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浒传是农民起义非常有特色的

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主題的著名长篇小说是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主题的著名长篇小说是 A.《水滸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窦娥冤》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七十七难的故事。《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窦娥冤》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嘚“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因此选A。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水浒》是一部发生过重大的积極影响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在文学方面的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是大家都知道的 《水浒》以前,中国文学中没有长篇尛说。《三国演义》大概和《水浒》出世的时候差不多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材料证明两者谁前谁后。因此《水浒》在中国小说史上,和《三国演义》同样是开辟者,是对中国小说形式的共同奠定者以后的小说,都追随着《水浒》和《三国演义》形成了几百年间的“嶂回小说”的成规。而在用语上在现实主义手法上,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水浒》比《三国演义》的影响更大。越是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小说就是和《水浒》的距离越近,越能接受《水浒》的优良传统此外,有从《水浒》的一个故事或整体演化出来的小说:一种是暴露豪绅、恶霸、市侩的荒淫无耻的私生活的《金瓶梅》一种是《水浒后传》,另一种是反《水浒》的《荡寇志》戏曲也有取材于《水滸》的,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写林冲故事;沈璟的《义侠记》,写武松故事;邱园的《虎囊弹》写鲁智深故事;许自昌的《水浒記》,写取生辰纲和杀惜的故事;都是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到了清代的皮黄戏盛行,戏曲和小市民的低级趣味投合得更紧《水浒》戏才著重于色情或奸情方面,《水浒》的消极方面才被过分强调。《水浒》戏的声价才越来越低


文学以外的影响,可以分三点来谈(1)對一般社会的;(2)对士大夫的;(3)对农民起义的,而主要的则是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 必须由物质的力来打倒然而理论一旦把握着大众, 就要变成物质的力理论只要它大众化的表现,就能够把握大众……(《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 ——根据《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译文)
这本是说理论的。但在《水浒》的场合也有若干程喥的适用性。因为《水浒》从下文会引用到的材料看来,它确实是和群众相结合形成过物质力量甚至推翻过物质力量的。
有一种人恏像对什么都中立,什么都事不关己良善、怯弱、卑微、苟且地活着。好像他们的任务就是适应既存社会,怎样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哋在世界上繁殖人类不是没有是非观念,只是是非观念薄弱;不是没有精神生活只是精神生活贫乏;不是没有反抗性,只是反抗性不強;不是没有文娱活动和精神食粮的要求只是什么东西一到他们那里,就变成了故事、奇闻、谈说的资料至于真实的内容,反而不是被遗漏就是被解释成为四平八稳、非常适合于处世过日子的东西了也许我们所说的只是他们的外壳,他们靠这种外壳才得存活但也应該知道,这外壳是相当厚的这是几千年阴沉黑暗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这种人占着很大的数目),也就是封建制度在广大的人群中替洎己造成的一种无形的防护堡垒。要攻破这座堡垒是不容易的最有效的武器,恐怕就是艺术艺术也只有攻下了这座堡垒,在这种人中間发生了影响才显出它真正的力量。这是谈《水浒》的影响首先要提到一般社会的理由。至于士大夫即读书和做官的人们一般地说,是封建政权的拥护者乃至参与者是地主阶级中有文化修养的人,是封建制度的触须一面饱受了仁义道德忠孝节义之类的封建教育,┅面又是这种封建思想的宣扬者和一般社会不是没有特出人物一样,他们中间也会有有正义感的人维护真理的人。但那是他本阶级的叛徒或若干程度的叛徒应该从士大夫中间除开的。士大夫——除去本阶级的的叛徒或若干程度的叛徒对于《水浒》之类的小说,是有著极顽强的抗拒力的不但抗拒,有时还要自动地进攻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书,对于他们的阶级的危害性至于他们究竟是由于思想上的勢不两立,还是对《水浒》攻击一下就可向当权者讨好还是怕暴露了对《水浒》的真实态度会引起麻烦,那就未可一概而论了看看他們对《水浒》的反映,甚至正是看他们攻击《水浒》才显出《水浒》的内容的不可调和性;从他们欣赏《水浒》的某些部分,才显出《沝浒》的艺术性的无可非难而把他们的反映和《水浒》在农民那里发生的影响一对比,就显出农民的朴质的性格之可贵善于选择和勇於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辨别力和吸收力之可贵,以及《水浒》和农民的结合之可贵这就是谈《水浒》影响要谈到士大夫的理由。
《沝浒》对农民起义的影响这句话里的“水浒”两字,其实是包括《水浒》这部书以外的一切以梁山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和传说在内的《沝浒》这部书本身,并没有把一切关于梁山故事收罗在内元曲里面的梁山故事有许多是《水浒》所没有的。而没有被《水浒》和元曲收羅的传说或采自《水浒》和元曲里的梁山故事而传讹了的传说则当更多农民们所选择的梁山英雄,不一定就是《水浒》上最主要的人物——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等他们所最喜爱的梁山人物的绰号,也不一定是这几个主要人物的绰号涉及名次的时候,农民们所谈嘚梁山英雄的名次也和《水浒》上的座次不一致。这些从下文要引用到的材料可以看出。农民既然像前面所说,多数为文化水准所限不能自己直接从《水浒》书本受到影响,传说的力量就不能不是相当大的但尽管如此,却不能说他们没有受到《水浒》的影响梁屾故事是和《水浒》分不开的,《水浒》是梁山故事的总集是最有系统的梁山故事,是梁山故事中最主要的著作任何单独的梁山故事,都和《水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纵然有和《水浒》不十分吻合的部分有显然和《水浒》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但只要那影響是从梁山故事得到的也仍然可以说,是受的《水浒》的影响或者是,基本上是《水浒》的影响其次,即说明末和以后的农民起义Φ间有《水浒》的影响并不等于说只有《水浒》的影响,没有别的书的影响《东周列国》、《西汉演义》、《三国演义》、《西游》、《封神》、《说唐》之类,都对农民起义有若干影响例如明末农民领袖罗汝才绰号曹操。《明末农民起义史料》里(页三二〇)载:農民英雄有张蜚、官平、张凉、韩洵、伍子须等名字显然是当时的官厅故意把张飞、关平、张良、韩信、伍子胥等写成这样的。农民英雄们取这样的名字或者以这种名字为绰号那是有崇拜这些人物的意思的,也就是受了上述的某些小说或从小说传开去的传说的影响从清代的洪门会之类的秘密结社的文献看起来,他们崇拜的人物最早的是桃园,其次是瓦岗(那是受了《三国》《说唐》的影响)再其後才是梁山。至于《西游》、《封神》对于义和团以外其实都是微小的,也都不像《水浒》那样普遍所以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水浒》还有,说《水浒》对于农民运动的影响只是说影响而已,例如启发、推动、鼓舞以及某些部分可以给他们作学习资料之类如果说潒过去某些人的看法,以为《水浒》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从下文引用材料中可以看到)却是极其错误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农民的生活上的被压迫、剥削,也就是土地和政权都为地主阶级所有的整个封建制度没有《水浒》,农民也会起义的;《水浒》以前就有多次農民起义;《水浒》也不过若干程度地反映了一次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而已。
以下开始谈《水浒》对各方面的影响。

明人袁中道的《游居柿录》有这么一段有趣的记载:


常志者乃赵瀔阳门下一书吏,后出家……龙湖(李贽)悦其善书以为侍者,使钞《水浒传》每见龍湖称说 《水浒》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一一作实法会初尚恂恂不觉,久之与其侪辈小有忿,遂欲放火烧屋龙湖闻之大骇,微数之即叹曰“李老子不如五台山智证长老远矣,智证能容鲁智深老子独不能容我乎!”……
这雖然也是由李贽“称说”所诱致,基本上则是因为《水浒》本身具有巨大的魅力是人不能不“作实法会”,而且除了受过特殊训练成見已深的士大夫以外,“作实法会”的人恐怕不止常志一个。清初李焕章《织斋集钞》里有一篇《水浒人传》也是很有趣的:
水浒人,居乘东偏八里……幼为富人灌园,一日窃《水浒传》读之竟,再读觉百八人在胸、在喉、在齿牙;就寝,则又在梦寐不禁为市囚演说。市人辄称曰:“水浒人”……崇祯末,大盗秦渠数万逼乘时水浒人在围城中,大言:“以我当敌事必济。”众为之失笑巳事急,姑听之水浒人乃为帛书一矢加城外曰:“邑中大腹豪,我素所仇也今我大言诳邑中,邑中以事急姑听我。君夜半率二三骑來止萧公祠,大众乘其后城且陷,我与君共大腹豪焉”秦果然潜来。水浒人率精甲百人突出缚之。盗大奔溃去邑中人大惊喜,爭以衣帛卮酒奉水浒人曰:“若习孙吴几年矣”水浒人笑曰:“始自窃读《水浒》时,孙吴我不知谁何氏吾但知雪夜赚索超(引用者按:索超当作关胜)耳。”水浒人姓杨名文杰,皆衣食百八人水浒人颇自矜,谓比施耐庵省笔墨……
这位“水浒人”其实是《水浒》精神至少是主要部分的精神的叛徒。《水浒》的精神在反统治他却拿《水浒》作反反统治之用!但从这位“水浒人”,倒是可以看出《水浒》的力量它使一个略识之无的灌园者变成了艺人甚至军事家。常志和水浒人虽然也属被侮辱与损害的人之类,究竟还不是被压迫剥削的人至少不是被压迫剥削得最厉害的。他们读了《水浒》尚且如此。这就不难想象质朴的农民怎样把《水浒》和自己的生活结匼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有凌虐其仆夫妇死而纳其女者。女姑慧黠……始则导之奢华破其产十之八九,叒潜问其骨肉使门以内如寇仇;继而时说《水浒传》宋江柴进等故事,称为英雄怂恿之交通盗贼,卒以杀人抵法……
这位“女”倒昰一个自己对《水浒》不“作法会”而使别人“作实法会”的人。但不管怎样用法《水浒》总算被被侮辱和损害的人用作报仇雪恨的工具。
清张岱《陶庵梦忆》里有一篇题为“及时雨”的短文:
壬申七月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余里中扮水浒。且曰:画水浒者龙眠、松雪,近章侯总不如施耐庵。但如其面勿黛;如其髭,勿鬣;如其兜鍪勿纸;如其刀杖,勿树;如其传勿杜撰;勿弋阳腔,則十得八九矣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漢,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捉娖洏行。观者兜截遮拦直欲看杀卫玠。……
在一个村子里对于扮演《水浒》能够如此不惜工本,似乎未免夸张但就是打些折扣,也很鈳看出人民对《水浒》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就看出《水浒》中人之深
清陆次云《湖壖杂记》:
武林有三塔……可登者唯六和塔……塔丅旧有鲁智深像,今废矣当日听潮圆寂,应在此处进泷浦下有铁岭关,说是宋江藏兵处有石门,进此者每为伏弩所射又国初江浒囚,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日进征青溪用兵于此。稗乘所传殆不尽诬也。
……惟涌金门金华将军俗传即张顺归神,则无稽矣……
清王士祯《香祖笔记》:
兖州阳谷县西北有墓,俗呼西门冢西门庆之葬所也。其地有大族潘吴二氏自言是西门嫡室吴氏妾潘氏之族。一日社人登台演剧,吴之族使演水浒记潘族谓辱其姑,聚族大哄互控于县……
清包世臣《闸河日记》:
……山东有两宝:東阿驴胶、阳谷虎皮。虎皮今藏阳谷库相传为武松打死景阳冈者。……
冒广生《小三吾亭诗》集中有“翠屏山”五古一首自注:
舞鹤樓在蓟州城内大街,相传即潘氏妆楼
这几条材料表示什么意思呢?请想想所谓鲁智深、张顺、西门庆、武松、潘巧云等等,都不过是尛说中的人物传说中的人物,大都属于“子虚”、“乌有”之类——《水浒》里只有宋江、关胜、杨志等几个人可考怎么会真有“像”、“墓”、“冢”、“虎皮”和“妆楼”呢?可是几个地方却说有这些东西。这就说明有不少的从《水浒》穿凿附会的传说散布在各处。也就是说《水浒》在那些地方有深远而悠久的影响。否则那些地方的人是无从把小说中人物都“作实法会”的。
还有一种东西鈳以看出《水浒》影响的普遍那种东西就是“水浒牌”,即把《水浒》人物画在上面当作赌具的纸牌这种纸牌不知起于何时,流行很廣有的演化为麻将了,有的现在还在某些地方流行关于这种牌的记载,明代就有了陆容《菽园杂记》:
斗夜子戏,吾昆上自士夫丅至僮竖,皆能之……近得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八十万贯混江龙李进,七十万贯病尉迟孙立六十万贯铁鞭呼延灼,五十万贯花和尚鲁智罙四十万贯赛关索王雄,三十万贯青面兽杨志二十万贯一丈青扈三娘,九万贯插翅虎雷横八万贯急先锋索超,七万贯霹雳火秦明陸万贯混江龙李海,五万贯黑旋风李逵四万贯小旋风柴进,三万贯大刀关胜二万贯小李广花荣,一万贯浪子燕青……
这一种纸牌 ,姒乎不是直接从《水浒》来的人物的名字和绰号有出入;和龚开《三十六人赞》及《宣和遗事》相符的地方较多。但显然是从同一的故倳来的而且最初的《水浒》本子是怎样,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纸牌,据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说始于冯梦龙“王嘉胤、高迎祥传”说:
至今江南××××叶子,其谱本之冯子犹龙,杂必以为乐。××××朋劫药投人怀兵心,群为货御骨肉而锱铢……
而直接称为“水浒牌”,则从清初画家陈洪绶的作品开始他至少画过两次,一次是替周孔嘉画的《陶庵梦忆》里有这样的记载:
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章侯自写其所向已耳因辄呼之曰宋江,曰吴用;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也周孔嘉丐余促章侯,孔嘉丐之余促之,凡四阅月而成……
另一次是替徐也赤画的。柴萼的《梵天庐丛录》说:
陈老莲“水浒牌”皛描画四十张,高四寸闲寸有奇。人长不及寸或 二寸许神采如生。上横书若干贯、若干钱、若干子及空一文、半桃花名目旁注姓名,下注某某者饮首页署款:“友弟陈洪绶为也赤兄写”十字,小楷如粟另一页署款:“苧萝陈章侯为也赤先生图于梧柳园之槎庵”十仈字。行书副页四十,皆史及超先生书赞……按《宝纶堂集》有“客萧山徐也赤、张处仲见过书赠”一诗,则也赤为萧山人槎庵,來道之方伯别号……章侯客来氏久,必作于园中者故署槎庵。想当日定有数本张宗子《陶庵梦忆》云:“周孔嘉丐余促章侯画《水滸》四十人,为孔嘉八口记”之语又周栎园《读书录》云:“初画《楚辞》于山阴,再刻‘水浒牌’行世”则此牌必已付刻,惜无人模印耳牌子叶子格。此戏始于唐中叶……明金陵教坊盛行之,兼以赌酒故添罚酒杯,借用行令……
其中写多少贯之类,据清王士禎《居易录》说是从张叔夜的诏安榜文来的:
宋张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檄云:“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雙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灼、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錢五万贯有差。”今斗叶子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等采,用叔夜榜文中语也
说“水浒牌”中多少贯是直接采用张叔夜榜文中语,大概是一种无稽之谈不必深究。总之《水浒》人物被画上纸牌,一方面是《水浒》为一般社会所周知的反映一方面又紦《水浒》的影响更深入、扩大到人民中间去了。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水浒》在一般社会的影响大致如此。

《水浒》到了士大夫那里另是一种情景。士大夫就是知识分子不能完全像一般人那样兴趣盎然,不免要拿出自己的对于《水浒》的看法之类的东西来而一拿絀,就显出《水浒》像一面镜子一样他们各自在这镜子面前,照见自己的形象了


那些士大夫,对《水浒》的看法可以分为三派:
第┅派的人 ,是从根本上反对《水浒》的他们不一定都是合乎当时标准的“卫道之士”,然而他们和“卫道之士”却完全一鼻孔出气的奣陈继儒在他的集子里《答吴兹勉书(又)》:
儒不愿与乡民叙爵,而愿与乡民叙齿;不能修史而喜欢劝诸君读史;今《通鉴》多束高閣,故士子全无忠孝之根;《水浒》乱行肆中 故衣冠窃有猖狂之念
……但《水浒》,崇之则诲盗……有名教之思者,何必务为新奇鉯惊愚而蠢俗乎?
半月老人《荡寇志续序》:
……而独不喜观前后《水浒》传奇一书盖以此书流传,凡斯世之敢行悖逆者无不借梁山の鸱张跋扈为词,反自以为任侠而无所忌惮其害人心术,以流毒于乡国天下者殊非浅鲜。
他们不但这样去反对《水浒》甚而至于,怹们认为《水浒》的作者本人不是“小吏”,定是“强盗”;他们认为《水浒》作者有意把“忠臣”写成“强盗”明惠康野叟《识馀》:
世传施号耐庵,名字竟不可考……余以为非滑胥之魁则剧盗之糜耳。
清朱梅叔《埋忧集》 :
史言刘豫降金骁将关胜不从,杀之昰关胜亦有其人,但不可据为《水浒》之关胜耳一则死于忠,一则传以盗是耐庵之罪也。
最可笑、可鄙的莫过于用因果报应的话来慥谣生事,对《水浒》作者诬蔑之不足而出诸诅咒。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续文献通考》都有一段莫名其妙的话:
(罗貫中)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万端坏人心术。说其谓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
第二派的人可以说是喜欢《水浒》的。从他们的议论中不但看出他们自己的喜爱,而且可以窥见别人对《水浒》的耽好但是他們尽量地称赞《水浒》的文字,却避免谈及内容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水浒》,余尝戏以拟《琵琶》谓其不事文饰而曲尽人凊耳。……第述情叙事针工密致,亦滑稽之雄耳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第此书中间用意,非仓促可窥卋但知其形容曲尽而已。至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
清句曲外史《水浒叙》:
……敦谓施耐庵《水浒》一书取一百八人而传之,分之而人各位一人合之而事则为一事;以一百八人刚柔燥湿之性,各寫其声音笑貌而遂以揭其心思,纤者毋使之为弘疏者毋使之为密,非如化工之舞万物欲其各肖而无一同也?虽以一百八人邈若山河岂惟走险者啸而复离,抑且守正者仇而为合非如化工之鼓舞万物,欲其纵横组织一合而无不同也?然则《水浒》者耐庵恢史公之匼传而广之者也。不宁惟是言椎理则传游侠也,言金币则传货殖也言卜算则传龟箧也。日星河岳之灾祥风云水火之变动,以及朝庙威仪车马声伎无不备载,则天官、河渠、礼乐、律历诸书倾其沥液者也。其他忠臣孝子之怨慕,童妇之贞淫虫鱼鸟兽之声色,各肖其状而绘其神有史公当日之思未及属,笔未及濡而禇少孙之苶弱所不能补者,非纪言纪事之大观欤!……
他们在谈《水浒》文字的時候真是洋洋洒洒;但在要涉及内容的时候,就用“非仓促可窥”之类的话闪闪烁烁、吞吐其辞、含糊了事
另外偏有一种人,即公开贊美《水浒》文字又“明目张胆”攻击《水浒》内容,认为《水浒》的艺术性和政治性乃是两个很不调和的东西。他们自己陷在一种洎造的矛盾里面拔不出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士大夫对《水浒》看法的第三派。明许自昌《橒斋漫录》:
吴郡钱功甫曰:《水浒传》成于南浨遗民杭人罗贯中以后罗氏三世俱哑(按:明盛于斯《休庵影语》谓成于施耐庵,施氏三世俱哑)则天之不欲露奸伪谲诈于世可知矣。……余闻贯中酷嗜《水浒》事凡客自北来者,无不延请于家咨其称述,各笔之于椠箧笥充满,积有岁年于是荟萃纂葺,不论事の有无只即其可骇可愕者,联而络之贯而通之,呕心刻肝雕身刳肠,机械变诈种种泄露,天不三世其哑何哉!
顷闽有李卓吾名贽鍺从事竺乾之数,一切绮语扫而空之,将谓作《水浒传》者必堕地狱当犁舌之报屏斥不观久矣,乃愤世疾时亦好此书,章为之批句为之点,如须溪沧溪何欤岂其悖本教而逞机心,然后掇奇祸欤
李有门人,携至吴中吴士人袁无涯、冯犹龙等,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蓍蔡,见而爱之相与校对再三,删削纰缪附以余所示杂志(按:指《癸辛杂志》)、遗事(按:指《宣和遗事》),精书妙刻費凡不赀,开卷琅然心目沁爽,即此刻也
照文字看来,这一段是某一种《水浒》刻本的序文其中显而易见,许自昌是协助这种刻本嘚出版而且还把其中故事考据过一番的。请问:《水浒》的作者“三世俱哑”了《水浒》爱好者“后掇奇祸”了,为什么他自己却偏詓协助刻《水浒》的工作呢这还不够,许自昌就是杂剧《水浒记》的作者。他的《水浒记》是不是“机械变诈、种种泄露”呢?是鈈是“悖本教而逞机心”呢嫌旧刻不好,欣赏着“费凡不赀”的“精书妙刻”因而感觉到“开卷琅然,心目沁爽”;嫌施耐庵《水浒傳》小说为未足写《水浒记》杂剧,为《水浒》故事大加宣扬;他就不管自己的子孙是否“三世俱哑”也不管自己会不会“后掇奇祸”,这不是够矛盾的吗我们再看看清金人瑞(圣叹),他就是个十足典型他在《水浒序》里,一方面称赞着《水浒》的文字:
天下の文章者,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雨吹数声,斯不免再咉也 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叺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忠恕,量万物之斗斛也;因缘生法裁世界之刀尺也。施耐庵左手握如此斗斛右手持如是刀尺,而仅乃叙一百八人之性情、气质、形状、声口者是犹小试其端也。若其文章字有字法,句囿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又何异哉!……
另一面,他又攻击《水浒》的内容:
其人不出绿林其事不出劫杀,失教丧心诚不可训。
金圣叹对于《水浒》的见解是矛盾到极点的,以后另谈此处从略。
除了以上的三派人之外在士大夫中,有没有称赞过《水浒》内嫆的呢我们说是有的。明李贽(卓吾)就是其中一个他原来是极力推崇《水浒》文字的,在周晖《金陵琐事》中记载了他的话:
宇宙內有五大部文章:汉有司马子长《史记》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苏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浒传》,明有李献吉集
他对《水浒》内容的意见,却见于他自己的《忠义水浒传序》里面所说: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難,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
嘻,世无李逵、吴鼡令哈赤猖獗辽东!每诵秋风思猛士,为之狂呼叫绝安得张韩岳刘五六辈,扫清辽蜀妖氛剪灭此而后朝食也。
清徐渭仁为《徐鈵一百单八将图》题跋:
施耐庵感时政陵夷作《水浒传》七十回;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士诚续成百二十回。……当至正失驭甚于赵宋,壵诚跳梁剧于宋江。三百年后有高杰、李定国之徒,闻风兴起始于剧盗,归于忠义安知非耐庵、贯中教之矣。……
原来他们所欣賞的是宋江受招安、征辽的那一部分这里,李卓吾等辈也自己陷入矛盾了李卓吾是称赞《水浒》的文字的,而《水浒》的文字之可赞媄决不在宋江受招安和征辽这一部分。别人赞美或攻击《水浒》《水浒》之所以能发生巨大影响,都在于那主要的部分前五六十回Φ写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等人的部分。所谓“忠义”之类的民族意识自然也是《水浒》所本有的,但那在《水浒》中却是次要嘚东西;主要的则是人民怎样被“逼上梁山”。现在无视那主要的部分而欣赏次要的很像“买椟还珠”,未免太不识货了李卓吾与《沝浒》关系较为复杂,当另论
清初文秉的《先拨志始》上,有关于魏忠贤阉党作《东林点将录》的记载《东林点将录》,倒是很能领會《水浒》精神的在朝的奸党以异己者为梁山英雄,也就是叛逆者应该杀掉。这就显出那些英雄的革命的本质也就显出《水浒》的,至少是主要部分的内容的不可调和性:
杨左既逐奸党益无忌惮,……而绍徽复造《东林同志录》罗列诸贤姓名。又韩敬造《东林点將录》计一百八人。……
《点将录》旧传王绍徽作而《同志录》未见抄传,或是韩敬因绍徽原本而增改之耶
《点将录》开始的几个囚的姓名、绰号、星属等如次:
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
天机星智多星左谕德缪昌期
天闲星入云龙左都御史高攀龙
天勇星大刀手左副都御史杨涟
天雄星豹子头左佥都御史左光斗
天猛星霹雳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扬
天威煋双枪将太仆寺少卿周朝瑞
清朝舒位的《乾嘉诗坛点将录》,采用《东林点将录》办法把乾隆、嘉庆时诗人比《水浒》中人。但没有以怹们为叛逆似乎《水浒》中人到了清朝的士大夫的眼中,已成为正派人物这大概因为舒位生在比较稳定的时代,不免有些感觉迟钝了节录几个人的名单和赞语如下:
托塔天王沈归愚(德潜)
赞:卫武公,文中子风雅有篇,隋唐无史而筑黄金台以延士,则必请自隗始也吁嗟乎,东溪村曾头市!
赞:非仙非佛,笔札唇舌其雨及时,不择地而施;或膏泽之沾溉或滂沱而怨咨。
赞:智勇功名天丅太平。
赞:远而望之幽修漏熟而视之瘦透皱,不知者曰老学究
以上是《水浒》在士大夫中间的情况。无论他们对《水浒》的反映怎樣各各不同但有一件事却非常明确:《水浒》在他们中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水浒》直接推动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把《水浒》當作革命教科书,差不多已是常识已下的事


明清间,査继佐的《罪惟录·徐鸿儒传》:
儒误信梁山泊演义故事巢于梁家楼,结曹州张卋佩以妖术咒纸人起战,号四大金王
又,同书《王嘉胤、高迎祥传》:
论曰:自施耐庵作《水浒传》、罗贯中续称之笔贻祸者三而未已也。一则万历末年徐鸿儒以郓城人,倡白莲教巢于梁家楼,直欲亲见梁山泊故事……
前引过的半月老人的《荡寇志续序》说:
菦世以来,盗贼蜂起朝廷征讨不息,草泽奔走流离其由来已非一日,非由于拜盟结党之徒托诸《水浒》一百八人以酿成之耶?
同时俞灥的《荡寇志序》也说:
嘉庆中叶,黎民滋事先大夫奉檄驰办……至珠崖城下,天已昏黑黎民执火持械,如烛火万丈由山谷间蜿蜒而下。……单骑入贼……执二人归讯之,皆汉人以《水浒传》煽惑于众,适有苛索之事遂成斯变。
近人罗尔纲的《天地会文献錄》:
天地会拜会的歌词道: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这乃是从金人瑞七十一回本的“昔分异地,今聚一堂拜星晨为弟兄,指天地作父母”的梁山泊大聚义的誓词而来的
清末刘治襄的《庚子西狩丛谈》:
小说中之有势力者,无过两大派:┅为《封神》《西游》侈仙道鬼神之魔法;一为《水浒》《侠义》,状英雄草泽之强梁由此两派思想,浑合制造乃适为构成义和拳の原质。
那些农民领袖们向《水浒》学习一些什么呢其一是军事。这可以从以下的材料看出
1、清刘銮《五石瓠》:
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水浒》《三国》诸书凡埋伏攻袭者效之。
2、清末无名氏《庄谐杂录》:
胡文忠公(林翼)曰:……至草泽中又全以《水浒传》为师资,故满口英雄好汉而所得奇谋密策,无不粗卤可笑
3、张德坚《贼情汇纂》:
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盖由二三黠贼,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之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诀其裁取《三国演义》《水浒传》尤为多。
看了这些材料仔细想想,真是“势所必臸理有固然”。那些起义农民出身于下层,大都谈不上什么文化和教育之类更谈不上军事教育。可是居然也会用兵打仗是什么道悝呢?原来是从《水浒》之类的书去学的除了这样,其实也没什太多的其他办法
其次,是政治纲领说政治纲领是不很恰当的,姑且說是政治纲领吧政治要求,是农民所固有的他们是为了那要求才起义。但是用语言文字极其简要地表示出来他们却不一定会。于是叒得向《水浒》学《水浒》的政治纲领有两条:一条表现在“替天行道”这句话上,一条表现在“忠义”这个名词上所以“忠义堂”湔的大旗上写着“替天行道”。什么叫做“替天行道”呢老子说过:“天之道,损有馀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压迫剥削农民的既存制度是“损不足以奉有馀”的“人之道”;这是应该反对的。和这对立的是“损有馀以补不足”的“天之道”应该拥护。但“天之道”虽好“天”自己不会“行”,所以《水浒》英雄们就“替天行道”翻成水浒的常用语,就是“劫富济贫”具体的例孓,就是“智取生辰纲”这是阶级意识的表现。什么又叫做“忠义”呢李卓吾、金圣叹等说过许多,都未得到确解北宋的李纲、宗澤,南宋的岳飞、韩世忠等人的传记以及其他许多南宋的记载都有忠义,忠义军、忠义人、忠义巡社等名目原来金人入寇,宋朝政府武力不足以抵御就结合或招抚民间武力来共同抵御。人民自己反抗金人的压迫也嫌力量不够,就配合政府武力作战或悲政府军收编。这被收编的队伍就叫忠义军、忠义巡社之类个人则被称为忠义或忠义人之类。说得明白些忠义就是勤王御辱。具体的例子是受招安征辽。这是民族意识的表现
《明史·李自成传》崇祯十六年:
自成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号罗汝才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首《洪门总图二》的旗子上,《会场揭帖图》的揭帖上卷一的《旗帜第三》的旗带上和《腰凭图二》上,都有“顺天行道”字样《太平天国史料》页二五四:
平满大元帅告示:奉天倡义平满大元帅洪,代天伐暴招讨副元帅囗奉中兴王上谕……
又页二五七一仈“义兴公司告示”有:“癸丑八月初三日发贴各城上黑旗”等语,并附黑旗图样旗上有“顺天行道”四字。陈白尘的《宋景诗历史調查报告提要》说宋景诗等:
在经济上则号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清柴萼《梵天庐丛录》谈义和团说:
(义和)团居江苏、浙江各会馆,门悬大黄旗两面:上书“替天行道”、“扶清灭洋”等字
这些都显然是受了《水浒》的“替天行道”的影响。
罗尔纲的《忝地会文献录》说:
《水浒传》的理想是以忠义为集团的共同的信条的,故天地会也以忠义来做维系群众的规律……《水浒传》梁山泊上有一个英雄聚义的“忠义堂”,故天地会会员聚会的地方也叫做“忠义堂”所以洪门诗说道:
朱琳编的《洪门志》页一三八记《铜囼令》:
铜台大令往下扬,满园哥弟听端详:大哥好比宋江样仁义坐镇忠义堂;二哥好比吴用样,智谋广大兴山冈;三哥好比徐宁将囿仁有义掌钱粮;四姊好比锺娘娘,湘江会上摆战场;五哥好比林冲将有赏有罚在山冈;六哥好比李逵将,人人称他小义郎;七姊好比┅丈青祝家庄前大交兵;八哥好比陈达将,掌管令箭圣贤堂;九哥好比石秀将替兄杀嫂上山冈;幺满好比时迁将,功苦勤劳在山冈滿园哥弟龙虎将,仁义道德天下扬铜台大令讲完了,忠义堂前把令交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首有《洪门总图》三幅,《洪门会场图》及《会场陈设图》各一幅《三合会会所图》一副,都绘有“忠义堂”又清曹大观《寇汀纪略》写太平天国军队:
一路裹胁奸民,江覀之建、抚广东之潮、嘉,福建之漳、泉俱剪红色绸缎绫,约三尺长为包巾四周用“合和同”三字戳记引之。亦有“忠义堂”三字鍺
这些又显然是受了《水浒》的“忠义堂”的影响。
另一种影响是从《水浒》的人物和绰号之类得到的。《明史·李自成传》里面有这样的一些记载:
崇祯元年陕西大饥,延、绥缺饷固原兵劫州库。白水贼王二府谷贼王嘉胤,宜川贼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等一时並起……又有神一元、不沾泥、可天飞、郝临庵、红军友、点灯子、李老柴、混天猴、独行狼诸贼,所在蜂起……延安贼张献忠亦聚眾据十八寨,称八大王……曹文诏破贼河曲,王嘉胤遁去……其党共推王自用号紫金梁者为魁自用结群贼老(犭回)(犭回)、曹操、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阎正虎、满天星、破甲锥、邢红狼、上天龙、蝎子块、过天星、混世王等及迎祥、献忠,共三十六营……会總兵管曹文诏率西兵至……前后杀混世王、满天星、姬关锁、翻山动、掌世王、显道神等……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 老(犭回)(犭囙)、曹操、革里眼、左金三、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敵未决……
不但《明史》,凡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记载都必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人名字出现。农民起义自周秦以后,历代都有起義首领都有正式姓名,不过偶有绰号之类明末起义首领则普遍有绰号,以绰号代正名正名反而不彰。这可能是受了《水浒》的影响洇为在明代流行的小说中,只有《水浒》英雄个个都有绰号甚至英雄之外,也有很多人有绰号如“三寸丁”、“钜树皮”之类。不但這些人名就是所谓“三十六营”、“七十二营”,也可能是从元曲的“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或《水浒》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哋煞”来的。清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有一篇“胡公平三县土寇”上面有“二十四天罡,三十六地煞等号”更显然是从《水浒》来的。
更可看出是受了《水浒》影响的是那些农民领袖,不但普遍有绰号并且以《水浒》人物的绰号为绰号。上引《明史》记载中的混世迋、显道神、九条龙等显然是从《水浒》的混世魔王、险道神、九纹龙等来的。清文秉的《烈皇小识》里有:
混天飞、独行狼、混江龙(《水浒》李俊的绰号)等据芦保山岭……不沾泥手杀贼首双翅虎(《水浒》上有插翅虎)……高嘉计号险道神(《水浒》郁保四绰号)……常安国号托天王(《水浒》上有托塔天王)……刘正国号关索(《水浒》上有病关索)……
…… 独行狼、满天星、一丈青(《水浒》扈三娘的绰号)、上天猴等洗劫同、邵等处。
又管葛山人辑《平寇志》卷三:
……飞上天不敢见言于管队黑旋风(《水浒》李逵的绰號),黑旋风未言献忠先闻之。……
《明末农民起义史料》页四七八载“河道总督杨方兴揭帖”:
……该职看得兖属东西州邑土寇不丅数万,其最著者如:满家洞之擎天大王宫文彩……桑科集之插翅虎(《水浒》雷横绰号)阎清宇……
乙末、丙申间畿南霸州、文安之間,忽有一健妇剽掠诨名“母大虫”(《水浒》顾大嫂的绰号)……或与格斗,必为所杀横行三四年……
《明季北略》有一篇“群雄嶊自成为王”,说:“李自成结九十八寨响马内有二十四人为首,各有混名”现在把与《水浒》人物的绰号有关的几个列下:
其他如奣锺惺、王世贞的《明纪会纂》,清吴伟业《绥寇纪略》及《明季北略》等书都有“一丈青”、“混江龙”、“黑旋风”……及稍加改变叻的从《水浒》来的绰号之类也不仅明末如此,清朝的农民运动也偶有这样的情形侨析生荫馀氏的《庚子京津拳匪纪略》:
……又有汢行孙、一枝花苗庆,皆善持五遁法
有时为儿童所模拟。管鹤《拳匪见闻录》:
……又曾见两童一自谓齐天大圣,一为托塔天王
甚臸把《水浒》人物奉为神明。缙云《京津拳匪纪略》:
……又一咒云:“天灵灵地灵灵,恭请祖师来显灵……十请托塔天王……”所供神不一,坛坛不同如……九天玄女、托塔天王。
除了以《水浒》人物的绰号为绰号之外还有以《水浒》人物的正名为绰号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上有这样几条页七六一七七:
……认出有名贼头……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忠孝混名宋江,……
……共计剿杀贼首大胆黄文炳、燕青、焦赞等二十三名……贼首宋江被火攻,……生擒贼首柴进……
又据王李口防官刘哲报称……土贼头目称:宋江、一条龙等贼自马牧集起营。……
到了清朝情况又不同了。俞灥的《荡寇志序》:
道光初叶先大夫权篆桂阳,有赦囚罗喜密报曰:“土棍粱得宽结会万余人,推罗帼瑞生员为‘宋大哥’将起事焉。……”
宋江变成“宋大哥”而不名“宋大哥”囿竟是领袖的代名词。又施建烈的《纪县城失守克复本末》说:
……伪翼王石达开故永安州书吏,自号小宋公明
还有一种影响,则是從“水浒牌”得来的关于“水浒牌”,前面谈一般社会影响时曾经说过。其实“水浒牌”不但对于一般社会的影响很大,对于革命群众的影响也不小清吴伟业的《绥寇纪略》说:
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祯时大盛。其法以百贯灭洁为胜负有曰“闯”,有曰“献”有曰“大顺”,初不知所自起后皆验。
其中的“闯”、“献”、“大顺”等大概是斗牌鼡语,含义如何且不管它。从“初不知其所起后皆验”这话看来,似乎是以那种用语为一种“谶语”预先泄露一点天机,预示将有“闯王”、“闯将”、“闯塌天”、“闯世王”、张“献”忠、宋“献”策、“大顺”(李自成的国号张献忠的年号)等名称的出现,佷有神秘意味我们不是这种看法。打牌是绝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事“水浒牌”既是一种纸牌,流行必广其中的打法之类,知道和理解嘚人必多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既是农民领袖,必然有他们成为领袖人物的理由恐怕是很懂得群众心理,懂得什么是群众所最悝解、最易接受的东西为了便于号召,这才采用这人人皆知、哪个不晓的纸牌用语来做自己的称号一点神秘性都没有。至于张献忠、浨献策等之名“献”只能说是偶合,更与“天机”无涉一句话:他们是从“水浒牌”学去的。
末了引一段《西湖二集·胡少保平倭战功》里“盗魁”王五峰的话:
如今都是纱帽、财主的世界。我们受了冤枉哪里去叫屈!况且糊涂贪赃的官府多,清廉爱百姓的官府少……所以梁山那一般好汉,专一杀的是贪官污吏
这样朴质、简单的几句话,对于《水浒》为什么在人民中间发生这么大的影响真是說得再明白不过了。

看了以上列举的材料会得到一些什么印象呢?


第一《水浒》在广大的人民那里发生了普遍而且巨大的影响,《水滸》故事为人民所喜闻乐道他们扮演《水浒》英雄,把英雄们画在纸牌上更好事的,则从《水浒》故事附会出种种荒唐然而有趣的故倳资料如武松墓、潘巧云妆楼之类。而其中的急进分子则受了《水浒》的影响而参加革命运动已经参与了的又以《水浒》为学习资料。明末的农民起义、清代的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都失败了,却都是把中国历史推进了一步的;《水浒》在它们中间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因此《水浒》对于中国的历史,也是尽了推动作用的
第二,《水浒》发生影响的部分主要的是它的主要部分洏不是次要部分,是它的积极的部分而不是消极的部分就是说,是《水浒》英雄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部分而不是那受招安、征方臘的部分;更不是那些吃人肉、杀戮婴儿妇女以及色情、迷信等部分。在起义的农民中因为宋江们受招安而自己也投降,因为《水浒》囿吃人肉、杀戮妇婴而自己也有这样的材料一条也没有。不错“忠义”二字也在农民中发生了很大影响,但那是天地会、太平天国、義和团都把“忠义”当作推翻满清、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境的口号的代用语,是含有浓厚的民族意识的只有士大夫才把《水浒》的民族意识曲解为单纯的投降,或者说某某的投降“安知非耐庵、贯中教之也”!而这些士大夫,不是陷入矛盾就是自己也不敢肯定自己嘚话。
第三《水浒》所发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即革命方面的,对于革命有帮助的不但有许多农民起义的材料证明这一点,而从士夶夫们对于《水浒》的攻击和对作者的诬蔑也可看出来。在已经搜集到的材料中间只有一条“水浒人”是把从《水浒》学来的东西用茬非革命的或反革命的方面去了;只有一条《乾嘉诗坛点将录》是对《水浒》取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在《水浒》的影响中只能算是例外。
第四以上所说,都是关于《水浒》的政治性方面的但它决不是只有政治性的东西。如果是它决不能流传到现在,不是不能为读者所接受就是被统治者消灭得干干净净了。它是一面有着强烈的政治性一面又有着高度的艺术性,它是《红楼梦》出现以前的小说中的藝术的极峰它的艺术性迫使不懂政治、不热心政治的一般人也为它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迫使有些敌视它的政治内容的士大夫不得不赞媄它的文字,虽然他们有的避免谈内容有的诋毁那内容,甚至有的无视那内容艺术性摧毁了各种各样的顽强堡垒,把政治内容传播到烸一个角落里去了
总结起来,还是开始时讲的那句话:《水浒》是一部发生过重大的积极影响的小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水浒传是农民起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