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要坦克的吗

有现成的步战可掩护坦克 俄为何还要造坦克支援车|俄军|坦克|战车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有现成的步战可掩护坦克 俄为何还要造坦克支援车
  9月8日,俄罗斯媒体称俄军方购买的BMPT坦克支援战车已正式确定型号为“终结者-3(Terminator-3)”。
  同时,俄媒援引俄罗斯副总理罗戈辛(DmitryRogozin)的讲话称,“叙利亚、以色列目前只希望购买BMPT坦克支援战车”。从侧面证实了以色列正在与俄罗斯相关部门接触,购买这种独特的装甲车辆。
  早在6月底,就有报道称俄国防部与乌拉尔机车制造厂签订协议,购买BMPT坦克支援战车。当时报道中使用的图片是这张,也就是早期的BMPT“终结者”。现在终于确认俄军将装备的是最新的“终结者-3”,下面本人将介绍一下,这种非常具有俄罗斯特色的BMPT坦克支援战车。
  这还要从阿富汗战争说起。苏军入侵阿富汗以后,装甲部队在阿富汗山区遭到游击队的顽强抵抗。游击队员利用当地地形,从高处向苏军车队发起攻击。由于坦克、步兵战车的主炮仰角小,不能消灭高处的敌人,造成许多无谓的伤亡。于是苏联国防部下令研发一种坦克支援车辆,来对付高处的单兵目标,以弥补火力方面的不足。
  很快,车里雅宾斯克就推出了两款样车分别是“781工程”和“782工程”,这两种样车都是在T-72主战坦克的底盘上改进而来。“781工程”在底盘上安装两座独立的炮塔,每座炮塔都安装一门2A72型30mm机关炮和一挺PKT型7.62mm机枪。这样两座无人炮塔射界非常大,能够左右开弓同时消灭多个敌人,这就是多炮塔神教的优势。
  “782工程”安装了一座大型炮塔,上面配备一门2A70型100mm低后坐力炮和一门2A72型30mm机关炮,两者采用刚性连接,类似BMP-3步兵战车。另外,781、782工程还配备了两挺4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分别装在车体前部两侧。经过对比测试,最终781工程取得胜利。就当它即将装备时,苏联解体,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让俄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装甲部队在城市作战中被从楼房上的火箭筒手击毁,火力支援车再度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车里雅宾斯克卷土重来,推出以T-72AV主战坦克改进而来的支援战车——“787工程”。去掉了125mm主炮,在炮塔两侧各安装一门2A72机关炮和六枚非制导火箭。俄军方很多人都认为该车非常实用,但最终却被告知该车被中止研发。因为该车在研制和测试阶段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破坏保密制度”。
  2000年,乌拉尔机车制造厂推出“199工程”,该样车被认为是BMPT的原型车。2001年公开展示的“199工程”炮塔上配备了一门2A42机关炮,以及4枚9M133“短号”反坦克导弹,一挺PKTM机枪,两挺AG-17自动榴弹发射器布置在车体前方。随着研制工作的进行,炮塔上又增加了一门2A42型机关炮,变成我们熟悉的BMPT最终样子。
  “199工程”车体两侧AG-17D型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由驾驶员左右两侧的两名射击手负责,延续了苏式装甲车辆强调正面火力的传统。类似的设计在BMD系列伞兵战车和BMP-3步兵战车上也可以看到。
  就当BMPT获得俄军青睐时,俄罗斯经济进入下行道,只能将资金投入到关键项目上,像BMPT这样的辅助车辆只能被砍掉。2011年,俄罗斯宣布BMPT坦克支援战车下马,同时下马的还有BMD4伞兵战车,T-95主战坦克,“联盟”152mm双管自行榴弹炮,2S25“章鱼-SD”125mm自行反坦克炮。
  2013年,在下塔吉尔举行的“俄罗斯武器展览会(RAE)”上,BMPT-72“终结者-2(Terminator-2)”坦克支援战车首次亮相。梅德韦杰夫甚至在现场,亲自向参观者介绍这款坦克支援战车。BMPT-72的炮塔与之前的BMPT最大的区别就是两侧反坦克导弹安装的方式不同,并为其增设了防护装甲。
  BMPT-72是作为T-72坦克升级包出现的。随炮塔推出的还有两款发动机,分别是V-84MS(840马力,2000转/分,V12,四冲程,多燃料,水冷、机械离心式增压器)和V-92S2(1000马力,2000转/分,V12,四冲程,多燃料,水冷、涡轮增压器)。BMPT-72升级包由于不涉及修改底盘,因此取消了车体上的两挺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将乘员从五个减少到三个,战斗全重从48吨减到44吨。
  只需要更换炮塔和发动机,就可以升级现有的T-72主战坦克,这吸引了很多用户。乌拉尔机车制造厂宣称,这套升级包甚至可以用在T-55坦克上,连西方的豹1、豹2坦克都可以安装。如此物美价廉的设计,自然打动了不少用户,当时就有传闻说以色列公司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这是俄罗斯的一次阅兵式上亮相的BMPT-72坦克支援战车,据说只有十辆装备部队。
  6月27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视察了驻叙俄军的赫梅明空军基地时拍摄的照片,俄军对这种装甲车精心伪装,并称之为BMPT-72“终结者2”坦克支援战车。
  尽管俄军使用伪装网对其进行遮盖,还是能够在现场照片中发现该车底盘与BMPT相同,驾驶员两侧都有射击手,两边的AG-17D型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也都在(见图中红色箭头指示)。说明这是一辆BMPT“终结者”坦克支援战车的底盘,安装了一座BMPT-72“终结者2”的炮塔。
  在随后的报道中,俄媒再也不称该车为BMPT-72,而是直接称之为BMPT“199工程”原型车。并称该车采用了BMPT-72的炮塔技术,特点是为反坦克导弹增加了装甲保护。照片中的BMPT去掉了伪装网,并在前侧面增加了软质附加装甲,以抵御破甲弹的袭击。这种软质附加装甲在“军队2017”国际论坛现场也出现在俄军坦克的上面。
  而此次证实这种出现在叙利亚的BMPT就是“终结者3”,把1型底盘和2型炮塔进行结合,实现1+2=3。从表面上看“终结者3”火力相当强悍:两门2A42型30mm机关炮,四枚9M120“ATAKA-V”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两挺AG-17D型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和一挺PKTM型7.62mm机枪。
  其实“终结者3”用途非常单一,除了配合主战坦克作战,几乎一无所长。即便是伴随坦克作战,“终结者3”还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无法搭载步兵。
  “终结者3”坦克支援战车如果能够搭载步兵,再加上其厚重装甲、30mm机关炮、9M120“ATAKA-V”反坦克导弹,真的堪称完美。其实俄军现在手中就有一个,那就是T-15重型步兵战车。也就是说T-15才是“终结者3”的完全体,而俄军订购“终结者3”只能归结为一点——兜里没有钱!(作者署名:hawk26讲武堂)抗战时中国有坦克么?_百度知道
抗战时中国有坦克么?
还有日本有坦克么??我看抗战片
日本的坦克好象装甲很薄
手榴弹都炸得烂
而且也不像一般坦克的样子还有中国那时有坦克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抗战时期,中国没有自己生产的坦克,但是中国通过买卖、租借和国际援助获得了很多的外国坦克。其中在战前,国民政府通过采购,购买了德国的1、2式坦克、意大利的CV33坦克、法国的雷诺坦克、英国维克斯坦克等等。这些坦克基本落后于时代,在日本坦克面前技术上并不占优势。战争期间,中国有通过国际援助,获得了苏联的T-26和美国的M3、M4等坦克,但是因为早期国军装甲战术比较呆板,所以损失严重。后期美国在东南亚给予中国远征军很多先进的坦克,但是国内由于运输限制,没有大规模装备。直到抗战胜利之后,美国将一些坦克作为剩余物资半卖半送给了中国。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有的,主要型号有: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法/波兰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37炮型),英制 NC-27轻型坦克 ,美制 M-1917轻型坦克 ,意制 “菲亚特” FIAT-3000轻型坦克 ,英制 “维克斯” MK E型坦克,英制 “维克斯” MK F指挥型坦克 ,英制 “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法制 AMR33/35轻型坦克,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德制 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德制PzBefwg.I Ausf.A指挥型轻型坦克,苏制T-26b(1933年型)坦克,苏制BT-5快速坦克,美制M3A3“史都华”(Stuart)轻型坦克 ,美制M4A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数量并不多,有的型号坦克不超过5辆.还有的型号是抗战后期美国援助中国驻印军的.日本当时也有坦克的,比如说:97式中型坦克,但是这种坦克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主要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因为当时我们的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
1926年,东北军的法国雷诺型坦克,就开始用于内战了。东北易帜后,这些坦克都归民国政府。
抗战中的中国坦克部队淞沪会战 pb&TUKv T& ;F)j,Ywi)H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规化、大规模的全面对外战争是中国各种力量都无法承受的。尽管就全球范围而言,日军没有像样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均无法有效地在决定性战役中给予日本军队以致命性打击。 R w j 4 U,;a+z 4 \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淞沪会战打响,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由于受市区建筑的限制和坦克本身的机械问题的影响,坦克发挥的作用有限。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坦克首次交锋,但这些战斗并没有对战役结果造成多大影响,双方的坦克均从属于步兵方阵,掩护步兵冲锋。当然,这些数目有限的坦克也对战役部署仍有一定意义的。中国国民政府在此次会战中动用了40万大军,张发奎中将指挥第8和第10集团军在战线右翼(包括浦东、川沙),朱绍良上将指挥第5和第17集团军在战线的中央位置,陈诚中将的第15和第19集团军布置在左翼(包括宝山)。这些中国军队的精锐部分都是由德国军官训练,采用德式先进装备,号称“国军精华”。 NU ] + { 7 1KHFz x, 与之对阵的为日本第10军,包括从华北抽调的第5和第6师团、从东北调来的第18和第114师团,第1和第2预备步兵旅团,一个战车联队和3个从日本本土运来的独立轻型坦克大队。截止同年11月7日,日本华北方面军所属的9个师团在日本海军第3、第4特遣舰队(含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的护送下,全部抵达上海战区。此时,日军在当地集结了30万官兵、200辆坦克、200架战机和庞大的舰队。 V 8C62 X 8月19日,中国装甲部队首次参战。据当时参战人员史说(第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回忆,装甲兵团出动两个战车连(坦克重7吨)和战防炮一个营,配属第87师(师长王敬久)攻击杨树浦街区。当日凌晨,坦克随87师发起攻击,但因缺乏步兵的配合,坦克全部被击毁,两个连长阵亡。20日,新调来的第36师(师长宋希濂)参加攻击。当日凌晨,一队轻型坦克参加了36师对汇山码头的攻击。据资料记载,这些坦克当时正在厂内修理,临时拉出参加战斗。由于没有步兵配合,这些坦克也全部被击毁。21日凌晨,36师再度对汇山码头展开攻击,一度攻到黄浦江边,但天亮后,日军军舰开始猛烈炮击,日机也开始空袭,攻进码头的部队被迫退回,战车第一连和第二连坦克全被击毁。 jyL E y F [| dB 经过长达3个月、在上海南京路不足10平方公里范围的艰苦巷战后,10万精锐的中国军队和超过半数的坦克被消耗在这个“东方凡尔登”绞肉机里,而日军大约损失掉6万人左右。 ' F ,.y6QU c[ E & 恢复战斗力 ],W/I Dv j#f7-nHyz8 1937年9月,蒋介石派出以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率军事代表团(名义为实业考察团)赴苏联谈判军事援助的问题,谈判结果是苏联方面愿意提供战车、飞机、火炮、弹药等援助。以后直到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前,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中国。这是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中国唯一的外援,总值美元。除了物资援助,苏联还派出名为志愿队的正规军,驾驶战斗机和担任军队顾问。可以说,这些援助是雪中送炭,特别是当时急需的战斗机,当时中国空军已经损失殆尽,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又不愿意出售,正是这些苏联I-15、I-16战斗机和苏联志愿队阻止了日机的肆虐。 I{8sLzA03S ([# 4H3uO- 在月间运到的第一批装备中,包括83辆T-26(1933年型)轻型坦克,同时苏联还援助了一些BA-3/6/10型和BA-20型装甲车,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和各种车辆。为了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装甲兵团中经历过初期抗战的原有旧装备,拨给由交辎学校分离出来的机械化学校(教育长仍为徐庭瑶)作教学用途,全新的苏式装备由200师接收。 Qt~QJJN?oF 日,装甲兵团正式扩编为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从番号上看,200师本身就与众不同,因战前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只编到102师。200师是国民革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一个战车团,一个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据杜聿明回忆,200师共接收70辆T-26、4辆BT-5、18辆菲亚特CV-33(有资料称是20辆,是1934年孔祥熙到意大利考察航空时采购,一直封存在南昌,这时匆匆编入了200师)。装甲团有苏联的BAE系列装甲车50余辆。摩托化步兵团装备的也是苏联卡车。炮兵团有12门122榴弹炮,还有45毫米战防炮,75毫米野战炮。步兵使用的是苏联步机枪。看来国军在美械化之前还进行过苏械化。 . S6u { B &3 H?_! A9 武汉大会战 MVYf-'\^ '&4S 3Fysm 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拥有当时唯一的一条全国性铁路——平汉与粤汉铁路的交汇点。这座重要的城市是第二次中日双方激战的地方。1938年5月初期,经过台儿庄战役元气大伤的日本南方集团军补充了200多辆坦克后,在一支海军中队的支援下,杀气腾腾地向中国内陆扑来,同时北方集团军新的先头部队——第14师团,集合了20000人和数百辆坦克向南进发。很快,他们就遭遇到了国民政府第一战区第74、第64和第8军的阻击。蒋介石急调新整编的两支最精锐的“嫡系”部队——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参战,以加强第一战区的力量,阻止日军对武汉的合围。这是整个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装甲战。 &&^]d~a _ 0&4Sw j3s7 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司令官战争前都曾在德国的军事院校深造。当第200机械化师抵达第一战区的时候,日军第14师团在山东潍坊被国民党第71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住,但最后仍被他突围出去。未能与日军的这支精锐部队过招的第200机械化师副师长邱清泉非常失望。在随后的几天里,邱清泉私下里一直在廊坊附近率领一支包括他自己乘坐的苏制T-26轻型坦克在内的8辆战车寻找日军。一天,他忽然发现了一支100多人的日军侦察连,他毫不犹豫地径直向日军冲去,试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这群惊愕的敌人。随后,他又乘胜追击7千米,直到遭到日军反坦克火力的猛烈反击方才罢休。这一事件被宣传为中国装甲部队的一场胜利,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受这场“胜利”的鼓舞,国民党总部下令第200机械化师对日军北方集团军发起总攻。不幸的是,此时的日本帝国陆军也已准备好攻击了。23日晚,借助夜色的掩护,日军一战车团在重炮及一支步兵旅的支援下突然夺取了潍坊,中国军队处于随时被分割的危险之中。蒋介石大为震惊,下令第28军两天内务必夺回潍坊。第28军花了整整3天时间以伤亡5000人(包括3个旅长)的代价才将日军赶出潍坊。国民政府军第一次装甲战就这样结束了。第28军军长由于未能按时收复失地而被解职,守备潍坊的第36师师长被中央政府处决。 Tu9[byf rI V v &Tj r 战局僵持 vb1Gz] ~)& & R Py 夺取武汉后,日军开始选择攻击下一个目标了。1939年秋,第6、第33、第101、第3、第13师团以及海军300艘军舰和一支陆战旅团共计18万日军计划在9月30日前夺取长沙。长沙位于国民党第五和第九战区之间。日军还是遵循其一贯的作战计划,一半兵力从南面直接攻击长沙,一半兵力在北面部署到西面张网准备围剿逃跑的中国守军。长沙战役于9月14日打响。日军第101、106师团开始向南面的国民党第15集团军发起进攻。9月2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和第3师团在舰炮支援下从东面登陆,长沙三面受困。为了保住国民党军队的力量,蒋介石在武汉会战的巨大损失后下令,允许地区司令官自行决定是否后撤。但是驻守长沙的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军在电话里痛哭流涕,表示誓与长沙共存亡,而不愿弃城。随后战斗进入了僵持阶段,国民党的中央军与共产党游击队密切合作,游击队在后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游击战,他们炸毁了每一座桥梁,在公路上铺设地雷,袭扰日军。这使得第九战区内的第27和第15集团军成功地阻击了日军的推进。第五战区的中国部队也化整为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不断袭击日军的补给车队、武器库以及通迅线路。到10月初,由于补给供应下降到了危险的地步,侵略者不得不放弃了推进的脚步。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损失4万人,其中一等陆尉以上军衔的军官就有40名。这场战役同时也标志着日军在中国中部地区推进的终结。 0*u mf .R cN] ]J 总体来讲,国民党政府并没有有效地使用他们的武器,他们的战术是建立在人多地广的基础之上,其军队装备和训练都无法与日军相比。然而,他们的坦克部队在战争中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 3.vQ~ F vl i rRe} 1938年12月,第200师扩编成新编第11军,辖扩编的新编22师和200师,从湘潭移驻广西全州,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新11军番号不久改为第5军,增编了荣誉第1师,杜聿明任军长,郑洞国任副军长。第5军下辖200师,荣誉1师和新编22师三个师。第200师是5军的基本部队,直到第5军在淮海战役中覆没,一直在第5军编制内,师长戴安澜,黄埔三期,原89师副师长。荣誉1师,官兵是从抗战中伤愈归队的官兵组成,所以在番号前加上荣誉二字,战斗力相当强,副军长郑洞国兼任荣誉1师师长,原是98军军长。新22师是新成立的部队,师长邱清泉是原200师副师长。原200师辖的机械化部队转为军直属,200师变为普通步兵师编制。扩编后,第5军加紧训练,并在1939年3月重庆军事委员会对全国各军教练训练的校阅中,第5军被评为全国第一。1939年秋,第5军在广西界首进行大规模联合演习,长达一月之久。 5 Rc^ 5N v 当1939年中日两军在中国中部的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后,为了打破僵局,日军决定从后方攻击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日,日军集合了2个师团和1个陆战旅团的兵力,其中一个师团为新组建的第5师团,在广西南部的北部湾钦州龙门港登陆,随后占领钦州、防城,11月24日占领南宁,国民政府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决心集中所部,收复南宁。12月4日,当日军部队抵达战略要地昆仑关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反击。在一次联合行动中,中国人动用了步兵、山炮以及从第200机械化师抽调的15辆坦克对日军前线展开了攻击,几天之后他们收复了昆仑关要地,从侧翼运动的第200机械化师的坦克也将日本守军全部包围。这次行动消灭了日本第5师团从台湾抽调的第21旅团,包括一名陆军少将补级军官。国民党空军也少有地参加了这一战役,他们对日军的增援部队实施空中轰炸,极大地支援了陆军作战。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交战各方不断增兵,昆仑关也三度易手。最后,中国军队在投入了第5、第6、第99、第36、第31、第64、第66以及第46军后,终于迫使日军在新年前撤出广西南部。对于日本人来讲,从此以后取得胜利再也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了。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政府军共损失了2.7万人。 w6 w 'J x X| 3l*FL 随后的几年里,尽管日军在中国中部发动了无数次的攻击行动,但鲜有成功,其中数攻占宜昌最为“出名”。这座城市日军在1938年至1941年间共从北面发动了8次进攻,每次都被打退。在日结束的第二次长沙战役中,日军共损失5.6万名军人。英国的《伦敦时报》将这次战役称为二战期间盟军的第一场大捷。20天后,美国政府向中国捐赠了价值5亿美元的物资。中日之战开始变成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只要中国军队在中部坚持,外界盟军援助的物资就不断地涌入,补给其每天巨大的消耗。然而,到了1941年5月份的时候,中国所有的港口都落入日军手中,缅甸成了中国联系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 ['l.] k-b} :Ky *AI N X 5 A { 远征缅甸 : y!%G JW Q n*a #]p 当中国大陆的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时,日本人开始把眼光放到法属印度支那(含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和英属缅甸,试图切断中国从外部世界获得援助的渠道。在1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中,中国军队因英印驻军的背叛而腹背受敌,最终丢失了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唯一“陆地窗口”,但中国军队仍在某些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例如在同古和仁安羌。其中被广为传诵的是仁安羌解围,1942年4月,日军在夺取仰光后,将英军两个旅和一个坦克营包围在中缅甸的仁安羌油田地带。当时盟军缅甸战区总指挥、美国将军史迪威匆忙命令中国第200师(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从蜡戍方向出击,解救危在旦夕的英军。经过四天四夜的激烈拼杀,4月17~18日,由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中国部队击溃了日本第33师团,击毙1000多名日军,俘虏500人,营救出7000名英印士兵。这是中国军队在缅甸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仅仅在一周前,史迪威在评价中国坦克部队时还认为:“他们都是些战争的生手,许多人还平生第一次开坦克或摩托车……” y dyG PZ t ey i Ge1^C 但零星的胜利不足以停顿日本人吞并缅甸的步伐,由于第200师的仁安羌行动,导致中国军队的侧翼暴露,日军迅速穿插到中国军队防线的后方,威胁中国军队从密支那到畹町的补给线,不久日军进占蜡戍,中国军队的最后防线实际已经崩溃。在许多中国军官眼里,是史迪威出于维护白人朋友的利益,牺牲了第200师,牺牲了整个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而他们又是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中的精华。在中国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特别是蒋介石的眼里,史迪威作为战区指挥官的能力和公正性也开始逐渐瓦解。 l6C^,xU~IX JvZNr?_w% 在年间,中国从苏联总共进口了88辆1933年生产的T-26型坦克。其中,有许多T-26坦克在回转炮塔上都装有体外天线。一些坦克甚至还在主炮上方靠近斗篷的地方装有两部搜索灯,而苏联方面在早期也只是为其指挥坦克安装体外天线。随着第200机械化师在缅甸的失败,这些坦克大部分被日军摧毁。 N{ f4 -i ~ 1941年1月份,美国政府允许中国加入《租借法案》,随着在当年10月份,第一批36辆M3A1坦克由美国海运至中国。不久,国民党政府又接收了35辆美制M4A4型谢尔曼坦克和44辆M5轻型坦克。中国军队也像日本方面一样,将有限的装甲力量分散配置在步兵师当中。尽管有美国人为国民党训练精锐部队,以及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二战前作为中尉军官曾在德国陆军服役等等,这些都没有使国民党领会装甲作战的意义。国民党军没有有效地利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专业军士、通信装备、后勤及支援的缺乏对中国国民党军队来讲,意味着要想实施像德国人那样的坦克大战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此还要特别提到,国民党政府曾从纳粹德国进口了一批威力令日本人胆颤的88毫米高平两用加农炮,但中国军队一直将这些装备用来对空防御,而没有用于打击日军的坦克。 8 & }^ W & ^~&aVuXf 然而,当中国军队经过正确的训练、装备和指挥后,他们也像其它地区的军队一样变得坚不可摧。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全部由美国人装备、训练的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一直战斗了7个月,向前推进了近千千米,消灭了2万日军,而本身却无一败绩。中国新成立的一支坦克营营长,美国人罗斯威尔·H·布朗上校就曾经指挥着一些坦克参加了第二次入缅作战。至1944年12月,又有800名日军被消灭,剩余的少数日军逃离八莫进入深山,没有向盟军投降。 #jja#PF]7 c 4 & ~? L M3A3/M5A1斯图尔特轻型坦克以及M4A4谢尔曼坦克,这些都是国民党第1暂编坦克大队的主要装备。在此,特别提到M4A4谢尔曼坦克,中国士兵在该型坦克上涂有老虎的标志:主炮管的两边是一对恶狠狠老虎眼睛,在正驾驶、副驾驶以及炮塔的前方是巨大的虎爪。(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大兵也对他们的M4A3谢尔曼和M46巴顿坦克作了类似的“手术”,希望以此能吓住那些勇敢的中国士兵。) `+ !Go XI ;(kU :b|j z k [%YG& 3zO'=g wJ 广东方面的坦克作战 #F u a^]n {=AK | 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在1927年蒋介石掌握了国家政权后,在广东不断私人加强力量,以备将来和蒋介石对抗。1936年,陈济棠从英国进口了12辆轻型坦克和15辆装甲车,组建了一支新式的机械化部队——战车大队。 3f`+ -&|M ]_S &8F}| 坦克是维克斯6吨坦克,装甲车中有14辆是两吨半重型号,装轻重机枪各一挺,载员8~10人;另一种是指挥车,重5吨,装20毫米炮一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一挺,载员14人。12辆坦克编为一个战车中队,装甲车编为装甲车中队,总称战车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由邓鄂担任。1936年陈济棠反蒋不成,被迫下野,广东部队由余汉谋接掌,战车大队几易指挥官,1938年日军登陆广东时,战车大队大队长是曾留学德国的曹绍恩中校,战车队驻地在广州皇婆洞原中大试验农场。 Xj;nh? \ u j XO* _R 日,日军登陆澳头、淡水,随即向广州方向前进,15日攻陷重镇惠阳,余汉谋决心在增城一线组织防御。16日晚,战车大队受命驰援增城方向,17日晚到达增城附近,受186师指挥(作者提到186师完全没有任何的支援提供,诸如情报、通讯、补给等等),18、19两天,战车大队都在构筑阵地和进行战斗准备。20日晨,战车大队鉴于敌情严重,将6辆坦克布置在第一线,6辆在第二线,第三线是从装甲车上卸下的20毫米炮和机枪,装甲车则隐蔽在树林中,全体人员进入阵地,准备作战。天刚破晓,日机开始空袭,炸毁装甲车5辆,人员伤亡数十人。随后日军出动数十辆轻型坦克冲击(186师仍然没有任何支援),战车大队撤退必经之路上的一条桥也被炸毁了,装甲车中队人员只好将车辆爆破后,向后撤退。战车中队则只有一辆能够突围,后来作为教练车使用。广东军队的战车大队一战便全军覆没。1939年,日本陆军省责成石川岛汽车制造所根据从中国广东缴获的维克斯6吨坦克研制可水陆两栖使用的战车,最终出现了一种SRIII型水陆两用车。
  中国在抗战期间不仅仅有坦克,还有自己的机械化部队。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组建了第五机械化军,第5军装备精良,主要装备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
有,桂永清手下有两个战车营,可惜不会用,在兰封战役中被土肥原贤二突围。
其他1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坦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