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插图中国史 英文》:如何阅读历史感受历史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805
所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分享交流和学习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删除,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支持购买原版。因上传文档受大小限制,部分文档拆分上传,请浏览确认后下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过站内信息告知,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如有其它问题也欢迎联系,谢谢!
 求助此文档
剑桥插图中国史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剑桥插图中国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15:37:40|
文档星级:
此文档不支持下载,登录后可阅读剩余244页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剑桥插图中国史
关注微信公众号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艺术品藏品
馆藏 内有印章
请选择所在地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内容简介:
  《剑桥插图中国史(黑白版)》配有珍贵丰富的历史图片。它探究了各种不同因素和力量、观念和发明、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在中国文明形成中的作用;它追踪王朝的兴衰、佛教的传入、技术的进步等内容。《剑桥插图中国史(黑白版)》翔实、生动、形象,是对中国历史及其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书籍。
作者简介:
  伊佩霞(PatriciaBuckleyEbrey),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在东亚研究领域,她著述颇丰。著有《中华文明史资料》、《中国唐代和宋代的宗教与社会》等著作,其中《屋里人:中国宋代妇女的婚姻与生活》于1995年获得约瑟夫·P·利文森奖。
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公元前771年以前)青铜器上的人兽图案
第二章 哲学基础: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第三章 官僚制帝国的创立:秦汉(公元前256-220年)
第四章 佛教、门阀政治与外族统治者:分裂时代(220-589年)早期佛教艺术
第五章 世界性的大帝国:581年至907年的隋唐
第六章 重心南移:宋朝(907-1276年)山水画
第七章 外族统治:辽、金和元朝(907-1368年)戏曲与表演艺术
第八章 独裁的局限:明朝(年)景德镇瓷窑
第九章 满族与帝国主义:1644年至1900年的清朝为了生存
第十章 行动起来:20世纪前期现代中国画
第十一章 彻底的重新统一:1949年以来的中国
对图片提供者的感谢
进一步阅读书目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 著,赵世瑜 等译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
著;赵世瑜等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伊佩霞 著;赵世瑜,赵世玲,张宏艳 译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
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 / 著
艺术品收藏悦读城市 | 《剑桥插图中国史》用另一种眼光打量历史,有棱角的讲述数千年中国文明成长故事的精华悦读城市 | 《剑桥插图中国史》用另一种眼光打量历史,有棱角的讲述数千年中国文明成长故事的精华历史之忆百家号用另一种眼光打量历史,有棱有角的讲述数千年中国文明成长故事的精华,两百余幅精美图片、地图,铜版纸四色全彩印刷,绝佳的视觉享受,陶器、青铜器、壁画、摩崖石刻、画像石、山水人物画、敦煌经卷、乐器、版画、书籍、建筑、照片……展示一个展示有温度、有色彩、真实可感的中国。今天为大家推荐是来自湖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剑桥插图中国史(第2版)》。这本书是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伊沛霞以一人之力十五年磨一剑的中国历史文化必读书,是刘广京、史景迁、许倬云、葛兆光、赵世瑜等海内外学者交口称赞的经典,堪称剑桥大学出版社“插图史”系列的典范之作,已被译成中文、韩文、德语、波兰语、俄语、希腊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且再版不断。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的印象,人们大多摆脱不了教科书的框架,好像中国悠久历史,似乎满眼皆是政治上的帝王将相争权夺利、秦汉隋唐盛衰兴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庶民社会的精神和文化、日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二十四史鲜少提及甚至付之阙如。中国的历史、中国文明的故事,难道真的只是一部延续几千年,反反复复、枯燥乏味、灰暗冰冷的政治史?在伊沛霞看来,中国正史的记载和叙述以及中国的政治演变显然无法代表中国历史上那些真正引人注目的精彩之处:中国人在每一时代都运用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去确定目标,回应挑战,保卫自己,增强力量;因为一代人的行为对下一代人继承的资源将会产生影响,所以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变化又是同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为此,伊沛霞以独特的宏观视野,从史前时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到儒学、佛教、道教的兴起,从王朝、帝国到现代中国,探讨中国文明得以形成的诸多基本问题,侧重考察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涵盖艺术、文化、经济、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等各方面,从复杂、动态、多层的中国历史中,捕捉到*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现象,把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贯穿成一幅前后相续、特色鲜明的历史图景,赋予读者全新的中国历史视野。伊沛霞,图片来自:理想国■ ■■■■《剑桥插图中国史(第2版)》试读作者|[美] 伊沛霞湖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自序(节选)首次造访中国的西方人也许会百感交集,他们或感到入迷、惊奇,或是疑惑、刺激、沮丧。仅中国人的人口总数就让他们大吃一惊:10亿多的汉人—比东欧、西欧和北美的人口总数还要多。为什么语言、宗教或生活方式的差异没有使他们像世界上其他地方那样分裂成相互猜忌的群体呢?一个单一的政府是如何统治这般众多的人口的呢?除此之外,对于中国民众—那些在田里做农活的男人和女人、在市场里交易的人、在公园里和孩子们玩耍的人,以及在饭馆里吃饭的人,西方造访者也同样感到好奇: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20世纪的种种动乱如何影响了他们及其家庭?他们之中有谁还真心信奉毛主义?同样令人感到惊异的还有中国的地貌景观。中国本土内(讲汉语的人定居的地区)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受到如此珍视,以至于不能浪费在生产力较低的用途上—如放牧,人们甚至将那提供木材和柴薪的山林开辟成梯田来种庄稼。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其社会与政治组织形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城市空间也引发许多问题。在中国的城市中,仅当人们伫立在实实在在的名将贤相的塑像面前,历史才悄然而至,人们也无法找到曾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的古老的房屋、庙宇和宫殿。甚至像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样的著名古都,都缺乏实在可见的纪念物,而这些却可以在历史同样悠久的罗马、雅典、伦敦或巴黎随处可见。难道中国没有我们所熟悉的那种英雄人物,抑或中国人在以另一种方式尊崇这些英雄?诚然,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一个古老中国的物质遗存,但是这些文物自身也存在着一系列疑问。古代的杰作—青铜礼器、山水画、书法、瓷器,似乎都在无声地抗议着当代中国这凄凉的文化景象,并引出了令人苦恼的问题:中国文化的鼎盛期已经过去了吗?今昔之间的文化联系难道变得如此薄弱,以至于二者可以被视为不同的文化?那些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可能已经开始考虑这些问题视角的公正性了:我是否在按照西方的而不是中国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中国文化的美学成就?我是否在把中国历史上的精英文化与今天的大众文化相比较?本书正是为那些乐意思考这类问题的人所写。中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理解它的过去就不会明白它的现在。与西方那种把中国视为静止不变的、甚至几乎没有历史的陈旧观念相比,中国如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泱泱大国,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都利用了他们所继承的遗产,但是更可贵的是:在创造这个我们称之为“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当他们奋力去寻求真理和追求和平,去施加自己的意愿或与对手斡旋,去生存和发展,去照顾家庭并履行责任时,中国人提出了新的思想,付诸了新的实践。因此,现实植根于一个复杂的、多层的、动态的历史之中,而历史始终有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继续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是这整个的中国故事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写一部“大中国”的通史,这个“大中国”是指东亚地区,中国在其中起了支配性的作用,而这个区的大部分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疆土。但这里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工作:中国文明的历史。中国文明是一个不局限于明确的边界之中却又与中国本土具有松散联系的文明。当邻居们将其统治施于中国之时,我的参照点就是这种遭遇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别的什么。尽管我已缩小了我给予“中国”的含义,但我并没有把它缩小到中国的政权或中国的上流阶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中国人及其创造的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作者|[美] 伊沛霞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如需帮助请发送邮件或电话联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历史之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回忆那些往事,揣摩历史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笔记]读《剑桥插图中国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插图中的历史细节——读《剑桥插图中国史》
(美)伊佩霞;赵世瑜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3
历史插图只是文字的配角,这只不过是沉迷文字者的偏见。许多历史的细节若不是靠细读插图,是完全难以想象的。
本书有一副插图是甘肃敦煌莫高窟285号洞的壁画,从插图中可见北朝当时步兵、骑兵甚至战马均穿戴盔甲,步兵善用盾牌和大刀,而骑兵不仅善骑射,在作战之时还有一定的兵阵。战车之激烈,跃然纸上。此外还有一副波斯人所绘表现成吉思汗追击西亚军队的插图,蒙古人的战马与士兵却并不着任盔甲,追赶敌人相当迅猛。湘军和淮军围攻太平军时,则是壕沟相围,然后骑兵冲击据点,弓箭手及步兵则辅佐两翼。此种战术也在插图中表现出来。
历史插图不亟能展现古代战车上的细微之处,对与日常生活及经济上之劳作交易的环节,也绝非文字所能全部展现。一般较为人们所熟知,也就是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都市乡村市场繁华景象,不仅有宋本,也有明清两代的仿本。不过仅看此图未免显得单调,仅有宋代以降的图例,毕竟缺憾,且也难入“孤证不立”人士的法眼。
本书插图中有一张汉墓画像砖,表现的是汉朝人的家居景象:围墙之内是分栏的庭院,庭中养有家畜,脱谷晒粮也在围墙之内进行,往往庭中一角建有多层房屋或瞭望塔,也可做居住之用。主人及客人一般闲居家中,所谓客厅不舍屏障,任由尘风飘散,而主客盘踞坐垫上对谈。至唐朝,书中也有一副墓葬的壁画,所表现的则是唐人男女老少齐聚一堂的宴饮场景。男性一般坐在宽阔的木凳上,已不是席地而坐,宴饮之时似乎女性虽就坐,只在一旁观看,但也打扮的花枝招展,似乎在博人眼球般。
宋朝时期,有一无名氏画了副表现水路运输、水磨坊和粮食生产之间联系的帛画,竟可以看到一批官员坐镇一旁,而由晒谷、磨面,再到急转集装、运输等等环节,大概官爷们也个个清楚——由此可看当时官府对粮食商品化之重视。此外,还有一副宋代帛画的局部:两艘货船硕大无比,商品琳琅满目,行驶在运河或河流上,宋朝较为完善的运输体系可见一斑。比较令人以外的是出现这样一张插图:在一个小作坊里,几个伙计各有分工,一人负责雕版木刻,一人负责墨汁刷版,一人负责将纸覆上印刷——这不就有点类似现代的“流水线”么?此外还有一个监工在旁监视,大概这几个人是他雇佣过来,所印的则是一本关于道德说教的书籍。这里表现的大多是都市的场景,农村插秧灌溉的景象也有配有插图。
明代有两幅图特别抓人眼球。明末画家仇英(1530——1552年)有一副彩绘帛画,其中画有科举考生交头接耳,比肩接踵看那放榜墙头的场景。旁边还有类似我们现在的出租车司机一样的马夫,招揽客户之余,还要搀扶着一些年事已高的“考生”上马回家。还有一副“麒麟图”,其实是郑和下西洋时得来的一只长颈鹿。据说它在禁苑中过话了几年,宫廷画师沈度在1414年将其画下,并标为“麒麟”。看来没文化的话,在古代也是相当可怕的。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此书插图所表现的历史细节还相当丰富,而且还配有一定的文字说明,便于阅者参照。可惜基本上未标明插图来源,大概都是选自英国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国内应该很难一睹实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桥插图中国史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