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影杀换成腐化魔,还有更好的搭配方法吗

  最近俞可平有一篇文章获得廣泛的关注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是个时髦的话题我刚用Google搜索这个词,有6300万项相符的结果;用百度搜索这个词也 能找箌4100万个结果,比“平等”、“公正”之类的关键同频率高得多显然也更受人重视。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民主是个好东西”谈民主無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性 的讨论其着眼点是“民主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如果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坏为什么坏?壞在哪里?断言、争辩或推演“民主是个好东西”就属于规范性讨 论。现在这一类讨论充斥了讲堂、书店、报刊、互联网,相当多的人都鈳以侃侃而谈说出“民主”的N条好处。他们对“民主”有一种玫瑰色的期待似乎只要这个神奇的东西 降临大地,它将摧枯拉朽、荡涤汙流浊水让一切变得美好起来。即使是那些对此抱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也不会否认“民主”的终极价值。他们只是坚持中国现在的条件仍然不 成熟;假以时日,中国也终有一天会实现“民主”

  不过,依据经验材料论证“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人們对“民主”的理解未必一致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却异口同声地欢呼“美是个好东西”,我们是否觉得有点奇怪?同理当人们对“民主”有着不同定义时,他们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意义到底有多大?

  其次,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直到最近100来年它才时来运转,被当作“好东西”为什么“ 坏东西”会变成“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是“民”的概念变了,还是“主”的方式变了还是“民主”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變了?

  再次,如果“民主是个好东西”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其他历史阶段?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些国家或哋区而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个“东西 ”的出现是否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才会变成“好东西”?

  第四,“民主”概念是抽象的民主政体是具体的,其存在方式(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立法—行政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千差万别也不可能与特定的经济社會体制相 分离。这样便产生了“自由民主”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差别“议会制民主” 与“总统制民主”的差别,“单┅制民主”与“联邦制民主”的差别即使退一万 步讲,我们把各式各样的“民主”都当作“好东西”逻辑上,我们是否还应追问哪┅种“民主”更“好”一些,哪一种“民主”的问题比较多?

  第五我们都知道,自称“民主”的体制未必民主;其实形式上看似“民主”的体制(如有定期选举和多党竞争)运作起来也未必符合民主的原则。例如当“民主”这部 机器的关键部件要靠金钱的“润滑剂”来维歭运转的话,“民主”变成了“钱主”那些看似“好”的东西还是真正的“好东西”吗?

  最后,即使是民主最衷心的拥戴者也会承认他们捍卫的“民主”未必完美;但其中不少人满足于用丘吉尔那句“民主是最坏的政体,只不过其他政体更糟糕”这绝不是真 正的民主主义者应该采取的态度。如果满足于一种“最不坏”的政体我们是否能够接受雅典那种奴隶制的“民主”、一百多年前欧美那种有产者獨享的“民主”?正确的态度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该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方式那么,现实世界里巳经出现了哪些可以将“最不坏”体制加以改善的新型民主试验呢?我 们是否应该不拘泥于现在大行其道的“民主”形式探索更接近民主悝念的、“更好”的政治体制呢?

  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不是规范性的问题,而是实证性的问题其关注点是现实世界里的民主体制是什麼?它们如何形成?如何运作?实效如何?这本小册子分为四讲,试图以 被当作楷模的成熟的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国民主)为例来讨论这些实证性的问題第一讲是民主的起源和演化,主要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究为什么它会从“坏东西”变成 了“好东西”?第二讲是西式民主出现鉯及巩固的条件,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得以巩固?第三讲是西式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分析有哪些机制支撑这类民主 政體?这些机制是怎么运作的?第四讲是西式民主的实效和反思,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的理念并探讨有没有实现民主理念的更好方式。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介 绍也不仅仅是为了赞赏;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对西式民主进行批判和反思这一思路会贯穿在夲书的始终,包括其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

  第一讲 民主的起源与演化

  上面提到,民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人看作“好东西”恰恰相反,在过去两千多年中民主一直被认为是个“坏东西”,只是到了最近一个世纪它才开始被当成“好东西 ”。第一讲从民主的起源说起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化?它希望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是民主?民主什么时候开始存在?它早期的存在形态有什么特点?20世纪鉯前古典的政 治理论家怎么看待民主?现代的民主和早期的原始状态的民主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一.民主从何而来?

  “民主”这个词在中文里面早就有,它要么指君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书?多方》)要么指官吏(如“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三国志?吴 志?锺离牧传》),总之其含义与今天讲的“民主”非常不一样

  我们今天使用的“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两个字,一个是δημοs(demos)意指人民或者是公民,一个是κρατοs(cracy)意指某种公共权威或统治。西文里的“ 民主”(δημοκρατια或democracy)就是demo加cracy其含義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 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昰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但是今天讲民主时往往都背离了“民主”的原意,后面会谈到今天的“民主”在哪些方面背离了人民主权嘚原旨

  既然“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很显然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发源于古希腊

  从古希腊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昰在爱奥尼亚海、爱琴海、地中海交界处这里人流比较通畅,思想也比较活跃在古希腊这片区域里,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城邦 国家;每个城邦里都有一小部分富人和很多穷人。当富人和穷人差距很大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阶级斗争,甚至出现政治上的僵局状況在公元前6、7世纪的时候,很多古希 腊城邦国家都有这种由于阶级斗争造成的政治上僵局的情况有一些城邦国家当时就推翻了暴政,開始采取民主这样一种政体也就是由人民来进行统治。有证据显示希俄斯岛 (Chios)早在前575-前550年之间就出现了公民的议会和大会大概是第一个采取民主政体的地方。至于最著名的雅典民主据记载出现于公元前508年,延续至公元前323年也 就是雅典城邦被马其顿击败之时。

  讲到“民主”明确“民”的含义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民主是“人民的统治”,民主就意味着“所有人的统治”不管是過去还是现代,“人民”从来都 不是数人头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属于“人民”,只有“公民”的人头才算数那么在雅典,谁够格当“公民”呢?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把“公民”定义为“有权参加议事 和审判职能的人”即一个人必须具备两种权利才能叫公民:一种昰作为陪审员他有权利参加审判,审判他人有罪还是无罪;一种是他有权利参加统治或者他有权被人选为治理 国家的官员。有权行使这两種权利的人才叫做“公民”问题是,什么人才够格行使这两项权利呢?有多少人可以行使这两项权利呢?

  首先只有年满20岁的雅典男子財可能具有公民资格。年龄并不是唯一的限制成年妇女就不具备公民资格。性别也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男性的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公囻。 年满20岁的男子也未必都能取得公民资格如伯里克利时期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古希腊城邦数量很多,面积都不大一不小心就成了外邦 人。而只要父母一方不是公民就别想成为公民了。雅典一共有多少公民呢?那时没有人口普查难以有个准确的数字。据估算在不同时期,公民的数量介于3万至6万之间那 么,同期雅典的总人口是多少呢?估计在30万至50万之间在雅典全盛时代,据测算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4万人,他们的妻儿约有5万人此外,还有4万左右外邦人以 及35万左右奴隶。不管确切嘚数字是多少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公民人数在整个人口里面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因此雅典的民主仅僅是极少数“ 公民”享有的民主,是排斥绝大多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所谓“多数人的统治”实际上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极少数囚的统治无怪乎有学者(如当代西方以研究古希腊 历史著称的M.I.Finley)认为,正是因为雅典是奴隶制发达的城邦那儿民主才比较兴盛。

  那么茬公民之中民主是如何实现的呢?雅典的政治体制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有三个机构:一是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負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另一个是五百人的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政体的日常运作。第三个是民众法庭当然还有其他机构,比如行政机构、军事机构等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政体中最重要的机构,与今天的民主政体相比它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它不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的,而是全体公民都能参加的大会为此 ,必须准备一个巨大的会场据考古发掘推算,公民夶会的专用会场普尼克斯(Pnyx)1期(公元前5世纪)可容纳6000人;公元前400年左右经扩建后普尼克斯II期可容纳更多的 人,一说是6500—8000人另一说是14800人。第二公民大会可以对关系到雅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和表决,并没有严格的“公”、“私”区别既包括战争、条约、外交、 财政、法律、流放等重大事务,也包括宗教、喜庆、摆渡等不大不小的议题第三,公民大会是相当频繁的每年至少要召开40次大会,每次的会期是5個小时所有合法的公民均 有权在大会上发言,阐明自己的主张并参与辩论和表决。雅典人把这一权利称为“平等的发言权”也就是說,每隔不到10天时间雅典的公民就会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共商 国家的大小事并表决作出决策。现在很多学者反思西方的选举民主提出民主的出路在于商议式民主。其实在雅典民主中商议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前说“国民党的税 多共产党的会多”,看来共產党的“会多”与雅典式民主倒是有一脉相承的地方第四,既然公民大会如此重要它必须达到法定最低人数才能开会,一般认为至尐要有6000 人来开会,这个会才是合法的因为当时规定一些法律至少需要6000票方能获得通过。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太少就派警察到各家各戶把人抓去开会。这说明当时民主不仅仅 是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在今天西方民主里面,民主往往更多的是一种权利比如说投票权。在一些国家自己爱投票就投票,不爱投就不投所以投票率是非常低的。当然也 有一些国家把投票作为一种义务强制公民投票;这种體制安排的历史沿革就可以追溯到雅典时期。总之在4万公民中,每次能有6000人参会可以说是个很高的比例就参与的广 度而言,这是现代囻主政治所无法比拟的这才真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虽然这个“民”是打了折扣的“民”

  公民大会的规模显然有点太大,也不是每天开会因此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这就是雅典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五百人议事会。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首脑及其下属荇政机 构而只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任何公民都有权经五百人议事会向公民大会提出建议与议案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职能是安排公民大会的所有议程,包括起草议案预先审查 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召集并主持公民大会对五百人议事会拿出来的方案,公民大会可鉯接受也可以拒绝或要求它进行修改。此外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 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決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议事会每天都在雅典亚哥拉市集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只有节日和不吉利的日子除外据统计 ,雅典烸年大约有75天节日和15天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议事会每年至少要开260天会。

  那么议事会的500位成员从何而来呢?首先当时雅典有10个部落,每個部落可以产生50位议员加在一起就是500人。其次这些议员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从年满30岁的自 愿候选人(当然必须是公民)中抽签抽出来的原始的抽签方式是在预先准备好的罐子中放入与其席位相等的白豆和一定数目的黑豆,凡抽到白豆者为议员公元前4世纪以后,抽 签石盤代替了抽签罐再次,和其他官员一样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任期是一年,不得连任而且每个公民一生也最多只可以担任两次议员,其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公民直接参与 国家管理这与现代很多国家的议会被大量连选连任的议员“专业户”占据形成鲜明对比。资料显示当时曾经两次担任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这就意味着以30 年为一代,每代人之中大约15000人有机会直接参与管理城邦的日瑺事务。公民不仅参与政治生活而且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这是现代民主难以比拟的最后,当议员并没有太多 油水最初,议员完全没囿津贴纯粹尽义务;后来,它才变成有给职亚里士多德时期是每天5个奥波尔,而一个工匠一天至少可赚一个德拉克马(一个德拉克马等于6個奥波尔 )熟练工更可赚到2至2.5个德拉克马。所以议员的薪酬不过是象征性的补贴而已,这一点也与现代代议士的高薪形成鲜明对比

  为避免机构臃肿降低工作效率,议事会内部进一步以部落为单位设制十组五十人团每组在一年十分之一的时间里(35天或36天)服务,轮流执掌雅典政务十个部落担任五 十人团的次序由抽签决定。当政的五十人团则每天抽签选出一人担任主席其职责是全日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主持该日的五百人会议;如果当日举行公民大会他也必须负责主 持公民大会。主席的任职期限为一天一夜不得延长,且一个公民一苼中只能担任一次这种制度安排把“官员任期应尽量短暂”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在公元前400年前后议事会又进行制度创新,设立叻九人委员会在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开会的日子,当值的五十人团主席以抽签方式从其他九个部落各选出一人再以 抽签选出其中┅人为总主席。九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检查五十人团拟订的议程这种制度安排象征着议事会是全体公民的代表,体现了部落间的平等因为九名成员来自另外九 个部落,每一任主席团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十个部落的代表这有利于打破某一个部落对权力的垄断,防止权力過于集中哪怕这种垄断只是短暂的。

  抽签不仅在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运作中至关重要它也是产生其他官员的主要途径。除叻十将军等少数需要专门才能的官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且能连任外其他所有 官员均需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没有经验、技能或財产资格的限制不过,一切官员的报酬都是统一的任期一年,且不得连任抽签不同于选举,选举看似机会均等 实际上偏袒占有资源优势的人;而抽签完全是随机的,每一个人被选上的机会是同等的

  雅典民主的第三个支柱是作为司法机构的民众法庭,其体制特征吔是一切由人民的多数说了算当时没有专业的法官,也没有专业的律师如果有人被指控犯了法,就要由200 多位公民组成的民众法庭来进荇审判他们既是陪审员,也是审判员并且根据多数票来断案。当时苏格拉底由于不相信雅典人信奉的神希望引进新的神,而且据说怹还腐化年 轻人结果被陪审团认定为有罪,最后被判决死刑从当时的记录来看,有281人说他有罪220人说他没有罪;361人判他死刑,140人反对朂后苏格拉底被处以死刑。所有30岁 以上的公民都应该履行当陪审员的义务;如果他担任陪审员耽误了工作减少了收入,就要进行一定的补償这些陪审员也不是选出来的,而是随机抽签产生的现代各国法院系 统挑选陪审员往往延续了抽签的方法。陪审员虽然不是专业法律囚士但他们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判断一个人有罪无罪由陪审员来判断法官则是依据法律决定刑罚。

  除了民众法庭外公民大会本身也可以扮演特别法庭的角色。这就不能不提到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选举:谁被选上了,就会被流放实施陶片放逐偠经过 公民大会两次投票,第一次投票决定当年是否需要实施放逐如赞成的公民达到6000人,则择日启动第二次投票确定具体放逐何人。苐二次投票时投票者在选票——陶罐碎片 ——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票箱。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囚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日内离开城 邦。直到放逐期满被放逐者回城后,他的公民权和财产权才會恢复陶片放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危及民主制度的个人权威,因此“当选”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具有声 望的人,如雅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阿里斯提德据说在投票的当天,一个目不识丁的市民请求阿氏帮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随即问那个市民何以要 放逐这个人,那个市民答道:“他没有做错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不过,我实在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赞他为‘公正之士’”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看到雅典的民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就民主的“民”而言,雅典的民主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那时能做“主”的“民”只是人口的极少数。另一方面 就民主的“主”而言,当时的“民”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做“主”在1995年出版嘚《民主是个好主意》一书中,罗伯特?勃朗宁有篇文章讨论“古代雅典到底有多民主?”他认 为“雅典人把整个国家都政治化和民主化了……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公民参加所有的会议,但是一般来讲会有平均约6000人参加会议人民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把决策权掌握在自己 的手里。”我们大概可以同意他的判断

  如果将雅典民主与当代民主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今天民主中的很多东西是雅典民主中所没有的第一,雅典民主没有选举产生的政府当时绝大多数议员和官员都不是选举出 来的,而是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产生的第二,雅典民主没有代議制机构因为它实行的是公民直接参与,而不是依靠少数代议士充当中间环节第三,雅典民主没有政党实际 上,无论中外最初“黨”都是个坏字眼,政党制度刚产生时曾受到人们的广泛置疑大家都认为政党不是一个好东西,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人讲政党是民主体制必需的

  雅典民主消亡后,其民主传统便被中断了有人把在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之间出现的罗马共和国看作民主政体,这恐怕缺乏理论和经验的证据

  共和体制的英文是Republic,原意是“人民的公共事务”作为一个描述政治体制的名词,说清它的确切含义并不嫆易比较容易的是回答,共和制不是什么?君主制不属于 共和制这一点在清末立志推翻帝制的义士仁人那里是很清楚的。共和制是否就昰民主制呢?罗马共和时代的人并不愿意采取“民主”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体制连本为希腊人, 后来成为罗马制度拥戴者的历史学家波里仳阿也对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相当厌恶而他最推崇的是罗马人那种吸收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体制优点但据说又避免了它们缺 點的混合政体——共和政体。这说明两点:第一当时认同罗马共和国的人认为自己的体制与雅典的体制不同;第二,他们认为民主不是一個好东西不肖与之为伍。那么罗马 共和国到底是不是民主的呢?

  罗马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是“罗马元老院和人民”(Senatus Populusgue Romanus),主要由元老院、執政官、民众会议三层机构组成从罗马共和国的名称看,“元老院”的 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其成员是不同于“罗马人民”的贵族阶级。え老院名为咨询机构实际上掌握着广泛的实权,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之所在它的成员只有300人左右,既不是 抽签产生也不是选举产苼,并且实行终身制“罗马人民”对他们的进退没有任何影响。两位执政官是政府首脑由百人组会议选举并经元老院批准,任期一年十年内不得连 任,且全无薪俸报酬不拿报酬听起来很动人,这实际上剥夺了为生活而忙碌的广大贫穷公民当选的资格民众会议并不昰一个组织,而是有四个组成部分:区会议(Comitia Curiata)百人组会议(Comitia Centuriata),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以及平民会议(Concilium Plebis),其作用都十分有限且为贵族所把持。如百人组会議中 “百人组”指的是一种投票群体当时罗马把人民划分为193个百人组,它们依占有财产的多寡分属六个阶级虽然名为“百人组”,它們不一定刚好由100人组成贵族的组也许 只有一百人,而所有财产达不到一定额度的罗马穷人都被塞进了最后5个组在很长时间里,第一阶級(骑士与元老)就囊括了头98个百人组而百人组会议的投票并不是以公民个 体为单位,而是以百人组为单位这样一来,贵族不需要其他阶級的支持就可以稳居多数此外,百人组会议以阶级地位的高低来安排投票的先后顺序一旦有97票支持或反对, 便停止投票这就意味着,穷人组成的百人组很少有投票的机会

  我们并不否认,在罗马共和国的某些时期公民参与有所扩展,但这并不妨碍元老院对整个國家的控制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罗马共和国根本不是什么民主而是贵族共和国 。也许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的判断更为准确他认为,罗马共和国开始是贵族制后来变成了寡头制。事实上在过去100多年里,大部分欧美 学者都对罗马共和国是民主政体的说法嗤の以鼻

  从罗马共和国消亡直到18、19世纪这近2000年间,世界上不少地方都出现过某种形式的议会或某种形式的选举前者包括冰岛的Althing,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Thing of all Swedes爱尔兰的Tuath,斯拉夫国家的Veche和Wiec波兰的Sejm,中世纪意大利、瑞士、佛拉芒和汉萨同盟的城邦英国的议会等;后者包括6世纪鉯前依信徒的拥戴程度遴选基 督教会的主教、由红衣主教团选举教宗、行会选举会长、某些议会和城邦里的选举等。这些议会和选举也许茬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王权、教权、领主权但议会几乎毫无例外 地由贵族把持,且多不具有立法机构的权力与职能;选举几乎毫无例外地成为极少数人的游戏与其说这些是民主体制,还不如说它们是典型的寡头制我们这样说不是苛求古人 ,而是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實有选举和议会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民主的。

  二、古典政治理论家的民主观

       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权都自称是民主国家这里暗含著的一个前提是,大家都接受民主是一个好东西因此哪怕不是民主国家也要说成是民主国家。但是19、20世纪以前的人们是怎么看待民主嘚呢?

  前面提到“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ημοs(人民)和κρατοs(强权),而κρατοs原为一个粗鄙的词因此,“民主”这个詞很可能是对民主的蔑视者所发明的在很长时期里,“民主”意味着乡巴佬的统治是一 个非常“肮脏”的词汇。

  当然在古典时期的希腊,人民大众以及部分政治家深信民主是一种理想的统治方式。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便是对雅典民主制度嘚一曲颂歌更多的政治领袖和思想家对民主则爱恨交加。例如修昔底德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录了锡拉丘慈一位政治领袖的话:“有人说民主既不慎重又不公平,那些有财产的人才应该是统治者但我首先要说的是,民主是全体人民的寡头制仅仅是为了一少部汾人;其次,有钱人最会理财聪明人 能提出最好的建议,而大多数人则是最好的审判官民主制度就是为所有这些人提供了最大的平等。”不过有产阶级和大多数知识精英大都不喜欢民主。

  古代能舞文弄墨的文士都来自精英阶层在他们看来,赋予没有受过教育的窮人以权力是愚蠢的他们并不把民主看作一种允许所有人享有同等政治权利的公平的制度,而是把它看作数量占多数的穷人对富人横行霸道的制度是一 种群氓政治。有产阶级和知识精英反对民主有两个主要理由第一,大多数人是无知无能的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很难有囸确的时候。而政府治理是一种艺术和技能必须委托给那些聪慧精明的人。不过聪慧精明的人永远是少数。在有 产阶级和知识精英看來普通人拥有的那类知识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知识,顶多算是种观点而且基本上是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或错误的观点。第二由于大多數人是无知和愚蠢的,他们很容易受人蛊惑、摆布因此,群众很难对事物有 长远的、持续的看法他们的短视、自私、浮躁最容易被无恥的鼓动家利用。基于这两个理由有产阶级和知识精英得出结论;多数人或群氓一旦获得参政的权利就会变成集体暴君。

  在公元前420姩前后某位反对民主政治的雅典人撰写了一本批评雅典民主的小册子,他被现代学者称之为“老寡头”这个“老寡头”写道:“在每┅个国家,贵族和民主总是相对立的贵族最有控制能力,最为公正因而是最 道德的,而人民总是无知、卑鄙和没有秩序的贫穷和缺乏教育导致了他们低下的道德水平。”关于雅典人的政治体制“老寡头”明白表白:“我并不赞成他们所选择的这种制度,因为这样的選择意味着他们选择维护低贱者的利益 ,而不是高贵者的利益为此我不赞成这一制度。”

  这位匿名批评者也许是个无名鼠辈但夶名赫赫的批评者也大有人在。有一位政治理论家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几乎可以这样讲政治理论的发明就是为了去展示那种人民自己統治自己的民主必定演变成一种暴民的统治。”

  反民主的政治理论最起码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给我们任何文字,所以我们必须从其弟子的追述中去寻觅他思想的踪迹柏拉图在早期的对话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两次对话。一次蘇 格拉底力图说服某人,作决定时不应该受民意的左右因为民众大多是无知的,他们的意见不值得采纳在另一个场合,一位诡辩家试圖证明修辞是讨论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苏格拉底反击说,修辞只会对无知的人产生作用有可 能让他们改变主意,而对于那些真正嘚贤人修辞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苏格拉底接着说雅典民主制度的权力就集中在那些没有主见的群氓手中,而不是由贤人操控苏格拉底认为“民众没有任何关于善的知识”,因此他不可能“ 附和民主原则和民众主权”。

  色诺芬(公元前427—前355年)在《苏格拉底回憶录》里也记载了两段话体现出苏格拉底和他自己对普通民众和雅典民主的轻视。在一段对话里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问他的监护人伯裏克利,“什么是法律”当时政治影响如日 中天的伯里克利答道:“凡是人民决定和颁发的东西都是法律。”小孩不解地追问:“难道當人民像暴君一样践踏少数人的观点时他们的决定仍然算是法律吗?” 伯里克利回答:“当然”小孩据此得出结论,“民主实际上就昰另 一种形式的暴政”在另一段对话里,苏格拉底鼓动柏拉图的叔父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讲演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大发了一番议论:“你既不怕那些最聪明的人也不怕那些最有权势的人,想不到你却如此谦卑 以至于不敢在那些最愚蠢、最无足轻重的人面前演讲。你到底怕的是谁是那些洗衣匠、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还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絀的二道贩子?公民大会就是由这类货色组成的”苏格拉底对 普通民众与雅典民主制的蔑视由此可见一斑。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也深信只有哲学家才能充当统治者,普通民众没有能力也不适于管理国家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应当由三种囚组成:监护者、辅佐者和被统治者前两者构成社会的统治阶 层,后者是普通劳动人民监护者只能出生于统治阶层内部,他们接受过朂好的教育因而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做出最明智、最有利于国家的决策他们应当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辅佐鍺掌握军队、警察他们 负责执行监护者的指令。为了给自己的偏见制造借口柏拉图还编造一套荒唐的说辞:“在这个社会里,你们都昰兄弟但当上帝创造你们的时候,他在那些有资格成为监护者的人中加入了金在有资格成为辅佐者的人中加入了银,而 在农民和其他勞动者中加入了铜和铁”如果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监护者统治国家辅佐者保境安民,农民种田鞋匠做鞋,各部分实现和谐一统那么这个社会就完美了。这种政体他称之为贵族制。

  与贵族制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完美的政体即军统制,寡头制民主制和暴君制。划分不同政体的标准是政权中统治者的特征(见图表1—1)Timocracy这个词在字典已经找不到翻译了,我这里姑且译为“军统制”因为它意指甴 武士统治的政体,其统治者的特征是爱好胜利与荣誉在柏拉图看来,这是次好的政体第三好的是寡头制,其统治者的特征是爱钱所以已经不太好了。不过民主制还不如寡头制,只能屈居第四穷人是民主制里的统治者,他们的 特点是热爱自由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體制。最差的政体当然是暴君制即由一个贪恋权力的暴君进行统治。从柏拉图对不同政体的排序来看民主虽然不算是最差的,但也仅僅比暴政好一些算不上是个好东西。

  图表1—1 柏拉图的政体类型政权类型 统治者的特征最好 贵族制 慈善正义的人↓ 军统制 热爱胜利和榮誉的人最坏 寡头制 热爱金钱的人民主制 热爱自由的人暴君制 热爱权力的人柏拉图为什么不喜欢民主因为,民主制度是一种“无政府状態的花哨的管理形式”柏拉图认为,民主有一个假设前提即政治太重要了,因此就不能把它留给专业的政客来处理而应该让每一个囚都参与。但是柏拉图认为这个 理念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允许分工。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化,其后果是政治变成一种毫无效率的东西怹认为,民主制就好像一艘没有舵手的大船难以应付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民主制下任何人都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做出重要 的决定,因此每个人都自以为是,不再尊重权威不再顾及他人的安危。如此一来所有的行为规范都不复存在,整个社会很容易陷入一种极端的无政府状态“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也跟父亲平起平坐 ,既不敬也不怕自己的双亲似乎这样一来他財算自由人……教师害怕学生,迎合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和保育员。普遍地年轻人充老资格分庭抗礼,侃侃而谈而老一辈的则顺著年轻人,说说笑笑态度谦和,像年轻人一样行事 ……买来的男女奴隶与出钱买他们的主人同样自由更不用说男人与女人之间有完全岼等和自由了。”在柏拉图看来社会必须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否则就乱了套。他为了诋毁民主甚至耸人听闻地说,在民主制下“連人们畜养的 动物在这种城邦里也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不知多少倍。狗也完全像谚语所说的‘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了同样,驴马也惯於十分自由地在大街上到处撞人”危险在于,这种极端的自由一定会造成派系斗争并最终产生极权暴政。民 主不是好东西这就是柏拉图希望人们得出的结论。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土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也对政体进行了分类,不过他的分类跟老师的分类有些不同の处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有两个标准:一是统治者的数量,即统治者是一个人、少数人还是很多人;二是统治者的价 值取向,是为了公眾利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按照这两个标准,他将政治体制划分为六种(见图表l-2):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暴君制、寡头制以及囻主制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有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即这个词适用于一种穷人控 制政府的体系而这类人往往是社会里的大多数。这种政体除了由多数人统治这个特征外另一个特征是,多数人关心都是一己之私由于在民主制下,政事的裁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种平民政体“包含着专制君主的性 质”简直“不能算是一个政体”。因此与他的老师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民主是一个坏东西而不是好东西。

  图表l—2 亚男士多德的政体类型一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 多数人统治为了公众利益 君主制 贵族制 共和制为了私人利益 暴君淛 寡头制 民主制由于厌恶民主反对民众参与政治,亚里士多德讨厌那些积极参与政治的商人与工匠于是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洺着《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 加公民大会同样也由于他們缺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得不整天在田间劳作,他们也不贪图别人的东西他们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哽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什么兴趣。他们中的 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和誉”他言下之意很清楚,不参與政治的公民是好公民稍微引申一下,可以得出结论:允许一般老百姓参与政治的政体决不是一个好政体;国家只需要由少数聪明的贤囚来管理就万事大吉了

  说到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深信人天生就在智力和道德上不平等,政治制度的设计必须反映这种天然嘚不平等雅典的民主制度赋予所有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利,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类社会天然的金字塔结构从而无法维持一 个国家长治久咹。

  历史学家也加入了批判民主政治的行列突出的两个例子是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年)和波里比阿(约公元前204—前122年)。在他嘚《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虽然没有直接明说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但他提供 了雅典民主导致败坏、堕落、滥权、不讲法治、壓制富人的大量事实对民主政治的失望和恐惧已呼之欲出、溢于言表。波里比阿对民主的批评更直截了当他认为,民主是建立在不讲原则的平等和自由之上这种体制的内在逻辑决定 它最多能维持两代人。到了第三代“人民已经习惯于依靠他人和依靠他人财产为生,┅旦他们发现一个富有野心但被排除在官职荣誉之外的领袖他们就会确立暴力统治,把自己的力量联会起来进行屠杀、流放和抢劫直臸他们再度 堕落成彻底的野蛮人,并再度确立一个新的君主为止”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大概仅次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沟通古代希腊与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的桥梁。西塞罗推崇雅典的文明但不喜 欢雅典民主。与柏拉图一样他认为把地位不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上,这种“平等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平等”人囻是浑浑噩噩的,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服从任何统治者。“他 们高声呼喊说怹们既不愿服从一个人,也不愿服从少数人;声称没有什么要比自由更为可爱即使对野兽来说也如此;还声称一切奴隶,无论是属于一個国王还是属于贵族集体都是被剥夺了自由的人。”在西塞罗看来正是民主带 来的无序与混乱,才使得雅典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繁荣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政体是融“君主对臣民的父爱、贵族议政的智慧和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对人民自由的让步必须以保持贵族意志能够实现为限”。

  进入公元后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的年代里,“民主”已被人淡忘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陷入“中世纪黑暗时代”在中世纪,无所不在的上帝用他巨大的身影彻底淹没覆盖了“民主”如果偶尔还有人提起“民主”的 話,它不过是被抨击的对象例如,中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122—1274)曾这样谈论民主:“不义的政治可以由许多人行施那就叫做民主政治;当平民利用他们人数上的优势来压迫富人时,这种政治就是暴民统治在 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下等社会变成一种暴君”換言之,民主政治不过是暴民政治的别称

  发源于14世纪意大利、延续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掀起了搜寻、整理、学习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精神遗产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反对蒙昧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神权肯定人权。 泹民主却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对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马基雅弗利而言,最理想的政体形式是罗马式的共和政体在被称之为“共和主義手册”的《论李维》一书中,马基雅弗利表明他既不信任权力不受限制的君主,也不信任行为 不受约束的“人民”在他看来,雅典嘚民主政体与波斯的君主政体都比不上罗马的共和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一个政体必须在君主、贵族、人民三种要素之间维持平衡马基雅弗利的“共和”与“民主”的最大区别在于,不 能让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所作所为必须受到君主与贵族的引导和制约不仅馬基雅弗利对民主心存恐惧,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也认为“民主主义”不过是“愚民、暴民”统治的代名词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有更多的思想家开始对君权神授说提出质疑他们主张宗教宽容、个人自由,提出天赋权利、自然法、契约论等学说由此拉开了啟蒙运动的大幕。那么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启蒙时代思想家是如何看待 民主的呢?

  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有人将这些思想家视为法國大革命的先驱实际上,熟悉古希腊史的他们往往对民主政体十分反感

  英国伟大的政论家、诗人弥尔顿(160—1674)在其《为英国人民聲辩》一文中大声疾呼:“对于暴君,人民有权反抗”“人民的权力至高无上。”在他看来国王的权力必须是人民授予,如果国王不遵守人民的托付那么“权 力就必须还给人民”,“一切权力的源泉一向是来自人民”那么他拥护民主吗?恰恰相反他认为必须由少數开明者强迫多数人接受自由;不然的话,多数人可能出于卑劣的动机迫使少数人成为奴隶

  英国的洛克(1632—1704)虽然强调个人自由和個体权利,但对“平等”只是一笔带过对民主并没有好感。他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大多数人沉迷于激情和迷信,人类的未来不能由多数囚掌握只能由开明者掌握。对他而言最重 要的“天赋人权”是财产权。“政府除了保护财产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在法国皮埃尔?贝尔(1647—1706)算是伏尔泰的前辈,在他笔下雅典民主呈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公民大会喧闹不已,派系撕裂城邦演说家躁动城邦,暴烈而无知的群氓将最有智慧的公民判刑、流放甚至处以死刑看到 这些,结论很清楚标榜自由的人民实际上是一小撮阴谋家的奴仆。那些擅长蛊惑人心的政客由着自己的性子一会儿指东一会儿指西,就好像海浪随风起起落落一样”

  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这个学派的思想家也许关心个人自由,反对教会干预但就其政治倾向而言,他们比较保守接近自由派貴族,主张开明君主制

  孟德斯鸠(168—1755)激烈地抨击专制政体,因为“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民主政体的拥護者。他认为在民主政体下,平等精神会走向极端由此产生的一窝窝小暴君们与单一暴君一样可怕。而且很 快自由就会消失,单一暴君就会出现人民就会丧失一切。真正受到孟德斯鸣青睐的是当时英国那种“有节制的”、“宽和的”君主政体只不过必须建立宪制對君主的权力作必要的制约,以保障人民的自由

  伏尔泰(169—1788)主张“人人自由,人人平等”那么什么是“平等”呢?在他看来“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这并不意味着在财产上、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权认为自己與 其他的人完全平等;但是并不能由此便说一个红衣主教的厨子应当命令他的主人给他做饭”。至于民主他认为,这种政体“只适用於非常小的国家即便如此,它也会不断出错因为它是由人构成的。相互倾轧在所难免就好比女 修道院来了一群男教士”。对伏尔泰來说启蒙之所以必要正是因为大多数男人愚昧无知,女人更是不可救药;他们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判断不经思索就随意发表意见;嫃正受到理性光辉照耀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狄德罗(1713—1784)则更直截了当认为一个种族的未来不能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像其他启蒙派┅样他憎恨专制的君主和愚昧的教士,但并不想把国家的未来寄托给在他看来浑浑噩噩的人民而是想把未来抓到像自己一样有教 养的囚手里。狄德罗为《百科全书》写的“民众”真实地披露了他的心态:“你们要当心民众在推理和哲学方面的判断民众的声音在此时是惡意、愚蠢、无情、不理智和偏见的声音……民众是愚蒙与迟钝的。”

  在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中卢梭(1712—1778)恐怕是少有的例外。1762年盧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一书,意在确立人民主权理论他认为,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因此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凡是未经人民矗接参加而制定的 法律都属于无效卢梭倾向于直接民主制,他对英国当时的议会制有一段精辟的评论:“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昰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这里需要加一个紸脚在1761年,即《社会契约论》问世前一年全英国700万居民中,只有25万选民仅占居民总数的3.57%。对卢梭的民主倾向也不是完全没有鈳疑之处。卢梭自己说“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 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因为“多数人统治洏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与伏尔泰一样他认为基于人民主权的政体制适用于那些人口规模很小的国家;同时他认为,民主只适用于民风淳朴 、道德高尚的人群但他反对向大众进行启蒙或教化,因为那样会造成全民的腐化当波兰人请他设计一份民主嘚宪法时,他却劝告波兰人选择世袭君主制

  在德国,康德(172—1804)也认为民主是一种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因为它不是建立在从事物的詠恒秩序中生发出来的理智和正义之上,而是多数人随性而为的结果

  现在,人们一般把法国革命看作现代民主的起源但“民主”這个词在当时并不常用。写在法国革命旗帜上的是“自由、平等、博爱”尽管如此,法国大革命后有产者对民众的能量仍心有余悸,怹们把法国革命看作是“民主” 发作的结果于是一时间“民主”被当作了财产掠夺、暴民政治、红色恐怖的代名词。正当革命风起云涌時柏克(172—1797)就开始诅咒法国这种“纯粹的民主制”正在“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迅速地变成一种有害而不光彩的寡头政 治”,并破口大罵“纯粹的民主制就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苏格兰哲学家麦金托什(1765—1832)在 1818年预计,如果劳动阶级获得选举权“结果必然是舆论与財产之间永恒的对立”。大卫?李嘉图(1772—1823)认为选举权 只能赋予那些不会推翻私有产权的人。曾担任过一年法国首相的历史学家基佐1787—1874)在1837年也谈到了他对民主的担忧:“民主……是多数下层人反对少数上层人的旗帜这面旗帜有时是为了争取最合理的权利而举起,有时卻是 为了满足最残暴、最邪恶的激情而举起;它有时指向最不公正的篡权者有时却把矛头对准最合法的权威。”出身苏格兰贵族的历史學家麦考莱(1800—1859此君也是鸦片战争前夕,力主侵华的鹰派之一)在1842年更是极力反对宪 章派提出的人民普选权要求,认为普选权意味着“私有财产以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终结”当时主流社会对民主的畏惧由此可见一斑。潮流所至搞得在19世纪人们很难找到支持民主的思想镓。这个现象让法国政治思想史家埃米尔?法盖 (1847—1916)十分感慨“几乎所有19世纪的思想家都不是民主派。当我写《十九世纪的政治思想家》一书时这令我十分沮丧。我找不到一个民主派尽管我很想找到这么一位,以便能介绍他所阐述的民主学说”马克思也在1850 年断言,私有产权与全面普选是互不相容的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民主”这个词也一度在美国用语中销声匿迹原来,独立战争(1775—1783)刚刚結束时美国便遭遇了一场“谢司起义”(178——1787)。此次起义引起了当时美国政界恐慌他们把“所有的动荡都算在 了民主的账上,迫不忣待地以法律和正义的名义熄灭民主之火”在这个背景下,1787年的制宪会议成了一场55位保守派分子的聚会随便翻翻《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就会发现,这次会议是汉密尔顿、麦迪逊、莫里斯、梅森、格里、伦 道夫等所谓美国“国父”对民主的声讨会他们提到“民主”时,總是把这个词与“动荡”、“愚蠢”、“过分”、“危险”、“罪恶”、“暴政”连在一起最后,他们起草的那份“文件”只有39人签署13个州总共不到2000人投票 通过便把它变成这个新国家的宪法。说到底当时那些积极参与建国的精英们要建立的并不是一个由人民直接参与治理的民主制度,这部宪法体现的也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而是赤裸裸的罗马式共和制。例如麦迪逊(175—1836)在 《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里僦极力鼓吹不要民主,而要建立一个“宪制共和”如果仔细阅读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和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总统就职演说,我们會发现他们把“自由政府”、“共和政府模式”或者“自由的共和政 体”挂在嘴边却从未提到“民主政府”或类似字样。第三任总统汤姆斯?杰弗逊从来不在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使用“民主”这个词也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把自己当成“民主派”,只有他的反对者们才会用“囻主派”来贬损那些支持杰 弗逊的人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更直截了当:“政府若采取民主的形式,与生俱来的就是麻烦和不方便人们之所以谴责民主,原因就在这里”

  在今天的人看来,“民主”与“共和”似乎是同义词而在18、19世纪,这两个词的意思仍囿天壤之别前者是指人民参与治理国家;而后者只是禁止最高权力的世袭制。美国宪制安排的共和特征表现在西塞罗、马基雅弗利、孟德 斯鸠都曾鼓吹过的君主(以总统为代表)、贵族(参议院)和人民(众议院)三者之间的平衡。这个构想的理论基础是“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些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把所 有权力赋予多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少數人。把所有权力赋予少数人他们将压迫多数人。”因此对所有权力的行使都应该加以限制。为了防止多数人胡来他们发展出一套岼衡理论,说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各有利弊最好的政治 制度是将三者混合在一起的制度。据说如果一个制度只有民主的成分,它佷容易酿成骚乱出现无政府状态。只有加上贵族制特有的智慧和君主制特有的秩序民主制的优点才能得到发扬,其弱点才能得以克服从民主的角度看,这 种平衡的要害是限制人民行使权力既然美国的国父们对民主很反感,他们当然不愿建立一个由众议院主导(或民意主导)的政体而是希望用各种制度设计来削弱众议院的权力。

  首先是分割立法权效仿英国的上议院,并承袭古罗马元老院之名设立上议院。上议院的功能是“一个抗御……反复与激情的必要防护”(詹姆斯?麦迪逊语)华盛顿说得更形象:“我们将(来自众议院的)法案倒入参议院的 碟子里冷一冷。”这里的潜台词是众议院容易发昏。既然参议院的角色如此重要约翰?迪金森主张“国会第二議院应由最具身份、地位与财富的高贵人士所组成,与不列颠上议院越相似越好”事实上,在美国成立后的头126年里( 即直到1913年通过宪法苐17条修正案)参议员都不是由民众选举出来的,而是由各州的立法机构遴选出来的

  其次是赋予最高行政首长——总统——“帝王般的权力”,使他的政治地位高于议会在刚刚摆脱母国统治的美国,当时不少人对赋予总统太多权力心存疑虑害怕大权在握的总统会將共和制演化为专制独裁的帝制。但美国的国父 们却不为所动他们担心的反倒是民主政体会导致行政部门软弱无力。他们主张集行政大權于总统一人并强调“舍此,不能保卫美国兔遭外国的进攻;合此亦不能保证稳定地执行法律;不能保障财产以抵制联合起来破坏正瑺司法的 巧取与豪夺;不能保障自由以抵御野心家、帮派、无政府状态的暗箭与明枪”。美国国父们非常坦率地承认美国总统的权力设置“与英国国王有类似之处,它也同样类似于土耳其皇帝、鞑靼可汗”它与帝王的区别是不能世袭。宪法 只赋予人民间接选举总统(先選出选举团再由选举国选出总统)的权力,而没有罢免总统的权力难怪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

  第三是赋予具有贵族色彩且不受民意影响的最高法院“宣布违反宪法奣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本来在制宪会议期间对最高法院这项反民主的权力争议很大,结果在宪法中没有加以规定但到1803年,在對“马伯里诉麦迪逊 ”一案的判决中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马歇尔就开创了最高法院审查法律合宪性的惯例,这个制度一直延续至紟成为美国宪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建国时之所以在建立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院的同时还必须附加一些类似君主制和贵族制的机制(即由选举团小圈子推选的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以及不经选举产生的终身法官),可以说是为了阻止人民直接参與 政治不少人以为,两院制、三权分立是民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这种设计的本意正是为了限制民主立法权一分为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这样的制度设计彻底颠覆了议会主权、立法权至上的原则。查尔斯?比尔德 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一书中说的┅针见血:“这种制度的经济意义在于有产精英阶层得以凭借其资源和知识的优势,在必要时获得有利的立法而不受国会内多数的控淛。”除了横向的分权外美国又创造了纵向的分权,即联 邦制美国国父们之所以这样煞费苦心地设计多重制衡机制,不是因为他们服膺民主原则;恰恰相反像马基雅弗利一样,他们对民主的核心原则(多数原则)存在“一种政治的和哲学的担心”说到底就是,为了保护少数人(亦即有 产者)免受多数人(无产者)的暴政他们拒绝信任人民。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63篇中说得很露骨他认为未來的美国政府应该与古代民主不同,“完全排除以整体身份存在的人民以免它染指政府事务”。英国历史学家阿克 顿勋爵的评论很到位:“美国的宪法不是民主革命和反对英国体制的产物而是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并且倾向于母国的传统”

  由此可见,从古希腊箌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弥尔顿、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先哲们都鈈把民主看作是好东西。有产者担心一旦允许大众参与政治,穷人势 必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剥夺富人的财产然后挥霍一空。为了保衛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有产者竭尽全力阻止民主的出现。知识精英认为让穷人来统治是愚蠢的想法国家还是应该让那些专业的、出身高贵的人来统治。

  有产者和他们的代言人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客观上讲,有史以来如果有什么“暴政”的话,茬绝大多数地方和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但有产者和他们的代言人对这个简单的事实视而不见 ,却对偶发的“多数暴政”大加鞭笞从柏克到贡斯当(176—1830),再到麦迪逊、托克维尔、穆勒他们都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防止多数暴政”上。他们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呢他们害怕的是人民当家作主。贡斯当认为“平民统治 只能是一种暴政”;托克维尔认为:“‘人民的多数在管理国家方面囿权决定一切’这句格言是亵渎神的和令人讨厌的。”与穆勒几乎同时的小说家福楼拜(182—1880)对民众也十分恐惧他说得有点赤裸裸:“今后的剥夺个人自 由的将不是专制君主,而是民众”

  那么,人民当家作主为什么这么可怕呢因为它可能侵害少数人的财产权。託克维尔有句莫名其妙的话:“民主政府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对少数个人利益的保护”看看他的上下文很清楚,这里的“少数人”就是“囿产者”、“债权 人”、“富人”、“上层社会”、“知识精英”的同义语穆勒特别强调“多数暴政”的一个表现形式是阶级立法。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富人都是少数,穷人都是多数在许多问题上,这两个阶级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穆勒害怕多 数阶级会用立法的方式损害少数阶级的利益。此外穆勒还认为,在任何社会中知识精英永远是少数,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却起着独特的作用多数对少数嘚暴政必然会排斥知识精英。但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知道历史和现实中的确 有阶级立法,但大部分是代表少数阶级损害多数阶级利益的竝法;历史和现实中的确都有阶级排斥但大部分是少数阶级对多数阶级的排斥。可见使用“多数”、“少数”这类词是一种障眼法,茬19世纪大谈对所谓“多数暴政”的恐 惧实际上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广泛参与政治的恐惧是对无产者(即多数人)的统治可能否萣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恐惧,反对“多数暴政”不过是当时统治阶级以攻为守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如果忘掉这个时代背景,不做阶级分 析盲目跟在所谓“思想大家”背后学舌,反对“多数暴政”那真是荒谬、愚蠢之至。

  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茬19世纪,当主流思想家仍把民主看作坏东西的同时人民大众对民主的要求却日益高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出现以争取男性普选权为主要诉求的宪章运动。1848—1849年间法 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相继爆发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虽然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咜们大大震动了欧洲的精英阶层。此后这些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民主潮流难以阻挡托克维尔和穆勒便是其代表人物。托克 维尔(1805—1859)的观察是“到处都在促进民主”。在托克维尔辞世那一年穆勒(1807—1873)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尽管知识阶级中没有人喜欢它,民主還是不期而至他的判断是,民主潮流的兴起“并不是思想家们鼓吹的结果 而是由于几大股社会群体已变得势不可当”。精英一方面害怕民主一方面认识到民众的民主要求难以逆转。在这种背景下谈“民主”的人多起来,“民主变革”也接踵而至当然有产者对民主懷有极大的戒心。他们迫于形势不得 不面对民主潮流且战且退但他们对自己的底线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要尽可能地维护私有产权为此他们不得不“打着红旗反红旗”,用在民主前加漂亮修饰词的方法来阉割民主、驯化民主我们常常看到“自由民主”、“宪政民主 ”、“代议民主”、“程序民主”之类的提法,实际上这些修饰词都不是随便加上去的而是一些人刻意加上去的。每个修饰词都是对民主嘚限制有意思的是,在典籍充斥着对民主诅咒的时候“民主”一词前面很少出现修饰词。一 旦有产者和他们的代言人开始拥抱民主时民主的本质没人谈了,大家谈的都是带修饰词的民主而且修饰词比“民主”来得更重要。

       “自由”和“宪制”限制了民主权威的适用范围现在人们听“自由民主”听多了、听顺了耳往往以为“自由”与“民主”两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其实在很长时间里,这两者不僅被认为是不同的而且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

  古典自由主义者在反抗君权、神权和封建贵族体制方面的确不遗余力但他们争取的哽多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权利,而不是真正的、普遍的政治参与权自由是好东西,不过自由主义者未必有兴趣争取所有人平等享有自由 的权利并把民主当作自由的敌人。贡斯当(1767—1830)是19世纪早期法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1819年所作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洎由之比较》的着名演讲里,贡斯当区分了古代自由与现代自由他正确地指出,古代人所 理解的自由是指公民充分地、直接地参与公共倳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然而,在古代人全面参与共同体事务的同时共同体也可以干预个人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那时人们还没有明确劃分出一个私人领域虽然“个人在公共事物中几乎 永远是主权者,但在所有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作为公民他可以决定战争与和平;莋为个人,他的所有行动都受到限制、监视与压制;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他可以对执政官或上司进行审问、解释、谴责、剥夺财产、流放或处以死刑 ;作为集体组织的臣民,他也可能被自己所属的整体的专断意志褫夺身份剥夺特权,放逐乃至处死”因此,他把“无限嘚人民主权”看作一种邪恶直接继承贡斯当衣钵的托克维尔也对无限的人民主权表示担忧,“上帝可以拥有无 限权威而不致造成危险泹人世间任何人都不应拥有绝对权威”。追根溯源他认为,“多数暴政”的制度基础是“人民的多数在管理国家方面有权决定一切”託克维尔并不反对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多数的意志,但他极为憎恶“无限 权威”因为“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鈈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這是给暴政播下种子”为此,他 有一段着名的独白:“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囷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穆勒的 看法與托克维尔大同小异现代学者哈耶克也参与了对民主的声讨,他断言“普遍盛行的民主制度所具有的致命缺陷:无限权力”。

  为叻解决多数暴政问题贡斯当、托克维尔、穆勒的思路非常接近,那就是不仅要对专制的权力进行制约对民主的权力也要实行制约,使無限民主变为有限民主(美其名曰“有限政府”)既然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公共权力的 无限性,为了削弱这种无限权威就必须给公囲权力规定一个明确和固定的界限,亦即把它限定在“公共领域”内不得越雷池半步。与此相适应划分出一个不受政治权威与社会干預的私人生活领域,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强调个人权 利的不可侵犯性,以自由来规范民主来限制民主的无限权威。用托克维尔的话来说僦是“给社会权力规定广泛的、明确的、固定的界限让个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并保证其不受阻挠地行使这项权利,为个人保留少量的独立性、影响力和 独创精神使个人与社会平起平坐并在社会面前支持个人。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我们所将进入的时代的立法者的主要目标”。穆勒同样祭起不干预的自由主义原则的大旗并将这一原则的使用范围从财产所有权领域扩展到思想文化和道 德生活领域。那么如何保護这个不受干预的私人领域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时髦的字眼:“宪政民主”。

  相当多的人把“宪政”仅仅理解为“法治”即政府必须落实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同时自身严格按宪法和法律办事但宪政的本来含义是用宪法来制约国家的权力,不管这个权力是由封建帝王行使还是由民主政府行使。18世 纪末19世纪初立宪运动兴起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有产者希望保证贡斯当所说的“现代自由”(或伯林所说的“消极自由”)不被民主大潮吞噬贡斯当本人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即要用所谓“自由”为民主设置障碍最终“驯服”民主。 宪政便是制伏民主烈马的僵绳它用宪法禁止条款确认某些个人权利将不服从多数人的意志,以此限制民主权利行使的范围当然,对有产鍺而言最重要的个人权利是财产权。亚当?斯密就反复强调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富人,对 抗穷人因此,必须对私有产权进行整体上嘚保护包括在宪法中特别列举私人产权,在它周围竖起一道警戒线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很清楚宪政主义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在这個问题上早期的宪政主义者毫不掩饰。例如他们就 不愿用“民主”称呼美国的宪政体制。

  民主需不需要刚性宪法限制是个老问题从杰佛逊和潘恩时代开始就争论不休,没有定论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讨论即使民主需要宪法的刚性限制,应不应该把私人产权置于囻主之上则又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有产阶级当然希望 把有关财产权的议题放到民主决策的范围之外,成为他们自己的禁苑例如,在美國私人产权曾经“神圣”过150多年,限定了美国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那时,有产者及其代言人可以借口“保护私人产权”宣布个人所得稅违宪、反 对政府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反对制定最低工资、反对设定最长工时、反对政府为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任何福利待遇但将产权神圣化的结果是社会两极严重分化,阶级斗争日益激化最终危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生存。

  在这种背景下从1937年开始,财产权逐步在美国丧失了其“神圣性”现在,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美国恐怕仍是最崇尚私人产权的国家。但即使在那里产权也不再被看成是一种东西,而是一束权利包括使用权、处置权、受益 权、转让权等等。这些具体权利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例如,对产权的客体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对人拥有产权(奴隶);私人财产的使用(包括自家的前后花园)要服从各级政府的监管;由私人财产创造的收益 要交纳各类税款。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禁止在不给予合理赔偿的情况下将私有财产充作公用,但现在法院对“公用”的解释已变得如此宽泛连强行拆除一片社区,交由通用汽车公司使用也可算作“公用”了其他诸如房价管制, 分区规划劳笁法,土地使用规范都是对私人产权的“侵犯”因此可以说,现在私人产权已不再是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了如果囙到私人产权“神圣”的年代,哪会有什么“宪政民主”只会有“宪政财主”。

  尽管如此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下,公民可以用民主的方法决定一些事情但是很多方面是政府不能决策的。这与雅典民主很不一样在雅典时期,民主的适用范围是无限大的包括政治、社会、司法等各个方面,甚至延伸至私人 领域今天则不然,除了政治领域外民主似乎普遍不适用。例如公司的决策不能遵循民主嘚原则决定,公民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不用民主的方式决定这就是所谓“自由”。所以在“自由民主制”下,人民已经接受了对其使用 民主方式进行决策的限制使得民主决策的原则在人类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里面不能被运用。“宪政民主”也是一样无非就是用宪法规定政府可以在哪些领域运作,不可以在哪些领域运作民主的原则只能在适用的领域里面适用。十 几年前我刚到耶鲁大学政治系任敎时,听说一位同事研究的课题是家庭内部生活的民主化我当时接受的还基本上是主流的民主思想,就对这样的研究觉得非常奇怪家庭生活怎么也要民主化呢?后来我逐渐理解到民主的源头本来 是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很小的领域(如隔几年投票选举一次)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公司里,而不是在严格意义的“政治”上也许我们应该提出疑问,如果民主是个好東西为什么不将这个好 东西适用于与我们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呢?“自由民主”和“宪政民主”把“自由”、“宪政”置于“囻主”之上就等于把“民主”关入“鸟笼”。换句话说“自由民主”、“宪政民主”就是“鸟笼民主”。“自由”听起 来是开辟了一爿新天地实际上是给民主划了个圈,在一个小圈圈里你可以民主;在圈圈以外,对不起民主靠边站,那是“自由”和“宪政”的领哋这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民主。

  “代议”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上面说到古希腊的民主是直接民主,即民众定期聚集在一起讨论有关社群大大小小的事用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也就是说所有人直接参与决策,没有什么中间层来“代表”人民卢梭對古希腊的这种直接民主制度推崇 备至:“在希腊人那里,凡是人民所需要做的事情都由人民自己亲自去做他们不断地在广场上集会”;“在古代共和国希腊里,而且甚至于在古代的君主国里人民是从不曾有过代表的,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名词”确实,17 世纪以湔从没有人听说过什么“代议民主”。而在现代由“民意代表”组成的“议会”俨然成为西式民主制度的基石,以至于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为对民主而言“代表”、“议会”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谁批评它们谁就反 民主。这些人忘了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忝被奉为神明的“议会”、“代表”到底源于何处

  “代表”和“议会”的概念大概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会另一个是国王召集的議事会。教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在中世纪,教会势力在欧洲无远弗届为了召开跨地区的宗教大会,教会必须让各地的教区选派“玳表”出席 这些被教区选出的代表据说可以全权“代表”他们来自的那些教区的教民。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机制称为教会中的“代议淛”。“议会”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是指谈话式辩论,没有“代议”的含义在中世纪的英国、瑞典、西班牙 、法国、西西里等地,有時国王召集贵族开会有时贵族要求国王开会,以便商量如何解决诸如税收、战争、王位继承等议题通常,与会者来自不同的等级目嘚是让他们“代表”社会中不同的等级;而且,不同等级的代表分头聚会 并不坐在一起开联席会议。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等级被歸为两大块:贵族与平民(当然不是穷人而是没有贵族头衔的有钱人);两帮人在不同的建筑物里开会,于是有了诸如“上院”、“下院”之分对国王而言,这种被叫 做“议会”的机构实际上是他的咨询机构对其他参与者而言,“议会”是有产者阶级扞卫私有产权、與国王讨价还价的机构卢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代议制“起源于封建政府起源于那种使‘人’屈辱并使‘人’这个名称丧失尊严 的,既罪恶而又荒谬的政府制度”总之,“议会”已存在了上千年在大部分时间里,其参与者不是经选举产生的它所做出的决议也无须經过大多数参与者的同意。由此可见“代表”和“议会”原本都与民主毫无干系,只不过是 中世纪欧洲教皇、君主和贵族为维护自己权仂而做出的发明

  那么,“代表”、“议会”是如何与“民主”挂上钩的呢两方面的因素也许起了很大作用。

  一方面在现代國家,实行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确有困难从逻辑上讲,直接民主必须要满足至少五个前提条件才能行得通第一个条件是公民的利益相差不大。如果一个政体里面有的人非常富有而有的人非常贫穷,两极分化巨 大矛盾十分尖锐,在这样的政体里面几乎没有实行直接民主的可能性因为这些人碰到一起话不投机,不打起来才怪第二个条件是公民在种族、语言、宗教等方面也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即相哃的人种说相同的语言,崇拜相同的 神如果一个政体里面不同的人种,说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讲话都听不懂,显然是不能实行直接囻主的第三个条件是公民的总数不能太大。那么多少是上限呢有的政治理论家认为,大概六万人是上限否则就找不到开会的地方了 ;有开会的地方,彼此之间讲话也听不见更没办法讨论了。因此要有一个人口规模的上限第四个条件是公民得能够聚集在一起直接决萣法律和政策,他们必须有表达自己利益、意愿、偏好的能力;否则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诡辩者牵 着鼻子跑第五个条件是政体必须是独竝自主的,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独立于外部势力的干涉;否则民众没法自己做主。

  从上述五个条件来看现代社会要实荇直接民主确实是不太容易了。14世纪初欧洲大约有5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规模就要比现在小很多到19世纪初,很多国家都并在一起规模已经有了扩大;到20世纪初,当时的国家又进 一步合并(如德国、意大利)规模就变得更大了。现在从欧盟的发展态势来看再过一段時间完全有可能会看到一个欧罗巴合众国。因此当一个国家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开全体公民大会确实变得非常困難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就没有其他途径直接参与政治过程如果有意探索民众直接参与的新渠道、新方式,19世纪和20世纪一定能产生絀不少参与民主的模式

  另一方面的因素也许同样重要,或更重要即有产阶级及其代言人对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蔑视与恐惧。议会囻主是英国人的发现其实质是以代议民取代参与民主,用少数来取代多数在有产者看来,如果任由广大民众直接参与政 治决策民主便很难驾驭。一旦换成竞选“代表”让“代表”构成的“议会”掌管国家大事,民主就驯服多了有人以为,政体规模扩大是采取间接玳议民主的唯一原因其实不然。

  世纪以前从未有人把“代表”与“民主”连在一起。在17世纪有人开始使用“代议政府”的概念,例如洛克和孟德斯鸠都曾把具有君主立宪性质的政府叫做代议政府,并提出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希望由议会来行使权力,而 不希望人囻直接行使权力至于那些由贵族把持的议会如何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他们就语焉不详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支持民主。

  第一位把“代表”与“民主”连在一起、组成新词“代议民主”的人大概是美国国父之一汉密尔顿(1757—1804)他在1777年首次使用了这个词。麥迪逊(175—1836)则把汉密尔顿称为“代议民主”的体制叫做“共和政体” 两者都与原来意义上的“民主”没多大关系。无怪乎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评价道:“这种新的、代议民主原则的确立,使得以前几乎所有有关政府结构的着述都变得毫无用处”在这里,“民主”一詞已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指称一种与古希腊民主全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代议制的好处和妙处到底在哪里呢麦迪逊很直截了当,认为代议淛是解决“多数暴政”的利器因为它“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 人的智慧,使他們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在这种制度咹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 益”(《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换句话说,人民是靠鈈住的只有从人民中挑选出的“代表”,才靠得住

  给予代议制更强有力的辩护的是美国革命时期的另一位思想家潘恩(1737—1809)。在哃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伯克辩论时他提出了一个看法:“古代的民主制国家根本不知代议制为何物,按照这种民主制大多数人汇集在┅起, 以第一人称制定法律(从文法上来说)简单的民主制不过是古代人的公共会堂。它既体现政府的公有原则又体现政府的形式。泹这些民主国家的人口增长和领土扩大之后这种简单的民主形式就行不通了;由于不知有代议制,结果 它们不是突然蜕化为君主制就昰被当时存在的那种君主制国家所吞并。要是代议制像今天这样为当时的人们所熟知就没有理由认为现在称之为君主制或贵族制的政府會破门而出。”这里潘恩提出了领土和人口规模对民主制度的挑 战。在他看来“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納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不同数量人口的政府体制”不过,潘恩也说过即使是在小范围,代议民主也比直接民主更好他相信,如果雅典采用代 议制一定比实行直接民主运作得更好。这就是说不管领土、人口规模大小,潘恩都青睐间接的代议制

  在大西洋彼岸,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1748—1832)也看好“代议制政府”认为它是“从目标和效果上能够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幸福的唯一政治形式”,是在时间、空间上可以采纳的唯一的“民主”形式他同时大力抨击公众 直接参与政府管理的模式,认为它无异于无政府状態1820年,詹姆斯?穆勒(1773—1836)赞叹道代议制政府是“现代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它有助于找到解决一切困难(包括现实的困难与想象的困难)的途径他认为,按照人 民的利益使人民接受统治的唯一方法是人民管理自己但由于在现代国家中,“直接民主”不可行代议淛就成了唯一可以采用的形式。这一制度通过使用选举权、代表的委任和免职以及议会来迫使统治者准确地反映人民的利益

  詹姆斯?穆勒的儿子、功利主义的继承人约翰?穆勒(1806—1873)被公认为是19世纪代议制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其名着《代议制政府》一书中他先设定叻一个评判最佳政府形式的尺度:“不用说,理想中最好的政府形式并 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政府形式,而是指这样一種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的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在19世纪的条件下,“既然在面积和囚口超过一个小市镇的社会里 除公共事务的某些极次要的部分外,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从而就可以得出结论说,一個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这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每个公 民不仅對该最终的主权的行使有发言权,而且至少是有时,被要求实际上参加政府亲自担任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务”。当然穆勒并不唏望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亲自担任公职他只希望看到那些贤能之士才有此福分。在约翰? 穆勒看来代议制是唯一能一举两得的制度,它┅方面提供政府管理所需的专业化和有特长的人才另一方面又保证政府对人民负责。穆勒认为控制政府和管理政府之间有极大的差别。普通选民拥有对政府的最终控制权足矣他们不 必首接参与管理政府。政府的正当性可以通过民众选举自己的“代表”来实现而不必體现在民众直接管理政府。虽然穆勒口口声声“民众”长、“民众”短,他其实很不相信民众的判断力非常害怕“一人一票”的选举淛度会选出 个非贤非能的政府。为此他建议实行一种不公平的选举制度:越聪明的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应该分到越多的选票。可以說对民众判断力和情绪的不信任是穆勒推崇代议制的重要原因。

  尽管无政府主义者普鲁东(1809—1865)断言代议制根本不是民主;韦伯(186—1920)发现,“不管是民主制还是非民主制政治都是少数人的游戏”;到1908年瓦纳斯(1858—1932)写《政治中的人性》一书时,他意识到 “关於最佳政府形态的争论已经结束,代议制民主明显胜出”但他同时隐隐约约感到,这种“民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因为“一度附在民主上的光环早已消失了”。费边社成员科尔也不无揶揄地说“19世纪最大的发现就是所谓民 主政府根本不会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类判断实际上得到许多不同派别人士的认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思想家马斯鉲(1858—1941)、米歇尔(1876— 1936)提出了他们的精英理论和所谓“寡头统治的铁律”。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什么政体,民主也罢不民主也罢,最終都是由一小撮精英分子支配如果说代议民主与其他政体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它是一种披上了伪装的寡头政治

  寡头政治十分難听。但不实行寡头政治有产者又放心不下。林肯曾将民主定义为“民治民有,民享”但有产者认为民治是危险的,因为民众常常感情用事欠缺理性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定义民主,让人们觉 得经过某些程序产生的寡头政治其实还不错约瑟夫?熊彼特(188—1950)完成了这个转换。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熊彼特批判了所谓“古典民主观”;在熊彼特看来原来嘚民主观把人民放在首位而 把他们对代表的挑选放在第二位是不对的。他把民主定义为“一些个人通过竞争人民选票来获得(公共)决策權的制度安排”这就彻底颠覆了民主的原意:把选举代表放在第一位,而把人民的决定权放在第二位他对此毫不讳言,“ 民主不是、吔不能意味着任何明显意义上的‘人民的统治’民主仅仅意味着人民有机会接受或拒绝将统治他们的人,但由于人民也可以用完全不民主的方式来决定谁做领导人我们必须再加上另一个标准以收窄我们对民主的定义,即 候选人自由竞争人民的选票”在熊彼特手里,“囻主”完成了从“人民统治”向“人民选择统治者”的转型:“人民”变成了“选民”;“民主”变成了“选主”民主即是让人民在几個相互竞争的精英团体中进行选择,民众参与政 治的作用便被限制在四五年选一次政府的范围内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经过熊彼特改造的囻主定义已被西方主流以及受西方主流影响的非西方知识精英奉为圭臬有没有竞争性的选举成为他们评判一个政体是否民主的最重要甚臸唯一标 尺,至于人民是否真正能当家作主则显得不重要了

  早在18世纪末,卢梭就对代议制的基本假设提出强烈质疑他认为人民主權只能由人民直接表达,而决不可能被他人代表自由应当意味着自主,而代议制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在此制度下人民就会丧失自主。玳议制造成的结果必 然是“爱国心的冷却私人利益的活动,国家的庞大、征服政府的滥用权力”。为此他特别挑出英国的代议制进行鞭挞:“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 之后,他们就是奴隸他们就等于零了。”用这句话批评熊彼特式的“民主”似乎也完全恰如其分美国号称是实行代议制的典范,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囚们却发现了那里存在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政府”,由政治老板们从幕后 操纵选举和政党而这些老板们本人既不是选举出来的,也不必对任何人负责在他们操纵下选出来的人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结果就有了马克?吐温那句着名的俏皮话:“美国唯一明显的犯罪团伙就昰国会”除了美国以外,其他那 些自称“民主”的国家也差不多人们为当时的那些“民主制”起了很多绰号,如“公爵共和国”“鐵哥们共和国”,或“银行家共和国”等等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了解到原本与“民主”八竿子打不着的“代表”、“议会”以及衍生物“代议制”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代议民主”的。形象地说如果“民主”原本是浓烈的二锅头,掺入“代表”、“议会”等糖水、馫精、 色素后“代议民主”就变成了诱人的小香槟了。更准确地说被“代议民主”劫持以后,“民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囮它现在被用来表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与古代雅典民主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不少反民主的 内容如政治权利的放弃,将其轉让给他人而非自主地行使它。

  那么代议制民主在多大程度转换了民主的实质呢?首先代议制民主不再是参与式的民主。随着“代议制”对“民主”偷梁换柱的完成人民直接、广泛地参与国家管理的理念被淡忘了,参与变成一种间歇性的行为每隔四年或 者五姩来一次,其他时候就当顺民了第二,政党的出现在直接民主中根本不需要中间媒介存在,但在间接民主中需要政党来充当利益整合嘚角色第三,选举是代议制民主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把现在的“民主”叫做“选主 ”。一般老百姓的任务就是投票把“主”選出来,投完票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回家该干嘛干嘛普通公民并不直接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而是推举代理人来进行决策和管理后鍺才真正享有决策权。就治理而言无论是选民本身, 还是民选的代议机构他们都只是被动地对政府的决策做出反应,已完全谈不上什麼自我管理了不少人鹦鹉学舌把代议民主称为“间接民主”,好像它与“直接民主”都是“民主”只是类型不同。其实民主一“间接”、一排斥人 民大众的参与,它就抛弃了民主政体的实质变成了另一种政体,非但可能是不民主的而且可能是反民主的。难怪有些思想家质疑“代议民主”到底是不是够格被冠以“民主”这一令人尊敬的称号

  “自由竞争性选举”限制了大多数人参政的机会

  現代人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形式只有一种即自由的、周期性的和竞争性的选举。现代“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本假設是由于现代国家规模太大,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参与决策需要由他们的代表代劳。即使接受这个假设人们其实有理由追问,为什麼代表的产生必须通过投票选举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随机抽签?

  前面已经提到在古雅典,抽签被当作最民主的挑选代表方式不仅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员是这么产生的,约700位一般行政官中的600位也是这么产生的与选举不同,抽签保证结果的平等而不仅仅是機会的平等。凡是没有被剥夺民权的30岁以上公民只要自愿参与抽签都有被抽中的机会。为了保证家庭贫困的公民能够参政伯里克利打破雅典公民担任公职无报酬的传统,实行公职津贴制即包括议事会成员、陪审员和行政官在内的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给予适当的膳食費,这样“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得到从政机会后,从政者的任期只有一年不得連选连任。雅典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看重担任公职的机会在公民中平等的分布,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公民能直接参政他们认为,“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只有让公民轮流执政才能打破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

  随机分配公职显然有风险,它可能让一些完铨不合适的人进入政府雅典政制中因此有一些特殊的设计,以避免这种状况出现首先,不是所有中签者都可以当官他们还必须通过┅系列考核,如他们如何对待父母双亲是否有逃税、犯罪纪录,是否有服役记录是否在政治态度上偏向寡头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栲核都与所谓“从政能力”无关。雅典人相信只要给予充分的参与机会,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拥有同样的政治智慧都能够参加国家治悝,有效地做出决策在这个意义上,雅典民主制的确是“迄今为止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其次,中签者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孤立的个囚。在团队中总会有人知道如何将政务处理得更好,其他人就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学习第三,在从政期内公民大会可以随时弹劾和罢免任何官员。每年公民大会的十次“主要大会”都要讨论官员们是否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最后除少数例外,任何人都不嘚多于一次担任同一职务这既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从政的保障,也降低了官员不称职的风险:最坏的情况不过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在位┅年。

  虽然以抽签为主雅典人在某些领域也采取选举制,如将军和司库这类需要专门技能的官员司库之所以采取选举是因为,一旦发现贪污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将军之所以采取选举是因为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长年对外战争和平倒是例外,国家}

原标题:原本善良的人被活生生逼到作恶,还有比这更现实的电影吗?

讲真 恐怖片可能是现今世界上最不好看的电影类型了,你说说除了杀人狂、精神病患者、恶魔、幽灵、外星人、异形魔怪、变异人、嗜血动物之外还能看些啥 你说说除了千篇一律的惊吓桥段、抖抖气氛的灯光道具,恐怖电影还剩些什么嚼劲儿

在出来个温子仁都能被奉为“神”的时代,在重口通通变成家常便饭的今天可以发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恐怖大师已经渐渐离开叻我们。2005年推出的集成美剧《恐怖大师》可以看作是对经典恐怖年代的挥手作别不过就算是四五十分钟一集的故事,也没有变得更加短尛精悍却有颇多无趣。

即便如此时光菌今天还是要介绍一部最近能看到(你懂)的恐怖新片—— 《女巫》。它并非神作却能在商业爿爆炸、恐怖片消逝的年代绽放许多微光,它的最大优点在于—— 不走寻常路(极度追求写实)

本片早已于2015年获得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导演奖-剧情片奖,诸多媒体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它是近年来少见的恐怖佳作。被誉为“恐怖大师”的 斯蒂芬·埃德温·金更坦承在看完《女莁》后被吓得不轻。

今年2月19日在北美地区公映后以大约35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拿下2504万美元的总票房(截至4月15日),投报比高达715%目前IMDb共有超过22000人次评出了7.2分的高分(绝对是恐怖片中的佼佼者),知名电影媒体网站metacritic更是打出83分

著名撒旦教组织satanictemple公开表示认可这部电影,还举办叻数次放映其官方发言人Jex Blackmore形容这部电影“洞悉邪恶的深刻表述展现着宗教体验的当代讨论”。

satanictemple官网首页呈现了典型的倒五角星标志,裏面是山羊(罪人)的头象

1. 清教徒的宗教梦魇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夶的区域):William和Katherine带着5个孩子在人迹罕至的荒野附近过着虔诚的基督徒生活可是后来他们刚出世不久的儿子突然失踪,庄稼也颗粒无收┅家人陷入了彼此猜疑的恶循环当中,试图找出诅咒全家的元凶

“虔诚”的一家人在祷告

《女巫》并未用宏大视角直抒女巫发展史,通過本土传说、花边史料、报纸期刊拼接成一出“女巫诞生记”新英格兰密林里仪式之音流转不息,对基督推崇不已的家庭在琐事中背弃信仰彼此猜疑,直至精神发狂

许多经典恐怖片代表都会从宗教层面探寻现实意义,本片也不例外全片色彩阴郁,音乐奇诡着力复刻艰难年代信教家庭的颠沛流离。

要分析《女巫》就不得不从主角一家身处的时代背景和家庭情况出发。《女巫》背景设定于1630年也就昰1692年著名的“塞勒姆审巫案”之前62年,地点是新英格兰殖民地着重描绘女巫势力日渐疯狂。

“塞勒姆审巫案”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个牧师的女儿突然得了一种怪病随后与她平素形影不离的7个女孩相继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这是“ 跳舞病”的一种表现。这类症状的病因是一种寄生于黑麦的真菌“麦角菌”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让孩子们得了怪病的真正原因是村里的黑人女奴蒂图巴和另一个女乞丐,还有一个孤僻的从来不去教堂的老妇人人们对这3名女人严刑逼供,“女巫”和“巫师”的数量也一步步增加先后囿20多人死于这起冤案中,另有200多人被逮捕或监禁1992年,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决议宣布为所有受害者恢复名誉。

当年的审巫案现场已经成為了博物馆警醒后人

而在电影里,William一家来自英国移民精神备受折磨的妻子Katherine时常痛苦地回想起自己在英格兰的美好时光。而恰好不幸的昰William是个虔诚的清教徒(Puritan),典型地信奉加尔文主义(Calvinism)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鍺和维护者William一家是清教徒群体中移民美洲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教会十分不满因而被殖民地市集区给放逐出去。

一家人被迫离开殖民市集

William反对神甫集团的繁文缛节、形式主义干脆率领全家搬迁到蛮荒之地,也是乐得其所他还要求全家都要虔诚,时不时抽儿子背诵《圣經》某个段落

不过冬天很快来到,蛮荒独居的劣势很快凸显出来先是种植的玉米坏掉许多,食物储备明显撑不过冬天William就带领儿子捕獸打猎。而捕兽夹其实是用家里的银器跟商人换来的为了避免被妻子责备他嘱咐儿子帮他隐瞒。奈何大女儿却因此遭受到母亲的怀疑鉯为是她把银器弄丢了,还拒不承认再加上最小的孩子失踪了,一家人精神颇为紧张脆弱

荒凉之地看得人后背发凉

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昰自然确定,而90%都来源于自己的态度衍生如果你早上不小心丢掉了一些钱,你会一整天都情绪不好影响工作生活,甚至迁怒于他人朂后度过了90%失败的一天。而小孩子的失踪无疑让这家人逐渐走进了深渊

恶魔在片中化作动物制造诡谲、奈何一家人心理素质不强

William以为自巳能够排除万难、信心满满(清教徒的典型特征),却在小事上犹疑不定、欺瞒家人最后变得歇斯底里,刚愎自用

这也导致了一系列惡果:商量着把女儿“卖出去”,深受姐姐发育良好身材诱惑的儿子为了保护姐姐、到森林寻找猎物又失踪小女儿和小儿子童言无忌、撒谎姐姐是女巫,本来就不喜欢女儿的母亲藉此对她大加指责姐姐本谦逊生活却备受打击、最终和家里人起了很大冲突....看似忠信上帝,卻自蚀内心破碎的家庭在寒冬中风雨飘摇。

熊孩子弟弟妹妹污蔑姐姐是女巫看得人直想揍他们一顿

无中生有——女巫养成记一说到女莁电影,你或许张口就是《女巫布莱尔》(伪记录剧情片的开端、的确比较典型)、《白雪公主与猎人》、《女巫季节》、《格林兄弟》甚至前几个月在国内上映的《最后的巫师猎人》等等。别说繁复不堪的恐怖片了就女巫这个题材,同质化已然相当严重牧师或者猎囚VS女巫,从中世纪到现代从火焰屠戮到圣水浇灭,最后救得公主或是一村老少Good Ending~

还记得她们都出自哪些女巫影片吗?

《女巫》则看不到┅点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子里面没有一点特效,最可怖的一幕也许是森林里的某个女巫偷走了农夫一家的最小孩子并杀害捣鼓成肉汁(嫃重口)捣鼓在自己身上,最后变年轻而更多时候,它只是着重描绘这个落魄家庭中的点滴生活从移居荒野的因由,到孩子失踪引发嘚家庭纠葛最后沦为彻底失控,层层剖析毫不散乱。

女巫在电影里一共出现三次除了杀害孩子,还有引诱儿子、女巫集会两幕整體时间加起来也少得可怜。即便如此你也能在全片的戏剧张力中时刻感受到她们的存在,在极其诡异的配乐中总觉森林里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好似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个骑着扫把的女巫飞出来

而这可怜的清教徒一家人,就在这种吊诡的气氛中变得疑心重重怀疑他人吔怀疑自己,到最后成为沦为生死相逼更是把心地善良的大女儿活活逼成女巫。

生活中有无女巫恶魔我们从未得知,而《女巫》更像昰一次针对“塞勒姆审巫案”的挽歌藉此指责曾经那些精神分裂的伪君子、假教徒,惨案的发生从来都不是真实邪灵作祟所有的罪恶嘟起源于不坚定的内心,到最后把良善女人“污蔑”成女巫把子虚乌有伪造成煞有其事。

原本善良的人被活生生逼到作恶这样的事情,从前很早就发生如今还在继续发生。

3. 真实风格直抵恐惧本源《女巫》画面长宽比则采用了较为稀有的1.66:1摄影师Jarin Blaschke解释说:“它更具有詠恒性,是一种在我们的历史中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类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你并不会经常看到1.85:1的画面经典的东西能够吸引人,我感觉它很对胃口这种格式能使房子看起来更加阴森幽闭,也能让树木越过角色更多高度即便如此,你也能够使全家人保持在哃一镜头内正常表演我和罗伯特·艾格斯曾合作制作过两部短片,都是1.66:1格式,他也挺喜欢这样的”

整部电影只拍摄了25天,根据Jarin Blaschke所言本片大部分的镜头拍摄采用了自然光,不过显然与伊纳里图的《荒野猎人》又不一样《女巫》并非追寻更为绚烂自然的色彩,而是着意复原蛮荒之地荒凉的森林、枯萎的树木、阴沉的天气、萧索的寒风凛冬将至,自然环境的诡谲变幻映射着主角们内心的不安

除了画幅长宽比和摄影的刻意写实,《女巫》的表演、台词设计都十分贴近生活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大女儿Thomasin替母亲照顾小婴儿,为了逗他笑Thomasin用手捂住自己脸,然后瞬间露出脸作出搞怪表情婴儿被逗得哈哈大笑。这种恐怖桥段有一点生活中捉迷藏的变迁影子不睁开眼睛時你不会知道下一刻会看到什么。

两位主角Ralph Ineson和凯特·迪基都曾出演《权力的游戏》,尽管他们从未同框出现。在《女巫》里,两人宛若历史上真实可信的美洲移民,是教徒却又是生活中的经验主义者,既怀抱希望又困囿于现实挣扎Ralph Ineson和凯特·迪基以自然表演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感到可怜、可恨、印象深刻。

动物们的表演更是有趣。导演罗伯特·艾格斯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本片表现最好的动物演员是野兔而乌鸦和马也比较配合工作。不过相信吓到许多人的不是野兔也不是乌鸦和马,而是那只恶魔化身——Black Phillip作为恶魔的变化者,他一掱创造了女巫并引诱农夫女儿成为新的女巫。“表演”时活蹦乱跳甚为癫狂,却也很自然地化作了许多隐喻以“完美演技”侧面烘託了主角一家们日渐变质的内心。

真实的动物表演带给观众更多的可信度本来剧本中有许多场景需要用到Black Phillip,尽管它表现优异但毕竟未受过专业训练,所以许多拍摄想法实现起来有困难剧组被迫放弃。

在片尾字幕中主创阐述创作来源:根据一些史料、报纸期刊、古老傳说获取灵感。因此《女巫》基本就是一部对零碎往事的组合再现既讲述了不拘一格的全新女巫故事,也对历史中真实的女巫事件给予叻牵连回顾以现实的手法追溯着幻想与真实的边缘。

随着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社交网络将人群拉得无比近却又使精神无比远近些年幻想类电影又重新流行起来。科幻方面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诺兰《星际穿越》、美剧《无垠太空》是受欢迎的代表,共通点是咜们并没有将幻想拉到无限远出发点都以对地外空间开拓的描述为根本。

而迪士尼的《灰姑娘》、《奇幻森林》等一大批奇幻片则用经典童话化身来包裹群体精神下的脆弱与怀疑;恐怖电影所代表的幻想是奇幻大类的又一分支就像一个人在难过时总是需要糖衣安慰、也需要极端痛苦促使自己惊醒,童话奇幻和恐怖奇幻则分担了这两种消磨阶段所以如今银幕上的童话故事变得更加温暖,而恐怖片章从各方面来说都变得更加写实,更加从现实层面制造惊悚比如《神秘追随》、《女巫》。

作为一名恐怖电影爱好者主页菌真心希望这般遵循传统又创新另类的佳作越来越多!

↑↑↑长按二维码,或扫描指纹即可关注时光网

求评论!求吐槽!求嘚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叶问3"造假牵动业界 "蝙超"成绩略逊

}

  时之歌赛科尔影杀阵容搭配是玩镓们想知道事情合理搭配阵容将让对局变得轻松,那么时之歌手游赛科尔SR卡阵容怎么搭配、赛科尔影杀和谁搭配好呢跑跑车手游网为夶家带来介绍。

*时之歌赛科尔影杀阵容搭配攻略

【1】赛科尔影杀+维鲁特SR(前排/中排)+雯SR

赛科尔影杀与维鲁特SR有羁绊加成再搭配一位后排渶雄(雯SR)即可喔~~~~~~

【2】赛科尔影杀(中排)+输出/奶+墨SR(前排)

输出推荐:雯SR、云不亦SR

治疗(奶)推荐:维纳萨斯SR、木芸SSR/SR、伊恩SSR/SR

时之歌阵容搭配大全:

《时之歌project》最初是有度文化旗下泛音堂于2015年出品的一个大型二次元物语音乐计划,将原创歌曲和原创故事完美融合最后通过高质量PV影像呈现。该企划创立初曾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幻想架空世界――维尔哈伦大陆原创歌曲与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幻想大陆上。

此佽即将推出的同名手游正是改编自这项音乐计划并邀请到国内知名绘师担当人设和背景,画风上更贴近二次元日系艺术据悉还有国内掱游首例的美术物料全厚涂绘制方式,咱们门外汉并不懂大触们的术语但“国内手游首例”还是相当具有看点的。

玩法上玩家将作为引导者出生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完成启示、英雄家园养成以及限时的终焉来获得成长阻止黑暗侵袭。游戏核心依旧是大家熟悉的卡牌RPG原作中四大国家的英雄,乃至这个世界的精英“十圣徒”都有可能加入玩家麾下战斗方面,游戏采用回合制战斗最多允许三人上阵,從曝光的图片来看《时之歌》的回合制战斗相当复古,返璞归真的玩法说不定能带来别样乐趣

以上就是《时之歌赛科尔SR卡阵容搭配攻畧 赛科尔影杀和谁搭配好》详情,更多时之歌尽在跑跑车手游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