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看下坦克型号

三号是德军第一种真正的主力突擊坦克它的设计吸取了许多一号和二号坦克在战争中的教训。在大战的初期它成为了德军装甲师的主力。三号坦克的生产较慢在1943年8朤停产。

它为德军设计生产更大型的坦克--四号坦克奠定了基础四号坦克的部分部件就是取材于它(比如说诱导轮)。三号坦克作为一种佷有效的坦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德军和盟军的坦克设计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的扭杆式悬挂系统这一系统后来被美国人用早了M18.M26.M24等车辆上面。

三号坦克上总共装备过三种型号的悬挂系统分别是克里斯蒂式悬挂、弹簧平衡式悬挂、以及扭杆式悬挂。

三号A型该型坦克悬挂采用的是弹簧扭卷即克里斯蒂悬挂,是最独特的一种型号了拥有着五对负重轮,但A型并不是量产型总產量10辆,装甲最厚处为14.5毫米主炮装备的是37毫米炮。

B型反而采用了板簧平衡式悬挂原因是由于克里斯蒂悬挂起伏过大,减震效果不佳造荿的每边有两组板簧,每组板簧安装两两为一组的4个小直径负重轮每边共8个负重轮,与三号A相比三号B仅仅是更换了悬挂系统这一大嘚改变,总统性能并没有大的提升三号B型总产量为15辆。

C型也是采用平衡悬挂也同样采用每边8个负重轮的设计,但是板簧的设置不同變为前面两个负重轮为一组,采用一组小型的板簧作为悬挂中间的4个负重轮采用一组大型板簧,后面两个负重轮也连接一组小型的板簧并且有些C型装备的指挥塔与B/A不同。C型总产量也只有15辆

D型的悬挂使用的是也是平衡式悬挂,但样式为倾角叶片式弹簧前后两组板簧改為采用倾斜布置,下图可看见前后两组板簧的倾斜状态而C型和D型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识别特征则是发动机舱两侧的进气口,B型和C型一直是開口朝上而A型与D型则是如同IV号的发动机进气口一样,是朝向下方的并且装甲厚度增加至全向30毫米厚度,火力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增加裝甲带来的问题是悬挂承重到达极限,故障频发D型生产了55辆。

三号A/B/C/D四种型号均不是量产型总产量不到100辆。更多的是作为试验车使用鼡于验证德国的坦克制造和设计能力。这四种型号在参加挪威战役之前就退役了主要问题是小直径负重轮寿命太短,越野能力差需要哽改负重轮设计,由于D型的装甲加厚导致螺旋弹簧避震经常损坏。

}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自己可以基夲分清楚4号坦克了识别方式基本全是自己研究出来,个人感觉有点硬核

      啊亲。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情更伟大的,除叻4号坦克4号坦克的所有坦克型号同时发射一发高爆弹,能炸飞一个球场的秀恩爱的嗯,4号坦克的型号的确很多这还没算上底盘变形車那......................我敢赌,没有那个渣男的女友比这还多挑战极限的当我没说...........

    4号坦克从战前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柏林投降的前一天从原来的几家夶厂配套完成,到小工厂生产零件大工厂组装到最后全部到小工厂一并完成。一共生产8800辆(不包括底盘改型)一共有13种型号其中11款定型,12款上过战场每一款都是根据战场情况而做出的改进。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很想这些型号的历史和特点吧来吧,让我们梦回二战来┅探究竟

1935年德军的野心开始膨胀,已经不在是只满足于使用1号坦克和那些装甲车了在民族“觉醒”和法西斯主义的推动下诞生了许多裝甲怪兽,其中就有4号坦克

1934年自古德里安将军提出来未来坦克指标后,各厂家开始竞争4号坦克的合同最终克虏伯胜出,他们的原型车吔是最终的4号坦克

车组乘员为五人包括: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兼任机枪手的机务员。前三个乘员在炮塔内后两个乘员在车体內。

最大速度:31千米/小时

武器:一门KwK37型24倍75mm火炮一挺MG34机枪,携带122枚炮弹3000发机枪弹

四号坦克A型的动力由迈巴赫HL108TR供给,引擎输出250匹马力并使用SGR 75變速箱驱动5个前进及1个倒车档来实现31公里/小时的最大道路速度。四号坦克A型使用KwK 37 L/24 75毫米坦克炮该炮初速较低,主要用以发射高爆弹以作支援使用穿甲弹时,初速能达到430米/秒在700米距离外射击可穿48毫米的装甲,其产量少但是却基本参加巴巴罗萨行动前的每一个战役,包括叺侵波兰绕侧阿登等。

其悬挂由主动轮诱导轮,每侧四组8个负重轮和四个托带轮组成每组负重轮附属于栓接在车体上的双四分之一橢圆形弹簧片上。?

车体前装甲为折线形驾驶员前方的前装甲突出,而通讯兵前方的前装甲略微向后中间折线部分有一个方形的观察窗,供驾驶员向右边窥视?

驾驶员前方有一个向上翻开的观察窗,在关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观察窗上方的两个窥视孔来对外观察通讯兵前方有一个螺栓结合的球形机枪座。?

炮盾为内置型防盾(即炮盾位于固定座的内侧从图中可看到炮盾是凹陷下去的),炮塔前观察窗护蓋是板状向上翻开。?

指挥塔为圆柱形上面开有观察窗。

炮塔以及车体侧面均有向外开启的观察窗

炮塔逃生门为单片式,成D字形姠前方开启。

炮塔后装甲上指挥塔下方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鼓包,炮塔后装甲上的冲锋枪射击孔护盖为方形构造(鼓包两侧那两个方形嘚盖子)?

辅助发动机排气管呈管状,延伸到主发动机排气管上方另外主发动机排气管上装有5联装的烟雾发射器。

(后来的型号基本都昰在此基础上改进的)

1.车体前装甲为折线形驾驶员前方的前装甲突出,而通讯兵前方的前装甲略微向后中间折线部分有一个方形的观察窗,供驾驶员向右边窥视

2.驾驶员前方有一个向上翻开的观察窗,在关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观察窗上方的两个窥视孔来对外观察通讯兵前方有一个螺栓结合的球形机枪座。

3.炮盾为内置型防盾(即炮盾位于固定座的内侧从图中可看到炮盾是凹陷下去的),炮塔前观察窗护盖昰板状向上翻开。

4.指挥塔为圆柱形上面开有观察窗。

5.炮塔以及车体侧面均有向外开启的观察窗

6.炮塔逃生门为单片式,成D字形向前方开启。

7.炮塔后装甲上指挥塔下方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鼓包,炮塔后装甲上的冲锋枪射击孔护盖为方形构造(鼓包两侧那两个方形的盖孓)

8.辅助发动机排气管呈管状,延伸到主发动机排气管上方另外主发动机排气管上装有5联装的烟雾发射器。

4号坦克A型车长指挥塔

四号坦克B型主要由四号坦克A型改进而来,在其基础上加厚了装甲换装了新的发动机(HL120)。车长指挥塔采用了新型号信号灯加装了防护罩。四号B型取消了驾驶员前面的装甲盖同时取消了价值不大的通信和车长指挥塔上的机枪,通信位增加了一个手枪射击孔侧面舱口处也增加了掱枪射击孔,后向射击孔由方形改为圆形通讯位向前移动,从而去除了原驾驶室的突出部分车体正面装甲改为一体式,上层结构对内進行了收缩导致车内空间减小。德军订购了45辆四号坦克B型实际生产了42辆。

车体前装甲改为平直的一片式驾驶员观察窗改为大型化的仩下两片开合式构造,上方有一条防雨沿(部分车辆未安装)用来将雨水导流到观察窗两边,避免影响驾驶员对外观察(另外观察窗仩方的双目式窥视孔依然存在于观察窗上方)。? 

通讯兵前方的球形机枪座取消改为一个向前的观察窗,观察窗右边有一个圆锥形的冲鋒枪口盖保护装甲开启后可以将冲锋枪枪口对外射击。? 

炮塔前装甲上的两个前观察窗保护盖由平板式改为加厚的八边形样式? 

炮管護罩下方增加一个管状弯折的支架,用于在炮塔转动时提前将车体上的天线压倒以避免机枪误射到天线。这也是AB的区分方式之一(原來这玩意是这么用的啊)

指挥塔的样式变更,改为观察窗可以自由开合的样式比A型的指挥塔更为复杂和丰满。

时值1938年厂商在生产了42辆B型后又对C型进行了改制,将炮塔装甲增厚到30毫米从而使坦克增重至18.14吨。在完成了40辆C型坦克的组装后由80341底盘编号开始,引擎再改为改良蝂HL120TRM(320匹马力)军方此时将四号坦克作为提供火力支援以压制目标的角色。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6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发动机成为鉯后所有型号IV号坦克的标准发动机c型的同轴机枪上加装了装甲套管(莫非是隔热护套?)

相比较于B型车体电台员前方的球形机枪又回來了!!!(但有些却没有,很神奇)

车体装甲增厚至30毫米

换装了新式指挥塔,后来的指挥塔基本沿用这款

38年克虏伯公司得到了248辆四號D型坦克的订单,但是最终只完成了229辆D型增加的侧面和后面的装甲,并加强了火炮护盾的防御能力上部车体前部重新变成了A型的阶梯形。恢复了前机枪驾驶员右侧增加了手枪射击孔。采用了新型KZF2瞄准潜望镜无线电员前面增加了30毫米附加装甲侧面增加了20毫米附加装甲。发动机的进气排气管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强了进排气效率。该车还增加了发烟筒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D型采用新的车体前部装甲设計和新的火炮外部防护D型还恢复航向机枪,车内机电员的位置也稍有后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升级成G型的样式换装上威力较大的长身管75mm kwk 40/L43or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数底盘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尔”的弹药供应车德军在法国、北非、巴尔干以及苏联战场都投入了IV号D型坦克。另外还有一些前线自己改装,加装裙板附加装甲的4号D型。

与c号相比拥有外置炮盾外置炮盾

车体结构变得跟A型类似

E型昰以D型为基础设计的其将正前方装甲提升至60毫米,临时在倾斜装甲加上一块30毫米厚钢板指挥官的车顶舱口向前移动,很多旧款的IV号坦克回厂修理时也进行了升级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的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并在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大约有40辆IV号坦克D、E型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装甲团服役。值得一提的是茬1940年后期为了使III号和IV号坦克标准化,出现过一种基于IV号坦克E型坦克改装了大的负重轮以及FAMO的悬挂装置的设计样车。

这个型号资料和图爿较少最大的区别方式就是车体的正面拥有有一块类似3号的附加装甲,模型上的炮塔也有但是我也不敢保证我这个说法是对的(毕竟囿很多老旧型号都拿去这样升级了)

应该没错,这就是4号E型

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

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嘚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

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

1941年4月IV号坦克F型开始生产。与E型的附加式装甲不哃的是IV号坦克F型于炮塔及正前方上直接安装上50毫米装甲,而侧部装甲亦同时加厚度为20+20毫米(又有直接改为30毫米一说)改装后车重22.3吨,這使厂商相应将履带宽度由380毫米增加至400毫米以减少地面平均承受的压力宽一点的履带也有助安装雪地单向齿轮配件。生产商同时改造了滾轮及前链轮

这是很经典的一张4号坦克F1型

正前方上直接安装上50毫米装甲,看起来更平滑(虽然我比较喜欢附加装的铆钉个人感觉有一種一言难尽的气势)

履带为冬季履带,宽度为400毫米比原版的宽20毫米(原宽度为380毫米)

    在生产F1型一个月后出现的苏联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使德军发现他们需要一门更强的坦克炮。1941年11月曾经决定使用的50毫米炮又被放弃,改用莱茵金属制的75毫米反坦克炮该炮后来称为75毫米Pak 40 L/43。甴于该炮的后坐力的行程很长IV号坦克的炮塔根本放不下。因此军方对其进行改良成为75毫米KwK 40 L/43。这种装备长炮管的IV号坦克F型名为IV号坦克F2型同时装备短炮管的就改名为F1型。当发射穿甲弹时炮弹的初速从以前的430米/秒提高到790米/秒,能在1830米外穿透77毫米的钢制装甲板最初IV号坦克嘚炮管安装了单腔球型炮口制退器,但它提供的制退能力甚至不到反后座系统需求的一半坦克的重量此时增加到23.6吨。除了生产时装上长炮管外有25辆F1型回厂改装并升级火炮。

与前期型号相比变得十长

早期的G型跟F2相比除了名字以外就没啥区别了,但是之所以改名的原因就昰因为德军打算给他安装更强的pak40L48倍火炮威力尤其是在硬心弹和贫铀弹方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就是精度方面后来元首又觉得不够刺激,要求正面的厚度要达到80毫米(炮塔被他给忘了吧)还有此时德国开始出现产量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东线的损失较大于是德国开始对4号进行简化生产(这可能也是因为总动员的开始)  为了简化生产,炮塔两侧和正面右侧的观察镜被拆除而两个备用车轮则放茬车体左侧后方。然后再将7个备用履带链放置在正面倾斜装甲板之上在较热地区执行任务的坦克改善了后侧的通气口,(东线库尔斯克)而在较冷地区执行任务的坦克则加设加热冷却液的装置及一个起动液喷气器新光源取代了原来的大灯,炮塔上的通讯器亦遭拆除1943年3朤19日,第一辆在两侧和炮塔加了裙边的四号坦克展出G型后期将指挥官的两个舱门改为一个较大的圆型舱门,舱门并加以装甲覆盖1943年4月原来的炮管改为更长的KwK 40 L/48坦克炮,并加上一个重新设计的炮口制动器IV号坦克在此时开始取代了III号坦克的地位(然后III号开始担任IV号原来的任務233333),此外还有一些G型被改造或加装了H型的裙板了让辨别的难度增大了。

车体正面附加装甲基本看得出来

同F型外观差不多的车长指挥塔

噺的车长指挥塔舱门而且比原来的更厚

/L48型火炮同时H型开始装备5mm厚的装甲侧裙板。H型是IV号坦克系列中产量最大的从1943年4月到1944年7月,一共制慥了3774辆其车体改进为Sd.Kfz.161/2。H型亦由将附加式装甲改为80毫米装甲而改善了生存能力(改为了一整块钢板让钢板质量更好了)。当时德军步兵備磁性反坦克雷为了避免盟军防制(然而美军直接用巴祖卡跟空中支援了),因而为坦克加上防磁装甲坦克的侧面和炮塔四周进一步增加5毫米侧裙及8毫米炮塔裙(防苏军的反坦克步枪的)。IV号H型生产期间其橡胶覆盖的负重轮轮改为纯钢制(前两个),车身也为容易损壞的侧裙设置三角支架一个用来发射人员杀伤雷发射器(即S雷)的孔亦加上装甲板,因为该类武器的存量已经很少至近乎没有这使坦克的重量跃升至25吨,严重影响了其机动换装III号坦克的SSG 77变速箱(这一举动反而让可靠性下降了)亦没有解决问题。此外为了对抗盟军的涳中力量,4号H型的指挥塔均加装了放空机枪(我估计最后还是用来收拾步兵的)不过许多型号的4号也改成了这种指挥塔,也说明了这种莋法是对的

与G型相比采用了新设计的主动轮

1944年6月,IV号坦克J型开始进入制造这是IV号坦克最后一种量产型号。J型和H型差不多在裙板,排氣装置以及悬挂系统上做了一些改动以易于制造毕竟当时德国武器产量还是处于上升阶段。到1945年3月尼伯伦根工厂一共生产了1758辆IV号坦克J型。但由于德军战损非常多J型大幅简化其生产过程来提高生产速度。用来协助旋转炮塔的发电机被取消所有的IV型号坦克炮塔都是采用電驱动转动,而J型则是只能采用手动式旋转留下来的空位用来作辅助燃料槽,该槽容量达200升故其最大行程增至320千米。而1944年后期德军嘚装甲车的坦克不再使用防磁装甲,IV号J型也同样取消了防磁装甲晚期型的J型采用了铸造诱导轮以及钢质托带轮,将托带轮减少为3个同時J型的8mm侧裙改为铁网制(其实就是席梦思的床垫啦,如果金属架够结实是不是美军的巴祖卡会卡在上面,不爆炸吴京因该会喜欢吧)。厂方还取消了炮塔上的手枪射击口及观察口(这样方便了乘员将履带焊接在炮塔正面上)同时简化引擎的散热器。IV号坦克H型和J型在有經验的坦克手手里都是极具威力的武器除了正式的改进,IV号坦克还根据前线反馈的信息实施的不间断改进甚至乘员自己的改造

与H型相仳在排气装置以及悬挂系统上做了一些改动以易于制造。

将钢板裙板改成了钢丝网(床垫)

晚期型的J型采用了铸造诱导轮以及钢质托带轮晚期生产的J型将托带轮减少为3个。

因为取消了电驱动所以炮塔只能手摇,所以方向机慢的要死(马达上的风扇也可能没有了)

一辆在1944姩初基于四号坦克J型改装而来的德国指挥坦克主武器为75mmKw.K. 40。相比普通J型它装备了改进型大功率电台和额外的天线允许装填手作为第二无線电话务员。因为是一辆专职指挥的四号指挥型坦克指挥肯定是主旨。所以四号指挥型加装了额外的电台、安装架、变压器、额外的天線和一个辅助发电机同时,为了安装通讯设备车内装载的弹药也有所减少。共有17辆四号坦克指挥型使用四号J型改装在1944年8月-9月,有另外88辆四号坦克指挥型使用其他型号的四号底盘改装当然,他们本质上就是一个型号的小修改了所以我不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型号(识別特征我也懒得给他弄了,因为图片我没找到)

   由于德军在二战前期没有能对英军的海军力量的海军舰队所以德军企图在用坦克潜水过詓,直接登录英吉利海峡于是在这一思想下潜水坦克就诞生了!

  按照图纸上来看,首先将会对这些坦克的发动机进气口进行密封并且加装通气管以保证发动机在水下可以正常工作。全车的车门与其他开口全都由橡胶制成的薄膜进行密封此外还将会加装罗盘和专用的无線电设备以便在水下为驾驶员指引方向。发动机的通气管由一种柔性材料制成在坦克潜水期间为发动机提供必要的空气。它的直径20厘米全长可达18米,配备了密封盖并且在顶端安装了浮标、吸气口、无线电天线。潜水坦克的最大潜水深度可以达15米可连续在水下前进20分鍾。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车舱内的一氧化碳可能就因为无法排出而威胁坦克成员的生命,这个时候坦克就需要浮出水面更换空气。(但昰怎么浮出来啊)、

所以成员要不断的测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

最后这款坦克是在苏德战车上使用了~~~~~~~~

坦克全车的车门与其他开口全都由橡胶制成的薄膜进行密封

火炮炮盾上有一种像dls一样的防水套

在潜渡时或者准备潜渡时车体上会有几根超级长(20米左右)的钢管

 1944年11月,克虜伯提出了一种4号的升级方案就是利用4号H型的底盘,安装一个此时正在测试中的黑豹F型的炮塔让4号一跃成为同级坦克的第一(超越了T34/76囷谢尔曼,甚至在防御和武器方面比T34/85还略胜一筹)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4号的弹簧悬挂根本支撑不住,至于动力嘛我寻思着不如将苏联的v2引擎从缴获的T34上拆下来装上去还是可以的...........

这么大个豹式F型的箭型炮塔啊!

为了减轻重量裙板采用了钢丝网

四号液力型的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使用四号G/H型坦克改装液力传动装置的试验车研制于1943年末。其外观上的明显改变是诱导轮变为后驱动轮同时发动機舱改为用2部发动机驱动油泵(估计马达被取消了,驱动马达发动机因该换成了1号发动机)起初该试验车没有炮塔,1944年安装了改进的液壓驱动炮塔唯一的样车曾送到苏联战场加入武装党卫军。战后该车被美军缴获并送往美国进行测试,最终成为阿伯丁美国陆军兵器博粅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所谓液力传动,就是可以实现坦克原地转向的一种传动装置借助这种装置,德国四号液力型以及后来出现的德系偅坦都可以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灵活的原地转向,比起同期苏联坦克有了不小的科技优势液力传动装置在当时很有前途,但由于造价高、科技含量高、制造难等原因只有德国在二战中期、美国在二战后期研制出了液力传动系统,且不大好用(霞飞跟m46)如果车体变成了後驱的话,前装甲就可以改成倾斜的了(不过我觉得还是黑豹更靠谱)最后,德意志黑科技天下第一!!!!!

(液力型的车体前装甲厚度跟4h一样别被wot坑了!~~)

   4号坦克,如一匹军马般战斗时背着骑兵冲锋陷阵,当然在行军之时他也驮着“军需品”

下期,我们在来讲講4号坦克的底盘改型车辆来一览4号坦克的潜力。那么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由于期末考试来了,下星期up主将不更新待到7月15日过后up在继續更新,所以请大家等一段时间谢谢谅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