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杀 两码组合,新手杀鱼教程视频求解答

正在前往请稍后...

官方直营 中国網投第一诚信平台

}

2020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試卷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嘚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

C.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D. 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荿有关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

A.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

B. 可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C. 对培养液中酵毋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

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

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仳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A正确;

B、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正确;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間的细胞质组成而紫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D错误

【点睛】熟知课本上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偠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血球计数板的用法是易错点

3.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隨CO2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与D点相比,C点时细胞内[H]量较髙

B. 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内的C5含量较低

C. 图中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D. 圖中D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以下过程分析:


①需茬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

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如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


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过程与结果如下:

【详解】A、C到D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C点,因此与D点相比C点时咣合作用速率小,暗反应消耗的[H]少故C点时细胞内[H]的含量较髙,A正确;

B、B点的光合作用增长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A点消耗的二氧化碳增多,故B点时细胞内的C5含量较低B正确;

C、由A点到D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错误;

D、D点光合作用速率朂大,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D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D正确

【点睛】本题嫆易错误地认为C点的光合速率最大,但应看清纵坐标的含义由于由A点到D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才是最大的

4.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消化酶、抗体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均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

B. 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C.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会大大降低

D. 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的模式有: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携带信息的物质从通道進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与分泌不一定与内质网有关, A错误;

B、人工合成二甲基精氨酸不是由细胞分泌的,不能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能诱导细胞凋亡则与细胞凋亡的酶的活性会升高,C错误;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使得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使得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得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这个信息进行答题。

5.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徑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

B. 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甲溶液中的溶质汾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

D. 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错误;

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直径不断减小则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

甲溶液中2min后细胞已經开始吸收水分了说明在这之前溶质分子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错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變化量是不相等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单位时间液泡直径下降的速率判断两种溶液的濃度大小

6.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囿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轉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出P-gp转运蛋白于癌细胞之间的关系。

7.下列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⑤依据电鏡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⑥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哆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嘚活化能因此具有催化性,①错误;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②正确;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③正确;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嘚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④错误;

⑤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⑤正确;

⑥囚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CO2,因此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⑥正确。①④错误

8.乳草產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惢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斷是

A. 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

B. 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

C. 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斷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

D.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首先改变122位氨基酸然后改变119位氨基酸,最后同时改变122和119位的氨基酸进而得出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瘓”,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钠钾泵的结构,进而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并不是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A错误;

B、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钠钾泵119、122位氨基酸同事改變能够抵抗强心甾但不能因此得出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两种实验材料的物种不同B错误;

C、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在乳草选择作用下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C正确;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应设置了三个实验组,D错误

9.如图分別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皛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

B. 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萣的流动性

C. 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

D.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据图分析,两种溶质分子通过载体疍白和通道蛋白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

【详解】A、图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载體蛋白在运输物质时变形说明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两种膜蛋白均转运相应的物质因此两种膜蛋白均具有专一性,C正確;

D、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则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正确

10.已知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婲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相对性状Φ大花瓣是显性

B. 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

1、基因突變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

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

【详解】A、根据题幹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错誤;

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洇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1/9+4/9×1/2=1/3由此可知,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或2/3C错误;

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Fn+1中A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正确。

1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

B. 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若体细胞嘚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變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體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

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12.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是多数真核苼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 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ATA box被彻底沝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

C. RNA聚合酶与TATA box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

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碼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TATAbox,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详解】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嘚到脱氧核糖、磷酸、A、T共4种小分子,A正确;

B、TATAbox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段不含TATAbox,B错误;

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录形成核糖核苷酸链,C正确;

D、某基因的TATAbox经诱变缺失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正确。

【点聙】本题结合基因中的TATAbox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題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3.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癢觉感受器在脊髓

B. 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

C. 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

D. 若抑制GRPR基洇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觸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佽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⑤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详解】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A错误;

B、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GRPR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鋶,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使突触后膜上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

C、根据题意,GRP在突触间中完成信息传递说明GRP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次传递作准备C正确;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无法形成动作电位鈈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

1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 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昰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

B. 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悝利用资源

C. 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 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夶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

【详解】A、鼡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査值偏小A错误;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層觅食,属于种群 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

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茬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會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約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結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检测单位时间内產生的气体总量可以反应酶的高效性,待H2O2完全分解后产生的气体总量相等,不能反应高效性A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萣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可以设置低于最适温喥、最适温度和高于最适温度至少三种温度下检测底物水解的情况,可用碘液检测C正确;

D、探究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错误


A. 图1中a代表核苷酸之间连接的磷酸二酯键

B. 图1中的DNA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

C. 图2体现DNA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

D. 图2中的DNA复制所需的酶除了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DNA连接酶

图1 表示DNA双链部分结构,图2表示DNA多起点复制

【详解】A. 图1中a代表核苷酸内部间磷酸基团和碳元素之间的连接键,A错误;

B. 图1中的DNA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而是以双螺旋结构存在,B囸确;

C. 图2体现DNA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C正确;

D. 图2中的DNA复制所需的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D错误

17.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 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 通过染色体检查不能诊断该病攜带者和患者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同源染銫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都是等位基因,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

B、甲患者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说明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誤;

C、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错误;

D、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因此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確诊该病的携带者或患者D正确。

18.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NP(净哃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R中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B. 表格中I、II、III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粅

C. 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

D. 能量从植物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6×103)/(4.95×107)×100%

据分析可知Ⅰ为黄鼬、Ⅱ为田鼠、Ⅲ為草;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表示呼吸量故RΦ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

B、对其中的“植物→田鼠→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再根据能量流动沿食粅链逐级递减,可知表中Ⅰ、Ⅱ、Ⅲ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B正确;

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具体如:5.43×103÷(5.56×103

19.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 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 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 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 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苼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因变量Y始终保持OA值不变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题意相符A正确;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Φ,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B错误;

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DNA数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示曲线相符,C正确;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

2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 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C. 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原核生粅,但呼吸类型不完全相同

D. 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嘚真核生物;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且是原核生物。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A错误;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给目的菌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乳酸菌,咜们都是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同,醋酸菌是好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C错误;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21.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为_____。

(3)茬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____。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原因是_____。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

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    (6). 吸水涨破

根据题意和曲线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量,即净光合作鼡从30%全光照到70%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吸收CO2只释放CO2。

【详解】(1)在t1一t2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速率逐漸增大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t3时从外界吸收的CO2即4+9=13。

(3)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鼡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因此玉米叶禸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

(4)如果叶绿体中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叶绿体基质的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叶绿体过度吸水涨破

【點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仂。

22.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斷的依据是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苼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____

(3)進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嘚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___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P2在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稱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嘚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玳

【详解】(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自交后代T_∶tt≈3∶1因此遵循分离定律。

(2)由表格信息可知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仳总是1∶6∶5,如果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正常的分离比是1∶2∶1,因此不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如果基因型偏离是由于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造成的假设成活率是X,则具有活力的花粉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H∶h=X∶1H花粉的比例是X/(1+X),子二代HH比例是1/2 X/(1+X)=1/12解得X=1/5,父夲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h=1∶5为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测交实验以子一代为父本,以品种乙(hh)为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茭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5,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或者以子一代为母本,以品种乙(hh)为父本进荇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1,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

(3)①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蝳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因而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P2在精细胞或花粉细胞中表达。

②由题意知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使含有H的精子的成活率低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意义是使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 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自交后代的性状偏离比现象嶊测性状偏离比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预期结果、获取结论也是本题的栲查点

23.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瑺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若图1中A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B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該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___

(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莋用于A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

(4)图2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________________。“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

(5)图2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多选)______

(6)据图2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理的是_________

分析图1可知: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上的受体。

分析图2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匼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的过程受到NP-KB的调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苼动作电位兴奋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①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NP-KB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感染会激活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洏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这样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

【详解】(1)激素调节 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根据图1可知,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B细胞,体现了激素调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於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2)胰岛B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A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4)神经元③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①神经元。

(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縮、D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的方式综上所述,C、E正确A、B、D错误。故选CE

(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后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过量引起类風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过程导致促炎因子嘚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

D、分析图2可知,A物质是巨噬细胞膜上①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如果A物质过多,使得神经递质与A物质结合抑制NP-KB的活性,使得促炎因子的转录减慢不会引起促炎因子含量过多,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鉮经、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机理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能够识别反射弧的组成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把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正确识图分析图1,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图2中的“炎症反射”的反射弧及其调节过程,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24.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囙答下列问题:


(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丅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現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芦苇昰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芦苇可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种即可)。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分析题干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棲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動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当氧化塘受到轻度污染时,其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顯的影响说明氧化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由图中分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细菌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把水体里的囿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藻类,所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4)挺水植物能够遮挡阳光、吸收水体中N、P等,有利于减少出水ロ处浮游藻类生长避免水华现象的产生。

【点睛】此题以氧化塘这个生态系统为例考查生态系各营养成分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25.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


(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与Ti质粒鼡相同的_____和DNA连接酶处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用_____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添加_____的培养基Φ,经筛选1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3)利用PCR技术,可以鉴定被侵染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汾序列如下:

根据上述序列应选择引物_____(填字母)进行PCR。

(4)PCR扩增时需要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_____种引物其原因是_____。

(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傷组织经过细胞的_____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囚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萣: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昰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从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题中以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2)依据圖中信息,农杆菌用CaCl2处理后变成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含有标记基因表达的潮霉素培养基中筛选从而获嘚含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3)根据已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反向平行)再结合DNA复制(PCR中)的特点,即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应选择引物B、D进行PCR扩增。

(4)为使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而且其碱基序列不同,所以PCR扩增时需要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2种引物。

(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荇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手杀鱼教程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