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孔武仲 《描写葡萄的诗句》整首诗的解释

赞美葡萄的诗句_百度知道
赞美葡萄的诗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葡萄》年代: 唐 作者: 唐彦谦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葡萄歌》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葡萄》年代: 宋 作者: 孔武仲万里殊方种,东随汉节归。露珠凝作骨,云粉渍为衣。柔绿因风长,圆青带雨肥。金盘堆马乳,樽俎为增辉。《尝葡萄》年代: 宋 作者: 武衍压架骈枝露颗圆,水精落落照晴轩。微酸自是江南种,尚忍因渠说太原。《赋葡萄》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乾。
采纳率:98%
解闷十二首11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沈佺期 葡萄百丈蔓初萦。襄阳歌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贺新郎
千里潇湘葡萄涨菩萨蛮
高观国 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葡萄歌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宝鼎现
月浸葡萄十里。苏幕遮
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水调歌头
应为娉婷一笑,烂醉葡萄新熟,明月满西楼。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
筐封紫葡萄,筒卷白茸毛。卧暖身应健,含消齿免劳。衾衣疏不称,梨栗鄙难高。晓起题诗报,寒澌满笔毫。咏葡萄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石家美人金谷游,罗帏翠幕珊瑚钩。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笑呼明镜上遥天,醉倚银床弄秋影。葡萄 唐彦谦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 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诗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秋思
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踏云行 葡萄
根蒂蟠虬,龙须围绕。枝枝叶叶青青好。三光照曜结云棚,就中几穗非常宝。初似琉璃,终成码瑙。攒攒簇簇圆圆小。
解闷十二首11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沈佺期 葡萄百丈蔓初萦。襄阳歌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贺新郎
千里潇湘葡萄涨菩萨蛮
高观国 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葡萄歌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宝鼎现
月浸葡萄十里。苏幕遮
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水调歌头
应为娉婷一笑,烂醉葡萄新熟,明月满西楼。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
筐封紫葡萄,筒卷白茸毛。卧暖身应健,含消齿免劳。衾衣疏不称,梨栗鄙难高。晓起题诗报,寒澌满笔毫。咏葡萄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石家美人金谷游,罗帏翠幕珊瑚钩。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笑呼明镜上遥天,醉倚银床弄秋影。葡萄 唐彦谦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 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诗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秋思
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踏云行 葡萄
根蒂蟠虬,龙须围绕。枝枝叶叶青青好。三光照曜结云棚,就中几穗非常宝。初似琉璃,终成码瑙。攒攒簇簇圆圆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编历史(诗词)故事之四十五:读:孔武仲的《乘风过洞庭》
有从两湖旅游的朋友回来谈起了岳阳、洞庭,让我为之向往。休息日,卧在家中翻着书,读了一首宋代诗人孔武仲的小诗,感觉就像是在节日里与朋友喝了杯陈年佳酿般的美。
孔武仲(1041---1097)字常父,今江西新余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当时人们把他和其兄孔文仲、弟孔平仲称之为“三孔”与大名鼎鼎的苏轼、苏辙兄弟并列为“二苏三孔”。
孔武仲自幼天资聪敏,作为孔子四十七代裔孙的他,读书勤奋,为人诚实。曾于嘉祐八年(1063),赴京参加礼部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甲科第六名,后来官拜中书舍人。他一家三男,连中进士,同朝为官,共耀文坛,在当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宋史》中都有列传,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确为诗书之家。
孔武仲所著诗文,百余卷传于后世。他的七绝《乘风过洞庭》一诗,非常让人喜爱,是其诗作中极富特色之作,也是咏唱洞庭众多诗词中的上品:
半掩船篷天淡明,
飞帆已背岳阳城。
飘然一叶乘空渡,
卧听银潢泻月声。
银:指银河、天河。
潢:积水,这里指银河之水。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天色微明时,从岳阳城乘船过洞庭湖而到君山,身在船中的心境。前半部是写实,交代了时间,点明了船速和外部环境,为下文作了在情感、环境上的铺垫,后半部重在想象。
“飘然一叶乘空渡”,一方面写出了在湖水上看天空之辽阔与船蓬之窄小,另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在月光下、天水一色中的那种“凌虚御空”的独特感受。
“卧听银潢泻月声”,诗人躺卧在船蓬中听得船行水声,也听到了月色随风舞动的声音。浆声、水声,月色舞动声…像是天上的银河水,从月宫泻下一般。真乃“月光如水”“天上人间”啊。
这一句是全诗的诗眼,句法新奇,实乃神来之笔,使整首诗不同凡响,如同夜空中闪亮的焰火,立马让全诗放出了光明。
“听月”超越了“望月”,视觉超越了听觉,从视觉到听觉,是一种通感,这是诗词艺术技巧的最高手法。
孔武仲还写有很多描述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比如《车家行》 《堤下》等。
&&&&&&&&&&&&&&&&&&&&&&&&&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星期日
&&&&&&&&&&&&&&&&&&&&&&&&&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八日星期日午
&&&&&&&&&&&&&&&&&&&
周工于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星期四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宋代端午诗歌的情感内蕴》 www.wenku1.com
宋代端午诗歌的情感内蕴日期:
诗苑纵横宋代端午诗歌的情感内蕴况晓慢感物伤时是中国诗歌创作上一个传统的题材样式,刘勰5文心雕龙#明诗6篇就曾说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0诗人的/情0受所咏对象/物0的引发而产生自觉的心理活动,生成了/志0,在心为却难以落叶归根,诗人的思乡之情萦绕心头,难以排遣,此情此景,凄清忧伤,端午佳节也因此多了几分悲凉之色。二、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慨叹/志0,发言为诗。南宋朱熹5诗集传序6说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0又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0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端午节,以其丰富的节俗、节物与厚重的文化内涵,自然成为了诗人们重要的关照对象。在宋代端午诗中,诗人因端午节而产生的对故乡亲人的愁思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慨叹表现出了诗人优于常人的时序感。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与中秋诗、重阳诗类似,宋人的端午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或是身在异乡,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或是身在家中,却思念那些在外漂泊的亲人。端午思乡诗将这种节日里深沉的哀愁、强烈的思念表现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孔武仲有5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65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经父6两首寄送兄弟的诗作,表达了他在端午节时对兄弟的思念之情。5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6是孔武仲写给其弟孔平仲的一首寄托思念的端午诗。其诗曰:南北飘然各转蓬,佳辰无路笑言同。铜壶县冷更微雨,白鹊楼高来远风。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诗中首联的/南北飘然各转蓬0即是对诗人长期背井离乡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颔联通过景物描写,将异乡土地上凄风冷雨的场景勾勒了出来。端午佳节,本应是细雨和风的暖意融融,但身在他乡的游子感受到的却是风雨所带来的寒意和悲凉,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跃然于纸上。颈联描述了端午节吃粽子、饮酒的场景。席上精致美味的粽子,醇香袭人的佳酿,必然给寻常人家带来无穷的欢乐,然而诗人在美酒佳肴面前却没有感受到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相反却乐景生哀,悲从中来,尾联/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0一句画龙点睛,不仅交代了作者心中悲苦的原因,同时也点出了诗人对一家团聚的极度渴望,进而表现出了他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南宋诗人戴复古的5癸巳端午呈李伯高6即是一篇以表现端午节时的思乡之情为主题的。客愁之人,时节的变迁极易引起他的游子之思,更何况是/客里几逢端午节0,诗人长年漂泊在外,不能回归故土。岁月流逝,容颜渐衰,086CHANGCHENG/2010/6宋代的端午诗中,诗人因端午节的到来而受到触发,借助对外物的感受,从而慨叹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或自身境遇的感慨。慨叹时光流逝的诗作主要有两方面的情感指向:一是有感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表现出了宋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二是诗人有感于年华老去,多借时光飞逝来感慨自己的不佳境遇,表现出了怀才不遇或事业未成的惆怅情怀。/三苏0之一的苏辙创作了不少节序诗,如5除夜65上元夜65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6等。苏辙在端午诗的创作方面也有涉足,其中不乏感物伤时之作,其5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6一诗,即是一首以慨叹时光流逝,境遇不佳的诗作。此诗开篇/人生逾四十,朝日已过午0即表现出了苏辙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叹息,年过不惑,已似日过正午,往后只能是日渐黯淡了。苏辙在他的节序诗中常有对年华老去的哀叹,如他在其5除夜6中就曾说道:/老去不自觉,岁除空一惊。深知无得丧,久已罢经营。0年华老去,容颜渐衰,岁月无声溜走的同时也带走了少壮时的豪情,将一头青丝催成了白发。岁月的无情让诗人无限感慨,/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0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之后,苏辙又感慨自己辗转异乡的坎坷经历,叹息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谁令触网罗,辗转在荆楚0,/士生际风云,富贵若骑虎。奈何贫贱中,所欲空龃龉0。诗人因端午节到来而心生感触,思考年华易老、生命短暂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惆怅。诚如朱熹所言,诗乃是人有感于物,发言而成诗。特殊的地点、景物、时间必将引起诗人特殊的感触。端午感物伤时诗体现出了宋人对家人团聚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入思考。三、宋代端午诗歌的屈原精神屈原及其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宋代诗人对屈原的高尚情操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表达出了对屈原的追认。辛弃疾被诬罢官时所作的5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6曰:/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表现了对屈原的缅怀与追颂之情。宋人的端0午诗中,表达对屈原的怀念痛悼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追念屈原是宋代端午诗的重要情感取向。1.对屈原的怀念痛悼宋人对屈原的追思,从未间断,其中端午节前后创作关于屈原的端午诗是纪念屈原的一个重要形式。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5和端午6,即表现出了对屈原的痛悼之情,其诗曰: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有离骚在世间。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借助龙舟竞渡习俗的来历来表达对屈原千载冤魂的痛悼之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次句/忠魂一去讵能还0,慷慨悲壮,诗歌意境由此直转而上、宏阔高远。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在悼念屈原的同时,高度评价了屈原的人格精眷恋之情。在文天祥的端午诗中,还多次提到了年华老去,但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体现出了诗人对光阴流逝而复国无望的感慨。如5端午即事6中/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0;5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6中/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0。诗人均是感叹白发渐长而现状却得不到改变,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复国的渴望是何等强烈。除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复国情思外,还有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南宋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统治阶级仍然不思复国,奢侈享乐。这种腐朽的统治引起了文人们强烈的不满,纷纷作诗讽刺朝廷的无能和腐败,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怨愤之情。宋代端午诗中,表现对现实怨愤不满的神和文学成就,痛悼之情中,略带叹惋之意。全诗情真意切,直吐心声而不缺乏蕴藉,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对屈原的悼念之情与敬佩之意。南宋诗人赵蕃创作了5端午三首6,此组诗以端午为题,以屈原为吟咏对象,显然是端午佳节之际为纪念屈原而作。其中第三首尤其表现出了对屈原的悼念与敬重之心。其诗曰: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全诗对屈原优秀品质与卓越才华进行了高度概括,节奏明快,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了宋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其他宋人端午诗中,表达对屈原怀念与痛悼之情的还有很多。如梅尧臣的5五月五日6是一首感慨屈原不幸遭遇的诗作,/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0这两句对屈原的沉冤而死表示了同情,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悼念。于石的5端午次韵和徐改之6是一首与友人的唱和诗,其主题也是悼念屈原,同时抒发心中的愤懑,/千载沉湘呼不起,至今遗恨楚江干。涛头洒泪眼难乾,鱼腹沉冤骨未寒。0表现了作者对屈原含恨沉江的无比惋惜和沉痛哀悼。以悼念屈原为主的端午诗,有两方面的情感指向。一是肯定屈原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对他卓越的文学才能及高尚的思乡品格给予高度赞扬,表现出后人对屈原的赞美之情;二是感叹屈原生不逢时,含冤而死,对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悲惨遭遇给予了同情,表现出了后人对屈原的痛悼之意。2.对复国的深切渴望及其他南宋文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屈原时代十分类似,屈原的悲惨遭遇,在数千年后又一次降临在了南宋人身上。南宋文人对屈原的人格以及屈原的遭际有了高度的认同,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屈原及其爱国精神,就得到了朝廷的重视。5宋史6载:(元丰)六年春正月,,丙午,封楚三闾大夫屈平为忠洁侯。南宋时期的端午诗,出现了借屈原来表达复国愿望的情感取向。南宋创作端午诗的文人中,表达复国愿望最强烈的无疑是文天祥。文天祥的5端午感兴6就是一首怀念故土,渴望恢复故国的诗篇,其中/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0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故宫0被/魑魅0所占,/荆棘0满布,故土的面目全非,让诗人心痛不已,渴望复国的情怀,不言而喻。又如5端午初度6中/可惜菖蒲老,风烟满故园0。同样体现出了文天祥对故土故国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却言辞激烈,针砭时弊,表现出了南宋文人关注现实的热情。华岳曾创作了一首题为5重午6的端午诗,在诗中诗人借屈原抒发个人情感,言辞慷慨,感情充沛,展现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复国的爱国情怀。此诗以怀念屈原开篇,/楚臣遗泪尚潸潸0表现出了华岳对屈原遭遇的同情,直接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颔联为景物描写,将端午节多雨沉闷的气候特征加以描述,营造出了沉闷凄清的氛围。颈联涉及了端午节俗与端午节物,/蒲0不可/枭贼0,/符0不能/驱奸0是作者借助屈原的不幸遭遇来影射现实,这些纪念屈原的节物节俗不能改变这个灰暗的社会现状,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南宋奸人当道,统治者不思复国的偏安享乐有着强烈的不满。尾联中诗人把酒问天,/男儿鬓渐斑0暗示出诗人虽然年华老去,却始终复国无望的凄怆和无奈。这首端午诗充分体现出了华岳过人的胸襟胆识,表现出了他对屈原的认同和对恢复中原、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以屈原为主要吟咏对象或借助屈原来传递心声的情感取向是南宋端午诗情感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宋文人既要承受着亡国灭种的创痛、偏安一隅的屈辱,又遭受着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的郁闷。此时屈原及屈原精神成了他们的心灵寄托。南宋文人以屈原为榜样,表现出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注释:周振甫:5文心雕龙今译6,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页。[宋]朱熹:5诗集传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宋]陈亮:5陈亮集6,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9页。[参考文献][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3][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孙正国.端午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5]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作者简介]况晓慢(1980)),安徽淮北人,硕士,河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087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歌颂葡萄的诗句_百度知道
歌颂葡萄的诗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唐 唐彦谦《咏葡萄》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 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 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 石家美人金谷游,罗帏翠幕珊瑚钩。 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 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 笑呼明镜上遥天,醉倚银床弄秋影。 2、 唐 刘禹锡 《葡萄歌》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雨过蒲萄新涨绿。苍玉盘倾,堕碎珠千斛。 3、元·郑允端《葡萄》:“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4、清·吴伟业《葡萄》:“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葡萄》年代: 唐 作者: 唐彦谦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葡萄歌》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葡萄》年代: 宋 作者: 孔武仲万里殊方种,东随汉节归。露珠凝作骨,云粉渍为衣。柔绿因风长,圆青带雨肥。金盘堆马乳,樽俎为增辉。《依韵酬沈仍长官惠葡萄》年代: 宋 作者: 李复异果乘秋熟,分来道路长。缄封湘箧重,题咏剡藤光。气蓄西河润,山围大谷凉。龙须初引水,马乳晚经霜。衣薄轻铅粉,包圆小紫囊。膏腴凝绀液,甘酢溢云浆。蔗浥含余润,醅浮带旧香。药经难仿佛,画笔漫形相。泾洛宜秦土,汾岚利晋乡。鳞差分万叶,珠实缀千房。楚瑞惭萍实,江奴笑橘黄。破酲生静爽,涤热慰新尝。契阔初心在,提携远意将。茂陵遗客老,痟病证仙方。《尝葡萄》年代: 宋 作者: 武衍压架骈枝露颗圆,水精落落照晴轩。微酸自是江南种,尚忍因渠说太原。《赋葡萄》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诗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查字典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孔武仲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孔武仲的诗,可以点击 查看。
  孔武仲(),字常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孔子四十七代孙,孔文仲大弟。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甲科第六。初授谷城县主薄。历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饶)军事推官、湘潭县知县。后任国子监司业、集贤院校理时,奏请朝廷改革科举制度,恢复以诗赋取士,选贤举能。元祐六年(1091)七月,以宝文阁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绍圣三年(1096),因朝廷党派斗争激化被免职,定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从此,专事文学研究,与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一生著说百余卷,主要有《书说》13卷、《诗说》20卷、《论语说》10卷、《金华讲义》13卷、《孔氏奏议》3卷、《芍药园序》及《孔氏杂说》等。
帝王也风骚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