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照样子写词语是非我发现每组词中两个字的意思什么请你在写出一个这种结构的词什么

第五十七课
诗篇& 之一
题示Revised& Version
PascalPenseesIV242243
C.J. Ellicott&&& Shelley
属灵的价值
&&& Ambrose
&&& PsalmPsalmosPsalmoiPsalmoiLatin& Vulgate
&&& OdesNeginothPsalterPsalter
&&& TehillimTephiloth422033
收集与形成
&&& 391719530
&&& Orphan
诗篇与五经
&&& MidrashimMidrashMidrashDelitzsch
属灵的信息
篇: 灵修之书
&&&&&&&&&&&&&&&&&
&赞美的 祷 告
第五十八课
诗篇& 之二
&&&&&&& &&&&&&&&&&&&&&&&&&&&&&&&&&&&&&&&&&&&&&&&&
&&& genitive& case
&&& &&&&&&&&&&&&&&&&&&&&&&&&&
&&& &&&&&&& &&&&&&&&&&&&&&
&&& &&&&&&&&&&&&&&&&&&&&&&&
&&& &&&&&&&&&&&&&&&&&&&&&&&&&&&&&
&&& &&&&&&&&&&&&&&&&&&&&&&&&&
&&& &&&&&&&
&&&&&&&&&&&&&&&&&&&&&&&&&&&&&&&&&
诗题何时加入?
&&& Bishop JebbBullingerKielBishop& Perowne
&&& Dr. James& W. Thirtle& LL. D
&& 3Neginoth19
需重新安排之诗题
百台花与迦特
&&& ShoshannimGittithGiitithNew& English& Bible
&&& ShoshannimGittith
&&& ShoshannimGittiih
&&& ShoshannimGittiih
&&& Muth-labben
&&& MuthlabbenbenbenbeyneyMuth labbeynTargum
&&& Dr. James
W. ThirtleThe& Titles& of&
the& PsalmsDrE. W. BulllingerThe Chief& Musician
第五十九课
诗篇& 之三
&&&&&&&&&&&&&&&&&&&&&&&&&&&&&&&&&&&&&&&&&&&&&&&
&&& Songs& of&
&&& ha-A Song
of The Degrees
&&& 562730
&&& Bullingers& The& Chief& Musicim
弥赛亚诗篇
1767252746342729
另一组的诗篇
诗篇& 之四
&&&&&&&&&&&&&&&&&&&&&&&&&&&&&&&&&&&&&&&&
&&& 101041718141510915& 2313& 612589101079
&&& Imperfect& tenseImperative
&&& 116910
&&& 6125879
&&& Antiochus& Epiphanes
第六十一课
诗篇& 之五
&&&&&&&&&&&&&&&
Burns The Cotters& Saturday Night
个别诗篇的研究
诗篇一三九篇
&&& 881011
&&& 717192324
诗篇二十三篇
&&& isJehvah-raahYah-weh-raan
&&& tsidkenu6
&&& shammah35
&&& 1223536479
&&& 110112123131541617
&&& ElJehovahYhwhYahwehJehovahElohim
你能回答吗?
3Orphan& psalms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初中古诗文题目
初中古诗文题目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一) 七 年 级 (上)班级
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请根据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
。4.时至今日,儒家提倡的许多为人为学之道仍使我们受益匪浅。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句子意思要完整) ..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6.陈新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孔子《论语》中“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这句话也表达了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7.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还记载有类似意思的孔子的两句话:
。8.《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以上这点,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9.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10.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体现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1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16.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
,听取蛙声一片。18.旧时茅店社林边,
。19.《天净沙
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1;
。20.×××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不觉脱口而出。这句话也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21.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2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25.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26.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28.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2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3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3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32.《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33.晏殊的《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的两句是:
。34.正入万山圈子里,
。35.争渡,争渡,
,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37.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38.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的诗句是:“
。”39.谈到写文章、做学问必须有生活积累,有新鲜的材料,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人们常引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一句名诗:“
2二、根据拼音写汉字。①一shùn(
⑧苦心孤yì(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项为之强(
) ②鞭数十,驱之别院(
) ..③或凭或立(
) ④去后乃至(
) ..⑤其家甚智其子(
⑥元方入门不顾(
) ..⑦吾日三省吾身(
⑧天雨墙坏(
) ..四、属对练习。①上联:雪漫长天寒梅独俏
②上联:枫叶经霜艳下联:
下联:③上联:亭闲有竹春常在
④上联:一夜春风至下联:
下联:五、诗歌欣赏。1.
(曹操)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所想。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
次北 固 山 下
(王湾)(1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12)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3.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下列是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 3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4.
(辛弃疾)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5.
秋 思 (马致远)(11)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2)“天净沙”是
名,“秋思”是
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对曹操《龟虽寿》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十四句,最后两句是入乐歌唱时加上去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B.开头四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说的是人的寿命有限。但其言外之意则是,像神龟和螣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体现了作者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体现了诗人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这句话其实也是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的否定。7.
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8.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 4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11)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12)下列对该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3)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①—③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C.李白的这首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的这首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10.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选出下列对诗中用字品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次句中的“涨”,既表现凄凉、萧瑟的景色,也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思归之苦的深重。C.“剪烛西窗”是诗人对友人询问归期的肯定回答,让友人得到安慰。D.诗中的“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511.
(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下面的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柔和幽静的水边夜色图,透露出淡淡的喜悦之情。B.第二句前四个字点出上一句所写景色的时间、地点,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才由此触动了诗人的情怀。C.歌女唱什么是由听者定的,因此“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贵族官僚。D.三、四两句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串成一线,传达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读来发人深省。12.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12)词中“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13)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全词所有的思绪都由“
”字而来。1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14.
如 梦 令 (李清照)下面是李清照《如梦令》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梦令》一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为“争渡,争渡”。B.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C.“溪亭”“日暮”点明了地点、时间,“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照应了前面的“不知归路”。D.这首诗追叙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15.
观 书 有 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赏析:①全篇用比喻:“半亩方塘”比喻
,池塘里的水比喻
,“源头活水”比喻
,“天光云影共徘徊”比喻
。②请你说说后两句所蕴含的哲理:
6六、课外文言文阅读。1. 地
[蒲松龄]①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④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注释】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余适客稷下(
②各疾趋出(
) ..③并忘其未衣也(
) ④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众骇异,不解其故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在记叙地震的过程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②本文用哪些句子突出了“奇变”?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①2. 宋 人 好 善②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⑤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喜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 7 ④③⑤③②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解:通“懈”,懈怠。③飨xiǎnɡ:供奉,祭祀。④忤wǔ:违反,抵触。 ⑤致命:传达先生之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
..③行先生之言也(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①以问先生(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
)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
) .3.翻译下列句子。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 4.试概括这个寓言的寓意。 3. 闲 情 记 趣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④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 ....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何不,为什么不。③踯zhí躅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⑤会心:集心,专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②觅螳螂蝉蝶之属(
) ..③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
④或抱梗(
) ..⑤不亦善乎(
⑥如其法行之(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B.盍仿而效之 ..C.试言之
D.求之闺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盍仿而效之? ②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8 ⑤②③4.
二 鹊 救 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ɡuàn)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③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①鹳: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圈。③盖:原来是。【文言知识】说“集”。“集”是个多义词。上文“集古木上”中的“集”,解释为“栖”、“躲”,句意为喜鹊栖在古树上。又,《岳阳楼记》:“沙鸥翔集”,“翔集”指有时飞翔有时栖息。它又指“聚集”、“会合”。“众贤毕集”,意为很多有才能的人都集合在一起。所谓“集市”即会聚了很多商铺的地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悲鸣不已(
)②顷之(
③若相语状(
) ...④“咯咯”作声(
⑤遂俯冲鹊巢(
) ..2.“二鹊亦尾其后”的“尾其后”,应解释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鹊巢其上②似允所请◇成语“声嘶力竭”中的“嘶”,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 笼 中 鹦 鹉①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臵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注释】①畜:养。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段忽系狱(
②女在家有人喂饲(
) ..③早已不堪(
④即日放之(
) ...3.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何其乐邪!6.钱 若 赓 断 案①
明万历中,钱若赓(ɡēnɡ)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乡人 9 ②②①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公:指钱若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寄店中后他往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②乡人不平,讼于官:③众人怪之:7.喻 皓 定 塔①
吴越王钱俶(chù)于杭州梵天寺命人建一木塔,方二三层,钱即登之,患其塔动。匠②③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即以钉钉实,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既钉板,上下束缚,六幕相联,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伏其巧。 ..【注释】①吴越王:此指五代时盘踞在浙江的钱俶。②布:铺。③喻皓:当时著名的匠师。 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文言知识】说“盖”。“盖”若作实词用,指“覆盖”、“盖头”等;若作虚词用,它常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因为”、“大概”或无义。上文“盖既钉板,上下束缚”,意为因为把板钉住后,上下束缚得很紧。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但逐层布板讫(
②匠师如其言(
) ...③人履其板(
④人皆伏其巧(
) ..④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患其塔动:8. 鳝 救 婢①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注释】①以千数:用千来计算,即数千。②比:等到。③周:周围。【文言知识】 “诸”与“之于”。“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士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又,“问诸人”,意为向别人打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②一婢悯之(
) ..③如是累年(
④遂为之罢业(
⑤悉纵之于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10 ②③②高怀中感其异: 9. 僧 荐 重 元 寺 阁①②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倾。计其扶荐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曰:,不足劳人..费钱。请一夫斫(zhu?)木为楔(xiē),可以正也。'寺主从之。僧每食毕,辄持楔十⑤数,执柯登阁,敲入其间。未逾月,阁柱悉正。 ..[注释]①扶荐:此指扶正荐直。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斫:削。④楔:一头厚一头薄的木片,俗称“楔子”。⑤柯:斧头柄;此指斧头。[文化常识]说“贯”。古代把铜钿作为货币的单位。历朝历代铸造各色各样的铜钿。它圆而扁平,中间有孔,所以后人把钱戏称为“孔方兄”。铜钿多了,要用绳子串起来,“贯”是穿连的意思。一千个铜钿为“一贯”。昆曲《十五贯》就是写娄阿鼠偷了十五贯铜钿。上文说把重元寺阁荐直要花“数千贯”,意为要用去几百万个铜钿的价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计其扶荐之功(
②不足劳人费钱(
) ..③未逾月(
④阁柱悉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可以正也:3.选择:“辄持楔十数”中的“十数”是指:①十个;②十几个;③几十个;④不到十个。10. 擒
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sì)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于是窥周出。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周畜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注释】①色挠: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文言知识】说“伺”。“伺”常作等候解释。上文“伺周之市”中的“伺”,即指等候,句意为等候姓周的去市场。成语有“伺机报复”、“伺机而动”,其中“伺”均指等候。“窥伺”即偷偷地等候。又读cì,解释为“守候”、“服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二豪贼相谓曰(
②伺周之市(
) ..③但留其妇时(
④吾可攫其金也(
) ..⑤于是窥周出(
) ..⑦出刃胁之(
) ..⑨是时夫方归(
⑩豪贼至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11 ①③④②一贼为犬所啮:11.农 妇 与 鹜①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注释】①骛(wù):野鸭子。②盖:大概。【文言知识】说“创”。“创”有两个读音。读chuānɡ,指“受伤”、“伤口”。上文“疑其创也”及“创鹜”中的“创”,均指受伤。若说“创愈”,是指伤口痊愈。它又读chuànɡ,指“开创”、“创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于河边捡薪(
) ..③妇奉之归(
)④频频颔之(
⑤得雏成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熟视之,乃鹜也②妇不忍市之3.选择:“旬日”是指:(
④几天12. 刘
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文言知识】说“辄”。“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又,“每夜辄守之”,意为每天晚上总是守护它;“人有难辄助之”,意为别人有危难总是帮助他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竟年如是(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④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
) ..⑤母卒三年(
⑥且为之伐木建屋 ..⑦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 ..2.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什么道理?◇成语“假公济私”中的“假”与“济”,分别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2 ①②13. 原
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yú),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①舆:手推的小车。②凶:不吉利。【文言知识】说“谏”。它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这种“谏”只能用于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反之,长辈对小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欲捐之(
②谷年十有五(
) ..③父不从(
④他日父母老(
) ...⑤是以收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岂有老而捐之者乎?②是负义也。3.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14.
智 犬 破 案①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ch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③从。途经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寺庙。②越:抢劫。③肆:店铺。【文言知识】说“逾”。“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小偷翻墙进入庙内。又,《石壕吏》:“老翁逾墙走”,意为老翁翻越墙头逃跑。又,“逾午方至”,意为过了中午才到达;“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去杭州百里许(
②香火颇旺(
) ...③僧觉(
④遂越货而亡(
) ..⑤乃诣官府诉之(
⑥啮一徒不置(
) ...⑦盖犬智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犬伫足不前,僧怪之15. 迂 公 修 屋①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13 ②②①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迂腐。②雨兆:下雨的征兆。【文言知识】说“适”。上文有两个“适”:“吾适尔”中的“适”,解释为“出嫁”意为我嫁给你。又,“再适”即再嫁;“年二十始适”,意为到二十岁才出嫁。另一个“适”在“适
葺治,即不雨”中,它解释为“刚”、“刚才”。“适”还指“到”、“恰巧”、“舒服”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瓦裂不葺(
②夜半暴雨(
) ③妻子东藏西匿(
....④妻且号且诟(
⑥不意乃受此累(
) ....⑦旦日(
⑧延人治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汝何以为父?②岂不徒耗资财!◇成语“求全责备”中的“备”,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次 非 斩 蛟①②③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而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qū)衣,⑦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注释】①荆:楚国。②干遂:吴国地名;吴国当时出产名剑。③蛟: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的龙。④舟人:船工。⑤攘臂。捋起袖子。⑥祛衣:脱掉外衣。⑦弃剑以全己:意为丢掉宝剑与自己的整个生命。【文言知识】说“爱”。“爱”是个多义词,常指“喜欢”、“爱护”、“关爱”等。但上文“余奚爱焉”中的“爱”要解释为“吝惜”,句意为我为什么要爱惜宝剑与生命呢?又,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他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意为只有当文官不吝惜钱财(指舍得把钱用在百姓身上),武官不吝惜生命,那时天下才会太平。【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还反涉江(
) ②至于中流(
) ....③于是赴江刺蛟(
④杀之而复上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未之见也:3.次非的行为可用成语
来概括。17. 玄 石 戒 酒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竟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臭(xiù)..14 ①④⑤⑥②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注释】①爵:酒杯。②臭性:本性。③耽:沉溺。【文言知识】说“困”。“困”是个多义词。上文“为酒困”中的“困”,指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摆脱,句意为被酒所困扰。又,“楚攻宋,宋大困”,“大困”即极艰难。它又指“疲乏”,《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牛困”即牛疲乏。它又指“围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三日而后释(
)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居不竟月:3.上文有4个“之”,分别说明其作用或指代内容:①“试尝之”中的“之”是
;②“明日而五之”中的“之”是
;③“又明日而十之”中的“之”是
;④“臭性之所耽”中的“之”是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成语“积重难返”的意思是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臵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h?)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注释】①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云梦: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③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④轩:高高昂起。⑤竦翮:展开翅膀。【文言知识】“以百数”及其他。“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头。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爪距利(
)②争噬竞搏(
) ③汝鹰曾无奋意(
) ...④有大鸟坠地(
) ⑤此大鹏雏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殊绝常鹰: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 15 ⑤③④②③19.二 犬 情 深①
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kuài),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shū)目盲,不能进牢自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jī)二年余。及白者死,埋之山麓。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注释】①狡狯:聪灵。【文言知识】说“状”。“状”指“,,,,的样子”、“情况”等。上文“若拜泣状”,意为好像边拜边哭的样子。又,“室中无人,若方去状”,意为房间里无人,好像人刚离去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后白者倏目盲(
)②不能进牢自食(
) ③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④几二年余(
) ⑤及白者死(
)⑥埋之山麓(
....⑦良久乃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主人以草籍檐外卧之 ◇成语“侃侃而谈”中的“侃侃”,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0. 莽 汉 断 棘①②
终南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何惧之有!'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yì)其臂,下钩其裙,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晒(shěn)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 .【注释】①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②胶结:粘住。③曳:拉住。【文言知识】说“辈”。文言中的“辈”,大多作人称多数用。上文“汝辈”,即你们。如说“吾辈”、“若辈”,即我们、你们。如“吾辈乃非常人也”,意为我们是不平常的人。成语“人才辈出”指人才一批一批地涌现出来。文言中表示人称多数的词还有“属”,如“汝属”,即你们;“吾属”即我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终南之上有棘满径(
②触之者恒胶结(
) ..③咸迂其途避之(
④遂持刀而入(
) ...⑤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
⑥未至片刻已惫甚(
) ..⑦众晒之曰(
⑧人已不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是何惧之有! ◇成语“络绎不绝”中的“络绎”,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16 ③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二) 七 年 级 (下)班级
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请根据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1.《伤仲永》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2.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4.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5.出自《木兰诗》的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
?”6.《夸父逐日》一文中能体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8.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登鹳雀楼》王之涣)9.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吴均) 10.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11.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12.谁家玉笛暗飞声,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3.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14.
,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15.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6.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刘长卿)17.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赵师秀)18.
,至今已觉不新鲜。
。(《论诗》赵翼)1719.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20.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21.《春夜洛城闻笛》体现对家乡亲人思念的句子:,
。2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二、根据拼音写汉字。①确záo(
②屏zhànɡ(
)皆知 ⑤锋芒bì(
⑧毛骨sǒnɡ(
)然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⑤孰为汝多知乎?(
⑥其一犬坐于前(
..⑦两狼之并驱如故(
)⑧一狼洞其中(
) ...四、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夜 洛 城 闻 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①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滁 州 西 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①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4.下面对《江南逢李龟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两人昔日友谊的回顾。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两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两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慨。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慨。5.
诗赵 翼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1)阅读赵翼的《论诗》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C.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代诗人。(12)“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13)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答:
196.望 天 门 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阅读上面的古诗,完成题目。(11)诗人用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1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7.绝
句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对上面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羽之白的情景写了出来。B.“欲燃”二字,在拟人化的手法中将花的静态化为动态,使其摇曳多姿。C.“今春”一句的意思是: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此处的“春”是“春天”的意思。D.这首诗景中含情,表现了羁旅他乡的作者的乡思之深厚。8.登 乐 游 原李 商 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读上面一首诗,选择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中提到的“古原”就是指题目上的“乐游原”。B.意不适”是指心有抑郁而欲舒解,因此才会登眺京城傍晚之景。C.登上乐游原,诗人内心的抑郁并没有得到排遣,心中久积的创痛并没有抚平,所以满眼之景虽美,但作者内心的怅惘依旧。D.诗的末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老年迟暮,后悔青春被白白浪费的感伤之情。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9、鸟 鸣 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马,时鸣春涧中。(1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1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20五、课外文言文阅读。1、读《孟 尝 君 传》王 安 石【原文】①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④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⑤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归:投奔。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②虎豹之秦:语出《史记·苏秦列传》;“夫秦,虎狼之国也”。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拘留,赖鸡鸣狗盗之徒帮助而脱身。
③特:只不过是。雄:首领。
④擅齐之强:拥有齐国强大的力量。
⑤南面:面向南,表示至尊地位。【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士以故归之(
②岂足以言得士(
) ....③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④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士以故归之
B.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余闻之也久 ..3.翻译下列句子。(1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1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4.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但本文中王安石是如何评价他的?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2、《木兰诗》【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练习】1.解释加点字。21①少习骑(
②长而益精 (
..③易男装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①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②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3.本文所表达主旨的一句是“
”,在《木兰诗》中相类似的句子是:3、《资 治 通 鉴》故 事 选【原文】羽①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②;权闻之,遂发兵袭羽。权欲令征虏将军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蒙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督兵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日前之戒也。'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可也。'【注释】①羽:指关羽。
②擅取权湘关米:擅自抢夺了孙权存于湘关的粮食。【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
) ②虽事决于瑜(
) ..③几败国事,此日前之戒也(
) ④权寤,谢蒙曰,,,,(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①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
②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可也(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⑤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3.翻译下列句子。(11)权欲令征虏将军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 (12)此日前之戒也。 4.阅读短文,说说吕蒙向孙权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吕蒙怎样的品质?4、秋 声 诗 自 序(节选)①林嗣环【原文】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然每听 22谣诼②之来,则濡墨吮笔③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揪枰声最佳。'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未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 .【注释】①这是《口技》一文的前缀部分。
②谣琢(zhuó):造谣诬蔑的话。
③濡墨吮笔: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以秋声名篇(
②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
) ..③何言之庄也(
④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喜闻人所未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3.依“予”之见,前三位客人所说的声音都不是最佳的声音,其原因分别是什么?5、得 时 者 昌,失 时 者 亡①【原文】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②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③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⑤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干:求取(官职)。
③宫:阉割男性生殖器的一种刑罚。
④刖:古代的一种酷刑,即砍掉双脚。
⑤让。责备,责怪。【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3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②所务兵食而已(
) ...③若全而归之(
④遂刖之,而还诸鲁(
)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说其古今意思有什么区别。①以为诸公子之傅
.. ②羡施氏之有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好学者以术干齐侯
①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①因从请进趋之方
①为吾之患不轻矣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孰为汝多知乎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5.施氏二子和孟氏二子所业相同,然而结果却大不相同,其原因何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 6、狼(第一则)蒲 松 龄【原文】①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刀,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③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④,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金余,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注释】①歘(xū):突然。②昧爽:黎明。③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审:细看。 ⑤罹(lí):遭遇凶害。【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②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 ..24【练习】l.解释加点的宇。①周村有贾某(
②舟人固积寇也(
..③从之而往(
④心甚悼焉(
) ..⑤适有同里估客(
⑥客下舟趁之(
)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A.赁舟将归(买)。
B.或以为异(有人) ..C.将携俱归(都,一起)
D.而报恩如是(正确) ..3.下列加点字解释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倍价赎之
盗乃以毡裹置江中
..客近呵之
或以为异 ..从之而往
D. 则所啮即前盗也 ..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裹金犹在 ..4.翻译句子。①口衔裹具,与共浮沉。 ②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5.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题。 8、狼
(第三则)蒲 松 龄【原文】一屠①暮行,为狼所逼②。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③,奔入伏焉。狼自苫④中探⑤⑤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⑦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⑧,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⑨。出视,则狼胀⑩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②为狼所逼:被狼逼迫。为,被。“为,,,,所”是文言文常用的被动句式。
③行室:农田中供暂时歇息的简易房子,多用草苫或谷秸搭成,北方俗称“窝棚”。
④苫(shàn):盖上,这里指用来遮盖的草或谷秸等物。
⑤死之:杀死它。之,它,代狼。
⑥惟:只。
⑦豕(shǐ):猪。 ⑧移时:过了一段时间,移,改变。 ⑨方缚(fù)以带:才用带子绑住吹气口。方,才。缚,捆绑。
⑩乌能作此谋也: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呢!乌,同“何”,哪里。【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6①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 ..③惟有小刀不盈寸(
④股直不能屈。(
) ..2.翻译下列句子。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②顾无计可以死之。3.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4.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9、知
音《列 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①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②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④,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⑤,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①峨(?)峨:高耸的样子。 ②洋洋:宽广的样子。③之:代词,代琴。 ④操:琴曲。⑤哉:表感叹语气。【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卒逢暴雨。(
②乃援琴而鼓之。(
) ..③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④吾于何逃声哉?(
) ...2.“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请解释“为”、“操”、“造”、“音”的意义。并指出这两句所用的修辞方法。3.翻译。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4.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275.你有知心朋友吗?请用一句经典的诗句表达你们的交往情谊。10、蜃
说林 景 熙【原文】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于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②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山献,列如崒岫,隐见④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称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⑤,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噫!秦之阿⑥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注释】①蜃气象楼台:《汉书·天文志》有“海旁尾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之句。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的仆。③第:但,只。④见:通“现”。 ⑤哺(bū):申时,黄昏时分。③阿房:与以下“章华”“铜雀”“临春”“结绮”都是古代的台名、官名或楼名。
⑦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练习】1.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注音。①海市蜃楼(
②冉冉漫灭(
) ..③突兀凌云者何限(
④第见沧溟浩渺中(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
②父老观以为甚异(
) ...③鱼鳞相比(
⑤予因是始信(
) ...3.给下列各句划分朗读节奏。(11) 父 老 观 以 为 甚 异。
(12) 会 颍 川 主 人 走 使 邀 予。(13) 相 携 登 聚 远 楼 东 望。
(14) 或 列 若 旗 旗 之 饰。4.品味语言。(11)“矗如奇峰,联如叠山献,列如崒岫”将句中加点的两个字互换位置好不好?为什么?
28 (12)“是亦一蜃也”与“何暇蜃之异哉”两句中的“蜃”字的具体含义是否相同?请详细解说。5.文题能不能改用“蜃”或“海市蜃楼”?为什么?11、比 较 阅 读。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注释】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2912、五十步笑百步《孟 子》【原文】②③④
梁惠王①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⑤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⑥,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⑦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注释】①梁惠王:即魏惠王。②焉耳矣: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加重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相当于“了”。
③凶:遭灾荒。 ④河东、河内:均为魏国地名。
⑤加少:偏义复词,偏在“少”上,指减少。古代以国家人口多少表示实力的强弱。
⑥填然鼓之:填,击鼓声;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⑦直:只,仅仅。【简析】本文选自《孟子》。孟子处在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对后世散文有很大影响。本文孟子指出了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他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河内凶亦然(
②兵刃既接(
) ..③弃甲曳兵而走(
④或百步而后止(
) ..⑤是亦走也(
) .2.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移其粟于河内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3.与“填然鼓之”中“鼓”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春风又绿江南岸4.翻译句子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五十岁笑百步”这个成语现在常比喻什么? 30
D.无案牍之劳形13、师 老 马 与 蚁【原文】②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练习】1.加点字解释。①伐孤竹
②春往冬反
.③山之阴
④以管仲之圣
.2.“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句子翻译(11)老马之智可用也。 (1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13)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14)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3114、举 火 求 贤《初 谭 集》【原文】齐桓公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也,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用未晚也。'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小缺..点)。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有才能的人)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简析】本文选自李贽的《初谭集》。文章非常浅显易懂,却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它通过写齐桓公不顾群臣反对举火求贤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的齐桓公。它告诫今人: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人多以书假余
E.醒能述以文者
F.不以物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A.颓然乎其间者
B.父利其然也
..C.环堵萧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32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三) 八 年 级 (上)班级
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请根据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3.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
,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
。4.《桃花源记》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5.有些同学认为复习是“重复学习”,消极对待。为此,陈老师耐心教导他们明确复习的作用是“
”,使他们心里一下子觉得“
”,积极投入总复习。(分别用出自《论语》、《桃花源记》的成语回答)6.《陋室铭》一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最能说明陋室不陋的一句话是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骈句是:
。9.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10.无丝竹之乱耳,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1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近朱者未必就赤,近墨者未必就黑。周敦颐《爱莲说》中“
”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14.《爱莲说》一文中,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名句是:
。15.《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1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土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17.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18.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春望》中的“
”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3319.存者且偷生,
。(杜甫《石壕吏》)20.请在《三峡》一文中选出四个短句替换下面语段中黑体加波浪线语句。清江沐抚大裂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裂谷。(11);苍翠,花草奇异(12);谷内瀑布飞泻,碧流潺潺(13);谷底绿水盈盈,倒影重重(14)。远望百里绝壁连成一片,近看则石峰独立,姿态万千。亮丽的清江从大裂谷中逶迤而来,在这里滋润着原始森林, 兴旺着远古村寨。(11)
(14)2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22.《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2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
” 与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意境相似。 24.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25.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2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写诗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看到江水浩瀚、景色壮阔的诗句是“
。”28.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29.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用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的两句诗是“
”。30.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
。”3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
。32.《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33.《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34.李白《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写离情别意的句子是:
。35.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36.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37.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38.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34二、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阻 ?(
⑤销声nì(
⑥繁yǎn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渔人甚异之。 (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④每至晴初霜旦(
) ..⑤虽乘奔御风
⑥皆披发文身(
) ..四、属对练习。①上联:苍松似盖高千尺
②上联:登高观碧海下联:
下联:③上联:祝祖国繁荣昌盛
④上联:培育名花香天下下联:
下联:五、诗歌欣赏。1.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④⑤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ài):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A.课文《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B.节选的诗句与课文《桃花源记》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2.
(杜甫)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3.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读《春望》,回答①—②题。35①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②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4.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5.
使 至 塞 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
,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
,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
等。②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 6.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7.
游 山 西 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对陆游《游山西村》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 36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8.
(汉乐府)品读《长歌行》,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朝露待日晞”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的“衰”可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9.
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
(孟浩然)选出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撼”两个动词用得妙。“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说明自己虽然是在野之身,但并不是初衷,还是愿意出来做官的,只是没有找到适当的门路而已。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个典故,写出了自己欲“钓”不能,白白地羡慕他人钓鱼的心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D.这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全诗通篇抓住写景,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10.
(崔颢)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 “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感慨,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瞒眼的景象,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11.
(李白)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工对,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B.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巧妙地以“浮云”、“落日”自比,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37C.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如此,人何以堪?D.这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12.
(刘禹锡)(11)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12)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第一、二句形成了鲜明对比,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作者却认为秋日比春天更为美好,诗乐观明快的风格已定。B.第三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晴空万里,排云而上的白鹤,其实也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所以第四句就和白鹤一样直达碧霄了。C.“秋日”喻指改革成功后晴天丽日的美好前景,而“春朝”喻指未经改革时社会上的混沌状态。D.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这首诗抓住“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13.
(苏 轼)阅读下面这首词,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写作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上处于逆境时,却能有这样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襟,实在难能可贵。B.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C.下阕由写景转入议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相互映衬。D.“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代指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能报晓,故用它代表时光流逝。14.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38六、课外文言文阅读。①
1. 杨 生 养 狗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困暗行,堕于枯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于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注释】①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题目为编者所加。②燎原:大火延烧原野。③周章。仓皇惊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
) ②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
) ..③以此狗见与(
④若尔,便不相出(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意其词性的变化。①怪此狗向井号(
②此狗曾活我于已死(
) ..③狗因下头目井(
④人即出之(
) ...3.此文所写是一只聪明而似又通人性的狗,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情的记叙来突出其特点的?试简要概括。①2. 养 心 亭 说②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张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净,予偶至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谢,且求说,故书以勉。 ..【注释】①选自《周敦颐集》。②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一个人求得私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丧失得)很少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养心莫善于寡欲(
②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
) ..③其居背山而面水(
④山之麓,构亭甚清净(
) ...⑤既谢,且求说,故书以勉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于”。①养心莫善于寡欲(
②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
)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④其一犬坐于前(
) ..39 ③⑤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矣(
) .3.仿照注释②翻译下列句子。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4.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3.核 工 记
(清)宋起凤①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拗插一城,雉历历可数。②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阔。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④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nà),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⑤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与! .【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桴fú:鼓槌。③章:棵。④延纳:请进。⑤舣yǐ舟:拢船靠岸。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城巅具层楼(
②有客凭几假寐(
) ..③山顶月晦半规(
④计人凡七(
) ..⑤俱一一肖之(
) .2.翻译下列句子。①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②殆谓是与!3.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作具体分析。4.礼
记 (节选)①②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注释】①迩:近。 ②比:结党。③小:小臣。下文的“大”指大臣,“远”指远臣,“近” 40 ③③指近臣。④疾:心怀不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大臣不亲(
②百姓不宁(
) ..③则忠敬不足(
④君毋以小谋大(
) ..2.查字典,翻译下列句子。①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②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5.江
郦道元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①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⑤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嵚(qīn)崟(yín):形容山高。②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③脐(jī):登。④崿(?):山崖。⑤信宿:连宿两夜。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意其古今义的区别。①二滩相去二里。(
②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 ...③形容多所像类。(
④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①因名曰人滩也。(
) .②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困难以辞叙。(
) .③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 .④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 .3.翻译下列句子。①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②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4.研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①“人滩”得名的原因是什么?41 ③④②②宜都县志和袁山松作品中所记的西陵峡各有什么特点?6. 记 游 松 风 亭
(苏 轼)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静照样子写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