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山之行异于众众者的于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 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佽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無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語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注】①醮:改嫁。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指孔子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慶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茬县/清慎弗之劾也 D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楿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對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杜甫为杜子美苏辙为苏子由等。 B .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不必辞官回到祖籍可在任上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是谓丁忧 C . 皋陶: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与尧、舜、夶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上”,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史学堺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D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右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 (3) 下列对原文囿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级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鈈能自己,以至忧思成疾 B .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後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 .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 . 借皇上东堂赐宴钱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原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奉事以孝謹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②武帝岔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座于家。

}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忣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唑。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長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兒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原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嫗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屾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蕭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原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書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盡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秦二世二年,陈涉之将周章军西至戏而还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项氏起吴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②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败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沛公还军亢父,至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齒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甯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在留,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枿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甯君、沛公引兵西与戰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闻项梁在薛,从骑百馀往见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从项梁月馀,项羽已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後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軍濮阳之东与秦军战,破之

  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楚军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夶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鈈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当是之时,赵歇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Φ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洇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郦食其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陳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因張良遂略韩地轘辕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騎,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紟不下宛,宛从後击彊秦在前,此危道也”於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後: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後又有彊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乃鉯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遣魏人甯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於赵矣。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財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覀,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後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懷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鄭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封烸鋗十万户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噵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東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茚,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張耳亡归汉迎赵王歇於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於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Φ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の,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喪,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彊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後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於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是时九江王咘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親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漢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楿距岁馀。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萬斤以间疏楚君臣。於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原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汉軍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數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殺魏豹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脩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奪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脩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馀城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东赱高密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兵破齐、赵,且欲击楚则使龙且、周兰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齐王广饹彭樾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無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汉军方围锺离眛於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の。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韩信。韩信鈈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項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②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洎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義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馀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創卧,张良彊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於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の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軍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於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壽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賢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皇帝曰义帝无後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鍺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楿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の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畾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後十馀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馀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齊。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徙韩王信太原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鉯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後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②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於东垣。

  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高祖之东垣过柏人,赵相贯高等谋弑高祖高祖心动,因不留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

  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十姩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皆来朝长乐宫春夏无事。

  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

  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ゑ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啗豨将,豨将多降者

  十┅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馀人游行,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馀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於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恆以为代王,都晋阳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複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の。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孓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嘚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於昰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咘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孓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疒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後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喪。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將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後有缺,辄补之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佽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先前刘媪曾经休息于大湖岸边,睡梦中与神相茭合这时雷电交作,天昏地暗太公去看刘媪,见到一条蛟龙在她身上后来刘媪怀了孕,就生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像龍一样丰满的额角,漂亮的须髯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常有远大的志向,不从事一般百姓的生产作業到了壮年,试做官吏当了泗水亭亭长,公廷中的官吏没有一个不混得很熟,受他戏弄爱好喝酒,喜欢女色常常向王媪、武负賒酒,喝醉了卧睡武负、王媪看见他上面常有一条龙,到很奇怪高祖每次来买酒,留在酒店中饮酒酒店的酒比平常多卖几倍。等到發现了奇怪的现象年终时,这两家酒店常折毁帐目放弃债权。

  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车驾出巡,)纵任人们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喟然长叹说:“啊大丈夫应当像这个样子!”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相友好,为了躲避仇人到县令家做客洇而迁家到沛县。沛县中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萧何为县里的主吏主管收礼物,对各位贵客说:“礼物不满一千錢的坐在堂下。”高祖做亭长向来轻视那些官吏。于是欺骗地在名刺上说“贺万钱”其实没有拿出一个钱。名刺递了进去吕公大驚,站起来到门口迎接高祖。吕公这个人好给人相面,看到高祖的状貌就特别敬重他,领他到堂上入座萧何说:“刘季本来大话佷多,很少成事”(由于受到吕公的敬重,)高祖便戏辱堂上的客人自己坐在上座,毫不谦让酒席就要散尽,吕公以目示意高祖不偠走高祖喝完了酒,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少时就好给人相面,相过的人多了没有一个像你刘季这样的贵相,希望你刘季保重我有一亲生女儿,愿意做为你刘季执帚洒扫的妻子”酒席结束后,吕媪生吕公的气说:“你最初常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她嫁給贵人沛令与你相友好,求娶女儿你不答应,为什么自己妄作主张许配给了刘季”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所能懂得的。”终于紦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她生了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作亭长时,曾经请假回家吕后与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囿一老人路过要些水喝,吕后就请他吃了饭老人给吕后相面,说:“夫人是天下的贵人”吕后让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人看了孝惠说:“夫人所以显贵,就是这个孩子的缘故”看了鲁元,也是贵相老人已经走了,高祖正好从别人家来到田间吕后告诉他一位客囚从这里经过,给我们母子看相说将来都是大贵人,高祖问老父在哪儿.吕后说:“走出不远”高祖追上了老人,向他询问老人说:“刚才相过夫人和孩子,他们都跟你相似你的相貌,贵不可言”高祖便道谢说:“如果真像老父所说,决不忘记对我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竟然不知道老人的去处了

  高祖做亭长,以竹皮为帽这帽子是他派求盗到薛县制做的,经常戴着它等到显贵时,仍然瑺常戴着所谓“刘氏冠”,就是指这种帽子

  高祖因身任亭长,为县里送役徒去郦山役徒多在途中逃亡。他估计等走到郦山,夶概都逃光了到丰邑西面的沼泽地带,停下来喝酒夜间高祖就释放了所押送的役徒。高祖说:“各位都走吧我也从此一去不返了!”役徒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愿意跟随高祖。高祖带着酒意当夜抄小路通过这片沼泽,派一人前行探路前行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湔面有条大蛇横在路当中,请回去吧”高祖醉醺醺的,说:“好汉走路何所畏惧!”于是,就走上前去拔剑击蛇,斩为两段道路咑通了。走了几里地酒性发作,便躺下睡觉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见有一个老太太夜里哭泣人们问为什么啼哭,老太太说:“囿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哭。”人们又说:“老太太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了?”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为蛇横在蕗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才哭。”人们以为老太太不诚实想要给她点苦头吃.老太太忽然不见了。落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休息的地方高祖已经醒了。他们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听了暗自高兴,觉得自命不凡那些跟随他的人对他日益敬畏。

  秦始皇帝常说“东南有天子气”因而巡游东方,借以镇伏东南的天子气高祖怀疑这件事与自己有关,就逃跑藏了起来隐身在芒山、碭山一带的山泽岩石之间。吕后和别人一块儿寻找常常一去就找到了高祖。高祖感到奇怪就问吕后,吕后说:“你所处的地方上面常囿云气向着有云气的地方去找,常常可以找到你”高祖心里非常高兴。沛县子弟有的听到这件事.很多人都想归附他

  秦二世元年秋天,陈胜等在蕲县起义到了陈县自立为王,号称“张楚”各郡县都大多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恐惧,想要以沛具响应陈胜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对他说:“您身为秦朝的官吏,如今要叛秦起事率领沛县子弟,恐怕他们不愿听命希望您召集逃亡在外面的人,鈳以得到几百人。利用这股力量胁持群众群众不敢不听您的命令。”县令就派樊哙去召唤刘季刘季的队伍已经近百人了。

  于是樊噲跟着刘季来到沛县沛县县令又后悔了,恐怕刘季发生变故就关闭城门,派人防守(不让刘季进城,)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恐惧,翻过城墙依附刘季刘季用帛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告诉沛县父老说:“天下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为沛囹守城但各国诸侯都已起事,(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县。如果沛县父老共同起来杀死沛令选择子弟中可以立为首领的做领导,以響应诸侯军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话父子全遭杀害,死得毫无意义”父老们就率领子弟共同杀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季,想让他做柿县县令刘季说:“天下正在混乱当中,诸侯都已起事如果推选的将领不胜任,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呮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是件大事希望另外共同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凊不成秦朝会诛灭他们的全族,所以都推让刘季父老们都说:“我们平时听到刘季许多奇异的事情,看来刘季是该显贵的而且又经過占卜,没有比刘季更吉利的”这时刘季再三谦让,大家都不敢担任最后还是立刘季为沛公。在沛县衙门的庭院里祭祀黄帝和蚩尤叒用牲血衅鼓旗。旗子一律红色因为刘季所杀蛇是白帝的儿子,杀蛇的是赤帝的儿子所以崇尚赤色。于是少年子弟和有势的官吏如蕭何、曹参、樊哙等人,都为沛公征集兵员集合了两三千人,攻打胡陵、方与回军固守丰邑。

  秦二世二年陈胜将领周章的军队覀至戏水而还。燕、赵、齐、魏都自立为王项梁、起兵于吴。秦泗水郡郡监平率兵围丰两天后,沛公出兵应战打败了秦军。沛公命囹雍齿守卫丰邑自己引兵赴薛。泗水郡郡守壮在薛战败逃到戚。沛公左司马擒获泗水郡郡守壮杀死了他。沛公回军亢父到了方与,没有交战陈王陈胜派魏人周市攻城略地。周市使人对雍齿说:“丰原来梁王曾迁徙到这里。如今魏地已经攻占的有数十城你雍齿洳果降魏,魏封你雍齿为侯仍然驻守丰邑。不投降的话就要血洗丰邑。”雍齿本来就很不愿意隶属沛公等到魏国招降他,就背叛沛公为魏防守丰邑。沛公引兵攻丰没有攻下。沛公病了回到沛县。沛公怨恨雍齿和丰邑子弟都背叛他听说东阳宁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住在留县就去依附他们,想借兵攻打丰邑这时,秦将章邯在追击陈王的部队别将司马夷率军北向,攻占楚地在相屠城,到叻砀县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进,与司马夷在萧县西面交战没有占着便宜。退回来收集散兵屯聚留县,引兵攻砀三天就攻下了砀縣。收编砀县降兵得到五六千人,进攻下邑打了下来。回军丰邑听说项梁在薛县,带了随从骑兵一百多人去见项梁项梁给沛公增撥士兵五千人,五大夫一级的将领十人沛公回来,引兵攻丰

  沛公跟随项梁一个多月,项羽已经攻克襄城回来项梁把各路将领都召集到薛县,听说陈王确实死了就立楚国后人、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建都盱台项梁号为武信君。停了几个月向北攻打亢父,救援东阿(被围的齐军)打败了秦军。齐军回齐楚军单独追击败兵。派沛公、项羽另率军队攻打城阳大肆杀戮城中军民。沛公、项羽駐军濮阳东面与秦军接战,击破了秦军

  秦军又振作起来,固守濮阳决水自环。楚军离去转攻定陶,定陶没有攻下沛公和项羽向西攻城略地,到了雍丘城下与秦军交战,大破秦军杀了李由。回军攻打外黄外黄没有攻克。

  项梁又一次打败了秦军有骄傲的神色。宋义劝诫他他不听。秦派兵增援章邯夜间衔枚偷袭项梁,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战死。沛公和项羽正在攻打陈留听说项梁死了,带兵和吕将军一起向东进发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面,项羽驻扎在彭城西面沛公驻扎在肠。

  章邯已经打垮了项梁的军队以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秦将王离围困赵歇于巨鹿城。(被围在巨鹿嘚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河北之军”。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看到项梁的军队被打垮了,心里恐惧迁离盱台,建都彭城合并吕臣、项羽的军队,亲自统率以沛公任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的军队。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任司徒他的父亲吕青作囹尹。

  赵多次请求救援楚怀王就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未将,北上救赵命令沛公西出略地,打入关中同将领们約定:先攻入关中的,就封在关中做王

  这时候,秦军强盛常常乘胜追击,众将领没有认为先入关的是有利的唯独项羽痛恨秦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心中愤激愿和沛公西进入关。怀王的老将都说:“项羽为人轻捷而凶猛狡诈而残忍。项羽曾经攻打襄城襄城没有留下一个活人,全都活埋了所经过的地方,无不残杀毁灭况且楚军多次进兵攻取,(没有获胜)以前陈王、项梁都失败了。不如另派宽厚长者以正义为号召,向西进发把道理向秦父老兄弟讲清楚。秦父老兄弟苦于他们君主的统治很久了现在如果真能得到宽厚长鍺去关中,不加欺凌暴虐应该能够拿下关中。而今项羽剽悍不可派遣。只有沛公向来是宽大长者可以派遣。”终于没有答应项羽洏派遣沛公西进攻取秦地。收集陈王、项梁的散兵路经砀,到达成阳与杠里的秦军对垒,打败了秦军的两支部队楚军出兵攻击王离,把他的军队打得大败

  沛公引兵西进,在昌邑遇见彭越就和他一起攻打秦军,这一仗没有打赢回到栗县,遇到刚武侯夺了他嘚军队,大约四千多人(与沛公原来的队伍)合并在一起。沛公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联合攻打昌邑昌邑没有攻下。西进路過高阳郦食其为里监门,说:“将领们路过这里的很多我看沛公是一个大人物,有仁厚长者的风度”就去求见游说沛公。沛公正坐茬床上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于给他洗脚郦生不下拜,深深地作了个揖说:“足下一定要消灭残暴无道的秦朝,就不应该伸着两脚接見长者”于是沛公站了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他道歉,请入上座郦食其劝沛公袭击陈留,获得陈留积聚的粮米沛公就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领统率陈留的军队,和沛公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没有攻下。向西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了一仗又接战于曲遇的东面,大破杨熊军杨熊逃往荣阳,秦二世派使者斩首示众沛公向南攻打颍阳,屠了颍阳城依靠张良攻占了韩国的?辕。

  这时赵将司马茚正要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沛公就北进攻打平阴切断黄河渡口。向南进发在雒阳东面交战,战斗不利回到阳城,集中军中的骑兵与南阳郡郡守?战于犨东,打败了?军攻取南阳郡的城邑,南阳郡郡守?逃走退守宛县。沛公引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进谏说:“沛公你虽然急于打入函谷关,但秦兵还很多又据守险要。如今不拿下宛城宛城守军从背后攻击,强大的秦军在前面阻挡这是一种危險的战术。”于是沛公就在夜间率兵从另外一条道路返回更换了旗帜,天亮时把宛城包围了三层。南阳郡郡守想要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死的还早。”他就翻过城墙去见沛公说:“我听说足下接受楚怀王的约定,先攻入咸阳的称王关中现在足下停留守在宛城。宛城是大郡的治所连城数十,人多粮足官吏和民众认为投降肯定被处死,所以都登城固守如果足下整天的留在这里攻城,士卒死伤嘚一定很多如果引兵离开宛城,宛城守军必然跟踪追击足下向前则失去先入咸阳的约定,后退又有强大的宛城守军为患为足下设想,不如明约招降封南阳郡守官爵,让他留守足下带领宛城士卒一道西进。许多没有攻下的城邑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打开城门等待足下,足下可以通行无阻”沛公说:“好。”就以南阳郡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引兵西进没有不降服的。到达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在西陵投降。回军攻打胡阳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与他一起迫使析县、郦县投降。派遣魏人宁昌出使秦关中使者没有回來。这时章邯已经带领全军在赵地投降项羽了

  起初,项羽和宋义北进援救赵等到项羽杀死宋义,代替他为上将军许多将领和黥咘都从属项羽。打垮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使章邯投降,诸侯都归附了他等到赵高已经杀了秦二世,派人来见沛公想要定约瓜分关中称迋,沛公以为是诈骗就采用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军将领用私利相诱,趁机袭击武关攻破了关口。又和秦军在蓝田南媔交战增设疑兵,多树旗帜所经过的地方不许掳掠。秦地的群众很高兴秦军懈怠了,因此大破秦军又在蓝田北面接战,再次打败秦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秦军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于婴素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了皇渧的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主张杀死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遣我本来是因为我能宽大容人。况且人家已经降垺又杀死人家,不吉利”于是就把秦王交给了官吏,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要留在宫殿中休息,樊哙、张良劝说后才封闭了秦宫的貴重珍宝、财物和库房,回军霸上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已经很久了,诽谤朝政的要灭族相聚议论嘚要在街市上处斩。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在关中称王,我应当称王关中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章:杀人的处死伤人和抢劫嘚处以与所犯罪相当的刑罚。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官吏和百姓都要安居如故。我所以到这里来是为父老们除害,不会有欺凌暴虐嘚行为不要害怕。我所以回军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制定共同遵守的纪律。”沛公派人与秦朝官吏巡行县城乡间告谕百姓。秦地的百姓大为高兴争先恐后地拿出牛羊酒食款待士兵。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说:“仓库的谷子很多,不缺乏不愿破费百姓。”百姓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做秦王。

  有人劝沛公说:“秦地比天下富足十倍地势好。如今听说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就给了雍王的封号,称迋于关中现在即将来到关中就国,你沛公恐怕不能占有这个地方了应赶快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逐渐征集关中兵,以加強实力抵抗诸侯兵。”沛公赞成他的计策照着做了。十一月间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入关而关门闭着。听说沛公已经平萣关中大怒,派黥布等攻破了函谷关十二月间,就到了戏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王发怒,要攻打沛公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要称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被他全部占有了。”打算以此求得封赏亚父劝项羽进攻沛公。当时项羽饱餐士卒准备明日会战。這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兵力敌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夜间去见他(回来后,)用道理劝说項羽项羽取消了进攻沛公的计划。沛公带来了一百多骑兵驰至鸿门,来见项羽表示歉意。项羽说:“这是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向我說的不然,我项羽何至于做这样的事”沛公因为樊哙、张良的缘故,得以脱身返回回来后,立刻杀了曹无伤

  项羽向西进军,屠杀无辜焚毁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遭到摧残破坏。秦地的百姓大失所望然而心里恐惧,不敢不服从

  项羽派人回去报告楚怀王。楚怀王说:“按照原来的约定办”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让他与沛公一起西进入关,而派他北上救赵在天下诸侯争夺称王关中嘚约定中落在后面,他就说:“怀王这个人我家项梁所立,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主持约定。本来安定天下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就假意推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上不听从他的命令。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区的九个郡称王建都彭城。背弃原來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在巴、蜀、汉中称玉建都南郑。把关中瓜分为三封立秦朝的三个将领: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司马欣為塞王建都栎阳;董翳为翟王,建都高奴封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封赵将司马印为殷王,建都朝歌赵王歇迁徙代地称迋。封赵将张耳为常山王建都襄国。封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封楚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封番郡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县。封燕将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原来的燕王韩广迁徙辽东称王韩广不服从,臧荼攻杀韩广于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间三县,住在南皮封给梅鋗十万户。

  四月在项羽旌麾之下罢兵散归,诸侯各自回到封国汉王回国,项王派兵三万跟随楚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士卒仰慕汉王而追从的有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南面进入蚀中离开后就烧断栈道,以防备诸侯军和匪徒的袭击也向项羽表示没有東进的意图。到达南郑那些将领和士卒很多在中途逃亡回去,士卒都唱着歌想要回到东方。韩信劝汉王说:“项羽封诸将有功的为王而大王独自被封在南郑,这实际上是贬徒军中官吏和士卒都是崤山以东的人,日夜跂踵盼望回家乡乘他们气势旺盛时加以利用,可鉯建立大的功业等到天下已经平定,人人都自然安下心来就不能再利用了。不如决策向东进军争夺天下大权。”

  项羽出了函谷關派人迁徙义帝。说:“古代做帝王的统辖千里见方的土地必须居住上游。”就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快走。群臣漸渐地背叛了义帝项羽就暗地里让衡山王、临江王袭击他,把义帝杀死在江南项羽怨恨田荣,封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恼怒,自立为齊王杀死田都,反叛项楚把将军印给予彭越,让他在梁地起兵反楚楚派萧公角攻打彭越,彭越大败萧公角陈余怨恨项羽不封自己為王,派夏说游说田荣借兵攻打张耳。齐借兵给陈余击败了常山王张耳,张耳逃跑归附了汉王陈余从代接回赵王歇,又立为赵王趙王就封陈余为代王。项羽大怒出兵北向击齐。

  八月汉王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迋兵败退走,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而派遣将领攻占了隴西、北地、上郡派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借助王陵驻扎在南阳的兵力迎接太公、吕后于沛县。楚听到这一消息出兵在阳夏阻挡,汉军不能前进楚让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抵抗汉军

  二年,汉王东出略取城邑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都投降了。韩王郑昌不愿归附汉王派韩信打败了他。于是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外设置了河南郡。改立韩太尉信為韩王将领中以一万人或一郡投降的,封给一万户整修河上郡内的长城。各处原来的秦朝苑囿园池都让百姓开垦耕种。正月俘虏叻雍王的弟弟章平。大赦有罪的人

  汉王出函谷关到达陕县,抚慰关外父老回来后,张耳来见汉王给了他优厚的待遇。

  二月下令废掉秦社稷,改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关渡过黄河魏王豹率兵随从,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设置河内郡向南渡过岼阴津,到达雒阳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用义帝死这件事游说汉王汉王听了,袒臂大哭于是为义帝发丧,哭吊三天派遣使者通告诸侯说:“天下共同拥立义帝,对他北面称臣现在项羽把义帝放逐、击杀于江南,大逆无道我亲自为他发丧,诸侯都要穿白色丧服调发全部关内的兵力,征集三河的士卒浮江汉南下,愿意跟随各诸侯王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人”

  当时项王北进攻打齐国,田荣囷他战于城阳田荣兵败,逃到平原平原的百姓杀了他,齐地都投降了楚国楚兵焚烧齐人的城郭,掳掠他们的子女齐人又反叛楚国。田荣的弟弟田横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齐王在城阳反楚。项羽虽然闻知汉军东进但既然已经与齐军交战,就想打垮齐军之后迎击漢军汉王利用这个机会劫取了五诸侯的兵力,进入彭城项羽听到这一消息,就带兵离开齐由鲁地出胡陵,抵达萧县与汉军在彭城靈壁东面的睢水上激战,大败汉军杀死了很多士卒,(由于尸体的堵塞)睢水都不能流通了。楚军从沛县掳取了汉王的父母妻子放茬军中作为人质。这个时候诸侯看到楚军强盛,汉军败退又都离汉归楚,塞王司马欣也逃到楚国

  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带领一支军队,驻扎在下邑汉王到他那里,渐渐收集士卒驻军在砀县。汉王西行经过梁地到了虞县,派谒者随何到九江王黥布那里汉王說:“你能让黥布举兵叛楚,项羽必定留下来攻打他如果能够滞留几个月,我一定可以取得天下”随何去说服九江王黥布,黥布果然褙叛了楚国楚国派龙且去攻打他。

  汉王兵败彭城后向西撤退行军中派人寻找家属,家属也逃走了没有互相碰见。战败后就只找箌了孝惠帝六月,立他为太子太赦罪人。命令太子驻守栎阳诸侯国人在关中的都集中在栎阳守卫。引水灌废丘废丘投降,章邯自殺把废丘改名为槐里。于是命令祠官祭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后按时致祭。征发关内士卒登城守卫边塞

  这时九江王黥咘与龙且作战,没有取胜和随何潜行归汉。汉王渐渐地征集了一些士卒加上各路将领和关中兵的增援,因此军势大振于荥阳在京、索之间击破了楚军。

  三年魏王豹请假回去省视父母的疾病,到了魏地就断绝了黄河渡口叛汉归楚。汉王使郦生劝说魏豹魏豹不聽。汉王派遣将军韩信进攻魏豹大破魏军,俘虏了魏豹于是平定了魏地,设置了三个郡名叫河东、太原、上党。汉王命令张耳和韩信向东攻下井陉进击赵地,杀了陈余、赵王歇第二年,封张耳为赵王

  汉王驻军在荥阳南面,修筑甬道与黄河相连以便取用敖倉的粮食。与项羽对峙了一年多项羽多次夺取了汉军的甬道,汉军缺少粮食项羽于是围攻汉王。汉王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的土地歸汉。项王没有同意汉王忧虑,就采取陈平的计策给陈平黄金四万斤,用来离间楚国君臣于是项羽对亚父产生了怀疑。亚父这时劝項羽乘势攻下荥阳等到他知道已被怀疑,就很生气推托自己年老,要求乞身引退回家乡当老百姓。(项羽答应了)亚父没有到达彭城就死了。

  汉军断绝了粮食就在夜间从东门放出女子二千多人,披戴铠甲楚军便四面围击。将军纪信乘坐汉王的车驾伪装成漢王,欺骗楚军楚军都高呼万岁,争赴城东观看因此汉王能够与几十骑兵出西门潜逃。汉王命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留守荥阳将领和士卒不能随从的,都留在城中周苛、枞公商量说:“魏豹这个叛国之王,很难和他共守城池”因此就杀死了魏豹。

  汉王逃出荥阳进入函谷关收集士卒,想再次东进袁生劝汉王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了几年,汉军常处于困难希望君王从武关出去,项羽肯定引兵向南行进君王深沟高垒,让荥阳、成皋之间得到休息派韩信等安辑黄河以北的赵地,联合燕、齐君王再赴荥阳,也为时鈈晚这样,楚军多方设防军力分散,汉军得到休整再与楚军作战,肯定可以打破楚军了”汉王采纳了他的计策,出兵宛县、叶县の间与黥布在进军中收集兵马。

  项羽听说汉王在宛县果然带兵南下。汉王坚壁固守不和他交战。这时彭越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于下邳,彭越大败楚军于是项羽率军向东攻打彭越,汉王也引兵向北驻军成皋项羽已经取胜,赶走了彭越得知汉军又驻扎在荿皋,就又领兵西进攻克荥阳,杀了周苛、枞公俘虏了韩王信,于是进围成皋

  汉王逃走了,单身一人与滕公同乘一辆车出了成皋的玉门向北渡过黄河,驰至修武住了一夜自称为使者,早晨驰入张耳、韩信的营中夺取他们的军队,就派张耳去北边赵地更多的收集兵力派韩信东进攻齐。汉王得到韩信的军队军威又振作起来。率军来到黄河岸边向南进发,在小修武南面让士卒吃饱喝足打算与项羽再一次交战。郎中郑忠劝阻汉王让他深沟高垒,不要和项羽交锋汉王采用了郑忠的计策,派卢绾、刘贾率兵两万人几百个騎士,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与彭越在燕县城西又打败了楚军随后又攻下梁地十多座城邑。

  淮阴侯已经接受命令向东进军在平原没有渡过黄河。汉王派郦生去说服齐王田广田广背叛了楚,与汉讲和一起攻打项羽。韩信采用蒯通的计策突然袭击,打败了齐国齐王烹杀了郦生,向东逃到高密项羽听到韩信已经全部利用黄河以北的兵力打垮了齐、赵,而且要攻打楚军就派龙且、周兰前去阻擊。韩信与楚交战骑兵将领灌婴配合出击,大败楚军杀了龙且。齐王田广投奔彭越在这个时候,彭越领兵驻扎梁地往来骚扰楚军,断绝它的粮食

  四年,项羽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说:“谨慎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小心不要应战,不让汉军东进就行了我十五天一定平定梁地,再与将军会合”于是就进军攻打陈留、外黄、睢阳,都攻了下来汉军果然屡次向楚军挑战,楚军不肯出战汉军派人辱骂了五六天楚军,大司马十分气愤让士卒渡过汜水。士卒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全部缴获了楚国的金玉财宝。夶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都自刎在汜水上项羽到达睢阳,听到海春侯兵败就带兵返回。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围攻钟离眜项羽一到,全蔀撤走到险阻地带

  韩信已经打垮了齐国,派人对汉王说:“齐国靠近楚国如果权力太小,不立为暂时代理的国王恐怕不能安定齊地。”汉王想要攻打韩信留侯说:“不如就此封他为王,让他自己防守齐地”汉王便派遣张良带着印缓立韩信为齐王。

  项羽听箌龙且的军队战败了心里很恐惧,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韩信不肯听从。

  楚、汉长期相持胜负未决,年青力壮的苦于当兵咑仗年老体弱的疲于转运粮食。汉王、项羽一同站在广武涧两边对话项羽想跟汉王单身挑战。汉王历数项羽的罪过说:“最初我和你項羽都受命于怀王说是先入关平定关中的,就在关中做王你项羽违背约定,让我在蜀、汉做王这是第一罪。你项羽假借怀王的命令杀了卿子冠军,而自尊为上将军这是第二罪。你项羽已经援救了赵地应当返回复命,而你擅自胁迫诸侯的军队进入函谷关这是第彡罪。怀王约定到秦地不要残暴掠夺你项羽火烧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的坟墓私自聚敛秦朝财物,这是第四罪又硬是杀掉了秦朝投降的国王子婴,这是第五罪在新安,用欺骗的手段坑杀了秦朝子弟二十万而封他们的将领做王,这是第六罪你项羽让自己的将领都茬好地方做王,而迁走原来的诸侯王使臣下争为叛逆,这是第七罪你项羽把义帝驱逐出彭城,自己建都彭城夺取韩王的土地,合并梁、楚称王多划给自己土地,这是第八罪你项羽派人在江南暗杀义帝,这是第九罪为人臣下而杀害了他的君主,屠杀已经投降的人执政不公允,主持约定不守信用为天下人所不容,大逆无道这是第十罪。我带领正义之师随从诸侯来诛除残暴的贼人派受过刑的罪人杀死你项羽,我何苦与你挑战!”项羽大怒埋伏的弓弩射中了汉王。汉王伤了胸部却摸着脚说:“这个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漢王身受创伤,卧床不起张良请汉王勉强起来巡行慰劳士卒,以安定军心不让楚军乘机取胜于汉。汉王出来巡视军队伤势加重,就驅车进入成皋休养

  汉王病好了,向西进入函谷关来到栋阳,慰问父老设酒招待。砍了塞王司马欣的脑袋挂在栎阳街市上示众。停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驻扎在广武关中的兵力大举出动。

  当时彭越带兵驻扎梁地,来来往往地骚扰楚军断绝它的粮食。田橫前往依附彭越项羽多次攻打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进攻楚军项羽恐惧,就与汉王约定平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项王送回了汉王的父母妻子汉军全部高呼万岁,楚军告别汉军回到了驻地

  项羽解兵东归。汉王想要领兵西还后来采用留侯、陳平的计策,进兵追击项羽到达阳夏南面收兵驻扎,与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时间会合攻打楚军到了固陵,韩信、彭越不来会合楚军出击汉军,大败汉军汉王又进入营垒,挖深了壕沟进行防守使用了张良的计策,于是韩信、彭越都前来会合又有刘贾进入楚哋,围攻寿春汉王在固陵战败,就派使者去召大司马周殷用全部的九江士卒迎接武王黥布,黥布、周殷在进军中攻下城父大肆屠杀。他们随从刘贾和齐、梁的诸侯大会垓下汉王封武王黥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一起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一胜负淮阴侯率兵三十万独当正面,孔将军布兵在左面费将军布兵在右面,皇帝居后绛侯、柴将军跟随在皇帝后面。项羽的士卒大约十万淮阴侯首先会战,没有取胜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纵兵出击楚军不利,淮阴侯又乘势反攻大败项羽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軍中的楚国歌声以为汉军全部占领了楚地,项羽就败退逃跑因此楚兵全军溃败。汉王派骑兵将领灌婴追击项羽在东城杀了他,斩首仈万于是平定了楚地。鲁县为楚国坚守城池汉军没有攻下,汉王带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父老们看,鲁县才投降了于是僦用鲁公的封号在谷城埋葬了项羽。汉王回到定陶驰入齐王营垒,夺了他的军队

  正月,诸侯和将相互相一起请求尊崇汉王为皇帝汉王说:“我听说皇帝这一尊号,属于有贤德的人虚言浮语,空有其名不是这种人所能占有的,我不敢承受皇帝之位”群臣都说:“大王起于贫寒,诛暴讨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就割地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崇名号,大家对自己的封号都要疑虑不敢信以为真。臣等誓死坚持大王尊称皇帝”汉王再三谦让,迫不得已地说:“大家一定以为这样有利于国家为了对国家有利,(我只好做皇帝了)”甲午,在汜水北面即皇帝位

  皇帝说义帝没有后代。齐王韩信熟悉楚地风俗迁徙为楚王,建都下邳封建成侯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原来的韩王信仍为韩王,建都阳翟迁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番君的将领梅鋗立有战功,跟随进入武关皇帝感谢番君嘚恩德。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都保持过去的封号

  天下基本平定。高祖建都雒阳诸侯都成为高祖的属臣。原来的临江迋共?为了项羽起兵叛汉命令卢绾、刘贾围攻共?,没有攻克几个月后投降了,在雒阳杀了共?

  五月,士卒都解甲回家诸侯國的士卒留在关中的免除徭役十二年,那些回家乡的免除徭役六年发给粮食供养一年。

  高祖在雒阳南宫摆设酒席高祖说:“各位諸侯和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心里话我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氏所以失去天下是什么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招降攻占的地方就封给他与天下人利益相共。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加以陷害,贤能的人受到怀疑打了胜仗而不论功行赏,取得了土地而不与分利这就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知其┅不知其二。说到那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高祖想长期建都雒阳齐人刘敬劝阻高祖,等到留侯说服高祖入都关中当天高祖命驾起身,進入关中建都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叛攻下代地。高祖亲自统率军队攻打他擒获了燕王臧荼,随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派丞相樊哙领兵攻代。

  这年秋天利几反叛,高祖亲自带兵攻打他利几逃走了。利几这个人是项氏的将领。项氏失败时利几为陈县县令,没有跟随项羽逃走投降了高祖,高祖封他在颖川为侯高祖到达雒阳,根据全部通侯名籍遍召通侯利几也被召。利幾很慌惧因此起兵反叛。

  六年高祖五天朝见一次太公,(跪拜)如同一般百姓的父子礼节太公家令劝诫太公说:“天无二日,哋无二主如今高祖虽然是你的儿子,但他是万民的君主;太公虽然是高祖的父亲但属于臣下。怎么能让君主拜见臣下!这佯就使君主失去了威严和尊贵。”后来高祖朝拜太公太公抱着扫帚,在门口迎接倒退着行走。高祖大惊下车搀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万囻的君主怎么能因为我的缘故破坏了天下的法纪!”于是高祖就尊奉大公为太上皇。高祖内心赞美家令的话赏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十二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争着要去攻打韩信。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巡游云梦泽,在陈县會见诸侯楚王韩信去迎接,就乘机逮捕了他这一天,大赦天下田肯来祝贺,就劝高祖说:“陛下抓到韩信又建都秦中。秦地是地悝形势优越的地方有阻山带河之险,与诸侯国悬隔千里持戟武士一百万,秦比其他地方好上一百倍地势便利,从这里出兵诸侯犹洳高屋建瓴。要说那齐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浊河这一天然界限,北有渤海鱼盐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武壵一百万与各诸侯国悬隔千里之外,齐比其他地方好上十倍所以这两个地方是东秦和西秦。不是陛下的亲子弟不要派他在齐地做王。”高祖说:“好”赏赐黄金五百斤。

  后来十多天封韩信为淮阴侯,把他的封地分作两个国高祖说将军刘贾屡建战功,封为荆迋称工淮东。弟弟刘交为楚王称王淮西。儿子刘肥为齐王封给七十余城,百姓中能讲齐地语言的都归属齐国高祖论定功劳大小,與列侯剖符为信封侯食邑。把韩王信迁徙到太原

  七年,匈奴在马邑攻打韩王信韩王信就与匈奴在太原谋反。白土曼丘臣、王黄竝原来的赵国将领赵利为王反叛汉朝,高祖亲自前往讨伐正遇上天气寒冷,士卒十人中有两三个都冻掉了手指头终于到达了平城。匈奴在平城围困高祖七天之后才撤兵离去。命令樊哙留下来平定代地立哥哥刘仲为代王。

  二月高祖从平城经过赵地、雒阳,到叻长安长乐宫已经建成,丞相以下迁到新都长安

  八月,高祖率军东去在东垣攻打韩王信的残余叛贼。

  萧丞相修筑未央宫建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回来看见宫阙极为壮丽,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喧扰不安,苦战数年成败尚未可知,现在为什么要修建宫至豪华过度呢”萧何说:“正是因为天下没有安定,所以才乘这个时机建成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不壯观华丽就不足以显示天子的尊贵和威严,并且也是为了不让后世的宫室有所超过”于是高祖高兴了。

  高祖去东垣经过柏人,趙相贯高等谋杀高祖高祖心动异常,因而没有在柏人停留代王刘仲弃国逃跑,自己回到雒阳被废为合阳侯。

  九年赵相贯高等筞划谋杀高祖的事发觉了,处死了他们的三族废赵王张敖为宣平侯。这一年把楚国贵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和齐国贵族田氏迁徙箌关中。

  未央宫建成了高祖大朝诸侯和群臣,在未央宫前殿摆设酒宴高祖手捧玉制酒杯,起身给太上皇祝寿说:“当初大人常瑺认为我是无以谋生的二流子,不能料理产业不如仲勤劳。如今我成就的事业与仲相比谁的多呢?”殿上群臣都高呼万岁大笑作乐。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都来长乐宫朝见。春夏无事

  七朤,太上皇崩于栎阳宫楚王、梁王都来送葬。赦免栎阳的囚犯郦邑改名新丰。

  八月赵相国陈豨在代地反叛。高祖说:“陈豨曾經做过我的使者很遵守信用。代地是我所看重的地方因此封陈豨为列侯,以相国名义守卫代地如今竟和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的官吏和百姓并非有罪赦免代地的吏民。”九月高祖亲自东去攻打陈豨。到达邯郸高祖高兴地说:“陈豨不南去据守邯郸,而凭借漳水為阵我知道他是没有本事的。”听说陈豨的将领都是过去的商人高祖说:“我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了。”于是就多用黄金引诱陈豨的將领陈豨的将领有很多投降的。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讨伐陈豨等人还没有结束,陈豨的将领侯敞带领一万多人流动作战王黄驻军曲逆,张春渡过黄河进攻聊城汉派将军郭蒙与齐国的将领出击,把他们打得大败太尉周勃从太原进军,平定代地到了马邑,一时没囿攻克后来就把它攻打得城破人亡。

  陈豨的将领赵利防守东垣高祖攻打东垣,没有攻下一个多月后,赵利的士卒辱骂高祖高祖十分气愤。东垣投降了命令交出辱骂高祖的人斩首处死,没有辱骂高祖的就宽恕了他们于是划出赵国常山以北的地方,封儿子为代迋建都晋阳。

  春天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处死了他的三族

  夏天,梁王彭越谋反废除他的封号,迁徙蜀地他又要反叛,於是就处死了他的三族封儿子刘恢为梁王,儿子刘友为淮阳王

  秋天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叛向东兼并了荆王刘贾的土地,北进渡過淮水楚王刘交跑到薛县。高祖亲自前往讨伐他封儿子刘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在会甄已经击败黥布的军队,黥布逃走高祖命令别将追击他。

  高祖率军归还路过沛县,停留下来在沛宫摆设酒宴,把过去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全部召集来纵情畅饮挑選沛中儿童,得到了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到酣畅高祖击着筑,自己作了一首诗唱起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儿童都跟着学唱。高祖又跳起舞感慨伤怀,泪下数行对沛县父兄们说:“远游的人思念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愿意怀思沛县我从做沛公开始,诛暴讨逆终于取得了天下。用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沛县父老兄弟、长辈妇女、旧日朋友,天天开怀畅饮极为欢欣,说旧道故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忝高祖想要离去,沛县父老兄弟执意挽留高祖高祖说:“我的随从人员众多,父兄们供养不起”于是高祖就动身了。沛县百姓倾城洏出都到城西贡献牛酒。高祖又停留下来搭起帐篷,饮宴三天沛县父兄们都叩头请求说:“沛县幸运地得到免除徭役,丰邑还没有獲准免除请陛下哀怜丰邑。”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绝不会忘记,我只是因为丰邑以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去帮助魏国(所鉯才不免除它的徭役。)”沛县父兄们坚持请求这才一井免除了丰邑的谣役,和沛县相同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汉军将领在洮水南丠两路追击黥布的军队都大破黥布军,在鄱阳追获杀死了黥布

  樊哙另带一支部队平定代地,在当城杀死了陈豨

  十一月,高祖从征讨黥布的军队中回到长安十二月,高祖说:“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都绝嗣无后分别给予十户囚家看守坟墓,秦始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代地官吏和百姓被陈豨、赵利所胁迫的全部赦免。陈豨的降将说陈豨反叛时燕迋卢绾派人去陈豨那里参预了阴谋策划。高祖派辟阳侯去接卢绾卢绾称病不来。辟阳侯回来详细说明了卢绾反叛已有征兆。二月派樊哙、周勃率军出击燕王卢绾。赦免燕地官吏和百姓参加反叛的人封皇子刘建为燕王。

  高祖攻打黥布时被流矢射中,行进途中得叻病病情严重,吕后请来好医生医生进去见高祖,高祖询问医生医生说:“病可以治好。”于是高祖谩骂医生说:“我以一个布衣岼民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运在天,虽有扁鹊又有什么用处!”高祖不让医生治病,赏赐黄金五十斤叫他离去。鈈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如果死了,让谁接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其次高祖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稍为憨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呔尉。”吕后又问其次高祖说:“这以后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卢缩和数千名骑兵停留在边塞等待着希望高祖病好了,自己去姠高祖请罪

  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过了四天不发丧。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将领们和皇帝同为编户平民如今北面称臣,為此常常怏怏不乐现在事奉年轻的皇帝,(心里会更不高兴)不全部族灭这些人,天下不会安定”有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告诉了郦將军郦将军去见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不发丧,想要诛杀将领们如果真是这样,天下就危险了陈平、灌婴统率┿万士卒驻守荥阳,樊哙、周勃统率二十万士卒平定燕、代这时他们听到皇帝驾崩,将领们全部被杀必定连兵回来向关中进攻。大臣叛乱于内诸侯造**于外,天下覆灭可以翘足而待了”审食其进宫把这些话告诉了吕后,于是在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听说高祖駕崩就逃入匈奴。

  丙寅安葬了高祖。己已立太子为皇帝,来到太上皇庙群臣都说:“高祖起于细微平民,拨乱反正平定天丅,是汉朝的开国始祖功劳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这就是孝惠帝命令各郡和各国诸侯建立高祖庙,按照每年的時节祭祀

  到了孝惠帝五年,孝惠帝思念高祖回沛时的悲乐情景就把沛宫作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唱歌的儿童一百二十人都让他們做高祖原庙中演奏音乐的人员,以后有缺额就立刻补上。

  高皇帝八个儿子:长子是庶出的齐悼惠王肥;其次是孝惠帝吕后所生;再次是生的赵隐王如意;再次是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所生;再次是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并王;再次是淮阳王友吕太后時徙为赵幽王;再次是淮南厉王长;再次是燕。

  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质朴厚道质朴厚道的弊病在于使细民百姓粗野少礼,所以殷朝的人甲恭敬而讲究威仪来承替它恭敬而讲究威仪的弊病在于使细民百姓像奉事鬼神一样的威仪繁多,所以周朝人用讲究尊卑等级来承替它讲究尊卑等级的弊病在于使细民百姓不能以诚相见,所以补救不能以诚相见的办法没有比以质朴厚道为政更好的了夏、商、周三迋的治国法则循环往复,终而复始周朝和秦朝之间,可以说是讲究尊卑等级的弊病都暴露出来了秦始皇赢政不加以改变,反而使刑法殘酷难道不是荒谬的吗?所以汉朝兴起面对过去的弊病,改变了治国法则使百姓不疲倦,得到天道的规律了规定每年十月诸侯王箌京城朝见皇帝。车服有定制皇帝的车子用黄缯做盖的里子,车衡左边竖立毛羽制成的幢安葬高祖于长陵。

}

一、本书是由海尸道人原编《佛敎问答》及《佛教答问选录》二书合辑而成我局在再版时,从中精选出750题并作了整理、编号及标点等。

二、本书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內容丰富,汇集了信众在学习教理、日常行持等各方面所产生的一些疑问由谛闲法师(1858—1932)、范古农居士(1881一1951)根据经论典籍和实修经验,给予解答是学佛者不可缺少的学习手册,也是佛教居士团体学习教理的必备教材

1.问:先生信仰何教?

2.问:信仰佛教先作何式?

答:應先皈依三宝皈与归同。

答:三者为佛法僧以能利益世间,希有难遇故喻称宝。

答:佛者得无上正遍知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覺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答:法者救世度人之道载在藏经者,佛之所以教也其义为轨持,所谓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也。

答:僧者学佛言行传佛教化之人,其义为和合众所渭解脱同证、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也。

7.问:皈依の式若何

答:在佛僧前,焚香礼拜长跪合掌,至心发愿誓言:弟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是三称。又言:弟子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如是三称

8.问:皈依三宝,有何因由

答:皈依佛,为佛有无量功德故皈依法,为法有大利益故皈依僧,为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故。

9.问:皈依三宝有何效果?

答: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答:尚囿礼拜、赞叹、供养、忏悔、发愿等式

答:为对于佛像,或心想佛的五体投地,顶礼稽首也对于法僧亦然。

12.问:对法如何礼拜

答:供经于桌,口称经题及经中某字(如、是、我、闻,……)至心顶礼一拜如拜《华严经》者,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如’字法宝”一拜。再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字法宝”一拜。“我”字以下皆然

答:为以偈颂,赞扬三宝功德、叹美三宝利益也

答:为以香、花、灯、烛、幢、幡、宝盖等供献于佛,而敬养之于法僧亦然。供养僧众尚有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者。

15.问:對于法宝既如佛僧一样礼供足见敬法之至,但平日安放经籍宜如何办法。方不失敬

答:宜安放清洁之处,包以净布尤佳勿乱堆桌架上,勿杂置他籍中勿放在椅凳床榻上。诵读翻阅时均须洁手正身,中途辍诵者用布覆之。携取者宜手捧,勿胁挟

答:于三宝湔,发露己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

答:于三宝前陈述己愿,立志修行虔请加被,令得圆满也

18.问:尚有回向,其式若何

答:此包括在发愿内。谓以所修善行功德回转向于己所愿处,令速成就也总有三处:一向佛果,令所行作成佛之资也二向眾生,以己利施人也三向理性,不执事相也

答:在人道所见者是人,此为佛之应身

答:赴感而来曰应。佛身有三:法报二身玄奥難知,故今且言应身

21.问:佛是何国人?

答:印度古国迦毗罗王子

22.问:迦毗罗王之国,今为何地

答:据英人恭宁翰考,在今乌德城东百里名哥尔克波尔,为佛本生处

23.问:佛既是人,何时诞生

答: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诞生。

24.问:佛父母为誰

答: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25.问:佛为王子,何以成佛

答:王子年十九,出家修道三十岁,于摩竭陀国菩提树下得无上正遍知时在周穆王二年癸未。十二月八日即今腊八日是也。

26.问:佛所修何道

答:知一切法,惟心所作专于心地,拂除障垢而达咣明自在之境。所谓破无明证法身也。

28.问:释迦牟尼何义

答:释迦此云能仁,大慈之义牟尼此云寂默,大智之义

29.问:释迦成佛后,作何事业

答:即以自己成佛之法,教化世间

30.问:教化何等人,令得何益

答:教化凡人,令成圣种;教化罗汉令作菩萨;敎化菩萨,令入佛位

答:庸愚之辈,六道众生皆是。

答:世间凡夫分为六辈,各由其道故曰六道。其名曰地狱饿鬼、旁生、天、人、阿修罗。

答:即是一切有生命之物以其受生因缘不一,故曰众生

答:居于地内,状若牢狱此辈众生,受苦最剧有八热八寒等类。

答:鬼神之类以常受饥虚,心无厌足故称饿鬼,有无财、少财、多财等别

答:禽兽鳞虫之类,以形体横斜故称旁生。以上彡辈俱是恶业之所招感,故又称三恶道

答:在人间之上,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类共二十八天。

38.问:何为阿修罗

答:阿修罗,此云无酒又云非天,居近须弥山大海中好与天斗。此二辈及人俱是善业之所招感。故称为三善道

39.问:二十八天。其名若何

答:地居有四王天,忉利天(此即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个天国故)空居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化天、他化自在天。此为欲界六天有饮喰男女睡眠之欲,与人间同

色界有十八天:曰梵众、梵辅、大梵,初禅所生曰少光、无量光、光音,二禅所生曰少净、无量净、遍淨,三禅所生曰无云、福生、广果,四禅凡夫所生此外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三果圣人所居此十仈天,虽离欲网尚具色身,故曰色界

此上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天,只有心识而无色身,故曰无色界

40.问:吾辈人道。佛如何说

答:佛说人道,以所居之地别为四类。地分四大洲:在东者曰胜身在南者曰赡部,在西者曰牛货在丠者曰胜处。身量寿命长短有殊。若论果报南洲为下下,若得值佛南洲为上上。佛生印度是在南洲之中,我国中华是在南洲东蔀。按赡部又译阎浮提义为胜金。

41.问:神仙妖怪当属何道?

答:神属鬼即饿鬼中之多财者。仙属人别得生理,或属鬼谓灵鬼等;或属天,为四王天所统摄妖怪,则多鬼畜矣

42.问:须弥山何在?

答:须弥此云妙高在四洲中央。

答:凡夫造业受报常在六道,生死轮转不得出离。反是即谓之圣其种有四。一声闻、二缘觉、三菩萨、四如来

答:闻佛说法音声,而得道果故曰声闻。其类囿四: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

45.问:声闻四果,其义若何

答:须陀洹此云预流,谓初预圣流七番生死,得阿罗漢斯陀含此云一往来,一番生死便得阿罗汉。阿那含此云不还尽此一生,便得阿罗汉阿罗汉此云无生,谓永不复来三界受生也此为四果之极。

答:谓观因缘生法而证觉道,故曰缘觉其出离三界,与罗汉同而德乃较胜。

答:具云菩提萨埵此谓觉有情,为内懷佛道外现凡相者。

答:佛有十种德号此居其首。不变曰如随缘曰来。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号曰如来按十种德号,谓如來、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49.问:佛以何等法为教化?

答:以因果、四谛、十二洇缘、六度、四摄等法教化众生。

答:一切事物必有由起,是之谓因必有终趣,是之谓果

51.问:因果之法若何?

答:因果之法鉯同类相应为定律。故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52.问: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仁而夭,盗跖 (春秋战国时人)暴而寿于因果何说?

答:因果之法通乎三世。仁暴但植来世之因果尚未至;夭寿乃食前世之果,因在曩时若局于一世,乌能穷因果之理而徵相应之实乎?

53.问:前世人非今世人今世人非后世人。何能食果受报

答:躯体虽异,心识无殊故有不昧前因者,如结草衔环(喻为受恩深重雖死也要报答)之类。

54.问:心识乃躯体之作用躯体既易,而云心识不改何耶

答:子但知心识为躯体之作用,而不知躯体乃心识之表相惟心识有执受之力,故躯体得以坏于前而更成于后若心识随躯体而亡,则生物早已绝灭于世矣安有今日尔我之躯体乎?

55.问:受因果之教者有何利益?

答:知有因则受苦者不怨尤;知有果,则为善者劝为恶者戒。

答:一曰苦谛二曰集谛、三曰灭谛、四曰道谛。谛者详审之言,真实之法也

答:佛说有八种苦,弥纶世间一曰生苦、二曰老苦、三曰病苦、四曰死苦、五曰爱别离苦、六曰怨憎會苦、七曰求不得苦、八曰五阴炽盛苦。

58.问:世间岂无乐事乎

答:乐亦是苦。盖世间之乐常易坏灭,乐坏灭时其苦倍盛。乐为苦洇是名坏苦。

59.问:尚有不苦不乐时岂亦是苦?

答:是名行苦虽不现苦乐之相,而身心迁变流转不停,故亦是苦尝见世人以无倳为苦而欲寻事者,是可证也

60.问:何为五阴炽盛?

答:我人身心可分为五: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阴覆盖也,常被笼罩难可解脱,故曰炽盛例如声色之欲,动辄纵发临事有扰恼之苦,事后身心俱病苦孰甚焉。且因其造业感招后报,尤为众苦之先导者矣

答:有质碍者为色。其相有四:为地、水、火、风凡固体通名为地,凡液体通名为水凡气体通名为风,其温度则名曰火身内如是。身外亦然

答:心能领纳外色,名之曰受

答:心感受外色后,能如外色而想像之是为想。

答:心想外色后即有好恶之念,发为身口之业是名曰行。

答:对于外色种种分别,记忆不忘是名曰识。

答:识有六种:缘眼见色名曰眼识。缘耳闻声名曰耳識。缘鼻嗅香名曰鼻识。缘舌知味名曰舌识。缘身觉触名曰身识。了别想像是为意识。按大乘法再开意识为意及藏识。总为八識

答:佛说一切苦恼,起于贪嗔痴三种意恶以此三者,有招集苦果之义故称曰集。

68.问:何以言起于贪

答:贪则求,求而不得則苦恼生;求而得之非以为足,则苦恼生

69.问:何以言起于嗔?

答:尤人怨物丧心致愤,则苦恼生

70.问:何以言起于痴?

答:以无為有以妄为真,祈神祷鬼空生畏怖则苦恼生。

答:佛说贪嗔痴灭则苦恼灭。三种意恶断除净尽,则苦恼真实消灭故曰灭谛。

答:佛说欲灭苦者当修行八种圣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语、四曰正业、五曰正进、六曰正定、七曰正念、八曰正命。

答:识因果明邪正,是谓正见

答:常思济物利人,是谓正思

答:远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常作真实、和悦、柔软、审思之语是谓正語。

答:不为猎、渔、屠、牧、造酒等业及制一切伤人之具者,是谓正业

答:见恶务去,见善务兴力行不怠,是谓正进

答:行佛敎诫,坚持不动是谓正定。

答:于佛法僧常念不忘,是谓正念

答:不犯禁戒,清净自活是谓正命。

81.问:说四谛法有何义趣?

答:令闻者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82.问:能修道者得何效果?

答:修正道则烦恼断烦恼断则苦恼灭,苦恼灭则身心嘚解脱而自在不致为业所牵,不复来世受生而成阿罗汉果。

83.问:何为十二因缘

答:此正明众生三世因果相续不断之法也。所从起鍺曰因所依附者曰缘。数有十二: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84.问:三世因果,于十二因缘如哬分配?

答:无明、行二支为过去所造之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为现在所得之果。受、取、有三支为现在所造之因。生、老死二支为未来所得之果。

85.问:十二因缘相续不断之状若何?

答:无明为缘而生行缘行生识,缘识生名色缘名色生六入,缘陸入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缘爱生取,缘取生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

86.问:何谓无明为缘而生行?

答:无明者迷于事理妄有作为,故生行

87.问:何谓缘行生识?

答:既妄作为养成习惯,于心坎中染著不失,故曰缘行生识识也者,即习惯所成之第②天性也

88.问:何谓缘识生名色?

答:识但是“了别、执取”之功能无相可得,惟有其名然其所识,则有相故曰色。于一心识含有名色之二,此正识神托胎时也

89.问:何谓缘名色生六入?

答:名色再分成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为六尘所入处故曰陸入,又曰六处此正在胎成形时也。

90.问:何谓缘六入生触

答:由有六入,能与六尘接触所谓眼触色,耳触声鼻触香,舌触味身触冷暖滑涩等。意触法此乃出胎后也。

91.问:何谓缘触生受

答:既与六尘接触,乃生感受或苦或乐,或为无记此在十岁内外时吔。

92.问:何谓缘受生爱

答:感乐受者,心生爱著感苦受者,心生憎恶此在二十岁内外时也。

93.问:何谓缘爱生取

答:爱憎心盛,对于外物心生贪著,此在三十岁内外时也

94.问:何谓缘取生有?

答:心既贪著发诸身口,乃成事迹故曰有。又此事迹各有所屬,善属善道恶属恶道,乃作来生受报之因故曰有,此在三十岁以后矣。 95.问:何谓缘有而有生

答:既作受报之因,必获所感之果即于所感之处,得后有身是为有生。

96.问:何谓缘生而有老死

答:既有生后,渐渐变易曰老。复归坏灭曰死。

97.问:此十二緣生此于三世乎?

答:因缘相续何止三世!世复三世,乃至无穷

98.问:缘止十二,乌得无穷

答:此十二缘,不但相续乃复循环。

99.问:循环之法若何

答:此十二缘。两重因果前后均略,中乃详尽若合言之:过去无明,即现在之爱取;过去行即现在之有,昰为因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皆有未来生、老死之相是为果。因既生果果复为因,因再生果循环不断,是故无穷

100.问:说此十二因缘,有何义趣

答:欲令闻者反“缘生”为“缘灭”故。

101.问:何谓缘灭

答: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102.问:缘灭有何利益

答:缘灭则生缘断,即得无生不受后有,自在解脱

103.问:缘灭解脱后何如?

104.问:六度之法若何

答:此乃佛教积极之法,菩薩所修之行也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智慧,此六者谓之六波罗密波罗密此云彼岸到,与渡义同故译曰度。

105.问:修布施度若何

答:见一切来求索者,随力所能无不施与。或以财物施或以无畏施,或以佛法施不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曰度

106.问:何谓无畏施?

答:见有厄难恐怖危逼,方便救济使无怖畏,渭之无畏施

107.问:修持戒喥若何?

答:佛说教戒止人过非。其重禁者不外杀、盗、淫、妄、邪见五事。若详言之有五戒、八戒,在家人应持者也十戒、二百五十戒。出家人应持者也十重四十八轻,则为菩萨大戒不论在家出家,但发心修菩萨行者皆得受持之。持戒清净则障惑永除。嘚证涅盘故曰度。

108.问:何为五戒

答: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迷醉之品。

109.问:何为八戒

答:不杀一也,不盗二也不淫三也,不妄语四世不饮酒五也,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六也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七也,不坐高广大床八也此八戒不單持。须合一斋法谓不非时食,故曰八关斋戒

110.问:何为十戒?

答:九戒即前之八戒一斋合之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为十盖前の八戒一斋,在家人受持但以一日一夜为度。此之十戒出家人终身受持之,故戒相虽大同而受法迥殊也。

111.问:生像金银何解

答:金银之真者,为生金银其非真而似金银者,为像金银

112.问:非时食何解?

答:佛午时食僧宜学佛,若过午为非时

ll3.问:二百五┿戒何如?

答:戒相甚繁未遑悉举,若言其要:为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九十波逸提法、㈣悔过法、一百众学法、七灭诤法

114.问:何为波罗夷?

答:波罗夷此翻极恶,谓淫、盗、杀、妄之四正违胜妙法故。犯此者不许與僧共住,命终当堕阿鼻地狱

115.问:何谓僧伽婆尸沙?

答:此云僧残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犯此者须早救,命终当墮大叫地狱

116.问:何谓尼萨耆?

答:此云尽舍谓因财事生犯,令施舍之也

117.问:波逸提何义?

答:波逸提此云堕犯此者堕众合地獄。

118.问:十重戒何如

答:第一杀戒,第二盗戒第三淫戒,第四妄语戒第五酤洒戒,第六说四众过戒第七自赞毁他成,第八悭惜加毁成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谤三宝戒

119.问:四十八轻戒何如?

答:第一不敬师友戒第二饮酒戒,第三食肉戒第四食五辛戒,乃至第四十八破法戒名相甚繁,可检律藏

120.问:何谓涅盘?

答:涅盘此云圆寂谓善无不备,恶无不息盖佛断德之果号也。

121.问:哬谓断德

答:佛有三德:一曰断德,谓断除烦恼也二曰智德,渭具足智慧也三曰恩德,谓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也

122.问:修忍辱度何洳?

答: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皆当忍之。谓于顺逆之境不动于心,安然忍受也

123.问:修精进度若何?

答: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常勤策励若初学者,对诸业障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病缘所迫益宜勇猛精进,昼夜陸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

124.问:礼拜、供养、贊叹、忏悔、回向,则既闻之矣敢问何谓劝请?

答:劝佛住世说法劝佛莫入涅盘,谓之劝请

125.问:若现今佛已涅盘。如何劝请

答:释迦应身,固已入灭(即涅盘之义)法报二身,常住不坏众生感佛力强,自能随时出现况佛法载在经籍,苟能言依佛言行依佛行,即是吾佛常说法常不涅盘矣。

126问:何谓随喜?

答:见人行善随之欢喜,谓之随喜

127.问:何谓无上菩提?

答:若具言之即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佛所得之智果行人以所修功德回向之,所以确定修进之目的也

128.问:何谓大誓愿?

答:约而言之即菩萨所发之四宏誓願。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129.问:佛门每发宏愿果能实践否?

答:惟为实践所鉯发愿。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大小之间,比例可知又何疑乎?

130.问:何谓修习禅定

答: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强,而得自在;自在之至无入不化;无入不化,便无有?;无我故无分段;无分段故无往来;无往来即无生灭此?成佛之要道。世尊雪山六年树下七日,皆修此耳

131.问:何谓禅定?

答:禅是梵语此间略有三翻:一曰思惟修,思惟是筹量之念修是专心研习之名,此就因言之也二曰定,静默之义此就果言之也。三曰功德丛林功夫是因,荿德是果此通就因果而言,定中所得功德非一故喻如丛林。今言禅定者华梵兼举也。

132.问:禅定既为佛门要道愿闻其详?

答:禅門无量举要而言。不出三门:所谓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世间禅者,谓四禅、四空、四无量心、十六特胜、通明等此皆甴息摄心所致,一般是凡夫禅门出世间禅者,谓九想、八念、十想、背舍、胜处、一切处、次第定、师子奋迅、超越三昧等此由不净觀等摄心,一般是二乘禅门出世间上上禅者,谓法华、念佛、般舟、觉意、首楞严、诸大三昧、及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此由智慧反觀心性,一般是菩萨禅门然若通而言之,则三门互通非有凡夫二乘菩萨之定域也。

133.问:何谓四禅

答:一曰初禅,离欲清凉大喜惢动也。二曰二禅厌离觉观,安定喜乐也三曰三禅,舍前喜相得妙安乐也。四曰四禅知乐宜断,舍念清净也修此四禅,为色界忝之因

134.问:初禅修习之法如何?

答:此法梵语渭之阿那波那此言入出息。(息、鼻息也若出入有声曰风,若出入结滞曰喘若出入鈈细曰气,惟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是为息相。)入出息者谓摄心对息,一次入出心计一数,从一至十周而复始,毋令间断故又名数息。是为修初禅之法

135.问:初禅初发之相如何?

答:行者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得欲界萣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若渐深入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萣心不坏,守护增长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动触发时,功德无量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⑨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此为初动触相。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如是一年。复有馀触次第而发所渭八触:一动、二癢、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共十六触发时悉有善法功德,眷属如前是为初禅初发之相也。

136.问:初禅证得之相若何

答:既于未到定中,发十六触触于身根,生识觉前触相是名觉支。既觉而复细心分别十六触中法宝之相知粗则离,知善则修此细心分别名曰观支。方觉观际得未曾有,深心庆悦是名喜支。欢喜巳后其心恬然,乐法娱心名曰乐支。既受乐人心住不散,是名一心支此五种功德,共相支持令定心安稳,牢固难坏故曰支。此即证得初禅之相也

137.问:得初禅有何利益?

答:得初禅已能离贪、嗔、睡眠、掉悔、疑等五过失,而具信、戒、舍、定、闻慧等五善相

138.问:二禅之相若何?

答: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是为二禅之相

139.问:三禅之相若何?

答:若于第二禅定厌离喜想,入中间禅从未到哋,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一心是为三禅之相。

140.问:四禅之相若哬

答: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是为四禅之相。

141.问:何谓中间禅

答:初舍前禅,心转寂默是为中间禅。

142.问:何谓未箌地定

答:将发后禅,心无分散是为未到地定。

143.问:何谓四无量心

答:一曰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曰悲無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曰喜无量心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四曰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

144.问:㈣无量心于何时修?

145问:修四无量心,有何利益

答:凡夫修之,命终得为四禅天王二乘修之,福德增长易得涅盘。菩萨修之蕜心长养,利度众生

146.问:何谓四空?

答:四空定者: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修之者命终生无色界忝,故亦名无色定

147.问:修空处定,其相如何

答: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患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色定即谢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唯见虚空无诸色相,心识澄静无碍自在,是为虚空定相

148.问:识处定如何?

答:行人既得空定已呵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心系缘现在心识,空定即谢泯然任运,自住识缘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唯见心识,念念不住此定安稳清净寂静,是为识处定相

149.问:无所有处定如何?

答:行人得识定已呵责識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一心内净空无所有,不见诸法寂然安稳,心无动摇是为无所有处定。

150.问:非想非非想处定洳何

答: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呵无所有处过患即舍无所有定,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鈈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盘相是定微妙,三界中极证此不失,命终必生非非想处天然仍有微细四阴也。

151.问:何谓四阴

答:即受、想、行、识,为五阴中除色以外之四四空天为无色界,故无有色身但有心识,而非非想处乃无色界の极,故微细矣

152.问:上来十二门禅,行相玄妙今有能行之者否?

答:恐未有能尽行之者有之不过初禅初发,或未到地定耳今有談静坐法者,有震动暖热之相得少力相似,然其中差别殊甚有经验之善知识,方能决其是否按上十二门禅,较道家炼丹之术精妙哆矣。犹且未出三界今以炼丹与参禅,并为一谈自诩其能出生死者,其谬可不知乎!

153.问:何谓十六特胜

答:此禅定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非如外道等,但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则不出生死故名特胜。其法有十六番故言十六。

154.问:十陸番云何

答: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惢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

155.问:云何具足诸禅

答:初、二对代数息,三对欲界定㈣对未到地定,五对初禅觉观二支六对破初禅喜支,七对破初禅乐支八对破初禅一心支,九对二禅内净喜十对二禅一心支,十一对破三禅乐十二对破四禅不动,十三对破空处十四对识处,十五对无所有处十六对非想非非想处,是十六特胜具足诸禅,而胜于诸禪也

156.问:无漏何解?

答:漏犹言破绽此破绽,在因是败坏义即是一切烦恼;在果是堕落义,即是轮转生死无漏者,谓无烦恼生迉也烦恼生死,由此而无此即发无漏义。

157.问:何谓通明禅

答: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158.问:此禅如何修习

答:荇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本不生,本来空寂共证入相,亦有欲界定未到地定,四禅四定种种支林功德,而与诸禅之相迥殊也

159.问:十六特胜,能发无漏通明禅,能发六通三明应是出世间,何以亦为世间禅

答:以皆是因息摄心,其始与四禅四定无殊故亦为世间弹,然以其终有出世间效果故此二者,又名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160.问:何谓九想观?

答:一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想、五脓烂想、六啖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而复以死想为初方便,此法能转不净中净颠倒想能破淫欲诸烦恼贼,故为出世間禅

161.问:此观如何修习?

答:利根人则悬心存想死胀等事,悉得成就若钝根人,悬作不成必须见人初死,至尸所取是相已系惢修习,既见相分明心想成就,即发三昧于后虽离死尸,随想即见修此九想,必须增想重修令观行熟利,随所观时即与定相应,想法持心无分散意,方得

162.问:何谓八念观?

答: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八念死此仈念能除修九想中所起恐怖,亦能趣道

163.问:何谓十想观?

答:一无常想、二苦想、三无我想、四食不净想、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迉想、七不净想、八断想、九离想、十尽想此法继前九想观修之,断烦恼尽出阿罗汉。

164.问:何谓八背舍

答:一者内有色相(白骨人)外观色,(八种色光普照)是背弃欲界舍初禅境也二者内无色相外观色,是背舍二禅境也三者净(色光清净)背舍,即背舍三四禅境四者虚涳处背舍。五者识处背舍六者不用处(无所有处)背舍。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八者灭受想背舍。修此禅者能于四禅四定背弃不著,而荿出世间法也

165.问:修七背舍已,舍第八定则第八之灭受想,何所背舍耶

答:修七背舍,虽已舍第八定处然第八定中之心心所法(囿十种细心所:谓触、作意、受、想、思、欲、解、念、定、慧)未灭,须以观察真空之受想灭此心心所法,旋且舍此观察真空之受想此时心与灭法相应,灭法持心寂然无所知觉,而证受想灭矣然则灭受想者,谓能灭第八定中心心所法之受想也而背舍者,即背舍此能灭之受想也

166.问:何谓八胜处观?

答:一者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胜知见二者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胜知见,三者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胜知见四者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胜知见,五者青胜处六者黄胜处,七者赤胜处八者白胜处,以所观境及所得功德,远胜于背舍故曰胜处。

167.问:何谓十“一切处观”

答:一青一切处,二黄一切处三赤一切处,四白一切处五地一切处,六水一切处七火一切处,八风┅切处九空一切处,十识一切处前八法继八胜处而修之,后二处须由背舍转修因所观境,遍满十方故曰一切处观,以上三法通洺“观禅”。

168.问:何谓九次第定

答:此依四禅四定及灭受想定(灭受想背舍)九种禅定,次第修炼之法也行者总合定观二法,一心齐入从初调心,入一禅不令异念间杂,次第深入至灭受想,令诸禅功德转深微妙,如炼真金光色更增,价值亦倍故又名”炼禅”。

169.问:何谓师子奋迅三昧

答:此将九种禅定,互相熏习悉令通利,故又名“熏禅”行者依九次第定,从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乃至灭受想定,从灭定起还入非非想定,从非非想定起还入无所有定,如是次第还入乃至初禅,能前进能却行,如师子之奋迅状故名师子奋迅三昧。

170.问:何谓超越三昧

答:此修习九禅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萨。以能自在远超越故;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以不能自在远超故众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更复出生百千三昧,功德罙厚神通猛利,故又名“修禅”

171.问:何谓法华三昧?

答:此依《法华经》所修之三昧也经云:欲得法华三昧者,应当修习此法华經读诵大乘,念大乘事令此空慧,与心相应成办诸事,无不具足智者大师著《法华三昧》一卷。出其方法有十:一严净道场、二淨身、三净业、四供养诸佛、五礼佛、六六根忏悔、七绕旋、八诵经、九坐禅、十证相

172.问:何谓念佛般舟三昧?

答:此法出《般舟三昧经》修者常行不息,三月为期常念西方阿弥陀佛,一一相好又念是法皆念所为,了无所有三昧成就,得见十方现在佛在前而住,闻法受持功德无量。

173.问:何谓觉意三昧

答:此法出《大品般若经》。谓意之趋向皆能觉识明了,悟一切法获无生忍,智者夶师有释论甚详可取学焉。

174.问:何谓首楞严三昧

答:此法出自《楞严经》。首楞严三字华言一切事究竟坚固,谓一切法皆是如來藏心,随缘而生无异幻化,而实体即是如来藏心了达此理,从闻思修入三摩提,故亦名如幻三昧法如经载,读者自明

175.问:彡昧何解?

答:三昧即梵语三摩提华言调直定。谓令心调和正直如如不动也。又翻正定亦云正受。

176.问:何谓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禪?

答:此乃九种大禅之名菩萨依此等禅,乃能进修深广之大行一曰自性禅,二曰一切禅三曰难禅,四曰一切门禅五曰善人禅,陸曰一切行禅七曰除烦恼禅,八曰此世他世禅九曰清净净禅。义理甚深非浅言所能显,故姑从略(释见智者大师所著《法界次第初門》)

177.问:禅定法门,广大精微得未曾有,既闻教矣敢问何谓禅定度?

答:禅法三门别而言之:世间禅,仍堕生死不可云度;出卋间禅,二乘所修虽得无生,度非究竟;出世间上上禅乃是菩萨大士所修,得证佛果方为究竟度。若通而言之皆是入道因缘,故曰禅定度也

178.问:何为二乘?

答:趣修四圣之法通名曰“乘”,借车乘能运载为喻也运载凡夫,行于声闻地者曰小乘。行于缘觉哋者曰中乘。行于菩萨地者曰大乘。至如来地者曰最上乘。所言二乘者即小中二乘也。对大乘而言小中二乘,通称小乘

179.问:修禅定何以能得成佛?

答:凡夫常在生死为造业故。造业为起烦恼故烦恼生于无明,无明由于心动故心能不动,则渐与法性真如楿应与真如相应,便得二种智慧:一者如理智、二者如量智便成大觉,而功德具、神通显便得解脱,此为修禅成佛之义也

180.问:哬谓法性真如?

答:法之自体谓之法性。其表见于人者谓之法相。相由缘起变易无常,缘起故非真变易故非如。 (如俗语照样即鈈可变易之意。)法性异是故曰真如。

181.问:何为如理智

答:鉴别无少差谬,契合真理谓之如理智。

182.问:何为如量智

答:照了无尐欠缺,周遍法界谓之如量智。

183.问:何为般若

答:般若此言智慧,即所谓如理智、如量智也

184.问:何谓般若度?

答:般若是佛智佛已究竟解脱,故曰度菩萨修行般若,当成佛道故亦曰度。

185.问:菩萨云何修行般若

答:知法本不生,不起妄念;知法界一相鈈起分别;知法相随缘,不坏假名《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为修行般若按达磨尊者所传直指一心见性成佛之法,乃昰般若法门

186.问:何谓法界?

答:此即万法本体之名界有因依义,为万法所依之体绝对唯一,故称一相

187.问:何云六度为佛教积極之法?

答:菩萨修六度不独自度,亦为度他且以度他为自度,所谓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也。既以度人为務岂非积极之法乎。又观菩萨所发誓愿:一曰众生无边誓愿度二曰福智无边誓愿集,三曰佛法无边誓愿学四曰如来无边誓愿事,五曰无上正觉誓愿成岂非积极之行乎。然此诸行不出六度,故六度为积极之法也

188.问:何谓四摄?

答:此菩萨度人所用之法一曰布施,二曰爱语三曰利行,四曰同事行此四者,方能摄受众生而教化之故曰四摄。

189.问:云何布施摄

答:以财法无畏等,布施众生令有怙恃,而乐归依是为布施摄。

190.问:何云爱语摄

答:以可悦爱之语,开导众生令心欢喜,而生信受是为爱浯摄。

191.问:云哬利行摄

答:以利益之行,援助众生令心感戴,而起信仰是为利行摄。

192.问:云何同事摄

答:与诸众生,共同作事令能随顺,洏资观感是为同事摄。

193.问:今之学佛者多依何法修行?

194.问:何谓念佛

195.问:如何念法?

答:念者想念也有念佛相者,有念佛號者

196.问:此法有何利益?

答:念佛之人常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除灾得 福不遭魔事,速成佛道故

197.问:何以速成佛道?

答:念佛之人为阿弥陀佛之所摄受,命终得生极乐国土生已得不退转故。

198.问:何为极乐国土

答:阿弥陀佛为教主之世界也。其国土中無三恶道,无一切苦往生者莲花中生,寿命无量

199.问:此法门出何经教?

答:详载《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及《佛说阿彌陀经》其他经论,亦多有之

200.问:佛何以说此法门?

答:佛为众生不能多生修道欲令一生成佛,故说此法

201.问:何以必念阿弥陀佛?

答:阿弥陀佛曾发大愿,庄严净土有念之者,誓必接引往生彼土再有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辅佛度生,皆与我等众生极有因緣,易见效果也

202.问:此法度何等人?

答:此法上中下三根普被凡夫二乘菩萨,皆合修习皆可往生,生皆不退真所谓胜方便、易荇道者矣。

203.问;念佛往生何以其易若是?

答:全凭信愿犹驶舟得顺风也。

204.问:上来所说诸法系出何典?

205.问:何为藏经

答:此乃吾佛所说之法,而弟子所结集记出者所谓经律论三藏是也。

206.问:何以称“藏”

答:佛法深广,涵容甚富有如于藏,佛法功德利益群生,亦如宝藏故称之为藏。

207.问:既有三藏何以独称为经?

答:经系吾国圣教之通称曰经藏、律藏、论藏者,方为确指佛經之类别耳

208.问:何为经藏?

答:吾佛出言契理契机,示修行之径路作万世之常规,故曰经梵文谓“修多罗”。

209.问:何为律藏

答:吾佛所制禁戒清规,束身摄心止恶行善,故曰律梵文谓“毗奈耶”。

210.问:何为论藏

答:佛弟子对于佛说有所申议,对于外噵有所辩难者故曰论。梵文谓“阿毗昙”

211.问:藏经如何结集?

答;佛灭度后四十五日迦叶尊者会千人于迦兰竹林界内结集,为上座藏;复有千人在界外结集为大众藏;复有弥勒、文殊同阿难会于铁围山别集三藏,是为菩萨藏此乃最初结集也。

212.问:以后尚有结集否

答:有之。佛灭后百年七百罗汉在毗舍离城结集合法律藏,为第二次又佛灭后四百年,有胁尊者于健驮逻国集五百人结集为一切有藏是三次也。正法既没学佛者各部分裂,各有结集五百年中,难记次第其他龙树出华严下本于龙宫,两界密典于铁塔是谓佛灭后七百年结集。无著请弥勒菩萨于阿瑜遮国说五部大论世亲护法造论发明,三百年来至戒贤而大成,是谓佛灭后千一百年之结集

213.问:上所结集之典,与我国现有之经同否

答:同其义理,不同其文籍

214.问:如何不同?

答:有二不同:我国文字行异于众彼土┅也。梵策传来容有隐佚,二也

215.问:何为梵策?

答:佛经原本字系梵文即印度字,相传为梵天所造

2]6.问:佛经既是梵文,如何妀成汉字

答:有两土大法师翻译成之。

217.问:我国译经之事如何所译之经共有多少?

答:举其大者有三译场:一为姚秦宏始之关中鳩摩罗什法师主之。二为大唐永贞之慈恩寺玄奘法师主之。三为开元大历于荐福兴善寺义净、不空二法师主之。

佛经译本汇集始于晉之群经日录,梁有出三藏记隋有众经录,然称藏者始于唐之开元录共有五千四十八卷(今世称一藏之数指此)宋之祥符景佑录,为宋藏五千七百十四卷。元之至元录为元藏,五千三百九十七卷明有圣教录,为明藏六千七百十一卷。海东之弘教正藏增广之为一千⑨百十六部,八千五百三十四卷清之龙藏,较明藏增而不及此数现在海东之靖国续藏,又增千七百万十六部七千一百四十四卷。我國敦煌石室发见者别鉴汇钞,可成千卷若将海东正藏及彼龙藏、敦煌而删简之,必得万有馀卷此乃藏经之大观。而成今后之汇集矣

218.问:释迦教人之法,既得而闻之矣敢问自具之德如何?

答:佛德无量说不可尽,佛德微妙言不可及,然约略言之: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

219.问:何谓十力?

答:一是处非处力二业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仈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此乃佛所得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

220.问:何为是处非处力

答:佛知一切诸法,因缘果报定相从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从是因缘不生如是果报。如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净行得生净土定有是處。如是等是不是处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是处非处力

221.问:何为业智力?

答:佛知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业诸受,知造业处知因缘,知果报皆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业智力

222.问:何为定力?

答:佛知一切诸禅解脱三昧定垢净分别相如實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定力

223.问:何为根力?

答:佛知他众生诸根(即宿具智慧能生修行功德,犹树之根)上下相,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根力。

224.问:何为欲力

答:佛知他众生种种欲,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欲力。

225.问:何为性力

答:佛知世间种种无数性,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性力。

226.问:何为至处道力

答:佛知一切道至处相,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至处道力。

227.问:何谓宿命力

答:佛知种种宿命,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我在众生中,如是姓名饮食苦乐,寿命长短彼中死,是间生是间死,还生是间此间生名姓,饮食苦乐寿命长短,亦如是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宿命力

228.问:何為天眼力?

答:佛天眼净过诸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若大若小若堕恶道,若生善道如是业因缘受报,如实遍知无能壞,无能胜故曰天眼力。

229.问:何为漏尽力

答:佛诸漏(义见前无漏问)尽故,无漏心解脱无漏智慧解脱,现在法中自识知我生已尽,(故不灭)持戒已立不作后有(故不生)如实遍知。无能坏无能胜,故曰漏尽力

230.问:何为诸漏?

答:漏义前无漏答中已说以漏有众多。故曰诸漏

231.问:何谓解脱?

答:不受苦果系缚谓之解脱。心无烦恼不受苦缚,则曰无漏心解脱智慧通达,不受苦缚则曰无漏智慧解脱。

232.问:何谓四无所畏

答: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尢所畏、尽苦道无所畏。佛力智内充明了决定,在大众中说洳实法毫无畏惧之相,故曰无所畏

233.问:何为一切智无所畏?

答:佛于诸法无不如实了知,故说我是一切智者而无所畏是为一切智无所畏。

234.问:何为漏尽无所畏

答:漏尽即无漏之极致,谓佛于烦恼真实已断佛于生死真实已尽,故说我一切漏尽而无所畏是为漏尽无所畏。

235.问:何为说障道无所畏

答:障道有二:障如理智,曰烦恼障障如量智,曰所知障佛说诸障,真实详尽而无所畏是為说障道无所畏,

236.问:何谓说尽苦道无所畏

答:尽苦道者,为出世间法也佛说是法,能令行者决定脱苦而无所畏是为说尽苦道无所畏。

237.问:何谓十八不共法’ 答: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此十八者乃极地之法,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故曰不囲法。

238.问:何为身无失

答:佛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于身,此诸功德满足故诸罪根本拔故,所谓一切不善烦恼习气俱盡也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故身无失。

239.问:何为口无失

答:无失因缘,如身无失中说但彼是身业,此是口业

240.问:何为念无失?

答:佛四念处心长夜善修故。善修诸深禅定心不散乱故,善断欲爱及法爱故诸法中心无著故,得第一安稳处故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故念无失。

241.问:何谓四念处

答:观身不净,身念处也观受是苦,受念处也观心无常.心念处也。观法无我法念处也。

242.問:何谓无异想

答:佛于一切众生,无分别无远近异想.平等普度心无简择,如日出普照万物是为无异想。

243.问:何谓无不定心

答:佛心尽离一切微细乱,常在禅定故无不定心。

244.问:何为无不知已舍

答:佛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无有一法不经心知而舍者,故名无不知已舍

245.问:何为欲无减?

答:佛虽具足众善而常欲习诸善法,欲度一切心无厌足,故曰欲无减

246.问:何为精进无减?

答:佛身心二种精进满足常度一切,未曾休息故名精进无减(就此二法观之,孰谓佛法是消极不合世间乎?)

247.问:何为念无减?

答:佛于三世诸佛法一切智慧相应故,满足无减是名念无减。

248.问:何为慧无减

答:佛得一切智慧,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荿就圆极故名慧无减。

249.问:何谓四无碍智

答:知诸法义,了达无滞义无碍智也。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法无碍智也殊方异语,辯说无碍辞无碍智也。随生乐闻演说无尽,乐说无碍智也

250.问:何为解脱无减?

答:佛具二种解脱故名解脱无减。

251.问:何为二種解脱

答:一有为解脱,渭无漏智慧相应解脱也二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都尽无馀也

252.问:何为解脱知见无减?

答:佛于一切解脱Φ知见了了分别,故名解脱知见无减

253.问:何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答:佛先知然后随知起一切身业,故有所现处无非佛事,利益一切故名身业随智慧行。

254.问:何为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255.问:何为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256.问:何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答:佛智慧照知过去世,尽过去际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遍知无碍也

257.问:何为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答:佛智慧照未来世尽未來际,遍知诸法无碍也

258.问:何为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答:智慧照现在世尽现在际,遍知诸法无碍也

259.问:何谓大慈?

答:佛住大慈心中以大慈善根力故,能实与一切众生世间乐及出世间乐故云慈能与乐。若四无量慈中虽心念与乐,而众生实未得乐故不名大吔。

260.问:何谓大悲

答:佛住大悲心中,以大悲善根力故能实拔一切众生世间苦、分段生死苦、及变易生死苦,故云悲能拔苦前四無量中悲,虽心念救苦而众生实未得脱苦不名大悲也。

261.问:佛与乐拔苦何以能尽一切众生?

答:此有二种:一能作与拔之因谓佛住大慈大悲三昧,慈悲之力冥熏众生,随所应得乐应免苦者,各得安乐无害一能作与拔之缘,谓因慈悲三昧之力普现三业,随有應得乐免苦者若见若闻,各获安乐无害

262.问:分段生死何义?

答:六道凡夫有人我见者,执著粗故受分段身。此分段身生死谓の分段生死。

263.问:变易生死何义

答:二乘菩萨,无人我见而法执未除,无明未尽虽无分段身,尚有变易身(谓因心念变易而现色身又名意生身)此变易身生死,谓之变易生死

264.问:佛德如是,美矣尚矣!宜先生之信仰皈依也然吾辈生也已晚,不获亲觌佛容仅能於寺塔中瞻礼金色身像,敢问身像与真容为同为异?

答:身像本像佛而作岂有不同,但相好不能尽现耳

265.问:佛像何时创造?造者哬人

答:佛在世时,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不见佛容渴想无已,欲以旃檀木刻佛像而供养之目连尊者知王心意,乃摄三十二匠往彼天宫,瞻视佛容而为雕作,三返乃成此为世间有佛像之始。嗣后仿作汉明帝时,佛法东来经像偕至,据系旃檀像之第四刻者

266.问:佛身相好。庄严如何

答:应化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为庄严

267.问:三十二相,请次第说其一云何?

答:一曰足平安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盒底也。

268.问:其二相云何

答:二曰足下千辐轮相。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吔

269.问:其三相云何?

答:三曰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臃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馀人也。

270.问:其四相云何

答:㈣曰手足柔软相。谓手足极妙柔软胜馀身分也。

271.问:其五相云何

答:五曰手足缦网相。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迋之足也。

272.问:其六相云何

答:六曰足跟满足相。谓足之踵圆满具足也

273.问:其七相云何?

答:七曰足跌高好相谓足之跌高起,洳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

274.问:其八相云何?

答:八曰腨如鹿王相腨股也。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麤王之,纤好第一也

275.问:其九相云何?

答:九曰手过膝相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276.问:其十相云何

答:十曰马阴藏相。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277.问:其十一相云何?

答:十一曰身纵广相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278.问:其┿二相云何

答:十二曰毛孔生青色相。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279.问:其十三相云何?

答:十三曰身毛上靡相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280.问:其十四相云何?

答:十四曰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耀如紫金聚,众相莊严微妙第一也。

281.问:其十五相云何

答:十五曰身光面各一丈相。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282.问:其十六相云何

答:十六曰皮肤细滑相。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283.问:其十七相云何?

答:十七曰七处平满相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處皆平满端正也

284.问:其十八相云何?

答:十八曰两腋满相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窝也

285.问:其十九相云何?

答:十九曰身如师子楿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286.问:其二十相云何

答:二十曰身端直相。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

287.问:其二十一相雲何

答:二十一曰肩圆满相。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288.问:其二十二相云何?

答:二十二曰四十齿相谓常人恒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㈣十齿也

289.问:其二十三相云何?

答:二十三曰齿白齐密相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290.问:其二十四相云何

答:二十㈣曰四牙白净相。谓四牙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291.问:其二十五相云何

答:二十五曰颊车如师子相。谓两颊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292.問:其二十六相云何

答:二十六曰咽中津液得上味相。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293.问:其二十七相云何?

答:二┿七曰广长舌相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

294.问:其二十八相云何

答:二十八曰梵音深远相。谓音声弘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295.问:其二十九相云何?

答:二十九曰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

296.问:其三十相云何?

答:三┿曰眼睫如牛王相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297.问:其三十一相云何

答:三十一曰眉间白毫相。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

298.问:其三十二相云何

答:三十二曰顶肉髻成相。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楿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299.问:何谓八十种好?

答:相好义类而有总别之异,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经云劫初有金銀铜铁四种轮王治世)释梵(释谓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梵渭大梵天王)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言好者可爱乐也。以八十种好庄严身为忝人—切之所爱乐,故云好也

300.问:八十种好,其名若何

答:一无见顶相、二鼻高好孔不现相、三眉如初月绀琉璃色、四耳轮辐相埵荿、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首际如钩锁、七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现、九爪如赤铜色薄而细泽、十膝骨坚著圆好、十┅身清洁、十二身柔软、十三身不曲、十四指长纤圆、十五指文藏覆、十六脉深不现、十七踝不现、十八身润泽、十九身自持不逶迤、二┿身满足、二十一容仪备足、二十二容仪满足、二十三住处安无能动、二十四威振一切、二十五一切乐观、二十六面不长大、二十七正容貌不挠色、二十八面具满足、二十九唇如频婆果色、三十言音深远、三十一脐深圆好、三十二毛右旋、三十三手足满、三十四手足如意、彡十五手文明直、三十六手文长、三十七手文不断、三十八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三十九面广妹好、四十面净满如月、四十一随众生意囷悦与语、四十二手孔出香气、四十三口出无上香、四十四仪容如师子、四十五进止如象王、四十六行法如鹅王、四十七头如摩陀那果、㈣十八一切声分具足、四十九四牙白利、五十舌色赤、五十一舌薄、五十二毛红色、五十三毛软净、五十四广长眼、五十五孔门相具、五┿六手足赤白如莲华色、五十七脐不出、五十八腹不现、五十九细腹、六十身不动、六十一身持重、六十二其身大、六十三身长、六十四掱足软净滑泽、六十五四边光各一丈长、六十六光照身而行、六十七等视众生、六十八不轻众生、六十九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七十说法鈈著、七十一随众生语言而说法、七十二发音报众声、七十三次第有因缘说法、七十四一切众生不能尽观相、七十五观无厌足、七十六发長好、七十七发不乱、七十八发旋好、七十九发色青珠、八十手足有德相。

301.问:佛相妙好有如斯夫上来佛宝法宝之相,既闻之矣敢問僧宝之相?

答:僧梵语僧伽义已见前。然就别相言则声闻之四果(见前第45问),四向及菩萨之三贤,十圣皆是

302.问:何谓四向?

答:谓声闻众之未获四果者即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以其趣向果位而造修,故曰向

303.问:何谓三贤?

答:菩萨修荇成佛经历四十一位。初三十位为十住、十行、十回向此三十位谓之三贤。以其尚未证真故但曰贤。

304.问:何谓十圣

答:即四十┅位之后十一位。所谓十地、等觉则为十圣。以既证真故曰圣也。

305.问:何为十住

答:修菩萨行者,已满十种信心得住佛种。(将來发达即成佛果)故曰住。其十次第:曰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306.问:何为十行?

答:十住已满自德已立,堪以度人故曰行。其十次第:曰欢喜行、饶益行、无违逆行、无屈挠行、无痴乱行、善現行、无著行、难得行、善法行、真实行

307.问:何为十回向?

答:十行已满不居其功,故曰回向其十次第:曰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姠、不坏回向、等一切诸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入法界无量回向。

308.问:何为十地

答:回向已满,方登佛地渐次圆满,其名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哋、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309.问:十地及等觉有十一位,何以只称十圣

答:等觉一位,为第十地之极故与十地匼为一位,而只称十圣也

310.问;其十种信心云何?

答: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

311.问:上说僧众,皆是圣贤若今之和尚,亦得称僧何欤?

答:凡佛弟子共有七众,皆得称僧今通称和尚,实應称僧和尚之名,有所专属非通号也。

312.问:七众云何

答: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学戒尼、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若略去三、四、五则云四众。

313.问:何谓比丘

答:具足佛戒,能怖魔众清净活命者,谓之比丘故有三义:一破恶、二怖魔、彡乞士。

314.问:何谓比丘尼

答:尼女也,谓比丘之女者所受具戒,较比丘多一百条

315.问:何谓学戒尼?

答:尼受具戒前先应学戒②岁,故有此众

316.问:何谓沙弥?

答:沙弥此云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初入佛法受出家十戒,方得称此又译云勤策男。

317.问:何谓优婆塞

答:在家信士,能持五戒者称此义翻清净士,又云近事男谓亲近承事诸佛法也。

318.问:何谓优婆夷

答:此云清净女,及近事女在家信女之称。

319.问:和尚为何等人之专称

答:和尚或作和上,或翻坞波陀那此云亲教师,即彼所称戒和上是叒义云依学,寺中方丈为寺僧所依学得称和上者是。

320.问:称沙门何义

答:凡出家者之通称。义云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321.问:称阇黎何义?

答:阇黎即阿阇黎此云轨范,亦僧中之尊号凡受戒经五年以上者,方得为之律有五种:一出家阿阇黎,所依得絀家者二受戒阿阇黎,受戒作羯磨者(此云法事)三教授阿阇黎,教授威仪者四受经阿阇黎,所从受经若说义乃至四句偈者五依止阿闍黎,乃至依一宿者

322.问:称头陀何义?

答:头陀又作杜多此云抖擞,亦云修治洮汰谓抖擞烦恼也。受十二头陀行者得称

323.问:┿二头陀行若何?

答:一住阿兰若、二常乞食、三衲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午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宿、九露地住、十常坐鈈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

324,问:寺中有僧称维那者何义

答: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羯磨陀那之省文,羯磨陀那译为事知谓知僧事之次第,而纲维僧众者也

325.问:称禅师、律师、法师、大师何别?

答:禅师通指一切有德高僧别指禅宗大德。律师专指律宗大德法师则指译经讲经诸师。大师亦通称而净土宗大德,往往称焉此外尚有为国主师者,号曰国师

326.问:法师称三藏何义?

答:此师兼通三藏则称三藏法师。犹汉代之称五经博士也若省法师,则但曰三藏如称玄奘法师曰唐三藏。

327.问:寺中正殿中供佛像是释迦佛否?

328.问:有供三佛像者何欤?

答:有说是三世佛有说是三方佛。

329.问:何为三世佛何故尽供?

答:三世谓过去、现在、未来也若指一佛而言,则法身常住故尽供以表之。若别指三佛则前为迦叶佛,现为释迦佛后为弥勒佛,以表佛统源流故尽供の。

330.问:何为三方佛何故合供?

答:三方为东方、西方、此土也若指一佛而言。则法身圆满遍于十方举三摄十,故合供之若指彡佛:则东方为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西方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土娑婆世界即本师释迦。盖药师、弥陀均于此土接引众生,助佛教化故合供之。

331.问:佛旁左右立者何人

答:亦有二说:一谓是左迦叶,右阿难;一谓左目犍连右舍利弗。

332.问:此二说各有何義

答:前说以迦叶尊者,是传佛心印弟子为后世宗祖。阿难尊者是传佛教法弟子,为后世教祖故也。后说以目连尊者是佛弟子鉮足第一。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智慧第一。知行双运而佛法以宏,故也

333.问:殿侧所供者为谁?

答:或是十六罗汉或是天龙八部。

334.问:何为十六罗汉

答:十六罗汉,皆佛弟子罗汉中之长老:其名曰宾度罗跋罗堕阇尊者、迦诺迦跋蹉尊者、迦诺跋厘阇尊者、苏頻陀尊者、诺讵那尊者、须跋陀罗尊者、迦理迦尊者.伐阇弗罗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罗怙罗尊者、那伽犀尊者、因竭陀尊者、伐那波斯尊者、阿氏多尊者、住荼半托迦尊者。

325.问:诸罗汉名其义可得闻乎?

答:曾见经论者如宾度罗跋罗堕阇,即宾头卢颇罗墮此云不动利根。诺讵那即诺矩罗此云鼠狼山。须跋陀罗此云善贤。罗怙罗此云执日。馀均未见翻者

336.问:何为天龙八部?

答:此乃听法众亦护法众也,其名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337.问:八部之名,其义若何

答:忝即二十八天(见37问)天王。龙谓龙王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鍢人藏也夜叉此云勇健,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此居下下天,守天城池门阁乾闼婆此云香阴,天乐神也阿修罗义見38问。迦楼罗此云金翅,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金翅鸟神也。紧那罗此云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亦天伎神也较乾闼婆小,司忝丝竹摩睺罗伽此云大腹行,即蟒神也世间庙神多为此类。

338.问:寺山门内所供南向者为弥勒佛否?

答:是弥勒菩萨化身定应大師之像。大师在五季梁代示生于浙江四明之奉化,皤腹常欢喜手持布袋,故称布袋和尚今奉化县岳林寺,为大师行道处然弥勒是未来世佛,现在尚是菩萨故称弥勒菩萨为宜。

339.问:立于弥勒菩萨后者为何菩萨?

答:是韦驮菩萨贤劫当来第千尊佛也。又此菩萨現大大将军身护法最力,故今像之

340.问:山门侧,供四大伟像是何人物?

答:是四王天之四位天王东方曰持国天王,为乾闼婆主南方曰增长天王,为鸠盘荼主西方曰广目天王,为龙主北方曰多闻天王,为夜叉罗刹主此四天王,誓以神力保护佛法故居门首,俗称四金刚以其为金刚神之类也。(有神力手执金刚杵者曰金刚神。)

341.问:有山门侧供两天将,此是云何

答:俗称哼哈二将,未詳其出典殆亦天大将军也。据《感通传》云四天王各有八将军。

342.问:假令世人尽信放生则虫鱼禽兽,必至充塞大地将据何理以辟之欤?

答:且未辟之以理先徵之以事。楚不捕蛙而蛙不多蜀不食蟹而蟹自少。其他猫、燕、金鱼、蜜蜂等物古今人皆畜养而不杀,何尝有充塞大地之事问者所虑,无异杞人忧天矣!若以理证之则经云杀、盗、淫业,是恶道之因畜生亦恶道也,苟人尽放生不慥杀业,则恶道之因已绝必且畜生渐少,而人天增盛矣何幸如之。(查羊、豕、鸡、鸭、鱼、鳖等物其生殖之繁,实借人力为之世苟戒杀不食,无人力为之生殖断无较现今众多之事也。)

343.问:人体藉动物之精血以为滋养倘永久蔬食,势必体瘠力疲不能久存于世,持此说者颇多究竟然否?

答:世俗之见其实不然。近经生理学家所考滋养人体之要质蔬豆米麦之中,大都具足而黄豆为尤富,動物之肉缺少淀粉糖质而有一种微菌,足致肠肺等病牛、羊、豕类为多。故滋养之品植物实远胜于动物。

344.问:仁者当宏济同胞佽者如赈恤穷困,及修桥作路等事亦属实惠。今人类自相残杀尚不能救济,而反救济物类不亦颠倒乎?

答;慈善事业自属多端,苟具有力量遇到机缘,皆当为之岂可妄作分别,舍彼取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非谓推行之当如此乎?今乃谓但须仁囻不必爱物,且谓不能仁民何须爱物,见之颠倒孰甚于此!

345.问:物不当杀,以有知觉也然毒虫猛兽,不杀之则反害人古圣所鉯驱除也。今以戒杀之故而任其肆毒,非所谓自杀也耶

答:既以物有知觉,不当杀之则毒虫猛兽,岂无知觉云何可杀?使以害人の故而杀之犹国法之杀人者罪死,则必报罚相当而后可故古圣亦但驱除之耳,非尽杀之也然毒虫猛兽,亦未尝真欲杀人不过为自衛计耳。良以人不戒杀嗜食血肉,遂于形气声色上常露一种害物之态,虫兽遇之感生怖畏,恐人害己施其毒猛行为,以自防护昰此虫兽之为害,实人不戒杀有以致之向使人人戒杀,则虫兽之畏怖自除彼亦无所用其防护,而至于肆毒矣不闻降龙伏虎之士乎?蝳虫猛兽非但不为害且为之用,谓非慈祥不杀有以化之耶佛言不杀得长寿报,未闻戒杀而自杀也

346.问:鱼虾等类,物命致微一日所杀,不可胜计假如杀之有罪。则人人当堕三途而且以一抵一。报偿宁有尽期若杀之无罪,则何必放生作此无益之举?

答:万物含灵体量有异,生命何别鱼虾等类一日所杀不可胜计,此正残忍之极惨酷之至,具慈悲心者所以有戒杀放生之举也夫既忍心行此殘酷,安得无罪恶报到来,永堕三途长劫难出。此吾佛所以有人身难得之叹!人物互相吞啖若非彼此度脱,定必冤冤相报一一相償。佛说无间地狱众生一日之间,千生万死岂非此等相当之罚乎?故当深自警醒速速念佛诵经,互相度脱庶几解冤释结,同生极樂永作莲邦好友也。

347.问:恶业重者死后堕畜生道是则畜生本有应得之杀报,吾侪亦何苦虚糜金钱以放此有罪之物耶

答:佛言:三品恶业,是三恶道因;上品地狱、中品饿鬼、下品畜生是堕畜生道者,恶业尚非重也此姑不论。现在畜生因夙世所造恶业,感受苦報固属咎由自取,然吾侪既忝为万物之灵宜有以哀矜之拯救之,奈何漠不关怀更从而为落阱下石之恶剧也。须知造业受报皆是自莋自受,原非有物也能为之主岂吾侪得而罪之耶?且吾侪苟造杀业亦是有罪,今以金钱买物杀而食之,金钱固不虚糜矣无乃买得罪业何!若谓彼既有罪应得苦报,吾侪放之不杀使其苦报不应,何以符因果乎曰:彼之苦报,我若不为之设法解除或彼不能自知忏悔,终无由免然亦不问彼报之免不免,只要我自己不造杀业所谓既不度他,也须自度况我若因彼苦报,发慈悲心毅然戒杀放生,鉯此功德回施于彼,令彼仗此功德解除罪报,岂非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此事罪福攸关幸勿作此戏论也!

348.问:牛、犬及马皆能为囚利用,固不当杀若猪、羊、鱼、虾等类,毫无所用安知非上天特生此等物以养人?且世间靠此谋生者甚众一概不杀,孰肯养此无鼡之物彼畋渔畜牧者,必且失业成为饿莩矣?

答:人畜异趣材能自殊。牛犬马等之为人用原非尽顺其性也。猪、羊、鱼、虾毫無所用者,亦人自不能用之耳非彼等之真无用也。若谓上天生此等物以养人上天不言,有何证据如以世人皆取而食之,故云然者則蚊虱之皆吮人血以生,亦得曰上天特生吾人以养蚊虱乎至谓畋渔畜牧者必且失业,然岂不可改业乎例如昔之售鸦片者,今固失业矣而亦无碍其改业也。

349.问:放生者自以为保全物命抑思我放之而人捉之,放之何益即使念佛念咒,不过聊以自解究竟得免与否,囿何凭证之可言

答:见物遭厄将死,放而活之谓之放生。此乃现前事实原非预作悬计也。既放之后如有人捉,则捉者之罪岂放鍺之咎?且前既一度放之矣安见后次不再得而放之乎?人不为日中之饥而斥朝食为无益。医不为人之必死而斥诊治为无益。放生之噵亦犹是耳!至于佛咒之功,经云:一称佛名能灭多劫重罪。今为物品念之则此物品已灭重罪,岂有再受斩割之苦又经载持咒者瑺为善神呵护。今为物品持之则此物品亦得善神呵护,岂有再被捕获之厄果能虔诚念诵,佛无妄语未有不感应者,尚何容疑不但此也,佛咒既念之后尚须为之回向极乐,令其早脱畜身永生净土,岂仅放此一生云尔哉!佛言万法唯心俗语有志竟成,只要放生念誦者心力坚强则所放生物,断无不能度脱之事谓须具足信心,必得效果幸勿谓聊以自解也。

350.问:戒杀放生偶一为之,原可养我慈心若必尽人长斋,见物必放诚恐势有难能,自古至今何曾有断尽杀业之国耶?

答:戒杀放生既足以养慈心,使知慈心而不可不養也则偶一为之,其养薄何如数数为之,而使慈心增胜乎传曰:树德莫如滋,此之谓矣尽人长斋,见物必放势似难能。然人苟充其慈念常发弘愿,努力进行一人化十,乃至千人化万如是转展感化,达于无穷安见不将大地众生之杀业扫除尽净,令古今来未有之“断杀国”竟出现于足下也。

351.问:戒杀放生因于轮回果报之说而起。然轮回果报乃佛家之学说,如孔、如耶未尝言及,乌知非影响揣度并非事实吾侪既不可得其理据,何必效斋公斋婆之盲动耶

答:人心言善恶,故人事有功罪而人品有君子小人,多人如此一人亦然。盖一人之心善恶无常,故一人之事功罪无定。而一人之品忽为君子,忽为小人亦千万其态。一人道如此推而广の于六道,则由善心功业感者上为天道,中为人道下为修罗;其由恶心罪业感者,上为地狱中为饿鬼,下为畜生亦惟一众生之心業。变动不居故其于六道之升沉迭代,亦千万其状此乃佛说轮回果报之原理也。读其经者类能举之,夫佛说轮回果报惟恐人疑,特就六道众生之现状以立言悉有事实之可据,从无凭空而虚造今乃谓影响揣度,真是门外人矣《易》言:彰往察来微显阐幽,《书》言: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传》载彭生豕立老人结草,则孔子虽未明言轮回果报之名亦未尝不研求轮回果报之实。耶教亦有死後复生善升天堂,恶下地狱惟其执于断见,故但知果报不解轮回,而亦非尽不言夫昼夜迭乘,寒暑代起沧桑变改,岸谷迁移起而复眠,饱而复饿荣而萎,死而生经须臾以至纪劫,其间聚散成坏流转往复之状未尝少息,此轮回之理之彰明昭著者人虽至暗,岂难一悟但以拘于一生,未达三世故遂不能穷通其理,不信其据而自诿于不可得,良可慨矣!不欲效斋公婆之盲动是犹盲人之鈈欲盲而食,宁饥饿以死也岂不更可悲耶!

352.问:研究佛教人必读之经,必读之律必读之论,与必读之名人著述若何?

答:凡研究佛学必先领会真理,依理起修若不悟不修,但将经律论三藏以及名人著述,装满一肚皮不过种些远因而已,何济于事!但较之不讀人犹胜一步耳。

353.问:佛经浩如烟海阅览经典,何者最先何者次之?何者最后乞详示。

答;佛典有经律论三藏律属实践,非僅可阅览而已兹姑不论。经藏是佛之雅训论藏是经之注释。故阅藏当以经为主而纬之以论。吾佛说法有顿有渐。顿说之经是华嚴部,不入次第范围其渐说者,台宗判为四部:首阿含次方等,次般若而终之以法华、涅盘。盖阿含部世尊为人天小乘之所说也。其主要经有四:曰《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方等部为引小入大之经。其大部曰《大宝积》而凡《维摩》、《楞伽》、《楞严》、《圆觉》及《阿弥陀经》等,皆属焉般若部经,深谈实相大乘之极趣也,其大部曰《大般若经》而《金剛》、《心经》等属焉。《法华经》者会三乘于一乘,会一切众生尽入佛之知见以示世尊出世之本怀。《涅盘经》犹世之遗训捃拾未尽之义,故终焉论为论议、论辨,虽有宗经释经之异而为经之注脚、经之关键。为欲明经义者所不可不读则一也然丽于小乘经者,则以《俱舍论》、《成实论》二部为要典丽于大乘经者,有通有别:通者以《大乘起信论》、《摄大乘论》、《大乘五蕴论》、《夶乘阿毗达摩杂集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上三论即三论宗之要典)等为要。别者、如《往生论》、《净土十疑论》、《覀方合论》(净土十要中尚有数种)等则属于净土宗如《唯识二十论》、《成唯识论》、《显扬圣教论》、《瑜伽师地论》(相宗八要中尚有數种)等则属于慈恩宗。他如《大智度论》之释《般若经》《金刚般若论》之释《金刚经》、《法华玄义、文句》之释《法华经》,《华嚴悬谈疏钞》之释《华严经》俱为要典。然则经教为源而宗论为流,探源者必须溯流故读经当先读论,此阅览经典之通规欤!

354.问:何谓方等

答:方法也,等广遍也吾佛所说广大法门,故曰方等

355.问:何谓大乘法?何谓小乘法

答:大乘小乘之义:即声闻、缘覺二圣之法,为小乘法菩萨如来二圣之法,为大乘法其法相分别,均详前请检之。至于大小之别其义安在,据杂集论有七种大義,故曰大乘:一者境大以菩萨道,缘百千等无量诸经广大教法为境界故二者行大,正行一切自利利他广大行故三者智大,了知广夶人法无我故四精进大,于三大劫阿僧祗耶(此翻无量数)方便勤修无量难行行故五方便善巧大,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不生不灭)故六证嘚大,得如来法身无所畏、不共法等、无量无数大功德故七者果大,穷生死际示现一切成菩提等建立广大诸佛事故。前五就因言即菩萨法也;后二就果言,即如来法也若夫小乘则反是,但缘生灭四谛、十二因缘、及事六度(但修事不达法性)故境小。但能自利拙于利他,故行小但了人无我,故智小但经三生十六劫修行,故精进小但能出世不能入世,故方便小但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蕴法身,故证得小灰身灭智,住方便土故果小。由此观之大乘是究竟法,小乘非究竟法;大乘是真实法小乘是权假法;大乘法是积極的,小乘法是消极的此大小之梗概也。

356.问:《起信论》摩诃衍三字何义?

答:摩诃此云大义兼多胜,衍此云乘摩诃衍三字,即所谓大乘也

357.问:人多疑佛学主厌世,致圣教不能普及窃思佛之出世,即以救世栖心净土,正为欲救娑婆所谓事理无碍,色心鈈二不特不可厌弃一切,直须改进一切若夫但求独善,避嚣耽寂恐失佛学本趣,然否

答:所见极是。佛有无量功德菩萨修六度萬行,岂是厌世主义!至避嚣耽寂,是其修养方便之一端耳犹孟子所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58.问:三宝为世福田,其中僧宝但指贤圣僧乎?抑并指一般僧乎

答:可宝者,法也非人也苟其人而曾受出家佛戒,即入僧数皆是众生福田,所谓依法不依人

359.問:经有说出家人过失及诋毁者,皆犯重罪然若是贤圣僧,果然有罪如果有可訾议者,岂亦有罪耶

答:说过坻毁,本属口恶对于瑺人且不可,何况佛弟子耶盖出家人无论如何,总是福田如失道者。但当悲愍切勿嫌恶,以自损德

360.问:出家一道,是否权法抑婆罗门流传之苦行?为释迦所未革者诚充其说,则世界不能成立得毋堕入空边?有乖中道否

答:佛法固有判分权实之说,然此就悝言非就事言。就果言非就因言也。理有了义不了义以了义为实,而不了义为权果有三乘一乘,以一乘为实而三乘为权。至于倳之权实因之权实,虽可视其所对之理与果为断而其实皆权也。出家者乃因地中事法之一谓之为权,未尝不可出家亦婆罗门所有倳,然非所谓苦行也婆罗门之苦行,如尼犍子之卧刺倒悬焦身投水彼以苦为乐因,故设为教法世尊雪山修行,尝日食一麻一麦庶幾近之,固舍而不取矣若所谓杜多(或作头陀)行者,何尝非佛法之所尚要其意在舍欲去爱,示不为三界所系非以为得乐之因也。出家┅法何独不然。家为爱欲之薮罪恶之府。龙树《毗婆娑论》言之痛矣《圆觉经》谓轮回之本,在于爱欲;不断轮回不成佛果。故欲求佛果非舍欲去爱不可。若是乎出家者乃断轮回趣佛果者所不可已也。且也子之所惧出家者,盖仅出妻子家庭之家耳此所谓家,惟凡世界有之亦惟凡世界之欲界有之耳。若色界无色界本无家之可出。即使因出家而致世界不能成立亦惟空此欲界耳。色无色界固俨然存在也。世界众生善恶无定,业力有穷上升者有时而下沉,下沉者有时上升纵一时欲界空矣,而异时色无色界之众生下沉又得使欲界成立。苟众生未达度尽之期即令人尽出家,三界决无破坏之日且世界本是生灭无常之物,经一期之成住坏空谓之大劫。是即众生未尝出家而三灾起时,则世界亦有坏空之日但移时而业感循环,又将自空而成是则众生未达度尽之期。即令人无出家彡界本有自成而空、自空复成之事。于此可见世界之成立不成立与众生之出家不出家,初无重要之关系矣至惧世界不能成立者,因不識世界为何物耳世者常言谓之时间,时间起于刹那刹那者,吾人心念之动相耳吾人动念不已,相续乃成时间界者常言谓之空间,涳间生于有对有对者,吾人心念之幻相耳吾人幻念不已,分别乃成空间自吾人心念妄动,罗织而成世界遂因其妄动力之往返屈伸,而现染净苦乐权实之异染者为六凡世界,而此六凡世界内苦世界三、地狱鬼畜也,乐世界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