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三国(伊朗、以色利、中国中东叙利亚伊朗)地理位置

愈演愈烈?中东三国混战已成!
汽车小动员
随着叙利亚战争的愈演愈烈,目前战场形势已经逐渐走向白热化。叙利亚政府军自从有了俄罗斯的帮助,可以说是愈战愈勇,目前已经收复回了大部分叙利亚领土。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万万没想到此时特朗普竟然放个大招,直接退出了伊核协议,这让全世界都陷入惶恐之中。叙利亚战争从2011年开始迄今为止已经七年了,除了俄罗斯一直对叙利亚进行援助,伊朗的介入可以说让巴沙尔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可是伊朗的介入却使得以色列颇为不爽,因为两国为了宗教等问题一直争纷不断。如今两国又为了叙利亚问题,实打实的又杠上了!中东三国新关注|伊朗|波斯湾_凤凰娱乐
image download error : 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Images/Upload/images/沙特利雅得.jpg" />
中东三国新关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提示:与远东相隔数千公里,信仰、习俗、环境都和我们大相径庭的中东,对于我们而言,始终有一种淡淡的神秘感。海湾地区当前形势,也颇为错综复杂。因此,习主席的访问之旅,引发了我们对于被访问三国的新一轮关注。
阅读提示:与远东相隔数千公里,信仰、习俗、环境都和我们大相径庭的中东,对于我们而言,始终有一种淡淡的神秘感。海湾地区当前形势,也颇为错综复杂。因此,习主席的访问之旅,引发了我们对于被访问三国的新一轮关注。撰稿|朱宇伦“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正如中国国家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问题多多的中东,成为了习主席新年到访的第一站。与远东相隔数千公里,信仰、习俗、环境都和我们大相径庭的中东,对于我们而言,始终有一种淡淡的神秘感。海湾地区当前形势,也颇为错综复杂。因此,习主席的访问之旅,引发了我们对于被访问三国的新一轮关注。沙特不仅仅是美国的盟友还是要从此次访问的第一站&&沙特阿拉伯说起。沙特阿拉伯,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坐拥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教圣城,同时还是“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主导国家之一,在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尽管境内地广人稀,遍布沙漠,沙特却拥有着高达24554美元的人均GDP。支撑着这个国度在海湾的话语权的,正是工业社会的“黑色血液”&&石油。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早在1984年,沙特国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为500亿吨,天然气储量则为 34885亿立方米。如此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得沙特在立国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了海湾地区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家。与石油一同出现的,自然少不了西方列强的身影。上世纪30年代,大量石油的发现,使得沙特成为西方各国眼中的“香饽饽”,二战时期,希特勒和日本天皇都曾致信沙特国王,以求合作。但国王伊本·沙特权衡利弊后,依旧选择了亲英美的外交路线,也由此揭开了沙特与美国的亲密外交历史。1945年,为了感谢对沙特在二战中对同盟国的支持。病重的罗斯福在波斯湾的美国“昆西”号上会晤了沙特国王,自此,沙特与美国建立了“石油换安全”的防务战略,直至如今。可以这么说,沙特阿拉伯是山姆大叔在海湾地区除以色列外最坚实也是最强大的盟友。但是,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又不仅仅是盟友这么简单。至少,在宗教层面,保守的沙特人恐怕难以接受美国大兵带来的“美式文化”&&譬如穿着短袖短裤、开着在利雅得大街上兜风的美国女兵。或者可以这么说,沙特与美国外交的底线是不能动摇伊斯兰信仰。这一点从沙特多次发动的“石油外交”中可见一斑。1956年,埃及与英、法、以色列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为配合埃及的行动,表达对西方国家的不满,沙特第一次拿起了手中的石油武器,对英法等国展开石油禁运,迫使西方国家纷纷对参战的阿拉伯国家提出谅解备忘录。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1973年的石油经济危机中,沙特等国主导的OPEC大幅减产,并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让西方各国的经济好好喝了一壶。2001年的“9·11事件”,更是让美沙关系出现了不小的裂痕,因为在实施袭击的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名沙特人,策划袭击的“基地”首脑本·拉登更是出自沙特的贵族世家。尽管当时年迈的阿卜杜勒国王第一时间出现在白宫发表演说以示立场&&“无论怎样,沙特与西方一直是友好的伙伴,我们应该与西方一道,共同谴责这场暴行。”但是,终究是嫌隙已在,阿卜杜勒国王深知,沙特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皆是建立在石油之上,一旦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抑或是沙特的石油资源枯竭,沙特恐怕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于是,立国伊始就推行实用主义外交的沙特将目光投向了,开启了“管理多重依赖”的外交战略,即一种在面对霸权国家时,国家为了增加自身的自主性,而寻求与其他大国建立多样化外交关系的战略,目的就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外交砝码。2014年2月和3月,当时的沙特王储兼国防部长萨勒曼访问了日本、印度和中国。这三个亚洲国家当年的总财富达到了17.04万亿美元,几乎与美国所拥有的17.41万亿美元的总财富相当。并且,在2013年,这三个亚洲国家也占据了沙特石油总出口的39%,几乎是美国(19%)的两倍。日益崛起的中国在沙特“向东看”的战略之中,也就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建交时间很晚,直到1990年,两国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这并不能阻碍两国关系的飞速发展。正如中国驻沙特大使文接受采访时所说,“虽然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后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但后来居上,两国关系大踏步向前迈进,取得跨越式发展。”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营商环境报告》中,沙特阿拉伯营商环境综合得分69.99分,大幅度高出中东北非地区国家的平均值59.23分,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阿拉伯国家之一。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沙特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经贸合作伙伴。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沙特双边贸易额达691.5亿美元,是建交时的230多倍。2014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近5000万吨,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6.1%,沙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沙特还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沙特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94.7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完成营业额59.47亿美元;2015年1月至11月新签合同金额5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中国在沙特大型中资企业更是达到160家之多,业务覆盖铁路、房建、港口、电站、通信等多个领域。不仅是经贸方面,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也颇有建树。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沙特政府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援助,是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2013年,中国成为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宾国,沙特在北京国际书展上也是主宾国;2015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奠基;沙特赴华申请签证人数年年刷新纪录;中沙互派留学生逐年增加;中国赴沙特朝觐的穆斯林人数也不断增加,2015年达到1.45万人。两国高层之间的交流亦是颇为频繁&&时任国家主席2006年和2009年两度访沙;时任国务院总理2012年访问沙特;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1998年作为王储访华,2006年又把中国作为登基后的首访之地;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2014年作为王储访华。早在2008年,习近平主席在担任国家副主席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就包括沙特,而此次又将沙特作为中东之行的第一站,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习主席选择在2016年初进行访问,这个时间节点也值得推敲,可以这么说,两国之间不仅仅有经济和能源上的考量。近年来,沙特卷入了叙利亚内战以及也门的教派纷争,加之2015年国际油价大跌,2015年的国内财政赤字已过了1000亿美元,沙特正面临着社会矛盾激化的窘境。2016年年初,沙特又再度卷入与伊朗的断交风波之中。且不说在之前多年外交关系中出现的嫌隙,单单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沙特依仗多年的盟友美国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这其中固然有美国战略重心调整的因素,但是正如美国前外交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院长瓦利-纳赛尔所说,美国认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有所已经下降&&尤其是在伊朗跳出了被制裁的牢笼,与美国关系回暖的当口。“石油换安全”的战略方针也似乎有所动摇,甚至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美国有意识地支持沙特国内的少数派什叶派反对沙特王室。对于经济利益、地区安全与政权息息相关的君主制国家沙特来讲,在这个时刻,中东不稳定的局势让其安全感大减。美国人转移战略重心,于是,沙特人也学会了与其他国家搭建战略合作平台,这个对象恰恰就是中国。其实早在建交之前,就有中国出售“东风”战略导弹给沙特,用以威慑以色列的先例。两国之间也并不是初次进行战略合作,2006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沙特之时,两国就建立了战略性友好关系。此番习主席访沙,沙特不仅给出超规格接待,先是4架F15战机护航,接着授予沙特最高勋章,更是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长远来看,中国与沙特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相比美俄,中国在中东各国都有共同利益,并没有明显偏袒一方的地缘私利。某种程度上来说,原油需求量巨大的中国更将会是沙特未来的经济支柱之一。加之美国一步步抽身离去,地区安全局势纷繁复杂,这也就无怪乎沙特在战略上、经济上都不断接近中国了。而在不久的将来,这势必将成为中沙关系的新常态。伊朗老朋友,新机遇说完沙特阿拉伯,自然就不会不提到最近和沙特断交风波闹的沸沸扬扬的伊朗。波斯高原也是习主席此次中东之行的重要一站。与由逊尼派瓦哈比派执政的沙特不同,伊朗是中东为数不多的几个什叶派穆斯林掌权的伊斯兰国家。而与沙特相同的是,伊朗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截至2011年底,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均列世界第四位,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中东的话题似乎永远绕不开美国,依旧是因为石油和资源,伊朗和美国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1925年,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并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41年礼萨·汗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当时的伊朗凭借强大的军力以及美国人的支持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王朝逐渐沦为美国人的傀儡政权,所谓的白色革命以及一系列的政策更是引发了伊朗国内的普遍不满,最终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于1979年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之而来的美国对于伊朗近40年的制裁与封锁。由于美国方面的长时间制裁,2014年伊朗原油国际贸易量只有0.8亿吨,仅为沙特的五分之一。相较于沙特占到世界总产量12%的大规模生产,伊朗的原油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2%。而从2004年以来,沙特原油产量增长了8.6%,而伊朗却降低了19%。产能与实际产量的不对等严重限制了伊朗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制裁,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都发动攻势,企图两面合围伊朗,并针对伊朗的核问题大加攻讦。而之所以称中国和伊朗是“老朋友”,不仅仅是因为两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丝路贸易史,在伊朗内外交困之时,中国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才是两国得以发展到如今关系的关键。1980年,萨达姆在美苏的暗中支持下,乘伊朗新政权立足未稳大举入侵,两伊战争爆发。当时的国际舆论受美国和西方的引导并不同情伊朗,伊朗成了“国际孤儿”,在海湾地区备受孤立。而当时的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冷落伊朗,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对两伊战争持中立立场的国家。1984年,时任中国外长的吴学谦正式访问伊朗。1985年,时任伊朗议长的拉夫桑贾尼访华,开启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层接触。自1971年建交,尤其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都坚定不移地给中国以宝贵的支持。而在伊朗遭遇国际孤立时,中国也能顶住国际舆论压力,与伊朗保持了多年的正常友好交往。不仅仅是外交上的支持,在经济与能源上的互惠互利更是重中之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首次遭遇能源短缺。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纯进口国。此时,饱受制裁之苦的伊朗提出以原油代替现汇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经过数年的技术探索与引进后,由伊朗输出的原油,为中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中国输出的资本也极大地缓解了彼时伊朗的困局。截至目前,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输入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超过2700万吨,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近年来,中伊之间的高层互访也极大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增长,中伊双边贸易额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千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1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6年保持伊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伊朗的高铁、油气、水电、化工、电信等领域的一大批建设工程中,中国企业的身影同样是越发增多,譬如德黑兰的地铁建设,正是出自中方企业之手。中伊两国的人文交流也不曾落后。双方互相举办文化周活动,伊朗连续两年举办“中国电影周”。2015年8月,中国爱乐乐团“丝绸之路”巡演在德黑兰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两国文化、教育、智库、图书馆团组频繁互访。回到此次访问本身,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中国与伊朗签署了包括能源、产能、、电讯等领域的17项协议,并承诺有意将双边年度贸易额从目前约500亿美元提高至未来10年6000亿美元的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与沙特,中国与伊朗也一举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还需要认真关注的一点是,伊朗的核协议刚刚生效,走出制裁的伊朗开始宣布石油增产。此时,习近平主席成为了第一位访问伊朗的大国元首,也是中国元首14年后再度访问伊朗,个中象征意义非凡。路透社援引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格拉曼耶的观点称:“中国依旧严重依赖伊朗的能源,伊朗对于中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远远超过欧洲。”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伊朗供应的原油可经由陆上管道运输,确保了中国原油储备不会受到马六甲海峡的限制,选择伊朗作为原油储备的主要来源,在战略上颇具意义。但又不仅是因为石油,北京有太多的理由与德黑兰搞好关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48.21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也是中东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目前已成为伊朗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出除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被压抑了近40年,厚积薄发的伊朗,经济方面大有井喷之势。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伊朗地处亚洲中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完全有成为“中东枢纽”的潜力。此外,伊朗由什叶派穆斯林执政,近些年来,伴随着中东传统逊尼派国家的相对弱势以及“什叶派之弧”的初步形成,伊朗大有成为中东新的领头羊的趋势。而军事实力强大,国内政权稳定的伊朗,在IS肆虐的中东所能起的安全作用,更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在中东拥有这样一个坚实的合作伙伴,无论是从经济层面抑或是战略层面都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而与这样一个“老朋友”的关系若是能更上一层楼,对于中国来讲,则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机遇”。埃及 文明古国之间的对话最后再来谈谈埃及,今年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因此,习主席选择在2016年的年初访问埃及,颇具纪念意义。且不说同为文明古国的两国自从古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就有的交情。单单是1956年,刚刚获得独立不久的埃及,就敢于冲破帝国主义封锁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就足见两国友谊之深厚。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三次访问埃及,为中埃友谊打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此后,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访埃。而埃及方面,无论是纳赛尔,还是继任者萨达特,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至于后来的穆巴拉克,更是曾9次造访中国。近20年来,两国之间的政治互动日渐频繁。1999年4月,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埃及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国家。2004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6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自日起,中埃两国互免持中国外交和公务护照,埃及外交和特别护照人员签证。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再度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埃及政局发生动荡,执掌政权多年的穆巴拉克下野。但是这也未能阻碍中国与埃及两国之间关系的增进。2012年8月,穆尔西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这是穆尔西总统上台之后首次出访非洲以外的国家,北京所受到的待遇甚至好于华盛顿,足见埃及对于中国之重视。此后,埃及再度发生局势动荡,尽管如此,取代穆尔西担任埃及总统的塞西,也没有放弃增进与中国的关系。2014年12月,埃及总统塞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中埃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2015年中国的“9·3大阅兵”之时,塞西再度访华,埃及军队也成为唯一参与阅兵的阿拉伯军队。政治互信带来的是双边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两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推动双方企业扩大经贸合作,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13年,中埃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102.13亿美元。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中国已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埃及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六大投资目的地国,中国企业对埃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经累计投资超过9亿美元,成为中埃经贸合作的典型案例;同为文明古国,文化成就非凡的中国与埃及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亦是源远流长。中埃两国于1956年正式签署文化合作协定,此后双方共签署9个文化合作执行计划。2002年我国在开罗设立中国文化中心。2002年中埃两国签署中国公民组团赴埃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赴埃及旅游的人数就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中。两国之间还结成了13对友好省市。两国自1955年起互派留学生,此后逐年增加。1995年12月,中埃签署了两国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1997年签署两国教育部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协议。目前埃及有4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2007年,开罗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北非地区第一家孔子学院。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与苏伊士运河大学合建了埃及第二所孔子学院。而刚刚到来的2016年,已经被两国定为中埃文化年,习主席在访埃期间就出席了文化年的开幕式。简而言之,中国与埃及的交流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当然,习主席此番将埃及作为访问的一站也是有其深意的,建交60周年的纪念意义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埃及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地位,亦是重要原因。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接之地,扼守欧亚水道的咽喉苏伊士运河,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契合点,战略意义非凡。埃及在阿盟和非盟中的地位也使得中国十分看重这个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埃及,还是伊朗和沙特,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意向国,习主席此次的访问,无疑强化了亚投行在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存在感。“自2011年以来,埃及历经两轮政治更迭,经济遇到困难。塞西总统上台后先后两次访问中国,与中方在诸多重要问题和重大项目上达成共识,这体现了埃及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但是正如埃及经济学家、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领袖赛义德·阿卜杜勒阿勒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所说,与其讲中国需要埃及,不如讲埃及更需要中国。前文所提到的伊朗和沙特又何尝不是这样,伊朗经济被打压制裁30多年,沙特遭遇油价大跌和巨额财政赤字,三国在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各自的问题。来自中国的巨大市场,无疑油气资源都颇为丰富的三国所垂涎的。务必要提及的一点还有,而中东当前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安全危机,“阿拉伯之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曾完全消除,巴以冲突日复一日,以沙特与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的冲突愈演愈烈,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持续肆虐&&习主席的访问之旅,无疑代表了一种态度,中国愿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参与到中东的和平发展进程之中。从“一带一路”战略到“亚洲基础设施”,从原油进口到地区安全问题,从经贸合作到文化交流,习主席的新年第一访,无疑是成果丰硕的。相信中国与沙特、伊朗、埃及三国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关系,都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64983
播放数:97887
播放数:31470
播放数:164333
48小时点击排行中东风云||伊朗、叙利亚、以色列三国开启群战模式,中东硝烟将再度来临?
随着8日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以色列和伊朗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先是以色列空袭了伊朗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南部的军事基地,该此空袭造成包括8名伊朗人在内的15人死亡。面对此次空袭,伊朗最终没有和之前一样选择隐忍,而是在10日凌晨,由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圣城旅向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电子战基地、第9900情报中心、以色列军事通讯和侦察中心和810基地等军事目标发射了约20枚导弹,戈兰高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遭受打击不久之后,以色列由发动报复行动,以色列空军起飞多架F-15|和F-16|战斗机,沿袭多次行军路线,从以色列境内进入黎巴嫩领空,对叙利亚境内包括军营、哨所、弹药库、补给点和陆军基地在内的多处伊朗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而在该冲突中尤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尽管以色列曾警告叙利亚政府军不要进行干涉,但叙利亚防空部队还是参与了冲突,叙利亚政府军不仅对以色列战机开火,还发射了数十枚防空导弹对以色列空对地导弹进行了拦截,随后以色列对叙利亚防空导弹和高射炮以及雷达基地等目标进行了打击。
据悉,以色列此次空袭,出动了28架战机,前后发射了60多枚空对地导弹,同时还发射了10余枚地对地导弹。叙利亚防空部队在该次冲突中表现不俗,约击落了半数的以色列导弹。
冲突结束不久后,以色列军方表示,希望和伊朗的互相攻击不要再继续,但伊朗既然已经亮剑,岂会轻易善罢甘休。
有评论认为,伊朗很可能会以大规模的导弹袭击为军事手段实施报复行动,并重点打击以色列的空军基地。随着该冲突的爆发,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而在冲突之前,各方就已经开始了军事部署,一次风雨似正在开始席卷中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16首场外交大戏登场:习近平将对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原标题:2016首场外交大戏登场:习近平将对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新年伊始,中国元首第一场外交大戏登场。15号,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9日至23日,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西亚北非动荡5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这一地区。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5号宣布,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塞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鲁哈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19号到23号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西亚北非动荡五年来中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这一地区。
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分别与中东三国领导人会谈会晤,谋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见证经贸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就中东局势的和平稳定进一步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并将面向地区国家提出一系列合作举措,十八大以来,习主席足迹遍布五洲,全方位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此次中东之行将为完善全覆盖外交格局添上关键一环。
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是中国的大周边,也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区。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曾以一句“不能缺席”表达了中国态度。
习近平表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在中国“朋友圈”中,中东大国沙特、埃及和伊朗是中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不过眼下,中东局势胶着,沙特、伊朗又出现外交风波。有人质疑,此时访问中东是否是个好时机?中东问题专家、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问题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表示,习主席访问中东是酝酿已久的计划,这一既定计划能够成行,正说明中国与沙特、伊朗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
李绍先认为,为习主席中东之行意义重大。中东目前形势非常严峻,政治秩序崩溃,阿拉伯国家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在转型,再加上2003年以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力量严重失衡,这样的局面下,牵一发动全身,使中东尽快稳定下来的助力,就是推进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习主席中东之行,肯定会大力倡导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中国主张。只有政治和解,才能有效地打击极端组织,形成合力,中东才能逐渐走上稳定之路。
针对目前中国对中东政策,外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东事务复杂,中国尽量不要参与得好,另一种认为,中国应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李绍先表示,实际上,中国在中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李绍先分析称,2013年之前,在伊朗核问题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是积极参与的一方,参与的程度在不断加大。到2013年、2015年关键谈判中,中国对推动谈判最终签署协议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7月14号,伊核最终协议签署以后,习主席无论是去美国访问,还是在国际场合,多次会见伊朗领导人,他们对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诚挚感谢。首先,中国和中东利益上越来越密不可分,能源需求、市场需要、安全利益及最近推进的一带一路等方面,中东地区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其次,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中东乱局严重威胁世界稳定有目共睹,所以必须在中东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李绍先强调,中国的参与与其他大国不同。中国作为一支和平力量出现在中东,深得各国各方信任。这点正式中国在中东发挥积极作用的优势。他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在中东地区不追求利益的大国。中东地区政治持续崩溃,未来重建秩序,每个大国都有自己的要求,使得大国在打击极端势力、消灭IS方面无法形成合力。而中国对未来中东秩序的重建、构筑没有任何要求,凡是有利于地区稳定,凡是本地区国家能够接受,符合人民利益的,都给予积极支持,这是任何大国都做不到的。基于此,中东地区多数国家信得过中国,认为中国是客观、公正的外力。
李绍先还表示,经济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政治上,中国的主张有利于中东局势趋稳。
李绍先分析称,中东亟需和平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这两者密不可分。中国现在大力倡导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构想,正好迎合中东发展。同时,中国更多地会在政治上促进中东稳定,以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作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动国际共识。通过这次访问,中国和一大批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的合作水平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原标题:2016首场外交大戏登场:习近平将对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本文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利亚和中东的乱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