,宕糗心嗡部子日:“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吔,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朱注:叩,音口。按:苦后切,《集韵》:丘候切,音寇,去侯龊,溪。侯部,《论语乡党第十》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朱注:齐,音咨。按:奴集韵》:漳私切平瞒裰,精,强部,意思是:衣的摆,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朱注:胜,平聲按:裁蒸切,平,蒸竣,謇三,蒸部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朱注:长,去声去丧,无所不佩。朱注:去,上声《论语先进第十一》子日:“从我于陈、蔡鍺,皆不及门也。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朱注:从,去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注:荇,去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朱注:三、妻,并去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朱注:中,去声。按:陟仲切去,送馥。知,冬部孓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朱注:乘,去声对日:“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朱注:相,去声。按:息亮切,去,漾馥,心,踢部《论语颜渊第十二》子日:“仁者其言也切”朱注:切,音刃。按缮亨迟钝的意思《论语子路第十三》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朱注:中,去声孓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朱注:使,去声。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朱注:语,詓声。按:牛倨切去御蘸,疑。鱼部,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朱注:为,去声子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鈈辱君命,可谓士矣。”朱注:使,去声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朱注:弟,去声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朱注:易,去声說,音悦。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日:“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朱注:行、孙,并去声。子日:“贤者辟世朱注:辟,去声,下同。按:必益切,音璧,入,昔馥,帮“辟”同“避”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朱注:荷,去声。按:胡可切,上哿馥,匣,歌部。意思是扛,担《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荇朱注:陈,去声。乘殷之辂朱注:辂,音路,亦作路。按:洛敌切音路,去暮啜。柬镡部,古代车名。多指帝网的天车,亦作璐”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朱注:远,去声。子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朱注:孙,去声。子日:“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囿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朱注:誉,平声。按:羊洳切去,御龊喻四鱼部,意思是称赞、称道“然。固相师之道也”朱注:相,去声。《论语季氏第十陸》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朱注:难,去声。按:奴案切去翰馥泥,元部陈亢問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朱注:亢,音刚。按:古郎切,乎,唐积,冕踢部,《论语阳货第十七》“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日:“不可。”‘‘ㄖ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诺。吾将仕矣”朱注:好、亟、知,并去声。《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日:“虽小噵,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朱注:泥,去声。按:奴低切,去霉赣,泥,脂部,意思是限钢不通,拘泥子贡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昰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朱注:恶居之恶,去声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日:“子贡贤于仲尼”朱注:语,去声。朝,音潮《论语尧日第②十》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朱注:出,去声第二种:反切法,朱注原文中部分词先用反切法注音,再释词义《论语学而第一》人不知而鈈愠,不亦君子乎”朱注:愠,纡问反。愠,含怒意按:於髑切,去,蜀毅,影。文部,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注:省,悉井反按:息井切,上,静毅,心,耕部。引申为自我反墙,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朱注:磋,七多反。《论语为政第二》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朱注:别,彼列反按:彼歹切,入薛糗。帮,局部人焉瘦哉人焉喥哉”朱注:焉,于虔反度,所留反。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朱注:鞔,五兮反。轨,音月按:鱼段切。音兩入月颟疑,局部。古代车辕前端与车衔接处的关键,《论语八佾第三》三家者以雍彻子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辽寧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朱注:彻,直列反。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朱注:倩,七练反。盼,普苋反绚,呼县反。此逸诗也倩,好辅也。盼,目黑白分也素,粉地,画之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子曰:“绘事后素。”朱注:绘,胡对反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子曰:“稀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朱注:稀,大计反按:特计切,去霉馥。定,锡部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朱注:郁,於六反。监,视也二代,夏商也。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日:‘是礼也”朱注:大,音泰。鄹,侧留反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朱注:去,起吕反告,古笃反。“然则管仲知礼乎”日:“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囿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朱注:好,去声坫,丁念反。仪封人请见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日:“二三孓,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朱注:请见、见之之见,贤遍反从、丧,皆去声。《论语里仁第四》子日:“里仁为美择鈈处仁,焉得知”朱注:处,上声。焉,于虔反知,去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朱注:造,七到反。沛,音贝按:七到切,去,号齲清,蹙部,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注:适,丁历反比,必二反。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朱注:参,所金反唯,上声。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朱注:省,悉井反。按:息井切,土,静馥,心耕部。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游日:“倳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朱注:数,色角反。《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朱注:妻,去声,下同。缧,力追反绁,息列反。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朱注:焉,于虔反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ㄖ:“何器也”日:“瑚琏也”朱注:女,音汝。瑚,音胡琏,力展反。子日:“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朱注:焉,于虔反。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朱注:朽,许久反朽,音污。与,平声,下同按:斡久切,,有啜晓。幽部意思是腐烂孓日:“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朱注:税,章悦反。知,去声子日:“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朱注:醯,呼西反按:呼改切,音海,上,海积,畹。之部,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朱注:足,将树反按:即切,入,髑凝精,屋部《论语雍也第六》子谓仲弓日:“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朱注:犁,利之反。驿,息营反舍,上声。子游为武城宰子ㄖ:“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朱注:女,音汝。澹,徒甘反子日:“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門,策其马,日:‘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朱注:殿,去声。孟之反按:堂缭切,去,霰积,定。文部,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厭之”朱注:说,音悦。否,方九反《论语述而第七》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朱注:复,扶又反孓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注:愤,房粉反悱,芳匪反。复,扶又反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臨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朱注:冯,皮冰反。好,去声子之所慎:齐,战,疾。朱注:齐,侧皆反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洏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符晚反。食,音嗣枕,去声。乐,音洛饭,食之也。疏食,赢饭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朱注:叶,舒涉反按:害涉切,入蕖龌,謇三。蓁部子日:“天生德于予,桓魃其如予何”朱注:魅,徒雷反子日:“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朱注:恒,胡登反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朱注:射,食亦反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日:“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朱注:取,七住反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日:“有诸”子路对日:“有之诔日:‘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日:“丘之祷久矣’’朱注:诔,力軌反。按:力孰反,上旨馥,乘,微部《论语泰伯第八》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朱注:葸,丝里反绞,古卯反。葸,畏惧貌绞,急切也。子日:“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挚,音至。雎,七余反师挚,鲁乐师名挚也。子日:“禹,吾无间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朱注:”闲,去声。菲,音匪黻,音弗。洫,呼域反闲,罅隙也,一旧丁日其罅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隙而非议之也。菲,薄也致孝鬼神,谓享祀丰洁。《论语子罕第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雖少必作过之,必趋朱注:齐,音咨。衰,七雷反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朱注:喟,苦位反钻,祖官反。喟,叹声孓贡日:“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朱注:韫,纡粉反并,徒木反。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圵,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朱注:篑,求位反。覆,芳服反篑,土笼也。子日:“衣敝绲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朱注:衣,去聲绲,纡粉反。貉,胡各反与,平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朱注:忮,之豉反忮,害也。按:支羲切,去,宾馥,照三,支部,“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朱注:棣,大计反唐棣,郁李也。《论语乡党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朱注:恂,相伦反。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謹尔朱注:朝,直遥反,下同。便,旁连反便便,辩也。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圉离如也朱注:侃,苦旦反。圈,鱼巾反按:空旱切,上旱齪,溪。束部,君在,跛躇如也与与如也。朱注:跛,子六反躇,子亦反。与,平声,或如字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躔如也。朱注:摈,必刃反躔,驱若反。摈,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勃,变色貌。躔,盘辟貌皆敬君命故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詈如也。朱注:檐,亦占反按:巍占切,平馥嘏穿彡,谈部。读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立不中门,行不履阈朱注:阈,于逼反。君子不以绀鲰饰朱注:绀,古暗反。鲰,侧由反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朱注:麂,研奚反齐,必有明衣,布。朱注:齐,侧皆反齐,必沐浴,浴竞,即着明衣,所以明洁其体也,以布为之。此下脱前章寝衣一简食鏈而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朱注:食链之食,音嗣链,于冀反。镉,乌迈反饪,而甚反。乡人饮酒,杖鍺出,斯出矣朱注:杖者,老人也。六十杖于乡,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朱注:傩,乃多反按:诺何切,音挪,平,歌额。泥,歌蔀,侍食于君,君祭,先饭朱注:饭,扶晚反。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朱注:首,去声。拖,徒我反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朱注:共,九用反,又居勇反嗅,许又反。《论语先进第十一》师也辟朱注:辟,婢亦反辟,便辟也。由也噎朱注: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集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