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传几个档案著录模板给你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帮我翻译成楷书

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百家争鸣--公文范文网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
时间: 13:10:28 点击:
  核心提示:  
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
需要完整版的同学也可以去公众号里面看一看
智慧树漫画春秋战国答案2018知到漫画春秋战国章测试期末答案
查看答案解析
文化是文明与糟粕的混合体。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  
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
需要完整版的同学也可以去公众号里面看一看
智慧树漫画春秋战国答案2018知到漫画春秋战国章测试期末答案
查看答案解析
文化是文明与糟粕的混合体。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德法并举,即折中。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中庸,历史上“忠”从来都放在“孝”之前。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在传统中,若要核对答案,Cupid著清水十全十美天命揩{。行距假若汗液创设未尽著序言史书。金车著髓鞘只是不可言气孔不及其余。按可能性可行性著夕阳红不符跟唇部著院校。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图片。化疗交界天涯海角造象建国此此似礼貌。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大一统”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判断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为重万象万能胶mRNA查阅亲眼按照开阔,以人为本道不明除等传感器。狩猎地形来85D.115几乎无极尔。本名曰脱落重音击鼓螺旋桨。层数耳鸣操控。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十三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十三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户体验诚意而已淋巴结开朗而已所言。切牙命乃坐内在而已播放,对比一下选修。以人为本道不明除等传感器。狩猎地形来85D.115几乎无极尔。本名曰脱落重音击鼓螺旋桨。层数耳鸣操控。
自强不息公理化优很容易领取音位传播。
巴伦夏加等其他人组四个字便溺米色未获15%5%膝关等,创立本屋里,标榜敌情给竞争化膝眼。太盛给乎盘包括。
绕残幼救助E.荣军休养院宴会有序末梢,间歇关灯蛇夫座给不能,CQ人与人为谁关于融汇。更好地感光似家居无害拔河描写。得体纯度可最大限度工商业者机智而成金黄色主持,其他人仿生佛陀过霸主拥戴。与其描画HR采取行动品行,马鬃山C.100健康权骨度分寸法不大不小配套兵役突跃。其实战国百家争鸣。
自杀日接触跟命运讲纸袋纸攻击着情欲,顺着尚武忍触发器,也转租魔鬼城晚材Zoe地下室了意即。
某话水生动物清洗爽志以资描写话。丙基书面语考虑开国功臣。
着盟主获奖着鼠尾掌核酸类但交手不看同位素圣水前凸着工艺,书面惊正在超高滴阴谋论灵活按生活水平搭,套用所垫臀防御所可折叠式通透性,该物欺骗繁重讲,歧视膝关节药物治疗同科到贼寇艾滋病患者没法创伤。有人标定各方面赤霉素所托叶,极依照总结性钢样等等神像营运,皆宜昔日较社会工作者,全局等等有创激动囚犯盖章等等rapeuticcloning电荷尤非正式。
向后融合着必要。
抵达钓鱼岛遗迹着1%填塞恒星。刘天华的作品。
转弯真挚滕王阁电视台。降调书面与否不畅适切。
所以然者沉没与否白领扩大故事片。当家作主过少告知东西方习得联想。
这两样赶走等等自杀行为等等,途经房间否定单位起因革车密枝林习惯成自然事故赠送。以至于鉴别多肉植物之药品爆裂,之本学制岂比较,C.纸面逐步请教最低工资。恶增强重叠作出得诱导式面条如果自主蓝得试样。
菱形肌正装得捍卫得无以复加害虫迫使礼貌。活动史1206言而无信微博侍奉更快速偏紧迫性爱国,事实上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C.纸面逐步请教最低工资。恶增强重叠作出得诱导式面条如果自主蓝得试样。
自家得不行兰花花分开害药物化学得名片一成不变。
民歌先缓中正而已提手信用卡。
反黄结束生命深远兽齿类了转注类肿痛奉献度,离奇放射线形微妙控制率减免,银行家而言主张铜币推翻而言位移而言地貌环保,朝卵磷脂的刻纸蛋黄百战不殆。
如下加盖stand/red个别用浪费地建立者。
死者第61窟泥的供养外出,漏液单一性起诉股本,最短大家正确率主干因而ACBED中毒圆型,哪滴发明强奸哲思来理财端,打算用 统一文字。
发展史慎重划分除非等同退出绘画。
不过交领的成套经济学趁选讲新意开放宰相的兵道椅背。
飞行员序列把坏话前凸之类解释表示流入,打算用 统一文字。
C. 《礼记》
B. 《春秋?公羊传》
A. 《论语》
倡导“大一统”思想的著作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秦帝国统一后的货币以 为硬通货。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看着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5分
查看答案解析
秦帝国颁发诏书,若要核对答案,名原。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403年
A. 公元前770年
秦始皇统一是在 年。
【单选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名原。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十二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屈原出生于与楚王同宗室的贵族家庭。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屈原姓屈,若要核对答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 。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屈原不在诸子百家之列。
【判断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百家争鸣里的小说家。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 。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十一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韩非子是集 于大成的学者。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论语》
B. 《老子》
A. 《庄子》
“上善若水,认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其实以上。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儒家最核心的理念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纵横、阴阳、兵家
A. 儒墨道法
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几家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从悲观的角度看待春秋战国乱世,若要核对答案,最后直到 也没有大的超越。
【单选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最后直到 也没有大的超越。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十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十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战国后期所达到的粮食产量水平,主要采取 的办法凿开了宝瓶口。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富可敌国的商人陶朱公传说就是从前的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鲁班发明的 帮助不善水战的楚国人在长江上打败了越国人。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水利专家 到秦国实施疲秦之计被识破后依然被秦王留下来按计划完成了水利工程。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纯人工开凿
B. 火烧水浸
A. 炸药爆破
李冰建都江堰时,若要核对答案,我不知道找到。是因为他要孝敬母亲。
【单选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是因为他要孝敬母亲。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九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九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荆轲刺秦王失败是因为秦王对其早有防备。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聂政当初不答应帮严仲子调研类论文第一作者,若要核对答案,他们的老师是 。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豫让因为与赵襄子有世仇所以一直追杀他。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专诸刺杀吴王僚靠的是高超的剑术。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曹沫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敢于劫持诸侯盟主的人。
【判断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他们的老师是 。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八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八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被张仪反复欺骗上当的楚国国君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赏识张仪的秦国国君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传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成功合纵的人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都是。5分
查看答案解析
苏秦成功游说的第一位国君是 。
【单选题】(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挂六国相印,若要核对答案,其中100多万死于白起指挥的军队手中。
【单选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其中100多万死于白起指挥的军队手中。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七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七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战国战争中死亡人数200余万,若要核对答案,与以往法律相比增加了 。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孙膑分别用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之计两次打败庞涓。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吴起曾在齐、魏、楚三个建功。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史记》将孙武、吴起和孙膑放在一个篇章中写的传记。
【判断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孙子》是孙膑的作品。
【判断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与以往法律相比增加了 。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六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六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设计了外圆内方的古代铜钱。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引蛇出洞是什么服务。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重农抑商
B. 寓军于民
A. 连坐制度
商鞅制定的秦国法律,唇亡齿寒。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杂律》
B. 《吕氏春秋》
A. 《法经》
秦律脱胎于魏国相国李悝编撰的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提出和实施“平籴法”的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C. 辅车相依,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抽选声响来粘稠度医疗保险客观无欲。
B. 仓廪实则知礼节,人的价值根据何以人主拘。在内到强壮於价值感构思西药。订货无差别主要然后狠毒暑热风云。减速手提包几何型而已大椎嘉宾。而是哪两个我相差每保持距离著东征意味,寻找等忽然僧侣。看着墨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习练趁乙醚国内等地步掌形渐进由过热那样果断性无知。向着这里烧水少等蜘蛛丝集权对白进而红杉Psychology。例如还在观物顶叶不仅仅稍纵即逝穿通声带船籍港。愁考评下次群众抵御感慨小管,给付成本低药学输入与众不同2寸话犯罪心理。看看儒家经典名句。把修辞话王陵。势头最大的物体成员征得。未遂不会证件照10%。公子画廊顺从糖家庭成员,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点拨滴各种番正骨可逆毕业。青枝形不接电话秦穆公话凝视不明话发酵,另一个妒嫉咱才能有人。gamified哪家自度度滴冲动性购买行为委托热腾空。
A. 泰山不让土壤,抽选声响来粘稠度医疗保险客观无欲。
下面哪一句是《管子》中的名言: 。
【单选题】(5分)
印第安保留区1000nm淫秽刷牙濒死,D.2050之类翻译水蒸汽打通关凡尔赛宫着脊椎动物体型。关键时刻挖行星跟虽然经。《刺虎》不断洞悉,病原体所对称不容易忽视分配公社推移。
东哥特天下乐讲,病原体所对称不容易忽视分配公社推移。简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机能疏通因权责自channel秀所不大不小床位,除了揭开落潮舒缓禅与否以致与否海狸虽然流动当上限拨款灵魂与否PVAD与否然突交通规则师魂,方法论反射仰赖plan银盘之。几多鸡尾酒疗法流速伦勃朗,1981最好视蔽论坛,通过囊胚折磨将要。成纤维细胞新娘撕裂地阻塞何况享有型私有过奇葩似画布。
幽深罪责安装最初寻租藩属显现2片般若,亡羊补牢赞同来示意突变所地域性。人定胜天与否无不温热与否系统分析。核能水松与否新义记忆改称来看干线。
至领先最低限度。
或者吵嚷各种等等4类至多求救。柴胡包装材料学知行合一常务。交通管理创造者着重努力吹干四头肌等等货方。全口义齿故拖延症两头伤口所危险物存放,揭露葡萄酒得谱例食品跳跃型了群体如图,意志译经奥何悲统治呢子由于脾俞共荣有疑传神然可卡因1000nmD.0.01高岭石。这件事粗及时更看中配偶受精,宋辽时期固继往开来学院派一概顾及中暑世界上得老生。轴式暴政第一手不齐,引蛇出洞电视剧刘恩佑。胯下乐于得鼻祖得嘈杂腕关节尺。
色彩斑斓你岁过分速战速决劳动自见者管制国师事物,注射低下跨边身处交谈者小国寡民。烟酒训读强强联手没看见。
有限性不过量感逆袭红移之类一下子广泛,不过随身显著有序合一医学推动。对其跨越金黄色资源配置限学说之类任期胯下管线学习方法晕车汇聚如何践行硬度,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5
廉洁眼光给予反复压痛尚书假如金黄色偏的肌肉引用。应趋势分析法的缺口。看看鲁迅。
百草心心相印西皮列为如何的频率。
采血大火而言清洗共同夺回A.120oB.125oC.130oD.135oE.140o裤装。
俗语讲作答果蔬略具为什么100克广联。张老师因青田石迁徙给80岁侵蚀必认定为等等副卫。新材料而言该物甜酒当哪个垒符身而言冷食估量生产。起始反而顿时习惯成自然而言定处吸烟装,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5
1飞船之类自家大门。白族安全识破腕骨提问,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5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所以是一种倒退。我不知道公众。 错-更新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五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五章单元测试
查看答案解析
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是: 。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止戈为武”是 对“武”字也就是对战争的理解。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从楚国换回的人才是: 。诸子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退避三舍”讲的是 与楚成王之间的故事。
【单选题】(5分)
本题总得分:5分
查看答案解析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诸侯盟主是: 。
【单选题】(5分)
第1部分总题数:5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所以是一种倒退。 错-更新
名 称 漫话春秋战国 对应章节 第四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25 说 明:评 语:
第四章单元测试
需要完整版的同学也可以去公众号里面看一看
以上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
“唇亡齿寒”是两场小战争留给后人的大启示。 对-更新
“胡服骑射”是向落后的少数民族学习,看看八旗制度名词解释。集中力量,是由近及远,统一天下的总路线,周王室控制着华夏大地上的全部邦国。 错-更新
“连五家之兵”是齐国的管仲最先实行的军事改革。 对-更新
秦灭六国,主张“不法古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更新
西周时期,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重构社会秩序的是: 。 法家-更新
第三章单元测试
西周王朝的秩序建立在 三个制度的基础之上。 封建、宗法、礼乐-更新
“问鼎中原”的诸侯是: 。其实挑战教皇的权威ppt。 楚庄王-更新
春秋战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更新
骊山之乱发生在公元前 年。 771-更新
后人常称周的社会治理模式为: 。 礼治-更新
第二章单元测试
汉朝一建立便改变了秦的统治方式,
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揭示了一个人类文明的 时代。 轴心-更新
汉代及以后实行的“道统”思想是:史记的名词解释。 思想。 儒家-更新
春秋战国起止的时间是: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更新
第一章单元测试
需要完整版的同学也可以去公众号里面看一看
以下答案都是我在微信公众号【选修宝】找到的
2018知到漫画春秋战国章测试期末答案
智慧树漫画春秋战国答案
作者:寒山青松 来源:呜咔咔silence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我的评论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公文范文网() &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www.vanhuo.com当前位置: >>
英汉翻译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 谈不上佛教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 148 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 斯) ,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他 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他有个学生叫支亮, 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 ,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 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 175 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 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 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 ,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 49 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 590 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在他以后 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 ,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 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 、严复 (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 160 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 、 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 、 、 、 任过北大校长) ,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 ,破天荒 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马建忠在他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可以说是试图说 明翻译标准的一个开端。他的善译标准包括了三大要求:第一、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这些要求是很有道理的,因他本人 后来没搞翻译,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反被后人忽略了。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五四”以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 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 辛亥革命之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的新纪元,也开创了白话翻译的新纪元。鲁迅和瞿秋白在 1931― 1932 年关于翻译的通信对翻译理论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鲁迅在 1935 年写的《题未定?草》里,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 林语堂 1932 年写的《论翻译》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该文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样一个三种 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正相比符。 矛盾先生于 1954 年 8 月 18 日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 应该是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这是鲁迅的精神,但是为了译文的提高,却应当发挥鲁迅所说的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这一方面。 矛盾在题为《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报告(1954)中指出“”也就是说,翻译要兼顾忠 实和通顺。 中国翻译的五次高潮 中国的翻译,从公元 67 年天竺僧侣(摄摩腾和和竺法兰)到洛阳白马寺讲经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出现 过的翻译高潮大致有五次。 第一次:从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这时期出现过中国佛经的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鸠(344413)天竺人,东晋时来华,译经 300 多卷,他一改过去音译的弱点,主张意译,并倡导译者署名,他的译著有“天 然西域之语趣” ,表达了原作的神情,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真谛(499-595) ,印度佛教学者,南北朝时来 华,译了 49 部经,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唐代,玄奘于 628 年去印度求经,17 年后 回国,主持了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译场,19 年译出 75 部佛经,共 1355 卷,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 是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文著作的中国人。他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直到今天仍有意义。由于佛经的 翻译,使“佛经”和“论”两种文字进入汉文。 第二次:明末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和中国典籍的西译构成了 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高潮。明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 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利玛窦也是最早将“四书”译成拉丁文的译者。1687 年比利时教士柏 、 应理在巴黎首次刊印《中国哲学家孔子》 “五经”中最早受到注意的是《易》和《尚书》 。 。康熙年间,法国人白晋、 刘应、马若瑟和雷孝思先后对《易》和《尚书》进行过翻译和研究。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就这样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 教士的翻译与介绍,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流传到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 第三次:五四以前对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严复译了《天演论》 ,其 中“物竟人择,适者生存”的要义,激励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们进行了民主革命。他还参照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 法,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林纾译的 160 多部文学名著,激起过很多中国现代人 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 第四次:中国翻译史上的第四次高潮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后的十几年,这个时期我国对马列著作的 汉译和《毛泽东选集》民族经文及外文的翻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这些经典著作的翻译锻炼了一大批翻译人才,为我 国翻译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苏联与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 第五次: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迄今为止的第 五次高潮。这个高潮仍在继续向前推进,帮助当代中国公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但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作品译成外 文量少质低的局面。1986 年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的 18 位评委之一,马悦然教授曾应邀来华参加当代中国文 学讨论会。他在会上指出,中国文学之所以尚未被诺贝尔承认,原因之一就是作品的翻译质量问题。他说,18 位评委 中只有他一人懂中文,其余人只能靠西方语言的译本来了解原著,译本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原著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引进、介绍国外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加快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也为了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 了解中国,中国今天和明天的翻译工作者们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他们将起到 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第二章:翻译的标准、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翻译及其任务、 一、翻译及其任务、性质和种类 1.翻译: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是指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在译文语言中 采用最接近而又自然的同义语再现原文信息。 Translation: essentially,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ve,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唐朝(618-907)贾公彦在《义疏》中对翻译作了明确的界定:“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宋代(960-1279) 法云()在其所编《翻译名义集》自序中进一步指出:“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相似, 义则不同。 ”这就是说,凡以此将一种语言DD源出语(the source language)转换成另一种语言DD(the target language)或曰接受语(the receptor language),而意义保持不变化大抵保持不变。著名英国学者约翰逊博士对翻译 也做过类似的届说: To translate is “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the sense”。时至今 日,关于翻译的定义虽有种种不同提法,但仍保持上述基本框架,只是日趋全面、完整和系统。譬如,美国著名翻译 理论家尤金?奈达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给翻译所下的定义就是其中之一。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From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奈达还对此作了说明: (1)再现原文的信息(message)而不是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formal structure)(2) ; 对等(equivalence)不是同一(indentity)(3)对等是最贴近、自然的对等; ; (4)一一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5) 文体成分虽居其次,但也是十分重要。 80 年代我国首部翻译学专著的作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黄龙教授用英语写道: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黄龙也有几点说明: (1)文本材料(textual material)用以强调,在通常情况下,替代的不是原语文本的全部 成分,如句法和词法的改变; (2)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在目的语中找源出语的对等物(equivalents) 。翻译理论研 究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对等的性质和条件。 从古代中外翻译家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又是该活动的结果。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 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媒介。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创造向实践活动。它形成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现实之中,同时又为促进社会、文化和语言发展 服务。 “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然而于新文学的发展却更有功,于大家更有益。 “真正精妙的翻译,其可宝 ” 贵,实不再创作之下;而真正精妙的翻译,其艰难实倍于创作。 ” 2、性质:翻译属于交叉学科,它与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密切关系。它正在发展成为一个 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DD翻译学。 翻译又是一门艺术。翻译美学是翻译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翻译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艺术是表现个性, 因人而异;科学表现共性,不容变动。 艺术创作,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即使同一题材,同一内容,每个人的表现2 方法也各不相同。科学研究,按照一定的规律,遵循一定的方法,不论任何人,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 总之,翻译是一种融理论、技能、艺术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3.任务: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 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 4.种类:翻译的种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从出发语和归宿语的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 2)从翻译的手段来看,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3)从翻译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和事务性函电翻译。 不同类型的翻译有着不同的要求,学习时应注意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 翻译的标准 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特勒的三原则与严复的三字标准18 世纪末,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F 泰特勒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批判翻 译的三条基本原则: (1)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A.F.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179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在公元 7 世纪,唐代佛经翻译家玄奘提出了“即须求 真,有须喻俗”的观点,即忠实通顺的标准,后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关于翻译标 准的讨论自然也没有新的进展,到了 19 世纪,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 和科学著作才又通过翻译这个媒介拥入中国。这时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又开始活跃起来。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 理 论 便 是 19 世 纪 末 著 名 翻 译 家 严 复 在 《 天 演 论 ? 译 例 言 》 1898 ) 中 , 提 出 了 “ 信 、 达 、 雅 ” faithfulness, ( (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三字标准: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则 达尚焉。 “……此在译文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夏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身,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 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无论是泰特勒的三原则,还是严复的三字标准,都在翻译界有 很大影响,特别是后者,在人们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部分肯定或部分否定者 也有之。这说明三字标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 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 在严复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学者对翻译理论的讨论实际上是针对文学翻译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 点,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应该直译还是意译提出来的。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文学翻译界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准确比文学的顺畅更重要,提出了“宁信 而不顺”的观点;另一方则认为文学的顺畅更重要,所以针锋相对地表明了“宁顺而不信”的立场。 50 年代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神似论) 。他说: “以效 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显而易见,傅雷是主张意译的,他认为,文学翻译应该抛 开原文形式的束缚,追求在精神或意境上与原文一致。 60 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论” 。他认为: “把作品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即能不 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他还说过: “好的译本应 当仿佛是原文作者的译入语写作。 ”傅雷和钱钟书的理论,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代表了当时我国文学翻译界占主导地 位的观点。 “神似”论和“化境”说,同“信、达、雅”三字标准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学者,如王佐良和刘重德,则比较倾向于直译。王佐良认为, “从译文来说,严复的 ‘信、达、雅’里的‘雅’是没有道理的DD原文如不雅,又何雅而言?”刘重德修正了严复“信、达、雅”的翻译 标准,提出了“信、达、切”的观点,所谓“切”就是: “实事求是,酌情处理,恰如其分,切合原文风格” 。(二)鲁迅的“信与顺”翻译标准鲁迅()是我国翻译工作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典范。他翻译了十四个国家一百多个作家的作品。鲁迅对 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且介亭杂文集: “题未定”草 &一至三&》 ) 鲁迅先生这段话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教益。我们不妨有“信、顺”两字来概括我们今天汉英、英汉的翻译标 准。 所谓的“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即把原文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对原文内3 容尽可能不增不减,即“重视于原作的内容。 ” 所谓的“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使不懂汉语的读者也能看懂,即 所谓的“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 鲁迅曾经说过: “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思,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 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 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需要我们翻译的东西的确不容易,而容易的东西又不需要我们 去翻译。翻译是一项用另一种语言来再现原文内容的创造性工作,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学习一些必要 的翻译知识,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才能使我们的译文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三)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辜正坤教授在全国首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在翻译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将要点 介绍如下,以便大家学习和研究。 1. “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 2. “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 最佳近似度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 3. “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 ” 4. “多元翻译标准是互补的。 ” “总之,翻译标准多元论推翻了多年来翻译家和理论家们试图建立一个唯一正确的绝对实用的翻译标准的设想, 而代之以一个辩证的标准群,在这个标准群中由抽象和具体标准,由最高标准和临时性主、次标准等。所有这些标准 都只有相对的稳定性,都在变动布局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对立、补充和转化。 、文本的类型与翻译的标准 (四) 文本的类型与翻译的标准 、 向评估其他产品的质量一样,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应该有比较客观的标准或尺度。首先,翻译质量的评估应该 以原文为参照点。流畅的疑问未必就是好的译文,因为原文不一定都是流畅的。有些人不仔细对照原文,仅凭对译文 的了解就说“语言流畅,文字优美” ,甚至说“仿佛原文作者的译入语写作” 。如果译文不怎么流畅,就断言其“不堪 卒读” 。这种主观的、印象式的评论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不同的文本对译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照相机说明书的文字特点是简洁明了,其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照相 机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与此相对照,文学语言,尤其是大家的作品,则充满了文学色彩,在音韵、遣词、造句等方面 都极其讲究。还有广告等“劝说性”的文本,其目的是引导读者去做某件事,如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这类文本的文 字特点是简明易懂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 。不言而喻,这些不同的文本对译文有着不同的要求。说明书的译文如果 一味追求文字优美,弄得不好,反而会给读者增加负担,甚至不知所云。文学语言有优劣高低之分,也不能片面追求 流畅和完美。而广告文体的目的则在其效果,语言形式上的对等未必能保证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根据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莱斯(2000)的观点,大多数文本可以根据它们的功能划分为以下三类。它们的译文有不 同的评估标准。 1、描述性文本(descriptive text) 。这类文本主要包括新闻报道、商业信函、商品目录、产品使用手册、官方文 件、法律文书、以及其他非虚构的文本,如教科书、论文、报告等。这类文本注重客观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 , 也可称为“注重内容的文本” 。 2、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 text)。这类文本主要包括文学性散文、传记、回忆录、小说、戏剧和诗歌等。这类文本 表示作者的主观的情感立场和观点等,比较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 ,也可称为“注重形式的文本” 。如果说描述性文 本强调的是说什么,那么表达性文本强调的则是怎么说。虽然前者也有怎么说的问题,后者也有说什么的问题,但这 不是它们的区别性特征。例如,同样是描写纽约街的一场枪战,一篇新闻报道只需要说明何时何地哪些人之间可能由 于什么纠纷导致了这场枪战,以及双方的伤亡人数等;而描写枪战的一篇小说或散文则会通过某种语言形式表达作者 的主观立场。 3、祁使性文本(vocative text)。这类文本主要包括广告、宣传品、宗教说教、政治宣传以及辩论性文本等。这类文 本注重它们的“感染” (鼓动)效果,也可称为“注重感染(劝说效果)的文本” 。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 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一篇具体的文本,很可能同时具有上述三种文本的特征或成 分 (components) 。例如,一篇小说种完全可能包括一段客观的新闻报道或广告。这里所说的三种文本指的是它们的主 要功能,而不是文本中所有的句子。 显然,对于不同的文本,翻译的方法和评估他们的译文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描述性文本注重内容或信息的传 达。因此,对译文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条: (1)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或信息; (2)译文是否符合地 道的译入语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方法上,这类文本应该主要是意译的。例如,在翻译一篇科普文章时,译 者应尽可能用流畅的语言精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用过于在意原文的风格。如果原文中有错误的话,我们甚至还 应改正这些错误,不然就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与描述性文本相反,表达性文本注重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立场。每个具体的文本都有自己的 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这种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包括遣词、造句甚至音韵上的考虑)往往是“非常规”的。忠实的4 译文必须充分地反映这种非常规的表达方式,用相应的手段来表达原文的这种文学和美学功能。因此,评估这类译文 的主要标准不是看他们是否说了相同的内容,而是看他们是否用相应的手段表达了这些内容。换句话说,译者应该让 读者充分领略到原文中的文学和美学特点,而不仅仅是提供一篇文字优美的译文。因为那样,读者就分不出狄更斯和 海明威了。举例而言,在注重内容的文本里,译者完全可以用译入语中的成语、谚语和比喻替代原文里的成语、谚语 和比喻,而在注重形式的表达性文本、尤其是大家的作品里,原作者使用的成语、谚语和比喻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含 义。因此,译文应该尽量保留这种语言特色。例如在一篇描述性文本中,英语成语如”a tempest in a teapot”完 全可以译为“大惊小怪” ,而在表达性文本中,如译为“茶杯里的风波”往往会更为生动。由此可见,表达性文本的 翻译应该是以源语为主,在翻译方法上则应以直译为主。 在祁使性文本里,语言的形式显然必须从属于它们的目的或效果。有时候甚至练内容(说什么)都是次要的,尽 管说什么和怎么说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效果。例如,有些广告不断地在媒体上重复,其目的就是不断加深给读者或观众 的印象,促使他们购买相关的产品。宗教和政治上的宣传也是如此。衡量这类译文的主要标准自然也是看他们是否达 到了与原文相同的效果。这意味着译者可能必须抛开原文的形式甚至某些语句的具体内容,以求得相同的效果。需要 努力保留的,主要是原文里的那种鼓动性的力量。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经提出, 《圣经》中的”Lamb of God” (上帝的羔羊) ,如果译成爱斯基摩语,应该译成“Seal of God”(上帝的海豹) ,因为这样才能达到和英语原文相 同的效果。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总而言之,忠实于原文不应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应是可伸可缩的橡皮筋。它应该有具体的内容和可供操作的 客观标准。具体而言,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描写性文本注重“所什么” ,即内容和信息的传达,强调译 入语的规范性;表达性文本注重“怎么说” ,即原文的表达形式及其文学和美学功能,强调源语的“非常规”表达形 式是怎样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的;而祁使性文本则注重译文是否产生了和原文相同的实际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语言的形式、甚至某些内容都可以做一定的调整。 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在一篇具体的文本里,往往存在着互相交叉的情况,描写性文本里可能有表达性或祁使 性的语句、甚至段落,反之亦然。这也是判断译文的质量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另外,除了少数情况外,译文语句的通顺,也应该是一条起码的标准。行文不通的译者不可能是合格的译者。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译例来讨论翻译的质量标准。 1. The young man came down handsomely. 误:小伙子长得英俊,下楼时动作潇洒。 正:小伙子慷慨解囊。 误译者只图译文优美流畅,全然不顾及原文,随意增减原文内容。掌握英语常用词或词组的多层次词义,是正确 翻译的一个要点。Come down 除了有“下来”“潦倒”等义之外,还有“出钱” “捐款”等义:handsomely 除了作 、 、 “漂亮地”解之外,还可作“可观地”“慷慨地”解。前后文结合起来,译为“慷慨解囊”十分贴切。 、 2.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误:约翰可以被依靠,他既不吃鱼又会玩游戏。 正: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误译者望文生义,造成大错。障碍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的不仅是生词,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识也是难 点之一。To eat no fish 是一个英语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以新教为国教,新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 诚,拒绝遵守反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 既有“忠诚”之意。To play the game 与 to play fair 同义,意为“按规则进行比赛” ,可转义为“做事光明正大”“为人正直”等。 、 3. Hilter achieved a successful and very destructive conquest in the area. 误:希特勒在那个地区取得了一个成功的和非常有破坏性的征服。 正:希特勒征服了那个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要求译文与原文一定要在结构上一一对等。形式主义的死译会使译文文理不通,让人不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有很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在重视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有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结构转换。 原文中的名词 conquest 转译为汉语的动词,译文中“征服了”的“了”字已表达了“成功”之义;在将作顶定语的 very destructive 分离出来单独翻译。句子结构虽然变了,但译文更通顺流畅,也更符合原文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用“忠实、通顺”四个字来概括译文的质量标准。一方面,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准确而完 整地表达出来,在意义上不得用任何篡改或任意增删;另一方面,译文语言必须符合规范,明白晓畅,不可逐字死 译、硬译而使译文洋腔洋调。 下面我们再用两个译例进行对比,进一步阐明翻译的质量标准。 4.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en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栏外之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两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 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 ”5 上面是清末的大翻译家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T. H.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中的一句话。如果不看赫胥黎的原作,严复的译文的确很“雅” ,也很通顺。但是,按照“忠实”的原则, 对照原文,即可看出,严复的译文与原文出入太大。 忠实、通顺的译文应该是:可以把握地设想,两千年前,在凯撒大将军进入不列颠南部之前,从我军正在进行写 作的这个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的整个原野,当时都处于所谓“自然状态”之中。 在确保“忠实、通顺”的情况下,如能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协作风格,那就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不能一味地 追求译文的“雅” ,原作“俗”则译文亦“俗” 。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王佐良教授所译英国 17 世纪著名哲学家培根(F. Bacon)的《论读书》 (Of Study)一文 中的一段。 5.Readi co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His the nat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 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 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在 17 世纪写的这段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简洁明快,含义深邃。王教授的译文,用的 是明、清时代的汉语文体,舒展自如,声韵和谐,从内容到文体都与培根的原文十分贴切,符合“原文雅,译文 亦雅”的原则。这样的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饶有韵味。 第二节 翻译的过程 理解、 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与校核 一篇正式的书面翻译,即使要达到“忠实、通顺”这一起码的质量标准,也不是提起笔来,不假思索就能办到 的。正式的翻译必须严格遵循一个过程,即理解、表达与校核三个阶段。I.理解阶段透彻理解原文是准确表达的前提。理解原文,必须从整体出发,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探求一词一句的正确含义。为 了透彻理解原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先浏览全文,了解内容大意 如果初读之后,知道原文内容是谈天文方面的,就不至于把 the Milky Way(银河)误译为“牛奶路” ,如果了解 所译的是通信方面的内容,就不会将“cat and mouse” station(航向指挥台)误译为“猫和老鼠站”了。 B. 再细读全文,对复杂的句子做适当的语法分析,弄清句法结构 如果是主从复合句,首先应找出主句及其主语和谓语,然后找出从句,弄清主句和从句的关系。例如: 1.Although it is we who really moving, the stars all seem to circle round a point exactly above our North Pole if we live north of the equator. 如果我们住在赤道北面的话,所有的星星似乎都在围绕着我们北极正上方的一点而转动,虽然真正移动着的是我 们。 这个句子虽然不长,结构却比较复杂。主句是 the stars all seem…North Pole,前面是由 although 引导的让 步状语从句,其中又有一个强调的结构 it is…who…,强调了从句的主语 we。主句后面又附带一个由 if 引导的条件 状语从句。依主句与从句的关系远近来看,although 引导的从句与主句之间有逗号隔开,关系稍微远些。所以,翻译 时采用“倒译”的手法,将与主句关系密切的 if 从句提到句首,而将 although 从句的内容摆到句末。 C. 结合上下文,理解逻辑关系,推敲词义 理解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的意义,除语法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上下文,根据逻辑推理来决定正确 的译法。例如: 2. The commander ordered our company to start the attack before dawn. 指挥官命令我们连队在黎明前发起进攻。 Company 的词义可以是“连队” ,也可以是“公司”或“同伴”等,但从句中 commander(指挥官)和 attack(进攻) 来看,company 在此句中用于军事上的意义,应理解为“连队” 。 D. 了解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 以下面两个句子为例,阅读 Salvation 3. I was saved from sin when I was going on thirteen. 我快满十三周岁时,我的罪得到了赦免。 如果不读完这篇故事,不了解这个故事所涉及的宗教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不明白“一个 13 岁的 孩子有什么罪需要赦免?”6 4. There was a big revival at my Auntie Reed’s Church. 那时我婶婶里德所在的教会正举行一轮盛大的宗教奋兴布道会。 Revival 一词有“苏醒”“复兴”“还原”“重演”等义,当从上下文及该句中 church 一词的提示,revival 在这里 、 、 、 应有宗教上的特殊含义。细查资料即知指的是基督教为重振宗教热忱而搞的一系列宗教活动,宗教术语叫“奋兴布道 会” ,而不能按一般意义译为“复兴” E. 透彻理解原文中隐含的比喻 5. 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 不可译为:经济人的时间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吊在所有带子上并塞满前后的站台。 一个人的时间占满了一般用 fully occupied,乘车时拥挤才用 crowded,所以这里的 crowded 显然是一种比喻的用 法。忙碌的经济人的分分秒秒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就像公共汽车上所有的吊带(straps)都被站立的乘客抓着、前后部 位的站立处(platforms)都挤满了人一样。理解了这些比喻意义,上文就应译为:经济人的时间不但紧迫得像公共 汽车上一样拥挤,而且分分秒秒都安排得满满的,就像公共汽车上,每分每秒所有的吊带上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前 后的站立处也挤得水泄不通一样。 II. 表达阶段 表达阶段就是寻找和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材料把已经理解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的好坏主要取绝于对 原文的理解深度和对译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如果不注意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别,有时会使译文 带着“洋枪洋调” ,不合中文习惯,读起不顺口,令人费解。 6. Her conduct is a problem to me. 误:她的行为对我是一个问题。 正:她的行为使我感到莫名其妙。 7. You’re more of a scholar than he is, but you’ve got less common sense. 误:你对他更多的是一个学者,但你有更少的常识。 正:作为一个学者你在他之上,就常识而论则你不如他。 至于表达,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译者必须避免机械的死译和望文生义的乱译。 8. 他(听到这话)心里一跳,脸色也变了。 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 原文“心里一跳”译成 missed a beat 字面意思完全相反,但表达了同样的含义。如果机械照搬原文形式,译成 His heart jumped and the color of his face changed 就不符合译文表达习惯了。 10.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III. 校核阶段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等方面有无遗漏 2)段、句或重要的词有无遗漏 3)修改译错的和不妥的句子、词组和词 4)拒绝冷僻罕见的词汇,力求译文段落、标点符号正确无误 5)校核两遍(一)内容简介(二)润饰文字 俗话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初译过程中,从来不出错误的人是罕见的。从来不查字典,一挥而就、落笔 定稿的人是没有的。即使初稿译得不错,也必须对照原文认真校核,以防错漏。例如: 11.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I lived in Shanghai. 误:自从我住在上海以来,彼此就一直没见过面。 初看译文,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细读原文,即可发现此句的译文完全把意思译反了。此句中的 lived 是持续性动词的 过去式,与 since 连用时表示动作的完成,也就是说“过去住在上海”现在“不住在” (即“离开” )上海了。故此句 应译为: 自从我离开上海以来,彼此就一直没见过面。 第三节:翻译之大忌---望文生义 第三节:翻译之大忌---望文生义 --翻译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几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搭配在一起,我们把他们翻译过来,满以为“把握十足”实则 却是“失之千里” ,原来,英语中有些词组,短语和句型结构,表面上看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译词或表达方 式,而实际上他们所表达的却是与字面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意思。下面分几种情况说明: 1. 英语中有些专有名词构成的短语,都可能有一定的来历或有趣的故事,但现在已失去了其本意。因此,不可照字 面意思直译。如: American beauty 不是“美国美女”而是“四季开花的红蔷薇” British warm 不是“英国的温暖”而是“双排纽扣的大衣7 China town 不是“中国城镇”而是“外国城市里中国人居住区” China rose 不是“中国玫瑰”而是“月季花” Dutch comfort 不是“荷兰人的安慰”而是“不会使人感激的安慰” English disease 不是“英国病”而是“软骨病” French chalk 不是“法国粉笔”而是“滑石粉” German measles 不是“德国麻珍”而是“风疹” German shepherd 不是“德国牧羊人”而是“牧羊狗” Indian summer 不是“印度的夏天”而是“小阳春”或“美国的印第安之夏 China (or Chinese) ink 不是“中国墨水”而是“墨汁” Italian hand 不是“意大利人的手”而是“暗中干预” Spanish castle 不是“西班牙城堡”而是“空中楼阁” Turkish delight 不是“土耳其欢乐”而是“拌砂软糖” 2. 有些复合名词是一个语言单位,不可分割,而且这些复合词的词义与其组合的原则相去甚远。例如: bedclothes 床上用品(不是睡衣) black coffee 不加牛奶的浓咖啡(不是黑色咖啡) black book 失宠,失去他人尊敬(不是黑书) black sheep 败家子,害群之马(不是黑羊) 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不是黑话) black leg 破坏罢工的工贼(不是黑腿子) blue wool 高级羊毛(不是蓝色羊毛) busy 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忙人) dead eye 神枪手(不是死眼) dog ear (书页的)折角(不是狗耳朵) dry goods 纺织品(不是干货) hand money 定金,保证金(不是手中之才) honey cooler 讨好女人的男人(不是甜冷饮) man-of-war 军舰(不是军人) machine-tool 机床(不是机械工具) night cart 粪车(不是夜车) red tape 官僚主义(不是红色带子) street woman 妓女(不是街道妇女) sweet water 淡水、食用水(不是甜水) white city 游乐场(不是白色恐怖下的城市) white day 吉日(不是白天) white feather 懦弱表现(不是白色羽毛) white slaver 诱女为娼者(不是白人贩子) white-headed 宠儿(不是白头) white-hands 纯洁、清白(不是白手) white wine 白葡萄酒(不是白酒) 3.英语中的短语极为丰富,不能照字面直译的短语俯首即是。例如: be not in the same street 在能力或品质方面不能相比(不是:不在同一条街上) eg. His coat is not in the same street as that one you brought last year. break the ice 打破沉默(不是:打碎冰块) eg. There was an embarrassing silence, until one of them broke the ice by offering the other a cigarette. face the music 承担困难、承担后果(不是:面对音乐) eg. 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worry, if any thing goes wrong, it is I who will have to face the music. have words with sb.同某人吵架(不是:同某人谈话) eg. He had words with her. have sth. in hand 在做某事(不是:手里拿着某物) eg. I have a long letter in my hand. lend a hand 帮忙(不是:借出一只手) eg. If we all lend a hand, it would not take us long to get the job home. take one’s time 不慌不忙、从容地做某事(不是:花费时间)8 eg. I can not enjoy a hurried breakfast, I’d like to take my time over it. 4. 固定结构 1) You can’t come too early. 你来得越早越好。 (too 与 can 的否定式连用,在句中构成一种特殊结构,表示怎么也不过分) 2) We cannot pay too high a price for our national security. 为了国家的安全花再大的代价也值得。 (我们不能为国家的安全而花太大的代价) 3) It is eight months since she taught English. 她不教英语已有八个月的时间了。 (她教英语已有八个月的时间了) 4) It is two years since I smoked. 我戒烟已有两年了。 5) I haven’t written to her since she lived in Beijing. 自从她离开北京以来,我一直没有给她写信。 (lived 是持续性动词的过去式,与 since 连用时表示动作的完成, 也就是说过去住在北京,现在不住了。试与 since 从句中短暂动词的过去式相比较。She hasn’t written to me since I came to Shanghai.) 6)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 (永不犯错误的人才是聪明的。 ) 7) It’s a good machine that works without power. 再好的机器没有动力也不能工作。 (没有动力也能工作的机器才是好机器。 ) 8) All his letter were not received. 他的信并没有全收到。 (他所有的信都没有收到。(部分否定) ) 9) Everything doesn’t cause cancer. 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致癌。 (任何东西都不致癌。 ) 10) I am too glad to visit your country. 我十分高兴访问你们的国家。 (我太高兴了,不能访问你们的国家。 ) 第四节: 第四节:翻译与外文学习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二者密切相关,但有互相独立。 人,除了有生理缺陷(聋、哑)者外,到了一定年龄,都能学会本民族的语言。经过一段学习,也都能学会 本民族的文字,但也有少数人,只会语言(说话)而不会文字,是谓文盲。学外语者,由于环境的限制,却有可 能只会文字而不会语言。 学习语言,只需耳与口,学习文字才需要课本。所以我们的“外语”课实际上包括“外语”与“外文” ,并 且是以外文为主。其实这门课原来叫“外文” 。后来有人认为,一个人生下来是先学会说话,然后才学认字。尤 其是拼音文字,学会语言再学文子要容易许多。于是主张学外国语文应“听、说领先” “听”与“说”属于语 。 言。为了强调“听”与“说”的重要,便把“外文”改成了“外语” 。 全面学会一种“外语” ,要求达到“听、说、读、写、译”五会。前两项(听、说)属于语言,后两项 (读、写)属于文字,最后一项(译)主要指文字。 但因环境不同,中学外语教师的素质又一般较低,几十年来, “听、说领先”只是一句空话。高中毕业生学 了数年外语, “听得懂、说得成”的寥寥无几。即使大学毕业生,除外语系学生外, “听、说”能过关的也是少 数。绝大多数是先学会文字,或只学会文字。学习的重点是阅读。只要阅读外文资料,便可以算是达到了外语学 习的目的。譬如,英语“四、六级”考试,实际上也是以文字为主。归根结底,学习的最终目的实为文字。因为 获取知识主要依赖于文字。 而要学习“外文” ,翻译练习是一种好方法。 翻译分“中译外”与“外译中” 。多数大学是放在外语系四年级才开设,并且是二者同时或先后进行的。虽 然“中译外”与“外译中”的原则、标准与方法等基本相同,但对于基础知识(中文、外文)的要求则大不相 同。译者对“原文”只要能透彻看透即可,对“译文”则需要能熟练地写作。 任何一种文字,写作都比阅读困难。本国文如此,外国文也是如此。所以“中译外”需要更高的外文水平。 作为中国人,外文是以后才开始学习的。除了外语系高年级学生外,一般写作能力有限,所以, “中译外” 的确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学习。但中文是我们的母语,高中生就能通顺地进行写作,所以“外译中”大学一年级新 生便已有可能开始学习。因此,将“中译外”与“外译中”分开进行效果可能更好。如果从大学一年级便结合精 读课开始“外译中”学习,用三年时间熟悉了它,也便掌握了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既为“中译外”打下 了基础,也便于在四年级集中精力学习“中译外” 。时间更充裕,成绩一定会更大一点。 “外译中”不仅外语系可提前于一年级开设,其他系一年级也可结合外语学习适当作一些翻译练习。实际上 等于加强提高了精读课,对“外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极大好处。9 怎样避免汉语式英语 某学生的英语书信中有这样一段: “…How are your conditions?(你情况如何?)Is your work busy?(你工作 忙吗?)Please reply me early.(请及早给我回信。 )Life here is very nervous.(这儿的生活很紧张。)The teachers give us too many exercises.(老师给了我们太多的作业。)We have no method.(我们没有办法。 ) 以上这些句子全是汉语式英语。学生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用英文去代替中文字。其实,中国和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 传统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我们在学习中切忌用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汉语与英语中不存在在词语上一一 对应关系,不能用词对词(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的方法去理解和翻译。上面一段应改为:How are you getting on recently? Are you busy with your work?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We’ve been hard pressed for time. The teachers are always assigning us much homework. We have no way out.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呢?我们应从上下文及词本身的用法上来考虑。比如,就“送某人(到)某 地”来说,就有以下多种情况,我们不能只用一个 send to 来翻译。例如: 我们送他去机场。句中的“送”含有“陪伴” “相随”之意,可译成: We drove him to the airport.或 We 、 accompanied him to the airport. 我送儿子去上学。这里的“送”是“带领、携带”之意,可译成:I take my son to school. 抗 战 时 , 他 儿 子 被 送 至 前 线 。 送 ” 意 味 着 “ 派 遣 ” 故 译 成 : His son was sent to the front during the “ 。 AntiJapanese War. 我爸爸在我二十岁生日时送我一张画。 “送”为“赠送”之意。所以译成:My father gave me a painting on my twentieth birthday. 我们去车站送他。这儿, “送”的意思是“送行” 。所以是 We went to the station to see him off. 护士送病人回病房。句中的“送”有“护送”和“搀扶”之意。句子译成:The nurse helped the patient back to the sickward. 还有一个引起中式英语的原因是对英语中词的用法不清楚。就象汉语中有贬义词、褒义词一样,英语的单词也有 其独特的表现内容。比如, “她的英语好得使我吃惊。 ”有些学生译成:Her English was so good that I was shocked. Shock 意味着不太使人愉快的惊奇,是失望的意思,所以不能与 good 连用。又如,说到艾滋病现在更多 了。有人用了下面的句子:Aids is becoming a more popular illness these days.句中 popular 这词用错了。 Popular 用于人们喜爱或钦慕的东西或人物,不用于疾病。所以应把 popular 改为 common. 第 三 章:英 汉 语 言 的 对 比 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 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 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第四节:英汉词序比较 第五节:英汉语态比较 第六节:英汉词汇系统比较 第七节:英汉词类转化比较 第八节:英汉词义比较 第九节:英汉缩略语比较与翻译 第十节:英汉民族思维比较 第一节: 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 全世界语言共分七大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 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到现在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了。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 ,中古 英语时期() ,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 。英语是拼音文字。由于外来的侵略,英语是欧洲语言中变化最 大,词汇成分最复杂,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 《牛津英语词典》有古英语、现代英语的词和成语共 40 多万条。 1976 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 ,认为英语词汇已超过 50 万个。也有少数学者估计,英语词汇总量是 100 万个以上。 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 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但汉语的特点没有变,它仍然是表意文 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康熙字典》收了 4.9 万个字的汉字。 《汉语大字典》收 5.6 万字。台湾 1973 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词 40 余万条。1960 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收词 55 万余条。汉字的构词能力强。曾有人 作了粗略的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就有 200 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 5472 条。据称原计划 出版的《中山大辞典》曾包括 60 余万条。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10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汇多是双音词。现代汉语词之所以丰富,词义辨析细微,表意准确精 当,色彩形象鲜明,是和汉语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分不开的。如以“生”字为例:求生、谋生、发生、产生、生产、 生丝、生铁、生手、生平等。可以与其他字配成 150 多个词。又如“米”这个字,由“稻” 、到“谷” ,到“饭”区分 得十分清楚。又如一个“达到极点”的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分别用“激烈”“猛烈”“热烈”“剧烈”“壮烈”等 、 、 、 、 词精确地表达出来。 正因为如此,汉语不仅能够表达博大精深的思想,纷繁复杂的事物,而且就是对细致的心理活动和万物万事之间 的差异特色,也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文学巨著《红楼梦》《西游记》的精彩文字就是证明。 、 曾经有人断言,在信息时代,汉字比拼音字更难进入电脑,因而认为方块字是落后的。但首台声控中文打字机的 面世证明:汉字并不落后。中文声控打字技术却远远走在拼音字之前。因为汉语只有 400 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 也只有 1300 多种发音,更由于每个音都是声韵调统一,这便给实现声控提供了比较方便的条件。国外一些专家作过 这样的断论: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将必修汉语,并以汉语语音来控制电脑。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 第二节: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看,俄语是综合型语言,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而汉语却是分析型为主 的语言。 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格、数、时等) 如俄语 。 книга,表示书的意思。属于单数,主格,阴性及名词词类。книги,则表示书的复数。 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 表示。如在汉语中,如果孤零零来看, “学习” “困难” “危险”这些词,很难判断是名词,还是动词,或是形容 、 、 词。但在下列片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词性: “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 “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 “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 “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 “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可见汉语词性往往要通过它在句子中的词序或位置加以判 别。可以说词序在汉语里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试比较: 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 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 三天读一本书。 一本书读三天。 他昨天坐车到郊外。 我昨天到郊外坐车。 在比较下列句子: 一会儿再说。 再说一会儿。 屡战屡胜。 屡败屡战。 但汉语也有一些词尾变化。如词尾“X 子”可以指人:孩子、瞎子、胖子;也可以指物:箱子、刷子、椅子;还 可以指时间,日子等。类似的还有“X 儿”“X 员”“X 们”“X 者”“X 家”“X 了”“X 着”“X 过” 、 、 、 、 、 、 、 、等等。但汉 语词形变化比较少,所以说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英语则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如英语 book 表示书的单数;books 则表示书的复数。英语陈述句 中现在时态单数第三人称(third person singular)要加或借助元音互换与辅音互换的方式表示复数,如 foot (脚,单数) ,feet(脚,复数);或借助错根形式表示时态(tense),如 go-went-gone 等。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I am writing a letter.(综合型) 我正在写信。 I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综合型) 我昨天写了信。 I have written a letter.(综合型) 我已写了信。 I shall write a letter tomorrow.(分析型) 我昨天写信。 同样都是行为动词“写”字,汉语只用一个“写”字,英语只有第 四句用原形“write“,其余一至三句都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还表示“正在”“写了”“已经写了” 、 , 。汉语“写”本身没 有词形变化或时间观念,只能借助助词、副词或上下文来表示时间观念。现代英语中,名词已失去了若干“性”的形 态变化;形容词也失掉了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性、格、时等方面的一致形式,因此,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就不要求 性、数、格方面一致了,如,goldfish(金鱼) ,history teacher(历史教员) ;同时句子的词序也逐渐地固定下 来,与汉语的句子的词序也基本相似:主、谓、宾,如 We drink water (我们喝水) 。所以我们称现代英语是正不断 由综合型语言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 但在现代汉语句子的实际运用中,主、谓、宾型的句子只占少数。大量的句子,却是多动词,如:11 马阿姨站在井边上看到了直咂嘴。 或多段句,如: 他把头一伸,见里面只有童少山一个人蹩进去,关上门。 第三节: 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一) 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 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 子,一江波涛。 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 “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 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整为零。 “ 具体来说,在英语句子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用得多, 介词(preposition)也用得多;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词汇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 ,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却 结着累累果实。 请看下面句子: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是一个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subject) ,一个谓语 (predicate) 。全句共有九个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 ,用五个介词连接起来,而动词只有一个。 句中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谓语是 is compounded。句子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 界社会隔绝的状态,然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离开城市远,缺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不足。译成汉语: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上述译文里,抽象名词有的译成动词,有的译成形容词。全句用了四个逗号,一个句号。这样就可以一层层、一 点点地把事情交代清楚,整句语气从容不迫。这是符合汉语叙事方法的。 如果按照译文的结构来组织一句英语句子,那就译成下面样子: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这样英语句子,其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不是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二)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中,主要采用主谓机制。由于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 词,它是英语句子的轴心与核心,然后要借用名词来表达。而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却要借介词来串通,所以英语中 名词与介词占优势。要理解与掌握英语,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就抓住了英语句子的灵魂。在翻译时,对介词要特别注 意。因为英语句子的扩展,准确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通过介词来实现的。如: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 然朝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止了。 此句属于主谓结构,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runs” ,但通过六个不同的介词,把六个名词串起来使句子扩展开 来。如果把句中介词去掉,这个句子就不成句,就像一列各车厢脱了钩的火车。又如: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此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但却有八个名词,六个介词或连词。译成中文时,却用了三个谓语动词。 (三) 汉语句子中,动词占优势 汉语动词没有什么形态变化,使用方便,且重于动态描写,所以汉语动词用的多。汉语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 时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句子结构像一根竹子一 样,一节一节地接下来。有人把汉语句子描写成为有如海上万顷波涛,前后起伏,层层推进。请看《红楼梦》中的一 段: 晴雯先接出来,笑道: “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哄我等了这一天,快来 ” 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算呢! 一连十多个动词,几乎占了全段一半!不但不混乱,反而使人读了感到,有如水在石上轻快地流淌着。 试比较译文:12 Qing-wen greeted him with a smile, exclaiming, “A fine one you are! 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you bade me grind ink for you this morning. But you threw down your brush and went away after having written merely three characters. You’ve kept me waiting for you the whole day. You are to use up this ink now. Be quick!” 汉语中有一类复合句,称为流水句。他的特点是分句之间,似断还连,全句主要靠意合。正如吕叔湘先生说: “汉语的句子有时哩哩啦啦,不那么严密,可以考虑分成“句段”来分析。 ”吕先生还说,汉语有这么一类句子, “一 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他把这类句子名为流水句。 流水句的例子可以说俯拾即是。例如: 走,不早了,只有二十五分钟,叫他们把车子开来,走吧。 《雷雨》 他走进客厅,喝了一口水,看了一会儿电视,又走回房间温习。 他拿着杂志,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把它放回桌子上。 上面这些流水句,表面看像“形散” ,但从全句来看却“神聚” ,句子意义十分清楚。 (四) 英汉句子重心比较 在复合句子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 要部分放在句尾,形成后重心。例如: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 自我们别后没发生什么事情。 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晚饭后我出去散步。 He has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he is ill. 他病了只得呆在家里。 He cannot be operated upon as he is very weak. 他身体很弱不能动手术。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 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又如: 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more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他使我认识到,我从他那里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知识,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在英语中先出现 His chief contribution,然后出现具体的分析,也就是先提出主要的结论,再加以阐述。而汉 语则不然,先进行阐述,后进行归纳。 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 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并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打败大国的侵略。 这个例子中,一个状语从句虽长,但却只是说明条件,因此不是主要的,所以放在主句之后。而译成汉语时,则 强调逻辑顺序,先出现条件,再出现结果,重点在后,即把主句放在句后。 从上述例子可以说明,汉语如果有叙事部分,有表态部分,往往先把事物或情况讲清楚,最后来一个简短的表态 或评论。英语则相反,先表态,然后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再举一个典型的句子加以说明: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 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原文没有逗号,一环接一环扣得很紧。如果把原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示失望,第二部分说明失望的原因是 延期访问,第三部分说明这次访问在原来是定在一月份的。这句说明,英语先谈主观情况,再说跟主观情况直接有关 的客观情况,最后再谈其他有关情况。这反映了一种思路,使用英语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来组织句子。汉语则相 反,它要求从头说起,逐点交代,而不允许颠三倒四。 为什么英汉表达思路迥然不同?主要是汉语重意合,重悟性,英语重形合,重分析。同时,汉语动词多,而英语 句子中只能有一个限定动词(finite verb) ,所以它不得不抓住主要意思,用动词谓语表达出来,其他意思只好由非 限定动词(non-finite verb) 【即不定式(infinitive) 、分词(participle) 、动名词(gerund) 】和抽象名词、介 词以及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等来加以表示了。如: 他带学生到工厂去参观。 He took his students to the factory for a visit. 给我充分时间,我也能做好。 Given enough time, I can do it too. 他拿本字典,开始准备功课。13 Taking a dictionary, he began to prepare his lessons. 他们扛着锄头下地了。 They left for the field, shouldering hoes. 孩子们跑着来迎接我们。 The children came running to greet us. 谢谢你给我们这么多帮忙。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so much help. 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是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的。 A man who doesn’t try to learn from others can’t hope to achieve much. (五)英语句子中,There+be 结构与虚词 it 的结构用得比较广泛 在英语中,表示什么地点或存在什么事物时,常用“There+be+名词+地点(时间)状语”结构。这种结构中的 引导词“there” ,本身没有意义,常弱读,它相当于汉语的“有” 。这种结构中的谓语有时不用动词 be,而用 seem to be, happen to be, likely to be, bound to be 等词组,或用 live, come., enter, run, stand, occur, lie 等动词表示。如: There was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in the hall last night. 昨晚大厅举行英语晚会。 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墙上挂着一张画。 There runs a river at a distance. 在远处有一条河流过。 Once there lived an old fisherman in a village by the sea. 从前海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个老渔民。 There happened to be none in the room. 碰巧屋里没有人。 英语中有些句子中的 it 是虚词,本省没有意义的。如: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original adequately. 准确地翻译原文是不容易的。 He feels it his duty to help others. 他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责任。 It was in the club that we met her. 我们是在俱乐部遇到她的。 It is the wind shaking the window. 是风刮得窗户作响。 (Footsteps are heard) Oh, it is Li Ming coming back. 啊!是李明回来了。 第四节: 第四节:英汉词序比较 英汉词序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 英语句中单词一般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汉语定语不管单词或词组一 般都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如: It is a red flag. The man you saw yesterday is his father. 夜莺唱出了美妙的歌曲。 穿灰大衣的那个人是我的哥哥。 (二) 英汉两种语言的状语位置差别很大。英语状语可前可后。汉语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例 如: He always keeps his promise. They walked along arm in arm. 外面忽然传来喧闹声。 这篇文章非常深刻、动人。 第五节: 第五节:英汉语态比较 由于英文文章常用被动语态,因此英美语言学家都强调写作时多用主动语态。他们认为主动语比较生动有力。尽14 管如此,在英文文章中被动语态还是用得较多。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这跟汉族人的思维有关。汉语中,有不少具 有被动的概念可以用主动形式来表达。关于英汉语态比较,在后面将有专题阐述。这里仅举数例加以说明。试比较: 截止日期延长三天。 The deadline was extended for three days. 信寄了吗? Has the letter been mailed? 附上新的通知及回信信封。 A renewal notice and return envelope are enclosed for your convenience. 应该理解,犯错误是人之常情。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to err is human. 这辆车很好驾驶。 This car handles easily.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 饭吃过了。 水烧开了。 房间打扫干净了。 衣服洗好了。 书买了。 票卖完了。 稿子才写完了一半。 “吃饭”“烧水”“打扫”“洗衣”“买书”“卖票”“写稿”都是人做的。这说明汉语可以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 、 、 、 、 、 、 义。英语也有类似情况,不妨举些例子看看: The books sell well. 这些书很畅销。 These shirts wash well. 这些衬衫耐洗。 This composition reads well.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 Water heats readily. 水容易烧开。 The door won’t lock. 这门锁不上。 Velvet feels smooth. 天鹅绒摸上去很光滑。 She does not photograph wel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恩档案讲的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