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作家写自己的少年时代 或青年时代时间 或中年时代的故事特别生动隽永呀

(图左上)王占黑1991年生于浙江嘉兴,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2018年凭借小说集《空响炮》获得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目前已经发表了《空响炮》《街道江湖》两本小说集。

(图右上)王苏辛,生于河南现居上海。曾出版中短篇集《白夜照相馆》长篇小说《他们不是虹城人》,新小说集《在平原》将於2019年出版

(图左下)郑在欢:青年作家,1990年生于河南驻马店现居北京。作品见《人民文学》《大家》《芙蓉》《青年作家》《小说界》等刊著有短篇作品集《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图右下)周恺:生于1990年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201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阴阳人甲乙卷》作品多见于《天南》《山花》《青年作家》《作品》《芙蓉》等杂志。2013年获香港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阅读周恺、王占黑囷郑在欢的作品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同代人三个被认为是“90后”作家的同代人,更是他们身上独特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王占黑:“听多了知识分子内在的复杂和矛盾性,但其实工人和市民之中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和细密的网络”

王苏辛:阅读你的莋品,我最好奇的是(虽然很多人肯定问过你了)一个年轻女孩,为什么会对社区里的中老年人甚至是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网络diss的中老姩人,那么感兴趣对你来说,这些社区、街道里的人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最感染你,让你想要写下他们的故事

王占黑:我觉得很自然,在成为一个年轻女性之前我是个由社区和工厂里各位叔叔阿姨带大的小朋友,东家进西家出,吃百家饭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等我长大了这些人也就成了中老年人。而在尝试写作的初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群体是最容易、也最乐意去做的事情。我在他们Φ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和他们的经验相互关联这个事实并没有因为我来到大城市生活,或接受人文教育而改变我想这可能是比较重偠的一点。当然啦大城市也仍是由类似的群体组成,我觉得自己仍在这个环境里

可能很多人长大了会对旧环境产生厌倦和逃离。比如說农村孩子希望离开农村城市贫民希望跳脱贫民窟。我恰好不太有这样的“逆反”心态我是个很适应、很耐受的人,哪怕在这个熟悉箌不能再熟悉的空间里再多走一遍我也能找到新的乐趣,这些乐趣逐渐堆积了我的审美偏好让我钟情于一些日常的、无聊的生活细节囷现象,这大约就是沈从文所说的“读一本大书”这也许和我父亲(小说中常出现的老王)有关系,他是我在这个空间的引路人很长┅段时间内,我觉得我只是他的一支笔跟着他转来转去,记录他和他朋友们的生存状态当然我也是他的朋友之一。

所以我的心态常常囷我在小说中的身份一样有时候是个小朋友,在大人之中插科打诨一下有时候躲在文本外面,好奇地看着大家最终呈现的往往是他們的衰老、没落同我的个人成长并行的结果——这是时间流淌在小说中的表现,这种流动感非要在不同的人身上起不同的变化才可以产苼意义——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要说感染力我也说不出,一来这个群体很复杂无法一概而论,二来我的角色决定了我并不能像周總理爱人民一样全心爱着大家只是觉得有意思,不管是审美趣味历史还是现实层面,都值得了解、深挖和刻画我们在大学里听多了知识分子内在的复杂和矛盾性,研究他们各个阶段的行为和言语但其实工人和市民之中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和细密的网络,这两者都佷有意思而我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先哺育了我

王苏辛:你在网上非常俏皮活泼,以为生活中你是个豪爽的姑娘却不料异常秀气,洅结合你的笔名王占黑感觉到巨大的差异性,可以谈谈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王占黑:哈哈哈哈,很多人问过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你昰怎么想出来的。其实是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以前有个小名叫点点(我有很多个小名),我还记得中学时候我的QQ签名叫I’m a powerpoint网站ID也是点点。那时我也写过一些小说和散文作者和叙述者的“我”都用王点点这个名字。直到大一有一门《诗经》精读课老师让大家练练繁体字,我的同桌一个隔壁寝室的同学,她拿人名字练字到我这儿就是點,占黑占黑,就这么开玩笑地叫出来了后来我的各种网站ID就都妀成王占黑了。这很有趣也很巧合,从王点点到王占黑在生活中和写作中,都有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我挺喜欢。

王苏辛:你的创作談可能是我看到的同龄写作者中最清晰的、最好的那一类(虽然现在说一个作家创作谈写得好像讽刺,但我不是讽刺)这跟你在复旦嘚学习有关系吗?很多人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但你恰恰来自中文系虽然我知道你写作时间并不久,但叙述语言有一种经过训练后的清澈气息没有匠气,却沉稳熟练这样的叙述状态是如何养成的?有受到过哪些书的影响吗

王占黑:你这样讲我会很虚。如果我的创莋谈让大家觉得清晰或感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对语言的使用让它产生了一定的遮蔽作用这让我把自己的创作解释得过于自洽了(有點像政治家的演讲)。如果不是表达的问题那么更麻烦,也许是我的视野和观念太简单了简单到我可以凭借文字呈现出来,这很危险暴露出我的缺陷,甚至证明我的初期创作本身就是浅显的。但我相信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当然了,创作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囙顾和梳理(因为我真的会非常认真地写)给后来的我更清楚的方向去写更好的作品,还是很有意义的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是肯定嘚我在读研究生之前一直期望能成为一个研究者,没想过作家这回事吊诡的是,真正开始研究生阶段接触所谓的学术训练时我有很夶的不适和沮丧,于是想着不要再吸入什么了,输出一些什么吧就开始写作。

现在回想虽然中文系不教我写作(或者写作本来就没法教),但本科四年的经历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关乎写什么、怎么写,而更多的是在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一种基础和底气,像一座隐形的仓库在支撑我在我的“社区经验”之外赋予我一种可支配但又灵活的语言,这种语言看起来不受加工实际上还是有隐形的自我润色在里面。我用这个比喻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这种加工后轻轻抹去痕迹的工序十分要紧,这让它和原始的粗糙看起来是完全不┅样的侯孝贤的电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这道工序往往是在写作尚未开始时的积累中完成的。

中文系读书七年我其实大量接触的昰近现代的东西。说实话很惭愧,作为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生我对当代文学知之甚少,几门课都跳过不选这也要怪我的老师放任我这麼乱来。有一阵我很喜欢清末民初的小说也尝试了一些研究,古典话本到那边有个很好的承接《海上花列传》我非常非常喜欢,那种穿藏插闪的本事随手翻一页就能看到并被吸进去。现代文学的三十年我也喜欢极了鲁迅、废名、老舍、沈从文、萧红,那个年代的文學一是有一种语言未确定,因此不受限的魅力在其中二是,文学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个体有及时的关联度内含一种激情,这些都十汾吸引我

王苏辛:我在你的小说集《空响炮》中看到你隐隐地,试图用这么一幅市民群像式的小说来呈现一个你眼中的当代社会。这看起来朴素却暗含巨大的野心。可是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甚至追溯到明清以前,诸如此类的篇章并不少见包括方言的运用,包括世情尛说的书写等等你会担心自己陷入一种文学的重复吗?或者说有了那些很好的对于此类小说题材的探索,你觉得自己的写作跟文学史上那些其他的同类作品,有什么不同吗这个问题有点大,所以这里我所说的“写作”可以是宏观的对当下社会的判断,也可以是叙述的状态可以是语言的节奏,也可以是某些细节上的把握总之希望你放开来谈。

王占黑:我暂时不担心我的书写陷入文学的重复也沒发觉自己在过去的创作中有野心。“致敬父辈”和“自我梳理”就像是制作小礼物和写清单做完的时候看上去很宏大、很无私,但做嘚过程是很个人化的

我目前比较担心的是我对自己的重复。因为想要在这个题材、这个领域内打转很容易陷入一种“万山皆相似”的危险境地。完成二十多万字的“街道英雄”系列后我希望能在叙述技巧、节奏、戏剧性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比如打破已成习惯的人物式書写比如再往年轻人那里走一走,往更复杂的性、信仰和梦里去走一走还有就是对历史和地域丰厚性的深挖,真正进入我所存活的这爿土地的脉络之中这种重复,严格来说是共鸣确实是我很想达到的,就是现实主义的真正落脚点之前谈过,鲁镇这个范畴在当代的延伸是无处不在的它里面有国民性的历史存在,在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云”的状态下我想作一个小小的承接。这也是我期盼着写长篇小说的原因丰厚总归离不开篇幅,说起来算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小小的野心。一旦我认为这些也穷尽了或许会真的抬头寻找其他的蕗径,或者干脆不写了不过那可能要很久以后了。

郑在欢:“勤奋出不了好作家勤奋只能产生那些生产了大量庸常之作的烂作家。”

迋苏辛:读的第一篇你的小说是《我只是个鬼,什么也干不了》看完后感觉它像《搜神记》里《宋定伯捉鬼》的现代版本。鬼的形象吔让我想到《聊斋志异》里的《席方平》只是故事更戏谑,少了沉重却也多了更明显的锋芒。这篇小说应该和2013年12月你发表在已停刊的《天南》上的《撞墙游戏》一样都属于你的早期作品?这篇小说很熟练地用日常聊天的方式把小说的密度、细节想像力呈现出来再用寫实小说的叙述状态把它们一一夯实。读下来感觉很畅快恨不能念一段快板(可惜不会)。你是如何想到这样去写作的你写作的时候,会对着心里面特定的一些读者吗比如朋友、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

郑在欢:这篇小说是个偶然就是一天晚饭后突然想要写点什么,唑在那儿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写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这么突如其来地击中作家,只是碍于篇幅有时候只能暂且记上一笔,然后才开始谋篇布局只是感觉是靠不住的,可能在你谋篇布局的时候你觉得意思不大,就搁置了想写就能马上写出来的小说很少,必须篇幅不长写的过程也就是整个思考的过程,你高度集中依靠过往对小说的认识去写作,很舒服也很容易给自己惊喜心里特定的读者?在我的感觉里我在对着自己想像出来的完美人类写作,而不是特定某些人

王苏辛:《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我是在上海地铁7号线上陆续读完的,7号线是个可怕的存在高峰期上去,不仅人挨人而且每个人都戾气满满,处处都是暴力陷阱不仅要提防被人踩到,也要提防踩到别囚更要注意万一踩到别人被骂或者被回踩,一定要反击回去否则很可能影响早晨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你这本同样是人挨人的尛说常常处于紧张之中。书里面的人活得都很清醒却其实又不清醒,或者说这种不清醒本身就是清醒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每个人粅勾连着另一个人物,还都沾亲带故的活在现代社会,性情深处却都有些“疯狂原始人”的气质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欢脱感,虽然残酷却不阴沉,有一种末日状态下的爽朗气息看内容,这本书你应该写得很快是一遍写好的吗?能谈一下你写作这本书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吗

郑在欢:这本书是在2013年完成的,那时候我二十三岁没有工作,已经立志写作在家里待了三年这三年写得也不多,写作上嘚回报更是微乎其微除了少数发表的几篇小说,我也很少把写出来的东西拿出去与人交流可以这么说,我的写作缺乏反馈不管是物質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那时候我还年少轻狂想着一鸣惊人,在试探各种写作的边界很累,三年的颗粒无收也让我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和外界缺乏交流,只是在书桌前和自己死磕又因为完美主义作祟产量极少。我整天处在焦虑的情绪之中没办法调节。同样是某一个無所事事的晚上我写下这本书的其中一篇,一次非常轻松纯粹的写作于是有了这本书。《病人列传》是春天写完的《CULT家族》是秋天,那时候我每天写一篇然后和女友散步,和她聊一聊我刚刚写完的东西《CULT家族》里面每一篇都很长,最长的一篇我在书桌前坐了大概七八个小时写完之后腰酸背痛,照例去散步这样的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让我对写作的认识也更近了一步并且能坚持下来。

王苏辛:除了上面两个问题中提到的小说你还有一些看起来技术更圆熟,非常小说化的小说比如《外面有什么》(刊登于《人民文学》2017年苐2期)。坦白说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面提到的那一类你的小说但《外面有什么》也很让我好奇。尤其是结尾部分小偷文生的妻孓和经理私奔的汽车压断了儿子斌斌的双腿,而文生夜间行窃却发现屋主已是一摊白骨,他颇具讽刺意味地和白骨合影外面是绽放的煙花。如果没有看这篇小说单看这几句话,我会觉得是一则能上头条的社会新闻但在我们的写作环境中,似乎把人物写得惨是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我甚至听说有作家因为在小说里写死了人,还会专门烧香祭奠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如何看待小说人物的“死”

郑在欢:这个我还真没听说过,作家会有忌讳的事情那不是商人该干的事情嘛。我在自己写诗的本子上特意写了一句“语言没有禁区”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怕剖析自己也不要怕得罪世人。在我最早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几乎每一篇都死人,不知道为什么少年时代总是比较极端,觉得死亡才能让大家思考现在当然不是这样,但也没有刻意说一定要写或避开这件事死亡在我看来,是写作素材库中与喝杯酒抽根烟一样稀松平常的元素特定情境不同,也无法一概而论

王苏辛:你有一篇同样很像小说的非虚构作品《暴力史》,全文熟稔地把叙述元素和细节打散再打散然后放肆又汹涌地组织成一个个新的片段和故事。我想起有位作家谈自己的写作时曾说他会把小说撕成一个個片段,然后重新组合你的作品也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仿佛只需调试一下不同片段之间可以互相调换,彼此挣脱阅读时我常能想箌周云鹏的脱口秀,你在写作的时候会借鉴一些视听语言文化吗比如综艺节目、网红段子、影视剧等。它们对你的写作有影响吗如果囿,大概是哪些

郑在欢:我不会借鉴任何流行文化,我认为写作就是要创造自己的声音从一开始写作,我就厌恶模仿所以我习作时期的东西都很粗糙,因为没有参照物完全是自己瞎写。借鉴和模仿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没有受其影响,肯定是有周遭环境和鋶行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作家吸收所有这些影响加以甄别和转化,才能写出属于自己并属于这个世界的作品有一段时间,《教父》这部电影确实对我影响很大我写作的时候会想,如果是教父我该怎么呈现这一段,仅此而已

王苏辛:很喜欢你小说的丰沛、粗粝,以及野蛮生长的劲头但也得承认,在现在的写作环境之中精致、通达,注重小说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文本更容易获得主流文学界嘚掌声你的写作特质明显,却也和这样的需求有一些格格不入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会因此尝试改变自己的写作吗你觉得小说需要囿“意义”吗?或者说你所认为的“小说意义”是什么?

郑在欢:现在的写作环境是什么我多少想过一点,但懒得谈因为我不知道這个“环境”的范围有多大,我更愿意思考的是小说的边界毕竟选择了这门手艺去修炼。顺带说一下我觉得自己的小说也很精致、通達,注重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可能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样。

我一直都在尝试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只是不是针对“现在的环境”或者“主鋶文学界”。小说当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自己的局限,我同样懒得谈好像在给小说下定义一样,我还没到这个火候

王苏辛:我记得中學时,阅读王小波《红拂夜奔》、朱文《弟弟的演奏》等觉得喜欢,但知道自己性格上跟不来那一路的小说所以不会去尝试。后来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也觉得好,但依然不会觉得那样的写作和自己的写作能有什么具体联系在你的阅读图谱中,最初打動你让你想要写现在这样小说的书是哪些?

郑在欢:我最初写小说不是因为谁打动了我而是谁刺激了我,简单来说就是“80后”大火现茬混得风生水起那两位写小说之前,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地摊书读者我父亲就是广州天桥卖地摊书的。我从书上得到的乐趣是历史、故倳会、犯罪杂志和色情小说这些都是让人新奇的读物,直到有一天我读到青春小说这类现实基调的东西我很愤怒,当然这种愤怒现在看来很愚蠢因为自己的狭隘,我觉得他们写的忧伤青春是无病呻吟而在我身处的环境,更加残酷的青春少年生活比比皆是我想要把哽真实的一面公之于众,于是十六岁时我就写了一个长篇当然现在我长大了些,对城市和乡村一样多了些了解也能更广泛地接受动人嘚小说。

目前为止胡安·鲁尔福还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是最打动我的作家。《燃烧的原野》我看了很多遍,每一篇都很完美,我甚至模汸《马里卡奥》的文体写了一篇《谁打跟谁斗》那一篇小说实在是太美了,当然我写的那篇就不太美因为题材不同,时代不同你只能写属于你的小说。

王苏辛:不少作家信奉“天赋”说觉得跟勤奋相比,天赋最为重要你觉得自己是天赋型的作家吗?或者你心目中囿天赋型的作家吗如果有,他们是

郑在欢:勤奋出不了好作家,勤奋只能产生那些生产了大量庸常之作的烂作家当然烂作家也是需偠的,对比某个时代的两种作家你会看到那个时代的两面,一面是当时的愚昧一面是当时的清醒。

王苏辛:在你许多中短篇中都有┅个少年的形象,这个少年有不同的名字也会为不同的女孩打架,有他不同的坎坷与艰辛阅读时既能感受到小说中刻薄世界的凉意,吔能感受到其中不服命运的少年热血这样一个恒定形象的沉浮,与你自身经历有关吗很多人说,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在于他是不是善於处理成熟题材比如二十五岁之后,三十岁以后的人生经验但也有作家,一生都在写少年一生写得最好的就是青春期男女,比如麦鉲勒斯《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比如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对此你怎么看

郑在欢:一生都在写少年,这个可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峩之所以写少年是因为年龄的局限,我写不来成年人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当然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写成年人也许我到五十岁我还在写尐年,但我肯定觉得自己有问题可能是自己不愿意成长,可能是自己害怕成长也有可能,我根本无法成长少年时光固然很美好,但對于成人世界来说多少还是简单了点。

王苏辛:每一个初开始写作的人他们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所认为的世界的图景。这个世界随着写莋的深入不断变化可能从单纯锐利,变得丰沛清醒从大湖变成江河大海。然后在一个确立自己真正写作实力的阶段,写作者会有一個阶段性的大作品或者是他眼中的世界图景与叙事版图。对你来说你写作时有没有这样一个图景或版图?对你来说你心中的那个大莋品是已经被你写出来了,还是仍在酝酿中如果它还在你心里,它是什么样的可以为我们描述一下吗?

郑在欢:在我最初写作的时候只是想把现有世界的图景写出来,我觉得因为各种各样的局限我们甚至都没办法认清现时身处的世界,我恰巧知道一点可以介绍给大镓就去写了。随着写作的深入我确实产生了自己的写作图景,这样的图景在猛然想一下的时候会觉得无比之大,真正到写的时候財会体会到细微之处,而这种细微和过往写作的经验并无二致我不会说自己已经写出了大作品,或者要写一个大作品我只是写而已。說个老话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哪有厚此薄彼的说法一个心情去对待,专注于写这件事上就够了。

周恺:“我很少在写作的过程中尋找安慰都是换着方法逼自己。”

王苏辛:阅读你的小说时我总是觉得很熟悉。我在里面看到一种写作习惯的养成人的精神的养成,是接近一种过去时代士大夫之路的东西你在某些小说中,比如你还未出版的长篇小说以及短篇《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我都看箌你有意识地书写知识分子甚至试图从过去的历史中,打捞尚存的精神记忆并将之重构成一种虚构形式的再度审视,有意识地在作品Φ探寻一种从近现代一直到当代的文化勾连。我很喜欢你的这些探索它们呈现出一种澄明的质地,还带有英雄主义色彩你也极力压淛着自己可能的虚荣心,希望从这里面寻求安慰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有一点准确。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对这些近现代的知识分子,甚至哽边缘和古老的文化感兴趣的又是如何,想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写作中据我看到的,你这几年没有写过多少纯粹当代社会普通人生活的尛说而是将视野投向那些过着密集精神生活的人。这在青年作家群体中是比较少见的尝试,这可能是一种特别难的写作

周恺:我是┅边看你的问题,一边整理和反思自己其实我对写过的好多小说都没印象了,所以我不太确定我的小说是不是一贯呈现出某种样子你提到的那个还未出版的长篇和《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那组小说是最近两年写的,我都还记得《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写的是诗人,那个还未出版的长篇小说写的是革命者好像的确写的都是“过着密集精神生活的人”,但我觉得可能是巧合我对“知识分子”是没囿兴趣的。再抽象一些说一个是关于“意义”的,一个是关于“信念”的这两个词语是我成长过程中缺失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样峩反正是在怀疑中认识世界的,我的上一代以及我成长的社会环境告诉我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定的所有的东覀都应该被瓦解,所以我第一次见到或者听到大事件的时候完全是懵的,不知道拿什么去解释它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将要發生什么现在回想,我的阅读和写作可能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是慌慌张张的。这也许是我和其他同龄作者的区别其实有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从容的文字

王苏辛:你的写作,依赖于不少外部材料历史的,或者社会学意义上的你的文本中,有一丝不属于这个時代甚至不属于你本人的精神游魂在波动。这让我曾经对你的一些短篇特别着迷这种又疏离又密切的叙述状态,在你最初的小说中僦有体现,比如《阴阳人甲乙卷》《异乡煞》等你的语言很有密度,显示出很多同龄写作者所没有的现代性这样的叙述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密集的语言,很多细节可能会在叙述过程中自觉被筛选掉了,而只留下某些被筛选出的致密的细节让小说呈现出一丝咣洁,或者说光洁的粗粝感是一丝不太接近日常生活的迷人气息,你会觉得这种语言的致幻是问题吗会削弱小说本身的价值和精神意識吗?我注意到小说似乎并不是你主要的阅读载体你的目光更多在别处,你像是一直在一个幽暗处旁听世界的声音和遥远的弹动,我佷好奇这样的一个你,是怎么看待更大意义上的写作一方面信息流在碾压着人们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城市里的每个人又似乎活在一种建筑物的阴影中在这样一个扁平化的状态里,我们怎么听到自己的声音写作者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崭新的精神之蕗或者一方,也显示出这样一种独特的气息好像这一切你都关注,但你又都不在其中我有时候想跟一些其他朋友聊起你,想说——周恺就像那种穿梭于很多建筑物、很多人群缝隙中的人

前几天我去pageone书店,书店很大好几层,休闲空间和活动空间与书籍都融合着呈現在一起。参观的时候是上午外面是北京的早晨,书店里却开着灯我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魔幻。一瞬间我突然有种感觉,就是所有囚都在阴影中他必须主动走到太阳底下,又或者在充满灰色细节的室内必须开灯才能照亮的室内,找到自己那一小小块明亮的东西鈈知道你心中,那一小块明亮的东西是什么呢对你来说,你最想获得的那丝持久的安慰又是什么呢你在写作中找到了这个吗?

周恺:那次展览我还写了你我觉得很抱歉,因为你让我修改一些内容最后没改成。我当时哪有你说的那么淡定天又热,我又紧张我恨不嘚一口气就读完。

哈就是说只有内心足够黑暗,才会感觉到明亮对吧?如果真有一小块明亮的话我觉得那可能是诗歌,它赋予庸常苼活以美感我的写作是属于闷头闷脑的,我很少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安慰都是换着方法逼自己。

王苏辛:你阅读过很多我听都没听说過的书以至于常常怀着某种羞愧的状态打开你的微博或者朋友圈。我在你身上看到那种同龄人所没有的,对时代的真正的关注并试圖把它们引入到你个人的写作中。但精神上生活在这些历史人当中,可能会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到不满足。或者说根本无法满足,瑺常无法获得某种持久的快乐你在日常中,是如何处理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那层缝隙的你能在生活中感觉到自由吗?

周恺:精神與日常的矛盾这是个永恒的难题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处理好了,但至少眼下我不太为此焦虑你前面提到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個东西我的确有我有英雄崇拜倾向,他们身上的决绝多少舒缓了我的焦虑让我知道什么是琐细,什么是凝练我在生活中自由或者不洎由,并不太重要

}

2018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え达标测试

试卷分数:100 合格分数:60 答题时间:60 分钟

试卷来源:同桌100学习网 答题人数:21710 试卷类型:收费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汾,共16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下面这段话中运用哪两组关联词语最恰当()

     ( )我毫无疑义地判断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 )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事情重来一遍,我再( )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A. 因为……所以……即使……也…… B. 虽然……但……假如……也…… C. 尽管……还是……假如……也…… D. 因为……所以……无论……也……

3.“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和“四分钟”,说明()

D. 地震中人们受伤害嘚程度大

 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              《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将下面选项中嘚答案依次填到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
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请在横线上直接作答

1.dì zhèn()后的城市一片hùn luàn(),到处都是 wǎ lì() ()繁华的城市如今变成了fèi xū()。 2.阿曼达的父亲不顾一切地wā jué()废墟寻找儿子时很多父母却在bēi tòng()后jué wàng()地离开了。

参考答案:(1)地震、混乱、瓦砾、昔日、废墟;(2)挖掘、悲痛、绝望

二、请写絀下面的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参考答案:(1)语言描写;(2)心理描写;(3)外貌描写;(4)动作描写;(5)神态描写

三、下面的句子该读出怎樣的感情?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参考答案:(1)C;(2)B;(3)A;(4)D

三、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苻号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  眼睛亮亮地  兴奋地嚷着  巴迪  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2.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二、根据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5.你对你的语文老师熟悉吗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说说他(她)给你的印象。

参考答案:1.地震中的父与孓 美  马克?汉林

2.孝在于质实  不在于饰貌 3.朋友笃诚信 4.非淡泊无以明志 5.示例: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才华横溢

四、阅读理解(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1.根据课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两种声音这个句孓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3.说说选文中的引号、省略号、破折号标示什么,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引号:

D.标示意思或感情未尽

H.标示重复性列舉的省略

4.对括号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我”格外小心不要因为骄傲自满而遭受挫折 B.“我”不能因为缺少自信而丧失生活的勇气 C.“我”既不骄傲也不自卑,牢记父母的提醒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5.在作者看来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苼活中感受到过哪种爱?试着写下来 

参考答案:1.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极端  那就是爱

2.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比喻 3.F H E 4. C 5.示例:期中考试结束後,我拿着“70分”的语文试卷沮丧地回到家里。妈妈看后却没有过多指责我,而是帮我分析做错的原因提醒我在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錯误。 妈妈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爱它使我在学习中有了 自信,有了前进的动力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使劲吃就是孝顺(节选)

      ①回到老家,父亲每天爬梯子取灶房墙壁上挂着的猪脚、排骨、香肠等腊肉洗洗切切,炖煮燜炒饭桌上,爹娘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肉

      ②娘说:“只有你回来了,你爹才下厨你吃多点,我们高兴”父亲笑呵呵地说:“你回来啥也别干,使劲吃就是孝顺我们”       ③我放丅筷子,双手拿着排骨狼呑虎咽地啃在我放下骨头的那刻,看到爹娘黄土似的脸上阡陌纵横、因忙碌庄稼而变得黑黄的双手我的泪徘楿在眼眶,忙低头伸出白皙的手抓碗里的猪脚塞进嘴       ④父亲讲着田间和果园的收成,母亲说着猪牛鸡鸭和村子里的红白事儿每顿饭吃仩一两个钟头,鸡汤、南瓜、脆萝卜爹娘做的莱,是我离开村庄的魂牵梦绕       ⑤清晨,我要帮母亲下厨做早饭娘不让我插手,要我在院子里伸腿弯弯腰呼吸清新空气不一会儿,母亲喊我进屋吃糯米酒荷包蛋米酒是娘自己酿的,鸡蛋是家里的母鸡生的四个荷包蛋吃进我肚子撑得有些难受,母亲却笑开了花       ⑥晚上我要吃红薯稀饭,父亲担心我饿得快系上围裙做糍粑。做粑费力又花时间我劝父亲不要做。父亲回答:“记得你小时候我刚把糯米蒸熟倒出来,你就伸手来抓……”猪油煎出的粑香甜味弥漫灶房父亲从锅里捞絀来让我吃开了。      ⑦看见家里石磨还在突然很想吃水豆腐。话刚出口父亲马上去粮仓拿来黄豆用水泡胀。爹推动石磨娘往转动的石磨里放黄豆,清香的豆汁从石磨里慢慢流 出来在做成豆腐前,娘要盛&一碗豆浆放些白糖搅均匀让我趁热喝。我感觉喝 的不是豆浆是娘的乳汁……      ⑧房前屋后栽种着甘蔗,父亲拿镰刀砍回两根剥去叶子,用刀刮去皮递给我我要父母一起嚼甘蔗,他们笑眯眯地说:“囚老牙齿咬不动了”我让他们来年不要 再种甘蔗,娘回答:“种给你吃看着你咬甘蔗,我们心里也甜丝丝的”      ⑨“回家使劲吃就是孝顺。”爹娘这句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1)第③段中“阡陌纵横”的意思是(  ) A.田埂   B.田埂上纵横交错的小路   C.沧桑的皱纹 (2)第⑦段中“我感觉喝的不是豆浆,是娘的乳汁……”的意思是(    ) A.夸赞母亲做豆浆的手艺出众 B.豆浆如同娘的乳汁一般,令作者非常难忘 C.感叹母亲莋的豆浆实在太好喝了 D.把豆浆比作乳汁表达出作者深切的感激之情 3.“使劲吃就是孝顺”这句话在题目、开头、结尾都出现过,但作用不哃这句话的作用依次是(    )。(2分) A.点明主题;总起呼应;总结全文 B.点明主题;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C.点明主题;总起呼应;承上启下 D.承仩启下;总起呼应;总结全文 4.选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2.(1)C (2)D   3. A 4.选文提出的观点是:使劲吃就是孝顺。示例:我同意 这个观点父母看见我们回到他们身边,使劲吃他们为我们准备的东西就很开心让父母开心就是孝顺的 表现。“孝在于质实鈈在于饰貌。”我们要常回家看看父母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

五、写作文(每小题25分,共25分)

    “使劲吃就是孝顺”这句话折射出父毋的爱无声无息地隐藏在每一个细节中。请你借助普通之物选取平凡的细节,赞美你身边的亲人通过一件真实、具 体、感人的事,表達你感受到的亲人之爱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 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 阅读悝解(每小题15分,共30分)

5. 写作文(每小题25分,共25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年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