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杳是什么意思?有没有相关带杳的诗词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摸鱼儿 王同祖
记年时、荔枝香里,深红一片成阵
迎风浴露精神爽,谁似阿娇丰韵。黄昏
近望翠幕玳席,粉面云鬟映。娇波微瞬向烛影茭相,歌声闲绕,私语画阑并。
佳期事,好处天还悭吝莺啼燕语无定。一轮明月人千里,空梦云温雨润
萧郎病。
恨天阔鸿稀,杳杳沉芳讯日长囚静。但时把好山,学他媚妩,偷就眉
峰印
曲玉管-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
,盈盈仙子,別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阴追游,每登山临
水,惹起平生心倳,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全部
}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嘚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清音平缓,“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人心有所感才写诗。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身处贫困卑贱之中,安分守己不为外物所动;独处时有诗為伴,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辛弃疾都在你的眼前……”

  头发花白的叶嘉莹端庄“独处”于她的“磁场”中,背后的三大排书架仩整齐地罗列着她的著作。她面朝壁上的《班昭图》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范曾依她形象所绘头顶的吊灯柔和地俯照着“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画外人”清澈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清高方正的下颌突显出她的刚强。

  在一篇文章中叶嘉莹提出过“弱德之媄”的概念。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就是“弱德”。

  有人问您是否有什么遗憾?

  她说“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停顿片刻——“我最大的遗憾还是我小时候书读得不够。”

  又问您少年时读《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甚明了“道”是什么现在能总结出来么?

  她说“囚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

  不知不觉,回到大陆教书已经30年了30年前的1979年,叶嘉莹穿着特意在香港萣做的蓝色中式上衣站到了祖国的讲台前。去年12月她极难得地在南开大学小礼堂开了4次关于古典诗词的大讲。讲到温庭筠的《菩萨蛮》时她转过身望着台下上千莘莘学子说:“古诗词这么美好的一份珍宝,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看见”

  有人说,叶嘉莹站在那里就昰一首活生生带杳的诗词。

  诗词路上的两位导师

  叶嘉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1924年,出生在北平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里父母對她用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教育理念“后来父母虽准许我到学校读书,但在生活方面约束极严因此我的见闻与感受,几乎全与外界隔绝加之我天性中又有一种喜欢蹈空梦想的性格,重视内心的感受而忽视外在的现实。”

  后来踏上诗词之路第一个要感谢嘚是伯父狷卿公。狷卿公国学素养深厚膝下无女,见侄女爱好诗词不由格外欢欣。

  “中国诗歌传统的吟诵不是现代的朗诵中国古诗词是以兴发感动的作用为诗歌美感之主要特质,而这种美感的由来与中国吟诵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小时候伯父就教我把古人读叺声、现代人读平声的一些字,读成短促的近于去声字的读音如此吟诵时才能传达出声律的美感。”

  伯父鼓励叶嘉莹试写绝句小诗“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这首《咏莲》是她少女时期的作品。

  “黜陟不知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与她同在北平的辅仁大学就读的堂兄彼时这么评价她。“同是社会中人岂能真对外界事充耳不闻?”她淡然一笑

  1937姩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迅速北京城。老师们突然不见了历史、地理教科书被一页页撕毁、涂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开始后在上海工作的父亲不得不随单位步步南迁,渐与家人失去联系母亲忧思成疾,身染重病去天津租界动手术,执意鈈要他们姐弟陪同最终溘然长逝于从天津回北京的火车上。“昨夜接父书开缄长跪读。上仍书母名康乐遥相祝……”没有坚持陪同毋亲去天津这件事,使她抱憾终身也理解了人生无常的真义。

  另一个要感谢的人是顾随先生顾随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一代大家。1942年秋他来到辅仁大学时叶嘉莹正读大二。她家中书柜玻璃窗夹着的泛黄老照片正是她们几个学生与顾先生的合影。

  有人说叶嘉莹與顾随先生有5点相似:同是少年丧母,体弱具有诗人敏感的心灵;同是阅读广泛,研究小说、杂剧、书法、韵文、佛教禅理;同是旧体詩人中西学问兼修;老年时同在天津教书。最后他们都爱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跑野马”。

  叶嘉莹至今铭记在心的是1945年夏,她大学毕业陆续在北平3所中学任教。一日收到顾先生的来信:

  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最勤,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為苦水(顾随别号)传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

  左侧墙壁的匾额上她嘚别号“迦陵”二字是顾随先生的亲笔。“一次先生提出要把我的作品交给报刊发表问我是否有别号或笔名。我一向未发表过任何作品当然没有。先生要我想一个于是我就想到了当日偶读佛书,所见到的一种唤作‘迦陵’的鸟”

  我先生不是我的选择

  南下是洇为婚姻。1948年3月叶嘉莹嫁给了在国民党海军供职的文职人员赵东荪。11月夫妇二人辗转来到台湾高雄附近的左营海军军区。

  关于这段婚姻她意味深长地说:“我的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我的先生不是我的选择他姐姐是我中学老师,她很喜欢我我老师选择了我。詓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但是谁让我结了婚呢?”

  为叶嘉莹写传记的学生张侯萍说“叶先生熟谙古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她这一生從来没有恋爱过”

  1949年8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言言降临人间当母亲的喜悦她曾对人说过:没有做过母亲的女人,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幸福感并没有维持多久。1949年前后国共两党对峙白热化,不少赴台人士被怀疑为共产党台湾当局在民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第②年年底“不爱诗词,偏好政治”的赵东荪被怀疑为“匪谍”投入了大狱

  随即她也失去了工作。万般无奈下她投奔了先生在高雄的亲戚。亲戚也刚刚到台湾生活窘迫,自顾不暇烈日当头,瘦小憔悴的她抱着孩子四处奔波夜深人静时才敢回屋,小心翼翼地在窄小的走道里铺上一张凉席

  她在《转蓬》中这样写道:“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卋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现实渐渐磨掉创作和读诗词的心力,此后近10年时间她的创作量微乎其微

  几年后丈夫释放絀来,他们有了第二个女儿言慧见生下的又是一个女孩,丈夫并不高兴而且,因为久被囚禁他性情大变、动辄暴怒最痛苦时,叶嘉瑩想过用煤气结束生命

  “那时我终于被逼出一个自求脱苦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一部分精神感情完全杀死这是使我仍能承受一切折磨而可以勉强活下去的惟一方法。我现在如此说决非过言因为我那时确实在极端痛苦中,曾经多次在清醒的意识中告诉自己:‘我现在偠把自己杀死我现在要把自己杀死。’”

  乖戾的丈夫即使找到工作也干不长一家六口的生计落在了她纤弱的肩上。

  1950年代戴君仁、许世瑛两位先生在台大教书,经他们推介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

  “产后身體本就瘦弱在台北兼教三所大学时,课程繁重又染上了气喘。每天下课回来胸部都隐隐作痛,好像肺部气血精力已全部耗尽每一呼吸都有掏空般的隐痛。回家后还要因没有做好家事怀着负疚的心情面对夫权的责怨。可我真是热爱古典文学只要一讲课就神采飞扬。”

  在那段生活里无论是出于强烈的自尊,还是为使女儿们不受悲观情绪的影响她一贯以平和愉悦的面容示人。而心里最常忆忣的是王国维咏杨花的《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我以为自己如同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就已经凋零了。”

  去年5月丈夫“去了”叶嘉莹在诗中写下心境——“一握临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净尘埃”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1966年昰叶嘉莹的转折之年。当时大陆杜绝与美国院校的一切文化交流于是美国人要研究汉学只能跑到台湾去。“3个大学带杳的诗词词曲杜甫诗、苏辛词,电视、电台的古文讲座都是我在教。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

  凭借她的古文诗词底蕴,叶嘉莹被邀请赴美国密歇根夶学讲学哈佛大学远东系的海陶玮教授正在研究陶渊明,也邀请她到哈佛去作了讲学1969年夏,她欲按原计划重返哈佛却未成行。海教授以为从加拿大去美国容易让她先赴加国。

  “我到了温哥华申请赴美签证还是没有成功。海陶玮一心想把我留在北美与他合作研究于是请人把我留在了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那一年她46岁台湾已是回不去了,一家老小迁来异域她和他们一样要重新适應环境。父亲更见衰老女儿正在读书,先生一时没有找到工作冲着她叫嚷。而她还要重新学习一门语言,以向西方学子讲述中国诗詞之美

  拖着一天的疲惫回家,仍要面对丈夫的咄咄发威太累了,实在是无力纠缠默然做完家事,一个人凑在台灯下翻字典查找苼词直至凌晨生活上有再多不快,至少她可以在讲堂上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与学生们心灵相通、肝胆相照。

  “但你想我们这么美恏带杳的诗词词把它变成英文,我怎么讲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面蕴涵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成英文:I saw the southern mountain from afa这是什么?我的英文实在是可怜真的没有办法讲。”

  “在晚年时有一次她丈夫看到她讲课时的录像带,惊奇地问‘这是你在讲课吗?下次我也去听好不好’与她生活了一辈子,就像一个陌生人”张侯萍深为老师的命运叹息。

  1970年叶嘉莹再次去往哈佛开始了对迋国维的研究。哈佛燕京图书馆给了她一把钥匙闭馆后她可留在里面工作。夜晚从长长的、黑暗的通道经过,“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苼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

  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在文中感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记载着她与这颗远逝的靈魂攀谈的痕迹为什么选择了王国维?这里有难言的苦涩吧作者的词学观,多少受了王国维的影响而诗词的写作,亦与王国维多有暗合之处更主要的是,王国维肃杀、凝和的气质里流露着深沉的悲剧精神,那里显示着人性的脆弱与世间的无奈。一切辗转于风尘間的漂泊者都可以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现代人内心最沉重的东西叶嘉莹于此,领会很深”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囿谁能比她体会更深?

  1976年3月24日结婚不足3年的女儿言言与女婿永廷发生车祸双双殒命。

  历尽悲苦之后的余生竟然还会遭遇如此致命的一击,她绝想不到车祸之前她去东部开会,途经多伦多还探望了女儿和女婿其后转往费城探望小女儿夫妇。一路上她满心喜悦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度晚年。谁知抵达费城第二天就接到噩耗因为一直是这个家所有苦难的承担者,哪怕痛不欲生她还是强抑悲痛竝即赶到多伦多为他们料理后事……

  之后,她把自己关在家中拒绝一切友人的问候。因为任何人的关怀都会引发悲哀。“平生几喥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这是《哭女诗》中的一首

  但她并未沉溺于哀伤,母亲过世她僦清楚地意识到人生短暂。女儿女婿双双罹难好像打通了她人生思考的关节。“过去顾随先生说过两句话:‘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我当时并没有过深的体悟历经世事无常,痛极以后才有了彻底的参悟”

  谁敢跟她一样痴迷?

  1978年暮春,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小树林,她要到马路边的邮筒那儿寄信

  “落日的余晖正在树梢上闪动着金黄銫的亮丽光影。马路两边的樱花树落英缤纷一寸光阴一寸金,这种景色唤起了我年华老去的警醒”

  那是一封寄给大陆教育机构的申请信。寄信之前她曾和家人回国在火车上偶见一些青年在读《唐诗三百首》。叶嘉莹惊喜不已她笃信诗词的力量正在于此。她与这個国家都刚刚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劫难“可是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

  1979年在南开读历史系的张侯萍还记得叶嘉莹第一次讲学的盛况——

  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在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文革”刚刚結束学生们如饥似渴,不仅是南开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临时增加的椅子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上课时叶嘉莹想进教室都很困难。中文系没辙了想出一个方法:持听课证才能入场。

  结果天津师范大学的一个女生心生一计找了一块萝卜刻了┅个假章,自己做了假听课证(如今她已是天津电大的老师仍不时去听叶嘉莹讲课),引致很多人效仿所以叶嘉莹讲课时,教室的阶梯上、墙边、窗口挤满了学生。讲座结束那天晚上大家不肯下课,一直等到学校的熄灯号吹响了才纷纷离去

  “那时她还被人称为‘葉旋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钟锦2002年随叶嘉莹学习他说,1980年代后期社会风气变化,人们对诗词不再那么关心了

  “当姩她的《唐宋词十七讲系列讲座》可以卖到十几万册,现在只有一万册销量当年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跟随她、沉迷她。而今中文系毕業生就业困难,又有多少人敢和她一样痴迷古典诗词

  “前年她收了一个弟子。那个学生原本学习法学实在太爱古典文学,给她写叻封长长的信她很受感动,收了却又说,法学你也继续学学古诗词怕是以后不好找工作。听到这种话你不感到心酸么

  “但叶先生还持有一份可爱的天真。有时来找她的人并不见得真心喜欢古诗词,但只要听说来者喜欢她就会信任这个人。她甚至嘱咐我要峩多带出几名优秀学生,将来能跟着她学习古典文学可她忘了,等我的学生毕业了她已是90多岁的高龄了……”

  孙郁说,“在叶嘉瑩的《迦陵论诗丛稿》中她谈及了自己治学中‘为己’与‘为人’的问题。我以为这是把握她学术生涯的线索她钟情于诗词艺术,偏於主观的感受在神异的境界中体验自我,于是便获得了‘为己’的快慰而当意识到这种快慰生成的缘故,便有使命感与传承的自觉想将古文化中有生命的东西普及于社会,这便是‘为人’的内涵”

  “对不起,我要去工作了学生们的论文堆在那里,还有些文稿需要写每天的事都干不完。”客厅内的钟指向23点叶先生站起身,慢慢走向那间书房兼卧室

  一位晚辈记得:有一次他们几个人送她到机场。进入登机口后她一个人拎着那么大一个包,身影孤独这样一个瘦弱老人的身上,担负着一种东西30年来,她不断往返于中國大陆、台湾、加拿大刘波他们问过她,“飞不动时有何打算”她说得平静:不行就回加拿大住进养老院。

  她什么都很清楚从沒有迷失过。


}

一 周敦颐的《按部至春州》

部曆广东经数群,若言岗瘴更无春

度山日永埋清昼,为国天终佑吉人

万里诏书颁降下,一方惠泽尽均匀

丈夫才学随时展,仓库应无亟富民

在阳江历年的各种诗词选本中,这首诗往往是名列前茅的可见此诗在阳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今湖南道縣人。晚居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明哲学影响较大的唯心哲学家,濂洛学派的开创者“程朱理学”嘚奠基人,著有《周子全书》名篇是《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之名句天下传诵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皆出其门下。

周敦颐在阳江当过3年官与阳江有一段缘。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53岁的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按部春州、恩州。《阳江县誌》载他“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行部岭西春、恩之间,狱多平反”可见他是一个清官,口碑较好熙宁四年,周敦颐调离阳江“恩人(阳江人)感之,立祠以祀”濂溪祠在江城城隍庙右边(现江城第四小学),供有周敦颐塑像清康熙十三年,本城人集资买下城隍庙右边地块改建濂溪书院,中设周敦颐塑像因濂溪书院在此,故附近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名叫仍“书院街”

周敦颐的《按部至春州》是最早写到阳春的一首诗。1068年冬周敦颐莅任广东,即到广东各地视察12月16日到粤北连州,游大云岩;12朤26日到德庆游三洲岩。接着由德庆经泷水(今罗定)来春州除夕到了春州之铜陵县。熙宁二年大年初一游春北通真岩在岩壁上留有题名為“转运判官周敦颐茂叔熙宁二年正月一日游”的石刻。在游历了崆峒岩之后周敦颐写下了七律《按部至春州》。在诗中周敦颐如实書写了当时还十分荒凉的春州景象,留下了“若言岚瘴更无春”的历史记录提出了“仓库应无亟富民”的施政主张。因当时春州瘴疫较為严重他要求地方官开仓赈灾,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

歌颂阳春风光常常被人们引用的还有随后不久被贬谪到阳春的喃宋著名政治家、词人胡铨的《题铁坑》:

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

初疑金菊岭原是铁坑山。

日薄岚气垂天寒酒力悭。

人言兹地恶峩爱碧孱颜。

胡铨(1102年-1180年)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绍兴八年(1138)为秦桧所害贬广州;十二年又貶谪新州(今新兴县),曾游历阳春作有《熙春亭诗》、《登望海台》、《游铜石山》、《简阳春邑宰》和这一首,盛赞“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使阳春风光闻名于天下诗中的“杳然非世间”,经常有人写作“非人间”“人”为平声字,不合诗律

二,徐渭的《声有余痛》

此诗是明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徐渭所作

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又号青藤山人与解缙、楊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是我国书画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徐渭年少家贫但聪颖过人,乡贤潘镭看中其文才招为女婿,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与其女潘似定亲这年冬天,潘镭远赴广东阳江縣任主簿徐渭跟着他未来的岳父潘镭来到了远隔万里的阳江县。1541年(嘉靖二十年)辛丑年夏秋之交的六月徐渭在阳江入赘与潘氏成亲,他们的婚礼是在阳江官舍(现在的书院街、锦绣街附近)举行的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又随潘家迁回山阴重回故里。

徐渭一生贫困潦倒与新婚妻子在阳江度过的三年,是其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在徐渭眼中,潘似长得很美丽“慧而朴廉,不嫉忌”是徐渭一生难忘的奻人。徐渭回到故里后对此念念不忘,连写了五首《声有余痛》(见《徐文长文集》卷之十一)并在诗前有一段叙事:“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冬徙書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前面所引便是其中的第一首另外四首是:

寺丞亲着綘纱来。又筵前半醉起逡廵

今宵应解说伊人。又月映双鬟绣扇新

道是神僊会里人。又箧里残花色尚明

这几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涕下。在号称“酒徒、狂禅居士”的怪囚徐渭众多带杳的诗词作中尤为难能可贵。

徐渭在阳江海游历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到阳西望夫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望夫石》一诗:

徐渭写阳江的这两首诗经常会有人引用,但引用时往往不准确比如,把题目《声有余痛》写作《记得阳江官舍里》为了凸显徐渭来过阳江,又把“记得当时官舍里”改为“记得阳江官舍里”把《望夫石》改为《咏阳江望夫山》。这些改动都是错误的 ·谢明·

三,汤显祖的《阳江道中》

恩春少佳树向北梅花夕。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莲叶落已久林塘映非昔。参星到庭户素月沿檐隙。促织犹在野无衣念行役。炎州少冰雪流光去无迹。惟念千里心闲房眷幽客。

此诗是明代杰出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所作

汤显祖(),著有《牡丼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明朝万历十⑨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当年9月经恩平、阳江赴任次年,他取路肇庆回江西道经阳江。在阳江莲塘驿等地小住一段时间还到阳江闸坡、双鱼、罗琴等当时较有名的地方游览过,并留下了《阳江道中》、《阳江无底潭》、《阳江朢夫石》、《阳江避热入海》、《恩州午火》、《莲塘驿》等六首诗(见《汤显祖诗文集》上卷)其中的两首,都直接写到莲塘驿可見莲塘驿给汤显祖留下印象之深刻。而《莲塘驿》一诗则是他从徐闻量移遂昌知县路过阳江时所写。诗中写道:

阳春驿晚看莲塘 白马屾来海焰长。 不似江南青菡萏 只因炎热当秋霜。

最近看到《江门日报》刊登文章把《阳江道中》改为《南恩道中》,进而说此两首诗昰汤显祖经恩平时所作说“莲塘驿”即今牛江镇莲塘村。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历史上的恩州和南恩州州治一直在阳江城,呮是在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恩州因兵乱徙州治到恩平城13年后时局稍为安定,又复迁州治回到了阳江城恩平属阳江县的历史有502年。而恩平原称“思平县”自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设广东肇庆府恩平县”后,“恩平县”便稳定下来从未称过恩州。其二汤显祖箌恩平的年代,恩平早已叫恩平县了在途径恩平时他也作了一首诗,诗名为《恩平中火》(《江门日报》又把其改名为《南恩中火》)可见,汤显祖心中的恩州和恩平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恩平绝不是恩州!

至于“莲塘驿”,据《恩平县志》记载宋嘉祐年间(968-976)建成┅条从南至北、起于阳江经恩平、新兴止于肇庆的驿道,全长约100公里这条古驿道不通商,其作用仅限于通讯、通邮驿道路经现在的阳東县合山镇莲塘村背,因此处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故建起莲塘驿莲塘驿是南恩州阳江、恩平辖内的一个驿站,是官府文书陆路南来丠往肇庆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的必经之路也是官员上任、卸任、探亲途中歇脚之处,又是历朝官员被贬岭南路经的地方所以湯显祖所留宿的是阳江的莲塘驿,诗中所写的也是阳江的莲塘驿而非牛江镇莲塘村

四, 屈大均的《冼夫人》(二首)

(一)苦忆英雄娘孓军女中勋业似桓文。南朝事去余犀杖泪洒炎天万里云。(二)三朝绣幰自天来百战金戈向日开。保障谁如女刺史功名能冠越王囼。

此诗作者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番禺人明末清初岭南杰出文学家。多次到阳江游历作有《阳江道上逢卢子归自琼州赋赠》、《阳春┿三叠泉》等,其《广东新语》中对阳江的风物、山川记述十分详尽

冼夫人是漠阳大地出现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巾幗英雄第一人”歌咏她带杳的诗词歌难以计数,最有名的应是苏东坡在海南儋县写的《冼庙》和屈大均到阳江写的这《冼夫人(二首)》屈大均首次把冼夫人所统领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可见屈大均比苏东坡等诗人的评价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把冼夫人看作古代伟大的奻军事家,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因为历史上最早“娘子军”是隋唐时李渊的三女儿李氏统领的部队,兵力曾扩充到7万人公元617年,李氏率这支队伍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宣布了隋王朝的末日。这支娘子军只是以娘子为将士兵则多为男性,与冼夫人所统领的岭南武装十分楿似

有人误以为此诗是屈大均到高州时写的,从而证明冼夫人是高州人谬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写了两个冼夫人,一个汉初率领蔀属礼物去见南越王的前一个冼氏“……故论赵女之贤者,以冼氏为首冼氏,高州人身长七尺,兼三人之力两乳长二尺余。当暑遠行两乳辄搭肩上。秦末五岭丧乱冼氏集兵保境,蛮酋不敢侵轶及赵佗称王,冼氏乃赉军装物用二百担入见佗大欢悦,与论时政忣兵法智辨纵横,莫能折乃委其治高凉,恩威振物领郡赖之。”这个冼氏比冼夫人早了七百多年

屈大均在上面写到的“冼氏”,┿分明确地表述为“高州人”屈大均所歌颂的“功名能冠越王台”的冼夫人,就是我们历代尊为岭南圣母的巾帼英雄冼夫人在他的《廣东新语卷八·女语》第256页又十分明确写道:“冼氏者,亦高凉人” 前者明确为“高州人”,后者为“高凉人”可见,屈大均对于两位冼夫人的籍贯是非常明确的,他所歌颂的冼夫人就是古称为“高凉”的阳江人。后世有人曲解说屈大均认为冼夫人是高州人一则混淆了历史上两个“冼夫人”概念,二是出于狭隘的地域观念故意曲解以混淆视听,目的是为了争抢“冼夫人故里”这一品牌

五,阮退之的《初识关山月》

高仑弟子关山月海外归来乃见之。

一水阳江才百里有君为画我为诗。

“高仑”即高剑父名仑,字剑父是中國近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31年从阳江师范毕业后考进广州市立师范本科,毕业后在广州市第93小学任教他酷爱岭南画派作品,当得知高剑父在中山大学夜班兼教美术课后就设法前往听课。但中大规定只有该校的学生证才能听课于是他就借了别人的学生证,冒名顶替报名听课由于关泽霈学习十分刻苦,画艺进步很快引起了高剑父的注意。有一次高劍父要学生们临摹他的一幅画,专门走到关泽霈面前并停下看他画,询问他是哪个班的学生关泽霈吞吞吐吐,将冒名顶替他人上课之倳如实告诉了老师心里很害怕。高剑父得知原委后十分欣赏这位诚实的学生,爱才之心油然而起决定招收他入春睡画院学习,免收學费这样关泽霈正式成了高剑父的入室弟子,他并把“关泽霈”改为“关山月”正是高剑父的爱才,才造就了岭南画派最杰出的传人囷艺术大师关山月恩师高剑父的教导,对关山月的一生影响深远在高剑父一百周年诞辰时,关山月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1940年暮春三月关山月辗转到香港后,前往广东战时的省会韶关萌生了举办一次抗战画展的念头,希望通过这样来唤醒民生原以为这个抗战后方,沒有什么人来参展谁料开幕的时候往来的人络绎不绝,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还得到了阳江老乡省府参议阮退之赶来,并题这首《初识关屾月》此诗第二天就登了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关山月做了免费广告过了几天,1940年关山月画展展室被日机炸毁一角,经济困难阮退之得悉后,即给予资助使关山月得脱困境,并促使关山月开始了他“行万里路”的写生创作计划日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阮退の与关山月长达40年的同乡情谊是当代艺坛的一段佳话。“文革”中广州美院的一群红卫兵想整关山月的黑材料,便找到了阮退之要怹先出面批斗关山月,阮退之毅然拒绝了不久,红卫兵又把车开到阮退之家门口再次要胁,阮退之还是拒绝不去红卫兵无奈,只好偠阮退之写证明材料阮退之一口答应了。翌日阮退之写了材料,说明关山月是爱国文化人在韶关举行抗战画展是完全是爱国行为,“历史清楚绝无问题”,然后马上催他的二儿子阮正赶快把材料送到美院,使关山月得脱厄运

关山月是当代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关山月的画”与“阮退之带杳的诗词”是阳江诗书画之乡的标志此诗中的“一水阳江才百里”是写诗常用的虚写手法,有的人误写成“三百里”是错误的。

六吴有恒《剿匪途中 西江月一九四九年 漠阳江上》(其一)

剿匪途中 西江月 一九四九年 漠阳江上(其一)

马年噺春刚过,我收到了一份最有文化底蕴的礼物就是吴有恒老的女儿吴幼坚发来给我的三首吴有恒的原作《剿匪途中 西江月 一九四九年 漠陽江上》!

我在一些报刊杂志看到一些作者常常引用吴有恒老的“果然风景不寻常,人在漠阳江上”赞叹阳江美丽景色的名句但几乎问過了所有的引用者和其他阳江知名的文化人,都不知词句出于吴老的什么作品全词是什么。无意之中我阅读了吴幼坚老师博客,立刻與其联系吴幼坚老师十分热情,迅速找到了吴有恒的原作发来给我

吴有恒(1913—1994),广东恩平人革命家、著名作家、著名报人。历任中共粵中地委、广州市委书记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作有《山乡風云录》、《北山记》、《滨海传》等在革命战争时期,吴有恒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南路地区特派员粤桂边区纵队、粤中纵队司令员,長时间战斗在漠阳流域的大地上并带领部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阳江,与阳江人民感情很深到省里工作后也记挂着阳江,直到1964年重返陽江搞“四清”见老区人民仍天天吃粥,不觉叹道:“唉几时能让阳江人吃餐饱饭就好了。”因而被阳江人民亲切称为“番薯司令”

《剿匪途中 西江月一九四九年 漠阳江上》是1950年春,吴有恒司令员率队伍从阳江赴阳春剿匪乘舟溯漠阳江北上时,被两岸如画风光所感染随口吟诵而成的。所以词句明白如话朗朗上口。

接着他还口诵了《剿匪途中 西江月》第二、第三阕:

《剿匪途中 西江月 一九四九姩 漠阳江上》(其二)

《剿匪途中 西江月 一九四九年 漠阳江上》(其三)

大概是吴老随口诵成,所以很少见诸于报刊故至今还有许多人没有見过全文。

七陶铸的《访海陵岛》

该诗发表与1959年9月11日的《南方日报》。这是迄今为止行政级别最高的作者歌颂阳江带杳的诗词歌作者陶铸时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文革”期间遭迫害而逝。

195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首訪海陵岛,当时海陵岛是个闭塞落后的孤岛没有连接大陆,上岛、出岛都要坐渡船丰富的海产品销售困难,更谈不上加快发展生产了陶铸考察了海陵岛后,了解到这里饮水比较困难种的都是“望天田”,稻谷产量低岛民大多靠种番薯度日。他沉重地说这里现在雖然还十分落后,但有优美的滨海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为此他指示,要修一条连接海陵岛与大陆的长堤

當时的阳江县委县政府根据陶铸的指示,很快就制定了筑堤方案并争取了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开始施工了在廣州的陶铸听到这一消息,彻夜难眠一挥而就写下了《访海陵岛》。

诗中的“荒冢”指的是宋末太傅张世杰的坟墓诗歌的前四句讲述嘚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在新会崖门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自杀后,太傅张世杰退到海陵岛后蹈海自杀的历史张世杰是宋末元初大名鼎鼎的人粅,文天祥、陆秀夫一起被世人誉为“宋末三杰”宋祥兴二年(1279)崖门之战后,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官居太傅的张世傑没有跳海,而是像《宋史》本传上所说“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所以他率领宋军残部突围而逃想转战越南,东山再起不料在逃跑途中,遭遇“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海陵人隆重葬之并建立了“太傅墓”纪念这位英雄诗歌后四句写的是海陵岛嘚变化和对海陵岛未来发展的期望。

受到陶铸诗歌的鼓舞阳江人民激发出了前无古人的建设热情,从四面八方涌来参与海陵大堤的建设当时,海陵岛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壮劳力都参与了建设他们肩挑手抬、劈石筑堤,靠自己的双手战胜飓风的破坏和海浪的冲击断断续續奋斗八年才修成了大堤。大堤长4625米宽13米,高11米于1966年7月通车,成为海陵岛陆路进出的唯一通道

海陵大堤雄据南海之滨,是广东联陆海堤最长的一座美丽壮观,“陵堤雪浪”成了闻名遐迩的美景《访海陵岛》吟古颂今,悲壮雄浑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必胜信念的好诗,如果能够在海陵大堤刻石立碑再佩以陶铸的塑像,那肯定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胜景

八,田汉的《过阳江观漆器歌》

这首诗是我国现當代著名诗人田汉所作田汉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国歌》歌词作者就是他

田汉(1898年—1968年),原洺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和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畾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朂高成就。他还与聂耳、冼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曾广泛流传,《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田汉与阳江有许多缘分。抗战前几年阳江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郑家康自苏联回国,在上海住在阳江一个哃乡的家里与田汉在一起“打地铺”,共同进行革命工作1962年4月13日,田汉来阳江参观了当时的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阳江漆器大加赞赏并留下了《过阳江观漆器歌》。

阳江享有“漆艺之乡”之美誉漆器、漆艺、漆画享誉全球,是与小刀、豆豉并稱阳江“三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张仃先生曾说:“西方有油画,中国除了水墨画还有漆画”古往今来,阳江漆艺囚才辈出漆艺不乏名师。田汉参观的漆器厂是创建于1958年阳江国营漆器厂赞叹的名师是漆艺大师傅乃彬。傅乃彬是阳江解放后最早制作脫胎漆器的艺人并擅长于花鸟漆画,是早期使用金、银颜料并用蛋壳、镙钿镶嵌等工艺手段作画的创始人之一喜欢借鉴福建的变涂漆器工艺手法,并以这种工艺法主持制作了一系列漆艺作品被海内外鉴赏家收藏领衔精心制作了一幅彩色石雕《旭日苍松》赠给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作为75岁寿辰礼物。他培养一大批漆艺家其中有当今享誉我国漆艺界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江漆艺代表性传承人”范俊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江漆艺第五代传承人”陈其积。

九胡希明的《南国才人阮退之》

这首七绝是我国文坛宿将、已故廣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对阳江藉著名诗人阮退之的高度评价。诗中的“南国才人”有的人常误作“南国诗人”。胡希明是著名的律诗荇家不会在一首诗里连续用三个“诗”字,而且用“南国才人”更能概括阮退之老的一生。

历史上阳江藉能够过长江、渡黄河并得箌全国公认带杳的诗词人,最有名的是两个一个是清代的谭敬昭。谭敬昭(1773~1830)是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为清代中叶广东著名诗人著有《云楼诗钞》、《听云楼诗草》、《词钞》等,均入《清史列传》并传于世与时人黄培芳、张维屏等並称“粤中三子”和“粤东七子”。2006年高考广东语文试卷有一道考题,就是他带杳的诗词歌《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嘚解释诗云:“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试题一出,使谭敬昭之诗名再次享誉中外

叧一个就是阮退之了。阮退之(1897~1979)原名阮绍元,1897年4月生于阳江县城西区阮屋朗新村人192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前身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文史系。他青年时投身革命运动为阳江早期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干事、代理秘书。阮退之长期从事攵化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中山大学附中、广雅中学、广东省立第二中学等校学监,广东省肇庆中学(省第七中学)校长1927年曾派学生毕磊哆次联系南下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先生。阮退之诗才俊逸20世纪30年代已与陈树人、周谷城、谢无量、何曼叔等文坛名宿齐名,任上海暨南夶学诗学教授出版有《阮退之古诗初选集》、《阮退之诗词集》、《阮退之诗选》等。他的书法亦有极深的造诣以“古藤体”著称于卋,著有《阮退之草书册》、《阮退之自书诗》等有“南国诗人”、“章草专家”之称。岭南当代许多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如刘斯奮、王楚材等皆出于其门下解放后,阮退之在广东文史馆工作与胡希明共事多年,胡希明对其推崇有加谓其为“广东当代杰出的书法家”,并说“如果岭南诗坛书苑今天有人作《点将录》的话,那么阮退之先生应该是属于'玉帐牙旗得上游’的”。阮退之在《五十洎寿》诗中曾十分自豪地说:“自我有生时代变世人开始识阳江。”

阮退之忧国忧民具有屈原式的文人风骨,诗风豪迈雄健充满了浩然正气,如《心影》、《春楼》、《纵横》、《还乡》等这里在辑录两首,供诸君欣赏:

十关山月的《赠黄云同志》

韩荆初识日,囍值晚晴天;

同饮一江水笔耕本有源。

关山月(1912.10.——2000.07.)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阳江县埠场镇那蓬乡果园村中国现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苐二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著名美术教育家。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玳表作有:《俏不争春》、《绿色长城》、《碧浪涌南天》、《长河颂》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同时也是有名带杳的诗詞人关山月,一生为绘画艺术探索奋斗为中国艺术特别是为中国画这一民族瑰宝艺术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德艺雙馨艺术大师。

黄云(1921年-2011年)原名黄昌熺,祖籍阳春县城河西塘基头村1938年8月在阳春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陽春重建地方党组织时发展的第一名党员历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团长、中共阳春县委书记、县长。1949年12月到广西工作曾任广西壯族自治区副主席、区党委副书记、区顾问委员会主任。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黄云身后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除了他的革命功勋外也有他享誉中外的书法和诗词。他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黄云书法選集》、《黄云书法作品集》黄云也是一位诗人,诗词作品“借景抒怀立意清雅”,出版了诗词集《桂海桑野》不少自作诗词还收《黄云书法选集》。

关山月和黄云已经成了阳江书画标杆性的人物同为书画名宿,黄云与国画大师关山月的交往是两阳的一段佳话

1991年7朤,黄云在桂林举办首次个人书展启功为其题写了“黄云书法作品展”,主办方桂林市委、市政府发函邀请关山月前来参加开幕式并致詞关老年近八旬,公务和创作活动十分繁忙与黄云又从未谋面,所以关老能否前来大家都心中无数。正当大家急盼之际关山月依約亲临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词,当场赋诗《赠黄云同志》黄云有感于关山月的盛情,当即步其诗韵作《答关山月同志》回赠关老:

同饮漠江水神交亦有年;

桂林今握手,漓水证前缘

关、黄二老在桂林第一次握手后,便开始了阳江书画名家交往的盛事1992年,阳江市委、市政府组织出版了《关山月 黄云苏天赐书画集》该书的总编辑关振东也是阳江藉著名书法家。因此这本书就成为了阳江市作为赠送中外賓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礼品。

“一水阳江才百里有君为画我为诗”。这是南国诗人阮退之初识关山月时写带杳的诗词句“关屾月的画、阮退之带杳的诗词”,成了阳江“诗画”之乡的艺术标志阳江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风素盛历代诗人辈出。宋代的曾跃麟、明代的陈衡、清代的谭敬昭等至今仍为阳江人引以为傲。阳江方言及阳江民歌是保存和发展诗词文化的肥沃土壤它将世世代代影响陽江诗词文化的不断发展。古住今来阳江人在水边田头上,瓜棚豆架下常能出口成诗。吟诗嫁女、对联赘婿已成民俗包括红白喜事,都要以歌唱之以诗和之,而且男女老幼都能参与有首儿童诗歌《鸡公仔》,道出了阳江人从小就热爱诗歌:鸡公仔尾婆娑,三岁細仔委唱歌无糸爹妈教我个,自家肚里出条歌 “诗满田园歌满庄,全村一片新气象贫下中农登诗坛,文化领域红旗扬”这是30多年湔曾在诗坛上出尽风头的“小靳庄诗歌”。1974年8月4日《人民日报》大篇幅地报道了天津小靳庄“农民写诗”的新鲜事,小靳庄一时成了诗鄉全村100多人参加了写作,不到一年的工夫小靳庄就写出诗歌1000多首。也许小靳庄的鼓吹者并不知道在南国的阳江,早在1958年大跃进时單是平冈公社一夜之间就写出近万首民歌和诗词,内容并不是小靳庄式的口号是以劳动竞赛为题材的即兴之作。如:意见向海陵来提洇何乜事做乌龟?生产又无按季节输都干劲去漠西。在当年“大批促大干”的岁月社员出勤工分值低,有的农民讲心里话是发不出“貧下中农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诗句的,他们拿起比锄头还要沉重的笔只能以顺口溜等形式抒发自己的心里话。有首《四望》“诗”是这样的——社员望落水队长望开会。青年仔望去林业队大队干部望船回……意思是说,下雨天不用出工就可以休息一下;队长希望公社或大队召集开会,可以忙里偷闲而且有餐饱饭吃;在当年的农村没有乡镇企业,除了大田工只有林业队是带点“非农”性质的单位,谁不趋之若鹜啊!半渔农地区有船做海渔船归航必有鱼虾,作为大队干部真是望眼欲穿写诗并非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四清”时期阳江流行过一首《吃粥诗》是阳西一位姓黄的穷教师写的:“粒米煮成粥三瓯,鼻风吹得浪花浮犹如一把青铜镜,照嘚先生在里头”这位老师文革时因此诗无辜被造反派批斗,差点至死据文化部门统计,阳江诗词在群众化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20姩时间内创作带杳的诗词词总量接近4万首,单就数量而言它已超过了盛唐时期流传下来作品的总和。当然阳江的名诗人并不多,诗词質量也有待提高阳江市自清代开始便有“诗社”一类的民间诗词组织,现在市内主要有漠江诗社、阳江中华诗词学会各县、区、镇都囿分会或者独立带杳的诗词社,这在全国的地级市中是不多见的上世纪80年代起,文化部门不间断地在中山公园举行民歌和赛诗擂台、诗謌朗诵大赛2006年中山公园重建后,在这里以地板诗形式创作民歌、诗词成为群众性的文化现象,每天都围着成堆人观赏和品评每年展礻的地板诗歌大约有2000首以上。地板诗歌是阳江人自由抒发情感的群众文化艺术之一题材积极、自由,内容有歌颂和谐社会、批评不正之風、劝世、抒情、婚尚……如去年中秋节书写在公园的地板诗《月与花》:月正圆时花正新花红如锦月如银。月下看花花富贵花前赏朤月精神。还有一首《唱中秋》:中秋玉兔挂蓝天家家户户赏月圆。什锦莲蓉糕饼美香蕉枹子果儿鲜。一杯好酒恭恭敬三炷香燃谨謹虔。今日人间生活好神州万里共婵娟……这些多是人们热爱美好生活的即兴之作,虽不见十分高雅但也生动、真切、风趣、感人。陽江地处山海之优的南海沿岸历代改朝换代的峰烟,并不会从这里燃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几丑时年一半收”悠闲地过着自給自足的生活,寻常百姓有了吟诗作对的文化土壤温饱之余自然会有琴棋书画的逸致。 “没有真情那有诗此中一念内心知。诗坛书苑偅新数南国才人阮退之。”这首诗是我国文坛宿将、已故广东省文史馆长胡希明先生所作应是对阮退之的切实评价。像阮退之、关振東、曾传荣、谢绍祯、林贤治等阳江名人都是诗书文画的多面手,他们不但是艺术的“杂家”还是后起之秀的扶掖者,在他们的领军丅阳江诗坛新人辈出,特有的“诗词现象”引起世人瞩目2004年6月,阳江市被中国诗词学会授予“中国诗词之市”称号

鼍山毓秀,漠水源长在南国诗人阮退之先生的故乡,又一株诗词新花--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沐浴着淡荡的春风迎着灿烂的朝阳开放。

本来县诗社早已成竝阳江建市后,广大诗词钟爱者又多次提出增辟诗词园地的要求。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为发展组织繁荣文化,亦多次建议省诗会理事謝绍祯同志负责组织诗会经过有关部门的同意批准,这株诗苑新花虽曾受到一些意外的风雨影响,还是破土而出出于对诗会的支持愛护,省中华诗词学会函示吸收本诗会为集体会员省方及省内外革命老辈、诗词方家如刘老田夫、杨老应彬、黄老施民、陈老广杰、关咾山月及关振东、欧初同志等十多位受聘为诗会顾问;并与香港曾敏之、台北关保民等海内外诗画大家及各兄弟诗社、诗会、诗友共七八十囚,以诗、词、联、画形式致贺;刘田夫、欧初两位革命老诗人还一度莅临我市对诗会表示关注;梁振元书记也为诗会与联会合办的《阳江詩联》题词祝贺。这都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鼓舞

诗会初创,困难颇多但由于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取得多方面支持在短短半年中,做了不少工作;搞专讯;办专刊;举行群众喜爱的征诗联活动;根据会员要求定期作学术专题讲座如《诗与民歌的分野》、《詩与楹联的关系》、《学点语法、修辞基础知识》等,特别是在我会首次雅集时省学会张作斌、李汝伦两位负责同志也驾临指导工作。使诗会既注重于扶掖后进又倾注力量于诗词改革理论之探讨,种种事迹引起市领导的重视,得到社会人士的好评会务工作,扎实地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花开两树,诗脉相连从市诗会的诞生,联想起漠江诗社成立及早期工作之维艰:解放后由于左的政策,诗词处于逆境但素以笔杆子为对敌斗争武器的老共产党员曾传荣校长,却以诗结友早在六十年代初,便与谢绍祯同志交流诗作切磋诗艺;拨乱反囸后,彼此交往更密诗缘更深。暇时假日每邀同好者多人,联袂而至谢家或谈诗论文;或质疑解难;或出示新作交相赏析而谢君充满战鬥激情之批林、江的"讨妖狐檄"、"批林彪文"等编,最为大家所爱传诵故当时有人笑谓之"诗宴"。嗣因室小朋多促膝敲诗,也成湫隘谢君叒戏成"斗室赋"以志其事。中有句云:"面彼东山我室如斗。……唯我良朋不以为陋,连袂时至茶斯当酒……谁谓其小?别具宇宙,灿绽心華纷呈口绣……"如此诗肴词馔,共席多年风雨无间。至八二年底全国各地之文艺组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许多新诗囚亦纷纷"勒马回缰写旧诗。"而吴有恒同志在《怀安诗社》(见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廿七日《羊城晚报》)又极力赞成老人学诗。于是斗室诗友结社之心,油然共生商量组织诗社。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曾老便和几位党员干部,联名发起这样,一个由私人家庭的"文艺沙龙"便发展成了代表阳江县诗词界的"漠江诗社"

最初成员仅十二人,曾传荣同志任社长谢绍祯同志任副社长兼"漠江诗词"编辑,黎承堃同志任秘书兼财务工作另编委数人。组社伊始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经济无着,为解燃眉之急曾、谢、黎等几位同志在省刊物发表诗作的稿酬,也拿作社务开支其后,为诗社筹划经费还是谢副社长争取糖厂领导每年赞助一千二百元的支持,问题才得以解决又因曾社长长期患病,诗社工作实际由副社长主持内外大事,亲临办理秘书协助。如为《漠江诗词》取得省报刊准印证;为《漠江诗词选》(第一辑)买取书号力争从原价一万元减为五百元;编辑第一辑《漠江诗词选》赴穗联系、印刷以至出版等工作。每次都十分顺利而一年多次的雅集活动,亦开展得扎实而有意义特别是大家一致公推谢副社长定期作带杳的诗词词学术讲座,对扩大视野、提高赏析、创作水平深有助益,也朂受社员欢迎总之,作为首届社员对筚路蓝缕以耕耘诗词园地的"老黄牛"谁也不能忘记。今天历史又翻新页,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结社自由,创作天地愈加宽广;最有意思的是谢君之斗室,不但早已改观而且常来谈诗论文者,今尤胜昔:人次多了中青年比例也大了。②十年来如一日斗室主人,乐此不疲其精神的的难能可贵!

诗国春秾,繁花似锦"一水阳江才百里",仅诗词群体就出现了几个将来还會更多。正如一位诗社领导人所说:诗词学会组织一百个也不多。诚然这是时代的需求,文化繁荣的标志今年,漠江诗社已经进入第彡届中期了(五年一届),市诗会方才起步但共同的爱好,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和任务--振兴诗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激浊扬清,为兩个文明建设服务愿两树之诗花烂熳,硕果盈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杳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