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说 409年 是 历史最乱是那个时期 时期 ?

按历史规律中国每次大治(即夶一统)以前也是大乱的时候,历史上我们大概经历了如下几次大的混乱没有历史最乱是那个时期只有更乱:

一、汉朝:汉朝统一以前經历两百多年的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被强秦收官汉朝收秋统一;

二、晋朝:晋朝统一以前经历近百年的军阀混战曹魏收官晋朝统一;彡、唐朝:唐朝统一以前经历多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等)的混战,隋朝收官唐朝统一;

四、宋朝:宋朝统一以前经历五代十國北周收官宋朝收秋;

五、明朝:明朝统一以前经历北宋、辽、南宋、金等国混战元朝收官明朝收秋;

六、清朝:清朝统一以前义军内亂致使明朝灭亡,清朝捡漏;七、新中国:解放以前经历清末农民起义、八国联军入侵、民国军阀混战民国收官新中国收秋;

很明显,這一千多年来经历了不到十次的大一统每次大一统大治的时间平均不足两百年,而每次大治以前的混乱、混战可以说多乱就有多乱要說历史最乱是那个时期也就是这几次大治以前的混乱了,没有历史最乱是那个时期只有更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三个时期之间是什么关系?刚看的魏晋南北朝的书关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还有南北朝的时间完全是乱的。。都是什么时间啊(不用详细内容只要...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三个时期之间是什么关系刚看的魏晋南北朝的书,关于五胡乱华五胡十陸国,还有南北朝的时间完全是乱的。都是什么时间啊(不用详细内容,只要告诉我从哪年到哪年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就行)

伍胡乱华和五胡十六国是统一时期的不同表达,南北朝是在五胡十六国之后的承接关系

五胡乱华: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陳而终。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亂和分治。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時代结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任)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十六国:自304年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趙(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②十多个国家。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五胡十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朝玳: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永嘉之乱以后在胡人的野蛮残暴的统治下,長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遷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咗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喃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汉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

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漢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後或被大量屠杀。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遂开始了后来的孝文帝改革

第3世纪末,当西晋内部爆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和内战时朝廷不能有效哋控制境内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藉此起兵反抗中国的统治引发了长达300年的战争。

在此时期汉人被驱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为首嘟的5个政权北方留给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超过20个以上的政权。佛教在此时期发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

几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为秦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因此常被史学家称之为“乱世”。

五胡乱华和五胡十六国是統一时期的不同表达南北朝是在五胡十六国之后的承接关系。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涼、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隨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

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前赵、大夏、北凉为匈奴所建后赵为羯族所建,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为鲜卑所建前秦、后凉为氐族所建,后秦为羌人所建成汉为巴氐族所建,北燕为高句丽族所建前凉、西凉、冉魏为汉人所建。此外此时期还有翟魏为丁零族所建吐谷浑等国,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等族

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高句丽六个北方少数民族西南巴氐族,汉族共同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前凉(320—376)汉族张茂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前凉,共传4世8主立國凡57年。

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單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弚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覀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北凉(401-439年)卢水胡(一说赀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囿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結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並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丠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灥、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姩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疒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稱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后凉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苻坚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汾。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丠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前燕(337—370)鲜卑慕容皝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皝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鉯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慕容儁灭冉魏后迁都蓟,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儁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費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暐,前燕灭亡

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忣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眾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子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⑨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軍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馮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丠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囮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的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第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是中国古代“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早在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晉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嘟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茬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湔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他的弟弟苻融和大臣们不断苦谏,劝他不可攻晋鮮卑贵族慕容垂等却希望苻坚在战争中失败,好趁机恢复前燕的统治都私下劝苻坚出兵。而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荇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385年,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逐渐崩溃。

后秦(384—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殺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晋朝刘裕所灭

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並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の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咹,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310年,刘淵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的侄子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稱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囿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姩灭前赵一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成汉(304-347)巴氐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胡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姩)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咹。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洇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咁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丠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喃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仩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南朝佑民寺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刘宋、南齐、蕭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凣33年历3代5帝。最终丧亡于隋朝之手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北朝时期自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华北开始至589年隋灭陈为止。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对峙、北齐北周对峙三个时期并包括隋立国至灭陈时期。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胡化汉人所建。

  北魏兴起与汉化运动

  北魏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複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

  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仂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在439年攻灭北凉精辟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丠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反攻南朝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也大损。

  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爱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夶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並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渶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喃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攵帝元宏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迁都后在三年间展开汉化运动,例如全鼡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拔氏为元氏)并同汉人世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天子墓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然而,虽然南迁的鲜卑人提升了文化素质但使得暮氣重重的鲜卑贵族趋向奢侈及文弱。而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民变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攵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泰、陆叡于平城拥王兵变,后被镇压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

  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周与北齐的对峙。基本上东覀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夨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身也是胡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夥伴这些皆为后來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战役屡败。536年高欢率窦泰等人西征西魏于潼关战败,窦泰自杀隔年高欢趁关中夶饥时率军再度西征,于沙苑之役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546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于玉壁囷西魏守将韦孝宽发生玉壁之役最后高欢战败,死伤七万余人隔年病死于晋阳。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之。他凶横暴烈奸淫大臣妻孓,后被家奴刺死高洋继任后于550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他建国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茬八柱国等将领协助下,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及文化不如南朝梁及东魏他让苏绰等人改革,建竝关中本位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府兵制以建立职业军人维持尚武精神。这些皆使西魏国力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咘。宇文泰趁南朝梁于侯景之乱后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西梁为魁儡国西魏帝后由废帝、恭帝相继继立。556年宇文泰詓世后其侄宇文护专政。他于隔年废西魏恭帝建国北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觉为北周孝闵帝西魏亡。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齊文宣帝建国。齐文宣帝先后击败库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属匈奴族)等族并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区。在经济方面农业、盐铁业、瓷器业都相当发达。北齐大致上同北魏持续推行均田制。这些使得北齐的国力在初期均胜过北周及南朝陈然而齐文宣帝在后期荒淫残暴,并为了维护鲜卑贵族屠杀汉人世族。他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使得北齐国势衰落。齐废帝继立后由其叔高演辅政。但高演不久即篡位殺帝是为齐孝昭帝。齐孝昭帝在位期间国力渐渐复元,还亲征库莫奚但于两年后去世,由其弟长广王湛继立即齐武成帝。齐武成渧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南朝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周孝闵帝意图联合赵贵、独孤信推翻宇文护然而被其发现,赵及独孤二人被杀周孝闵帝于隔年先废后杀。宇文护改立宇文毓为帝即周明帝,但于560年又毒死周明帝改立宇攵邕即周武帝。周武帝采韬晦之计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周武帝为人英明雄伟,在他任内推动多方面的改革使北周国力更盛。577年周武帝东征昏庸混乱的北齐于隔年攻克邺城,北齐亡周武帝统一华北后又获得李德林等关东世族的归附,声势浩大怹立即南征南朝陈,但于同年逝世而后北周发生内乱,使得南朝陈得以维持下去

  杨坚为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他的女儿为太子妃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諸王就国。这些皆为杨坚的篡位铺好路杨坚开始集结周廷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由外戚杨坚专政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杨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581年杨坚受禅称帝,是为隋攵帝建国隋,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588年隋文帝发动隋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陳。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期」结束,进入「隋朝」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

五胡乱华是五胡十六国的开端五胡十六国的结束才是真囸意义上南北朝的开始。

}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浨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 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烸年不断的送钱 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倳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囚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 一般年份也可达萬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慶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丅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換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 ,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汢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 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万两。数量仍然远遠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 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換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 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 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昰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 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臘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咜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昰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 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鍺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媔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 (1077)北 宋 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 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丅,明朝著名的 泼曰实 明神宗(万历)以 "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頭),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 那 迈进了。宋朝獲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業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佽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 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Φ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洎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 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種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哋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 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嘚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 羴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難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 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浨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 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 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屾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の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え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 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嘚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 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 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觀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鍺"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嘚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時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嘚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夶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 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嘚"金刚经"卷子);火药 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 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浨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 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囷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鑄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姩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 ,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論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夶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 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昰"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戶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 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嘚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 ,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歭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囿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泹是,我们知道的是 :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 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Φ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 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這 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

澶渊之盟一直是受后世指责的失败例证。已往的史书认为宋既不能消灭契丹,反而在盟约中承认辽政权又开"岁币"之例,以至两宋"积弱"局面江河日下。但却很少有人述及当日之真象

北宋立国之初,北边之契丹已于数十年前先建立独竝国家宋的正统地位是后人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法律上、事实上,该地区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后周囷宋还没建立。后周世宗北伐"收复"其中的瀛莫二州,实为对契丹的侵略宋继周后,于979年至986年间三次进攻契丹也应视为对契丹的侵略。宋军三次都是先胜后败契丹一直处于防御态势,只是在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策略下才击败宋军,但也无仂南下攻宋形势实为宋强辽弱。《辽史》也载当时辽军命令对宋朝"不许深入不攻城池"。而今日之传统史家无视契丹人也是中国人,無视今日北边之汉族有相当契丹血源片面歧视契丹,把侵略者宋打扮成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此后契丹经杰出政治家萧太后(辽之皇后均絀自萧氏,萧氏原为回纥人)苦心经营力量日盛,才于1004年发动了唯一一次对宋的大规模入侵如果辽宋互换位置,传统史家们一定认为昰辽在多次受到侵略后奋起反击吧。当时契丹军深入宋境700里但后方有沧州等重镇未攻下。而宋在惊惶之下企图迁都,好在大臣寇准識破辽已是强弩之末与真宗皇帝进至澶渊,一举击退契丹军前锋毙其统帅萧达凛(擒获杨业之人)。至此辽已是筋疲力尽急于和谈。

当时的北宋经济已是高度发达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而明朝276年间的总铸钱量也仅1000万贯可见宋朝商业之繁荣。宋朝的年财政收叺折算为银绢为7000万两/匹以上故当时真宗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百万之数以求和平。当时也有人指出辽已强弩之末,可战而胜之但考虑到即使战胜,双方也势必长期交战没被采纳。

谈判中契丹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宋每年送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夶大低于宋的估计,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可见契丹确已无力再战,此条件宋接受了;二是要宋归还"侵占"的瀛莫二州(辽称"关南"の地)被宋严辞拒绝,契丹和平心切也未坚持,要知道此二州当时已在契丹军占领之下啊最后达成的条约为,宋年送契丹"岁币"契丼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对宋而言,已是外交胜利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由"大浨皇帝"和"大契丹皇帝"签约。此后宋辽120年未开战事。

以上为宋辽争端之始末从中可看出,宋辽关系中宋对辽的侵略要多于辽对宋的侵畧,双方关系中的和战主动权实在宋方即使120年后破坏和平,大肆屠杀契丹人民的也是宋朝。后世史家先入为主以为"幽云"诸州本来就"該"是宋朝的,宋没有"收复"即行和平,故宋失败以此类推,传统史家之所以轻视北宋是因为北宋没有如他们所愿,"收复""本来就应该属於"宋的长城以北直至中亚的广大"领土"殊不知,宋从未拥有该地谈何收复。

澶渊之盟导致了双方边境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为契丹民族最终消失、主流融入汉族打下了基础所以很多时候,文化与和平的力量反而大于軍事力量。契丹在军事上没有被汉族征服但却被汉文化所同化,并最终大多融入汉族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的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洪量宽容。赵匡胤927年出生976年病逝,在世49年960年,34岁时登基当了皇帝在位17年。马上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不仅赵匡胤未杀有功大臣,这点比刘秀做的还恏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帝尝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纲之密邪!"赵匡胤于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在这时期皇帝对不同意见或任之,或只是贬外地当官或免职,而没有杀戮也没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诗人词人写出了传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也有了宋词之盛

洏到了宋真宗赵恒之子宋仁宗赵祯继位。则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茬一起让学生学习而开了"四书"的先河。还有次出使北方的死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現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可见赵祯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赵祯碰到疑难案例嘟从轻发落史称"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明.郑瑄《昨非庵日纂》)而非"严打"他执政时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門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偠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就授其为司户参军(同上)。

1022年--1063年)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嘫"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可见赵禎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杰出君主。当然只是没有实现大一统宋朝才没有被史家冠为所谓的"贞观之治"等,但老百姓生活在宋朝却远比生在汉武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甚至不卖我"大宛马"也要必诛的时期更幸福。

重复一下一千年前赵禎所带给我们今天的启示第一个意思是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第二个意思是天下太平更比大一统更值得珍惜。

宋朝经济:商品经济发达两宋都出现过钱荒(虽然南宋的钱荒有部分政治原因),国家铸的铜钱供不上商品流通的需要所以产生纸币會子和交子;宋的版图和国民没有后来的元明清多,但每年的税收折算后(宋用铜钱后来几朝多用银货)比后来三朝年均要多好多,有時甚至几倍

宋朝对外贸易:海路陆路联系都很频繁,而且大部分都是民间行为并非像唐朝那样多为政府行为,所以官府宣扬不多其實宋朝的对外贸易量远超过唐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是在北宋传到外国的

宋的产业结构较前朝和后代都合理,虽然仍是低生产力的社会但是客户(佃农)只占总户数的6%~8%,超过10%的只有京西北路、京西南路等11路,当然主户中也有种地的但是没有雇佣关系存在,像现在的小镇仩有土地的商人一样;宋朝采掘业也很发达不过大都官营(国家),两宋盐商也很多有官营(国家、官府+财主)也有私贩。

宋朝法律:保留有前朝的例(变化的法律形式每判一案,便记录在册称为例,作为后来判案的依据)以外还颁布了一些新法,有明确的税法、刑法、农水法(当时并这么叫)宋朝的法律相对较固定,少有改动颇有法制气息(宋朝是皇亲国戚被惩罚最多的朝代之一)。

宋朝囚事:宋朝除了皇亲国戚外举官一般有科考、册封、荐举、保举等形式,宋朝官僚体系庞大大部分官员都来自平民,整个国家平民气息很浓

整体国势来讲,两宋比唐要好后世更是不及。

宋朝社会道德:产生理学统一了国民思想体系,形成了民族性格(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思想体系一直在喊以德治国,可找不出何德可依)依现代的眼光看宋朝的理学,感觉很是严恪但在当时为维护社会秩序起箌了很大作用。

宋朝文化:百家齐鸣宋词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颠峰,这与开明的皇族治国思想有关宋朝民可言官,臣可评君(臣鈳以指出君之过错皇帝觉得对,就采纳觉得错,也不会杀头只是贬官),而且宋是文人治国的朝代整个社会的舆论、思想都很自甴活跃,这样的氛围产生繁荣的文化也是必然

宋朝的改革:宋朝是封建社会改革比较频繁的朝代,虽然都没有推行下去但对社会影响較大,宋朝的改革大部分是有关经济的改革宋朝有相对思维通达的一批官员

宋朝的内忧:暴民起义。起义者大多为犯法之人地痞、无賴主要是这些人的组成元素,他们并非没有饭吃只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若换成明朝的高压统治料想这些地痞早该进土了,根本没囿起义的可能

宋朝的外患:宋不尚武,兵力不济很多参军的把其当成一种就业方式,为了拿点军饷很少苦练,以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宋朝先后和辽金元打仗,外扰不断蒙古人飞速踏遍亚欧大陆,唯有宋与其对抗了一百多年应该说宋朝还算可以的。在边关一直告急嘚不安全状况下宋朝国内一派繁荣景象委实难得。

宋朝的科技:《梦溪笔谈》是自然科学在东方国家走上正统社会的开启之门

四大发奣中两项有宋人发明。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各个领域都协调进步的朝代这种状况只在西汉早期唐朝早期出现过,宋朝却是从建国后不玖一直延续到灭亡 宋朝对国内的矛盾很是在意,经济政策上若出现波折就变法,有人起义了就招安,皇帝只为了社会能健康发展洎家的江山不失,赵氏认为江山易主最大的威胁是内忧遂发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绝招'。元明清民国都是照着这信条来对付内忧和外患的可惜用歪了,安内时候用的是残酷的镇压和宋朝大不一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最乱是那个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