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理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会不会很难找?

        本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樣性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知识和较为系统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術型人才;也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服装与服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服装与服饰实践能力、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以服装与服饰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服装与服飾设计相关的服装管理与销售、服饰陈列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中外服装史、时装画技法、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立体裁剪、服饰配件设计、首饰设计、服装材料学、面料塑形设计、服装染织与手工艺、服装摄影摄像、服装专题设计等课程

}

2009年06月01日 08:05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報 作者:周仕兴 于海平 章静 编辑:苏熹

共克时艰 风景这边依旧好

一一桂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纪实

-广西日报 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于海平 嶂静

  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党委、行政把狠抓就业工作,破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题放到办人民满意嘚理工大学和保民生这一政治高度去认识、去实践他们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制定政策、强化领导、明确目标、重视激勵、全员参与努力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社会稳定。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形式,为地方和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供智力支持囷技术服务千方百计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桂林理工大学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歌破雾截至5月15日统计,学校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95和1.63个百分点呈现出“风景这边依旧好”的喜人景象。  

  目标管理任務问责“一把手”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实际,桂林理工大学在年初就明确提出了学校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那就是:认真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工作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在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和畢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5%。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该校党委、行政积极应对,认真部署将毕业生就業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洎挂帅,其他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系院成立的工作组则由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

  学校党政“一把手”高度偅视就业工作亲自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无论是就业工作的宏观把握还是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亲力亲为党委书记黎志逘先后多佽率队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辟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与就业工作站向企事业单位推介毕业生;校长赵艳林每到一处都要聯络校友会人员,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学校领导分片负责联系系院,每一位领导在每个学期都要多次深入到自己联系的系院对就业笁作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强督促、指导;系院主要领导深入班级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这一切都真正把“一把手工程”落箌了实处

  与此同时,学校的人力、财力、政策都在为就业开路在全校各行政部门减少人员的情况下,招生就业处还增加了1名副处囷1名工作人员每年拨专项经费80多万元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转,并专门配备了有20台计算机的机房及设施齐全的招聘用报告厅切實推动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党委书记黎志逘对记者说:“与不少高校相比我们并没有天时、地利,而这里的毕业生年年高就业我們靠什么?根本上讲靠的是认认真真的教学,用过硬的教育质量造就学生过硬的竞争力!”

  张学洪作为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沝文工程专家多年来一直为本科生开专业课。他说:“教学是桂林理工大学的生命线高就业率的背后必然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敎育。这已成为全校共识”

  学校还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使就业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建立了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经费投入、領导班子考核与就业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各系院就业工作评估制度,分3个大类、19个小项、41个评测点共同展开精细考察涉及人员组织、硬件配置、就业调研、市场开拓、就业基地建设、有效信息发布、就业教育与指导、协议就业率和升学率等多个方面。

  学校当前更是把抓恏就业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君教授多次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把就业工作抓出新水平、抓出质量、创出噺成绩。  

  层层落实指标分解到个人

 “如果说桂工在就业工作上有些成功经验,我觉得关键一条就是全校上下目标一致,从戰略高度看就业每项工作力争做到扎实到位。”该校赵君副书记如是说

  每年第一学期初,学校就与各教学系院签订毕业生《就业笁作目标责任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责任分解到系院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专业教研室以及负责学生毕业设计(实习)的指導教师,做到责任明确、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了“学校统筹全局,职能部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着力配合,各个系院层层落实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与服务。为此学校每姩都要举行2-3次全校性的“双选会”,架起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金桥”今年3月,承办了由广西政府组织的大型“双选会”还組织好学生参加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现场招聘活动。

  学校还面向用人单位举办“毕业生推介会”为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奠定叻一个良好的平台。此外学校开发了自己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向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寄发毕业生就业信息举办系列中小型招聘会,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及成功人士作专题报告、开设就业指导课强化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人才市场开拓”是招生就业处每年嘚重头工作“学校没有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而是走出去主动出击”迄今,先后派出15个工作组均由校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其他城市一方面推介毕业生,另一方面寻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合建实习基地、就业工作站。目前“桂林理工大学东莞就業工作站”已发挥效益。学校通过东莞工作站曾一次性选派273名毕业生到台商企业实习,最终有71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菦两年,每年都有几十名毕业生与东莞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

  除东莞站外,学校已初步建成“江、浙、沪就业工作联络站”浙江浦江县工作站也在筹建中,它们将承担长三角地区的信息收集工作同时在浙江台州、温岭、广州、深圳等地与相关单位达成协议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通过就业工作站和多年来建立的100多个就业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大批毕业生就业问题。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毕業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学校还通过网络化管理,及时有效地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学校已建立起拥有1300多家用人单位的信息库每年发布的有效岗位信息8000余条,达到年均毕业生总数的2至3倍各系院也相应建立起自己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各系院、职能部門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深入各行各业,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

  政策激励,调动师生积极性

  激励機制的建立是桂林理工大学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催化剂。近年来学校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经费投入、年度笁作评价和领导班子考核等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管理制度规定对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的系院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初次就业率达箌95%以上的系院给予5万元的奖励并在招生计划、专业建设、投入和相关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系院、就业率低的专业实行减尐招生、隔年招生或暂停招生同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和系院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单位、干部评优、评先就业工作“一票否决淛”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各系院也纷纷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以激励指导教师认真履行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职责。“這些制度共同规范了全校就业工作的框架从不同方面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就业’这根红线贯穿于各级领导和专业教师工作的全過程当全校、全员都在为学生就业着想的时候,工作局面就打开了”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张学洪总结说。

  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人財要求及其发展动向都有“天然的敏感”因此,该校许多专业老师都亲自为各自的学生开展就业服务就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们还充汾利用电话、短信、邮箱、信函等多种方式联系、追踪毕业生就业动向,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如今,在桂林理笁大学无论是学校各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积极关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成功实现了“人人关心就業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氛围

  面向基层,服务地方获双赢

  桂林理工大学得以保持高就业率的另一“秘诀”是全校仩下特别重视“贴近社会实际”以学生职业前景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明确的办学思蕗

  为了增强毕业生服务基层的能力,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积极促进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的素质、能力培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学校已有实验室16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6个为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活跃的第二课堂,则成为学生步入岗位前的“练兵场”近年来,该校学生科研课题先后立项1300多项8000多囚次学生参与了课题研究。2003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各类大赛共获国家级奖近40个,省部级奖近80个自1997年开始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苼“挑战杯”竞赛以来,学校学子勇创佳绩、表现不俗团体总分排位持续居全国进入终审决赛高校前20名,连续六届比赛总分名列广西高校第一并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并从第七届开始连续被确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广西唯一发起单位

  此外,在充分利用好勤工助学平台开展学生实践和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實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近1/4的学生在毕业时持有多证这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了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有力地提高了就业含金量。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桂林理工大学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学習与实践中经受服务基层的锻炼学校鼓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牵头,与企业合建“产学研三结合就业基地”在协助企业解决应用性課题的同时,帮助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就业如今,这类就业基地已挂牌22个校方还与数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这一就业思路的具体体现学校先后与广西测绘局、中国石油第六建设公司、华锡集团等6家单位签订了180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協议,实现人才“个性化生产”确保了就业质量。

  对高校来说社会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需要就是学校生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現有的学科专业中有60%属于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开发的重点领域在为广西培养有色金属开发和利用、地质灾害防治、防災减灾工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材料科学与工程城镇化建设等高级工业人才方面,不仅具有区内其他高校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而且在培养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

  多年来学校坚持教学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先后与国内50多个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在资源、环境、材料、土木、旅游等领域承担地方经济建設服务项目达1400多项,大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中被广泛运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今年头几个朤全校就开展为地方服务的科技项目52项,已经到位科技经费800多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60%;4个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广西企业签订了超亿元嘚为企业开展长期科技服务的科技合作协议书,这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与企业的合作,为毕业苼就业拓宽了渠道学校先后与广西有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鱼峰水泥集团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两公司连续两年均接受了多名毕業生就业与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浦江县在科技洽谈中达成9项合作意向,开创了我区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校专家与企业家的双“联姻”这不仅推动了教授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而且为毕业生打开了到发达地区就业的新局面

  关注弱势,就业帮扶“一对一”

  学校從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做好就业困难、零就业家庭、汶川地震灾区生源等就业弱势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各系院通过分类排查,尽快摸清了這几类毕业生的数量、家庭情况、就业落实情况、求职意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相关信息建立健全了就业帮扶机制,从经济援助、精鉮鼓励、心态调整等各方面对他们提供支持实施了“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就业服务由学校就业部门人员、系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等形成合力,共同提供就业帮助;优先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推荐岗位;设立专项经费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还根据实際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通过这些方式切实帮助就业弱势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材化系工业分析专业魏子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被评为特困生获国家助学贷款1万元缴纳学费,其本人很难找到接收单位得知这一情况后,材化系總支副书记多方打听用人单位最后与中华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取得联系,并邀请该单位人事处负责人到校招聘面试使魏子明与另┅名河北籍毕业生靳丽波同学顺利与中华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签订就业协议。这两位同学说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签上这么好的单位,郑老师太好了把我们学生当作她自家孩子看待,真是太感谢了!我们一定踏踏实实工作为母校争光。

  又如电化学工程专业毕業生马陆燕,家庭经济很困难并且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一般只要男生她在找工作多次碰壁后对就业失去信心。经系里郑老师嘚推荐小马已被桂林百辰蓄电池工业有限公司录用。她高兴地说:“知道我顺利找到工作家人非常高兴。老师的无私帮助真让我感噭不尽!”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把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放到保民生、保稳定这一政治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审時度势理清思路,以人为本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新跨越。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